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故城遗址
A. 费县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哪些啊
1.岐山寺遗址(明) 此寺位于费县刘庄镇寺口村西北300米处的岐山下,南临小河,庙已无存,原六塔仅存一塔,塔为石结构,塔身自上而下,第一层为四方石,第二层为莲花宝座,第三层为六角石,第四层为莲花石,第五层为雕龙石盆,第六层为石鼓,上有三字因年代久远漫漶不清,第七层为上翘八角石,第八层为上翘八角石,第九层为秃圆形莲花石塔帽。在该塔东边有一石碑,碑刻“故禅塔庶师铭”六字。其碑内容已看不清。经考证,该塔始建于明代,历代重修碑均破坏。清同治年间毁于大火。现庙址前有银杏树三株。附近有和尚灵塔石散落于田间地堰。为县级保护单位。
2.圣渊寺遗址 位于城北乡院上村南,西临浚河,地势东高西低。遗址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寺始建于年代不详,后遭毁坏。现存大殿三间,西配殿三间和天王殿,其余的龙王堂、和尚住处、厨房、方楼(三层)、马棚、过道大门、唱戏人的住处及天王殿东侧的三间房子、和尚塔均遭破坏,仅存塔基。寺内存碑5幢,有大明万历六年三月“重修圣渊寺记”;有大清乾隆年七年“重修神像碑记”碑以及残碑3幢。2002年11月29日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丛柏庵、仙人洞 位于费城镇小南峪村东,玉环山之阳,小凉山半腰。洞蜿蜒曲折,长50余米,可容数百人,有上下出入口,下洞口向西,宽约2米,高6米。上洞口在下洞口北约32米处,洞口向西,但较下洞口要低小。在下洞口南约15米处还有一洞口悬于崖壁之上。洞内宽度不一,高矮不同,洞中时而弯曲,时而平直,时而向上,洞内有洞。洞中钟乳倒垂,岩壁滴水,凉气袭人。洞壁上有方形柱洞,系明代大学士张四知在此避署时所遗。洞外四周悬崖环列,危岩欲坠,翠柏掩映,古木峥嵘。出洞往北拾级而上是“丛柏庵”,庵内原有玉皇殿、泰山殿、关公殿、灵官殿、金姑殿等。因数次战祸,相继倾圮,仅存残垣断壁。庵内外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碣16幢。庵前有泉,名响水泉,清明如镜,冬暖夏凉。泉边有银杏树一株,树围8米,高20余米。1996年,原许家崖乡政府开发仙人洞时,曾在洞内挖出野猪骨、鹿茸化石,且有烧烤及加工痕迹。
1996年,在原址重建“丛柏庵”,由山门、三圣殿、念经堂、龙王殿、五观堂、钟鼓楼、碑廊等组成。1981年9月21日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大众日报》印刷厂旧址 位于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南,保存尚好。1940年11月28日,中共山东省委分局机关由费北县转移到石岚村,大众日报社编辑部、营业部随分局机关驻石岚。12月初,《大众日报》第二印刷厂迁至费东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排字、印刷等各车间分别设在农户家里。铸字车间设在一个三面用秫秸搭的敞棚里。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二厂任务每月都完成的很好,该厂组版组七小时完成十小时的工作,机印超过定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同年五月初,驻费东县八路军山东纵队独立支队邵子厚率部叛变,为防不测,六月初,第二印刷厂迁走。现存北屋四间,西侧两间房已塌。据村民讲,原有西屋两间,用来编辑、整理来稿。北屋东两间搞印刷,西两间住宿。该院南边还各有房屋一套,用于住人或当仓库,现已被村民改造为瓦房。200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原中共临费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抗日游击第二游击大队驻地旧址 位于马庄镇光山头村,旧址为民房。房址东西长约40米,南北长约52米,占地面积约2080平方米。现有房屋11间,残址4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民房为石头垒砌,上苫黄草。当时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第二游击大队大队长徐子仁之家宅,在附近的其他民房也曾驻过我工作人员。2002年11月29日费县人民政府在旧址南立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孙隆三墓 位于南张庄乡白埠村南,原址在白埠村西偏南约300米处,1979年秋后整地时,迁移今址。
孙隆三(1880-1943),南张庄乡白埠村人。因年轻时铡草失去右手拇指,人称“九爪龙”。1907年9月,他聚众500人,在白埠集将德国传教士华德胜的走狗孙隆典杀死,并烧了白埠天主教堂,被县衙逮捕,在押解去济南途中,孙隆三乘机逃脱,流亡关外。“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抗日义勇军。1941年回到原籍,已经年逾花甲,仍要求参加费东县白埠区中队,因杀敌勇敢,敌伪闻之胆破,互相告诫:“谁要做事心不平,出门碰上‘九爪龙’”。1943年9月,在平顶山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费东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和白埠区人民武装委员会1944年2月为孙隆三烈士立碑(附照片)。碑文记载了孙隆三烈士生前反洋教、抗日的英雄事迹,该碑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胜良村古槐树 俗称“八里槐”,位于方城镇胜良庄村南,文泗公路北侧。树的栽植年代为唐,现仅存主干,树围残存2米,树冠较小。于2002年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仲口屯娑罗树 位于上冶镇仲口屯村内,周围为民居。树的栽植年代为明。现树枝繁叶茂,生长旺盛,树围1.8米,高约8米。该树种为国内稀有,系我省该树种第二大树。2002年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昌国庄古槐 位于方城镇昌国庄村小学校内,当地人习称“唐槐”,其栽植年代为唐。树干已遭雷击,分为东西两半,树干中心已腐朽,树高10余米,树围7.5米。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
诸葛始兴碑 原位于方城镇诸满村北(现存县文物管理所),此地原为兴圣寺。据《费邑古迹考》记载,碑立于北齐武平三年(公元576年),正书额题“兴圣寺主诸葛始兴”八字,隶书两行,左右及额下俱题名,碑前置年号一行,篆书带隶意,文十二行,行二十七字,共三百二十四字,后复题名二行,字径寸许,隶篆,碑首下深浮雕佛教人物三十二个。碑由于长期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碑文字迹多已模糊不清。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寺造像碑 原位于胡阳镇城头村城头小学院内,此地原为福胜院、城头寺。据《费邑古迹考》记载,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上造佛教人物数尊,皆为深浮雕,下四面刻文,字体遒劲,界九宫,已开欧褚之先。碑虽年久,但造像及刻文均清晰可辨。遗憾的是“文革”中被拦腰砸断,残高1.90米、宽0.38米,厚0.4米。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B. 费县的历史沿革
费县历史悠久。上冶镇翟家村、朱田镇兴富庄等大汶口文化遗址和新桥镇西西蒋村、方城镇古城里村等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明至迟在公元前4000年前,即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即有先民在此活动。
上古时期,费县为东夷部落首领少皞近畿之地。
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为鲁国上卿季友的私邑(又叫采邑)。鲁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后,季友后裔季孙氏据鄪邑自立为费国。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前后,费国又被楚国吞并。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国所灭。两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费地属薛郡。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韩信被封为楚王,费地属楚国。刘邦统一天下,分封诸侯,设立郡县,费地始为费县。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全国郡县更名,费县改为顺从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费城改隶兖州刺史部泰山郡,为侯国,属泰山郡十二城之一。
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费城又改隶徐州琅琊国。
永嘉之乱(时在公元311年)以后不久,西晋灭亡,淮水以北地区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据,历时约120年。费县隶琅琊郡。
东晋政权建立后,晋元帝司马睿为了安置随其南迁的原琅琊国士族和流民,于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在江乘县(今属南京市)境内侨置怀德县,属丹阳郡。
咸和“土断”(时在公元326—334年)后,怀德县更名为费县,有实土,属南徐州琅琊郡。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废置。
唐平隋乱,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建费县,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
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今山东地区直属中书省,称腹里。费县属腹里山东益都路沂州。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沂州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宁府。五年,改隶济南府。七年,属青州府。十八年,属兖州府。费县均属沂州。
清朝初年,费县仍属兖州府沂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为直隶州。十二年,沂州升府,费县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设道。费县属山东省岱南道,次年改属济宁道。十四年(1925年)改属山东省琅琊道。十七年(1928年)废道,费县直属山东省政府。二十五年(1936年)设督察专员公署,费县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7年11月,在尚岩乡沟西村(今属兰陵县)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1939年2月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
1939年7月,在康埠庄(今属平邑县)成立费县办事处,又称四区(指一、四、五、六四个区)联合办事处。
1940年2月,在大夫宁村(今属平邑县)成立费县抗日民主政府。6月,划滋(阳)临(沂)公路以北、汶河以西为费北行署,属鲁中行政区;滋临公路以南的西半路为费南县,属鲁南行政区。8月,在大冯家楼子(今属沂南县)成立临费沂边联县,属鲁中行政区。
1941年1月,在薛庄成立费东行署。3月,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简称四县边联县)。
1942年5月,费北行署改称费北县,属鲁中行署。6月,析费南县南部和滕县东部成立费滕边办事处,又称鲁南实验县。8月,成立临费办事处。11月,成立费西办事处。
1943年1月,成立临西办事处。秋,改费东行署为费东县。10月,撤销费滕边办事处。成立费滕峄办事处,又称费滕峄县。11月,撤销费西办事处。
1944年1月,撤销临费办事处。成立温河县。费南县改称费县。2月,四县边联县改称赵鎛县。临费沂边联县改称沂临边联县。6月,沂临边联县改称沂临县。8月,临西办事处撤销。费滕峄县改为双山县。
1945年10月,撤销沂临县,大部并入沂南县。
1946年1月,费东县、费北县合并为蒙山县。4月,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隶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双山县改称麓水县。
1947年3月,赵鎛县分为赵鎛、苍山二县。10月,成立白彦县和临西县。
1948年1月,费县改隶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7月,费县又改隶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0月,临西县并入临沂县。
1949年7月,费县隶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
1950年5月,麓水县、赵鎛县撤销,费县改隶临沂专区。
1953年8月,白彦县撤销。
1953年11月,费县人民政府改称费县人民委员会。
1967年3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费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属临沂行署。
1981年5月,费县革命委员会改称费县人民政府。
1994年12月,临沂行署改设临沂市,费县仍隶属之。
C. 临沂费县离山涧历史
费县,隶属于山东临沂,是其西部卫星城。地处山东省中南部沂蒙山区腹地,居蒙山之阳、祊河中游。东临兰山区而西接平邑县;西南靠枣庄市而南望兰陵县;北沿蒙山自西北至东南连蒙阴县、沂南县。驻地东南距临沂市中心仅30公里,距连云港、日照港100公里,距青岛港200公里。总面积1660.11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75个行政村。
费县历史悠久,是唐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商代文化遗址等150多处,素称“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是革命老区、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亦是“奇石之乡”。
D. 费县的渊源及变迁,急!急!急!
费县地处山东省东南部的沂蒙山区,位于蒙山之阳,总面积1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万亩,山丘面积占76.4%,辖18个乡镇,565个行政村,92万人。
费县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称费阝邑,战国时期称费阝 国,西汉初年置县,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和唐代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境内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等遗址150多处,有国家二级文物徐子鼎、王莽新币等馆藏文物2000多种,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诗文和米芾、秦观等历史名人留下的墨宝。
费县是革命老区。1929年建立共产党的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有1.2万人参军,15.6万人支前,1730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进行过大青山突围战、柱子山歼灭战等大小战斗百余次。
费县区位优越。县城距临沂市40公里,距青岛港300公里、连云港150公里、日照港100公里;京沪高速与日东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27国道、017省道、文泗公路横穿东西,沂蒙公路、沂邳公路、兴郝公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实现了县乡道路和乡村道路柏油化。
费县山清水秀。境内有大小山头1400多座,有名的山峰近百座,森林覆盖率达到34%,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是蒙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沂蒙山小调》就诞生在该县薛庄镇白石屋村,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围也发生在该县薛庄镇,突围战旧址已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费县有“百库万塘”之称,全县水资源总量约1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省人均的3倍。
费县石奇物丰。素有“奇石之乡”的美称,“费县石”生成于4亿年前,储量约为30万块,集瘦、漏、皱、透、丑诸特点于一身,被誉为“世纪之交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伟大的自然奇迹”,正在建设的“沂蒙石林”被列为省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此外,还有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等,也属石中珍品。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硅石、膨润土、石膏等20多种。费县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生物物种多样,有农作物352种,蔬菜161种,林木348种,畜禽36种,淡水鱼类47种,野生药材925种。
费县,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费邑,公元前201年建县,故得名费县。
(一)建县之前
上古,费为东夷部落首领少皞近畿之地。据《尚书·禹贡》记载,唐、虞、夏、商时代,费地均属徐州之域。《周礼·职方》:“并徐入青”,故西周初年费属青州。公元前1056年,徐州之戎和淮浦之夷联合起来进犯鲁国,鲁侯伯禽率领诸侯讨伐,在费地告诫军士。史官记录伯禽的誓辞,名为《费誓》(见《尚书》),这是最早记载费地的文字。清代叶圭绶认为西周初年费自为国,为鲁国的附属国(见《续山东考古录》)。大致在周宣王时代,周王室封鲁懿公之孙为费伯,费地自此成为伯国(见《齐乘》及《书传旁通》)。
《左传·隐公元年》:“费伯帅师城郎”,说明到鲁隐公(公元前722—前712年在位)时费仍为伯国。至鲁桓公时,费国沦为鲁国的一个邑。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鄪邑成为鲁国上卿季友的私邑(见《左传·僖公元年》),又叫采邑。随着鲁国公室的逐渐衰微,鲁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后,季友后裔季孙氏据鄪邑自立为国。《孟子·万章》有“费惠公”;《吕氏春秋》以“费”“滕”并列;刘向《说苑》有“费君”,均可为佐证。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时,费国曾一度被齐国吞并,齐威王改武城(今梁邱镇西部及平邑县魏庄乡一带)为南城,并使檀子守南城以拒楚军(见光绪二十五年《费县志》转引《史记·田敬仲世家》)。
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前后,费国又被楚国吞并(见《楚文化的东渐》)。石井镇城后村春秋翼城遗址曾出土楚国金币“郢爰”,探沂镇许由城村春秋许由城遗址曾出土楚国金币“陈爰”可资证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国所灭。两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部,费地属薛郡。
(二)建县之后
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韩信被封为楚王,费地属楚国。本年,刘邦统一天下,分封诸侯,设立郡县,费地自此建县。同年十二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刘邦改封其弟刘交为楚王,领有薛、东淮、彭城三郡,费县属东海郡。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韩信部将陈贺被封为费县侯,至其孙陈偃时,因罪被褫夺爵位(见《汉书·功臣表》)。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武帝又封城阳顷王子刘方为费县侯。五年后,刘方因罪被夺爵位(见《汉书·五子侯表》)。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西汉中央政权在全国设置十三部州刺史,费县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全国郡县更名,费县改为顺从县(见《汉书·地理志》)。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费城改隶兖州刺史部泰山郡,为侯国,属泰山郡十二城之一(见《后汉书·郡国志》)。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费城又改隶徐州琅琊国(见《三国会要·舆地二》)。
三国时期,费县属曹魏徐州琅琊郡(同上)。
西晋时期,费县属徐州琅琊国(见《晋书·地理志》)。
永嘉之乱(时在公元307年)以后不久,西晋灭亡,淮水以北地区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据,历时约120年。费县隶琅琊郡。
东晋政权建立后,晋元帝司马睿为了安置随其南迁的原琅琊国士族和流民,于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在江乘县(今属南京市)境内侨置怀德县,属丹阳郡。咸和“土断”(时在公元326—334年)后,怀德县更名为费县,有实土,属南徐州琅琊郡。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废置(见《景定建康志》)。
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晋将刘裕北伐,灭南燕,收复了黄河以南、淮水以北及汉水上游广大地区。费县一度属东晋及南朝宋之徐州琅琊郡(见《宋书·州郡志》)。刘裕死后,上述地区又渐次被北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据。
北朝时,费县先属北魏徐州琅琊郡(见《魏书·地形志》),继属东魏北徐州琅琊郡(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再属北齐北徐州琅琊郡(同上),再属北部沂州琅琊郡(见(北周地理志))。
隋朝初年,实行州县两级制,费县属沂州。大业年间改州为郡,费县属琅琊郡(见《隋书·地理志》)。隋末天下大乱,费县先后被徐圆朗、潘当等部农民起义军占据(见光绪《费县志·兵事纪略》)。
唐平隋乱,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建费县,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沂州,费县属琅琊郡,乾元元年(公元768年)复置沂州,费县属沂州(见《旧唐书·地理志》)。
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设沂州,费县均属沂州(《新五代史·职方考》)。
北宋,费县属京东东路沂州琅琊郡(见《宋史·地理志》。
靖康之变(时在公元1126年)后,费县一度属张邦昌伪楚和刘豫伪齐两个傀儡政权。《陶砫山(今属苍山县)普佛寺记》碑为阜昌七年所刻,“阜昌”即刘豫伪齐年号。刘豫被废黜后,费县属金朝山东东路沂州(见《金史·地理志》)。
金末,费县一度被南宋收复。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南宋承宣使李全变节降元,费县被割让给元朝。
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今山东地区直属中书省,称腹里。费县属腹里山东益都路沂州(见《元史·地理志》)。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沂州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宁府。五年,改隶济南府。七年,属青州府。十八年,属兖州府。费县均属沂州(见《明代·地理志》)。
清朝初年,费县仍属兖州府沂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为直隶州。十二年,沂州升为府,费县属山东省沂州府(见《清史稿·地理志》)。
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设道。费县属山东省岱南道,次年改属济宁道。十四年(1925年)改属山东省琅琊道。十七年(1928年)废道,费县直属山东省政府。二十五年(1936年)设督察专员公署,费县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见《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中国实业志》等)。
抗日战争时期,费县一带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国民党政权和日伪政权同时并存、辖区互相交错并不断变动的局面。日军投降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政权和国民党政权仍然同时存在并互相交错。
1、人民政权
1937年11月,在尚岩乡沟西村(今属苍山县)成立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处。1939年2月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
1939年7月,在康埠庄(今属平邑县)成立费县办事处,又称四区(指一、四、五、六四个区)联合办事处。
1940年2月,在大夫宁村(今属平邑县)成立费县抗日民主政府。6月,划滋临公路以北、汶河以西为费北行署,属鲁中行政区;滋临公路以南的西半路为费南县,属鲁南行政区。8月,在大冯家楼子(今属沂南县)成立临费沂边联县,属鲁中行政区。
1941年1月,在薛庄成立费东行署。3月,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以下简称四县边联县),
1942年5月,费北行署改称费北县,属鲁中行署。6月,析费南县南部和滕县东部成立费滕边办事处,又称鲁南实验县。8月,成立临费办事处。11月,成立费西办事处。1943年1月,成立临西办事处。 本年秋,改费东行署为费东县。10月,撤销费滕边办事处。成立费滕峄办事处,又称费滕峄县。11月,撤销费西办事处。
1944年1月,撤销临费办事处。成立温河县。费南县改称费县。2月,四县边联县改称赵鎛县。临费沂边联县改称沂临边联县。6月,沂临边联县改称沂临县。8月,临西办事处撤销。本年,费滕峄县改为双山县。
1945年10月,撤销沂临县,大部并入沂南县。
1946年1月,费东县、费北县合并为蒙山县。4月,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隶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双山县改称麓水县。
1947年3月,赵鎛县分为赵鎛、苍山二县。10月,成立白彦县和临西县。
1948年1月,费县改隶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7月,费县又改隶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0月,临西县并入临沂县。
19年7月,费县隶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
2、民党政权
这一时期,国民党费县政权沿袭抗日战争之前的建置,但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政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日军占领区失去控制。
19年1月,日军侵占费县城后,国民党县政府撤到蒙山前,此后主要与国民党县党部一起活动。先在薛庄北新围子,后到青云庄一带。本年12月又南迁到崮口。1940年间迁到老君崖西刘家庄。1941年又迁到东程庄、南坡一带,此后一度垮散。1945年后在临沂西部花园村又成立了流亡县政府,后一度流亡到徐州。1947年春国民党军进攻费县时,国民党县政府进驻县城。7月,县城解放,国民党县政府流亡临沂,先在义堂南楼,后到后乡村。1948年10月在郯城垮散。
3、伪政权
费城被日军占领后,滋临公路沿线和全县重要集镇如平邑、柏林、仲村、上冶、梁邱、诸满、沈家村等相继沦陷。日军先以宣抚班宣传建政,同年建立伪县公署,沿用原国民政府建置和区划。开始属伪山东省鲁南道,后又改属伪沂州道。1945年8月7日,驻费城日伪军逃往临沂,费县日伪政权垮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麓水县、赵鎛县撤销,费县改隶临沂专区。
19年8月,白彦县撤销。
19年11月,费县人民政府改称费县人民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3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费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
19年7月,费县革命委员会属临沂行署。
19年5月,费县革命委员会改称费县人民政府。
1994年2月,临沂行署改称临沂市政府,费县仍隶属之。
E. 费县薛庄吴家会有旅游景点吗
薛庄镇历史悠久,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众多。北部蒙山山脉山势陡峭,独具红、白矿物自然色彩合成的淡红色调,玉皇顶、猫头山和五彩山诸峰不仅有古文化遗址可供瞻仰,而且有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望海楼海拔高1001米,在峰顶已修建观日亭一座,立足其上,映日光可观东海。发源于玉皇顶的薛庄河在群山腹地汇流成石岚水库(中型水库),更使山脉灵气顿生。同时镇境内有名胜古迹两处,一是古墓群,位于黄泥崖村后,属土坑竖穴墓。二是城阳村唐植银杏树。
1941年,日军调整5万余人对我蒙山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当年11月30日,抗大一分校学员与敌殊死搏斗,掩护数千名机关及后勤人员突围,最后突围成功,但近千名英雄儿女血洒东蒙,在山东抗战史上书写下悲壮的一页——大青山突围战。唱红沂蒙山区,并蜚声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在薛庄镇谭家庄村。近年来,镇政府先后修建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突围战旧址和辛锐牺牲地纪念碑、亭等旅游设施,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和初步开发,并正在筹建蒙山人文公园和大青山突围纪念馆。
F. 方城镇的历史名村
古称孝悌里,是唐代大书法家、军事家颜真卿的故里,共有1289户,4706人,5760亩耕地,157名党员。该村以增加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为目标,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村步伐。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美在农家,富在庭院”示范村,被县委命名为党建示范村、“五个好”农村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建立了党员干部培训、考核、奖惩和致富帮带机制,近两年来,先后有15名党员分别受到县、镇、村表彰,有2人受市表彰。通过远程教育、示范基地教育培训,有42名党员和88户经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105名党员掌握了瓜菜、养殖等实用科技技术,带动30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
投资1.2万元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在村内主街道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配置了村级卫生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每年组织群众开展培训学习活动20多次。规划建设小康住宅楼40多座,搞好硬化、绿化、美化,在街道两旁栽植果树1000棵,建成了费县第一个电气化村。 费县方城镇华城村位于方城镇镇驻地北1.5公里,北倚蒙山东端余脉,西临诸满古河(今已淤积),为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开阔,全村共有1620人,耕地面积1680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
1995年夏秋之际,为配合华泉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物处、费县文管所联合组成了防城考古工作队,对位于山东省费县古城里村的防故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该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面积近14万平方米。在对城垣进行解剖时,发现了分属于龙山文化、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夯土城垣,以及墓葬、沟等遗迹。此次工作中还出土和采集到大量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根据发现的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进行分析,可认定防故城遗址是一处始建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它在东周时期为鲁国东疆重镇,也是汉代华县县城所在。
G. 山东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跨地区
大泽山 :在胶东半岛西部,主峰在平度、莱州间。
磨箕山 :在莒南县、莒县交界处。
龟蒙顶 :在蒙阴、平邑两县交界处。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沂南两县交界的沂蒙山区。
昆嵛山 :横亘于文登、牟平两县市交界处。
德州市
苏禄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营村中。
乐陵市
文庙 :在乐陵市区内。
五里冢 :在乐陵市城关镇。
惠王冢龙山文化遗址; 在乐陵市杨安镇。
“魏王城”遗址: 在乐陵市大顾家村北。
“萃贤亭”遗址:在乐陵市旧乐陵村。
理元寺遗址 :在乐陵市奎台乡。
汉三女冢: 在乐陵市。
禹城市
双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镇。
元孙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乡。
邢寨汪龙山文化遗址; 在禹城市梁家乡。古高唐城遗址 :在禹城市袁营乡。
禹王亭遗址: 在禹城市。
八棱经幢: 在禹城市。
金代铁钟:在禹城市。
陵县
东方朔墓: 在陵县神头镇西南。
东方朔画赞碑: 在陵县城文化馆内。
汉神头墓群: 在陵县神头镇。
侯家古墓: 在陵县边临镇。
秦厌次古城遗址: 在陵县神头镇。
宁津县
明建清真寺: 在宁津县长官镇东街回民区。
齐河县
尹屯龙山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商周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
晏婴冢 :在齐河县。
武城县
窦建德点将台: 在武城县。
庆云县
唐枣 :在庆云县周尹村东北。
无棣故城遗址: 在庆云县。
大丁庙古墓群:在庆云县。
平原县
千佛塔: 在平原县崔家庙。
龙门: 在平原县平原镇。
明建文昌阁: 在平原县恩城。
夏津县
大成殿: 在夏津县。
明植古枣树: 在夏津县三十里铺村东。
临邑县
龙泉寺: 在临邑县。
明监宗御史邢侗“来禽馆”遗址: 在临邑县临邑镇。
汉白玉丈八佛: 在临邑县德平镇。
汉末文人弥衡故里遗址: 在临邑县德平镇。
弥衡井: 在临邑县德平镇。
清凉禅院遗址: 在临邑县清凉店村北角。
东营市
南宋大殿: 在东营市。
营子遗址: 在东营市。
冢头墓群: 在东营市。
孤岛温泉: 在东营市河口区。
垦利县
胜利引黄闸: 在垦利县胜利乡。
广饶县
孙武园: 在广饶县城。
南宋大殿: 在广饶县城内西北隅。
冢头墓群: 在广饶县。
傅家遗址: 在广饶县广饶镇。
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广饶县傅家。
马鸣寺碑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吕古墓: 在广饶县大王镇。
东水磨遗址: 在广饶县稻庄镇。
营子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寨村遗址 :在广饶县石村镇。
马跑泉 :在广饶县丁庄镇。
唐头营遗址: 在广饶县丁庄镇。
永宁寺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百册石造像 :在广饶县李鹊乡。
西辛张遗址 :在广饶县李鹊乡。
张郭遗址: 在广饶县小张乡。
小张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南赵石造像: 在广饶县小张乡。
草桥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柏寝台: 在广饶县花官乡。
南口遗址: 在广饶县花官乡。
利津县
铁门关遗址: 在利津县前关村。
望参战国遗址: 在利津县。
元王升墓: 在利津县。
荷泽市
牡丹区
菏泽牡丹之乡: 在牡丹区。
曹州牡丹园: 在牡丹区。
鄄城县
尧王墓: 在鄄城县。
万全庄石狮: 在鄄城县。
杏花岗陈王台: 在鄄城县。
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忠墓: 在鄄城县刘垓村。
单县
百狮坊-百寿坊: 在单县城内。
郓城县
肖堌堆商代文化遗址: 在郓城县。
五代唐塔: 在郓城县。
万人堌堆: 在郓城县武安镇。
明柏林寺: 在郓城县汉石桥乡。
曹县
安陵堌堌堆: 在曹县韩集镇。
郗堌堆: 在曹县。
梁堌堆: 在曹县。
郜堌堆:在曹县。
商、汉古遗址: 在曹县普连集镇。
定陶县
官堌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定陶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仿山: 在定陶县。
戚姬寺: 在定陶县杜堂乡。
梁王台: 在定陶县。
项梁墓: 在定陶县。
巨野县
五代唐永丰塔: 在巨野县巨野镇。
明建文庙 :在巨野县巨野镇。
西汉御史大夫卜式石碑: 在巨野县营里乡。
“巨野教案”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乡。
麒麟台古遗址: 在巨野县夏官屯。
东明县
窦堌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荆台集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明县。
唐单雄信墓: 在东明县城关镇。
清大成殿: 在东明县城关镇。
黄河渡口: 在东明县高村集北。
成武县
大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成武县。(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唐开元石塔: 在成武县。
寿峰: 在成武县。
文亭山: 在成武县成武镇城西。
春秋防城遗址: 在成武县孙庙乡。
济南市
七十二泉 多分布于济南市旧城区。
趵突泉: 在济南市西门桥南。
李清照纪念堂: 在济南市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
珍珠泉: 在济南市泉城路北。
黑虎泉: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 。
五龙潭: 在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南距趵突泉约0.5公里。
大明湖: 在济南市旧城北部。
小沧浪: 在大明湖西北岸亭园。
厉下亭: 在大明湖中小岛上。
北极阁: 在大明湖东北岸。
遐园: 在大明湖南岸、南门西侧。
辛稼轩纪念祠: 在大明湖南岸原李公 (鸿章) 祠内。
解放阁: 在济南市黑虎泉西路,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
万竹园: 在济南市西青龙街与花墙子街的转角处。
广智院旧址: 在济南市广智院街 (今文化西路103号)。
济南道院: 在济南市上新街南首。
南大寺: 在济南市礼拜寺街。
千佛山: 在济南市南郊。
兴国禅寺:* 在千佛山之阴半山坳中。
黄石崖造像: 在济南市东南螺丝顶山主峰西侧黄石崖。
大佛头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佛慧山北。
大佛寺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南青铜山南壁悬崖上。
玉函山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玉函山上。
龙洞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东南。
四门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
龙虎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四门塔西北白虎山下。
千佛崖造像: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龙虎塔西白虎山崖壁上。
九顶塔: 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村灵鹫山九塔寺内。
华不注山: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部。
张养浩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北园张庄村东。
房彦谦墓: 在济南市历城区西采石村东北。
章丘市
城子崖遗址:* 在章丘市龙山镇东北。
李开先墓: 在章丘市埠村镇东稻庄村南。
百脉泉: 在章丘市明水镇。
旧军: 在章丘市明水北19公里刁镇。
赫胥氏陵: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代郦食其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终军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马融墓: 在章丘市临济村。
汉平陵王墓: 在章丘市山后寨。
董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章丘市。(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齐长城遗址: 在章丘市。
东平陵故城遗址: 在章丘市。
赵八洞石刻造像: 在章丘市。
长清区
五峰山: 在长清区城东南,为泰山支脉。
洞真观: 在五峰山东侧志仙峰下。
莲花洞石刻造像: 在五峰山西峭壁上。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在长清区孝堂山上。
灵岩寺*: 在长清区东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
千佛殿 :在灵岩寺内。
辟支塔 :在灵岩寺内。
墓塔林: 在灵岩寺西。
积翠证明龛 在长清区灵岩寺后方山之巅。
济阳县
商周时期邝 冢遗址: 在济阳县。
小李遗址: 在济阳县。
刘台遗址: 在济阳县。
玉皇冢遗址: 在济阳县。
龙山文化遗址: 在济阳县邝家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平阴县
洪范池: 在平阴县洪范池乡。
多宝佛塔: 在平阴县翠屏山 (水山) 顶的玉皇阁院内。
书院泉: 在平阴县。
石门邑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斗祭台商周文化遗址: 在平阴县。
项王墓 :在平阴县。
明文学家于慎行墓: 在平阴县。
北安故城遗址: 在平阴县安城。
商河县
商芦坊遗址: 在商河县。
汉小宫庄墓群: 在商河县。
济宁市
太白楼: 在济宁市南部旧城墙之上。
浣笔泉: 在济宁市浣笔泉路西。
崇觉寺铁塔*: 在济宁市铁塔寺内。
汉碑群: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内东北隅。
声远楼: 在济宁市铁塔寺街。
东大寺: 在济宁市小闸口古运河西岸。
曲阜市
鲁国故城:* 在曲阜市旧城区。
仰圣门: 即曲阜市旧城正南门,正对孔庙。
阙里坊: 在曲阜市孔庙东墙外阙里街。
孔庙*: 在曲阜市旧城内。
棂星门 :即孔庙大门。
奎文阁: 在孔庙同文门与十三御碑亭之间。
十三御碑亭: 在孔庙大成门前。
杏坛: 在孔庙大成殿前甬道正中。
大城殿: 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
寝殿: 在大成殿之后,为孔庙三大殿之一。
圣迹殿: 在孔庙寝殿之后。
汉魏六朝碑刻陈列馆: 在孔庙东庑。
玉虹楼法帖石刻: 嵌于孔庙东西庑北端。
孔子故宅: 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
诗礼堂: 在孔庙故宅井前。
鲁壁: 在孔庙故宅井之后。
孔府*: 在曲阜市城内,西与孔庙毗邻。
孔府大门: 在曲阜孔府。
重光门: 在孔府大堂前。
六厅: 在孔府大堂东西两厢。
大堂: 在孔府二门内。
二堂: 在孔府大堂之后。
三堂: 在孔府二堂之后。
内宅门: 在孔府三堂之后。
前上房: 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
堂楼: 在孔府前上房之后。
铁山园: 即孔府后花园。
孔府西学院: 在孔府西路。
慕恩堂: 在孔府东路。
孔林*: 在曲阜市城北1.5公里。
享殿: 在孔林洙水桥北。
万古长春坊: 在曲阜城北通向孔林的神道中。
孔子墓: 在孔林内东享殿后。
孔尚任墓: 在孔林东北隅、环林路外侧。
孔令贻墓: 在孔林东偏北、环林公路东侧。
尼山孔子庙: 在曲阜市东南30公里尼山东麓。
洙泗书院: 在山东曲阜市旧城东北4公里,面洙 (水) 背泗 (水)。
颜庙: 在曲阜市旧城北部陋巷街。
梁公林: 在曲阜市旧城东13公里防山之北。
孟母林: 在曲阜市小雪乡凫村东、马鞍山麓。
周公庙: 在曲阜市旧城东北1公里周、汉宫殿旧址上。
少昊陵: 在曲阜市区东4公里旧县村东北。
石门山: 在曲阜市区东北25公里处。
九龙山崖墓: 在曲阜市九龙山南坡。
兖州市
兴隆塔: 在兖州市城东北隅原兴隆寺中。
西吴寺新石器遗址:在兖州市小孟乡。
北辛文化遗址: 在兖州市小孟村北。
屯头大汶口-龙山遗址: 在兖州市。
新峄商周文化遗址:在兖州市。
春秋瑕邱故城址: 在兖州市。
春秋、秦汉遗址 :在兖州市二十里铺。
古乘丘城遗址 :在兖州市故县村北。
旧石器人类墓葬群: 在兖州市王因。
汉樊城遗址: 在兖州市黄屯。
元高唐州判薛瑞墓碑: 在兖州市薛家庙村东南。
邹城市
孟庙*: 在邹城市区南关。
孟府*: 在邹城市区南关,东与孟庙毗邻。
孟林: 在邹城市区东北四基山西麓。
朱檀墓: 在邹城市区北九龙山南麓。
铁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西北铁山之阳。
岗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区北岗山北麓,分布在名叫“狼沟”的山谷中。
葛山摩崖石刻: 在邹城市东北葛炉山西麓花岗岩石坪上。
峄山 :在邹城市东南。
鱼台县
武景亭遗址 :在鱼台县。
孔庙大殿: 在鱼台县。
鱼台旧城遗址: 在鱼台县。
栖霞堌堆新石器遗址: 在鱼台县李阁乡。
武棠序遗址: 在鱼台县武台乡。
金乡县
文峰塔: 在金乡县。
鱼山堌堆商文化: 在金乡县。
白垞集: 在金乡县。
嘉祥县
青山寺: 在嘉祥县城西南7.5公里。
武氏祠: 在嘉祥县武翟山 (一作武宅山)下。
武氏墓群石刻 :在武氏祠内。
刘贺废圹: 在嘉祥县金山之阳山腰处。
曾庙: 在嘉祥县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
微山县
微山岛: 在微山县南、微山湖中。
仲子庙: 在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
伏羲庙: 在微山县两城乡刘庄西。
汶上县
宝相寺塔: 在汶上县城西北隅。
分水龙王庙: 在汶上县南旺镇北。
关帝庙: 在汶上县汶上镇。
唐故城遗址: 在汶上县汶上镇。
古阚城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鲁桓公墓遗址: 在汶上县南旺镇。
明建宋公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白英祠: 在汶上县南旺镇。
古桃城遗址 :在汶上县军屯乡南桃村。
军屯汉墓葬群:在汶上县军屯乡。
任庄金代石刻: 在汶上县军屯乡。
古阳城遗址: 在汶上县郭楼乡。
文殊般若碑: 在汶上县白石。
唐郑王城遗址: 在汶上县白石乡郑城村。
北齐水牛山摩崖石刻: 在汶上县白石。
明代郭林石刻群: 在汶上县白石。
界牌周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苑庄。
唐阳城故址: 在汶上县义桥。
周马神庙遗址: 在汶上县义桥。
大徐龙山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徐海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康驿乡。
中店汉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东周文化遗址: 在汶上县次丘乡。
泗水县
卞桥: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卞桥村东,横跨泗河上游支流上。
泗水泉林: 在泗水县城东25公里陪尾山下。
小黄沟大汶口遗址: 在泗水县。
下芦城遗址: 在泗水县。
古卞城遗址: 在泗水县。
仲庙遗址: 在泗水县泗水镇。
北魏汉阳县故城遗址: 在泗水县故县村北0.5公里。
安山寺: 在泗水县泗张乡。
梁山县
马刨泉: 在梁山县北昆山上。
梁山: 在梁山县南,北濒东平湖。
梁孝王墓: 在梁山县。
十里杏花村: 在梁山县。
聊城市
光岳楼: 在聊城市旧城中心。
傅家茔: 在聊城市旧城城南1.5公里。
山陕会馆:* 在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
隆兴寺铁塔: 在聊城市东关原隆兴寺内。
临清市
舍利宝塔; 在临清市西北运河东岸。
清真寺: 在临清市西、卫运河东岸先锋桥畔。
螯头矶: 在临清市汶河分汊处。
高唐县
梁村塔: 在高唐县城北梁村。
战国齐盼子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东汉华歆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高唐文庙: 在高唐县高唐镇。
大观八行碑: 在高唐县高唐镇。
唐代大觉寺遗址: 在高唐县梁村镇。
清平县迎旭门遗址: 在高唐县清平镇。
金代信武将军虞寅墓: 在高唐县谷官屯村。
阳谷县
古阿井: 在阳谷县东北阿城镇。
景阳岗: 在阳谷县城东南17.5公里。
茬平县
三十里铺龙山-战国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孟尝君练兵场遗址: 在茬平县。
鲁连仲祠堂: 在茬平县王老乡。
尚庄遗址: 在茬平县。
台子高遗址: 在茬平县孙桥乡。
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 在茬平县。
莘县
马陵道古战场遗址: 在莘县西南大张村附近。
东鲁店遗址: 在莘县。
齐桓公会盟台遗址: 在莘县朝城镇。
郑板桥县衙旧址: 在莘县古城镇。
韩国昌墓: 在莘县董杜庄乡。
东阿县
曹子建墓碑: 在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墓北侧。
青冢子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阿县杨柳乡。(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冠县
黑旗军起义纪念地: 在冠县。
萧城遗址: 在冠县北馆陶镇。
武训大殿: 在冠县。
临沂市
罗炳辉墓: 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
洗砚池: 在临沂市区考棚路西侧北段。
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 :在临沂市区东南部,东临沂水河。
汉竹简墓: 在临沂市内。
王羲之故居: 在临沂市内兰山区洗砚池街。
宝泉寺遗址: 在临沂市罗庄区。
汤头温泉: 在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
东周-汉代墓葬群: 在临沂市黑墩乡凤凰岭一带有墓葬88座。
沂南县
汉画像石墓: 在沂南县城西北寨村。
阳都故城遗址: 在沂南县砖埠镇沂河西岸。
郯城县
郯国故城: 在郯城县郯城镇北。
观竹寺遗址: 在郯城县新村北。
黑龙潭遗址: 在郯城县。
郯子林: 在郯城县。
沂水县
穆陵关齐长城遗址: 在沂水县城北50公里。
汉东安故城: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南。
西汉皇冢子汉墓群 :在沂水县后朱雀村北。
北代庄周、汉遗址: 在沂水县北代庄村东。
崮子顶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
薛王台龙山文化遗址: 在沂水县高庄乡马兰村。(
苍山县
荀子墓 :在苍山县兰陵东南1.5公里。
兰陵古墓: 在苍山县。
南朝梁诗人何逊墓 :在苍山县长城村内。
费县
费县故城遗址: 在费县。
玉环山仙人洞: 在费县。
上冶玉泉观: 在费县上冶村。
西蒋龙山文化遗址: 在费县新桥乡石桥村。(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玉泉书院 :在费县上冶村
战国防城遗址: 在费县方城村。
苑上商代遗址: 在费县朱田乡。
汉墓群: 在费县朱田乡。
唐银杏树: 在费县朱田乡。
春秋古台遗址: 在费县刘庄乡。
鲁郎城故址: 在费县刘庄乡。
平邑县
功曹阙 :在平邑县城。
天宝山: 在平邑县天宝乡境内。
左宝贵衣冠冢 :在平邑县地方镇地方村西,北依红石岭。
曾点基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澹台灭明墓: 在平邑县南武城。
“康成石室”: 在平邑县南武城山。
莒南县
向国故城遗址: 在营南县。
旧石器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龙山文化遗址: 在莒南县朱芦
蒙阴县
蒙山三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 在蒙阴县。
“中山晚照” 在蒙阴县坦埠镇中山之阳。
西汉卢县故城遗址 :在蒙阴县故县村。
“堂阜遗址”: 在蒙阴县常路村北。
岱崮保卫战遗址: 在蒙阴县岱崮镇。
孟良崮战役遗址: 在蒙阴县垛庄镇泉桥村东。
清建清真寺大殿: 在蒙阴县南芙蓉村。
临沭县
郭家山遗址: 在临沭县。
北构头古墓群: 在临沭县郑山乡。
新石器龙山、岳石山遗址: 在临沭县北沟头村东北50米。
徐贺城古遗址: 在临沭县醋庄乡。
卡麻科古遗址: 在临沭县店头乡。
案子古遗址: 在临沭县周庄乡。
冠山仙人洞: 在临沭县山里村。
长春寺银杏树: 在临沭县山里村。
后利城遗址: 在临沭县蛟龙镇。
马庄古遗址: 在临沭县曹庄镇。
西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曹庄镇。
明建清真寺; 在临沭县张贺城村北。
陈官庄古墓群遗址: 在临沭县石门镇。
青云山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坊口北岭古墓群: 在临沭县青云乡。
黄家屯古槐: 在临沭县青云乡。
青岛市
前海栈桥: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
八大关: 在青岛市东部。
汇泉: 在青岛市东南。
小青岛: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
湛山寺: 在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
康有为墓: 在青岛市浮山南麓,大麦岛村北山。
小鱼山: 在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西端。
观象台: 在青岛市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
崂山: 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
太清宫: 在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崂山湾畔。
上清宫: 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
华严寺: 在崂山东部那罗延山 (亦称华严山) 麓。
太平宫: 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
明霞洞:在崂山南部昆仑山 (亦称玄武峰) 腰。
华楼宫: 在崂山北部华楼山。
九水: 在崂山白沙河上游。
龙潭瀑: 在崂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宫约1公里。
胶南市
琅琊台 在胶南市夏河城东南5公里。
东皂户遗址 在胶南市。
向阳村遗址 在胶南市宝山乡。
齐长城遗址 在胶南市市美乡徐家前夼。
龙山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西南部。(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西汉祝兹城遗址 在胶南市胶河乡柏乡。
胶州市
三里河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
西庵遗址 在胶南市张家屯镇。
秦柏栏将军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元武义将军卢琮墓 在胶南市柏兰村。
牧马城 在胶南市。
汉祓国古城 在胶南市。
三官庙 在胶州市双京村。
H. 平邑有什么遗址或遗迹
1.南武城故城
亦称武城、南城、南成,其遗址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境内,北距平邑县城35公里,城址内有南武城、北武城两个自然村。该遗址西北、南两面有苍山、南城山、开明山为屏障,东、北两面有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构成半圆形城郭。其残墙高低不一,低的已不可见,最高处有9米。遗址内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每一遗迹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中国历史对南武城有浓笔重彩的记述,它不仅因出了澹台灭明、曾参等巨儒而名闻天下,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而被许多经典史志类著作提及,《论语》、《鲁语》、《孔子家语》、《左传》、《战国策》、《竹书纪年》、《史记》、《后汉书》、《晋书》、《括地志》都有对南武城和在南武城发生的历史事件及与此有关的历史人物的记述。因此,南武城故城是平邑境内最负盛名的古代名城。该城遗址在1979年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一些典籍,对南武城的称谓有四:南武城、武城、南城、南成。不同史籍对该城的称谓不同,有些书籍在不同卷次里也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古汉语的行文规则可知,武城、南城、南成均为南武城之省笔。
2.颛臾方国故城遗址
从平邑县城驱车东行14公里,便见北依蒙山、南临浚河的颛臾方国故城遗址。其城近正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虽经数千年的磨蚀,其轮廓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显现出古城几分往日的风采和筑城人的大家手笔。城墙用当地黄土夯筑而成,现南面城墙残存较少,东、西、北面残墙高3—4米,最高处达9米。遗址内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残砖断瓦俯拾即是。残墙夯土层次分明,对研究当地文化、建筑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有极高的实物价值。颛臾方国故城遗址,1979年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鲁王墓遗址
鲁王墓在白彦镇小山后村东北,有两座,相距50米。墓主为父子,东为鲁怀王墓,西为其子鲁悼王墓,均为明代墓葬。1972年被挖掘,1989年4月被平邑县人民政府定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鲁怀王墓高10米,封土直径30米。墓室为砖石混合结构,底部用条石铺筑而成,墓室四壁均用砖砌筑,墓顶用砖砌为拱形,砖拱上面为封土。从墓中出土圹志1盒(两块),现藏于平邑县博物馆内。墓志盖长91厘米,宽88厘米,高18厘米,阴刻篆文“御赐鲁府怀简世子圹志”10字,分4行。志石长90厘米,宽87厘米,高18厘米,阴刻楷书17行、232字,记述了墓主人的生平。
4.元和石阙
元和石阙因在铭文上有“元和”年号而得名,又因铭文称“皇圣卿冢”而被叫作“皇圣卿阙”。该阙原在平邑城北部的莲花山上,1931年由米轼民主持将它迁至城中的费县县立第二小学院内,1956年建阙屋加以保护,1979年12月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和石阙有两块,立于墓前东西两侧。两 阙形制相同,均用青色石灰石加工而成,高2.10米、宽0.75米、厚0.59米,正、侧面均分5层。阙顶刻四注式瓦顶,阙顶底部刻檐椽1排,阙顶下面施石1层,四角各雕斗拱1朵,斗拱下面为阙身,四面均有石刻画像,经两千年风蚀,画像和铭文多已不可辨认。
这几个是比较有名的,平邑有6大有名的历史遗址。一般以上述四个为主!!以上也是我专门从平邑政府网找的,希望你能满意!!!
I. 费县还有邴邑遗址吗
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