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观光产品
『壹』 旅游产品有哪些载体
旅游新产品的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二是对旅游路线的设计和组合。[1]
(一)旅游地开发
旅游地是旅游产品的地域载体,是游客的目的地。旅游地开发是在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
特点,实施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建造旅游吸引物,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落实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等。因此,旅游地开发就是在一定
地域空间上开展旅游吸引物建设,使之与其他相关旅游条件有机结合,成为旅游者停留、活动的目的地。旅游地开发通常可分为五种形式。
1.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开发。这类开发以保持自然风貌的原状为主,主要进行道路、食宿、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环境
绿化、景观保护等。如一个地区的特殊的地貌、生物群落、生态特征都是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只要有特点就可以,不必非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沙
漠、戈壁开发好了都是值得一游的旅游吸引地。但是自然景观式景点的开发必须以严格保持自然景观原有面貌为前提,并控制景点的建设量和建设密度,自然景观内
的基础设施和人造景点应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2.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开发。这类开发是指对残缺的文化历史古迹进行恢复和整理。如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遗
址、园林、建筑等,运用现代建设手段,对之进行维护、修缮、复原、重建等工作,使其恢复原貌后,自然就具备了旅游功能,成为旅游吸引物。但是人文景观的开
发一定要以史料为依据,以遗址为基础,而切忌凭空杜撰。人文景观的开发一般需要较大的投资和较高的技术。
3.在原有资源和基础上的创新开发。这类开发主要是利用原有资源和开发基础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新添旅游活动内容和
项目,以达到丰富特色,提高吸引力的目的。比如在湖滨自然景观旅游中,增添一些水上运动项目,诸如飞行伞、划艇、滑水等都是不错的项目,不仅未破坏原有景
观,还可以和原有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成为新的风景点。
4.非商品性旅游资源开发。非商品性旅游资源一般是指地方性的民风、民俗、文化艺术等,它们虽然是旅游资源但还不是
旅游商品,本身并不是为旅游而产生,也不仅仅为旅游服务。对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较多,需要进行广泛的横向合作,与有关部门共同挖掘、
整理、改造、加工和组织经营,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各种旅游产品。应该引起开发者注意的是,这些地区一旦成为旅游目的地,大量游客进入景点后,会改变原地居民
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同时游客带来的外来文化,会对当地的文化生态造成较大的污染。
5.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旅游开发。这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再创造出颇
具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如“迪斯尼乐园”、“未来世界”等就是成功的例子。现代科技以其新颖、奇幻的特点,融娱乐、游艺、刺激于一体,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旅
游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二)旅游路线开发
旅游路线是旅游产品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对单个旅游产品进行组合的具体方式,是旅游地向外销售的具体形式。旅游路线
开发就是把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按不同目标游客的需求特点进行特定组合。在旅游路线的组合中,单项旅游产品只是其中的一个组件,开发
者并不对单项旅游产品进行实质性的改动,而是考虑不同游客的需求特点、支付能力进行相应的搭配而已。比如海南3日游和海南5日游,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景点和旅游服务项目;如果再适度调整海南5日游的交通、餐饮和住宿的档次,那么也就有了海南5日标准游和豪华游的旅游产品。我们可以把海南游视为
一条旅游产品线,而对这一产品线保持海南这一大的旅游目的地不变的前提下,调整该线路的不同旅游产品要素以形成不同的旅游品种,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
要,如双飞5日游、火车5日游、海南潜水5日游的海南游品种。因此,旅游路线开发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目标市场游客的需求特点对旅游产品进行组合搭配。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旅游路线开发的种类进行分类。
1.按旅游路线的性质分类。可以划分为普通观光旅游路线和特种专项旅游路线两大类,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混合旅游线路,比如在度假旅游中加入观光。
2.按旅游路线的游程天数分类。可以分为一日游路线与多日游路线。
3.按旅游路线中主要交通工具分类。可以分为航海旅游路线、航空旅游路线、内河大湖旅游路线、铁路旅游路线、汽车旅游路线、摩托车旅游路线、自驾车旅游路线、自行车旅游路线、徒步旅游路线,以及几种交通工具混合使用的综合型旅游路线等。
4.按使用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可分为包价团体旅游路线、自选散客旅游路线、家庭旅游路线等。
『贰』 扬州的很多文化遗址,文化景点,文化产品都是很好的语文资源,有待我们去发现和认识,有待我们去保护和建设
唐城遗址提醒我们,无锡本不缺文化,缺的是发现、保护和建设,缺的是视文化遗产为宝而珍爱保护的人和事。保护这些文化丰碑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文化”“保护”“文化元素”出现得1分,内容得1分)
『叁』 人文旅游资源分为 A古迹与建筑类 B消闲求知健身类 C旅游商品类 D遗址遗迹类 E购物类 书上说
人文旅游资源分为 ACD
一、历史遗迹旅游资源
1、古人类遗址
2、古代历专史文化遗产
3、近代属革命活动遗址
二、古建筑旅游资源
1、宫殿建筑
2、祭祀建筑
3、民居建筑
4、伟大工程
三、古陵墓旅游资源
四、宗教旅游资源
五、园林建筑旅游资源
六、民族民俗旅游资源
1、服饰
2、饮食
3、节日节庆
4、风物特产
『肆』 合川的历史文化遗址可以开展哪些文化产品
文化遗址,我只晓得钓鱼城~! 你做个1W:1缩小版钓鱼城当文化产品算老。
『伍』 旅游行业产品线有哪些
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天津滨海新区案例
城市旅游形象:现代 宜居生态型和文化型 滨海旅游名城 现代滨海城市风貌
特色旅游:滨海休闲
度假旅游:天津国际游乐港、天津国际邮轮港、国际游艇俱乐部、派拉蒙主题公园、响螺湾娱乐公园、北塘渔港、休闲渔港、天津港、大港阿罗马高尔夫球场、塘沽新洋市场、上古林贝克堤博物馆旅游区、宝成奇石博物苑景区等
环城游憩带:湖泊、湿地、温泉休闲度假东丽湖休闲度假,团泊洼湿地休闲度假,七里海湿地观光,官港森林湿地观光,凤栖湖旅游区,天嘉湖旅游区,北大港水库,塘沽滨海森林公园,海河东嘴岛风景旅游区,宝坻京津温泉度假旅游区,盘山风景区等。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旅游会展中心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泰达会馆、万丽泰达会议中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
旅游产业集群:融合休闲、度假、邮轮游艇、商务会展、滨海观光、休闲渔业、海洋生态、海洋与军事文化、科教科普旅游产品,配套发展景观房地产、港口和工业旅游产品形成的核心旅游产品群,协调利用滨海新区建设中的服务、产业、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等设施,形成若干旅游产业集群,具体指:以塘沽为核心的滨海旅游服务中心产业集群、滨海娱乐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工业观光(高新技术产业 企业文化) 旅游产业集群以及天津港邮轮休闲度假和海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陆』 文化景区规划用哪些方式能够提高游客的消费
在绿维进行的诸多文化景区规划中,商业模式如何优化,游客消费如何增加,都是摆在运营方面前的难题。我们认为,商业开发不能就商业而谈商业,而是应该与规划、产品结合来看。
绿维在做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对于文化遗址景区来说,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让景区在众多的唐文化景区和遗址公园中脱颖而出,也可以更好的解决开发和保护矛盾,糅合多项功能。
面对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资源,绿维以遗址保护为基础,遗址展演为核心,文化体验为特色,以具备世界级观光产品的创新设计,打造核心吸引力,同时,以具备世界级遗址文化体验价值的游憩方式设计,创新大遗址旅游区收入模式、经营模式及商业运营模式,支撑其“世界级的东方大遗址典范”和“西安未来城市中央公园”的战略目标。
在产品设计上,绿维在坚持“内虚外实”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内虚”指遗址内不进行大规模建设,“外实”指以遗址为依托的周边各功能分区要做实,紧抓以下三个要点:做“宫廷”概念,用大明宫的“千宫之宫”来创造吸引力;形成唐文化体验场景,用文化包装来提升旅游品位;从观光到休闲的提升来实现产品升级。
在商业模式的构建上,绿维实行收入模式多元化、投资分期组合化、经营模式简约化、管理模式综合化、营销战略品牌化、融资模式多样化,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大遗址的模式,更好的协调了大遗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柒』 青岛文化历史遗址景点观光
青岛栈桥(Zhan Qiao Pier )又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 。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外形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远处,小青岛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哝哝,一座白灯塔亭亭玉立。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近几年,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活动,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在湾内自由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编辑本段]栈桥历史
青岛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栈桥十分珍视,多次拨款养护维修。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新砌了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10月,市人民政府又投资350万元,对栈桥进行了改造重建。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栈桥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
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重建后的栈桥不仅保持原有风貌,且更加雄伟壮丽。前海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她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檐,题名“回澜阁”。
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尽是宽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秋天涨潮时,尤以西部岸堤景色最佳,海浪拍岸,激起数十米巨浪,轰然作响,蔚为壮观,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岩沙滩上满是赶海挖蛤蜊的游人。近年来,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活动,每到秋冬风平浪静时,成千上万只海欧在湾内低飞回翔,与蔚蓝的天,远处的回澜阁、近处观景赏海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画卷。
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青松碧草,花木扶疏,并设有回廊石椅,与沙滩礁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入夜,华灯齐放,桥上、岸上如株株玉兰盛开,水中波光粼粼,与远处的“琴屿飘灯”遥相辉映。
169
『捌』 让你根据“渣滓洞监狱旧址”这个景点,设计一个旅游产品,你会设计什么
设计一个旅游产品。根据景点。可以呀。本来这就是一个旅游地点。
『玖』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包含哪些内容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
(1)历史遗址类资源开发的原则
①依法保护的原则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利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遗址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任何不利于保护而损害遗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许的。在开发过程中,应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文物保护法规,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切实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完善各项保护措施,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②系统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
总揽全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服从于省、市、区的总体规划,与邻近地区相呼应,兼顾社会效益与民生工程。实行遗址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全面保护与局部开发相结合、遗址开发管理措施与旅游景观建设技术措施相结合、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组合与遗址区整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重点突出近期实施项目,合理规划中远期项目。搞好重点景区景点的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对历史遗址的系统开发、科学开发和动态连续性开发,促进区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滚动发展。
③恢复原有人文环境的原则
依据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在不干涉遗址遗迹本体的前提下,保证原真性及完整性,要尽可能减少对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本体的干预,保护文物本体的真实性,保护文物及其环境的完整性。营建改善与遗址类旅游资源相协调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保存和恢复遗址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风貌,充分发掘历史遗址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所蕴藏着的历史人文价值,为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④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类型各异,既有居住遗址、工业遗址、军事商贸遗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遗址。从发展来看也很不平衡,有的发展得比较早,有的仍处于起步甚至完全的保护阶段。类型不一样,开发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外在表现就不尽相同;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发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开发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各类遗址及遗迹的分布、保存现状及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对于起步阶段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观光消费;对发展较早的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传及管理措施。
⑤体验旅游开发原则
体验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人们学识层次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建博物馆、导游解说的层次上,而应通过发掘遗址文化内涵,使游客融入遗址,增加游客参与的程度,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新的保护规划方案中,将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而在工业遗址或作坊遗址开发中,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产品的过程。
(2)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是当前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遵从的主要观念之一。其含义不仅仅是要在利用时保护历史遗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的保护模式。其动态保护就是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纳入当地的生态保护系统、文化旅游开发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系统;把历史、现实、自然、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全局的观念去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历史遗产。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址本体及其载体的可持续性保护;一是历史遗址所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实体的可持续保护,也包括价值观的再认识。
②“生态博物馆”理论
生态博物馆是指在原来的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下保存人类群体遗存及生存状态的博物馆。即历史遗址应原状地、动态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环境中,某种意义上讲,遗产环境等同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换言之,在生态博物馆中,人们将不再从博物架上看结果,而是在房前屋后观过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生态博物馆的观念是法国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观念,他主张将一个完整地域以博物馆的观念来思考,将自然生态与历史古迹统合在现代人的生活整体环境中,整体的展现出来达到自然环境、历史古迹保存与增进现代人生活整体环境的目的。它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和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反映。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区域保护的原则,以及将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同一环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对于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将遗址所处的环境、自然景观、遗存等动态的保护与展示给公众,用全局的观念去开发和保护[1]。
(3)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目前,国内关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①遗址公园
就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仅使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也通过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我国现阶段的遗址公园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在公园内是有所保留的遗址,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园的雷锋塔、成都望江公园的崇丽阁等;第二类是遗址本身可以成为公园,如圆明园遗址公园;第三类是考古型的遗址公园,它强调的是对文物遗存有所展示,并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展示,如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②旅游景区
许多遗址处在风景名胜区之中,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将遗址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展示性开发。如乐山大佛旅游区内的苏轼故居,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内的张良庙、青岛的琅琊台遗址,重庆的合川钓鱼城等,拥有丰富的古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形成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③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指在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的遗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包括具有博物馆功能的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无论地上或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为了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我国对历史遗址采取通过兴建博物馆的模式来保护展示宣传其文化内涵。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形成的原址上,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通过展示遗址本身的形成和变迁遗址博物馆使公众了解过去,成为链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环节。如1925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发掘原址上的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再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数百家遗址博物馆,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遗址博物馆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过程,并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现成为重要的参观游览地。
④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
中国有许多遗址面积大,遗址区内居民众多,国家目前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拨出大量资金,清空区内人口,对遗址资源实施保护。因此在遗址区建设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比如汉长安城面积巨大,居民5万多人,主要以农业经营为主,为了有效保护遗址,可在遗址区内发展都市农业,建设观光农园、市民休闲体验农园、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