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陈家楼遗址
㈠ 圆明园的相关 史实 上图所示的地方建遗址公园还是按原样重建新的公园
1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185049/圆明园的相关 史实视频
圆明园位于北京城西北郊的海淀镇西北,在古代为水泊密布,草木繁盛之所。自辽代和金代起,附近便有不少皇家行宫和寺庙道观。元代时,开始有私人在这里营建私家园林,到了明代更加盛行,这一片地区都被称作“丹菱?c”。清朝的康熙帝曾多次南巡,对江南的景致颇为倾慕,于是他便在丹菱?c修建了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式行宫――畅春园,同时还将附近的一些中小型园林赏赐给亲王贵胄,其中便有圆明园。
圆明园的始建年代至今尚有争议。最普遍的说法是,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根据是乾隆年间编纂出版的《钦定日下旧闻考》。第二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此地原为明代故园,经过清康熙帝四十八年修葺后,赐予皇四子胤?g。明代故园说,起始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徐树钧的《圆明园词序》,此文肯定圆明园地域内原有太监别业,但未提出证据。除以上两种说法外,还有圆明园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前后、康熙四十年等说法,另外还有清代初年、康熙四十年以后、康熙末年等笼统的说法。2005年张恩荫根据《康熙实录》提出圆明园始建不会晚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圆明园本来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g(后来继位为雍正帝)的赐园,原名为“镂月开云”。最初时它的规模甚小,只有300余亩。雍正帝即位后,从雍正三年(1725年)起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扩展,首先在原赐园的南面增建了宫殿建筑,使之成为兼具听政功能的园林。在他主政时,圆明园也利用多泉的沼泽地形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景,并筑造河道,叠石造山,形成山水层叠的格局。雍正帝命名了园中二十八景,如“牡丹台”、“杏花馆”、“?d字殿”等。
风华一时的圆明园雍正之后的乾隆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移居圆明园,对该园进行第二次扩建。乾隆帝亲自主持了圆明园的扩建。扩建工程于乾隆九年大致告一段落,形成了“圆明园四十景”。乾隆帝热衷于游冶,一生多次造访江南,广泛地吸取各地园林的精华,融入圆明园中。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园的营建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由乾隆帝钦定了四十景,分别赋诗,并命画师绘画修饰,此即《圆明园图咏》。
在圆明园建成之后,其东面和南面又先后兴建了两座附园,即长春园和绮春园。长春园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落成。绮春园则是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许多亲王、公主赐园合并而成,嘉庆年间又扩建西路,并入亲王及公主赐园。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相对独立又互相连通,总体上以圆明园为主,因此一般统称为“圆明三园”或“圆明园”。
嘉庆年间,圆明三园依然有所增建。嘉庆之后,由于国力衰败,清朝皇室再也无力对该园进行大规模的修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为止。
圆明园的毁败始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大规模纵火抢劫。圆明园被焚后经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筑幸存。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圆明园在混乱中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劫掠,残存建筑大部被毁。清朝灭亡后,圆明园遗址无人看护。残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残存的建筑和园墙也因人口的大量迁入大多遭到平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于黄昏间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詹姆斯?布鲁斯,第八代额尔金伯爵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中国官方史学界的说法是英法联军为掩盖其野蛮劫掠而放火灭迹,但是自1980年代以来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认为是由于清朝不遵守基本的外交礼仪,将英法的谈判人员,悉数关押,导致39人中的26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发现这一状况,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报复,而采取火烧圆明园的策略。英法联军之所以选择焚烧圆明园主要是因为,皇宫(今天人们称之为故宫)是一国政权的象征,而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园林,额尔金伯爵要惩罚的是当时的皇帝咸丰,而不是中国人民。有关这段历史可参见三联书店出版的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的《鸦片战争》。
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庭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1950年代,曾计划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寻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97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
经过70余年的残毁后,圆明园已成荒地。目前圆明三园内有迹可考的遗址大多分布在西洋楼一带,包括海晏堂大锡海,谐奇趣、方外观残存石柱石台,大水法西洋式石门及喷水池,绮春园单孔桥,圆明园别有洞天石舫等。
圆明园被劫掠后,园内价值连城的珍宝大量流失于海外。在欧洲各博物馆收藏有来自圆明园的藏品,如《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文源阁版《四库全书》残本和瓷器、佛像、佛塔(多集中于法国枫丹白露宫)等。圆明园其他珍宝绝大多数已无可考察。
被英法联军于1860年盗走的海晏堂“水力钟”喷泉12生肖铜像,目前已知尚存的遗珍中,牛首、虎首、猴首铜像已于2000年4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被北京保利集团以3137万港币(牛首、猴首1539万、虎首1544万)标得,2003年9月一间名为贞观国际拍卖(香港)有限公司宣布会拍卖狗首铜像,但被外界质疑真伪,最后该公司收回货品,取消拍卖,同月何鸿?龀鲎?600万余元购回猪首铜像,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现都展存于东直门南大街14号保利大厦二层之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兔首及鼠首铜像则存于一名欧洲私人收藏家手中。马首原收藏于台湾,由何鸿?鲇?2007年9月下旬(即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原定将之拍卖之前夕)以6910万港元(据当日汇率折合人民币6673.678万元)成功投得并赠与中国政府[1][2];在拍卖前,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公开拍卖该铜像。
2 地方遗址重建公园。因为按地方遗址重建公园能让后人铭记历史,记住这次屈辱的教训,激励后代人不断努力,一洗前耻,复兴中华,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㈡ 重庆有哪些古建筑
http://..com/q?word=%D6%D8%C7%EC%D3%D0%C4%C4%D0%A9%B9%C5%BD%A8%D6%FE&ct=17&pn=0&tn=ikaslist&rn=10
㈢ 陈阿娇的陵墓在哪
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父亲就是汉景帝刘启,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等他出生时就已经是皇子了。武帝的母亲是王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等级。后来传说在武帝母亲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听说了,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
在武帝四岁时,景帝封他为胶东王,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后来,刘彻的的命运转折靠了景帝的姐姐、刘彻的姑姑长公主的帮助。长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开始长公主是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太子一即位,女儿就是皇后了。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并为此得罪了长公主,长公主怀恨在心从此与栗姬作对。这使武帝成了获利的"渔翁"。
长公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刘彻,但她的弟弟景帝不太支持。长公主便想办法促成了此事:有一次,她在景帝的面前故意问武帝愿不愿意要阿娇做他的妻子?武帝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很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建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父亲景帝见武帝和阿娇也很般配,便同意了这门亲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陈皇后阿娇,堂邑侯陈午之女,母为汉景帝之姊馆陶长公主刘嫖。陈皇后年幼时,景帝在位,已立栗姬子刘荣为皇太子。馆陶长公主本想把阿娇嫁予皇太子为妃,以保日后荣华富贵,岂料栗姬却因长公主曾送美人予景帝而怀恨在心,又以为儿子刘荣当了皇太子,自己势必被立为皇后,便不把长公主放在眼内,一口拒绝了长公主的要求。
当时景帝宫中有一王姬,生子名刘彻,被封为胶东王。长公主见栗姬那儿求婚不成,便转而打刘彻的主意。一次长公主把小刘彻放在膝上,问道:
「彻儿,给你娶个媳妇儿好吗?」
小刘彻点点头。
长公主又把阿娇唤来,然后问刘彻:「把阿娇给你作媳妇儿好吗?」
「好。」刘彻笑著回答说,「如果得到阿娇作媳妇,我一定会建一间金屋让她居住。」
这句话逗得长公主十分高兴,王姬看在眼裏,也同意了这门婚事。自此长公主不断在景帝面前称赞王姬的贤淑与刘彻的聪慧,却有意无意地诋毁栗姬和太子刘荣。
景帝六年,景帝废掉了薄皇后,又因长公主的谗言废掉了栗姬所生刘荣的皇太子之位,改封临江王。同年,立王姬为后,以王姬子刘彻为皇太子。后来太子娶陈阿娇为妃,婚后恩爱非常。
景帝於四十八岁病逝,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阿娇此时亦被立为皇后,实在是娇贵无比。可惜的是,阿娇自嫁予武帝这麼多年来,一直没能怀孕。馆陶长公主十分著急,千方百计寻名医要让阿娇怀上武帝的孩子,却是无济於事,致使武帝逐渐疏远陈皇后。
此时,武帝的新宠卫子夫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据。这位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入宫后连生三个女儿。这次生子,令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获得空前的巩固。武帝到卫子夫处留宿的时间多了,让陈皇后独守空房的时候也相对地增加。陈皇后又怨又气,怪责那卫子夫夺去了君王的爱宠,却又对武帝移情别恋束手无策。思前想后,陈皇后竟想到求助巫蛊。
她找来了巫女楚服,又根据楚服提供的方法做了几个小布人,代表卫子夫和其他几个得宠的嫔妃,然后日夜以针刺小布人以诅咒她们。只是这事却瞒不过其他宫人,有陈皇后宫中的侍女向武帝密报皇后行巫蛊一事,武帝得悉后大怒,立刻处死了巫女楚服,牵连三百余人。而对罪魁陈皇后,武帝一点也不念旧情,把皇后废黜,出居长门宫。
阿娇遭逢此祸,由昔日娇贵的皇后贬作废居长门的宫人,感到异常落寞。但她并不甘於终老冷宫,她想起武帝曾对司马相如的赋赞不绝口,於是以百金请司马相如写下一赋,以图打动武帝回心转意。这便是著名的《长门赋》,其文如下:
西汉未央宫椒房殿遗址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跌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伊予志之漫愚兮,怀真悫之懽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飘飘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赴闰兮,举帷幄之襜襜。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誾誾。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於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於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糠梁。时彷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燿燿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毒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媚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於枯杨。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於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愆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忽寑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可惜的是,武帝在看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后,虽称赞此赋为上乘之作,却从没想到把阿娇复位。於是顾影自怜的陈皇后只能在凄清的冷宫中了此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