牛梁河遗址游
『壹』 牛河梁遗址(600字)作文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东经119度30分,版北纬41度权20分。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祭祀建筑和积石冢群相结合的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遗址于1981年发现,1983年开始发掘。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充分证实了5500多年前那里曾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社会。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对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它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遗址出土有众多文物,其中以女神头像最为珍贵。玉雕值猪龙、玉雕鹄鸟(猫头鹰)等,造型古朴神似,也令人叹为观止。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第十六地点的发掘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贰』 1983年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牛梁河发现里一处大规模的史前遗址,时间在距今5000
(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2)相同点:都过农耕生活。不同点:种植农作物品专种、使属用的工具不同。 (3)材料一:玉器、象牙雕刻件、漆器、陶制艺术品、保存完好典型的木建筑房屋。材料二: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纺轮、彩陶等。
『叁』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观后感250字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东经119度30分,北纬版41度20分。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权化祭祀建筑和积石冢群相结合的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遗址于1981年发现,1983年开始发掘。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充分证实了5500多年前那里曾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社会。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对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它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遗址出土有众多文物,其中以女神头像最为珍贵。玉雕值猪龙、玉雕鹄鸟(猫头鹰)等,造型古朴神似,也令人叹为观止。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第十六地点的发掘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肆』 怎么去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到达方式:
1.乘车路线:
坐从凌源到建平的中巴,凌源上车在牛河梁博物馆下(车会先路过积石冢展馆,但建议先去博物馆,这样游览最近)。
2.自驾路线:
长深高速公路 → 京沈路 → G101 → 公园。
『伍』 朝阳牛河梁遗址的历史故事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陆』 牛梁河遗址的主要景观
红山文化——东方文明的新曙光
在101国道旁,辽宁凌源与建平交界处有一处人类文化遗迹,这就是著名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广阔地域内的先民们创造的一种农耕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因1935年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区有一座山叫红山,山体为暗红色花岗岩,赤峰由此而得名,红山文化最早在红山山后发掘,后来就称这种考古文化为红山文化。它的中心区域在朝阳市牛河梁。80年代初,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充分证实了5500多年前那里曾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社会。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它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多年的调查,红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基本明确。其北界越过西拉木伦河,并有继续向内蒙古草原深入趋势;东界越过医巫闾山,到达下辽河西岸;南界东段可达渤海沿岸,西段越燕山山脉到达华北平原;西界目前可确定在河北张家口地区桑干河上游。从现在地域行政划分讲,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两市区域内最为集中。
1983年,考古专家们在牛河梁清理发掘时,发现了一个馒头状的红烧陶物。经过挖掘,发现牛河梁南侧竟有一座女神庙,数处积石大冢群,以及面积约为四万平方米的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还有如下珍贵文物:女神头像、玉佩饰、石饰和大量供祭祀用的具有红山文化特征的陶器。
红山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第一,从生产工具看经济城状况。那时,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和细石器三者共存。石器以大型石器如石斧、石锛、石耜为主,它们与砍伐、起土、垦荒有关,说明农业耕广而粗放。打制石器、细石器与切割皮肉有关。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牛、羊、猪等家畜骨骼和野生鹿、獐等动物骨骼,说明狩猎、畜牧占很大比重。遗址分布区正处于草原森林向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经济类型属于综合性的。第二,从居住地址看生活状况。居住遗址分布稀疏,位置在较高的山岗上,多在南坡,高出河床10—40米,文化堆积层薄,反映居住不够稳定。有的遗址群已有等级之分,小遗址群(4—5千平方米)围绕大遗址群(3— 10万平方米)。大遗址群出土玉器等高级品,附近分布积石冢、陶窑区和玉器作坊,说明已产生中心聚落。房址多为方型半地穴式,并出土成套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说明独立性的社会单元已存在。第三,从陶器特点看文化联系。红山文化的夹沙灰陶,多为圆筒器,形制简单,压印之字纹。我国整个东北地区以至亚洲东北部都有这种陶器,可见它的共性。红山文化的泥质红陶多为钵碗盆类、瓮罐类,彩陶以黑彩为主,与我国黄河仰韶陶器相近,都加饰压印之字纹,表现了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融合程度比较深。
过去,一直认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华夏历史的源头,红山文化只是一个分支或者是一种长城南北“混合文化”。可是随着红山玉器的进一步考定,红山文化遗址的大量发现,特别是东山嘴、牛河梁遗址的发现,考古界对红山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把史前文化研究重点由黄河流域向北转移,认为红山文化在我国文明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具有中华5000年文明发源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