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遗址
⑴ 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龙泽鱼跃景区怎么走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地址:朝阳区
95路;515路,515路;696路--对外经贸大学南
13路;95路;596路;984路--中日医院
地铁10号线;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
⑵ 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是什么遗址出土的"丹凤朝阳"雕件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Hemu Site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1954年前属于浙江慈溪市),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在余姚,甚至全国都有盛誉!
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2006年,象牙雕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⑶ 朝阳街道的风景名胜
文物保护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公布于1983年,境内的“朝阳古文化遗址”及“太白涧”两处榜上有名。2002年8月5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之“雾崖石城”榜上有名。第一批公布者已建标志牌,第二批标志牌待建。
朝阳古文化遗址朝阳古文化遗址简称“朝阳遗址”,位于朝阳水库北面,新县街西南,前进路南边的农田中,面积近万平方米,海拔10~12.4米。1976年由南京博物院探明发掘。1983、1986年相继探掘。1995年,南京博物院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参加下,再一次发掘,弄明其为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北辛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1978年首发于山东藤州北辛村,其时为公元前5400~4400年。遗址之第六层(六层下为生土),发现磨制石器五件:石斧两件、石锛一件、砺石(磨刀石)两件。夹砂红陶,夹砂褐陶片许多,可辨器形有夹砂红陶釜两件,径分别为40厘米、25厘米。夹砂褐陶双耳罐一,径12厘米;钵一,径27厘米,皆公元前4500年前物。
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晚期文化的一种,1928年首发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其时为公元前2800~2300年。遗址第2~5层灰坑,灰堆及灰沟发现较多,光磨制石器即有11件:石斧5件,其型有二,其状大小各异;外石锛3件;石刀2件;石镞(箭头)1件,其上多有崩疤。陶器其质有二,一为夹砂,一为纯泥,其色有黑、灰、褐、红、白五种,可多为碎片,可拼合复原为器者不多,种类却不少,鼎、罐、豆(高脚盘子)、盆、盘、鬶、盒、杯、钵、碗、盖、箅(馏列子),几乎都有。器面磨光者多,饰有篮纹、水波纹、堆纹刻划。大多为轮制,但其中鼎足,鬶把手、罐耳等,多为手制。
岳石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其时在夏商间,遗址第一层下至三层一灰坑中,只一轮制泥质黑陶盆,直口略敞,圆唇,平底,口径10.8厘米,底径7.4厘米,高7.8厘米。
西周遗存约为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41年物。遗址仅见两灰坑。一坑内夹砂褐陶片居多,一坑夹砂灰陶片居多,表多素面,亦有绳纹,可辨器形有鬲、罐等。
战国墓葬为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到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物。在遗址表土层下,一墓坑长3.55米,宽1.55米,深0.37米,内无葬具,仅残存头骨、胫骨,随葬品15件,均为陶器,夹砂夹蚌陶为主,泥质陶仅一件,除绳纹和弦纹外,多为素面。釜、瓮、盒、勺、铲各一,鼎、壶、罐、豆及耳环各二。
朝阳古文化遗址,20年4次探掘,南京博文院,连云港市博物馆专有简报一份,发表于《东南文化》178期,肯定其为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早、中、晚三期具全的一处遗址,与中云的藤花落遗址,仅距4公里,文化年代上有重合部分,二者有较密切的联系。
太白涧 太白涧在韩李一组南边。源头自大雾崖东,往北到太白石后调头往西,入朝阳水库。《云台补遗》云:“在新县南山四里,一名后沟,危崖壁立,怪石森严,最为幽僻之境。”相传唐诗人李白曾游此涧,源头有巨崖,上有诗刻:“桃花风里绿杨烟,酒店藏名三十年,游遍名山何处去,空余涧水响涓涓。”此刻1991年被修路碎石掩埋。涧中更有“太白酒店”(一石窟,相传李白在里饮酒)、“太白石”(相传李白在石上哭日本友人晁衡)。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即建在太白石北边的涧边。太白酒店崖上有诗刻一处,太白石上刻“太白石”三字,石南面更有诗刻五首(七律)。太白石西有“小乌龙潭”,潭畔崖上有五言诗刻四首;再西有“大乌龙潭”,潭西南崖上有七言诗刻一首,皆出自境内晚清诗人百川之手,时在清光绪间。
雾崖石城 雾崖石城在南大雾崖下。《云台导游诗钞》载:“咸丰九年(1859年),捻军刘天福部数万攻破南城,都司石龙章战死。朝阳海州候补同知张鉴堂惊惧,远避外海归来,在这里筑石城一道,城内建房舍数十间,供乡里避乱。”后张鉴堂之孙张百川以之为别墅。内房舍久毁,城墙尚在,内有摩崖石刻四处,一为张百川的《雾崖石城记》,共708字,在一巨崖顶上;一为张捷三的《清明偕秦干堂游大雾崖》七律二首,刻“石城记”同崖之北面;一为张才甫之《咏云台山大雾崖》七绝四首,刻于“石城记”崖北一卧崖上,面天;一为王仙纲(大村人)书,记张百川几人游大雾崖之事,刻于《石城记》西面十多米处一卧石上。
宗教建筑
清中期,云台地区宗教活动特盛,深山幽谷,多为佛道两家所占,寺观特多,朝阳自不例外。
北海观音寺 北海观音寺在金牛顶倒座崖下,规模宏伟,建于唐,重建于明。清初裁海毁,复海后山阳行僧兰盂重修。雍正后朝廷兴道灭佛,遂毁,留有庙基和诸多摩崖石刻。
兴国禅寺 兴国禅寺在新县街(原在村西),建于唐元和年间。唐末(公元820年左右)圮。宋元佑二年(1087年)重建。唐开成四年(384年),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圆仁法师随遗唐使藤原常嗣来求法,四月六日来朝阳兴国寺拜谒。宣统元年,张百川在庙里办蔚云学堂(新县小学前身),“五·四运动”中,佛像毁,僧众他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遭日机轰炸,1941年又遭日寇纵火焚烧,后又局部修复。”文革”中,大殿拆去,院中一千年银杏被杀。1985年新县小学他迁,寺址为中心幼儿园、防保所及其它多家商店占用。1995年,兴国禅寺又在狮子山,原娘娘庙复建。
摩崖碑刻
北海观音寺石刻 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大部难辨龙蛇,能读的有“曾经苍海”、“金佛穗年”、“移我情”多处,一小井口崖上刻“无锡泉”,“喷玉泉”,“甘露泉”,“灵囗泉”,不知何人题写。外有“云接扶摇近,微茫日上初,囗囗开北海,山势似南徐。绝磴凌空刹,残城抚废墟,沧波千万叠,何处寄樵渔”真书,系张锡三题。
小乌龙潭石刻 小乌龙潭东北畔一立崖上,西面刻诗四首,颂朝阳南山四时景色。“极目南屏秀,天高峭壁摩。奇峰添画稿,归路听樵歌。水落游鱼少,山深啼鸟多。龙潭新雨霁,绝磴起春波”,“骤雨凌空洗,岩腰瀑布横。雪飞千丈落,月助一轮明。涧险泉流壮,崖高水怒鸣。有人倚石听,松韵杂涛声”,“拔地群峰峙,苍茫景色饶。烟峦供酒碗,风月助诗瓢,怪石迎人立,枯山野火烧。半林霜落后,黄叶满溪桥”,“西风吹谷口,梅放满寒溪。雪积空山冷,云村旧路起。鸟寻深树立,驴过小桥低。冻笔呵开后,诗成扫石题。”张百川书。时为光绪间。
田横碑记 碑高2米,宽0.94米,本立西山之小山脖子上,传说田横墓前。”文革”后被推倒,搭一小沟上作桥板。1988年文物普查后,拉回镇政府,放东大楼后。碑额有“义风千古”四字,碑文为“田将军讳横暨二客、五百义士碑记”,碑右一行“大清康熙四十一年,岁欢壬午,清和月里人成俭立。”此碑缘由《云台导游诗抄》引《刘荆山笔记》:“康熙间,东海巨平村诸生,成俭病绝,恍惚见所谓闫罗王者,对簿过失,惟事寡母甚孝,王曰:‘尔以孝故,得从末减其益,勉为善士,后十二年某月日,算乃绝也。命田将军横送归。’既苏,重修田将军墓。为立碑,后卒年月日悉合。”
毛主席大社优越性碑刻 1955年9月21日,毛主席为朝阳乡前进生产社的一篇总结文章—“大社的优越性”加的按语。1972年,建朝阳水库,将其刻于花岗岩石板上,置溢洪孔放水闸门横额上。岩面长2米,高80公分,字径5厘米,全部是毛主席手写体,石工是刘巷张达佑。 太白涧景点
太白涧,在韩李水库东边,离朝阳镇人民政府只4里路,涧两侧岭峻石奇,草丰树密,崔应阶《云台山志》云:“俗传李白游海上,曾饮于此。”《云台补遗》云:“在新县南山四里,一名后沟,危崖壁立,怪石森严,最为幽僻之境。”其历史文化遗存之多更是他处难比,镇有识之士早有开发之望。2002年12月,设立太白涧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太白涧景点。到2004年底,已建“太白涧环保生态园”牌坊大门。
大笊崖景点
在张庄的东南方,过张庄大桥东行千米即是大笊崖景点。它是南云台的一条山脊,北坡高陡险峻,乱石嶙峋,山头一裸崖,若一笊篱头,人称“大笊崖”,亦有称其为“大招崖”。
黄崖景点
张庄东面,是宋代黄岩隐居处,上有黄岩洞,故此山众称黄崖山。
黄岩洞 黄岩洞是黄崖标志性景观,在张庄东山的果园中,洞门朝西,洞南北长11米,东西宽6米多,高3米左右。1999年,黄氏出资请灌云伊芦石工来此,在洞额刻“黄岩洞”三字,以示游人。字径50公分,字深2公分,整个涂以红漆,在深山中十分显眼。
艾不城景点
在朝阳镇直东山顶,史载齐王田横率五百义士由梁来隔峰山顶以求安,汉高祖刘邦得知,即派上将军艾不追赶招抚,在此筑城,史称“艾不城”。艾不城附近有“观音崖”、“天书石”诸多胜处。
兴国寺景点
在朝阳镇向阳大道(也曾叫过朝阳路)的北端,狮子山下。景点的中心部位就是1995年10月20日在原来“汉东海孝妇祠”基础上重建的“兴国寺”。兴国寺南边隔一墙就是朝阳中学,中学东面200米,就是牛旮旯水库。兴国寺正殿后100米高处即是狮子山顶,上有狮子岩。兴国寺山门前即是“娘娘庙”广场。新墟一级公路(310国道)和镇里的向阳大道在这里交汇。娘娘庙广场北边就是陇海铁路,铁路北就是烟墩山,山顶有古烟墩。
白龙潭景点
在韩李、刘巷两居民区(村)之南山坡上,除山中白龙潭这一自然景观外,其历史遗存很多,白龙潭北的大团山上的上古岩画,是少昊之东夷鸟图腾形象。游人欣赏、探测,趣味无穷。大团山顶有由吾庙址,故亦被称之为由吾峰。白龙潭之西南即是竹山,亦有称“窄山”的,更有称“弇榆山”的,乃南北朝明僧绍隐处。
西山景点
朝阳镇西部山上,除自然山水、果林外,还有汉天凤间(14年)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率部驻扎遗址,及民间传说唐相殷开山小女儿用桃花为人治病的桃花涧幽境。
⑷ 龙城遗址的朝阳龙城兴衰
东汉末年始,中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鲜卑慕容部占据辽西,发展经济,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吸引了大批中原流民。逃往辽西的中原流民,为鲜卑慕容部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加速了鲜卑慕容部的汉化进程,壮大了力量,使其不仅统一了东北,而且进一步争雄中原。龙城作为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逐渐成为当时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燕文化对北朝、隋唐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兴建前燕定都龙城公元333年,慕容(皇光)以平北将军、平州刺史统帅慕容鲜卑,公元337年称王,国号燕,定都棘城,也就是前燕。公元341年,慕容皇命人于龙山筑龙城。当时的东晋成帝正式承认慕容皇为燕王。公元342年,前燕正式将都城迁入龙城。经过征战,前燕大军打败了高句丽等其他部族,成为东北霸主。前燕在向四周用兵的同时,大规模构筑龙城,龙城附近人口猛增,龙城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了东北的中心城市。
繁华后燕大兴土木公元360年,由于内部纷争,前燕灭亡。后燕慕容熙在位期间,势力依然开始衰退,高句丽、契丹等东北少数民族乘机扩张势力。慕容惜多次率军攻打高句丽、契丹,最后都以劳民伤财、损兵折将而告终。与此同时,慕容惜宠爱妻妾,为取悦她们,在龙城大兴土木。慕容惜的穷奢极欲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龙城这座东北最大的都城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不仅成为东北的中心城市,而且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损毁北燕一场大火公元409年,拓跋被慕容鲜卑拥立为王,仍以龙城为都城,是为北燕。
拓跋即位后,吸取了后燕亡国的教训,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使北燕国力得到恢复。拓跋统治后期,北燕连年干旱少雨,而且又发生地震,宫内因皇位继承问题又发生内乱,国力逐渐走向下坡路。拓跋死后,公元436年,北魏大军攻打北燕,高句丽乘机攻入龙城,将龙城府库掳掠一空,又放火焚毁了龙城宫殿。
⑸ 辽宁朝阳什么地方最值得一逛
佑顺寺
佑顺寺位于朝阳市老城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北京白马寺喇嘛卓尔济到辽西择地建寺,经康熙皇帝批准,第二年破土动工,八年后竣工。寺院建成后,康熙皇帝赐名“佑顺寺”,并赐檀香佛教像一尊。佑顺寺早在清初就已屡受皇恩,据说乾隆皇帝在去盛京祭祖途中曾在此驻跸,并为寺院题写匾额“真如妙觉”。
红山文化遗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是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现已在五处地点发掘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遗址内涵丰富,出土文物精美绝伦、世界罕见。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觉达罗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发现,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东山嘴遗址
东山嘴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兴隆庄乡章京营子村东山嘴屯,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第一个发现与女性崇拜有关的遗迹遗物的遗址。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北四家子乡境内,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是朝阳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庙宇,以建筑技艺精湛、雕刻艺术精巧而远近闻名。庙宇四周山峦起伏,树木茂盛,山下小溪蜿蜒流长,风景隽秀。
惠州城遗址
惠州城遗址位于建平中部建平镇八家村所在地,城址四面环山,东临老哈河支流——蹦河。城址长方形,东西638米,南北592米。城墙存高2-4米,底宽12米,城四角筑角台(东北角台水冲毁),现东南角台保存较好,高6米,底径15米。
东晋壁画墓
东晋壁画墓,位于十二台乡袁台子村,呈长方形,石筑墓室,墓内有百室和小龛,墓壁白灰面,并施彩绘画面,墓顶绘有鸟, 星云阁,墓壁绘墓主像,侍女图、射猎图、 秦食图、庖橱图、庭院图,极具考古价值。
万祥寺
万祥寺位于凌源市宋杖子乡,清代的乾隆四年(1739年)建造了这座庙宇。庙宇的特点是具有藏式风格,让游人体会一种浓郁的藏族气息,好似到了西藏。
清净化城塔
玉清宫
道教庙宇——玉清宫位于朝阳县羊山镇肖家店村北山坡,规模较大,占地9980平方米。此乃清末光绪年间修建的讲善堂,后改名为玉清宫。
玉清宫继承传统建筑艺术风格,但又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万山祠和三天界下层券顶龛式建筑与传统结构相结合,设计新颖,别具一格,实属罕见。
关帝庙
位于朝阳市营州路东段北侧,于清乾隆九年由山西会在朝阳东塔的塔基右侧修建。是朝阳市内唯一保存的礼制性建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票鸟化石自然保护区
北票鸟化石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20°45′22〃—120°52′38〃,北纬41°32′21〃—41°37′53〃,总面积4630公顷。保护区于1997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孔子鸟等珍稀古生物化石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槐树洞
槐树洞的主要景点是涌泉寺,它位于朝阳县南双庙乡境内,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殿、关公殿等。有山泉从龙王殿外石雕龙头喷出,注入渔塘清幽见底。山中桃李杏桑、松柏榆杨、槐树倒角、古木繁茂。最绝的是庙中有数株300年以上树龄古槐遮天蔽日如大伞擎盖,蔚为壮观,槐树洞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凌源热水汤温泉
位于凌源市城北16公里万元店镇热水汤村,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是疗养与旅游胜地。该温泉疗养院距朝阳市165公里,距机场170公里,距海港码头175公里。《元一统志》称为乌尔哈泉,时建有兴教寺、重阳观、浴室寺、大清观等庙宇。相传清雍正年间建瓦房汤池12间,修建热水神庙,石砌汤池72个,名称有神水泉、圣水泉、观音泉、太阳泉、老君泉、玉液泉、明清泉等。沦陷时期,被日本人占据,修建“翠岚山庄”,供日伪军党政要员享用,战乱年代,汤池庙宇遇到破坏。
燕秦长城
在建平县北部努鲁儿虎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断断续续地盘亘着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为“石龙”或“土龙”的古代长城遗迹。经考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秦长城。
⑹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是什么呢
辽宁盘山红山文化之来龙去脉 在中国卷帙浩繁的典籍中,一向视中华文明史为上下5000年,然而从考古学角度,其地下证据只能上溯至4000年——红山文化提供了前1000年文明史的实物证明。 自秦始皇以长城将华夏大地南北两分,中原即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就成为2000余年间不争的事实——红山文化向世人揭示,素以荒蛮称世的北方,亦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红山文化以其灿烂的远古文明,验证并扭转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思维定式。 红山文化是指华人祖先在距今五、六千年间,于北从西辽河流域,南到大凌河流域、渤海湾北岸,并延伸到燕山以南的区域内,创造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因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红山后村,而于1955年正式得名,并将其后面世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之代表为牛河梁。 牛河梁位于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居大凌河、老哈河之间,是蔓延于努鲁儿虎山谷的三道黄土山梁。自20多年前红山文化得以在此发现并发掘,这三个土得掉渣的字就变得大气十足,几乎在一夜之间举世闻名。 女神庙处于整个遗址中心,面积75平方米,现被圈起,并用8道房梁搭了个篷。篷内只是一块长方形空地,凹凸起伏,坚硬的黄土地残留着发掘的痕迹。远近松涛在篷外阵阵呼哨,使之显得空旷而又苍凉。 由于科技上的不足,当年只对女神庙进行了局部试掘,之后掩上黄土,一直保护至今。至于何时才能具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没有人说得清。 试掘之时,女神庙出土了红陶彩绘的壁画和祭器残块,以及泥塑的熊爪、鹰爪和鸟翅。最令世人震惊的是女神像残件,分属于6个个体,有大小不一的女神头像、手臂、腿部,以及鼻和耳。女神头像缺了半边耳朵,整个面部表情却依然生动。绿玉石的眼睛深深凹进眼窝里,使眉骨、颧骨显得很高。嘴巴有点特别,回缩微咧,好似略带笑意。 牛河梁女神庙是考古界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神殿;女神庙里的女神像,是亿万炎黄子孙第一次看到的5000年前由泥土塑造的祖先形象。当年女神头像重见阳光的辉煌一瞬,曾被辽宁省博物馆的摄像师抢入镜头,照片以“五千年后的历史性会面”为题,刊登于国内外大小报刊。后人一片喧哗,祖先雍容自若。 环女神庙而建于各山头的,是诸多积石冢和祭坛。所谓积石冢,即以石板搭建的坟墓,其墓室、墓盖、墓底、墓界均为石板。祭坛则是积石冢的附属设施。积石冢是红山文化的特征之一,与国内华北、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以土坑为主的墓葬形制完全不同。 纵观牛河梁发掘的所有遗址,每一处积石冢群均是小墓围绕中心大墓,四周又砌筑石墙以为框界。大墓上面积石封土,形成高耸的山头。大墓皆为男性,其随葬品亦明显多于周边小墓。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古人,无疑已经学会了区别,以及区别对待,从而形成阶级的雏形,文明的原胎。 红山文化的墓葬另有一独特之处,即只随葬玉器。这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普遍随葬有陶器,亦迥然不同。其墓葬玉器除常见的玉镯、玉箍、玉璧等之外,比较打眼的有玉龟、玉凤、玉人。而其最为夺目的亮点,则是玉猪龙。 牛河梁第4号墓为成年男性,随葬品不多,只三件,但除了一只枕于头下的玉箍形器,另两件均为珍贵的玉猪龙。两只玉龙安卧于人体胸腔,一大一小,大的10厘米多一点,小的充其量6、7厘米;一绿一白,绿的莹澈闪亮,白的泛着微黄;头朝下,背靠背而眠。通体胖嘟嘟,头部肥大,支楞着饱满的双耳,嘴和鼻梁上有活灵活现的皱纹,两只圆圆的大眼睛微微突起,好像在目不转睛地望着人。其神其态,酷似女神庙对面的猪首山。 龙是炎黄子孙的原始情节,其究竟起于何时成于何物,现已难溯其源。历来最流行的说法是闻一多先生的观点。闻先生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再结合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形成——内里没有猪的影儿。 事实上从发现第一块玉雕龙时起,其命名就已被考古界吵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其形像鹿,有人认为像熊、像金龟子的幼虫蛴螬,甚至像胎儿、像道家的阴阳鱼儿,不一而足。直到2003年10月21日,在距今8000余年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发掘出一个由石块和陶片组成的S形动物,静静地躺在一个灰坑里,活脱脱一只巨龙,其龙头部,安放着一只野猪头骨。 ——“玉猪龙”由此叫响全世界,并认为其不仅仅是一种饰品,而更应是一种图腾物。 玉猪龙大体可分两类,一类体形细瘦,长鬃飘飞,形似英文字母“C”,称“C形龙”,红山文化另一处遗址——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大型玉龙即属此类;另一类环体肥厚,形象似猪,称“玉猪龙”。牛河梁出土的玉雕龙均属此列。 红山文化北从西辽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科左中旗、开鲁县,到巴林左旗、巴林右旗、三星他拉,再到辽河上游及老哈河、大凌河流域的阜新、赤峰、喀左、建平等地,其文化行程陆续南移,一直到辽河入海口的盘锦。 盘锦于1982年在市郊发现七处红山文化遗址,并于地表采集到彩陶器残片、细石器、玉石斧、磨制石斧、网坠等,至今没有进行发掘,以至再无收获——辉煌数千年的红山文化,据此在长城以北消失了踪影。 然而红山文化一经发现,其文化特征就迅速被世人捕捉。 中国史前集中出土玉器的文化,除红山文化外,还有距今3、4千年前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两者都有以玉器为陪葬品的特点,其玉璧、玉环、玉龟、玉鸟等玉器均有一定相似性,尤其是红山文化“C”形龙的龙头与良渚文化大目兽的面纹,具有共同的基本构成因素。 遂有学者以此为据,推测后期红山先民迁至盘锦后,曾沿着渤海湾海岸线陆续南移,不断向中原迁徙,从而使长江下游文化面貌剧变,融入诸多红山文化的崇玉传统,最终形成了良渚文化。 进而推出一个足以令世人震惊的结论:史前更为发达的文化,并非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黄河流域的仰韵文化,而恰恰是中国北方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除长江、黄河之外,辽河,更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参考资料: http://202.96.80.59/why/yuanqushow.asp?id=546
⑺ 朝阳市黄花滩古城遗址是什么时期的
朝阳市黄花滩古城遗址为辽代建州城址。
辽宁朝阳是辽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境内辽代遗存丰富。众多的辽塔反映了当时本地区佛教文化的兴盛,黄花滩塔就是其中的一个实例
参见王剑,赵志伟:《朝阳辽代黄花滩塔》,载于《辽金历史与考古》2010年第00期。
⑻ 朝阳牛河梁遗址的历史故事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⑼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是什么呢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 1984年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
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编辑本段历史
红山, 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玉猪龙
[1]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蒙元时代,蒙古族人叫它为乌兰哈达,汉语译为“红色的山峰”。所以,后来都叫它“红山”。公元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当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请了一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来讲学。据日本人回忆,当年他越过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来到了红山,在附近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陶片。1919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名叫桑芝华。他来到内蒙林西,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1930年冬,从东北通辽来了一位梁启超的儿子叫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始研究考古学,他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工作团,叫满蒙考察团。有个叫滨田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30多处遗址仅发现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让日寇枉费了心机。 红山文化博物馆示意图
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 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 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这些图腾性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而玉龙玉凤则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历史学教授雷广臻有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最新见解,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 红山文化墨玉马蹄形器
[2]雷广臻说,根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图腾主要有5种:一是熊。《史记》说:“黄帝为有熊。”班固编著的《白虎通义》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在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不但出土了泥塑的熊下颚和熊掌残体,还出土了双熊头三孔玉器;二是龙。《史记》说“轩辕,黄龙体”。闻一多先生认为,上古姬通女又通巳,而巳即是大蛇,这种大蛇又被人们称作龙,被黄帝部落奉为图腾。红山文化蛇形龙玉器,从兴隆洼、查海遗址的玉玦,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的玉龙,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三是龟。《国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郭沫若先生认为黄帝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在牛河梁遗址多次出土了神龟玉器和玉龟壳。四是云。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部分造型可能与云有关。五是鸟。《国语》记载,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鸟身者”,可能以鸟为图腾。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墓葬中,确实出土了玉鸟。 雷广臻强调,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这种种契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雷广臻认为,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反映了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这“四生”情况。可以说,红山文化的每一件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 雷广臻教授进一步分析,黄帝多图腾,哪个为社会所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的图腾呢?从文献上看,一是龙,二是凤。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由此可以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
生活在西拉木伦河两岸的红山文化部落集团,过着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生活,已经发现了较多氏族居住营地的遗址。大凌河上游牤牛河北岸的内蒙敖汉旗河福营子村,有一处红山文化的氏族部落,两条保存较好的壕沟将部落遗址分别围成紧邻的两个部分,即两个氏族。其中东南部的壕沟周长 6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壕沟的东南边留有一处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氏族,壕沟只有三边,包围的居住营地面积较小,另一边即为东南部氏族壕沟的一段。这个红山文化部落营地的发现,提供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氏族部落的规模和防卫性壕沟的实例,可以看出这种设施与仰韶文化半坡氏族部落是基本相同的。 红山文化的先民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部落,兼有畜牧和渔猎的经济生活。 在手工业生产中,制陶业占有重要地位。制陶技术比早期的兴隆洼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一些富有制陶经验的氏族成员已经专门从事这项劳动,大批陶器具有成批加工的相似性。陶器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老哈河东岸的敖汉旗白斯朗营子村南,四棱山前起伏不平的沙丘上,有一处红山文化的窑场,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 6 座窑址。从这些结构各有差异的陶窑及出土的陶器来看,制陶业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
编辑本段“红山文化”博物馆
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是由民间著名考古探险收藏家黄康泰先生创建。三十五年来,他凭着天赐的命运、龙祖的重托、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境界,踏遍龙疆万里,走尽凤国家园,不辞辛劳地探研龙的起源和人类文明起源之大课题,始终默默地肩负着探研和弘扬人类文明起源历史的使命和重任,艰难地完成了有史以来前人所未完成的寻根之梦。 中国第一“龙”——C型龙
[3]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以近三十五年来所发现的远古系列石玉器为主要物证,以陶器为辅证,以骨器为旁证,破解了五千年至三万年间人类文明起源之谜,是一所具有专题性、唯一性和重大发现性的博物馆。它是一座以考古实物讲述人类史前文化的知识宝库,是人类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无远古考古发现之前,中国学术界长期存在着疑古思想,被中国文明西来说的观点所左右。如今,本馆考古发现的龙祖凤宗文明起源实物和红山文化系列石玉器,充分地证实了中国龙凤“一统多源”起源文明演变世界文明的学术观点,彻底推翻了中国文明西来说的错误观点。中国物证探源人类文明的考古时间虽晚,但现在我们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可以郑重地宣布:中国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是人类文明第一起源国。 该馆收藏的各类远古石玉器均是龙祖凤宗文明发展、演变和传承的文化产物。中国文明起源即龙祖凤宗文明起源。龙凤图腾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图腾的象征,以最远古、最神秘的内涵,创造了中华民族总图腾的文明起始,衍生了无数中国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永恒的、从未间断的、阴阳相生相克的、无所不包的文明哲理,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三万年独树一帜的、龙凤一统多源的文明文化传承史。 红山文化——龙宗凤祖
[4]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与文化相比中国龙祖凤宗的文明与文化起步要晚,是对中国龙祖凤宗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这一观点可在当地的考古发现中得到印证。因此,本馆收藏的远古系列石玉器是探研中国乃至人类文明起源课题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物证。 人类人文龙坛博物馆藏品达二万余件,其发现地集中于中国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青海北部、新疆北部等地区,分布于闪电河、青龙河、滦河、东西辽河、哈拉哈河、老哈河、英金河、牤牛河、大凌河、西拉木伦河等流域,共计万余处。
⑽ 朝阳市喀左县大城子镇小城子村内有多少古庙或遗址都叫什么
朝阳市喀左县大城镇小城村内有多少古庙遗址都叫什么?不知道有多少古庙没在朝阳市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