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庄遗址
⑴ 山东的历史,高密的历史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秦置高密县后,治城阴城(今井沟镇前田庄东),属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市东南)。西汉,高密县先属胶西国,改高密国(俱都城阴城)。新莽天凤元年,改高密曰章牟。东汉复称高密,属高密国(都城阴城)。
三国时,高密县归魏,属城阳郡(治东武,今诸城市)。西晋怀帝永嘉之乱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高密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其上属皆相因袭。南燕亡后,又归东晋,属高密国(都黔陬,今胶州市黔陬村东)。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高密县属高密郡(治桑犊,今潍坊市坊子区泉河头附近)。北朝元魏、北齐、北周时,高密县仍属高密郡(元魏治高密,即城阴城;北齐移治东武,今诸城市)。隋文帝统一全国,高密县移治今柏城镇故献。初属密州,复改称高密郡(俱治东武,今诸城市)。
唐建国,高密县治移今市区(战国前夷维国都城,汉为夷安县治)。初属高密郡,改称密州,又改州为高密郡,后又改称密州(俱治今诸城市)。五代时,高密县上属仍为密州。北宋与金,高密县属密州(仍治今诸城市)。元代,高密县属胶州(治今胶州市)。
明代,高密县改属莱州府(治掖县,今莱州市)。清,初沿明制,光绪三十年,胶州升为直隶州,高密县改属胶州(治今胶州市)。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
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高密县均顺次属之。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高密市归潍坊市代管。
(1)许家庄遗址扩展阅读: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土地调查面积总计15.7965万平方公里。2017年山东省年末总人口10005.83万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 。
高密地处山东半岛腹地,秦代置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属几经改变。撤县设市后,作为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行政区划及其称谓因社会发展变化而多次发生变更。
⑵ 请帮我列一下山西大同七个县各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旅游景点或是建筑物
华严寺、善化寺、平型关战役遗址 悬空寺 平城遗址
许家窑人遗址内 九龙壁 曲回寺石像容冢、方山永固陵、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
觉山寺塔、浑源永安寺、长城(大同段)
栗毓美墓、沙梁坡墓群、古城堡墓群、禅房寺塔、大同煤矿万人坑、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
天镇慈云寺、广灵水神堂、云林寺
鼓楼、大同府文庙、大同关帝庙观音堂、高山遗址、青磁窑遗址、
许从赟墓、吉家庄遗址、盘山石窟、赵武灵王墓、古城墓群、千福山汉墓群、洗马庄汉墓群、
浑源文庙、恒山建筑群、、界庄遗址、古磁窑窑址、麻庄汉墓群、
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铜器遗址、兴国寺、
大同古城墙、北魏鹿苑、大同天主堂、帝君庙、龙王庙、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宁静寺、宜宁县城遗址、扬州窑石径幢、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代藩九王坟、
罗家湾遗址、古城遗址、云冈南梁遗址
⑶ 何家庄的历史遗迹
遗址位于新乐市何家庄村北约300米处,遗址北约300米为中同村,南距新乐市约7公里。遗址地表早年因烧砖取土被挖掉1.5米-2.5米,使遗址上部堆积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引水明渠从遗址的西部边缘穿过的情况,本次发掘保护工作在遗址的西部进行,I区和Ⅱ区位于西南部近何家庄村一侧,Ⅲ区位于西北部近中同村一侧。
本次发掘总面积3000平方米,钻探15000平方米;清理灰坑97座,房址1座,墓葬3座,马坑1座;出上陶器、瓷器、石器、骨角器、青铜器、铁器等约300件;遗存分属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西周晚期、战国晚期和金代。
新石器时代遗存未发现独立的堆积,单位,主要是散见于晚期堆积中的陶片,有泥质橘红陶,器表装饰细绳纹和紫红彩。器形有双耳小口尖底瓶、彩陶钵、夹砂绳纹罐等。文物性质属西阴文化,与早年曲阳钓鱼台遗址发现的同类遗存性质相同。
夏商时期遗存的遗迹主要是灰坑,多作圆形筒状。出土遗物多为陶器和石器。陶器的陶系车要有夹砂灰陶、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器形主要有侈口袋足鬲、鬼脸足鼎、单耳茸、觚形杯、侈口鼓腹罐、敞口平底盆等;夹砂陶器表多装饰细绳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素面陶器表则见有磨光和刮抹的处理方式。石器主要有石斧、石杵、石刀、石镰、石铲等,均为打制和磨制成器。在文化面貌上既表现出与豫北冀南地区下七垣类型的相同特征,又表现出同时期分布在太行山西侧以及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的考古遗存的特征。
西周晚期遗存的遗迹主要有墓葬1座、马坑1个及灰坑若干等。墓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有二层台,二层台上放置随葬器物破坏较甚,未见人骨;马坑为近方形竖穴,双马并列陈放,头南面西,不见饰件随葬;灰坑多为圆形筒状。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和铜器,陶器为随葬的仿铜鬲,夹砂黑灰陶,宽沿弧裆,柱足,器表装饰绳纹和扉棱;铜器有残戈及当卢、节约(四通)、泡饰和圆形铜饰、方形铜饰等。
战国晚期遗存的遗迹主要有房址1座和灰坑若干,房址为圆形单间,地面建筑,直径近4米,残存高0.1米-0.2米,中心有一圆形地面灶,灶面有用火痕迹及残陶罐1件。灰坑多见圆形筒状,少见圆形锅底状和椭圆形锅底状。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铜器和铁器,陶器的陶系主要有泥质灰陶、泥质黑灰陶和夹砂红褐陶;器形主要有鼓腹瓮、小口壶、敞口盆、深腹弧裆鬲、敛口钵、敞口碗等;除素面陶器外,器表装饰主要有细绳纹、花生皮状绳纹、篮纹、弦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铜器和铁器主要是武器和生产工具,铜器主要有铜铍和铜杖头帽等。铁器主要有铁犁铧、铁锥、铁钉、铁环、铁锸、铁凿、铁刀、铁镰、铁锤、铁钩形器等金代遗存主要是一座残墓。墓葬开口在耕土’层下,破坏严重,残存高约0.2米,墓葬平面呈圆形,直径约5.2米,墓壁由长方形灰砖垒砌而成。墓室底部遗留有腐朽的棺木残体和散乱的人体肢骨,从残存的入骨看,应为单人葬。从墓室底部清理出南宋铜钱约20枚,主要有开元通宝、元丰通宝、咸平元宝、宋元通宝、祥符元宝、皇宋通宝、皇宋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熙宁元宝、大观通宝、唐国通宝、建炎通宝等。
先秦时期考古遗存的发现并清理是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西阴文化遗存的发现,表明在仰韶时代的中期冀中平原为强大西阴文化居民所控;西阴文化遗存不见于冀南地区,而于太行山东麓的曲阳钓鱼台发现,这一现象表明西阴文化居民进入华北平原是自太行山西侧的汾河流域翻越太行山实现的。夏代“先商”遗存的多样性表明,从主体上看其与豫北冀南的“下七垣类型”关系亲近,同时又受到自太行山西侧和黄河下游地区的渗透,但未表现出来自燕山南侧的文化因素。西周晚期二层台墓葬出土的仿铜陶鬲和铜车马饰件属于典型的周文化遗存,表明分封后周王室对这一地区的实控和周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同化。与西周时期墓葬材料表现的问题有所不同,战国时期的材料主要来自遗址,深腹弧裆鬲、鼓腹瓮、小口壶、敞口盆、敛口钵、敞口碗等,却显现出更多的地方特点,表明这一时期王室势力的收缩和诸侯势力的张扬。
何家庄遗址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规划中属于A类遗址,本次发掘工作获得的5个史前和历史时期的丰富的考古遗存,证明了其遗产价值和保护意义。 新乐何家庄,千余户居民没一户人家姓何,何以村名为“何家庄”?原来早在北魏时期,远处迁徙而来的“徒何”人在这里建立了村庄,世代繁衍生息,如今这个村庄已经是一个5000多人的大村。而在何家庄,比村庄的历史更古老的,则是村西那处载入史册的伏羲台。
伏羲被尊为“百王之先”和“三皇之首”,相传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长于新市(河北新乐),与女娲在新乐伏羲台成婚,组建了华夏民族第一个家庭,并在此教民渔猎,开创了 中华文明的先河,受到历朝历代的尊崇。祭祀伏羲的新乐伏羲台,与何家庄的村民们共同书写了 近2000年绵延不绝的历史。
元代建筑六佐殿
龙师殿建于高台之上
追溯
无人姓何,为何名为何家庄?
在新乐县城往北10里许,有一个名叫何家庄的村子,屋舍俨然,道路平整,有着5000多人口。按照人们以往的印象,“何家庄”这样的村名,自然应是何姓为主,然而村里1000多户居民却没有一户姓何。何家庄的“何”,又是从何而来呢?
何家庄的主干道上有一块立了20多年的村碑,上面记载先人为“徒何族”,来到此村后定居下来,为了让子孙后世牢记族名,故将村子命名为徒何庄,后将“徒”字去掉,正式定名为何家庄。
细谙中国少数民族发展史,找不到关于“徒何族”的记载。新乐当地文博学者、67岁的老文保所长相振稳推测,村民们口耳相传的“徒何族”,应为北朝时期的鲜卑族。在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辽宁锦州一带从先秦时期便是屠河方国的领地。此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时,因“屠”字不雅,改“屠”为“徒”。由于传写的错讹,在不同的古书中,有的写作“徒河”,有的写作“徒何”。
公元3世纪中叶,部分鲜卑人离开东北,向西南迁徙,通过不断的南征北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天兴元年(398)春正月庚子,拓跋珪和随从们一路南下,考察都城选址,先到了常山真定,再到赵郡之高邑,最后来到宫室壮丽的邺城(今邯郸临漳),最后将帝都选在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将“山东六州民吏及徒河、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余万口”安置到平城,“以充京师”。
这些宏大的历史事件,看似与蕞尔小庄何家庄无其干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徒河人从遥远的东北来到了汉文化发达的中原。
如今,在唐山、廊坊、秦皇岛乃至首都北京等地,依然有“张各庄”、“梁各庄”之类的村名,这些名字便是魏晋之际“徒河鲜卑”、“慕容鲜卑”和“宇文鲜卑”等民族的聚居地。而新乐的“徒何庄”,推测起来可能也是鲜卑人建立的村庄。这里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激烈的撞击、融合,最终,游牧文明投入了农耕文明的怀抱。“唐朝时,皇帝曾封不少少数民族人士为李姓,何家庄的居民也得到了李姓,至今村里的第一大姓便是李。此外,韩姓也为数不少,但是到何家庄的年代应该稍晚。”相振稳推测。
遗迹
赵武灵王建野台,后成伏羲台
原在白山黑水间逐水草为生的鲜卑人来到何家庄一带时,一定会被一座古代祠庙深深吸引。这座庙宇便是如今位于村东两里许的伏羲台,这里是祭祀伏羲的圣地。
伏羲台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的,问起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得到的答复也是连他们的祖辈都不知道,伏羲台似乎从来便有.
伏羲台首次进入正史,是在北齐人魏收撰写的《魏书》中。在《魏书·地形志》中记载:中山郡,领县七…….新市有蔺相如冢、羲台城、新市城。”隶属中山郡的新市,便是新乐,也就是说,鲜卑人来到何家庄时,伏羲台还不叫伏羲台,叫羲台城.所谓“城”者,大概便是指这组建筑的规模之大,有如城市.
伏羲历来被认为是百王之先,民间逐渐将其神化,成为一个亦人亦神的古代帝王。为伏羲建立祠庙,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仅记载了位于首都长安附近的雍县太昊祠(大多数学者认为“太昊”即“伏羲”)。到了北魏时期,伏羲的祠庙已有多处,伏羲的出生地甘肃成纪和河南淮阳均出现了伏羲的祠庙,新乐的羲台城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的羲台城,或许是以赵武灵王时期的“野台”为中心营建。
伏羲崇拜所在多有,为何河北一带惟新乐有伏羲台?2006年,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在石家庄市文物局、新乐市文物保管所的协作下,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所穿越的何家庄遗址进行了发掘。据悉,这次发掘总面积3000平方米,钻探15000平方米;清理灰坑97座,房址1座,墓葬3座,马坑1座;出土陶器、瓷器、石器、骨角器、青铜器、铁器等约300件;遗存分属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西周晚期、战国晚期和金代。专家考证,何家庄一带出土的新时期文物性质属西阴文化。西阴文化发源于山西河南山西交界地区,鼎盛时期,整个中原均受西阴文化影响。这些文物的出现,也证明上古时期,何家庄一带的确发展到了相当的文明。
展望
将跻身“国保”,打造新乐文化名片
何家庄当地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是伏羲诞辰日,附近村民都会来到伏羲台为伏羲庆生。新乐市委宣传部的王民介绍,三月十八这天这天当地百姓会准备各种食物,早晨8时许就开始置办酒席,一直到夜里方散。其间,十里八乡数万村民陆续来到伏羲台,祈祷风调雨顺,此事王崇简的《重修伏羲台碑记》也有记载。“可以说,三月十八的庙会,是何家庄一带仅次于过年的重大节日。”王民说,这个节日不仅流传时间久远,而且辐射范围非常广,甚至保定等地的人也会有人来参加。
利用伏羲台的影响力,新乐已经成功举办五届伏羲文化节,每一届都吸引到了全国各地的学者前来。在第二节伏羲文化节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看到具有元代风格的伏羲台六佐殿时说:“就凭这个,伏羲台也可以参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据介绍,已经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伏羲台,很快将升级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将是新乐第一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做了一辈子文保事业的相振稳满怀激动地说。
按照历史记载,伏羲生于甘肃成纪,葬于河南淮阳。此前罗哲文在河南淮阳伏羲文化论坛上说:“伏羲从甘肃天水到河南淮阳,一路上有很多遗址,有伏羲庙、伏羲祠,还有河北新乐的伏羲台。我们不忘祖先,到处都有他的踪迹,我们到处都在纪念他,不忘祖先这个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 这一说法和100多年的一个人物不谋而合。清朝光绪年间,正定府学教授赵文濂来到伏羲台时,不免困惑,伏羲的时代,如何能行走数千里?于是“退而考诸史”,但没想到“其说颇支离”,史书也没能给出解答。赵文濂掩卷思索,想起华夏之内随处可见孔子和关羽的祠庙,“皆非本地人,到处有崇祠”,不禁释然。
⑷ 诸城历史遗迹有哪些
龙山文化的蛋壳高柄杯,1976年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出土。Mountain摄影。
[史前时代]
沂源县发现的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更新世的“沂源人”化石为直立人在中国的例子之一。另外,在山东境内发掘的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汉字的最早发掘品目前追溯到山东龙山文化的陶片.
先秦时代
(参见:齐鲁文化) 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山东很早就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部曾是商族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统治的中心区域;对山东东部未汉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进行统治。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名旦,后辅佐周成王)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临淄,据《左传·僖公四年》,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鲁颂·宫》中描述为“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尊而亲亲”,农业发达,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龙柱。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等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周公东征三年,扑灭纣王子武庚联合东夷的反叛,齐、鲁遂兼并奄、薄姑等国。姜太公又攻灭莱国,齐国势力扩张至胶东半岛。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占有。公元前249年,楚国攻占鲁国;公元前223年,秦国攻陷楚国。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中国首次实现统一,齐鲁之地从此成为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朝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以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1700余万人、390余万户,接近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
及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有所破坏。
唐朝
至隋朝初年,山东地区的户数占全国总数的21%。到唐代,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宋元
北宋时期,宋江等人在梁山造反,这个故事后来被写进《水浒传》。金元时期,剥削严重,加上受到不断的外来侵扰及野蛮统治,社会与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到元代,山东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更不及西汉时期的十分之一。
明朝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省(当时包括辽宁)。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奖励人民垦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东的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⑸ 关于宁夏的一些古迹遗址
1、萧关,为古代西北边地著名关隘。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都与萧关有缘。萧关方位在何处,向有争议,但在宁夏固原县东南这一大略方位是没有争议的。
秦汉萧关,应该是指三关口至瓦亭峡这一险要的地带,这里虽非绝壁,却险峻雄奇。处在这一防御地带上的瓦亭,地处六盘山东麓边缘,实质上是萧关的重要屏障。这里不但雄峰环拱,深谷险阻,易守难攻,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而且有泾水南出弹筝峡三关口,是萧关由南向北天然形成的一个防御体系。而今,这里四季泾水涌动,潺潺生辉。春来野桃花遍野满山,夏秋山色滴翠,黛墨远映,伴以高架桥涵,火车出入,天堑通途,也是游人观览的去处。
最佳时间: 全年
交通指南: 铁路交通:包兰铁路穿越宁夏境内,与全国各大铁路干线相通直达沿海各口岸,宝中电气化铁路南北贯穿固原境风165公里,连通了京包,陇海两大干线,货物可经欧亚大陆桥的陇海-兰新线抵达中亚和欧洲。 公路交通:固原地区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西安-兰州,兰州-宜川,平凉-银川国道公路 纵横穿越固原。
秦、汉王朝与雄踞蒙古草原的匈奴长期对峙,时有战争。秦惠文王时,拔义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时,攻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就是固原城北战国秦长城。
2、秦长城
这条长城宛如一条巨龙,起自甘肃省临洮县的洮河谷地,途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县,顺葫芦河东岸经北峡口从闫庙进入宁夏西吉县,经黄家岔、玉桥、张结子、好水川口,单民、兴隆镇、谢家东坡、王家湾、韩家堡至将台,在将台以90度的角度转折向东,顺马莲河河谷至马莲水庙出西吉而进入固原县的张易乡,至黄堡东,转折为东北方向,进入红庄乡政府。长城过红庄后进入滴滴沟,出滴滴沟山口后至孙家庄、白家湾,在这里又转折向东,经过吴庄、闫家庄,至明庄西北,便分为两道,形成"内城"和"外城"之分。
内城从明庄过公路,便爬上固原城西北5公里的一道顺向小丘陵上,经郭庄、十里铺过清水河后至沙窝。外城更向西北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弓背状,经乔洼过清水河,过河后再折向东南至沙窝与内城合二为一。内城与外城遗迹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内城城墩城墙高大、宽厚、完整,城线笔直如划,气势雄伟巍峨。全线约8公里长的内城遗迹保存较完好,除现代公路及少数后期冲沟穿破外,全线基本上不曾中断,每200至230米便有一个城墩。外城已残毁不堪,大部分夷为平地,残留的城墩多为2至3米高,大部分看不到城墙。
长城过沙窝后爬上程儿山,经阳洼以南、中庄乔家沟,上黄水庙、王家崾岘、黄家庄而出固原县进入彭阳县川口乡的黄湾以北、彭阳乡的姜洼、丰台、阳洼、崾岘前洼、陡坡子、李岔、城阳乡的瑶湾、白岔、乔渠、长城白马庙、祁家庄、张沟圈、小庄、施坪,从刘家堡子出彭阳县,又进入甘肃省镇原县的孟家塬。在祁家庄和小庄之间的转弯处,有一节多出长城主线1公里而伸向正南张沟圈村的长城。说明在长城施工之前,曾经有过系统而精心的地理位置勘察,施工中有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但施工时由于政区的分工,两个政区之间并末完全同步施工所致,因此,长城在此处又向东北成90度的转向。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经过西吉、固原、彭阳3县,全长约174公里。
3、 唐制胜关
唐制胜关(安化县城)遗址位于县城西2公里,永丰村南侧。泾源县地处六盘山腹地,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历来为兵家重地。地处六盘山东麓的瓦亭萧关,千百年来更是刀光剑影,烽火狼烟,留下了许多历史纪实和遗迹。 唐朝为防御吐蕃攻袭在原州先后设置“原州七关”:木峡关、石峡关、石门关、六盘关、制胜关、木崝关,驿藏关。七关中泾源境内就有六盘关、制胜关、木崝关、驿藏关四关。唐朝军队和吐蕃在争夺这些重要关隘时不断发生战争,互有胜负,争夺异常激烈。制胜关(旧称大震门),为原州七关之一,控制陇西一带,管领沿坡小寨25处。宋乾德二年(964年)废关,改置安化县城。遗址呈方形,边长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开东西二门,东门有瓮城长49米、宽38米。城址现已开垦为农田,田间常露有汉代绳纹瓦片。近年出土有唐宋元代陶器、瓷器及“开元通宝”等铜币。
编辑本段交通
唐制胜关交通 在泾源县城西1.9公里处,香水河北岸,可在当地包车或自驾车前往。
4、 古城
古城位于宁夏朝那县城西16公里处的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远,故名古城,为秦汉朝那县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这里三面环山,峰峦叠嶂,为通往古长安的要冲。 朝那古城地势平坦,其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82米、南北宽480米,占地面积32.7万平方米。朝那城墙残高1-13米不等,基宽14米,夯土层14~20米。朝那城依东西南北开四门,今彭固公路穿东西城门而过。沿朝那城墙外四周辟有深3米、宽20米的护城壕堑,至今犹存。
5、西安州古城,位于海原县西南20公里处,背靠天都山,前临销黄川,古城大体完好,应该是固原境内保存较完好、较大的古城址之一。城址为长方形,边长近千米,每边有19个等距离的马面,每50米一个。马面,是宋代筑城的标志。
6、固原城,地外宁夏南部山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固原境内城的缘起已有两千多年了,最早应是乌氏城,而得以沿袭且发展起来的城就是现在的固原古城,并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如钟鼓楼、禹王庙铁塔、文澜阁等。
内城:周围九里三分,高三丈五尺,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炮台二十八座。
7、
⑹ 大同有什么名胜古迹
九龙壁
⑺ 魏征故里的魏征故里
隋朝时期,晋州先称昔阳县,后改称鼓城县。唐代初期,五代时,沿袭不变。
元朝时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置晋州。
从隋朝起一直到元朝以致到明清到今天,晋州都与巨鹿二字无关,可见晋州考证魏徵是晋州人是站不住脚的。
相反邢台在隋唐时期既有邢州、钜鹿郡之称,又一直有巨鹿县之称不变,所以很明显晋州所依据的众多“魏徵为巨鹿人”的记载中唯一的一条“魏徵,巨鹿下曲阳人”而考证魏徵是晋州人是不可信服的,因为当时的巨鹿根本和晋州无关。
魏征故里(魏家庄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晋州市,据晋县县志记载,此处为魏征故里,今遗址尚存。
巨鹿下曲阳在今藁城市东、晋州市西的方位,即春秋时的鼓国都城,现晋州市晋州镇古城村一带,也就是许多文献、辞书上所注明的今河北晋县(晋州)西,是正确的,而且作为权威性的《畿辅通志》,早就明确指出魏州所属无“曲城”,曲城就是“巨鹿郡下曲阳”的简称,在正定府所辖的晋县西。古之巨鹿郡下曲阳,即原本的晋县,也就是如今的晋州市。 同许多名人一样,魏征故里也有争论。有大量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证明魏征出生于剑阁(今广元市剑阁县)。
剑阁武连镇现存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一丈,宽四尺,正中刻有:“唐魏文贞公故里”(魏征谥号文贞)七个大字。在武连镇十五公里处的天字山下,也有一唐朝时代的建筑——“魏公祠”。
<<保宁府志》卷二十七记载;“文贞书院在剑阁武连驿。元泰定年间迁县治于梓潼,监察御史忽鲁大都与亚中大夫李义甫以魏征生此,因改旧学建书院,今废。”这说明在元朝时,武连镇为纪念魏征丞相出生于此曾办起一座文贞书院。
明隆庆五年出生的著名史学家曹学(人全)所著的《蜀中名胜记》卷二十六记载:“《志》云逍遥楼废址,在武连旧镇,唐颜真卿书三大字碑刻在焉,元改武连县学为魏公书院,以魏征所生之地也,学正王惠为之记”。魏公书院即后来的“文贞书院”。据《蜀中名胜记》成书年代推测,《志》书当为明代或明以前之作,因此可更进一步断定,在元明之时,已经有了魏征生于剑阁武连的记载。
清朝雍正时,知县李梅宾所撰《剑州志》记载;“唐魏征,州之西凤凰山,传为征之生处”。清同治年间,翰林李榕所辑的《剑州志》记:“凤凰山在武侯坡东,传为魏征生处”。
民国初年剑阁知事张政于武连驿栅门题的对联也可以看出魏征出生于此。其联文:
“千万古不改溪山是秦蜀通衢晋唐旧县数百家自成村落愿文贞再出诸葛重来”
清朝光绪时,武连丞李树在其《月楼诗抄》、《登寿中即景》中有这两句;“凤凰山下宿曜,魏公往业绍蜀山”。另还有一副对联,前四字风化脱落:“……先后问睽魏谏议,余生也晚往来唯拜武乡侯”。可见武连乡人经常把魏公祠的魏征和武侯坡的诸葛亮的遗址常常提到,如果没有乡土感情,愿“文贞再出”和“诸葛重来”的诗句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但经多方考证,剑阁是魏征的祖籍。
⑻ 王因的王因街道 - 历史沿革
王因街道是济宁地区的经济强镇,大汶口文化发祥地.“王因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位于山东省济宁高新区东部,鲁南大都市的金三角地带。北依巍巍泰山,南望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东临孔子故里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全镇辖59个行政村,人口5.8万.总面积72平方公里。
1948年解放初期,本镇为本县第八区;1949年称王因区;1956年撤区分属王因、柳沟、黄屯三个大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建立“红旗人民公社”;1962年与曲阜分治后称王因公社;1966年5月,改王因公社为区;1968年底又撤区仍称王因公社;1984年5月,行政区划改革时,与娄庄公社合并改为王因区。1986年12月撤区改为王因镇。
本镇驻地王因村历史悠久,相传古时候,有个王子因为被人侮告谋反,被大王囚禁于此村贬为庶人永世不得出村,此村因得名王囚。后来觉得囚字不雅,加一横改作王因。 刘台庄:本村原名中郯庄,清代顺治年间刘姓发展成大户族,出了个进士刘布春,村名改称刘家郯庄,后讹为刘家台庄。1964年“四清”时改名刘家村。1980年因与他处重名,命名为刘台庄。
晏家村:本村历史悠久。据传晏姓于宋代来此建村。此村原称晏家郯庄,转音为晏家台庄。后因泗河决口,多次被淹,逐渐衰落,晏姓仅存两户人家,习称晏家村。
梁家营:据传明初梁、路两家表亲同由山西迁来落户,始建此村。因系两姓,称两家营,亦称梁路营,后梁姓繁盛,改称梁家营。
前侯家营:据村内明崇祯九年(1636)创建娘娘庙碑记载:此村原名刘者营,后来刘家地权转卖给侯家,村名改为侯家营。与北面的后侯家营相对称前侯家营。
北许:本村许姓祖居南部距此二公里的许家庄。清朝中期,泗河发水被淹。有几户迁此居住,周围筑了土堰,始建此村。因地处北部,称北许家庄。今简作北许。
东郭家营:此村临近泗河,过去经常决口。明、清时驻有防汛的兵营,带兵的将领姓郭,故村得名郭家营。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黄屯镇的郭家营同名,更名为东郭家营。
南许:据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庙碑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许姓最早来此定居,村名许家庄。到了清代中期,一部分人家迁至北边重新建村,称北许家庄,此相对称南许家庄。今简为南许。
后韩家堂:本村原名韩家堂。韩姓于明初由邹县韩寨村迁来,系唐代文学家韩愈后裔。建有家祠,称韩家祠堂,村以此得名。后分出一支于南边立村,此村相对称后韩家堂
前韩家堂:村内原有三圣堂庙宇一座,明崇祯三年(1630)建。庙碑记载,此村系由后韩家堂分支而来,因在南,称前韩家堂。
程家街:据村内《程氏家谱》程氏始祖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由泗河东迁此落户。村中只有一条主要街道,故村得名程家街。
吕家庙:据本村清代康熙年间(1736—1795)立“关圣帝君庙碑”记述,吕姓于清初最早来此居住,并出资建了一座关帝庙,故村得名吕家庙。
周庄:本村原名周家柳沟。周姓于明末由曲阜地初迁至本市今黄屯镇蒜园村,再迁至此村。村名改称周家庄,今简为周庄。
西仁美庄:此村始建于宋代。明代明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任瀛等父子三进士,明朝末期,任姓迁走、村内读书人根据《论语·里仁》篇的句子:“里仁为美”,改村名为仁美庄。后分为四个村委会。本村居中西部,称西仁美庄。
东娄庄:本村历史较悠久。此村为北魏娄昭攻打瑕丘屯兵之处。此村农历一、六日有定期集市。村内久无娄姓。村近置集市,后改为娄庄集,今简为娄庄。
河口:本村李姓于明代末年来此建村,原称李家河口。因地处泗河向西转弯的地方,过去有通往邹县的渡口,故名。今简称河口。
业庄:本村建于清初。相传当时有个南方人买药,留居此地,四乡群众都来买药,称此村为“药庄”。因“药”、“业”音近,后渐讹为业庄。 ·优越的位置
系济宁市城市东城区,位于济宁任城区、兖州区、曲阜、邹城四个城区的中心位置,距任城区6公里,兖州区7公里,曲阜市区15公里,邹城市区18公里。
·一流的园区
整个工业园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划分为六大园区:高新区中小企业科技园A区、B区、C区、雪花工业园、山推重工科技园、杨村工业园。已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区内基础设施“七通一平”。高新区中小企业科技园A区、B区、C区已建成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
·配套的产业
生物医药、机电加工、汽车零部件、木业板材、金属容器与轻钢网架、纺织纺纱等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区域内工业年产值达到110亿元。
王因镇
·良好环境
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山东省最适宜人居乡镇,全面建设“经济强镇、特色园区、生态城镇、和谐王因”。
硬件环境: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配套齐全,价格优惠。区内拥有13.5万千伏安的热电厂,日供水量15万吨的水厂,3万千伏安的变电站,日供气量2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站。以崇文大道、黄王路、济微路、中心路等集绿化亮化、给排水于一体的“五纵五横”,交通路网日益完善。
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30%以上,镇驻地行政商务区、林荫绿地、杨村城市居住区、仁美城市居住区、崇文城市居住区、泗河生态休闲观光带等城镇建设已全面展开。
人文环境:干部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王因镇交通便利,济微公路、崇文大道(济宁——曲阜)纵贯南北,太白路(嘉祥——济宁——高新区——邹城)纵贯东西,是济兖邹曲嘉的中心区域,距离济宁、兖州、曲阜、邹城均在10分钟以内。京沪、兖石铁路,日荷高速公路在镇北交汇,东靠10 4国道,西邻327国道、济宁港和济宁机场。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通讯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⑼ 大同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云冈石窟 华严寺、善化寺、平型关战役遗址 悬空寺,平城遗址,许家窑人遗址,九龙壁,曲回寺石像冢、方山永固陵、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觉山寺塔、浑源永安寺、长城(大同段),栗毓美墓、沙梁坡墓群、古城堡墓群、禅房寺塔、大同煤矿万人坑、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天镇慈云寺、广灵水神堂、云林寺 以上全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大同府文庙、大同关帝庙观音堂、高山遗址、青磁窑遗址、许从赟墓、吉家庄遗址、盘山石窟、赵武灵王墓、古城墓群、千福山汉墓群、洗马庄汉墓群、浑源文庙、恒山建筑群、、界庄遗址、古磁窑窑址、麻庄汉墓群、李峪彩陶文化和青铜器遗址、兴国寺、大同古城墙、北魏鹿苑、大同天主堂、帝君庙、龙王庙、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宁静寺、宜宁县城遗址、扬州窑石径幢、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代藩九王坟、罗家湾遗址、古城遗址、云冈南梁遗址,法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