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古城遗址
Ⅰ 邯郸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至今它还有哪些保存很好的文化古迹
邯郸是一座尽人皆知的国家级文化名城,它自战国时期赵国建都于此,到目前为止,3000年了,城市名称仍然没有改变。邯郸是中国太极文化的发祥地,到了邯郸首先会去广府古城,站在古城的城墙上,可以将古城美景尽收眼底,城内武禹襄故居和杨露禅故居是必去之地,这两位都是中国太极文化的宗师。
1972年考古学家在邯郸还发现了震惊考古界的磁山文化,该文化遗址属于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将仰韶文化时间直接上溯了1000年。发现的核桃遗骸直接否定了核桃是张骞通西域后从西域传播过来的说法,直接将我国人工种植核桃的历史上推了5000年。在磁山文化中还发现了家鸡骨,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的国家,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Ⅱ 古长城遗址的邯郸赵长城
战国的南长城开邕修筑于公元前333年,由漳水、滏水堤防先后扩建而成,故又称漳滏长城。赵国南长城位于邯郸城南境,从太行山东麓开始,沿着古漳水北岸东行,漳水由西折向东北城,长城也折向东北行,止于肥乡县南界漳水西岸。赵国南长城具体分布在今天的河关省涉县、磁县、临漳、成安、肥乡等县境内。全长约四百里许。
漳滏长城在赵的南境。《史记·赵世家》上记载: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筑长城。又说: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漳滏之险,立长城。这道长城主要是用以防魏的,同时因秦强大,恐其逼魏而攻,也起防秦的作用。
赵国在其南界修筑长城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防御魏国的进攻。战国七雄中魏国最早进行变法,公元前445年开始的李悝变汉使魏国富强,出现了魏国四面出击,政治上树立霸权地位的局面。强大后的魏国不仅打破韩、赵、魏三国传统联盟,还连年出兵进攻赵国,甚至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夺取赵国首都邯郸,占领了3年在齐国的干涉下才归还。当时赵魏双方的攻伐对峙中,赵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而且首都邯郸位于华北平原,处在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这些原因赵国不得不修长城进行防御。所以赵国的南长城从它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形势上明确体现了长城的军事防御工程的性质。
根据《史记》中的《赵世家》《匈奴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国曾经修筑过南长城和北长城,而且这两条长城的作用截然不同。
赵国的北长城是由赵武灵王“攘地北至燕、代,西到云中、九原”之后,于公元前300年开始修建,故又称武灵王长城。赵国北长城东起代郡,中经阴山,西到高阙,全长约2000里。走向由今天的河北宣化境内开始,经尚义县,跨东洋河进入内蒙古,再经内蒙古的兴和县、察右前旗、卓资县、呼和浩特市北郊、土左旗、土右旗、包头北郊,止于乌拉特前旗境内。赵国自敬侯开始力图向东南发展,公元前386年将都城由晋阳迁往邯郸,经过敬、成、肃三代努力,多次与齐、魏诸国争夺中原。结果不但没有什么扩展,反而受到魏、齐等强国的连连侵伐,迫使赵修筑南长城,采取守势。赵武灵王即位后,深知无力与各国争衡,于公元前523年在信宫召开五天的重大会议,决定向北发展。从信宫会议开始,赵国的注意力由南转向北,开拓胡地。当时赵国的北部有白狄之国中山和北狄之国代,西北有楼烦、林胡两大部落。这些小国和部落均为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赵国要想征服这些游牧民族,必须建立骑兵部队。《史记·匈奴列传》云:“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寒。”所以,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建立了一支骑兵部队,并与原有车兵和步兵相配合,组成了强大的多兵种军队,然后出击。他首先向西北征服楼烦、林胡,夺取土地,设置雁门、云中两郡。其次,从公元前306年开始向北进兵,于公元前296年灭中山国。接着继续北进代国,变其为赵国的代郡。赵国向北攘地成功之后,沿阴山下修筑长城,将可耕之地尽量括入长城之内,并在新拓地区设立三郡,强迁中原华夏族于北方边郡进行耕种。所以,赵国的北长城起到括地广境,把农牧分界线向北推移的作用。
Ⅲ 邯郸市被称为十大古城之一,古城主要古在哪里
你们要知道邯郸在历史比你们想想还要远,秦国没有统一天下就有了邯郸,当时叫燕赵。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明。
Ⅳ 邯郸都有什么文化古迹
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位于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专一战国古城属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回车巷
回车巷位于市城内中街,原为旧城南门里。相传该巷是赵国上
卿蔺如给大将廉颇回车让路的地方,明代于此巷口镶嵌"蔺相如回车
巷"六个大字的石碣。1980年复立建亭,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
家利益为重,给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感人历史故事。
响堂寺石窟
娲皇宫><十八盘><将军岭><柏台峙><熊耳峙><九龙槐><天下第一槐><清泉峙><赵王城遗址><响堂山石窟><清台水库><红旗渠(属于河南和河北交界处)>..等.这写都是我去过的.很多很多.邯郸的文化遗产很多数是数不完的.只有自己去感受邯郸才能感觉到.
Ⅳ 赵邯郸故城的地理位置
邯郸故城位于今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东临华北大平原,新都在旧邑南部的丘专陵地带,环境险要,物属产丰富。迁都前的邯郸,已是人口聚集,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能容纳和吸引各方宾客的著名城邑了。新都改在丘陵地带,目的是免遭水患。
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公元前228年)为秦国所占。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Ⅵ 赵邯郸故城的介绍
赵邯郸故城,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 及其西南郊。总面积内约1888万平方米容。全城分廓城与宫 城,两部分相距60余米。12也是战国后期黄河以北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最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据考查,廓城兴起于春秋时期, 战国加以扩充,是赵都主要组成部分。12邯郸故城包括赵王城及大北城两部分。赵王城为赵都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龙台、南北将台等夯土台,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大北城发现了作坊、炼铁、陶窑遗址。12自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赵敬候从晋阳迁都邯郸,至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国为秦所破,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历经八代王侯,延续时间长达158年。汉代为赵王刘如意 的都城。汉以后逐步衰废。
Ⅶ 邯郸县有什么遗址吗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早在73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堪称文物大市,现有1500处文物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300多处。绵绵7000多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八大历史文化层次————磁山文化、赵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和现代革命文化。
磁山文化 武安市内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这里在7300多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有了家鸡、家猪、家犬的饲养,有了粟的培植和胡桃的栽种,有了精美的陶器、石器和骨器等生产生活用品,为人类文明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也造就了邯郸人聪明智慧悠闲舒缓的生活方式。
赵文化 现存的位于邯郸市西南的赵王城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战国时期都城遗址。这里是赵国王宫所在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历经风霜雪雨,保存仍比较完整,在中外都城史上均为罕见。与之相对应的“廓城”即赵国居民城大北城遗址,经考古勘探发现其位于邯郸市中心偏西,埋于地下9至10米处。城内中街上有著名的回车巷、学步桥、王琴堂故居、张国彦家庙、秦始皇出生地等等。另外武灵丛台、赵王陵、照眉池、梳妆台、插箭岭等古迹随处可见,从而具有“慷慨悲歌”风骨的赵文化,便成了邯郸文化的主流文化。
“曹魏”建安文化 临漳又名古邺城,公元213年曹操建都邺城。现坐落于临漳县的“铜雀台”,是曹操“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历史见证。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历史上代表着文艺繁荣。邺城系六朝古都,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传说中西门豹治水的地方。
广府太极文化 永年老城广府城是我国太极拳的发祥地,几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在此召开,为古城增添了许多现代活力。
梦文化 集中体现在黄粱吕仙祠。它始建于唐代,宋代时初具规模,明嘉靖年间扩建,清代三次重修,祠内多明清建筑。该祠取材于唐沈济的《枕中记》,融合了道教文化,影响深远。
磁州窑文化 中国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在这里有极为明显的体现。古磁州窑的烧制工艺到现在还在民间流传并沿袭着。这构成了几百代窑民勤劳、智慧与质朴的文化价值取向。
成语典故文化 全国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邯郸一样,产生了那么多的成语与典故,有“成语典故之乡”的美誉。现已挖掘整理出来的成语典故达300多条,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胡服骑射”、“邯郸学步”等等。目前,插箭岭公园内建有“成语典故苑”。
现代革命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邯郸涉县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转战太行山区的活动中心,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依然完好地坐落在涉县境内。此外,市里还有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Ⅷ 想知道: 邯郸市 永年古城遗址 在哪
永年广府镇,邯郸东北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