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樊馆遗址

樊馆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13 14:48:19

⑴ 襄樊战争遗址

我来回答:据我了解,现在人们叫襄樊大学这个名字80%指的是襄樊学院。以前的确有一个襄樊大学(襄樊职业大学),但是合并了。给你找了个襄樊学院(大学)的历史,你可以参考。

襄樊职业大学

1983年襄樊职业大学创建

襄樊教育学院

1981年襄樊市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襄樊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襄樊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襄樊教师进修学院

后襄樊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襄樊教育学院

襄樊美术学校创建

襄樊美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

2000年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襄樊学院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襄樊学院
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国派往邓国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国使者在邓国南境遭到(夏阝)(you)国人袭击,财物被掠,人被诛杀。楚王闻讯大怒,派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夏阝)国。邓国知道后则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夏阝)国,爆发了“楚巴与邓之战”,经过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采用前后夹击的战术,打败邓国。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战争。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360618.html

中国历史,南北战争系列之蒙古南宋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 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 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蒙古忽必烈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樊,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 转变。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 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 镇。咸淳三年(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 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 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忽必烈根据刘整的建议,开始实施对襄阳的战略包围。首先,建立陆路据点,作为 攻宋的根据地。早在1261年夏,忽必烈根据刘整建议,遣使以玉带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 吕文德,请求在襄樊城外置榷场,吕文德应允。蒙古使者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 要求在襄樊外围筑造土墙,目光短浅的吕文德竟然同意。于是元人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 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据点。咸淳四年(1268年),蒙将阿术 在襄樊东南鹿门堡和东北白河城修筑堡垒,切断了援襄宋军之路。咸淳六年(1270年), 蒙将史天泽在襄樊西部的万山包百丈山筑长围,又在南面的岘山、虎头山筑城,连接诸 堡,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襄樊成为一座孤城。这一时期元军在襄樊外
围修筑10余处城堡,建立起长期围困襄樊的据点,完成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其次,建 立水军,寻求制服南宋的战术优势。咸淳三年(1267年)秋,阿术率军攻打襄阳,俘人略地而归,宋军乘蒙古回军之际,在襄阳以西的安阳滩派水军扼其归路,然后派骑兵直冲其阵,蒙古军队大乱,都元帅阿术坠马,险些被宋军活捉。蒙将怀都选善识水性的士卒泅水夺得宋军战舰,其余将领奋勇拼杀,才将宋军击退,转败为胜。安阳滩之战,蒙古军队虽然打败了宋军,但却暴露出水军不占优势的弱点。咸淳六年(1270年),刘整与阿术谋议,“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忽必烈当即命刘整“造战船,习水军”,以图进取襄阳。刘整遂造船5000艘,日夜操练水军,又得到四川行省所造战舰500艘,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从而弥补了战术上的劣势,为战略进攻准备了必要条件。

从咸淳四年(1268年)蒙军筑鹿门堡、修白河城到咸淳六年(1270年)完全包围襄 阳,蒙古军队已处于战略上的优势,南宋政府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反包围战与援襄之战,从而揭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

咸淳三年(1267年)冬,南宋任命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次年十一月,为打破蒙军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但被蒙古军队打败,宋军伤亡惨重。咸淳五年(1269年)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蒙军作战,又被阿术打败。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遭到蒙古军与汉军的联合伏击,兵败虎尾洲,损失2000余人,战舰50艘。咸淳六年(1270年)春,吕文焕出兵襄阳,攻打万山堡,蒙军诱敌深入,乘宋军士气衰退,蒙将张弘范、李庭反击,宋军大败。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增援襄阳,蒙军水陆两军迎战,大败宋军,范文虎逃归。咸淳七 年(1271年),范文虎再次援襄,蒙将阿术率诸将迎击,宋军战败,损失战舰100余艘。
这一时期,宋蒙两军虽然在襄樊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的争夺战,但因蒙军包围之势已经形成,不但南宋援襄未能成功,而且襄樊城中宋军反包围的战斗也不可能胜利,宋军只好困守襄阳,败局已定。

中国历史,南北战争系列之蒙古南宋襄樊之战

咸淳八年(1272年)春,元军对樊城发动总攻,襄樊之战正式开始。三月,阿术、刘整、阿里海牙率蒙汉军队进攻樊城,攻破城廓,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军只好退至内城坚守。四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市)、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等地民兵3000余人,派总管张顺、路分钤辖张贵率领救援襄阳。
二张率轻舟百艘,士卒3000及大批物资出发,临行前张顺激励士卒说:“这次救援襄阳的行动,任务十分艰巨,每个人都要有必死的决心和斗志,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并非出于自愿,那就赶快离去,不要影响这次救援大事。”当时3000水军群情振奋,斗志昂扬,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五月,救援战斗开始,二张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把船连成方阵,每只船都安装火枪、火炮,准备强弓劲弩,张贵在前,张顺在后,突入元军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被布满江面的蒙军船舰阻住,无法通过。张贵率军强攻,将士一鼓作气,先用强弩射向敌舰,然后用大斧短兵相接,冲破重重封锁,元军被杀溺而死者不计其数,宋军胜利抵达襄阳城中。当时襄阳被困已有5年之久,二张入援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城中军民的斗志。然而这次战斗中宋将张顺阵亡,几天以后,襄阳军民在水中得到他的尸体,披甲执弓,怒目圆睁,襄阳军民怀着沉痛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张顺,并立庙祭祀。

张贵入援虽然给襄阳守军带来希望,但在元军严密封锁下,形势仍很严峻。张贵联络郢州的殿帅范文虎,约定南北夹击,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计划范文虎率精兵5000驻龙尾洲接应,张贵率军和范文虎会师。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3000顺汉水而下,检点士兵,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大惊,对士兵们说:“我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只有迅速出击,敌人或许还来不及得到消息。”他们果断地改变了秘密行动,乘夜放炮开船,杀出了重围。元军中阿术、刘整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晓示,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元军,他们先占领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宋元两军在龙尾洲展开一场遭遇战,宋军因极其疲惫,战斗中伤亡过大,张贵力不能支,被元军俘获,不屈被害,元军派4名南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晓示襄阳城中,迫使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杀掉降卒,把张贵与张顺合葬,立双庙祭祀。

元军为尽快攻下襄樊,咸淳八年(1272年)秋采取了分割围攻战术。元将阿里海牙认为:“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为切断襄阳的援助,元军对樊城发起总攻。咸淳九年(1273年)初,元军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进攻樊城,忽必烈又派遣回回炮匠至前线,造炮攻城。元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使襄阳城中援兵无法救援,樊城有全孤立了。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开樊城西南角,进入城内。南宋守将牛富率军巷战,终因寡不敌众,牛富投火殉职,偏将王福赴火自焚,樊城陷落。

樊城失陷以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终无援兵。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陷入既无力固守,又没有援兵的绝境。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元军在攻城的同时,又对吕文焕劝降,吕文焕感到孤立无援,遂举城投降元朝,襄樊战役宣告结束。

宋元襄樊之战经过长期较量,终于以元胜宋败结束,蒙元的胜利,在于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建立了包围襄樊的堡垒,以逸待劳,又注重弥补战术上的不足,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在裹樊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统治者不重视边备,将帅软弱无能,吕文德见利忘义,使蒙古军队占据了襄阳有利地位,在反包围战过程中,因将帅不和,步调不一等原因犯了一系列战术错误,战斗中基本上执行了消极防御策略,导致了被元军围困5年之久的不利地位,最后归于失败。

二张援襄的传奇式行动,气壮山河,留名青史,体现了南宋爱国军民保卫领土、抗敌御侮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人所传颂。

遗址
1.邓城遗址:春秋战国

2.三国:水淹七军遗址(关羽VS于禁)、隆中(三顾茅庐)等

3.两宋:鹿门山古寨及襄阳城、护城河(宋蒙襄阳之战)

4.明清:襄阳王府(张献忠烧过的,李自成也呆过)

5.老河口第四战区司令部(李宗仁)、张自忠纪念馆(枣宜会战)

5.解放战争:西门破城口

⑵ 樊妃冢的历史

樊姬系楚庄王宠妃。
一代名妃樊姬,以聪慧贤淑内助樊庄王霸业有成而闻名于回世,据传在她答的劝谏之下,楚庄王戒淫乐,励精图治、勤政于朝,罢免庸臣虞邱子,启用贤良孙叔敖,终至楚国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自商朝之妲己,下至清代之慈禧,多少宫廷后妃,插手朝纲,祸国殃民。樊姬实可谓“贤内助”旷古之典范。对此,历代诗人赞誉有加。唐代诗人张说就赞称“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
樊姬墓虽经两千多年,但墓葬封土仍高达10余米,墓周松柏肃立,郁郁葱葱。远远望去,那翠绿一片,恰似那位端庄秀美的贤妃,经久永恒地深情伫立、陪伴在故都纪南城遗址旁。

⑶ 樊建川博物馆在那里门票多少

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门票是60元通票,值得去看看。

⑷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是樊宗模建筑的

如图所示

⑸ 河北省高碑店市方官镇方官村是哪个朝代的遗址

高碑店市方官镇古代称作“樊馆”,称作“方官”是“樊馆”的讹化。
名字是纪念战国末期樊於期自刎的事迹。

樊於期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⑹ 樊建川抗战博物馆在哪

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chuan Museum Cluster),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迎宾路,是刘氏庄园所在地。

⑺ 古代樊於期什么地方人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版于李牧,畏罪逃往权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樊於期死后,樊馆山即因樊於期血洒此地而改名为血山。附近的村子以山为名,就叫血山村。后人在山上建塔纪念,塔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形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塔南建法华寺,内供樊将军牌位。荆轲塔下原来建有三义庙,明清朝时庙里一直供奉着荆轲、田光和樊於期。

⑻ 樊建川博物馆门票60和100的区别

在大邑可坐公交车直达就在安仁镇上,很好找的,就在刘氏公馆附近

⑼ 樊哙墓的墓碑遗址

樊哙墓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郭庄是一个大庄子,墓在村西北一条南北街的路东。墓高5米,直径16米,下部青石围圈,墓前用石板铺成广场,四周植以松柏。墓前有《汉书》作者班固为其撰立的碑文,高约1.5米,宽约65厘米,厚约30厘米,结实厚重完好无损,碑上的字是双线镂刻,为一般碑文少见,字大5厘米见方清晰可辨,上刻:“汉樊侯铭,班固撰。黆黆将军,威盖不当,操盾千钧,拔主项堂,汉兴破楚,矫矫忠良,卒为丞相,帝室以康。嘉靖丙申知县张颖、县丞钱汝楫、主簿姚文豪同立”。这通碑刻在明朝嘉靖丙申年(公元1596年)400多年了。碑文后方树以“汉将军武侯之墓”的碑刻(舞阳县文化旅游局,2012年4月4日立)。 又说樊哙墓位于皖六安市裕安区魏庵村。从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往西北,越过约20公里蜿蜒曲折的山道,便到了与霍山县交界处的魏庵村,发源于大别山腹地的老淠河在这里变得地势开阔,河堤边的一个土坡上,刻有“舞阳侯汉樊哙”的墓碑茕茕孑立。走访该村群众,关于“樊哙将军墓”的传说几乎无人不晓。
当地百姓说樊哙将军墓”自古就在该村,将军墓对面,有两个方圆100亩的山场,分别叫做碾盘山和演武山,碾盘山是给汉军加工军粮的地方,演武山是樊哙将军当年操练军士的营地。 樊哙墓位于舞阳县城北大约20公里的马村乡郭庄村。县志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居民郭询掘樊哙墓,取其藏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舞阳县令张颖重修樊哙墓时,镌班固铭文于碑上。清雍正七年(1729年),县令刘蓟植勘墓址,立界石,护以墙垣,荫以松柏。”
碑楼的最上面有四个大字“汉室元勋”。碑楼中间才是汉樊侯铭,班固撰。其文曰:“黆黆将军,威盖不当,操盾千钧,拔主项堂,汉兴破楚,矫矫忠良,卒为丞相,帝室以康。”落款是“嘉靖丙申知县事古黄,知县张颖,县丞钱汝楫,主薄姚文豪、仝立”,在碑楼西侧墙壁上有碑楼记,叙述了重建碑楼的原因、时间和经过。
墓碑的北面就是樊哙墓。2011年,在舞阳县文化旅游局的努力下,申请省维修资金对墓冢进行了大修,现已竣工。修葺后的樊哙墓,高5米,直径16米,下部青石围圈,墓前用石板铺成广场,四周植以松柏,墓前有《汉书》作者班固为其撰立的碑文,碑文后方树以“汉将军武侯之墓”的碑刻。
樊哙墓地有点偏僻,古时候这里却是南来北往的大道。 樊哙与六安有何渊源,为何在淠河古道(望江湾,现名陶洪集)有这个墓地?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皋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历史学会理事姚治中教授。姚教授介绍,据史料记载,樊哙出身寒微,靠杀狗为生,后随刘邦起兵反秦,功勋卓著,又娶吕后之妹吕媭为妻,既是汉朝“开国元勋”,又是“皇亲国戚”,刘邦得天下,樊哙被封舞阳侯,政治地位极高。樊哙卒于孝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死后葬于何处,《史记》、《汉书》均无记载

推测一:随驾征战淮南国
关于樊哙到过六安有一种说法是“英布谋反说”,英布是六安人,历史已有定论,英布最初随项羽反秦,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叛楚归汉被刘邦封为淮南王,都城均在六安西古城,所以六安汉时亦称淮南国。刘邦老迈认为英布有谋反之意,起兵讨伐,英布于公元前195年被其内弟长沙王吴臣诱杀,吴成将英布首级送到淮南国经刘邦查验后就地埋葬,六安市区尚有英布墓,那么樊哙有没有可能随刘邦来到六安呢?姚教授认为,英布谋反被杀时,樊哙还没死,汉高祖御驾亲征淮南国,作为高祖最亲近的将军,樊哙可能随同到六安征战。
推测二:后人建墓纪念
姚治中教授说,大别山区的淠河是中原通往江南的交通要道,南北朝时期为蛮荒之地,汉朝初年此处生活着九江蛮、庐江蛮、江夏蛮等诸多蛮族。发现“樊哙墓”所在的青山乡,当时称开化县(取愚昧人群从此开化之意)。汉高祖死后,吕后执政,后来大臣陈平、周勃发动政变,推翻了吕氏政权,樊哙之妻是吕后的妹妹,樊氏当然受到株连。他推测,也有可能是樊哙的后人避难经过淠水蛮荒之地,见此处适合隐蔽,部分人定居下来建樊哙墓以作纪念。 樊哙墓过去是很大的一个冢子,七五年发洪水时,村庄淹没,全村人都在冢子上躲避洪水。还说有两农户再冢子上面挖红薯窖存放红薯,可见樊哙墓过去是很大的土冢子。那么几十年后,偌大的土冢怎么没有了呢。生产队的时候,墓的一边是生产队的牲口屋,冬天饲养员就用冢子的土垫牲口铺,今日一筐,明日一车,久而久之,樊哙墓冢被挖殆尽。我们看到的樊哙墓一掊土,是几个花甲古稀老太自发拉土堆积而成的,并在墓碑的前面设置了香炉供香客烧香而用。在墓的偏西北处新盖了三小间房屋,里面有泥胎樊哙像,因金身未塑,加上屋门上锁,人们无法瞻仰。不过这些也算是对冥冥之中的舞阳侯——樊哙的一种慰藉吧!
县志记载:“墓西华店村有樊侯祠,现存石碑十通,古槐一株,粗3围。”告别樊哙墓后来到华店小学,这里就是樊侯祠的旧址,古槐在校园的中心,主干早已折断,中空,有一枝像一巨臂伸向东南方向,枝下砌一大方柱子支撑。其他则荡然无存。 樊哙墓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樊哙,沛人(今江苏沛县),原以舍人起于沛,曾与汉高祖刘邦隐于芒砀山泽之间,陈胜初起,萧何、曹参使樊哙迎刘邦立为沛公,随以攻秦,屡次先登城有功,刘邦入咸阳后,想于宫室享乐,因哙劝阻,才扎营寨上,项羽会沛公于鸿门,羽谋士范增欲杀刘邦,张良见势危,急出帐告于樊哙,哙操刀拥盾,拔倒卫士,自入筵席,使刘邦转危为安,天下安,迁左丞相,封舞阳侯,卒于汉惠帝元年(前187年),封溢武侯,葬舞阳。墓址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墓高5米,直径16米,下部青石围圈,墓前用石板铺成广场,四周植以松柏,墓前有《汉书》作者班固为其撰立的碑文,碑文后方树以“汉将军武侯之墓”的碑刻。
位于樊哙墓前有棵千年古槐树,当地人称为樊哙树, 这棵古槐树,虬枝铁干,树干很粗,三四个人才能合围,高大的树干直插云宵,远望去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巨人。它站在路旁,记录舞阳环境变迁,见证了舞阳社会的演变。
每年五月,古槐树便萌发新芽,城市的天空便多了一层层活鲜绿意,那些嫩绿的、尖尖的、充满着朝气地槐树芽,在春风中一天天的变得翠绿、浓绿,谱写着昂扬向上的生命之歌。 当那些槐树芽长出十来天后,树上便挂了一串一串风铃似的小白花,象羊脂一样的雪白,一阵微风,槐树花在槐叶槐枝间随风飘荡摇曳着。槐树开花时,那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气息,走在街头,嗅着槐花的芳香那份自在,那份惬意,真让人陶醉。 樊哙墓在城固县五郎乡黄家村,位于县城北十里,紧傍城(固)小(河口)公路东沿,路西即为黄家村街,东北俱系稻田。墓在平地垒起,高约二十米,上面树木茂密,周围面积为十亩零六分。墓西靠公路边竖一石碑,上刻隶书:“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抚毕沅所书。
樊哙是汉高祖刘邦部下的一员大将,又是刘邦的老婆吕雉娘家的妹夫,他和刘邦算是“连襟兄弟”,为刘邦屡立大功,如人们熟知的“鸿门宴樊哙救驾”。当樊哙在辕门外,听张良说声事急,便带剑拥盾入军门,披帷西向,怒责项羽,项羽折服,刘邦免难。
樊哙于公元前二0六年,随刘邦来到汉中,但只几个月,又随刘邦北越秦岭,出定“三秦”,一直升官到舞阳侯。从此再未到过汉中。那么,汉中城固出现樊哙墓,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所谓的樊哙墓,本名樊哙台,是樊哙当年在汉中时率领士卒所筑。据《水经注》载:“堵水经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舆地纪胜》载:“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
后来有人把樊哙台讹为“樊哙墓”,清代毕沅又附会增饰,给立了一通墓碑,称为:“汉舞阳侯樊将军墓”,所以当地人便把它叫做樊哙墓或“将军坟”了。据《长安志》载:“樊川:本樊哙食邑,故名”。又云:“今其墓在神禾原上”。据此可知,樊哙墓在西安城南樊川神禾原。当无疑义。城固的樊哙墓,是由樊哙台讹误而来的。
城固樊哙墓位于城固县北郊五郎乡黄家村边上。从西环路出城北,到五郎乡上城(固)小(河口)旧公路,大约有三里多路吧,黄家村外浓密的树荫里,高高垄起的便是了,旁边有县文物单位立的一个破烂的旧水泥路牌,暗红色的字迹:樊哙墓。
小碑牌立在墓的右后侧路边,墓有个明显的标志,一棵很高大的老树!
老树有一人环抱那么粗,高约二十米,枝繁叶茂,绿荫铺天盖地。碗口粗的树根从墓旁的土里挣扎而出,相互扭曲盘绕。大树的浓荫下,近十米高,占地两亩多的大墓芳草萋萋,被绿色厚厚的覆盖着。墓前的主碑嵌在青砖灰瓦的山墙里,两旁还有稍矮一点的画壁的,只是上面的图案或文字都己消
樊哙墓失了,被人淡淡的刷上了一层白灰,左边的画壁墙下不知是什么时候被放上了一尊小小的神像,看上去孤单又滑稽。旁边有县文物单位立的一个新碑,落款时间比路边的碑更早些,却很新!
主碑保护得还算好,上面的题字清淅可见:赐进士及弟兵部待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中间一行很遒劲的大字书:汉舞阳候樊将军墓。落款是: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
墓的周边都是村里人的菜园或田地,墓侧大树边,还因为常常有人上下走动而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一直漫延,消失在墓顶的草丛里。关于樊哙墓的真实地点,史学界众说纷纭,还有两处樊将军墓,一处是山东平原县,另一处是西安樊川神禾塬。 城固樊哙墓樊哙是汉高祖刘邦的一员大将,又是刘邦老婆吕雉娘家的妹夫,和刘邦是“连襟兄弟。”他勇略过人,为刘邦屡立大功,如人们熟知的“鸿门宴樊哙救驾”。当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用范增计,在关中临潼鸿门设宴,想杀刘邦。樊哙在辕门外听说事急,便带剑拥盾入军门,披帷西向,怒责项羽,项羽折服,刘邦免难。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把樊哙封为“舞阳侯”。樊哙死后,墓葬何处,史籍记载,约有三处:
一、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城固县北5公里的五郎乡黄家村,紧傍城(固)小(河口)公路东侧,墓在平地垒起,高约20米,周围面积为10.6亩,上面树木茂密。墓西竖一石碑、上刻隶书“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沉题刻的。
二、据《山东通志》“古迹”类“平原县”载:“樊哙墓:在县南一里,有明知县李嘉瑞碑”。还有,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中,载有《平原樊侯诗》。
三、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载:“樊川:本樊哙食邑,故名。又云:‘今(指宋)其墓在神禾原上。”
城固樊哙墓以上三处樊哙墓,孰真孰伪,分析如下。城固樊哙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载:“胥水经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83载:“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
考樊哙一生,只于公元前206年随刘邦来过汉中,仅呆几个月,便又随刘邦北上,再未到过汉中,其坟墓不可能在汉中城固县。估计是后人把樊哙台讹为“樊哙墓”。清毕沅又以讹传讹,给立了一通“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碑,以致当地人至今还称它为樊哙墓或将军坟。
平原樊哙墓,可能是一种“传说墓”或“纪念墓”,毋庸辨析。
长安樊哙墓,在今西安市南郊樊川,这里是樊哙的食采之邑,故名樊川。窃以为西汉首都在长安,樊哙老死长安,葬在他的食邑樊川神禾原上,情通理顺,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⑽ 湖北襄樊有哪些战争遗址

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国派往邓国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国使者在邓国南境遭到(夏阝)(you)国人袭击,财物被掠,人被诛杀。楚王闻讯大怒,派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夏阝)国。邓国知道后则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夏阝)国,爆发了“楚巴与邓之战”,经过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采用前后夹击的战术,打败邓国。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战争。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360618.html

中国历史,南北战争系列之蒙古南宋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 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 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蒙古忽必烈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樊,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 转变。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 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 镇。咸淳三年(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 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 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忽必烈根据刘整的建议,开始实施对襄阳的战略包围。首先,建立陆路据点,作为 攻宋的根据地。早在1261年夏,忽必烈根据刘整建议,遣使以玉带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 吕文德,请求在襄樊城外置榷场,吕文德应允。蒙古使者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 要求在襄樊外围筑造土墙,目光短浅的吕文德竟然同意。于是元人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 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据点。咸淳四年(1268年),蒙将阿术 在襄樊东南鹿门堡和东北白河城修筑堡垒,切断了援襄宋军之路。咸淳六年(1270年), 蒙将史天泽在襄樊西部的万山包百丈山筑长围,又在南面的岘山、虎头山筑城,连接诸 堡,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襄樊成为一座孤城。这一时期元军在襄樊外
围修筑10余处城堡,建立起长期围困襄樊的据点,完成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其次,建 立水军,寻求制服南宋的战术优势。咸淳三年(1267年)秋,阿术率军攻打襄阳,俘人略地而归,宋军乘蒙古回军之际,在襄阳以西的安阳滩派水军扼其归路,然后派骑兵直冲其阵,蒙古军队大乱,都元帅阿术坠马,险些被宋军活捉。蒙将怀都选善识水性的士卒泅水夺得宋军战舰,其余将领奋勇拼杀,才将宋军击退,转败为胜。安阳滩之战,蒙古军队虽然打败了宋军,但却暴露出水军不占优势的弱点。咸淳六年(1270年),刘整与阿术谋议,“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忽必烈当即命刘整“造战船,习水军”,以图进取襄阳。刘整遂造船5000艘,日夜操练水军,又得到四川行省所造战舰500艘,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从而弥补了战术上的劣势,为战略进攻准备了必要条件。

从咸淳四年(1268年)蒙军筑鹿门堡、修白河城到咸淳六年(1270年)完全包围襄 阳,蒙古军队已处于战略上的优势,南宋政府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反包围战与援襄之战,从而揭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

咸淳三年(1267年)冬,南宋任命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次年十一月,为打破蒙军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但被蒙古军队打败,宋军伤亡惨重。咸淳五年(1269年)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蒙军作战,又被阿术打败。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遭到蒙古军与汉军的联合伏击,兵败虎尾洲,损失2000余人,战舰50艘。咸淳六年(1270年)春,吕文焕出兵襄阳,攻打万山堡,蒙军诱敌深入,乘宋军士气衰退,蒙将张弘范、李庭反击,宋军大败。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增援襄阳,蒙军水陆两军迎战,大败宋军,范文虎逃归。咸淳七 年(1271年),范文虎再次援襄,蒙将阿术率诸将迎击,宋军战败,损失战舰100余艘。
这一时期,宋蒙两军虽然在襄樊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的争夺战,但因蒙军包围之势已经形成,不但南宋援襄未能成功,而且襄樊城中宋军反包围的战斗也不可能胜利,宋军只好困守襄阳,败局已定。

中国历史,南北战争系列之蒙古南宋襄樊之战

咸淳八年(1272年)春,元军对樊城发动总攻,襄樊之战正式开始。三月,阿术、刘整、阿里海牙率蒙汉军队进攻樊城,攻破城廓,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军只好退至内城坚守。四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市)、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等地民兵3000余人,派总管张顺、路分钤辖张贵率领救援襄阳。
二张率轻舟百艘,士卒3000及大批物资出发,临行前张顺激励士卒说:“这次救援襄阳的行动,任务十分艰巨,每个人都要有必死的决心和斗志,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并非出于自愿,那就赶快离去,不要影响这次救援大事。”当时3000水军群情振奋,斗志昂扬,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五月,救援战斗开始,二张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把船连成方阵,每只船都安装火枪、火炮,准备强弓劲弩,张贵在前,张顺在后,突入元军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被布满江面的蒙军船舰阻住,无法通过。张贵率军强攻,将士一鼓作气,先用强弩射向敌舰,然后用大斧短兵相接,冲破重重封锁,元军被杀溺而死者不计其数,宋军胜利抵达襄阳城中。当时襄阳被困已有5年之久,二张入援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城中军民的斗志。然而这次战斗中宋将张顺阵亡,几天以后,襄阳军民在水中得到他的尸体,披甲执弓,怒目圆睁,襄阳军民怀着沉痛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张顺,并立庙祭祀。

张贵入援虽然给襄阳守军带来希望,但在元军严密封锁下,形势仍很严峻。张贵联络郢州的殿帅范文虎,约定南北夹击,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计划范文虎率精兵5000驻龙尾洲接应,张贵率军和范文虎会师。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3000顺汉水而下,检点士兵,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大惊,对士兵们说:“我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只有迅速出击,敌人或许还来不及得到消息。”他们果断地改变了秘密行动,乘夜放炮开船,杀出了重围。元军中阿术、刘整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晓示,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元军,他们先占领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宋元两军在龙尾洲展开一场遭遇战,宋军因极其疲惫,战斗中伤亡过大,张贵力不能支,被元军俘获,不屈被害,元军派4名南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晓示襄阳城中,迫使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杀掉降卒,把张贵与张顺合葬,立双庙祭祀。

元军为尽快攻下襄樊,咸淳八年(1272年)秋采取了分割围攻战术。元将阿里海牙认为:“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为切断襄阳的援助,元军对樊城发起总攻。咸淳九年(1273年)初,元军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进攻樊城,忽必烈又派遣回回炮匠至前线,造炮攻城。元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使襄阳城中援兵无法救援,樊城有全孤立了。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开樊城西南角,进入城内。南宋守将牛富率军巷战,终因寡不敌众,牛富投火殉职,偏将王福赴火自焚,樊城陷落。

樊城失陷以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终无援兵。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陷入既无力固守,又没有援兵的绝境。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元军在攻城的同时,又对吕文焕劝降,吕文焕感到孤立无援,遂举城投降元朝,襄樊战役宣告结束。

宋元襄樊之战经过长期较量,终于以元胜宋败结束,蒙元的胜利,在于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建立了包围襄樊的堡垒,以逸待劳,又注重弥补战术上的不足,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在裹樊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统治者不重视边备,将帅软弱无能,吕文德见利忘义,使蒙古军队占据了襄阳有利地位,在反包围战过程中,因将帅不和,步调不一等原因犯了一系列战术错误,战斗中基本上执行了消极防御策略,导致了被元军围困5年之久的不利地位,最后归于失败。

二张援襄的传奇式行动,气壮山河,留名青史,体现了南宋爱国军民保卫领土、抗敌御侮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人所传颂。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