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游记
① 以地理的角度写一篇800字的游记,拜托在8月15日之前
投机取巧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还是自己完成吧!
② 一片游记作文
早晨,是南方那种湿漉漉的天气,昨夜微微下了场雨,空气湿润的像能拧出水。四月的桂林,满目都是绿色,去漓江的路上,氤氲的晨雾都透着淡淡的绿。不是传说中游览漓江的最好天气,人们不禁有了些浅浅的遗憾。导游小姐说,雾里漓江更有一番美呢!人们不置可否,都淡淡地笑。船停在一道不甚宽的水面上。上了船,人们找好位子,三五成群地聊天。开船时,兴致勃勃望着船舷外,江面不很阔,水深绿如翠,静静的流淌,全没有臆想中江的汹涌,倒如江南女子般洁净婉约。岸上是农田,碧绿的,偶尔有片艳黄的菜籽花,让绿色顿时活泼起来。天阴着,绿色更加浓郁,要滴出来似的。船仿佛不是行在江里,而是浮在这绿色里。船上的广播说离天下闻名的景点还有一小时的航程时,浸润在轻柔的江风中的睡意不禁缱绻起来。醒来时,船已行在画中。喀斯特地貌特有的造型各异的小山峰沿着江岸逶逦而前。薄雾尚未散去,山峦如蒙了面纱的女子,蕴含无限神秘,而人们始终揭不开薄纱的一角,将她看得更透彻,只能无尽的想象,想象那薄纱后是怎样一幅令人神往的美景。漓江的山是多情的。江水从山峦间穿过,山却没有那种壁立千仞的阳刚,的像江边汲水的女子,袅袅婷婷的峙立,妩媚而且纤巧,若不是早有人将几座并立的山峦臆想成“骆驼山”、“秀才看榜山”,我宁愿将这一座座如破土的幼笋般的山峦想象成在漓江边跳跃的音符。有轻缓如萨克斯的柔声轻诉,有绵长如小提琴的悠扬,更如起落的琴键正奏响绿色的圆舞。没有高亢的旋律,没有金戈铁马的铿锵。有的只是一片宁静如万籁俱寂的山林间传出悠扬山歌的尾音,仿佛要涤清红尘中带来的浮躁。心情骤然平缓,人便无比清净起来。江面已不似上船时的宽,离船舷不远处即可看见江底细碎的鹅卵石。江水便分成几种绿色,中间深些,愈往岸边愈浅。江水淙淙地响,船头不远处一拐弯,便融进同样绿的山中。这江水仿佛是山间飘出的一缕绿丝带,那尽头可是传说中美丽的女子正游走在山峦之间。而这飘带仿佛是一种呼唤,引导人们的思绪顺着江水不断地向前游走。不知道这丝带般的漓江要把游人带进怎样神秘的想象空间。人的意识在这水的蜿蜒间竟模糊起来。船在江中缓缓而行,江边一丛丛摇曳的凤尾竹掩映着偶尔露出几角青瓦的农舍。山是不张扬的在屋后,水是轻缓飘逸的在门前流过,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该是怎样宁静平和的去处。一条小径通到江边,一个戴斗笠的渔人正在系船,几只鸭子在愉快地游泳。这幅让人如醉如痴的画面竟使人疑在梦中。前面江面陡宽,是闻名遐迩的“黄布倒影”。据说天晴时,可以在平静的江面上看到岸边山峦和凤尾竹清晰的倒影,许多电影都在这里取景,实在是漓江上一个极有特点的景致。淡薄的雾气让人们错过这个神奇的美景。但雾中漓江的美更是无法言喻。船复行,前方一山峰挡住去路,峰壁如刀削斧劈一般。这是漓江中惟一显阳刚的山峰。峰虽然不高但却有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一少年立于山前,注视着刀削般的峰壁,山石的皴皱勾画出九匹形态各异的马的形状,或仰天长啸或悠闲信步,同行者皆看不出。少年随后便蟾宫折桂直至封相。于是后人说,能在一分钟内看到壁上九匹马者便有宰相之才。据说,当年周总理游漓江至此,便一眼看出九匹马,传说由此更加动人起来。在导游小姐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大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直至将山峰绕到身后,大多只数到三四匹。将大家数到的凑到一起竟远超过九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知谁冒出一句,舱内一片哄笑。这山叫“九马画山”。过了“九马画山”,岸边峰峦渐少且都离岸而去,江面也宽阔,天气也见晴朗,偶尔有太阳钻出云朵。江岸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断断续续如隐在雾后的山峦,所有人的眼睛都迷蒙起来。雾中的漓江
③ 写一篇游记,400字左右
登黄山的前一天,那种期盼以久事情马上就要实现的兴奋劲儿是难以名状的。虽然天气预报第二天黄山会下雨,看不到云海,许多同行的朋友更是在纷纷惋惜,却丝毫不能降低我的游性。苏公曾有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沫总相宜”。我坚信,名川大山不是浪得虚名的,想必黄山也如西子湖一般罢,晴天会有晴的美,雨天自有雨中的秀,怪石奇松的美景在纷纷的雨雾中不知是什么样子。但如果在细雨蔼雾中的黄山漫步、品景,岂不是别有一番情趣。我窃喜、期待。
第二天果然阴阴沉沉,牛毛细雨飘飘散散,又惹来不少朋友阵阵埋怨。车行黄山脚下,抬头远望,山巅雾气缭绕,层林尽染,朦胧雨雾中的黄山像笼着一层薄纱,如少女一般欲遮还羞,仿佛在等着小伙子来挑开心扉。此时此刻,这座让多少人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奇山近在咫尺,另大伙先未登,已神往,那些埋怨天公的朋友也是满脸的兴奋。为了节约时间,导游安排我们乘座缆车上山,只是无法用自己的脚步去感触黄山的一景一石,不禁有丝丝遗憾。缆车越来越高,从车窗望去,周身苍茫茫一片,如腾云驾雾。偶而间,或一丛丛奇特的松林或几块褐色的山石从缭绕的雾气中映入眼帘,后又一晃而过,与碧空晴天的景致大不一样,仿佛进入天境一般,不时引来大家一阵阵的惊喜和唏虚声。还未正式登山,大家已被这似真似幻景致陶醉了。
下得缆车,首先来到了丹霞峰。小雨也知人意,不知几时悄悄的走了,只是雾气更大更重了。黄山真是名不虚传,虽然雾气遮掩了远处的磅薄美景,但眼前的奇山怪石就足以大饱游人的眼福,青松穿崖破石,巧石如雕如塑,山峰刀削斧壁,云雾迷漫缭绕,称之阆苑仙境,真是名符其实。丹霞峰在黄山诸峰中是较为宽阔厚重的,满山的苍松翠柏,一条山路平缓弯延地通向松林深处,两旁的松树郁郁葱葱,错落有致,高大修直,朴实稳健,松林里的枝干都是向着同一方向笔直地伸展,如眉清目秀的小伙,又似帅气精干的后生一手贴背,一手伸开,欢迎游人的到来。行走其间,虽不能远眺黄山诸峰,但耳闻山间瀑水哄鸣,目睹路旁山花烂漫,手触那一根根松针上的晶莹露珠,只觉的俯拾即景,如诗如画。
一路行去,山路渐陡,顺着台阶攀行而上,不少同行朋友已是汗流浃背。黄山大小峰共80多座,千峰竞秀,层峦起伏,诸峰山路或曲折弯延,或笔直钻天,或逶迤入地,攀行在这些山路上游览黄不仅是观赏美景,更是对游人勇气、意志的磨练和考验。我们一行人登上气势宽阔的光明顶,又穿过险象环生的“一线天”,几巅几伏的走下来,竟又有不少朋友掉队了。我们一行只剩6人了,大家稍作休息,便要攀登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该峰海拔1864米,远观如同一支莲子,因此得名。上山的台阶依山开筑,陡峭峥嵘,险峻异常,踏上又窄又密的石阶,心里麻麻的,再不敢说话,只是闷着头往上走,到得最后,索性手脚并用,奋力爬行。经过一番大汗淋漓的拼搏,我们终于站在了这座很少人能到达的莲花顶!举目眺望,浓雾迷蒙,白云浮生,顿感红俗世皆如浮云苍狗。20多个学生在为登高而欢呼和拍影留念,和峰下人群熙熙攘攘的气氛相比,这里清静了许多。爬上一块石,天地间苍苍茫茫一片,周身云雾行走,触手可及,一股一股的雾气从山谷卷起,扑面而来,清新舒畅,直使人如入梦幻之境,来到了太虚,禁不住忘情地闭上眼睛。突名,朋友的一声呼叫,把我从梦幻中拉了回来,小心翼翼地握住栏杆铁链向下望去,云雾缭绕,不知深邃,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顿时袭上心头,上山这前,导游说黄山积泰山的雄伟,峨嵋的秀丽,衡山的云雾,华山的险峻于一体,而此时险和华山的险是绝对不同的,明明很安全,但大家每走一步还是紧紧抓住栏杆或是扶住山石,不敢松手,仿佛一松手,身体就会飘融到这茫茫云雾中,惹得众人既惊恐又兴奋,发出一阵一阵的尖叫声。
下山的路上游客甚多,见面便是会心的相对一笑,大家全没了陌生感,新朋故知,一起谈对黄山的观感。累了时有的便三五成群的坐在石阶上歇歇脚,有的却结伴去戏那山涧的泉水,手指触到那清冽冽的山泉,疲惫全消。
下得山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那一行行的台阶,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④ 游记 600字
泰山游记
前两天休息,经过一路的颠簸,我有幸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泰山。想必大家都知道,泰山可谓是“五岳之首”、“中国第一山”,是历史上唯一由皇帝封禅的名山。
从中天门下车出发,一路风光无限好,回味又留恋。
开始攀登的时候,路平坦而狭窄,只能容三人肩并肩走过。忽然,听见有鸟扑翅的声音,将静寂的环境瞬间打破,大家抬头仰望,一只大鸟飞了起来,在天空中盘旋。“哗啦啦……”我闻声望去,原来是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将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样温和、舒服、像妈妈的手扶摸着你,使我完全陶醉。忽然感到一丝清凉,使我从陶醉中苏醒。噢!是习习微风吹过,带着山泉的清气,让自己回味无穷,给人一种大自然安逸静美的享受。路边的松柏傲然挺立,与蓝天、白云、鸟儿组成一幅自然工笔画,叫人赞叹不已。
“这是什么呀?”我随着小女孩的叫声望了过去,原来是著名的“五大夫松”。因为正是早春,天气冷,松树没有苍翠的外衣,只有褐色的枝干,张牙舞爪,像鬼爪一般,它的形态各异引来了不少游客,并在这里照相留念。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十八盘。“快十八、慢十八,不快不慢又十八”,十八盘确实名不虚传。陡峭的山路让人心惊胆寒,不敢向前,唯恐跌倒,唯恐被别人落下,但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登上南天门的愿望,有了必胜的信心,我努力向上攀登,脚累了,就四肢并用;腿疼了,就用挑山工的走法——斜着向上走……无意间,我怀顾周围,发现要登上泰山顶上的人可真不少,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活蹦乱跳的小孩,有三五成群的一家人,有三三两两的少年郎……看到这么多人,我不禁感叹道:“泰山的雄伟与它特有的魅力确实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眼看就要登上南天门了,我边走边望着南天门,仿佛它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向上前进的目标。终于,我攀登上了南天门,心里无比的兴奋。
转眼间,我们又来到了天街,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店,食品,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是,我还是被泰山的美好风光吸引了。站在天街上,望着古式的大门,望着围绕身边的云雾,就仿佛置身与天庭一般。再望望山下,云雾缭绕,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无际,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云霄,敢戏白云,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莱仙岛……每一座山峰,每一片云雾都仿佛在细细低语,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途径碧霞祠后我继续向泰山的最高点发起“进攻”。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我来到了玉皇庙,见到了海拔1545米的——玉皇顶!我高兴极了,欢呼着,跳跃着,对着山下大声呼喊“我到玉皇顶了!”与此同时,爸爸举起了照相机,只听“咔嚓“一声,将这欢乐时刻永远留下……
我低头远眺,许许多多的山峰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矮小。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常说的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时,我看到了无数把铜锁,有长锁,有小锁……各种各样的锁不计其数,都被一条铁链连了起来,围绕在玉皇顶的周围。爸爸说这叫“同心锁”,也叫“连心锁”,是人们祈福的象征。我也买了一把长长的铜锁挂在上面,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学生,祈福灾区的人民能重建美好家园,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早早走出来。
时间在流逝,我们虽然回到了家乡,可心却还在泰山,还在回想着那一个个美好的瞬间,那一幅幅美好的画卷……
耕乐堂的根雕
同里退思园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吸引了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也来到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古镇,终于领略到了这个以古朴著称的江南小镇的风貌。
我们一路游览了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园中弯曲长廊,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韵味。但最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却的却是耕乐堂的根雕。
一进耕乐堂,我立刻被一个巨大的雕塑吸引住了:一个人在攀登高峰。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强烈地传达给每个观赏者,我一看它的名字叫“攀”,果真如此贴切。更让我惊讶的是它居然是用树根雕成的。再看左边,一头雄狮庞大的身体,“毛发”一直拖到了地上,嘴巴张得大大的,像是在大声吼叫。右边有两只雄鹰仿佛正要振翅飞翔。
踏着木质的地板我们来到了楼上。在琳琅满目的根雕作品中我居然找到了我的生肖“猪”,这头猪好可爱,圆圆的头,长长的鼻子,又粗又壮的大腿走在“街”上,真惹人喜爱。走廊的尽头还有一盆蜡梅花含苞待放。我正奇怪:这两天怎么会开梅花呢?走近一看,原来也是根雕,真是栩栩如生,差一点以假乱真,把我给“蒙骗”了。
“七分天成,三分雕琢”,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发现作品大多都是在天然的树根上进行巧妙的雕琢,就给一块普通的树根赋予了生命,如此巧妙的构思,精妙的手法让我叹为观止。
同里之游让我流连忘返,这些精美的根雕更让我思绪万千,我觉得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去创造。而我们必须要不断努力,加倍勤奋,善于发现,勇于创造,才能获得成功。
2.游恩施土城
恩施土司城为仿古土家族建筑群落,来到这里,我感到真高兴。
一进门,我和妹妹像出笼的小鸟,飞快向前奔。不一会,我们来到了门楼,只看见一座大桥架在碧绿的湖水上,上面还有一个亭子,饱含着诗情画意。
下了亭,随着宽大的道路,来到九进堂,里面有吊脚楼,还放着漆黑的背篓等农具。不仅这,瞧,“恩施春夏秋冬日,泽有东西南北人”优美的对联伴随我们来到“长城”进口。
远看长城,像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随着悦耳的钟声,我们迈着轻快的步子,终于到了钟楼,接着游玩了草亭、群芳亭等美丽的风景区。一会儿就到了卧虎索桥,听别人说,索桥十分惊险,走上去还一摇一摆,我心里有些害怕,便以碎小的步子向前移动,慢慢地心里觉得一点都不害怕,鼓起勇气向前走。
走过索桥,便来到六角亭,然后向划船池飞奔而去。
来到划船池,我们几个小孩子一下子跳进船舱,用力蹬踏板,船缓缓行动了,我们拿起浆,使劲地划,船随着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船靠了岸,下了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土司城。
一直以来,最爱的景物就是山。爱山的犷野,爱山的秀美,爱山的陡峭。而今日在费县所见的山,是我从未见过的。你可以想象的到吗,在那连绵不尽的山群表面,覆盖着的是数不尽的露天的奇石和耸立其间的树木,群山之下流淌着碧波荡漾的山涧水,与头上的蓝天相应成辉。是否有一种犹如画中来的感觉?
在山下,我见到了一种难以解释的奇观——指动石。一块风化亿年的巨石竟能被人的一根小小的手指头晃动。当我看到眼前的这个石头是如此庞大时,怀疑占据了我的心头,可当我真正用手指去指它的时候,却不得不相信了。它的确动了。当然,这并不说明我的力气大,而是因为一种我理解不了的物理原理。看来真的是“生活处处皆学问”。
登山是一件愉快的运动,虽然它很耗费体力。但不得不承认,登山运动锻炼人的勇气和胆量。烈日当头的感觉真的不好受,而且我有点太相信自己的体力了。眼前的这座“石山”看起来似乎并不很高,可真正攀登起来真不比其他高山容易。有的地方仅能单行通过,有的地方需要个子稍高一些的人蹲着慢慢走过,有些地方的台阶是与地面成水平的,这就为登山者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同时又带给人刺激与惊险的精神上的享受。刚走到半山腰,我已累得气喘吁吁了,不得不坐在一块光滑的山石上小憩一会儿。但这点困难怎能阻挡的了我前进的脚步,我们又开始向山顶进发。终于,在不停歇的脚步中我们来到了山顶,此时我已是体力透支,满头是汗了。站在山顶,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眺望远方,看到的是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青山。呼吸着山中的新鲜空气,仿佛身上的每根神经都变的放松起来。也许,这就是登山的乐趣所在。
青山,绿水,这些大自然的产物,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放松……
⑤ 游记怎么写
游记散文怎么写?首先,最忌讳写成流水账。不要看的什么写什么。所谓那种走一路写一路。其次,要抓住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不要写大家都看到的东西。要写让自己感动的风景。再有,要变换角度。比如写一写夜景,这样就会与众不同。
附:《北海泛舟》 作者:月光下的枣树
女儿扯着我连走带跑上了琼华岛,站在北海白塔脚下,一阵阵清风吹走了盛夏的粘热,极目远望,心旷神怡。我和女儿围着白塔转了转,看了掩映在绿树中的宫殿,穿过参天古树的浓荫,又从山后的“琼岛春荫”碑绕下来。
可是女儿还没有玩够,非要吵着去划船。因为刚才站在白塔下,便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北海,可以听到游船上和碧波一起荡漾的笑声、歌声……
拗不过女儿,我只好排着长队去买票,人虽多但很快就买到了船票。我船虽然划不太好,但也可算是久闯江湖,三摇两弄船很快驶离了码头。
船划到阅古楼附近,我们船的前方漂着一根粗竹竿,大概有四五步远。女儿看到了,便说;“爸爸,我下去把它捞上来。”女儿说着便猫下身子,要跨过船帮,去捞那根竹竿。
这一切还没容我回过神来,吓得我连忙将她叫住:“嗬,这可不行,一下去可就没命喽!是啊,女儿还小,还刚刚到上学的年龄,她只知道湛蓝的湖水平如镜,哪里知道碧波下面是万丈深渊呢?
刚刚经过了虚惊一场,使我对女儿备加留意和呵护。是的,女儿还太小,还太天真。那一年她刚三岁,雪过之后,她看到院里铁管上的雪晶莹可爱,便伸出舌头去舔,结果舌头被粘掉了一块皮。孩子天真,也便可爱。我真希望女儿永远长不大,永远童心不泯……
我们将船一直划到九龙壁,可女儿还是不过瘾.看到别人的船从五龙亭低矮的桥洞下钻来钻去,她也要我照着样子钻过去。我只好操着船桨,左划右划,船钻进了桥洞,不一会儿又钻出来,划进了一片小湖。
这是五龙亭五座呈品字形排列的亭子围出的湖面,五座亭靠桥的臂膀把亭与岸挽在一起。划进了小湖,必然要再钻一次桥洞,我又摇起了船桨。
从船进了桥洞,光线有点暗,我不得不稍低着头.船桨已派不上用场,我只好收起船桨用手扶着桥洞的石壁,让船前行。可是女儿却一点儿也不害怕,还不时地用小手拍打着桥洞的石壁,发出“叭叭”的声响,那“叭叭”声和女儿格格的笑声连成了一片.我也童心未泯,一边推着石壁推船前行,一边也拍打着石壁,和女儿一起哈哈地笑着……
呵,北海泛舟,穿过桥洞如同穿过时间的隧道,我也一下子回到了童年,船上载着两颗金子般的童心……
⑥ 一篇好的游记 稍短
古寺黄昏作者 每次回老家,去爬子房山是必需的行程。山本身倒是平淡无奇,不很高,也不险峻,甚至因为有人居住而显出几分人间烟火味,但是我对她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大概寄托着对故乡的眷恋罢。 子房山腰有一座小小的古寺,名唤“东山寺”。久远的年代使原本精致的雕廊画栋显得残损沧桑。香火并不兴旺,只有几个尼姑,总是在院子里坐着,有时会和常来的老太太说话。有时会有庙会,那么就十分热闹了,可惜总是没有碰上。 我在一个盛夏的黄昏又来到这里,抬起右脚跨过那道高高的门槛的瞬间,我感到一种神圣和庄严。仰望着四周供奉的神像,烛光荧荧的闪着,昏暗的室内弥漫着香的味道,更添了几分肃穆阴沉。我静静立在一旁,看着拜谒的人们虔诚地重复着礼节繁多的跪拜动作。跨出正殿,我去厢房,看看那几个尼姑是否还在看电视,顺便期待放生池里会不会游出几尾黑鱼。我喜欢这里烟熏火炙的味道,还有耳边似有若无的经音佛语。孤灯黄卷,佛经钟鼓,也许可以彻底洗净一个人的灵魂。我站在空旷的庭院里,环视着余晖里的东山寺,夕阳以掠过寺顶的飞檐,檐缝里生出荒草,染绿了夏日,斑斓了季节。遥望远方,夕阳要落下了,又一天过去了,这座古寺,流过了多少时间的逝水,守望了多少岁月的朝阳,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不过是时光手中的一步闲棋罢了。正在此时,晚钟响起,我该下山了,我深吸一口气,再轻轻吐出,向前走去,在跨出寺门的霎那,我看到了正对着我的,山下的景色,那是城市,有楼房,有道路,除流不息的汽车火车鸣笛呼啸,笼罩在暮色的城市显得繁忙而温馨。我突然感到自己站在空门与红尘的交界。晚钟的余韵仍在回荡,声音穿透了我,传向四方,仿佛在感召,在呼唤,天边似乎都有那悠远绵长,纯乎天籁的声音。我望望身后,又看看前方,我向前跨出这一步,是归来,还是离开? 踏着“咚咚”的暮鼓,我向山下走去,我希望可以在这样的山上隐居,忘却一切,迎着山风,听着汽笛,闲敲棋子,笑看世俗。枕着火车汽笛声入睡,梦也许都可以驰向很远的地方,沐浴在佛光的朗照中,即使不能大彻大悟,也可以去除一切虚妄的杂念。走到山脚,我感到暮鼓那苍老沉闷的声音还在耳边,我回头向山上看去,可是古寺飞扬的墙角隐没在了茂密的林中,我只看到天边那一弯淡淡的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