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商贸遗址

商贸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11 16:50:54

㈠ 商於古道的史料记载

商於古道在唐代及以后曾经多次修缮,增设了仙娥、商於、洛源、棣花、四皓、桃花、武关、青云、层峰、富水等驿站。这些古时重要的驿馆,在当时的交通往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秦岭山脉西北部到其东南部中原的古道山壁上,还可依稀见到一些孔穴,似乎要将那些飘散在风中的故事一一收拢,捧给后人。
古道遗址仍依稀可辨。据当地老年人讲,1970年以前,这条古道最宽处有4米,最窄处只有2.5米,不过马车和驴车都能通行。尤其是秦岭峡谷段,虽然高山纵横,谷底幽深,危崖高耸,险滩密布,却仍是当时当地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 武关,为秦之南关,与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并称“关中四塞”。春秋前称少习关,战国时更为今名,史称“三秦要塞”。这个商於古道上的重要关隘,北依少习山之岩险,东、南、西三面临武关河谷之绝涧,山环水绕,险阻天成,为“秦楚咽喉”、“三秦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势分开秦楚界,水声流尽汉唐人”。据史料载,武关古为“少习国”,是习姓祖籍的发源地。自春秋战国以来,武关皆置重兵,以控扼东南、豫西、鄂西北,历代兵事频冗,为千古用兵之要塞。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为争夺商於这块地盘,曾展开过多次拉锯战,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想攻伐齐国,但忧虑齐、楚结成联盟,便派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张仪利诱楚怀王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不听屈原的劝告,与齐断绝关系,并派使者入秦受地,张仪却对楚使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王大怒,兴兵攻打秦国,结果秦兵大败楚兵于丹阳(今豫西丹水之北)。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国运日渐衰败。后来,秦昭王又以与楚怀王谈判为名,诱使楚怀王来到武关会见秦王,并趁机将其扣押,解往咸阳,囚禁至死。不久,楚国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秦国所灭。后人对楚怀王不听忠言,轻信他人,客死异乡的悲惨境遇多有感慨。
商於古道由长安东南行,经蓝田,越秦岭,通到商州,再东南行经武关,进入河南的南阳和湖北襄阳,当初是秦国为战争所需而开辟的一条通道,为秦国一统天下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历史也是十分诡异的,公元前202年,也正是通过这条商於古道,刘邦的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直捣咸阳,终于让秦帝国走向灭亡。
商於古道不仅是条军事之路、商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在古代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条古道上,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为仕途奔走者发出了“往来悲欢万里心,多从此路计浮沉”的无限感慨。这些文人骚客、达官显贵、孜孜学子们或进京赶考,或职务调迁,或去各地视察,或赴京拜谒,或贬谪江南,“憧憧往来皆出是郡”。有学者统计,仅唐一代,往来奔波于商於古道上的诗人约200余人,有的还往返多次。白居易“七年三往复”,元稹“七度武关”,张九龄“四过商州”。李白曾在商州盘垣过七八个月,“苦吟诗人”贾岛辞去蓝田县令落拓为僧时,曾以“无本上人”的法名,挂单镇安云盖寺。盛唐隐逸派诗人王维,虽半隐辋川,对商州山水仍无限神往,曾以题赠友人赴商州赴任等形式,写过多首赞颂商州山水的诗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出自韩愈之手,而这句写的也是商於古道。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供养。由于路途遥远,百姓怨声载道。韩愈见状,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下诣处死韩愈。所幸宰相和其他大臣替他说情,韩愈才免于一死,被贬潮州(今广东省)。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韩愈在去潮州路经秦岭蓝关古道(即商於古道的蓝关段)时,大雪封山,难以前行。危难之际,幸得亲人相助,韩愈不胜感慨,吟出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千古诗章。这一批又一批诗人于此间边行边吟,一路踏歌来去,为后世留下了千余首古典诗歌。

㈡ 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址

最著名的 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华文明无比辉煌的历史纪念,是中华民族历史耻辱的纪念遗址,在人类文明史上,她是西方尖端文明毁灭东方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全人类检讨和反思的文化遗存。

圆明园寄托着人们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怀,圆明园所教育的,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是一代又一代西方人,教育的对象是全人类。

中国濒危遗址有:
河北怀来鸡鸣驿、浙江省东阳卢宅 、山西省碛口镇村落、甘肃秦城天水的古楼群建筑、云南团山历史村以及分布在四川和西藏地区的石林。
鸡鸣驿:坐落在河北省境内,修建于1420年,是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最大的驿站。外层开始脱落,一些庙宇濒于消失。在2004年曾经被列为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 。

卢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有“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洪水和不得当的保护方法使得卢宅面临许多危险。排水、防火和防风化等都做得不到位。

碛口:位于山西临县境南,明清时期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上世纪30年代,碛口码头功能尽失,但留下了一座座相对完整的商业建筑群和周边村落的民宅深院。近年来一些扶贫项目的开展和高速公路开通已经破坏了古镇的文化韵味。

天水古楼群建筑:天水市秦城区古民居有2000余座,古巷不下数百条,大都是官宦、富豪、名人、学士的故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秦城区的古建名人故居屡遭拆除,至90年代呈愈演愈烈之势。

云南团山历史村(音译):完整地保持了19世纪的历史的风貌。但近年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却破坏了历史原貌,一些地区对历史文物的开发利用和改建项目已经破坏了历史村落的完整性。

石林:约有250座千姿百态的石林镶嵌在四川和西藏五大景区里,这些石林随季节的不同和阳光的照射,不断地变化着璀璨绚丽的色彩。然而有些石林甚至被砍断作为休憩之所,微小的地震活动对其有巨大的危害。

五十年来,考古研究所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过田野考古工作。考古研究所单独进行或与其他单位共同进行的一系列重点发掘项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例如:史前时期的小南海洞穴遗址、下川遗址、裴李岗遗址、北首岭遗址、半坡遗址、庙底沟遗址、柳湾遗址、屈家岭遗址、青龙泉遗址、兴隆洼遗址、王因遗址、西朱封遗址、三里河遗址、北阳平遗址、顶狮山遗址等;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和夏文化问题有重要意义的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东下冯遗址等;商周时期的偃师商城、安阳殷墟、丰镐遗址、周原遗址、琉璃河遗址、洛阳东周城遗址和铜绿山遗址、大甸子遗址、前掌大墓地等;汉唐及其以后时期的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曹魏北朝邺城遗址、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扬州城遗址、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辽中京遗址、金中都遗址、元大都遗址,以及汉杜陵陵园遗址、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大葆台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宫城遗址、磁县北朝大墓、明定陵和龙泉窑遗址、南宋官窑遗址、灵武窑遗址、福建建窑遗址等。历年来田野工作取得的丰硕收获,为繁荣中国考古学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7日在北京揭晓。上榜名单中,最“古老”的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和最“年轻”的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坊遗址之间,相隔近
8000年。

,“抢救性发掘”保存下来的遗址有5个: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辽宁省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广东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浙江杭州严官巷南宋临安城御街遗址、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

㈢ 古文化遗址的古文化遗址分类

成纪古城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南1000米的治平、深沟河交汇处的河谷川台地上。城址叠压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上,呈正方形,边长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西、南两面城址因河水冲刷已塌陷,有五分之二现为河滩田,东、北两面现存部分城墙(似为后世在原墙址上补筑),基厚12米,顶宽1.5—2米,夯层厚14—18厘米。夯土中夹杂大量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陶片及汉代陶片、唐宋瓷片。城址内外存有大量秦汉时期板瓦、筒瓦、回纹铺地砖和灰陶器物残片及唐宋时瓷片。筒瓦一般长41厘米,直径14.5—16厘米不等。现存瓦当多饰有双云纹、单云纹、葵花纹,有的烧前刻有“长乐未央”或“大禾美帛”铭文。城址内已发现5口相似的筒形水井,其中两口曾先后挖掘清理,井深12米。其中一口井底有战国和汉代已破碎的陶罐(汲水用器)及井废后填充入内的汉瓦当、瓦片等;另一口废弃后被一西汉墓所覆。从城址遗存实物推断,古城应建于战国时秦统辖时期。199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武古城位于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泾河南岸距河床百米高的坪上,北临泾河,东、西两面有深沟,南为人工开辟的斩断面。城址有内外城,内城呈“吕”字形,为夯土筑就。内城东、西墙长皆1200米,北墙长1000米,南墙长950米。现存墙最高3.5米,基厚12米,夯土层8—10厘米,夯迹圆形。城南墙外有人工城壕遗迹。城内有数条暗渠引入城外泉水,为竖井水源。城址附近出土有战国提梁铜壶、汉代铜鼎、唐代造像塔及瓷碗、牌饰、弩机等。城址东南发现有铜矿石、铜渣。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密须古城位于灵台县百里乡达溪河岸二、三级台地上。城址今仍可辨。遗址东一公里处曾出土重43公斤大鼎。据考证,这里是商代密须国都城,周文王伐灭密须后又为密国首府。城址内及附近曾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西周等不少遗物。 泾阳古城位于崆峒区安国乡油坊庄村的颉河北岸100米的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城址内地表存有大量汉代绳纹瓦片和陶片以及铜箭镞等遗物。在断层中夹有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筒瓦。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六年(前301)“泾阳君质于齐”,应是以地名封君;《括地志》记:“乌氏县,周之故地,后入于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汉书·地理志》记安定郡领21个县,泾阳、朝那等排在“乌氏”之前,有学者认为排列顺序系以置县先后为准的,所以泾阳应是战国时代秦所置县。现定为西汉置县遗址。 阿阳古城位于静宁县城川乡靳寺新村南300米处,面积2万平方米。文化层1.5米,暴露遗迹有灰层和杂物堆积层;遗物有红粗夹砂陶片,属齐家文化,有粗、细绳纹板瓦、筒瓦、瓦当及灰陶器物残片,常有汉半两和五铢钱币出土。城址下为齐家文化遗址,周围亦分布有红山咀马坡、党家坪、新村等5处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城址大部分已被河水冲塌,北面存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70米的墙址。筑城年代不晚于战国时期,现定为西汉所置县。 水洛古城位于今庄浪县城所在地,地处北、南水洛河交汇处。秦、汉时设水洛亭。东晋时已名水洛城,义熙五年(409),西秦攻克水洛城。历经唐宋元明清,渐成一地重镇。 ? 庄浪古城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庄浪河河谷。秦汉时在这里设受渠亭,唐称结公城。蒙古太宗时在此设庄浪路治所。元代至正二十七年(1290),城“周围一里一百七十步”,时有东、南、北三门。南门名镇远,北门名拱极。明代成化五年(1469),扩至周长三里。嘉靖十三年(1534)于南门建城楼,至清康熙五年(1660),城的南北垣先后倾圮。乾隆三十三年(1694)整修,增筑瓮城,改南门偏向东,名朝阳,北门名迎恩,各修二层城楼。现旧城垣尚有残迹,附近有新石器遗址和汉墓群。 蒋家坪古城位于泾川县城关镇蒋家坪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北面为山坡地,东、西两面为深沟,南临泾河,与对面的何家坪相峙,形成咽喉要塞。遗址北窄南宽,呈簸箕形,靠北土丘上筑有5个土台,居中者最高,人称“将台”。现存夯土层及残存遗迹显示,东、西两面原有城墙,南面距“将台”1000米处亦有1000米长东西走向的城墙,与南、北城墙相连接而成城堡。此城是西魏时泾州刺使乙弗贵主持筑就。至唐初,因薛举反唐失败后,人称“薛举城”,颇为后人所重。 潘原古城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曹湾村。北依山岭,南临泾水,西靠小路河。遗址是三角形,北延伸至山坡,南近河岸,根基宽约500米,东西长1500米。残墙厚6米,夯土层为9—11米,夯窝圆形。墙土中含有仰韶及西汉时的陶片。遗址内砖头瓦砾堆积甚厚,多为汉、唐、宋代物,间有子母砖。出土文物有石函、石桌、石经幢和造像石方塔,上刻有飞天、三世佛、经变等佛经故事,其中有一石刻镌有“景明四年”字样,“景明”系北魏宣武帝年号,“四年”为公元503年。1973年,在遗址内曾出土数百斤窖藏宋代神宗时“熙宁”和徽宗时“崇宁”铜币。古城始建于西汉,后经北魏阴■,至唐时为潘原县城。 通边古城位于庄浪县东北部六盘山脚下的古鸡头道要冲,现为通边乡政府驻地。城堡遗址南北宽400米,东西长600米,旧有东、西、北三门,形如虎耳,俗称“虎耳城”。遗址内瓦砾层厚1.5米,曾出土宋白瓷、豆青瓷、黑瓷残片。初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庆历八年(1048)称通边寨。金皇统二年(1142)设通边县。元初并入陇干县。明清时为大集镇,商贸兴盛。民国时设通边镇。 胡谷堡位于崆峒区安国乡土桥村北颉河南岸平川上。城址呈方形,东西长429米,宽319米,墙基厚21米,夯土层为10—12厘米。现存残墙高15米。原有东、南、西三门。遗址内散见瓦片、瓷片多为宋代遗物。唐贞元七年(791)筑,名胡谷堡,后改名安国镇。 石门堡位于庄浪县朱店镇与万泉乡交界处石门口东南小湾村西侧山巅。《水经注》:水洛水“迳石门峡,谓之石门水。”此地“山石如门,其路斩截”,故名。清乾隆《静宁州志》记为“石门高山堡”。古堡筑于1087年,为水洛城所辖二堡之一。遗址呈椭圆形,东墙残留30米,内高3米,外高6米。有烽火台一座,残高8米。遗址内有齐家文化灰层灰坑。 赵墩大墩梁烽台位于庄浪县赵墩乡一个长300余米的山梁上。计有4座,其中一座为通脊形,高4米,直径18米,夯层厚6厘米,有汉代竖绳纹灰陶罐残片;另外两座有宋代陶片。按地形,此处烽台系由静宁县威戎镇境依次西来,东西一线排列计6座,直达六盘山。 良邑小湾梁烽台位于庄浪县良邑乡。残台高5米,呈长方形,顶部南北边长2.5米,东西边长4.5米,底部南北边长5米,东西边长9米,夯层厚10厘米。遗址周围散见明代白瓷圈足碗、青花瓷碗、粗瓷罐、灰陶罐等残片以及砺石等遗物。与北部现阳咀、南部馒头咀、东部武家堡等烽台连接。 双疙瘩梁烽墩位于华亭县山寨乡北阳洼村双疙瘩梁上,连续有三座烽墩,一座最高者6米,直径10米,另两座高4米,直径6米,为宋代遗迹。 另外有汉、唐烽墩遗迹4座,一在华亭县西华镇蔺家沟北山上,称蔺家沟烽墩;一在华亭县县城西华尖山;另两座分别在华亭县东华镇南山十里墩和东华镇裕光村郭家梁,前者称十里墩烽墩,后者称郭家梁烽墩。4座烽墩遗址皆有明显的夯土层。

㈣ 近年来,就现存的许多历史遗迹来看,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解其内涵,认识其价值

近年来,不少城市热衷于恢复和打造古代历史遗迹,其中得失,暂且不论。但就现存的许多历史遗迹来看,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解其内涵,认识其价值,又是否让其固有的文化意义为今人所知、所识,诸多问题,不一而足。我以为,想要打造和开发历史遗迹,其根本,便是首先要弄清它们与今人到底有何关联,有何意义。
由此,我想到了雅安。雅安,古来边地要冲,东接川蜀,西邻康藏,先秦时便设有郡县建制,历史遗存不可谓不丰厚。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如今留下的文物遗迹虽丰,然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却未尽数发挥。究其原因,无非两点,其一,对文物、遗址的态度大多停留于物质修复,而对其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导致利用不足;其二,缺乏一种整体性的文化思维,或文化掌控力,对待这些文化遗存,常常孤立地保护和对待,以至于不少遗迹已然成为风干的躯体,而不是传承不熄的文化生命。
我以为,雅安地处华夏疆域之僻远,但文化的积累较中原比之,却也未算荒蛮。诸如高颐阙、何君阁道碑、芦山汉代石刻等,它们既是汉代文化的遗留,又是本土文化的见证,并且它们的存在,更是灿烂鲜活的美学和极富张力的艺术形式。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在“抗战”时来到雅安,并对高颐阙、汉代石刻等赞赏有加,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也对雅安诸多遗迹着墨颇多。再如观音阁、名山文庙、明德中学等,它们又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承载过雅安这一地区独特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生态
由上述来看,雅安的确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并也留存了不少颇有特色的历史遗存。对待这些历史遗迹的态度,除了保护和修复,更多的应该是唤起这一区域的人群,一种自我认知和对自身文化的重塑,换言之,是建立起一种对待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不过,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少历史留存,要么形同荒废,要么便是用于商业开发,公众大多对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缺乏认知。
近年来,文化软实力的提法日渐被公众所熟知,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倘若具体到一地一域来看,便是这个区域的人群对这块土地的历史了解与否,对其曾有过的文化可否拥有一种普遍的认知。在当今新的时期下,只有让一个地域里的大多数人拥有较为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对所生活的城市有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一个地域才或可奢谈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也才能形成向心力和竞争力。大言之,本地域之历史遗留、文化传统才能得以鲜活,并不与他处雷同,进而代代传承。
令人颇为遗憾的是,如今举国之中,大部分城市或地域在挖掘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存时,往往停留于物质开发,而忽视了对其文化本身的认知和传承。譬如雅安人常提及的茶马文化,我以为此不光为茶的文化、马的文化,更是一种人的文化,是一群敢于舍身犯险、远赴崎岖的雅安人,所创立的文化。我们在打造藏茶、古道旅游的同时,更应着力塑造一种雅安先辈们所创立的茶马精神,而这种精神性的文化追求,才有可能最为持久,并也最具魅力。此外,又有一事,现年九十一岁的韩德谦先生,曾就读于民国时代的私立明德中学,他对我讲,民国时的雅安教育,既有中国本身的务实、笃行之风,又兼具西方教育之开放、包容,培育学生时常不拘泥、不刻板,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气。比之于当下,我以为诸如民国时期的这种教育精神也因成为雅安之文化财富,并当传承发展。
在如今千城一面的中国大地,唯一还可加以区分的,无非不过是几处历史遗留,或几条稍显破败的古老街巷。所以,在日趋雷同化和快餐化的社会文化中,能否准确找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能否让留存的历史遗迹闪现其光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何谓文化,我以为文化所指,乃为一国一地经时间堆垒,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而这些习惯的有力见证,无疑就是传承千百年来的历史遗存。作为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能否承担起一种使命感,将历史遗存,通过有效途径,合理地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财富,并以此增强本地居民的文化归属感,甚至形成强大的文化气场,用之于商贸,用之于德育,在今日时代下,实在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历史遗迹的最大价值和意义,不光是其具备的历史性和审美性,更应是现实性。其现实性的体现之处,就是影响今人,使今人找回失落的文化认知和文化归属感。也只有这种文化归属感,才是区别地域、区别国籍、进而转化为生产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㈤ 有谁知道商贸鼻祖的.快哈.!

猗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运城就开始发生“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版交易权而退,各得其所”的商贸交易活动。晋文公称霸之时,安邑就已经是有名的商贸集镇了。而开中国商贸先河的第一人,就是生活在运城市临猗县的猗顿。可以说,中国商贸业,始于三晋;三晋的商贸业,根在运城。
猗顿生活在战国时郇地(今运城市临猗县猗氏镇)。他年轻时家境贫寒,“耕则常饥,桑则常寒”。就在他苦苦寻求振兴家道之策时,三致千金的陶朱公范蠡来到郇地教义村(今临猗县太范村)隐居,他听说后便“往而问术”。陶朱公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

㈥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以什么著名

1、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3、丝绸之路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㈦ 中世纪世界商人阿拉伯帝国的贸易方向是什么呢

阿拉伯帝国(-1258年),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建立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的封建帝国。它的创始人,就是公元七世纪早期的穆罕默德以“宗教革命”的形势,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的各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之后,继任者哈里发不断壮大与发展阿拉伯国家,使之成为中世纪强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最强大时候,疆域东起印度和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邻近与接壤。西边靠近大西洋,南边抵达莫桑比克苏丹国,北部抵达高加索山。这样,形成了一个横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封建帝国。

总之,中世纪阿拉伯人的中介贸易,促进了世界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密切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为亚非欧三大洲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㈧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包含哪些内容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

(1)历史遗址类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依法保护的原则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利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遗址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不利于保护而损害遗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许的。在开发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文物保护法规,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完善各项保护措施,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②系统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

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服从于省、市、区的总体规划,与邻近地区相呼应,兼顾社会效益与民生工程。实行遗址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面保护与局部开发相结合、遗址开发管理措施与旅游景观建设技术措施相结合、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组合与遗址区整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重点突出近期实施项目,合理规划中远期项目。搞好重点景区景点的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对历史遗址的系统开发、科学开发和动态连续性开发,促进区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滚动发展。

③恢复原有人文环境的原则

依据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在不干涉遗址遗迹本体的前提下,保证原真性及完整性,要尽可能减少对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本体的干预,保护文物本体的真实性,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完整性。营建改善与遗址类旅游资源相协调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保存和恢复遗址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风貌,充分发掘历史遗址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所蕴藏着的历史人文价值,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④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类型各异,既有居住遗址、工业遗址、军事商贸遗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遗址。从发展来看也很不平衡,有的发展得比较早,有的仍处于起步甚至完全的保护阶段。类型不一样,开发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外在表现就不尽相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开发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各类遗址及遗迹的分布、保存现状及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于起步阶段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观光消费;对发展较早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传及管理措施。

⑤体验旅游开发原则
体验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学识层次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建博物馆、导游解说的层次上,而应通过发掘遗址文化内涵,使游客融入遗址,增加游客参与的程度,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新的保护规划方案中,将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而在工业遗址或作坊遗址开发中,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产品的过程。

(2)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是当前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遵从的主要观念之一。其含义不仅仅是要在利用时保护历史遗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的保护模式。其动态保护就是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纳入当地的生态保护系统、文化旅游开发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系统;把历史、现实、自然、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全局的观念去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历史遗产。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址本体及其载体的可持续性保护;一是历史遗址所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实体的可持续保护,也包括价值观的再认识。

②“生态博物馆”理论

生态博物馆是指在原来的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下保存人类群体遗存及生存状态的博物馆。即历史遗址应原状地、动态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环境中,某种意义上讲,遗产环境等同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换言之,在生态博物馆中,人们将不再从博物架上看结果,而是在房前屋后观过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生态博物馆的观念是法国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观念,他主张将一个完整地域以博物馆的观念来思考,将自然生态与历史古迹统合在现代人的生活整体环境中,整体的展现出来达到自然环境、历史古迹保存与增进现代人生活整体环境的目的。它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和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反映。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区域保护的原则,以及将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同一环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对于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将遗址所处的环境、自然景观、遗存等动态的保护与展示给公众,用全局的观念去开发和保护[1]。

(3)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目前,国内关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①遗址公园

就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仅使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也通过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我国现阶段的遗址公园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在公园内是有所保留的遗址,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园的雷锋塔、成都望江公园的崇丽阁等;第二类是遗址本身可以成为公园,如圆明园遗址公园;第三类是考古型的遗址公园,它强调的是对文物遗存有所展示,并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展示,如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②旅游景区

许多遗址处在风景名胜区之中,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将遗址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展示性开发。如乐山大佛旅游区内的苏轼故居,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内的张良庙、青岛的琅琊台遗址,重庆的合川钓鱼城等,拥有丰富的古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形成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③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指在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的遗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包括具有博物馆功能的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无论地上或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为了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我国对历史遗址采取通过兴建博物馆的模式来保护展示宣传其文化内涵。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形成的原址上,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通过展示遗址本身的形成和变迁遗址博物馆使公众了解过去,成为链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环节。如1925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发掘原址上的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再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数百家遗址博物馆,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遗址博物馆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过程,并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现成为重要的参观游览地。

④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

中国有许多遗址面积大,遗址区内居民众多,国家目前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拨出大量资金,清空区内人口,对遗址资源实施保护。因此在遗址区建设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比如汉长安城面积巨大,居民5万多人,主要以农业经营为主,为了有效保护遗址,可在遗址区内发展都市农业,建设观光农园、市民休闲体验农园、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等。

㈨ 重庆沙坪坝区的历史遗址有哪些

东邻渝北区、江北区和渝中区,南、西界九龙坡区、璧山县,北接北碚区,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50余年间,沙坪坝历经5次区划调整,目前区辖石井坡街道、童家桥街道、磁器口街道、山洞街道、联芳街道虎溪街道,陈家桥街道,西永街道等13个街道,歌乐山镇、井口镇、青木关镇、凤凰镇、回龙坝镇、土主镇、西永镇等8个镇。

中文名称: 沙坪坝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重庆市
电话区号: 023
邮政区码: 400000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东部
面积: 396.2平方公里
人口: 90万
方言: 西南官话成渝片、灌赤片、黔北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机场: 江北国际机场
火车站: 重庆站
车牌代码: 渝A

目录

区情概况
自然地理地理简介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区划最新调整
经济发展
工业概况
商贸服务中心商圈
专业市场
美食街
展望
综合实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运行稳健
商贸与服务业提档升级
重庆西部新城重庆大学城
西永微电园
铁路物流园
文化教育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普高教育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
交通旅游区情概况
自然地理 地理简介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区划最新调整
经济发展
工业概况
商贸服务 中心商圈
专业市场
美食街
展望
综合实力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运行稳健
商贸与服务业提档升级
重庆西部新城
重庆大学城 西永微电园 铁路物流园文化教育
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普高教育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交通旅游展开 编辑本段区情概况
沙坪坝区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重庆市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发祥地(渣滓洞、白公馆)、抗战遗址密集区,国共和谈、百年学府、千年古镇,融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沙坪坝历史上是与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北碚夏坝齐名合称为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坝;也是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全区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19所高等院校、 87所全市最好的中小学。全区90万常住人口中有30多万学生,8万多科技教育工作者,是西部的人才聚集区。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简介
三峡广场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东滨嘉陵江, 西抵缙云山,幅员面积396.2平方公里。 区境中部歌乐山纵贯南北,东为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工业基地,建成区面积35.26平方公里;西为梁滩坝,是农业、乡镇工业为主的地区,2003年重庆市大学城在这里动工兴建;中部歌乐山是重庆市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之称。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全区水体除嘉陵江外,梁滩河、虎溪河、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区内较大的溪河。全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歌乐山、中梁山地区,歌乐山森林公园1938年定名,2003年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重庆地铁一号线小龙坎站
历史沿革
沙坪坝从周朝的巴国属地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沙坪坝隶属于四川巴县第一区,治所设于古镇磁器口(龙隐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大批学校、工厂、医疗机构迁入,沙坪坝从此人才荟萃,蜚声中外。1938年2月6日,重庆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南开中学、重庆电力炼钢厂和由京沪平(北平)津等迁入该区的中央大学、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研究院博物院、北平师范大学劳作专修科、药学专科学校等科教文化机构及工业企业界、金融界发起创建重庆沙磁文化区。1939年划入重庆建置重庆市沙磁区,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区和重庆主要工业区。1950年建置为重庆市第三区,功能定位于文化区,1955年正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