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户撒土司遗址
❶ 云南的 德宏 瑞丽,陇川, 以前是哪个民族区管辖的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潞西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瑞丽市。由于它只有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州人民政府驻潞西市。2004年人口105万。有傣、景颇、汉、僳僳、阿昌、德昂等民族。1953年7月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 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04年,德宏州有25.25万户,105.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73万人,占总人口的31.85%;景颇族12.89万人,占12.17%;阿昌族2.8万人,占2.64%;僳僳族2.58万人,占2.44%;德昂族1.31万人,占1.24%。这些少数民族都为德宏世居民族。
瑞丽市面积1020平方千米,人口11万。陇川县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17万。此两地也以上文提到的民族为主。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公元前424年后,傣族先民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遗址尚存。约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国际陆路交通线“西南丝路”开通,中印贸易便已开始,德宏即为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即指今德宏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德宏为益州郡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今盈江县)。魏晋南北朝属西城县(今盈江县)。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和丽水节度。宋大理国时,属永昌、腾越金齿部地。元代置茫施(潞西)、镇西(盈江)、平缅(陇川)、麓川(瑞丽)四路及南甸(梁河)军民府,隶属金齿宣抚司六路军民总管府。1287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元军南下,途经德宏地区,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德宏见闻。明代设南甸(梁河)、干崖(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原莲山)、遮放副宣抚司,芒市、勐卯(瑞丽)安抚司,隶属永昌府腾越州。清沿明制,乾隆年间增设腊撒、户撒两个长官司(今属陇川县户撒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设勐板土千总(今潞西芒牛坝一带)。南甸、干崖、陇川、盏达、勐卯、户撒、腊撒土司隶属腾越厅管辖;芒市、遮放土司和勐板土千总隶属龙陵厅管辖。1874年在今盈江县芒允乡发生震惊中外的“马嘉里事件”。1911年10月27日,盈江土司刀安仁、张文光(均为同盟会员)领导“腾越起义”,推翻清政府在腾越边地的统治,宣告成立“滇西军都督府”。民国时期改府厅置道,设弹压委员;1917年改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设立政区,隶属腾越道。1927年废腾越道,隶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1932年改行政区为设治局,设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6个设治局(为准县级),属殖边督办。1940年废殖边督办,隶属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1942年5月,日军入侵,德宏沦陷。1945年1月国土光复后,仍置设治局,先后隶属云南省第六区(保山)及第十二区(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潞西设治局改为潞西县,县城设在芒市。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潞西,德宏解放。军政代表团接管设治局,建立潞西县和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5个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隶属保山专区。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改设县,并设畹町镇(县级镇),均隶属保山专区。1953年7月,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5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1958年10月,莲山县与盈江县合并为盈江县。1963年8月,德宏与保山地区的建置分开,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1985年改畹町镇为县级市。1992年6月瑞丽撤县改市。1997年4月潞西撤县设市。1999年2月8日,撤销畹町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至此,德宏州辖2市三县,即潞西市、瑞丽市和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德宏傣景颇族自治州总人口1082599人;瑞丽市 155210 潞西市 337406 梁河县 150985 盈江县 268992 陇川县 170006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1年,辖65个乡镇,341个村委会。
2002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即瑞丽市、潞西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辖64个乡镇,340个村(居)委会,3720个村民小组。2002年德宏州有24.21万户,103.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0.06人,比上年增0.87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3.87万人,比上年增0.59万人,增0.7%,占总人口的80.8%;当地少数民族人口53.64万人,增0.44万人,占总人口的51.68%。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16万人,占总人口的31.95%;景颇族12.67万人,占12.2%;阿昌族2.73万人,占2.63%;僳僳族2.49万人,占2.4%;德昂族1.27万人,占1.22%。
200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即瑞丽市、潞西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辖64个乡镇,340个村(居)委会,3730个村民小组。2003年德宏州有24.7万户,104.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0.92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4.43万人,比上年增0.56万人,增0.7%,占总人口的80.56%;当地少数民族人口54.1万人,增0.46万人,占总人口的51.6%。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39万人,占总人口的31.86%;景颇族12.78万人,占12.19%;阿昌族2.76万人,占2.63%;僳僳族2.54万人,占2.4%;德昂族1.29万人,占1.23%。
200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即瑞丽市、潞西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辖64个乡镇,359个村(居)委会,3771个村民小组。
2005年,全州将64个乡镇撤并减少至50个。撤并后有乡28个、民族乡5个、镇17个。 撤销潞西市城郊镇和象滚塘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市镇管辖;撤销潞西市东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遮放镇管辖;撤销潞西市法帕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风平镇管辖。 撤销陇川县姐乌乡和赛号乡;撤销盈江县岗勐乡和莲花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平原镇管辖;撤销盈江县芒允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太平乡管辖,并将太平乡改设为太平镇; 撤销盈江县姐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弄璋镇管辖; 撤销瑞丽市姐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卯镇管辖;撤销瑞丽市芒棒乡和混板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关镇管辖,并将城关镇更名为畹町镇。撤销梁河县杞木寨乡。
❷ 我要去云南旅行大家帮忙出出主意
玉溪和西双版来纳在昆自明的北边.而大理和丽江在昆明的南边
建议lz选择同一个方向的地方旅行
在昆明大理丽江都可以住青年旅社http://www.yhachina.com/(可以再网上订)
价格便宜又实惠,也可以选择当地的客栈也非常有特色
云南早晚温差较大,但是气候基本上很温和,长袖长裤有一套就够了.
昆明到大理大巴是4小时左右,到丽江大巴7-8小时.(昆明-大理-丽江)
若楼主不选择昆明飞丽江,建议昆明火车去大理(一个晚上,住宿都省了)
从大理坐大巴去丽江(3-4小时)
呆半个月不大购物的话,5000K够了(住行吃都算)
丽江,旁边的束河古镇很值得一去.在束河可以看到玉龙雪山,非常壮观
建议去玉龙看印象丽江,值得一看-.-#
我去年在昆明束河共呆了20天,很不错
❸ 阿昌族主要在哪里传统节日是什么
阿昌族主要在哪里?传统节日是什么?我觉得他主要是在云南,而且它的主要节日应该是她自己的民族特色的火把节,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民族,而且他的人缘并不是非常多。
❹ 云南瑞丽、芒市的介绍
从昆明乘飞机西行50分钟,便抵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潞西市,换乘汽车沿滇缅公路行80多公里,可分别抵达中国西南边境瑞丽市和畹町。
瑞丽,傣语叫勐卯,意思是“雾茫茫笼罩的翠绿地方”。它三面与缅甸接壤,瑞丽江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玉带,陇川江又像一条金色的缎带,从东西两面缠着翡翠般的瑞丽坝,更增添了它风姿的秀美。
瑞丽,本来就含有吉祥美丽的意思。一进入瑞丽市所在的瑞丽坝子,很容易就会领略出这名字的情画意来。瑞丽坝子在群山的环抱中, 开阔而平坦,辽阔田野间处处是热带果林和凤尾竹掩映着的傣家竹楼,坡地上的橡胶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瑞丽江波光粼粼,渡口船来筏往,把两岸的风物人情融合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异国情调 。
瑞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0%以上,是德宏州内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县市,主要有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每个民族都 有自己独特的风情,特别是傣族更是无处不在,成为美景中的绝好点缀。
不过,稍为留意就会发现这里的傣族与西双版纳的傣族不尽相同,例如瑞丽的傣族妇女喜欢在脸上涂上一种金色的面霜,即是装饰又可防晒,这打扮和缅甸那边的习惯一样,显示了边境生活文化的交流与融和。
中外商贾云集的边贸商城
在田园化、诗画般 的瑞丽霸,竟有一座商业颇为发达的城市?初到瑞丽的人都会不期然感到惊异。
瑞丽虽然城市不大,连郊区农村也不足10万人,却有林立的商贸大厦、星级酒店,商场货摊琳琅满目;日间熙熙攘攘,晚上夜市灯火辉煌。最突出的是在市西北角的边贸街珠宝市场,这里占地32,000方米,设有铺面千余个,汇集了中外百货、土特名产和柚木雕刻等工艺品,占铺面最多生意的是珠宝玉石--因为瑞丽邻近缅甸玉和宝石的产地,玉器珠宝自然成为最有份量的商品。在这里,中外商贾云集,除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汉人以外,还有不少缅甸人、孟加拉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傣语,普通话、缅语等 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落。许多缅甸人已成为长居瑞丽的座商,铺面摆满了珠宝玉石成品和一堆堆未经琢磨或只切割开一角的毛玉。来搜购毛玉的商人全凭眼光和运气,如果毛玉中含有上乘的翡翠便 可大发其财,但那花花绿绿的钞票也可能只换来废石一堆。来瑞丽旅游的人,几乎都会为美玉而大破锦囊,但我早有预谋,要到缅甸去才选购玉石,所以一咬牙就忍住了。
除了市内的珠宝市场外,在市东南4公里的姐告边境贸易经济区,有一条中缅街,中国与缅甸只是一街之隔,因此也形成了繁盛的边贸集市,人们把这条街道称为“西南的沙头角”(注-“沙头角”是广东省深圳与香港东北边境之间的一个村镇,两地以一街为界,隔开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领域,而两地居民可互相往来
姐勒金塔闻名东南亚
在南渡缅甸的跨国游之前,我们尽情地游览了瑞丽。瑞丽主要景点,几乎都在320国道沿线,交通十分方便。
在瑞丽霸子上,探访傣族风情和拜访佛寺往往是不可分的旅程。经验告诉我,只要看见有大片竹林的地方,就有一定有村寨;每个傣家的村寨一定有雄伟的奘房(傣族称佛寺为奘房)或者金碧辉煌的佛塔。最著名的佛寺是喊隆奘房和大等喊奘房,同样,喊隆和大等喊也是最有名的大寨子,被誉为农庄式的天然公园。“奘房”即通常所说的寺庙,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也是佛爷传经布道的场所。喊萨奘房建于傣族村寨之中,它是一座凤竹环绕、榕树垂须、别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是傣家建筑之精华,是全瑞丽等级最高的奘房;大等喊奘房建于清乾隆年间,其建筑形式有如古代傣式宫殿,因此,著名的电影《孔雀公主》还把这里作为“孔雀公主”的拍摄点呢。 在瑞丽的芸芸佛塔之中,最有名的是姐勒金塔,它是德宏州佛塔之冠,而且是东南亚著名的佛塔之一,据说与缅甸曼德勒佛塔齐名。这座华丽的佛塔位于市区以东7公里的姐勒村。塔群中心是高40米主塔,四周围绕着小塔16座;塔身金光灿灿,塔冠装饰着宝伞,风标和银铃,在微风中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
姐勒金塔的历史久远,现已难以考证其创建年代。史籍记载,在速塔共玛腊王子统治时代,这里发现有熊、麻雀、鸭、牛等7种骨头,正切合传说佛祖转世轮回550次,当轮回为该等动物时,是在姐勒生息;因而王子命建此塔,称为金熊塔。金塔曾经多次重建,可考的一次早期的重建是在佛历2,300年(公元175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了。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部,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的新兴城市,它东连畹町市、潞西县,北接陇川县,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毗邻.
瑞丽江流域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瑞丽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召武定墓、广贺罕古都遗址等大量文物古迹,民族文化的内涵深邃幽远,亚热带雨林风光神韵天然,旅游淘宝和珠宝购物得天独厚,地热资源储量充沛。旅游项目有: 国门畹町桥、天涯地角——姐告、中缅共饮一江水——弄岛、畹町生态园、迎客榕——芒令“独树成林”、瑞丽江漂江游、东南亚名塔——瑞丽金塔、大等喊傣家农村公园、瑞丽东南亚、南亚风情园、姐告边境贸易区、中缅街、瑞丽市的扎朵瀑布、景颇族“目脑纵歌”场、一院两国、“一寨两国”银井、姐东崃榕树王、小乘佛教文化旅游区——喊沙、原中央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游览区、宝石寺庙——雷奘相。
我自己的感觉是先到昆明后,坐飞机到潞西就可以了,
然后参加团队或是散客都没有问题,六七月去最好,水果特别多,雨季不干燥,
不过要记着带伞,或是要去森林的话穿透明的贴身雨衣也可以,
衣服越薄越好,不过外衣还是要带,带蚊虫叮咬的万金油,花露水,
不过这些东西当地也都能买到!
芒市又称潞西,相传释迦牟尼传教来到这里时,天蒙蒙亮,雄鸡啼鸣,晨曦就要普照在这翠绿的坝子上,便为它取名“勐焕”意思是“黎明的城市”。
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勐巴娜西古城
芒市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就是一个傣族先民部落,得天独厚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林水资源,加上人们的勤耕苦作,整个部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山美水美,姑娘漂亮,人杰地灵,没有欺诈,成为声振四方的“部落勐”(部落国),被称为“勐巴娜西”(一个像天堂一样的地方)。“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芒市与内地和国外的交往逐步扩大,近一知年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的传入,又使这里的原始宗教步入了现代宗教的文明。千年滴水终成金,中外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相凝结,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经书百卷,创造了遍布城内城外的宗教文化建筑群。“芒市”这个名称至今已有一知多年历史,唐、宋、元、明、清五朝都以芒市(施)为今潞西及周边的行政区划地域名称,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才改称潞西,设潞西政治局于勐戛,民国三十八年(1949)又迁芒市设潞西县。解放以后,人们仍按习惯称潞西为芒市,故很多人到了芒市不知道潞西。
芒市坝区原住居民主要是傣族,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水的民族,男子平和、和善,女子温柔勤劳,信奉佛教。山区居民以景颇族为主,这是古代从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民族,勇敢奔放、热情豪爽。历朝历代不断有内地民族、中原居民因戍边固国、战乱避世等原因,不断迁徙而来。解放后,大批高素质的南下干部组成民族工作队,久居芒市帮助教育、指导生产,开化风气。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商人云集芒市,掘金商贸,并以此为家,乐而不返。也因此,形成了芒市包容的文明,开放的胸怀,多彩的生活。
在芒市,既有傣族的传统如水生活方式,泼水节欢快、赶摆热闹、猎哨多情;也有景颇族的豪迈气概,目瑙纵歌万人通宵舞,男刀女扇、长枪筒帕,气概非凡,不但是吉尼斯记录的人数最多之舞,也是以舞叙事、以舞溯祖的独特文化。仅说民族节日,农历正月是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傈僳族的阔时节,公历三月是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四月是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七月是建州纪念日。加上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全国统一节假日,几乎每月有节,月月高兴。
芒市本地民族各有传统食物、味道,傣族饮食酸凉爽口、景颇族辛辣多味。其次是各地口味在芒市交融杂合,变化出新,融入当地。所以,芒市食物味道多变,酸甜苦辣各有主食、各有变化;味觉层次分明,深浅浓淡各有味道、各有回味。饭桌上,几乎每菜配一蘸水。可蘸,别有味道;不蘸,不减其味。早餐,最普通的小店,饵丝、米线种类繁多,米线就有粗、较粗、细等,饵丝更有七、八种之多。汤有牛、猪、鸡备选,“冒子”有各种做法、各种风味的各类肉类。佐料摆满一桌子,鲜柠檬、涮涮辣、小米辣、甜酱油、各类泡菜,等等,各取所需各自选配。同一碗早餐,主料、汤、“冒子”组合不同,味道各异,再加佐料调配,口味变化多端,口福不尽。
傣语称“广母姐列”,是芒市傣族建造最早的佛塔。塔高十余米,树高数十米,佛塔是实心的砖塔,树为菩提树。塔顶着树,树包着塔,顶上枝叶葱茏,脚下佛塔生辉。塔身若金刚,威严肃穆,树则一柱擎天,紧紧裹住塔身。树塔浑然一体。在塔下仰望,不禁让人惊叹:眼前究竟是一座塔,还是一棵树?据说这里原本有塔无树,当一粒菩提树种子被风带进塔缝,春雨浇下,种子生根发芽,渐渐便有了这奇观。塔孕育了树,树护卫着塔,这是一种典型的傣族式智慧。
潞西傣族、德昂族信奉小乘佛教,因而奘寺众多,几乎每个村寨都建有奘寺,且大多奘房相邻,辉映成趣,也有塔寺分离,独放异彩。在潞西市芒市镇正南路中段,有一座苍劲古朴的寺庙建筑群落,它与众多的小乘佛教“奘寺”风格迥异,又与内地汉族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一般的傣族小乘佛教“奘房”(佛寺)大抵为方形独间干栏式木结构,菩提寺却在主房两侧各增一偏厦,犹如两翼紧衔主房,形成三个独立而又相连相通的佛殿。而一般的汉族大乘佛教佛寺大抵为四合院式。菩提寺正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像前下方的两菩萨也不是普贤和文殊,左边一尊头戴金盔,右手执笔左手执薄,名叫“威士众”,意为司善恶之神;右边一尊赤着双脚,脚边摆着水罐,手理长发作滴水状,名叫“南娃宋特妮”,意为土地之神,这又是内地大乘佛教所没有的。
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芒市勇罕街南段东侧,是国家A A A A级风景区。据说这里有四个全国之最:百年古树数量之多(500余株)、规格之大为全国之最;树化石、树化玉的数量和精品之多(1000余吨);大(古)树移植数量之多(500余株)、成活率之高(96%)为全国之最。
珍藏馆内陈列着大量树化玉标本,一大段粗粗的树干,外形和纹理明明是树,然而它却早已变成通体半透明的美丽玉石。这些树化玉已经有长达5000万年、一亿年甚至二亿年之久的历史,满满一屋子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水石、石胆、玉石、翡翠,美不胜收。
风平佛塔
德宏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多建缅寺与佛塔,在芒市地区,最有名的是位于芒市西约6公里的风平乡耸立的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塔,它就是闻名遐迩的风平佛塔,当地傣族称为“广姆”。
风平佛塔是德宏州的名胜古迹之一。高大雄伟,造型玲珑华丽,错落有致,巧夺天工,建筑构思新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傣族小乘佛教建筑中的一件珍品。
该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风平佛塔有东塔和西塔两座。乾隆六年(1741),芒市傣族土司请来一位长老,主持建筑东塔。傣语称西塔为“广姆刚勐”,意为芒市坝的中心塔。该塔1805年曾遭受地震损坏,但得到了及时的修复,1966年又被毁。1986年重建了现在这座佛塔。
重建的风平佛塔,主塔高23米,四周环列小塔28座,犹如众星捧月,拱卫于母塔四周,构成挺拔雄奇的主塔体,它造型复杂、严谨、气势雄伟,主塔和子塔尖部稍下有玲珑剔透的金色宝伞,伞沿系有银玲,随风摇曳,叮咚作响,悦耳动听。
每当夕阳西下,晚霞如火,情景更为壮观,闪闪发光的金塔,耀人眼目。
风平佛塔还是傣族群众娱乐活动的中心。凡是傣家的盛大民族节日,风平乡的傣族群众都要在这里举行“广姆摆”,人们敲起芒锣象脚鼓,跳起“嘎秧舞”,欢庆丰收。熙熙攘攘的佛塔周围,人山人海,人们往往要跳几个通宵,犹余兴未尽。
❺ 藤冲在清朝时期归什么府管辖
腾冲在清朝时期归腾越卫、腾越州、腾越厅管辖。
腾冲市隶属云南省保山市,内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容地处保山市西部,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连,北与泸水县相邻。市区距省会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
❻ 阿昌族服饰、饮食、民俗
1、饮食
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面食,嗜食酸笋、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烧猪肉。户腊撒的“过手米线”、梁河的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较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阿昌族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已婚妇女大多喜欢嚼槟榔,闲暇时,大家互传槟榔,以牙齿染成黑色为美。
2、服饰
阿昌族服饰别具风格,各地稍有差别。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腊撒地区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户撒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梁河的男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妇女的服饰因地而异。
3、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过去,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每至傍晚,青年小伙子到喜爱的姑娘家附近或竹丛里,用葫芦笙吹奏悦耳动听的曲调,逗引姑娘,称为“串姑娘”。
过去阿昌族婚姻缔结却要由父母包办,由此造成了“领婚”(青年男女私定终身,遭女方父母反对,姑娘跟心上人私奔)、“抢婚”现象及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的苦恼。现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4、丧葬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
(6)陇川户撒土司遗址扩展阅读
阿昌族在发展形成过程中,曾与诸多民族融合。宋元时期,内地商人已进入云龙一带阿昌人中。明代在云南实行军民屯田,汉族人口大量移入,一部分阿昌人融入到汉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汉族融入到阿昌人中,如明军屯守军的后代多在当地转化为阿昌族及其他民族。明清以来阿昌族长期与汉、白、傣等民族交往密切,也多有融合。
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腊撒地区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户撒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梁河的男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
妇女的服饰因地而异。户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饰,已婚和未婚的没有区别,均与附近傣族的很相似。腊撒、梁河两地妇女上衣均为长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配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
两地已婚妇女包头制作款式略有差别,梁河妇女的包头约有33公分高,而腊撒妇女是带圆盘黑包头。少女的传统服饰是浅色对襟上衣,下着深色裤子。腰系绣花围裙,发辫挽于头顶,发辫上插花。
❼ 阿昌族简介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
(7)陇川户撒土司遗址扩展阅读:
阿昌族在古代汉文献中,曾被称为“峨昌”、“莪昌”、“娥昌”或“萼昌”。
阿昌族还有不同的自称,户撒地区阿昌族自称为“蒙撒”、“傣撒”、“蒙撒掸”、“衬撒”;梁河地区阿昌族则自称为“汉撒”、“阿昌”、“峨昌”。
1953年,人民政府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决定统一称为“阿昌”。
节日
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小乘佛教“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
从1994年3月20日开始,每届节期,各地阿昌族欢庆节日,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节。节日内容丰富多彩,阿昌族不仅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宾朋展示他们的人才、歌舞、服饰,还举行各种联谊比赛活动,早已突破了宗教的局限,朝着传承民族文化,加强经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方向发展。
礼节
阿昌族素以好客而闻名。
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阿昌族无论是亲戚、邻居、朋友大家经常往来,谁家办红白喜事、建房盖屋,大家都主动前去帮忙。
在阿昌族寨子里,在岁末农闲时,年轻人结婚办喜事的较多,发婚宴喜帖之风气较盛。人们礼尚往来,守望相助,平时往来互赠的礼物是糖果、饼干、饮料等。在参加婚礼时,可送钱,也可送日常生活用品。
频繁的交往加强了大家的联系。
丧葬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
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棺木抬出门时,死者妻室儿女跪在两旁,棺木要从他们头上抬过,表示“搭桥”给死者过河。每个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梁河阿昌族老人去世时,过去要用火枪对天鸣放,现在改为放鞭炮,向大家报丧。还要请“活袍”(经师)主持祭奠。葬礼中最悲切的场面是唱孝歌,催人泪下,以情感人。
非正常死亡者实行“火葬”。
❽ 云南地区的宣抚司署遗址,见证了哪些土司旧时制度
来到云南陇川,有朋友问:“陇川”一名怎么讲?陇川始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设立的陇川宣抚司,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其含义有两种说法:一是陇川为麓川故地,以麓川谐音得名;二是陇川宣抚司初驻陇把,原属麓川路,以陇把和麓川各取一字得名。陇川的傣语称勐碗,“勐”为地方,“碗”为太阳,即太阳坝。相传,两千多年前,傣族首领法赛列(太阳王)率众西渡怒江至陇川开发陇川坝故名。
一座土司陇川宣抚司署,见证了陇川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是研究陇川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建筑的影像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