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善众寺遗址

善众寺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13 22:02:03

❶ 曾经的落雁寺,遗址在现在的哪里

传说李世民得天下后带领群臣赴西苑游玩,让大臣们聚宴作诗,各言其功,并在此地建起了洛宴寺(当地人也称落雁寺),将十八位有功的大臣绘成图像,沿墙壁涂于寺内。年代久了,村人虽不断来此祭拜却不明就里,见有很多神像,便称为“罗汉寺”。他位于延秋村北面的羊角山上,现在是罗汉寺,古称落雁寺。

高新区辛店镇延秋村,位于洛阳市区最西端,洛水之北,东临大营村,西南接宜阳县,交通便利,古迹颇多。延秋村现有村民4000余人,面积约4平方公里。
村名由来:“延秋”一名,相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所赐,而村子与武皇相关联的传说故事,更是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地方状况:高新区辛店镇延秋村,位于洛阳市区最西端,洛水之北,东临大营村,西南接宜阳县,交通便利,古迹颇多。延秋村现有村民4000余人,面积约4平方公里。
村名由来:“延秋”一名,相传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所赐,而村子与武皇相关联的传说故事,更是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村名为女皇所赐
“延秋”一名由来已久。宋代哲理大师邵雍在《宿延秋庄》一诗中写道:“驱车入洛川,下马弄飞泉;乍有云山乐,殊无朝市宣。非唯快心志,自可忘形言;借问尘中友,谁为得手先。”由此可见,延秋这个名字在宋代就已存在,当时此间的山水胜景令人慨叹不已。
延秋村中古寺有碑文记载:“洛城西南四十里有古延秋镇。”延秋,在历史上隋唐皇家园林——西苑的西南隅,为皇室游冶之所。史籍所载“洛州西南四十里寿安县有万安山”以及“洛城西南万安山有玉泉寺”等语,均指延秋村一带景致。这些山与寺,在如今的延秋村仍有古迹可循。
而“延秋”一名的来历则与武则天有着直接的关系。年过六旬的来布周先生世居延秋,钻研整理当地历史典故数十载的他被乡亲们称为“农民史学家”。来布周与延秋小学老校长付建庄先生向我讲述了一个“武则天书‘延秋’”的故事。
延秋村北有一沟一寺,沟称“龙池沟”,寺称“龙潭寺”。相传一年夏天,武则天驾临西苑,至龙池沟避暑,但见此地林木参天,幽谷深深,溪水长流,顿觉暑气全消。整个夏天,武则天都在龙潭寺附近居住,观山色,听流水,再惬意不过。炎夏离去,秋日已到,流连此处景色的武皇竟乐不思蜀,不愿回到京城了。面对迎驾的大臣,她写下大大的“延秋”二字。“延秋”,也许是与老天相商要延宕这美好秋日,也许是示意大臣待延至秋高气爽之时再离去——总之,女皇爱上了这里,要长住了。
传说,名臣狄仁杰见皇上不回宫,担心长此以往国事荒废,便使人烧掉龙潭寺北的粮仓,使武皇无奈返京。自此,龙潭寺旁的村庄以“延秋”二字为村名。如今,提起“火烧麦”,延秋人仍然津津乐道。村中老人说,村人多在寺旁山上见到过黝黑炭化的麦粒。即便是如今,不需深挖,也能轻易从土中刨出这些“火烧麦”来。
因龙潭寺龙潭池中有五色金鱼,自古延秋“龙池金鱼”为洛阳八小景之一。传说千百年来潭中游着的五色金鱼均为天然所生,无须人工养护。但是,龙潭寺至明代遭到了破坏,只留一片残垣断壁。新中国成立后,寺庙重修,池中竟又生出五色金鱼,让人惊叹。村中老人讲,在我们此次游龙潭寺之前,寺门已久未打开了。从寺庙东南坡上一户人家中取得钥匙后,我们得以进入寺门。果然,虽是冬日,庭院中央的一池清水中,数十尾金色、红色的金鱼仍游得欢畅。鱼为谁人喂养?在寺旁居住的几位老大娘笑着说:“也没谁喂,俺们这儿地气好!看看这些土山,都是金銮驾走过的哩!”
寺中各处立着多通古碑,又以明代石碑为主,其中不少是近年从寺南部一巨大洼地中发掘出的。细观碑文,其上有讲该寺自汉而下的历史的,有述各代重修古寺的功德的。其中一碑还镌刻着武皇赞此处风光的《游九龙潭》一诗:“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入松风。”
由武皇对此处的喜爱,也可想见当年龙潭寺周遭建筑应是颇为繁盛。在村中老人带领下,我们登上寺东山顶,下到寺西麦田,果然能在土中刨到青黑色的碎砖石,让人称奇。而如今,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龙潭寺仍会举办大会,信众和到此经商者、购物者云集。
据村人来布周、魏广恩两位老人所述,“延秋”村名的来历还有几种传说,也均与武则天有关。
延秋位于西苑之西南隅,武皇出入西苑常经一门称“迎秋门”:“迎”和“延”在形和声上都有类似之处,也可能是在群众的口口相传中,将两字弄混,渐渐将村子称为“延秋”。
另外一种说法则与武则天喜爱祥瑞的特点有关。村人传说,延秋是武则天十分留恋的地方,也曾长期在此地留驻。“延秋”,是她希望这里的好风光可延年益寿,“秋”有年岁之意,“延秋”即为添寿增岁。这样的说法如今被村民镌刻于石碑,立在村南洛宜公路旁边。
关于“延秋”地名的传说虽有种种,但都说明了延秋是女皇武则天长久寓居并十分喜爱的地方,其名字的来源和武皇有着直接的关系。
传说绵延千年
在延秋村北面,有向南绵延的一道小山岭,山岭的形状后宽前尖,形似山羊角,故称羊角山。当地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攻打洛阳时,他的部下吉善行在羊角山得遇太上老君化身的一名老者指点:“至京城,有人献石似龟。龟身刻有字曰:天下安,千万日……”得此吉兆后,太宗信心大增,部下也十分卖力,终得天下。而洛阳西苑的羊角山,便成为天降祥兆的地方。千百年来,当地人一直称羊角山为“祖师庙坡”。羊角山地形甚佳,东面是凝碧池,西面是龙池沟,再西被土山所包,藏风聚气。羊角山有一寺被村人称为“罗汉寺”。传说李世民得天下后带领群臣赴西苑游玩,让大臣们聚宴作诗,各言其功,并在此地建起了洛宴寺(当地人也称落雁寺),将十八位有功的大臣绘成图像,沿墙壁涂于寺内。年代久了,村人虽不断来此祭拜却不明就里,见有很多神像,便称为“罗汉寺”。
羊角山上,还有一坡称“金驾坡”,村中老者告诉我们,这金驾坡之名便由武则天而来。
史载,武则天晚年时,曾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又有人造瑞石,其上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时为太后的武则天名其为“宝图”。传说武则天正是在此处拜洛受图,后来当地人就称此为“金驾坡”。
相传武则天当年也在这里广建宫寺,后来渐成庙会、村落。据延秋村中清朝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的碑文记载,这里曾是晋、陕、豫三省客商云集的交易中心,是洛阳西南最繁华的经济重地,长久以来被人称为“小洛阳”。集市逢双日有集,临街建筑也为了方便雨中交易,都建起了一两米宽的房檐,独具特色。如今延秋村委会旁的古延秋街上这样的房檐以及房前廊仍然随处可见。房前的青石条、石鼓、石碑也在无言中见证着当年集市的盛况。

❷ 大兴善寺的历史沿革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265年—289年),初称遵善寺。
北周明帝宇文毓在原址为岳父建造陟岵寺,“陟岵”之名源于《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后因以“陟岵”为思念父亲之典。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诏建大兴城,敕令迁寺于新都,命为国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而寺址位于靖善坊内,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
《长安志》载:寺建成后,其正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制度与太庙同。大兴善寺开山祖师是灵藏大师,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布衣知友,同时任隋朝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昭玄都僧官。后昭玄统僧猛、继任昭玄统昙延及其随员等均住本寺。开皇七年(587年),召慧远、慧藏、僧休、宝镇、洪遵、昙迁入京为“六大德”,并有僧众300余人入寺供养,令其为国行道。寺又创设译场,隋开皇时先后有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彦琮等译经于此。唐时寺在长安城内靖善坊。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太宗令以波颇主寺内译场。
唐中宗神龙年间,韦后追赐其父为酆王,改大兴善寺为酆国寺,唐睿宗景云元年,复旧。
唐玄宗开元四年至八年(716年—720年),密教僧人“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大兴善寺翻译密籍500余部,大兴善寺为长安三大译场之一,也成为中国佛教密宗圣地。日僧多有来此寺中住学者,圆仁、圆珍等人即于本寺受传密教,将密宗传播至海外。唐代有很多诗人也为大兴善寺留下了著名诗篇。卢纶《题兴善寺后池》中:“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遍人。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崔涂《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期不至》:“青青伊涧松,移植在莲宫。藓色前朝雨,秋声半夜风。长闲应未得,暂赏亦难同。不及禅栖者,相看老此中。”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著名密教高僧不空住持本寺。不空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师,又曾与寺内行息灾咒法,设灌顶道场与戒坛,在华夏首开灌顶之风。此后大兴善寺与青龙寺并称为密教之中心道场,一行和尚也住寺中研习天文数学并密法。
唐武宗会昌灭佛时,寺院损毁,至五代时,僧人被勒令还俗,从此一蹶不振,世几不闻寺名。唐末诗人郑谷在《题兴善寺》诗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寺在帝城阴,清虚胜二林。藓侵隋画暗,茶助越瓯深。巢鹤和钟唳,诗僧倚锡吟。烟莎后池水,前迹杏难寻。”
宋元时期,大兴善寺一直很冷寂,直到明清德满禅师才在此“鼎新梵刹”。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云峰禅师居大兴善寺,脩造了殿堂和钟楼,弘扬禅宗。
清朝时经过三次较大规莫的脩葺,第一次是清顺治五年(1648年),僧人麸斋脩建了住持室、大雄宝殿以及禅堂廊庶,面貌一新。第二次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川陕总督笔贴式、平安纳等集资,先後脩建前殿、钟鼓二楼、大殿、十王祖堂、弥勒殿等建筑,前後约十年才完工。
清同治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太虚法师和于斌、冯玉祥等人组织了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并於1945年在大兴善寺创设了“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
1955年,政府拨款全面大修。有殿堂五进,配以廊庑僧寮,规模为西安今存众刹之首。
1956年为保护佛教名胜古刹,政府拨款对大兴善寺进行了大规模整脩。由卧龙住持朗照任住持,慧雨任监皖。他们与卧龙、慈恩、庄严四寺合并,祖成了农业社,十多名僧人拥有四十多亩土地。
1984年4月,陕西省佛教协会接管大兴善寺,用半年时间修复殿堂、僧房41间,并重塑破毁佛像,翻整了二十余亩荒地,修剪绿篱一千余米,增加盆花六百余盆,植黄杨、冬青、刺伯等三万株美化环境,并新建了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服务部,购置了一批接待用品,使大兴善寺面貌大为改观。
1985年,大兴善寺成为西安市佛教协会的会址所在地。

❸ 求 晋江 惠安 泉港的宗教遗迹呀!比如什么寺庙或者其他的遗址名称 有介绍更好! 急求!

泉州经济: 2006年,泉州实现地区GDP1900.76亿元,增长15%,创1999年以来新高,经济总量连续8年位居福建首位。财政收入185.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2001年的36.3%提高到77.5%。 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496家,比上年增加113家。下辖的晋江、惠安、石狮、南安、安溪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所有县(市)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 五大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等。 五大新兴产业 石油化工、修船造船、汽车及配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2006年泉州实现工业总产值3491.67亿元,重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五个基本” 至2012年,泉州将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大城市框架,基本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亿吨大港,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228”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争取用5年时间,培育纺织服装、石化2个产值超千亿元,鞋业、建材2个产值超50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修船造船、工艺制品、食品饮料、五金水暖、包袋制品、机械制造等8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力争至2012年产业集群总产值超5000亿元。 打造“亿吨大港” 立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定位加快构建设施完善、辐射力强、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泉州现代化港口体系。计划至2012年,实现港口年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200万标准箱,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37个。 炼化一体化项目 是由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与埃克森美孚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合资,投资350亿元,在福建炼化公司现有400万吨炼油基础上扩建800万吨/年和新建8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首期于2008年建成试投产,2009年全面投产。 中化重油加工 由中化国际石油公司投资177亿元,在湄州湾南岸石化基地泉惠石化工业区内,建设包括5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及配套码头、仓储物流设施。 泉州文化及其发展 当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之后,泉州迎来了新世纪又一个新年。伴随着时代前行的步伐,泉州的文化事业呈现出一番繁荣的景象。泉州素有“福建文化半壁江山”之称。这里曾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琳琅满目,民风习俗情趣独具,文化艺术绚丽多姿。这里璀璨的文化充满着无穷的魅力。泉州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了约占全省三分之二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工作在全省举足轻重,在全国地级市中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于是人们在赞叹泉州辉煌灿烂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泉州文化发展情况.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名风习俗 文化艺术 名城 历史文化 综述 泉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远古闽越族文化。周秦以后,特别是西晋和唐 朝年间,中原汉族大规模南渡入闽,中原文化开始的泉州大地扎根、衍化,土著文化日渐式微,尤其是唐代,泉州港口经济崛起,逐渐成为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于世,与泉州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中原文化蔚为主流,泉州成了“朱子过化之区”。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础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拥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到了明代,泉州文化更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地方戏曲由成熟,而趋向鼎盛。明未清初,泉州出现了诸如郑成功等许多咤风云的时代英雄人物,促进了泉州文化向海外尤其是对台湾的传播和影响,同时期封建 政权实施的“海禁”政策,泉州文化更多地体现出本土特色,地方戏曲等又有了新的发展。 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见载史书的人物就有3500多人,他们中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慎中,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李贽蔡襄,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政绩卓著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等等。 在近代史上,泉州文化出现了新的景象。“五四”运动后,群众性文化迅猛发展,首先是学校,而后走向社会。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泉州文化界有识之士纷纷起而应之,掀起了群众性的文化运动。特别是“9.18”事变后,泉州人民同仇敌忾,进步团体不断举办各种活动,旧剧改革尉为风气,救亡戏剧不断上演,抗战歌曲响彻名山秀水,的近代史上谱写了革命文化光辉篇章。 闽南方言 泉州方言(即泉州话)分布在今天的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区、晋江、南安、石狮、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和清蒙科技工业区等县(市、区、管委会),其使用人口达658万多人。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 闽南方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通行于闽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的雷州半岛一些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福建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千余年来,闽南、潮汕一带有不少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外移居。人语相随,今天的东南亚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他们的交际工具。 闽南方言分布这么广,究其“正宗”,应是福建的泉州、漳州和厦门地区,而泉州方言则是早期闽南方言的代表。这是由泉州在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泉州是闽南开发最早、同时也是福建开发较早的地区。早在唐代,它的经济已经十分繁荣,泉州位居当时其他五个州府(福州、建宁、延平、汀州和漳州)之首。宋元以来,泉州刺桐港海外交通贸易达到鼎盛时期,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成为海上丝绸缎之路起点。泉州因此而成为闽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泉州的主导地位使泉州方言具有权威性,不断地影响着漳州和闽南各地的方言土语。以泉州音为标准音的梨园戏这一闽南最古老的剧种和南音这一著名的古老曲艺,从诞生起到20世纪的今天,都没有因为闽南标准音的转换而受到影响,泉州人黄谦编写于清嘉庆年间的韵书《香音妙悟》一直被当作闽南各地韵书的蓝本。由此可见,泉州音在历史上的影响之大。 厦门话正好是泉漳之间的一个土语,正所谓有“半漳半泉厦门腔”。鸦片战争之后,隶属于泉州府同安县的厦门被开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从而逐渐成为闽南对外贸易和进出海外的中心。厦门话也因此逐渐扩大影响;厦门音终于取代泉州音,成为闽南话的代表。 宗教文化 泉州城北清源山,秦汉时就有方士、隐者的活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泉州最早的道教宫观白云庙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佛教此时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创建延福寺。 唐景支二年(711年),泉州设置,经济发展,海外贸易逐渐发达,为多种宗教在泉州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大批道教宫观我佛教寺院相继创建。佛教在泉州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泉州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泉州地方文化色彩的佛教文化。 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和摩尼教也传入泉州。五代时,闽王政权推崇倡导道、佛二教,泉州的道教和佛教达到鼎盛阶段。 宋代,最高统治者确立以儒、道、释合一为格局的中国文化传统。限制道教、佛教势力的发展,严格僧尼的剃度制度和道士的受箓制度,这样反倒提高了僧尼、道士的素质。所以宋代出现不少著名高僧和道士,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佛教、道教著作。 宋佑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海外贸易十分活跃,社会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寺院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因此出现历史上空前的佛教僧人造桥、造塔盛事,泉州开元寺著名的镇国塔、仁寿塔,以及著名的洛阳桥、安平桥,就是宋代僧人发起建造的。宋代,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都在泉州流传,阿拉伯人、波斯人在泉州建造了清净寺。 元代,元廷对各门宗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和明教(摩尼教)可以自由传播,天主教和印度度也在元朝前期传入泉州,多种宗教在泉州共存并传播。这与元代泉州成为世界最大贸易港的地位是相适应的。 穆圣的后裔典·乌马儿,景教徒乔治·阔里吉思,相继担任福建省(省治泉州)平章政事,驻扎泉州;对泉州伊斯兰教、景教的发展影响极大。泉州港主马八儿国挹伯鲁马尔,在泉州建造印度教湿婆神庙。泉州城内有三座欧洲人兴建的华丽的天主教堂。泉州伊斯兰教清净寺增至六七座。元廷派遣“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的高级僧官西雷蒙驻扎泉州。管领泉州路景教僧官吴咹哆呢思,住持兴明寺。泉州开无寺有三千多僧人。 这一切表明,元代泉州是世界宗教的辐射点。 元末,朝廷内讧,泉州港成为争夺的焦点,出现长达十年的“亦思巴奚”战乱,直至元亡。明初,泉州又出现盲目的排外运动,各门外来宗教受到严重摧毁。明末,天主教再度传入泉州,但因不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于乾隆年间被禁绝。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对泉州教育、卫生带来影响较大。清末,日本教也传入泉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泉州的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成立了种自的宗教组织。“文化大革命”中,停止一切宗教活动。1978年以后,泉州的各门宗教相继恢复宗教协会。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 中国之最在泉州 【伊斯兰教圣墓 唐】丰泽区灵山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 伊斯兰教圣墓: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区灵山景区内.明代何乔远《闽记》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仁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梭子,古建筑专家称为梭形柱 ,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廊内有历代石碑5方,正中为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立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在法厄福尔时代(学者考证:“法厄福尔系古代阿拉伯对唐朝皇帝的称呼”)来到这个国度;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经泉州,来此墓祭告行香后属下为之立的记事碑,上刻“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圣灵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墓上的石亭系1962年重建,墓周围还有一些历代的伊斯兰教徒的石棺墓,上刻伊斯兰教常用的“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断。 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欲动,手推能晃,俗称“风动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逑 ”三个大字。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 伊斯兰教圣墓已成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千年古桑 唐】鲤城区开元寺内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 唐代桑树: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位于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坛的西南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开元寺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当时,此地原是一片大桑园。传说有一天,桑园主黄守恭梦见一位和尚向他募地建寺,黄宇恭说如果桑树会开莲花,他就献地结缘。不几天,满园桑树果然开放雪白的莲花。黄守恭只好把这片桑园施舍出来,由尊胜院匡护大师主持建寺工程。寺也因此得名“莲花寺”。至今寺内的这株老桑树,干分三叉,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桑树开莲花”虽属传说,但这寺却因之被称为“桑莲法界”。 【老君造像 宋】 清源山老君岩-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老君岩:道教老君造像,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壮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保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很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现在老君岩已成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游热点。法国学者黛安娜.李作为我国文化部外文局专家,随外籍专家组来泉州考察,在老君岩题言:“这已是我第二次参观老君岩,但我仍和上次一样激动,因为这位老人和大地紧紧地融为一体,他好象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我国著名规划专家任震英题赞老君造像为:“老子天下第一”。 【清净寺 宋】 鲤城区涂门街 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清净寺,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位于鲤城区涂门街中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大门朝南,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层。第一、二层皆为圆形穹顶拱门,第三层为砖砌圆顶。楼顶为平台,四面环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墙左右嵌有二方阴刻“月”、“台”石刻,为伊斯兰教徒“斋月”用以望月以便确定起斋日期,整座建筑造型巍峨壮观。“奉天坛”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现仅存四围石墙。坛的屋盖明代年间倒塌,殿内四周的空地上尚存花岗岩的残础。入东墙尖拱形正门,看西墙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璧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名石刻,保存完好。寺的西北角为“明善堂”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因奉天坛礼拜殿屋盖倒塌后,教徒们便移此做礼拜。在门搂的东侧“祝圣亭”内立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清净寺的碑记,是研究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物证。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珍贵。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祈风石刻群 宋】 南安丰州九日山 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 祈风石刻群: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九日山景区内,堪称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在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山麓创建延福寺。晋人衣冠南渡,聚居晋江的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高望远,因此山名九日。 九日山以“山中无石不刻字”饮誉宇内。自唐至清摩崖石刻达75方,其中海交祈风及市舶司事石刻l3方,记载了从南宋淳熙元年至咸淳二年(公元1174年-1265年)海舶冬季遣舶祈风和夏季回舶的祈风情况,由太守亲临主持,仪式隆重,市舶提举及其他官员参加,向海神通远王祈祝“蕃舶”一帆风顺,来往平安。当时海湖涨满金溪,百舸云集沿岸,旌旗蔽空,鼓乐喧天,人马车轿,连绵数里,昔日祈风场面,十分壮观。 这些届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也是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从而领略到泉州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应有地位。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来泉州考察,各国专家学者对此胜迹赞叹不绝,并留下了考察记事品刻,又为九日山增添了光彩。 【洛阳桥 宋】 惠安洛阳 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洛阳桥: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郡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元1426年-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僧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王之琦修复;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蔡延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 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屡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涵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天后宫 宋】 鲤城区天后路 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 妈祖 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为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行宫。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素有“温陵圣庙”之称。 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据《泉州府志》载:“是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以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钦赐妈祖庙额“顺济”为名,称“顺济庙”;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和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两次册封妈祖为“天妃”,妈祖神格提高,“顺济庙”随之易名“天妃宫”;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郑和出使西洋路经泉州,曾奉旨修庙。此地昔日为:“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官府曾在此为商舶出洋举行祭海大典,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将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自此,天妃宫改称为“天后宫”;清道光年间(公元1830年-1850年)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 天后宫历代均有修复。目前,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近年来,在政府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已经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陈列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和民俗文物。 历史上,由于妈祖故里莆田隶属泉州管辖,也由于泉州在宋元时期为世界最大的对外贸港口之一,泉籍移民常由此庙迎接妈祖赴海外奉祀,妈祖信仰随泉州外交往的发展、海交贸易的兴盛、移民热潮的兴起而远播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影响深远。因泉州古称温陵,故有“温陵妈祖”之称。 【安平桥 宋】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交界处 我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 安平桥: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位于泉州城南三十公里的安海镇,横跨海滩,与对岸的南安水头镇相接。据《泉州府志》记载:“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筑品桥,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赵令衿成之”。此桥工程前后历时十三年方告落成,是一座用花岗岩构筑的梁式长桥。 安平桥落成后,令衿亲自写记曰:“其长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广一丈六尺(5米余),疏水道三百六十有二”。在桥的东、西和中部,还建有五座“憩亭”,两侧设有扶栏,还有石塔、石将军等文物。桥中段的“水心亭”;俗称“中亭”,是从前五亭仅存的一座,但亦几经重修,现存为清代的建筑。亭的周围保存着历代修桥碑刻十三座。亭上石柱,刻有古代无名氏所撰之对联,下联为“天下无桥长此桥”,既括了安平桥长度冠于古代桥梁之首。安平桥的桥墩有长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形墩三种形式,桥基则采用“枕木卧基法”,以砂为基底,枕木交叉相叠其上,再在枕木上建造桥墩,与洛阳桥筏形基础迥异,有所创新。 自南宋建桥以来,虽经十余次的重修,但旧的不断破损,桥板断折,桥墩倒塌,倾斜。1980年国家拨出专款进行全面修复,1985年5月工程竣工。安平桥恢复了历史的面貌。 安平桥规模之宏伟,工程之浩大,结构之壮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东西塔 宋】鲤城区开元寺 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 东西塔: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开元寺内。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寺庙规模宏伟,占地面积7.8万多平方米。气魄雄奇的大雄主殿、甘露戒坛、藏经阁和东西塔,以其古老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独具魅力的神韵著称于世。为全国重点丈物保护单位。 座落在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初为木塔;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易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公元l238年——1250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初为木塔;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易为砖塔;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年——1237年),改为现存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两塔塔座均作须弥庄形,塔每层开四门设四龛,门龛位置逐层互换。外有平座扶栏,游人可环塔远眺近瞩。塔顶有刹,刹尖高托澳金钢葫芦,映日闪闪发光。八条铁链从塔刹上盘斜系于八个角脊,每个角脊下还悬挂小铜钟,全塔共四十个。塔心为八角形实心体,每层修有楼梯,供游客上下。塔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计八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塔须弥座束腰部有三十九幅青石浮雕佛传图,故事多取材于佛经及古代印度的民间神话传说,然后用绘画雕刻的手法表现出来,更显得生动、精致、珍贵。 东西两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 【草庵摩尼教寺 元】晋江罗山华表山 我国仅存的摩尼教寺庙 草庵摩尼教寺: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其教义是杂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的。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有摩尼教高僧呼禄法师传教入闽居泉,卒后葬清源山南麓。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义上逼国号,遂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仅存的珍贵史迹。 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檐下用单挑出拱。正厅内依崖凿一圆形佛盒,直径1.9米,圈内浮雕一尊摩尼尤佛坐像,佛身高1.52米,宽0.83米,面容圆润,眉毛隆起,散发披肩,颚下二条长须,脸、身、手三部分巧妙地利用岩石不同的自然色调构设,风格迥异.背雕毫光四射纹饰,世称“摩尼光佛”。在20世纪80年代初,此地曾发掘出宋代明教会的磁碗,证实宋时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跃。 草庵摩尼教寺引起了世界学术界、宗教界的巨大兴趣。1987 ..

❹ 中国的古代遗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遗址非常多,数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举10个最著名的作为代表。

  1.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历史。

  2. 西安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3.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八国联军侵华时被焚毁。

  4. 西汉南越王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昧之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5.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6.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国少数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宫殿,距今已超过1000年历史,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7. 高句丽皇城及贵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丽所建立的政权,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8.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女尸历经2000余年,尸身不腐,被誉为“考古界的奇迹”。(马王堆并非干尸)

  9. 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前身为岳麓书院,建于公元976年,是中国惟一具有1000年历史的学府。

  10.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公元493年,集合历代皇朝的佛像和书法摹本,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❺ 唐玄奘挂锡遗址是什么意思

得道高僧,所持杖多为锡制,锡环之声,浑厚有力。此处挂锡,应是从锡杖取一部分,束之高阁,庇佑寺庙。

❻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古代遗址在哪

中国最古老的观星台遗址位于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的阙伯台,又称火神台,火星台。经专有关专家考证和属史料的记载,商丘火神台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

我省另一处观星台遗址位于郑州所辖市登封告成镇。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天池之中”的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体包括观星台,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会善寺,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我省河南是中华名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已经发现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截止2014年6月我省共有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

(注:资料来源网络,大河网,网络图片)

❼ 大同善化寺是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对吗

善化寺是我国来现存规模最大,源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永泰门内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它是一处单檐九脊顶方形楼阁。
善化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称南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
全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

❽ 江西玉山县有四大古刹其中净名寺的来历

净名寺相传建于唐天佑年间背依翠屏连叠的花轿山,寺庙不大却是美到极致。寺前是清澈的净名湖水,寺后是绵绵群山,而净名寺就坐落在群山簇拥的一块空旷的盘底里,好似一块天人合一的世外圣地。
据寺中残碑考证,净名寺在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年)为净名院,既是人们点香拜佛,祈求平安的地方,更是南方庙寺佛教界讲经弘法的“高等学府”,后因战事一度衰落,到清朝嘉庆3年腊月,由弟子损资重建,改名曰:净名寺。寺庙再度兴旺,香火不断。与南普宁、北瀛山、东白云寺并称玉山四大名古刹。
净名寺以修净土宗为主。乾隆年间圆寂的志白禅师的肉身保存了300年,于1964年破四旧时被砸碎。
性妙法师(1909——1990)1942入住净名寺,只身苦守寺院50年。志白禅师灵骨被砸碎后,其偷收禅师灵骨,葬于后山立塔。
1990年——1995年,由静悟法师主持寺院事宜。
1996年——2000年,由妙金法师主持寺院日常事务。
2000年以来,由定丰法师协助主持。带领信众听经闻法,念佛修行。每月打佛七,授八关斋戒,不定期放生。
2001年开通了净名寺对外的道路。
2005——2006年,修建了宽敞明亮的五观堂、念佛堂、大寮。
2009年,北京李居士、黄居士筹款重建了志白禅师肉身塔。同年,在诸多护法善士发心下,修建了净名寺山门。

❾ 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包括哪些建筑

此寺曾名开元寺、大普恩寺。寺创建于唐代中叶,后来毁于兵火,直到金代天回会六年(1128)才重建。采用中轴线答对称形式,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寺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却是辽代原物,普贤阁、三圣殿及山门等为金代所建。大雄宝殿建在一个高台上。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屋顶形式单檐庑殿顶,其做法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屋面较平,上面的屋脊甚短)。殿内正中佛坛上有塑像五尊,称五方佛,衣纹流畅,姿态容貌端庄。东西两边有金塑护法二十四诸天,神采奕奕,为佛教造像中之佳作。

普贤阁,平面呈方形,两层,中有腰檐,顶为歇山式,楼上设围廊栏杆,很有情调,可谓中国佛教建筑之典型气质。

三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也为单檐庑殿顶。殿内除中央佛坛上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两边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外,还有石碑四块,其中有宋人朱弁撰文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很有文物、史学价值。朱弁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任通问副使赴西京(今大同),为金人劫留。他不为官禄所诱,后来便在善化寺任教,达十四年。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