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游记散文
⑴ 德国著名的散文以及散文作家
你去看看这本书吧,
书名: 德国散文经典
作者: 冯国超 主编
出版社: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03-28
出版地:
ISBN: 9787531213659
价格:
简介: (无)
⑵ 谁介绍几本关于欧洲的旅游游记散文之类的书
5岁的你,喜欢玩过家家,拉着隔壁的小竹马,晒着暖暖的阳光,坐在草地上摆弄着心爱的布娃娃,心里总想扮演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当大人问起来长大要做什么,回答是穿白纱当新娘,将来做一个幸福的好妈妈;
15岁的你,褪去了儿时关于王子与白马的幻想,每天往返在两点一线,树影下、静湖旁,教室外的走廊里或喧嚣鼎沸的操场上,总会时不时注意到某个少年的身影。起因或许只是因为那少年单纯的笑容,一改平日的大大咧咧,爽朗的笑声里竟然透出些许腼腆和羞涩,以至于多年后回想起来,对他的记忆已不是很分明,但却依稀记得单车后背影,和那温暖纯粹的笑颜;
25岁的你,脚蹬五公分的高跟鞋经常出没在各个商圈的高级写字楼之间,精致的妆容,最IN的服装,连唇色都是新一季的流行主打色。身边虽有恋人相伴,但每日疲于奔命竟是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久而久之渐行渐远,等到反应过来才意识到:原来有些人有些事已不复当初。 “年轻能够几番愁,该分手时就分手” 朋友劝你看开一点,洒脱些,而自己却反倒是松了一口气,总觉得紧绷的一根弦松弛下来,虽谈不上有多么难过,但或许多少有些遗憾和唏嘘,只是在每个夜晚的不眠之夜里想要回到过去,回到那个白衣飘飘、你爱谈天我爱笑的过去,无忧无虑。
35岁的你,早已过了浮华与躁动的年纪,抛弃了人人都在追捧的潮流款,遇到貌美的高跟鞋就像遇到久违的老友,熟悉又而陌生。现在的你,认为让自己的身体舒适才是第一位,去掉繁华的妆饰回归到最为简约和质朴的衣着,比起款式更注重品味,并开始认真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养生情况,遇到难以接受的事情也不再是凌乱慌张,亦不会去(www.92tO.Com)想要依靠谁,现在的你能够淡定从容的处理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看着身旁经过的笑语阵阵的小女生像小雀儿一样叽叽喳喳欢闹,会打从心底觉得:年轻真好!享受当下成为一件怡然自得的事情。重新听听过去的老歌竟然会觉得别有一番滋味,以前参不透的执念和看不明的事情,再回首,际遇的脉络却是如此清晰。原来,时间教会你的不只是遗忘。
有人说女人年纪越大越不好“骗”。
一块甜美的糖果,可以将天真的小女孩哄得乖乖巧巧;一件精致的礼物,可以让豆蔻年华的少女像小鹿般雀跃;一句刻骨铭心的情话,可以让双十年华的姑娘为爱奋不顾身。然而,临近而立之年的姑娘,在经济和思想上都已独立和成熟,况且多年的生活经验和历练于己而言亦如打磨璞玉般,渐渐褪去自身那份青涩与稚嫩,将睿智与缜密的光润默默无声的展露。无论是甜言蜜语、糖衣炮弹,还是讨好的小心思,你都早已一一看透,恋爱的小咒语似乎也丧失了魔法功效,更何谈心动呢。
于是,每当认识一个新异性都会觉得:遇到一个彼此合适的人怎会如此艰难。
于是,遇到你的男人们都会常常感叹:姑娘,你怎么如此难以取悦。
其实,爱情中男女之间的博弈有时就像一场攻坚游戏战,感情中的双方是游戏中彼此牵制的玩家,你追我跑,你藏我找,你攻我守,画地为牢各自守好疆界,如非有共同的目标或 源于外界的压力,很少看到会组团作战,两方似乎都很享受独自逍遥的状态。话又说回来,在异性恋作为主流的社会里,但凡主动出击的一方胜算的概率会大一些,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讲的话,就像是求职找工作一样,一般主动找上门的工作大多不会是你想要的,而最好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往往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
自古以来男人对女人的大献殷情似乎已变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女方只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守株待兔即可,殊不知看似选择权在握,实则前方路的方向早已被注定,哪怕是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劝导女性的鸡汤也是做一枚安静的美女子,女性不需要太要强,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要会相夫教子,生活的重心是家庭等等。
当然,不否认沿着传统观念的路线去规划人生是一件较为稳妥和靠谱的方式。但是,天空有多高取决于羽翼丰满的程度,远方有多远取决于自己迈出的脚步。
有的人或许很幸运,在最美的时光遇到最合适的那个人,甜蜜而幸福的生活着。有的人或许运气不是那么好,曾经有缘相遇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够相守白头,不过他们因此会收获另一种珍惜,鼓励着自己继续寻找幸福。还有那些介于两者之间,尚未遇到自己认定的那个合适的人,也请不要着急,或许幸运之神犯困了正打着盹,又或许你的那个TA在人海中兜兜转转迷了路找你找得很辛苦。亲爱的,你所需要做的不光是静静等待,而应该是主动出击打造最美好的自己,不管是旅行学习交朋友,还是看书浇花晒太阳,又或是哼着小调扭扭晃晃练马甲线,在有限的环境和条件里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最起码也要能做到好好照顾自己,让家人放心。很喜欢那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当你在全力追寻更好自己的途中,或许,惊喜已悄然而至,与你不期而遇。 文/洛可可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随心散文:要有多幸运,才能遇到一个合适的人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的支持!
⑶ 求德国作家或者西班牙作家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西班牙著名画家格列柯
埃尔.格列柯(El Greco 1514-1614),西班牙著名画家 生于希腊克里特岛的伊拉克 利翁,卒于托莱多。原名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由于出生在希腊,后被称为格列柯,意为希腊人,早期受拜占庭画风的影响,后来到了威尼斯,进入提香的画室,这使他从中世纪美术圈子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西班牙绘画艺术的伟大开拓者:
埃尔·格列柯(Greco 1514-1614)却不是一个地道的西班牙人,他本名\"多迈尼科·希奥托普\",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童年便醉心于绘画艺术。历史上克里特岛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然而那时却是威尼斯共和国治下的属地。
这是一个胸怀大志而又狂放不羁的年轻人,满怀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威尼斯,应该说他初期的运气出奇的好--竟然进入了提香的画室,跟随这位大师学习。但是不久,他厌倦了提香那富于热情的绘画风格;毅然地改投大师兄丁托列托为师,但很快又对丁托列托宏大的构图失去了兴趣,整个威尼斯画派对他都成为了抵触。
当时的意大利的艺术圣地不是威尼斯,亦并非佛洛伦萨,而是罗马--众多大师流下不世伟业的地方。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饱着对大师的向往30岁的画家来到了罗马。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伟大作品使他眼界大开,每天神游于艺术之中,后来他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师的崇敬。
一天,他跑到大街上登高呼唤过往的人群,声称他可以将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涂掉,画上更好的人体。米开朗基罗在当地人心目中受到圣神一般的崇尊,这个狂妄的\"格列柯\"(\"希腊人\"之意)竟敢如此蔑视意大利民族的英雄,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在挨了一顿“臭揍”后,我们的画家发现所有的客店都对他禁闭大门,因为没有人愿意把房子租给\"疯子\"。
罗马没有了立足之地,那么便去紧邻的西班牙吧,那里是当时的欧洲第一帝国,国王菲里普二世在人们口中是个能善待人才的君主。初到马德里,格列柯热情高涨,走关系、拉门路,想尽办法得到了为国王效劳的机会,终于他受命画了《圣莫里司的殉道》、《菲里普二世的梦》。
画成之后国王下令钱照付给他,画就不必挂出来了,这种轻视深深地挫伤了画家的心,从前那种自命不凡的往事与抑郁的现实是如此的难以调和。他不想再回故乡了,在西班牙古城托莱多(图1《托莱多的风景》)定居;托莱多是西班牙老式没落贵族的聚居地。在这里,格列柯受到了热情的招待,他还娶了一位贵族**为妻(《库叶刻丝》),从此以完全的热情投入创作,他和他作品中的那种抑郁不安的气质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格列柯是一位伟大的天才,今天,当我们站在他的作品前,竟看不出丝毫的师承或风格,他比那个时代的画家所做的更绝对更彻底。首先,格列柯是一个天才的哲学家,\"怀疑\"和\"思索\"是他画作中永不改变的基调;在这种基调下,格列柯最大的天赋艺术手段便是\"变形\"和\"阴暗的色彩\"。\"在他眼里,这个世界正在崩溃,而他也在描绘这种崩溃\",毕加索这样描述格列柯“在他身上,无疑具有一些他那个时代,或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曾认识的伟大的东西”。
那么,这种\"伟大的东西\"是什么呢?或者说,他以什么形式表现的呢?这就是神秘主义(象征派)的滥觞。格列柯本人就是一个矛盾性极强的画家,他终日把自己封在地窖中,惧怕太阳的光芒(本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了他所作的数百幅封在地下室的作品,这种沾满灰尘的艺术价值才被世界真正认识),如果出门也要在夜间;但这不能同\"撒旦的门徒\"划上等号--格列柯终生笃信宗教,绘制了大量宗教题材的作品(《圣家族》、《尊敬基督》),其热忱丝毫不亚于对绘画。
那时,整个欧洲差不多都是样式主义的天下(间或有卡拉瓦乔这样的现实主义画家),丰瞻华美的人物、富丽堂皇的场面充斥了画坛,格列柯却并不是简单地反其道而行之,他的作品更象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但这种扭曲却没有过多的惶恐感--而是一种呼之欲出的不安(《拉奥孔》)。
托莱多的贵族中间盛传着\"奥尔加斯伯爵\"的故事--传说14世纪初,托莱多的贵族\"奥尔加斯伯爵\"下葬时,天空中突然降下两个天使参加了伯爵的的葬礼,并亲手把伯爵送入大地。1686年,格列柯受人所托为托莱多教堂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图2),画面并不难理解,两重的世界在纷乱的云朵交叠下变得十分深沉,人物面孔苍白瘦弱都长着一张“格列柯”式的长脸,大大的眼睛湿润而晶莹,特别是画面左下角的小女孩,似乎有着一种亘古俱来的空灵。画面的色彩绝对是美丽的,金、银、白、黑、黄、灰众多颜色交织着,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情感。
格列柯的变形决不等同于样式主义类似病态的美化,从某种角度看这种变形是十分难看的(《把商贩赶出庙堂》、《园中的痛苦》),但这却能更好地体现他\"崩溃\"的思想。许多不熟悉他思想模式的人附会他是\"乱视症\",因此画出的东西全都是畸形的,或是找出一些所谓的他有\"精神病\"的证据。这样的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的欣赏者,他们不了解格列柯的这种疯狂热烈的来源,不了解那个时代的西班牙。
《圣经》中有\"基督揭开第七个封印,世界毁灭\"的说法(瑞典大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根据《第五封印》的灵感拍摄了著名的《第七封印》),在他揭开第五封印时,所有的信徒都会得到解脱,升上天国。然而在画上,我们的视线被躁动的人群充斥着丝毫没有\"解脱\"的快慰,破坏了原有的形体,却得到了强烈的张力的爆发,紧张的感染力掠过观者的心头。
格列柯的一生是在半封闭的状态中度过的,他有意识地逃避现实社会,不甘也是不敢面对大众,把他在阴暗的画室中的冥想带到了画布上。
他的墓志上这样写道:他用笔给木头以灵魂,给画布以生命。
⑷ 求旅行游记的散文,最好是国外的,关于平凡旅游田园山水生活的,好看就好!
《普罗旺斯 山居岁月》还不错
⑸ 求几篇国外旅游的游记之类的文章,有感受
许嵩的书 美国印度的.. 文字很风趣 读起来很轻松愉快 陈丹燕的《咖啡苦不苦》或者是《今晚住哪里》 或者梁子的 <我的非洲部落>
⑹ 有哪些可读性高的德国现代文学作品
德国著名的作家
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2.莱辛——(1729.1.22 —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
3.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
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译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
⑺ 德国有哪些著名的作家和文学作品
德国著名的作家
1.歌德——(1749年8月28日 ——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2.莱辛——(1729.1.22 —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
3.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
4.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又译亨利希·海涅,1797-1856)——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思想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
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并富含文学美质的文艺评论和其它论著,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巨大、光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海涅兼擅诗歌、散文和游记的创作,但是无论个人的性情和气质,还是创作的成就和影响,都仍然让我们首先尊他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和伟大的时代歌手。
5.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文学作品
1.格林《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
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3.歌德《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4.席勒《强盗》——《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
(7)德国游记散文扩展阅读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除了1750年12月7日出生的妹妹科尼丽亚·弗里德里柯·克里斯蒂娜之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很早夭折了。1758年,歌德染上了天花。
歌德受到父亲和家庭教师的教育,也学习骑术和击剑。
歌德很早就已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这方面他首先把注意力投向了克洛普斯托克和荷马。14岁时,他就想参加一个田园诗协会。同时,他也喜欢戏剧,因此在法国占领期间他频频造访法国剧院。1763年他在一场音乐会上见到了当时年仅7岁的莫扎特。
1765年9月30日他离开法兰克福,到莱比锡学习法学。
1765年10月至1768年8月年间,歌德在莱比锡学习。他听了作家盖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的诗艺讲座,并参加了他的写作风格练习。同时他也接受了莱比锡学院院长安瑟的绘画课程。他爱上了凯特馨·勋考普夫(Kaumlthchen Schoumlnkopf),并在欢乐、轻快的诗句中,以洛可可风格传统歌颂了这段爱情。(诗集《安内特》(Annette))
莱比锡市最著名的和拥有第二长历史的饭店:奥厄巴克斯·凯勒饭店和这里的浮士德的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奥厄巴克斯·凯勒成了他在戏剧《浮士德》的第一部中涉及的唯一的真正存在的地方。一次大咯血使得歌德不得不中断学业,于1768年8月28日返回法兰克福。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音。
《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
⑻ 季羡林散文德国印象
[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课文]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wǎn)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我们的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⑼ 谁介绍几本关于欧洲的旅游游记散文之类的书
余秋雨《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余秋雨新著《行者无疆》一书,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明日起在全国各地陆续上市。从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
据《北京晚报》报道,此次推出的新书《行者无疆》是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在《行者无疆》中余秋雨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
《行者无疆》此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笔触比《文化苦旅》更优娴、比《山居笔记》更开阔、比《千年一叹》更从容。
全书的装帧设计力求与内容谐调统一,特制的正文纸和书中的图片,刻意做旧,配以精致的装饰图案,给人以欧洲古典华美的感觉。
作为凤凰卫视欧洲之旅的嘉宾主持,从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余秋雨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15年来,余秋雨开始以长途旅行方式实地考察文化,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作为考察中华文明的记录,以《千年一叹》作为考察伊斯兰文明的记录,以《行者无疆》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至此,意味着余秋雨对曾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整体影响的三大文明关注的完满。《行者无疆》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收录散文80篇。
《行者无疆》一书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台湾报纸12月27日宣布了这一结果。
评委会认为,余秋雨的许多著作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是目前世界华文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新作《行者无疆》透过文化的眼光,对欧洲文明作出了史诗般的深度解读。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胜过他以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