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沈国遗址
⑴ 我们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石构古城门遗址是什么
天气渐暖,人们的心情也开始活跃起来,在这春光灿烂的日子里,窗外早已花团锦簇,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变得小心翼翼,即便满园春色关不住,也不敢贸然行动。不过小编相信,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拥抱春天,待到来年,依旧山花烂漫。
⑵ 平遥古城遗址遗迹反映怎样的社会状况
平遥古城就是依抄据汉族传统的“礼制”思想规划建设起来的,完全反映出明清时期汉文化的历史特色。从城池的规模来看,古城城方三里。古代城市的等级与规模都遵循国家典章制度的“礼”序标准,不能逾越。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也就是天子居住的城市,城方九里;其次为诸侯都城或后来的州郡府城,大的为城方七里、次的为城方五里;县城则一般为城方三里。平遥古城完全符合这一“礼”序等级,城墙的每一边长都接近1.5公里从古城布局来看,体现了《周礼》“辨方正位”的思想。辨方正位在布局上,大至整个古城区、小至四合院落无不追求“人、天地、建筑”之间的和谐,即“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五方四象、突出中心,强化中轴、西南为尊等一系列汉族文化传统的“礼”序与习俗的布局程式,“五方”即东西南北中,“四象”指古代标志四方及四色的四种灵兽的符号,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之内就是“中”,“中”是统治者的象征。“古之王者,择国之中而里宫”,象征帝王一统天下。平逼古城将象改权的县衙布局在全城的中心~
⑶ 成都五大古城遗址是哪五个
1、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被誉为专“中属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⑷ 中国新石器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古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按照时间顺序来分主要有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主要文化遗存有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为代表。
中期主要有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
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并于1961年3月,国务院将其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距今五千多年的农业文明,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文明。1988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重点大遗址,2006年又被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赤峰市与朝阳市宣布将联合对红山文化进行申遗。
晚期主要以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总面积为290万平方米,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同时其规模最大、建筑水平最高的古城遗址,堪称“中华第一城”~
⑸ 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世界遗产了,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最吸引我的就是古城的文化以及它的历史悠久,所代表的风俗文化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⑹ 有哪些证据证明了1956在河南郑州发现的古城遗址是商代前期的国都
就构筑城墙所需工程量来看,挖土约170万立方米,夯土约87万立方米。假如每天投入1万名劳动力进行作业,3000名挖土,3000名运土,3500名夯打,500名做勤杂工作,以当时的最高作业率计算,需8年才能完成。如果不是最高统治者所在之地,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是很难筑成如此规模宏大的城池的。
⑺ 古代的沈国为什么会灭亡
沈国之悲
沈国位卑势弱,在春秋时代强国争霸中左右为难,苦不堪言,因地近强楚,与楚交好,又有沈氏公族在楚为官,故多依附之。由于沈国是楚国的同盟国,因而屡遭中原诸国的讨伐。
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使之一蹶不振。
前583年春,在晋国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同盟的楚军败逃,晋军讨伐蔡国和楚国后,又攻破沈国,掳走了沈国国君揖初[1] 。
前558年和前537年,沈国又两次随楚伐吴,前519年沈子逞伐吴兵败,成为吴国的俘虏。《左传·定公四年》载,前506年,晋国召集诸侯,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亲楚的沈国拒不参加,晋国指使蔡国,出兵伐灭了沈国,并将沈子嘉押回蔡国杀掉[2] 。沈国,姬姓,周朝诸侯国。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
由于春秋时期沈国与楚国毗邻,不得己而与楚国结盟,后多次被晋国或晋国支持的中原诸侯国攻破。[1][2]
中文名
沈国
外文名
Shen State
性质
诸侯国
时期
春秋
灭亡时间
公元前506年
沈国简介
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公元前506年,沈国被晋国支持下的蔡国灭掉。
《水经·汝水注》云:"汝水又东南,左会澺水。……又东经平舆县故城南,为澺水。县,旧沈国也,有沈亭。"可见沈国国都其最后国都的遗址可能在河南平舆北射桥镇古城村。而依《沈子国》记载“公元前1063年,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封聃季载于聃。唐代张守义《正义》注:“聃,国名也。季载,人名也,伯邑考最长,所以曰:“伯”,诸子中咸言“叔”,以载最少,故言季载。”武王同母兄弟四人,为嫡出。季载为武王胞弟,居第四,故称季。据众多的史料记载,聃国就在颍州西一百二十里处,即今古城址。有人提出疑问:既然聃季载封于聃,为何又叫沈子国呢?原来在古时,“沈”与“聃”二字互相通用。《辞海》“沈”条注:“沈”,古国名,一作聃。“聃”、“沈”古音名通用。看来聃季载封于沈当无疑义了。”。《沈子国》另外记载“先秦时期: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姬旦辅佐成王治理国家,主管国家政务,在今临泉县境置沈子国,亦称沈国,封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食邑于沈”。公元前592年,周定王十四年,蔡国公孙姓率师灭沈。获沈子嘉归,杀之。公元前506年,楚国灭蔡国,临泉属于楚地,此处设平舆邑。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庚辰,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分36郡,310余县,临泉当时设平舆县。汉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西汉高帝刘邦承秦制,临泉仍为平舆县。其西部新置鲖阳县(今鲖城镇)。572年,北朝北齐武平三年,废平舆县。------据明嘉靖《沈邱县志》载:“沈子国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即周聃季所封处,今遗址现存,地属颍州(今阜阳)。沈亭在县东南废沈子国城东五里,秦高士沈郢建为游钓之所,今为颍州预备仓基。元至正十六年四月,明兵取颍州路,改颍隶凤阳府,省汝阴、沈邱(丘,以下同)二县,沈邱县废。------”。,另据《安徽省地方志-建置沿革志-第三篇市、县(市)建置-第十一章 阜阳市 第六节 临泉县》记载“古沈子国、平舆县、沈丘县旧治遗址,位于今城关镇西0.5公里,现叫古城子的地方。此处作为古国邑长达577年后废为沈邑。--------秦灭楚后,因其处为楚北上东渐重邑,西陲重镇,因地处一马平川的淮北大平原上,而因旧邑置新县,因沈子国不是直接亡于秦,为消除楚国的影响,以地势平坦而名新县为平舆县。在滨临泉河(古颍河主要支流,又名颍河)处有古沈()亭,为沈子后,春秋时期秦国的隐士沈郢钓鱼游息处。------平舆县名始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李信攻平舆,约秦王政二十一年三月攻下沈邑后建县,改名平舆,以地势平坦名县。即《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平舆条应劭注为:“故沈子国,今沈亭是也。‘舆’音‘豫’。”此县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才正式废除。大业初,复置平舆县已改治今河省新蔡境内。------有人把故沈子国邑、沈亭划到今平舆县北更不对,因此处一马平川,并无供垂钓的颍河之滨的沈亭,倒是有古亭又写成挚亭,是牧羊的地方。因此,古沈邑、秦汉以降的平舆县治,隋末至明初的沈丘县治及古沈子国、第一个平舆县、第一个沈丘县在今临泉县。”
沈国定居汝南的国君是沈君忽,其因父庚向助平王东迁有功,入朝为卿士,封子忽沈侯,为汝南方伯,号“汝南国”。后来因为“践土之盟”被降为子爵,故后世之君称沈子。
沈国故地在今天安徽临泉、河南平舆、河南沈丘一带,有很多沈国古迹遗存可考。
沈国究竟封于何处,史学界争议颇多。有人说封于今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有的说封于今河南平舆县北射桥镇古城村,还有说封于今河南固始。然而这些都值得怀疑。持以上诸说者,是把沈、渖、聃混为一谈,所据是它们古音相同或相近。
⑻ 中国又一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是不是世界遗产大多都是古城或者古城遗址
并不是这样,申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历史位置,历史意义与历史影响,并不是只有古城才能够申遗成功!
⑼ 三国时期现存留下的遗址、古城在现在的什么地方简单介绍一下
推荐去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应该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三国遗址
赤壁古战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内
白帝城被长江淹了,去不了
⑽ 沈国的西周封国
沈国简介
聃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季载贵为周成王王朝司空,位列三公。聃国是侯爵大国,国域在今安徽、河南一带,北至黄河、东至杞县(杞国)、西至荥阳(东虢)、南至淮阳(陈国)。平王东迁后,季载后裔,另封沈国之地,于上蔡平舆沈丘一带。。公元前506年,沈国被晋国支持下的蔡国灭掉。
《水经·汝水注》云:汝水又东南,左会澺水。……又东经平舆县故城南,为澺水。县,旧沈国也,有沈亭。可见沈国国都其最后国都的遗址可能在河南平舆北射桥镇古城村。而依《沈子国》记载“公元前1063年,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封聃季载于聃。唐代张守义《正义》注:“聃,国名也。季载,人名也,伯邑考最长,所以曰:“伯”,诸子中咸言“叔”,以载最少,故言季载。”武王同母兄弟四人,为嫡出。季载为武王胞弟,居第四,故称季。据众多的史料记载,聃国就在颍州西一百二十里处,即今古城址。有人提出疑问:既然聃季载封于聃,为何又叫沈子国呢?原来在古时,“沈”与“聃”二字互相通用。《辞海》“沈”条注:“沈”,古国名,一作聃。“聃”、“沈”古音名通用。看来聃季载封于沈当无疑义了。”。《沈子国》另外记载“先秦时期: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姬旦辅佐成王治理国家,主管国家政务,在今临泉县境置沈子国,亦称沈国,封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食邑于沈”。公元前592年,周定王十四年,蔡国公孙姓率师灭沈。获沈子嘉归,杀之。公元前506年,楚国灭蔡国,临泉属于楚地,此处设平舆邑。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庚辰,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分36郡,310余县,临泉当时设平舆县。汉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西汉高帝刘邦承秦制,临泉仍为平舆县。其西部新置鲖阳县(今鲖城镇)。572年,北朝北齐武平三年,废平舆县。------据明嘉靖《沈邱县志》载:“沈子国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即周聃季所封处,今遗址现存,地属颍州(今阜阳)。沈亭在县东南废沈子国城东五里,秦高士沈郢建为游钓之所,今为颍州预备仓基。元至正十六年四月,明兵取颍州路,改颍隶凤阳府,省汝阴、沈邱(丘,以下同)二县,沈邱县废。------”。 ,另据《安徽省地方志-建置沿革志-第三篇市、县(市)建置-第十一章 阜阳市 第六节 临泉县》记载“古沈子国、平舆县、沈丘县旧治遗址,位于今城关镇西0.5公里,现叫古城子的地方。此处作为古国邑长达577年后废为沈邑。--------秦灭楚后,因其处为楚北上东渐重邑,西陲重镇,因地处一马平川的淮北大平原上,而因旧邑置新县,因沈子国不是直接亡于秦,为消除楚国的影响,以地势平坦而名新县为平舆县。在滨临泉河(古颍河主要支流,又名颍河)处有古沈()亭,为沈子后,春秋时期秦国的隐士沈郢钓鱼游息处。------平舆县名始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李信攻平舆,约秦王政二十一年三月攻下沈邑后建县,改名平舆,以地势平坦名县。即《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平舆条应劭注为:“故沈子国,今沈亭是也。‘舆’音‘豫’。”此县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才正式废除。大业初,复置平舆县已改治今河省新蔡境内。------有人把故沈子国邑、沈亭划到今平舆县北更不对,因此处一马平川,并无供垂钓的颍河之滨的沈亭,倒是有古亭又写成挚亭,是牧羊的地方。因此,古沈邑、秦汉以降的平舆县治,隋末至明初的沈丘县治及古沈子国、第一个平舆县、第一个沈丘县在今临泉县。”沈国位卑势弱,在春秋时代强国争霸中左右为难,苦不堪言,因地近强楚,与楚交好,又有沈氏公族在楚为官,故多依附之,因而屡遭中原诸国的讨伐。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使之一蹶不振。沈作为楚的同盟国,前558年和前537年,两次随楚伐吴,前519年沈子逞伐吴兵败,成为吴国的俘虏。《左传·定公四年》载,前506年,晋国召集诸侯,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亲楚的沈国拒不参加,晋国指使蔡国,出兵伐灭了沈国,并将沈子嘉押回蔡国杀掉。
沈国定居汝南的国君是沈君忽,其因父庚向助平王东迁有功,入朝为卿士,封子忽沈侯,为汝南方伯,号“汝南国”。后来因为“践土之盟”被降为子爵,故后世之君称沈子。
沈国故地在今天安徽临泉、河南平舆、河南沈丘一带,有很多沈国古迹遗存可考。
沈国究竟封于何处,史学界争议颇多。有人说封于今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有的说封于今河南平舆县北射桥镇古城村,还有说封于今河南固始。然而这些都值得怀疑。持以上诸说者,是把沈、渖、聃混为一谈,所据是它们古音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