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游记
① 飞屋环游记的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1. 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 [美国]
2.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美国]
上映日期
国家日期国版家日期中国2009年8月4日委内权瑞拉2009年6月5日中国台湾2009年7月31日哥伦比亚2009年6月5日中国香港2009年7月30日黎巴嫩2009年6月11日美国2009年5月29日泰国2009年6月11日俄罗斯2009年5月28日格鲁吉亚2009年6月11日法国2009年5月13日 ...... (Cannes Film Festival)秘鲁2009年6月11日加拿大2009年5月29日阿根廷2009年6月11日阿联酋2009年6月3日厄瓜多尔2009年6月12日埃及2009年6月3日巴拿马2009年6月12日科威特2009年6月4日罗马尼亚2009年6月12日墨西哥2009年6月5日乌克兰2009年6月18日 乌拉圭2009年6月5日
② 要关于泰戈尔的资料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望速采纳,作为老朋友,我要分有急用
③ 关于旅游的书籍
1.《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是2011年6月6日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孙民。2009年,谷岳和刘畅一路搭车从北京出发,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达德国柏林,88个陌生司机,100天的未知旅行,18000公里的搭车路途,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艰辛浪漫的旅程。
2.《背包十年》
201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小鹏。该书分三个部分,用100个故事串联起10年旅途,故事后会有点评,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
3.《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坤。本书记录了陈坤带领十名大学生志愿者行走西藏过程中,对生命的点滴感悟。穿插了他成名前后生活中的小故事。
4.《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
毕淑敏在环球旅行后的最美的心得,是一场清新温暖的治愈系环球旅行,更是一次与灵魂见面的约定。本书以作者近年来的旅行心得为主题,收集了游记、手札23篇。
5.《机场里的小旅行》
以哲学随笔闻名的阿兰·德波顿于2009年夏天获邀担任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的“首位驻站作家”。他可以结识来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访谈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检人员、飞行员、首席执行官。一周后,他写出了这部探讨旅行、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质的书。
④ 推荐基本游记类的书籍
1、《林达全集》
居美——《“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旅法国——《带一本书去巴黎》,游西班牙——《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的文字朴实、优美、有洞见,从生活的细枝末节着手,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历史、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读来引人入胜,极有代入感。通过这些故事,作者表达自己鲜明的历史观,那就是人性。
2、《中国三部曲》
《寻路中国》《江城》《甲骨文》,这三本何伟(美国作者Peter Hessler)的书写了一个不同的中国,敏锐的观察、深入的调查与长时间的当地生活,让他笔下的中国竟然变得我们这些中国人都不熟悉不了解,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3、《在路上》
这部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被背包客奉为经典,是说一群年轻人开车横跨美国大陆的旅行。 印象深的是他们浑浑噩噩、精神空虚、放荡不羁,一路狂欢嬉笑,是对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这“垮掉”的一代记录与写照。
4、《穿越百年中东》
从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后被瓜分到各种宗教极端组织(如哈马斯、ISIS)的前世今生,从黎巴嫩谈到以色列,逻辑清晰、顺畅,文笔也好。类似的书还有一本《大中东行纪》,作者张信刚游历中东十几个国家,拿来作为了解中东的入门书还不错。
5、《东西莫辨逛欧洲》
比尔·布莱森曾于七十年代初横越欧洲,二十多年之后,他决定再一次经历他青春岁月中所走过的旅途——于是他背起行囊,带上旧地图和旅行指南,从奥斯陆出发到达欧陆最北端的城市哈默菲斯特,再一路经过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丹麦、瑞典、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最后抵达伊斯坦布尔。这段旅程成就了本书,也成为了比尔·布莱森的扛鼎之作。
⑤ 黎巴嫩有哪些出名作家
公元 7至15世纪末,黎巴嫩隶属于阿拉伯帝国。16世纪被土耳其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文学衰弱。19世纪,黎巴嫩处于文艺复兴阶段。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有纳绥夫·雅齐吉(1800~1871),他著有玛卡梅韵文故事《两海集》。布特鲁斯·布斯塔尼(1819~1883)和尤素福·艾西尔(1815~1889)对散文的形成作出贡献。苏莱曼·布斯塔尼(1856~1925)翻译了荷马史诗《伊利昂纪》(1904)。艾哈迈德 ·法里斯·希德雅格(1804~1888)著有《希德雅格游记》,马龙·奈卡什(1817~1855)将《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改编为剧本,被认为是近代阿拉伯第一个剧作家。19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杰尔吉·宰丹(1861~1914)在埃及创办《新月》等杂志,并创作《迦萨尼姑娘》、《卡尔巴拉的少女》等通俗历史小说20多部。 20世纪初,黎巴嫩侨居美洲的一些作家,以“笔会”为中心,逐渐形成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流 派“叙利亚-美洲派”。主要代表人物黎巴嫩人艾敏·雷哈尼(1876~1940),著有《雷哈尼亚特》、《阿拉伯 诸王》(1925)、《伊拉克的心脏》(1935)和《黎巴嫩的心脏》(1947)等诗歌散文集。纪伯伦·赫利勒·纪伯伦 (1883~1931),用阿拉伯文著有《叛逆的灵魂》(1908)、《折断的翅膀》(1911)等反对封建礼教和宗教僧侣的小 说集,他后期用英文写作散文诗和寓言。他最著名的诗集是《先知》(1923)。米哈伊勒·努埃曼(1889~ ) 有诗集《眼睑的私语》和小说集《往事》(1937)等。与他们同时的还有阿拉伯著名的女作家梅 ·齐娅黛(1886 ~1941),主要作品有《梦之花》(1911)、《黑暗与光明》等。 1931年纪伯伦在美国逝世,叙利亚—美洲派的作家星散,文学中心转入埃及。这时埃及出现一批描写现代 生活的优秀作家,有人称之为埃及现代派。黎巴嫩女作家赛勒玛·萨伊格(1889~1953)属于这一派。她的主要 作品有《气息》(1923)和《波斯姑娘》等,描写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黎巴嫩反法西斯同盟创办 《道路》杂志, 作家欧麦尔·法胡里 (1895~ 1946)任主编,他的代表作有 《上闩的大门》(1937)、《四季》(1941)、《市场上的文学家》(1944)和《黎巴 嫩的真理》(1945)等政论集。《道路》杂志团结了许多进步作家,他们被称为“道路派”。这些作家创作的主 题多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和平与民主。具有进步倾向的作家还有拉伊夫·胡里(1913~1967),他著有 《人权》(1937)、《法拉比》(1943)、《阿拉伯人的神话》(1944)等。这个时期的著名诗人有伊勒亚斯·艾 布·舍白凯(1903~1948),他的诗表现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向往,主要诗集有《竖琴》(1936)、《天堂 的蛇》(1938)、《心的呐喊》(1944)和《直至永远》(1945)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文学趋于繁荣。马龙·阿布德(1886~1962)以描写农村日常生活的短篇小说 见长,不少小说描写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他的长篇小说《红色埃米尔》,写19世纪初农民起义反对暴君巴什 尔的残酷统治。他还著有文学史等文学研究专著。陶菲格·阿瓦德(1911~ )被誉为黎巴嫩短篇小说先驱之 一,著有《跛足少年》(1936)、《羊绒衫》(1938)、《面包》(1939)等短篇小说集。 工人作家穆罕默德· 易卜拉欣·达克鲁卜(1929~ )著有《长街》等短篇小说集。作家乔治·哈纳 (1893~ ) 著有中篇小说 《教堂的祭司》(1952)。 50至70年代, 黎巴嫩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 陶菲格·阿瓦德写的较为著名的长篇小说《贝鲁特磨坊》 (1972),描写60年代黎巴嫩的社会生活,艺术上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艾哈迈德·苏维德(1927~ )作品中的 主人公大多是自发地向社会弊病作斗争的人物,如《来自太阳的宽恕》(1955)。苏海勒□伊德里斯(1922~ ) 于50年代发表《拉丁区》、 《深邃的堑壕》, 6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我们燃烧着的手指》,70年代著有《野 外》等。女作家莱伊拉·巴阿莱贝基(1936~ )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代表作为《我活着》(1958)。新的一 代作家继承了前辈的传统,同时吸收了西方的一些创作手法。海德尔·奈卜沃(1953~ )著有现实主义小说 《饥饿》(1963)、《老鼠》(1972)等。赫利勒·泰吉丁(1902~ )于30年代末写了若干小说后,70年代相继 发表《归来者》和《卡林纳和哈桑》等。 黎巴嫩著名诗人有安杜尼斯(即阿里·艾哈迈德·赛义德·艾斯贝尔,1930~),1957年开始担任《诗 歌》杂志主编,是黎巴嫩自由体诗歌的开创者,70年代阿拉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之一。他著有诗集《大地说话 了》(1957)、《风中树叶》(1958)、《五首诗》(1980)等。布卢斯·塞拉迈(1902~1979)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 色彩。他的三部反映古代阿拉伯人历史的史诗《盖第尔节》(1949)、《利雅得节》(1955)和《西提纳节》被认 为是黎巴嫩当代的优秀作品。他的散文代表作有《受伤者的回忆》和《面包与盐》。赫利勒□哈维(1925~ ) 在60年代崭露头角,以诗集《芦笛和风》闻名。阿里·绥迪格□阿卜杜□卡迪尔著有诗集《幻想与革命》(1958),它的主题是缅怀过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⑥ 查阅资料,搜索有关泰戈尔,冰心这两位作家的信息,填写下表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编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其中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戏剧剧本。
冰心 (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有诗集<<繁星>>.<<春水>> ,这两部诗集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都是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被人称为“春水体”。
散文集<<寄小读者>>.《闲情》<<三寄小读者>> <<关于女人>>
儿童文学集《小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