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村遗址
❶ 谁能告诉我安徽省宿州市桃沟乡的历史
致安徽省宿州市桃沟乡人民政府的一封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因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恕不能用全名。但是我所说的一切和反映的问题全部属实,(我已年满18周岁)。
我生长在桃沟乡南秦村较偏的一个小村庄,村落较小,四五百口人祖祖辈辈靠种地生活,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暑假归来,爸爸已不像以前一样太多关注我这个“宝贝”,每天醉熏熏很晚而归,听妈妈的责怪声中方知道,今年是选举年。
妈妈说从第一轮的八月初,到第二轮的八月底,我的父亲从没有在家吃过一顿饭。以前的黑盒黄山香烟,变成了十几、二十几的烟,随着第二轮的临近,最后都抽上了更好的烟,牛奶我们家领到一箱即以前从未舍得买过的“六个核桃”。妈妈在算包括爷爷、奶奶在内一共多少人,更“骂”妹妹这个死丫子,怎么还没满18周岁,如果到18周岁又能多得10元钱,毕竟每张选票给10元钱呀!10元钱够我一天的生活费啊!
桃沟乡各位领导,牛奶我没喝。爸妈给我的12000元学费中有没有这60元的选票钱,我不得而知。
八月二十八日,是个好日子,在几个闺蜜的撺掇下,来到我的母校——后楼小学。以前的后楼小学不在这里,听说今天要在这里选举产生新一届村领导班子。
后楼小学,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一张张名人名言,熟悉的旗杆……这里有我太多太多的童年回忆……
而今天,八月二十八日,映入我眼帘的是一辆警车和三辆面包车。在面包车里,坐着头型奇特、赤臂纹身的社会青年。有个带头人向他们指挥着什么,显然是电影中,黑社会临战动员。听妈妈说那个指挥的是村长候选人,“黑社会”青年人是从集上请来助阵的。家里喝的牛奶,爸爸抽的香烟都是候选人提供的。“人家也不容易,为了这次选举,人家前前后后花了近十万,丫子要感谢人家,要知道人家真不容易,人家也有几个孩子,虽然负担很重,但舍得给选民花钱……”妈妈还在喋喋不休……
我的心里五味俱全:他家里有几个孩子的父亲,能竞选村长?竞选要靠“黑社会”帮忙?还要近十万的投入?三年怎么能捞回来,并产生利润呢?
我想像中的竞选演讲:对村民的承诺,选民感激的鼓掌,上级领导大红的委任状……而一切的一切好像是另一个世界。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吗?这是和谐社会吗?妈妈,你领取那60元钱后,选出的还是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吗?
走吧!独自一个人仍是沿着熟悉的小道回家,向那黑黑乎乎、熟悉而陌生的村落走去。
“打架了,要出人命了”,百米以外的我快速返回。只见一个矮胖子妇女,满脸是血,嘴角冒沫的漫骂,两帮人像潮涨潮落样相互推搡。感谢警察智慧地把双方隔离在学校大门两侧,感谢母校坚固的铁大门。双方的漫骂,相互的指责,互相比投入钱的多少,谁谁家上面有人,社会青年是大打出手……莫言您在哪里?党您在哪里?
尊敬的桃沟乡领导们,这是你能想像的到的吗?埇桥区的领导您们真的一点风声没听到?听说我们宿州市张曙光书记,在禁烧桔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工作雷厉风行,是人民的好官,张书记您能看到我的信吗?
我是和爸妈闹别扭回到学校的,爸妈说我不懂,根本不懂现实生活。回校的两天我满脑子都是满脸是血、嘴角冒沫矮胖妇人的漫骂,赤臂纹身的社会青年,挥拳相向的追打……
桃勾乡各位领导,我是搞社会新闻调查专业的,这真的是爸妈所说的现实就是如此?党您能看到我这封信吗?
此致
敬礼
乡愁
❷ 秦直道当今的路线
古代高速公路复——秦直道制在志丹南部,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据《史记》记载,秦直道建于公元前212(赢政三十五年)到公前210年(赢政三十七年)。其南起陕西淳化县,北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900公里,经陕甘两省,跨14个县,宽度一般为60米,可并行12 —15辆汽车,最宽处可作中型飞机的跑道。志丹段南从甘泉县境进入永宁镇柏树畔,由杏河镇曹老庄入安塞曹嘴子,历永宁、双河、侯市、杏河4乡镇36村,全长105公里,约占总长度的15%,曾被旧志和土著者称为“圣人条”和“云中直道”,如今已被苍莽的群山沟壑风化残蚀,成为高原山形地势起伏绵延的构成部分,它原是秦始皇为巡视边塞,命令在大将蒙恬和长子扶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旷时费日修筑而成,可以与万里长城齐名并列,为北方浩大的军事工程之一。
秦直道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道路宽直。沿途两侧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残迹较多。垒垒迭迭,依稀可见,志丹境内的秦直道宽30至50米之间。岁月悠悠,苍桑巨变,古代的高速公路,现在在大自然的剥蚀中已成为耕地、村址和天然林带。
❸ 楼观台的名胜古迹
一、台、寺、观、院、塔
说经台(即老子祠),为楼观台中心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海拔580米高岗上,相传老子曾于此讲经。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蒙古太宗八年(1236)重修扩建。“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即终南山)第一福地”(《元重修说经台记碑》)。明清有修葺,面积9432.5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山门、老山门、灵官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配殿、厢房、碑厅,俱系明、清风格。中心殿堂启玄殿,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另有唐以降诸代碑石42通,石狮2对,铁钟磬、铁狮、铁炉等。
大秦寺,在楼观台西约1.5公里的塔峪村南秦岭北麓,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始称景教寺(基督教)。唐天宝四年(745)改称大秦寺。唐宝应元年(762),郭子仪副使基督教徒伊斯重建大秦寺,成为全国4大景教寺之一,教士信徒开大会庆祝50天。唐建中二年(781)建大秦寺塔,今存。塔身正8角形,8层,高约35米,塔基周长44米,塔顶完好,塔底层有塔心室,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倾斜。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公布大秦寺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震惊中外的《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叙述景教在唐朝150余年的历史。(一说出土于长安)。
大秦寺有正殿3间,已改为佛寺。苏轼《大秦寺》诗云:“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滚滚尽东来”。
延生观,即玉真公主出宫入道处。在楼观台西约3.5公里就峪口,曾称玉真祠、升天台。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古楼观下院延生观记》碑云:唐睿宗女玉华公主修道于楼观之北,道成飞升……明景云间敕额名曰延生观。李白《玉真仙人祠》云:“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飚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化女泉道院,在说经台西南约!.5公里的前东明村南。院内有化女泉两眼,传说老子植杖化为女子,以验弟子徐甲之心,及拔杖,水涌出,名化女泉。泉水清洌,清甜爽口。
衣钵塔,位于说经台山门外山脚,为平面六角形三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高10米,边长0.95米。每层塔角有砖雕斗拱,檐下有砖雕花草图案,攒尖顶。底层南侧正中嵌石刻铭记两方,楷书。记道士朱教先等为其师刘合仑建造祝寿塔缘故、经过等。1990年修葺。
二、洞、池、炉、石、树
迎阳洞,在说经台东约6公里乡赤峪口内东山腰。为唐末道教祖师之一汉钟离修道处,系天然石洞。有人工修凿痕迹,高3米、宽2.5米、深4.2米。洞口顶部凿刻楷书匾额“迎阳洞”,上款不详。洞口原有砖木建门楼,已毁。
吕祖洞,位于炼丹峰左侧山谷的闻仙沟口,传为吕洞宾修炼的地方。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楼。清康熙年间知县马芝重修。说经台老君殿东墙存《二仙图》,线刻汉钟离与吕洞宾图像。明万历年间,刻《说经台吕公洞题咏》碣2块,1镶于道观庄房墙壁(今四圣殿阶前),1镶于说经台老君殿西墙。
吾老洞,位于楼观台西2.5公里西楼观山颠。明代万历四年(1576)重修。《重修吾老洞殿宇记》碑竖于吾老洞院内;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章泰重修。吾老洞宽1.5米,高2米,深6米。有1略呈圆形的大厅,可容20余人,然后直下3米,径1.5米。前行,洞身拐向西南,径1.65米,冷风袭人。清乾隆年间周至知县邹儒《吾老洞》诗云:“吾老古洞名,有墓称老子……遥遥几千年,竟作先贤累,难怪洞中风,昼夜号不止。”
仰天池,在今楼观台主峰东南7.5公里的显灵山巅,海拔1350米,有小道盘旋而上,池面积约2亩,深2米。池旁八卦楼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亦称栖真亭,8角2层圆顶。底层中安放老君石像1尊,明万历十四年(1586)造,高1.4米,彩绘,神态祥和,工艺精美。据民国《楼观台志》载:仰天池,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其域南至十老岭,北至元始岭,东至短刹沟,西至清水沟。相传为老君炼丹醮火之用。清赵吁俊《仰天池》诗曰:“种竹连朝暮雨天,雨晴人在画图边。朱楼翠阁山山寺,绿树清泉处处田。径僻遥闻幽馨发,林深时见老僧还。平生最惬瞿云里,到此浑忘浊世缘。”
卧牛池,清康熙《周至县志》载:卧牛池在宗圣宫西南百步。老子入关驾车之牛,徐甲牧之,卧于此地。
上善池,在说经台前西凉亭南侧,始建于元,亭为8角形,八卦悬顶。池用石砌,8角形,径2.75米,深2.22米,内壁石龙吐水,终年不涸。世传老君炼丹药溶于其中。元至元二十年(1283)曾以此水化解时疫。元翰林院学士赵孟頫书“上善池”3字铭石,竖池北亭内,今存。
老君炼丹炉、晒丹石、丹井,位于说经台南炼丹峰顶,海拔950米,距说经台1公里余。相传有炉两座,上日金炉,下曰银炉,皆为老君炼丹的八卦炉。今峰颠之炉,是明代所建,砖砌炉灶形建筑。坐北向南,南面辟砖拱卷门,砖砌穹窿顶。炉内原有老君石像,已佚。清乾隆《周至县志》载:在县东南三十里有晒丹石,又有丹井,老子炼丹于此取水。民国《续仙境志》录旧志云:丹井在说经台下,其旁有晒丹石,上有炼丹炉,皆仙迹也,今尚存。响石(碾药石),原置说经台老君殿后院中央。世传为老子炼丹碾压之石。8角形,取八卦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之意,以木击之,锵然响亮,清越韵长。今存老子祠后。
古银杏树,在宗圣宫遗址北。为雄性,高16.2米,胸围323厘米。日本有此树的记载。1978年失火,仅残留半边烧空的树身和几股枝杈,依然葱笼挺立。
系牛柏,在楼观台北1公里处,传为老子系牛之柏。清康熙《周至县志》载:系牛柏在宗圣宫山门内偏东,元至元元年(1335)三月,皇子安西王特遣提举段德,断石为牛安置其下,以显当时之迹。元元贞元年(1295)夏立《古楼观系牛柏记》碑于宗圣宫山门内东侧。今柏高15米,胸径1.3米,古貌苍苍,枝叶繁茂。《陕西森林》中的陕西古木,楼观台有:
三鹰柏,树已枯,老枝虬结曲伸,极象3只雄鹰踞于枝头,相互顾盼。
雌银杏树,在说经台前院,高27米,胸径1.23米,树龄680年。
青檀,说经台前有2株,高12米,胸径0.3米,树龄五六百年。
黄连木,在道观西,高25.5米,胸径1.04米,树龄500余年。
皂角树,在说经台院内,高27.8米,胸径1.03米,树龄约四五百年。
大榉树,楼观有数株。说经台前的1株,高31.8米,胸径1.72米,树龄500余年。
榔榆,说经台前有10余株,最大的1株高20米,胸径1.72米,树龄500余年。
1987年森林公园新建迎旭亭,怀苏亭,聚仙亭,松涛亭,观鱼池,遇仙铁索桥等。 宗圣宫遗址,在说经台北1公里今楼观镇西行村。元中统四年(1263)《重建宗圣宫记碑》载: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创建道观。唐武德二年(619)和元太宗八年(1236)相继扩建。占地18150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又名四圣殿等。“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诗句)。“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元萨都刺诗句)。现均已毁。三清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可见琉璃建筑构件,覆盆状石柱,莲花、龙纹瓦当,以及条砖、板瓦等。另存宋、元、明、清诸代碑石15通,石牛1对,石狮2对。
会灵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南200米闻仙沟东岸,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元至顺二年(1331)毁于水灾。面积约350平方米。存殿堂基座,平面呈长方形,约50平方米。另有元大德四年(1300)立《重建会灵观记碑》及莲花纹、龙纹瓦当。会灵观塔60年代尚残存3层。为正方形阁楼式砖塔,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存塔基,40平方米。另有条砖及塔基压阑条石3件。
吕祖洞道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南百余米。传说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曾于此修道。唐僖宗乾符年间凿3孔土崖洞。明万历年间加建道院,占地290平方米,原有石牌坊、七星阁、八卦亭及围墙。存明《重修吕祖洞碑》,石牌坊构件及条砖小板瓦。
玉华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北近百米,是唐景云中玉真公主修道的别馆。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为仕途之事,来此拜会玉真公主,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慰张卿》2首:“秋坐金帐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元至无二十三年(1286)扩建,清同治初毁于兵燹。面积1000平方禾。中间可见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100平方米,砖石砌,高0.50米。另有条砖、板瓦、花草纹瓦当及长芳形石条等。
原始玉清宫遗址,在楼观台东5公里外今集贤殿镇村南300米。建在原始台商阜上,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1966年被拆除。占地4500平方米,中部可见砖石砌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0平方米。存有元大德二年《原始玉清宫记》碑,另有仰莲、石柱础、透花脊饰及条砖、筒瓦等。
遇仙桥遗址,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就峪河上。据《周全县志》载,建于元代,传有神仙于此相遇。原系半圆拱单孔石桥,东西向,长11米,宽3米,60年代被洪水冲毁。今存东西桥墩,系天然岩石稍加雕凿而成,高约2.2米,宽2.5米。
老子墓,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老子即李耳、字聃,生卒不详,吞秋晚期(前500年左右)陈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任东周柱下史。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五千言。道教尊为经典。《水经注》载:就水出南山,北迳大陵四,世谓老子陵。墓在就峪口就峪河西岸,依山为陵,陵山海拔730米,顶有天然石洞,高2.18米,宽1.40米,深不可测。据明《重建吾老洞殿宇记》碑载,洞内有石函,葬老子头盖骨。原有吾老洞道观,已毁。存有《重建吾老洞殿字记》碑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老子墓碑2通。
尹喜墓,在楼观镇西行村南200米,相传尹喜为春秋时潼关令尹,春秋时天文学家。生卒不详。墓地面积180平方米,有清道光年间立墓碑1通,青石质,残泐较重,另有石羊1对,已湮没于地下。1968年平整土地时被毁。墓碑现存宗圣宫三清殿西南,圆首,无碑额碑座,碑面雕有丁字纹图案边,中央隶书“周大夫尹喜墓”6大字。 尹喜祠,清康熙《周至县志》记:在县东南30里三清殿北,文始殿即其故址。明《终南仙境志》云:汉武帝立宫于观北,曰:文始祠。唐初始建文始殿,金末毁废。元大德间重建,大德七年(1303)落成,于殿前立《古楼观重建文始殿记》碑,碑额雕文始真人坐像,碑阴书文始之殿4字。文始先生即尹喜。后毁于清。
南溪亭,楼观东南。宋嘉祐七年(1062)二月,苏轼奉诏减决囚犯到周至。苏轼说:“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有“投稿披绿荇,濯足乱清沟,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之句。南溪亭即苏轼醉游濯足处,今废。
五郡城,《陕西通志》云,五郡城在周至东30里,与古楼观相近。《长安志》言其城周三里。《名胜志》沿旧说,云兄弟5人并居,此后为道观。东坡《五郡城》诗曰:“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苏自注,“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一言五郡即五郡庄。民国22年(1933)著名历史学家向达考察,今塔峪村即五郡城遗址。
楼观另有企秀轩,今遗址不详,有元张立道《企秀轩》诗等。
再生柏,清康熙《周至县志》载:“再生柏在说经台老子庙前。有二,一曰针,二曰灸,世传老子驻军说经于此,见二柏枯,即针灸之,复生,人以为灵异。其后灸柏毁于寇,今唯针柏存焉”。乾隆《周至县志》载:“针柏毁于兵火”。
洪妙庵,元初,楼观主持李志柔修复道观有功,诏封同尘洪妙真人,赐金冠锦服,洪妙庵为其祠庙。始建于元初。至顺二年(1331)山洪暴发,冲毁洪妙庵。明弘治十八年(1505)复建,正德十年(1515)竣工。有《重修洪妙庵记》碑。今碑及庵址无存,楼观文管所存明碑拓片1张。据考,洪妙庵遗址在说经台东300米的山麓。
❹ 古代秦朝咸阳宫殿遗址在什么地方,是不是在我们这里,今天的咸阳,的东北,窑店镇的最后一个村长兴村啊
秦都咸阳位于现在咸阳市东的窑店一带,是秦孝公十二年从秦都栎阳迁来的,后经过几代秦王的版营建,已初具规权模,在那里建起了咸阳宫和仿六国宫殿等建筑。随着秦国国力的不断强大,都城人口的增加,秦便将都城从渭河以北向渭河以南发展和迁徙,在渭河以南修建了兴乐宫、甘泉宫、信宫。
❺ 丹阳和常州交界的地方叫什么啊
有好几个,最南秦村-皇塘,奔牛-蒋墅,九里-吕城,罗溪-运河,西夏墅-窦庄,浦河-访仙,最北孟河小河-新桥界牌
❻ 欧冶子的铸剑遗迹
欧冶子铸剑遗迹有多处,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传数世无疆,国灭于楚,乃徙闽……或冶剑于山,淬剑于池,故皆以冶名。”
先秦时期的福州尚未经开发,人稀地广,山川险峻,原始森林资源丰富,树木是优良的冶炼燃料,然后因为当时的福州城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四周都是水,可以说是临海,海边有风,又是深山老林,选择这样的冶炼场所完全符合当时炼剑的环境。所以,在地理环境上,也能说明欧冶池就是当年欧冶子炼剑的地方。 据传春秋时,铸剑之父欧冶子曾在此山铸剑,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因此得名“冶父山”。后人为了纪念欧冶子,将其栖居的山岭命名为冶父山,并在山石上雕琢诗一首: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记录欧冶子铸剑的经历。
因冶父山峰峦叠翠,庙宇辉煌,古迹遗存,佳传甚多,有“江北小九华”之称。 为纪念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功绩,后人在剑池湖之北,建有欧冶子将军庙。据明景泰五年(1454)的《寰宇通志》记载:“欧冶子庙,在龙泉县南五里剑池湖前。”由此可见,欧冶子庙至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欧冶子将军庙为南秦村民于近年在原址重建,庙门首上方的石匾书“剑池古迹”四字;两旁石门柱刻有楹联:“剑池旧有七星井,古庙尚遗欧冶风”。门廊两侧墙上,有彩色“古剑池图”和“欧冶子铸剑图”各一幅。庙内设欧冶子塑像,头戴金盔,身披战袍,双手持剑,威严而坐。今日之欧冶子将军庙白墙青瓦,古貌新颜,作为龙泉宝剑悠久历史的一大遗存,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龙泉城南的秦溪山和剑池湖,作为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遗迹,是龙泉宝剑2500多年历史的印证和文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龙泉独特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弘扬龙泉宝剑文化,龙泉市政府已规划在这里建造“中国宝剑城”,恢复古代剑池湖、七星井,整合原欧冶子将军庙,设宝剑博物馆,打造集宝剑传统锻制技艺、精品展示、影视基地、体验参与、创作基地和中国五千年剑文化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历经风雨沧桑的剑池湖,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❼ 古罗马村的遗址介绍
骊靬遗址处在永昌县的者来寨村,距县城西南10公里。汉初,这里曾设骊靬县,属张掖郡,唐人颜师古所校注《汉书》载“骊靬即大秦国也,张掖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 大秦国即指古罗马国。《后汉书补注》记载,骊靬县为“骊靬降人而置”。据考证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克拉苏率七个集团的兵力东征安息(伊朗),结果惨败。克拉苏长子普布利斯率第一军团突围,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其余部经多年辗转。在公元前36年前后,相继随从大月氏、匈奴。他们在一场协同匈奴郅支单于与西汉交锋中,被汉军俘获。后来西汉王朝专辟祁连山下今永昌县的者来寨予以安置。汉称罗马为骊,故设骊县,名为骊靬,赐罗马降人耕牧为生,化干戈为玉帛,与华夏民族融合。《晋书》、《隋书》、《大清一统志》、《五凉志》等对骊靬的方位,骊靬的活动情况都有记载,这是不争的事实。骊靬遗址现仅存28米长,3.8米宽,15米高的一段残垣,夯层在15~17厘米之间。南依祁连山(又称南山)。西邻焉支山(又称大黄山),从祁连山中发源的者来河从中流过。现在者来寨为一自然村。
❽ 临汾有几座元代的戏台
元代的临汾属平阳路,是元杂剧的发源地和繁盛之地。遍布临汾城乡的元代戏台、碑记存在着一个元杂剧发展时空序列。临汾元杂剧的地面文物也成为有元一代杂剧的发展史。
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杂剧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金大安二年(1210年),侯马金墓是迄今为止新发现的金代最后一个戏曲遗存,其戏台模型上的戏俑是以副末、末泥和副净为主。而到了元初,正末、正旦逐渐成为戏曲的主要角色,净的插科打诨仅为陪衬,曲牌连套的戏曲音乐形式,戏曲动作舞蹈化,标志着杂剧整套的舞台演出体系已经形成。临汾魏村三王庙(又称“牛王庙”)元代戏台反映了这种情况。三王庙始建于宋,戏台初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戏台前后两侧无山墙,观众可三面观看。清光绪三十四年(1898年),有重刻《牛王庙元时碑记》,记载了建庙缘起、元时三王庙及戏台概貌以及当时祭祀演出情况。其云“今有乡赛二十余村,岁时香火益胜”,“其庙枕村之北岗,姑峰秀于前,汾水环于左,地基奕垲,栋宇飞,石柱参差,乐厅雄丽”,“至于清和诞辰,敬诚设供演戏,车马骈集”。可见元代北方农村戏剧演出繁盛之一斑。这一时期发现的戏台,还有芮城永乐宫旧址潘德冲石椁杂剧雕刻、万荣太赵村稷王庙舞厅石碑、河津清涧村东岳庙戏台石碑、襄汾汾城城隍庙乐亭石碑等。
元成宗元贞元年 (1295年)至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元杂剧在广大农村继续发展,既有了永久性固定的戏台,又有了专门的杂剧班子在各地流动演出。这个时期的戏台还有洪洞县上张村灵贶庙戏台、永济董村三郎庙戏台、尧都区东亢村圣母祠戏台、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舞楼等。
元顺帝至顺元年 (1333年)至二十八年(1368年)。这时元朝统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总体来说,元杂剧呈现衰落状态,但战火尚未延及临汾,社会较为安定,所以元杂剧还在继续活动,一直持续到元朝结束。这一时期,仍有新戏台建立起来,如洪洞县景村牛王庙戏台,其石柱迄今还在原处耸立;尧都区东羊村东岳庙戏台;襄汾县北膏腴村庙舞楼石碑;翼城县曹公村四圣宫戏台;尧都区王曲村东岳庙戏台;洪洞县南秦村玉皇庙戏台;襄汾县汾城社稷庙戏台等。襄汾县北膏腴村戏台修建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是今天所知元代的最后一个戏台。其时距朱元璋攻占大都后回兵河东只有4年时间。临汾的杂剧活动贯穿了整个有元一代,是元杂剧最根本的基地之一。作者:周征松
❾ 濉溪县有多大
濉溪县目录[隐藏]
交通区位
历史人文
资源经济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濉溪特产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濉溪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交通区位
濉溪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市、县连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气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省级开发区--濉溪经济开发区,“七通一平”全面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已经完成。一个以开发区为主体,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创业园区为两翼的投资载体和开放平台已经构建。“一条龙”服务制度、“一站式”审批制度、县级领导联系协调制度、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和投资优惠政策日臻完善。
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省会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
[编辑本段]历史人文
濉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不乏俊才名士,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华元,秦相蹇叔,东汉哲学家桓谭的故里。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在此结庐,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乾隆皇帝“惠我南黎”的御敕金匾折射出濉溪昔日的繁华。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于临涣文昌宫运筹帷幄,指挥了淮海决战。
[编辑本段]资源经济
濉溪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国家级特大型企业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坐落在濉溪境内,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县属煤矿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
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
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为濉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耕地面积220万亩,待开发的塌陷地7.2万亩,种养业种类多、产量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牛、猪、羊、兔等家畜饲养量300万头左右,鸡、鸭、鸽等家禽饲养量2200万只以上。
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是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濉溪厚积薄发,活力四射。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带动下,濉溪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先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近300亿元的临涣煤焦化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投资额120亿元,年产甲醇170万吨的南坪煤化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额100多亿元的淮北煤电基地建设如火如荼,11对新建煤、铁矿井正拔地而起。新加坡、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兴业,恩远铝业、杭淮钢构、顺发食品、鲁王制粉、金沙纺织、巨成化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及新型建材、针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具有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濉溪,这颗镶嵌在淮海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正以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国内外有识人士的青睐。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06年3月,濉溪县辖10个镇、1个乡:濉溪镇、韩村镇、临涣镇、南坪镇、孙疃镇、刘桥镇、百善镇、双堆集镇、五沟镇、铁佛镇、四铺乡。共24个居委会、413个行政村。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本地属宋国,置铚邑,邑址在今临涣集。战国时期,本地属楚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设36郡,县境分属泗水郡的相县、铚县、蕲县、符离县。泗水郡及相县治所均在相城(今淮北市)。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泗水郡为沛郡,相、铚县未变。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大将居翁为相城侯,沛郡改为侯国。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本地东部属彭城郡,其余属侯国。后侯国又改称沛郡。
三国时期,曹魏迁沛国治所至沛县(今江苏省沛县),本地分属魏豫州谯郡的相、铚、竺邑、蕲和符离5县。
西晋时,沛国治所复迁相城。本地分属豫州沛国之相县、竺邑县、符离县和谯国之铚县、蕲县。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本地属徐州沛郡之相、竺邑、符离和谯郡之铚、蕲5县;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置临涣郡,治铚城,本地分属谯州之临涣郡、蕲城郡。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析临涣郡置白掸县和涣北县,白掸县治所在今百善集南,涣北县治所在今柳孜集南秦古城村。本地分属沛郡相县、蕲城郡蕲城县、临涣郡白掸县和涣北县。北齐天保元年(公元 550年),复置竹邑县,治所在竹邑城;废临涣郡和涣北县,置临涣县,治铚城。武平三年(公元572年)本地分属彭城郡承高县、蕲城郡蕲城县、睢南郡竹邑县、符离县,谯郡临涣县、白掸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竹邑县并入符离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本地分属谯郡临涣县和彭城郡蕲县、符离县、萧县。
唐初(公元618年),本地分属徐州之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临涣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符离县置诸阳县,治所在今赵集山西村。元和四年(公元809 年),析徐州之符离县、蕲县和泗州虹县置宿州,本地分属宿州符离县、蕲县和亳州临涣县。九年临涣县改属宿州,本地分属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63年),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临涣县、符离县、蕲县。南宋时,长淮以北沦为金,本地分属金南京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撤临涣、符离、蕲县3县,辖地并入宿州。本地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宿州。
明、清本地无县建置,属宿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本地仍属宿州。
1950年7月1日,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行政专区公署。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个1月12日,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复属宿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改专区为地区,属宿县地区。1977年1月12日改属淮北市,为淮北市唯一市辖县。
[编辑本段]濉溪特产
口子酒1、口子酒 产于淮北市濉溪县,系浓香型白酒。口子酒酿造历史悠久。据传,战国时期,宋国迁都相山,就大量酿造。口子酒历时千年,素有“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誉。口子酒入口味道甘美,酒后心悦神恰,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
2、口子糕点 建国以前,濉溪经营杂货的店有数十家。其中较大的商号有泰兴、景泰、大同、萃丰恒、华康泰、同顺成等。杂货店主要经营糕点生意。口子糕点品种多,质量好,销路广,是濉溪的土特名产之一。口子糕点人们爱食,更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口子糕点分为普通糕点和精细糕点(粗点、细点)两种。像三刀、角蜜、小京枣、蚂蚱腿、豆角皮、燎花、麻饼等均为普通糕点。精细糕点有寸金、麻片、烘糕、蜂糕、云片、山楂糕、皮糖、蛋糕、鸡骨糖、京蜜等。此外还有些时令性的糕点:酥糖、木瓜糕、绿豆糕、月饼等。并有专为祭祀用的礼品,通称“蜜供”。蜜供是用白糖制成的各种各样的人和物。如八仙人子、神像、宫殿、牌坊、宝塔、香炉、蜡台、壶、碗、盆、瓶、龙、虎、狮、马、牛、猪、羊、鸡、鸭、鹅、花、鸟、鱼等。这些“蜜供”制作精巧完美,观之,形态逼真,食之,香甜可口。
当时在濉溪最出名的糕点是景泰的酥糖、泰兴的京蜜。建国以后,濉溪建立了国营糕点厂和集体互营的糕点厂。数十年来,陆续扩大和增加,现在已有糕点厂20多个。各糕点厂不仅生产传统糕点,还从外地引进了制作西点的新技术,能生产多种西式糕点。
3、临涣包瓜 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传统名菜,有百余年历史。临涣包瓜在清光绪初年、由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园昌斋”酱园店制成的一种酱菜。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
临涣包瓜系选用优良的包瓜(原名女儿瓜)精制而成。包瓜春季播种,6月底7月初采搞活,筛选1至1.5市斤丰满滑润、老嫩适中的鲜瓜,随采摘随加工,不过夜,以保持瓜的鲜度和脆嫩。制作时将鲜瓜切盖去瓤,人缸初腌,日晒夜露30余天后复酱(一层瓜一层甜酱),培40天后制作成琥珀色的瓜壳待用。然后将加工好的酱杏仁、酱花生仁、酱黄瓜、酱品兰、酱苔、酱生姜、酱培瓜、咸豆角、石花菜、陈皮等10余种优质酱菜配料切碎调配,装人酱培成熟的瓜壳内,盖上瓜盖其成品色泽光亮,脆嫩清香,人口清爽,咸甜适度,酱味浓郁,南北皆宜。
4、临涣棒棒茶 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现在还不足两千人,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相传,这还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现今的茶楼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