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河遗址
❶ 求湖北地区的太古文明!!
战国时,今荆州市江陵县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亦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楚国曾建都于此达411年。
约公元前2550——前2070年,帝尧时为樊国。
公元前2070——前1600年,夏为古三苗之地。
公元前1600——前1046年,殷商时为鄂国。
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
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为鄂邑。
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
(这是我网络的,具体你还是去大学的图书馆查查,或者历史学教授)
下面是我从豆丁网上找的湖北的史前文明详细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湖北的史前文明
一.旧石器时代 建始直立人遗址 位于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原称巨猿洞,俗称龙骨洞。1968年至2000年间曾在此进行了9次发掘,发现早期直立人牙齿化石5枚和石器、骨器,同时发现包括步氏巨猿在内的80多个种属的哺乳动物化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遗址为东西向穿山洞,海拔750米,洞长120米,高6—7米,宽2—15米。洞内为早更新世堆积,东洞发掘区剖面自上而下可以分为13层,直立人牙齿化石分别出自东洞的第八层、西洞的第八层和西支洞的第五层。距今约120-250万年,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直立人与巨猿共生的化石点,对研究巨猿的生存、迁徙和灭亡以及巨猿与人类发展谱系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郧西猿人遗址 位于郧西县城东10余公里安家乡神雾岭东坡。俗名白龙洞。距今约50万至100万年,为我国8处猿人遗址之一。1976年、1977年在此发现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猩、犀、熊、獾、鹿、牛、豪猪、鼠狗、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头角、骨骼、粪便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一批人工凿痕的打制器和用火的迹象,被称为“郧西猿人文化”。白龙洞内景物壮观,穹窿式、攒尖式、藻并式景物互相接连,上悬千姿百态的“石钟”、“石乳”、“石幔”、“石佛”,各种景象栩栩如生。
学堂梁子遗址 位于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并出土似手斧的两面器。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命名为“郧县直立人”,简称郧县人。距今100万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铺猿人遗址 位于郧县梅铺龙骨洞。1975年在此发现三枚猿人牙齿化石20多种动物化石。经鉴定为早期猿人,命名为“郧县亚种”。距今100万年----60万年。
长阳人遗址 位于长阳县城西南45公里大堰乡。为一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洞口高约2米,阔约6米,平面呈不规则状。1956年以来先后发现人类的上颌骨和牙齿及共存的古脊椎动物等化石。经鉴定,人的上颌骨和牙齿比之北京猿人具有显著的进步性质,但也存在着原始特征。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约10余万年,故定名为“长阳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龙洞遗址 位于郧西县香口乡。2004年在香口乡黄龙洞发现四枚牙齿化石,经鉴定为晚期猿人,距今10万年----4万年。
鸡公山遗址 位于荆州市荆州城小北门外4公里处的郢北村鸡公山,是一处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居址和旧石器时代加工场遗址。遗址内文化层厚达1米多,由于遗址周围系纯粘土层,没有岩石,可见其加工石料来自远处。遗址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由5个砾石围成的圆形石圈和脚窝等居住遗迹,石圈直径约2米,其内放置有少量尖状器和砍砸器。据推测,石圈应是当时人类居住的圆形窝棚的遗迹。遗址中还出土有石制品数万件,石器类型以小型刮削器为主。此外,在遗址的南部还发现有一处石器制作场所。鸡公山遗址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平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居住遗址。现已在原地建立了遗址博物馆,面积达1200余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秋木沟遗址 位于郧西县河夹镇小秋木沟村。为旧石器时代遗址。曾在此发现4件石器,其中有1枚高约10厘米的锥形石质砍砸器,重约700千克,3枚石英质的刮削器,重约100千克。
古犀牛洞遗址 位于神农架红坪。为旧石器时代遗址。古犀牛洞海拔2000多米。1996年发掘,为旧石器遗址。共出土各种动物化石和旧石器实物1000多件,在出土的动物化石和骨骼残骸中,有犀牛、大熊猫、野牛、斑鹿、水鹿、剑齿象、猕猴、豹、狼、獐、麂、豪猪、竹鼠、羊、熊等。其中,犀牛已被拼出8个个体,剑齿象也已拼出6个个体。另外,出土的旧石器有20余件,如砍砸器、刮削器、石锤以及石叶、石片等。这些旧石器大多以黑色燧石为原料,也有少量以英砂岩为原料的,多为击打加工而成,该洞的发现对鄂西北古人类活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樟脑洞遗址 位于房县白窝乡枣阳村。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址出土石制品二千多件,以中小型者为主,器形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和钻具等,以边刃刮削器数量最多。 此外在清江两岸,还发现了距今九至十二万年的鲢鱼山遗址和距今十三万年左右的伴峡小洞遗址。这两处都发现了人类的用火遗迹和珍贵的旧石器,还发现了距今二万七千年的榨洞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发掘了三万多件文物。
二.新石器时代 屈家岭文化遗址 位于京山县城西南30公里的屈家岭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废墟的遗址。发现于1954年。面积约40万平方米。距今已有4800余年,为我国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遗址中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士遗物中以彩陶纺轮、彩绘黑陶和蛋壳彩陶最具特色。陶制的鼎、豆、碗等器皿均为双弧形折壁,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该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生产工具和粳稻谷壳。陶质禽鸟模型及玉饰品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面貌。农业的进步和象征父权崇拜的"陶祖"的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的发展已进入父系氏族的社会阶段。屈家岭遗址发现的文化遗存因其具有的浓厚地方色彩,被命名为"屈家岭文化"。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于认识长江中游地区和江汉平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雕龙碑遗址 位于枣阳市鹿头镇武庄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年代为距今6000年左右。发现于1957年,1990~1992年间进行了发掘。遗址中发现有房址、窖穴、墓葬等遗迹,并出土有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动物骨骼数千件。其中不少器物是同时代其它遗址中所没有的,尤其是一幢类似现代单元房并配有拉门的房屋基址,在中国尚属首次发现,在世界古遗址中也属罕见。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南北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河遗址 位于天门市石河镇,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7年,遗址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由三房湾、谭家岭等数十处遗址构成。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从相当于大溪文化阶段开始,经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发展序列。遗址群的中心为一座由城墙、城壕和外围台岗构成的古城。出土物中以大量陶器、陶塑工艺品和小型玉器最具特色。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有铜块等,证明石家河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石家河遗址群是石家河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
阴湘城遗址 位于荆州市马山镇北约4公里处,为新石器时代古城址。该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中部的一条纵向冲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城址东西长约580米,南北残宽约3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城垣基本保存较好,现存城垣宽度一般为10~25米,城垣外有城濠。已发现房屋基址13座、陶窑4座、瓮棺8座、灰坑及水稻田的遗迹,城濠内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遗迹和文化遗物。其中出土的漆木钺柄,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惟一的一件保存完好、且色泽艳丽如新的漆木器,使长江中游漆工艺的时代提前了2000多年。此外还发现了大型分间房子,为研究当时城内居住形式、房屋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门板湾遗址 位于应城市西南约3公里处,是一个以城址为中心,城外分布有数个半从属聚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遗址的中部,有城址一座,平面略呈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西垣保存最好,至今高出地面3~4米,城内东北部和西北部各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高台地,城垣外有濠沟。城址内发现大型房屋建筑,面积为115.5平方米。房屋内分四室,外有走廊,门窗等皆保存较好。房子周围有由围墙构成的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门板湾遗址的城墙与城濠以及大型房屋建筑皆保存较好,为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之罕见。
走马岭遗址 位子石首市焦山河镇走马岭村与滑家当镇屯子山村的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走马岭屈家岭文化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走马岭遗址的发现为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和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庙山遗址 位于枝江市问安镇关庙山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至4000年,是长江流域同年代文化遗址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遗址。遗址现存面积约4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址10座,另有瓮棺等遗迹。房址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地面建筑,房址内有坡顶、竹骨泥墙、隔墙等遗迹。小型房基面积35平方米,中型房基面积52平方米。磨制石器品种多,制作精细,多为斧、锛类工具。陶器有口径达76厘米的陶盆、蛋壳胎彩陶,还发现有陶鼓、陶摇铃等陶质乐器。大型陶盆、蛋壳胎彩陶的出现及内黑外红的烧造工艺,均表明关庙山陶器制造工艺的领先地位。遗址中丰富的大溪文化遗存,基本上包括了该文化的各主要阶段,对研究大溪文化的内涵、特征、分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家垸遗址 位于沙洋县五里镇,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城垣保存完整,平面为梯形,东西墙各长640、南墙400、北墙00米,西墙紧邻东港河,并引东港河水环绕城址一周为护城河。南北城墙的中部各有一缺口,但还不能肯定就是当时的城门。西墙中段偏北至城的东南隅有一古河道,情形和下面介绍的石家河城址相似。城内采集到大溪、屈家岭和少量石家河文化遗物,故城址的年代总不越出这个范围。
陶家湖遗址 位于应城市区西约18公里的四龙河中游。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城池呈椭圆形,南北最大距离约5000米,东西宽850米,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城垣为土筑,残存城垣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南部有大面积台地,在此地面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认定为屈家岭文化时期。
鸡鸣城遗址 位于公安县狮子口镇境内,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6年发掘。东西400、南北50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外有护城河,唯东墙中段不知何时何故断缺,城垣平面近似一个C字。城内中央有高出周围1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台地,上发现大量红烧土堆积,当是遗址的主要居住区。以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鸡岭遗址 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金鸡岭村。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计有墓葬12座,瓮棺葬(儿童或婴儿墓)15座,房屋10座,窑6座,沟25条,灰坑52个;共出土文物七百多件,其中石器类有刀、斧、凿、箭簇等,陶器类有鼎、瓮、罐、盘、杯、碗、钵、器盖等,玉器类有玉环等。其中红釉陶鼎、蛋壳陶碗、穿孔石刀堪称同时期器物中的精品。该聚落由生活居住区和制陶作坊区组成。在生活居住区发现1号房基全部由石块砌成,房基结构为较规整的长方形,面积近150平方米。这种大型石砌房基在整个长江中游同时期都属于首次发现。 城背溪遗址 位于宜都红花套镇。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6900年前。1984-1985年发掘。出土陶器和石器1630件。石器有打制、琢制、磨制,以打制的刮削器最多,此外有砍砸器,打制石斧,磨制石器有斧、锛。 陶器采用泥片贴塑法制作。陶系主要是夹砂夹炭红褐陶,少数灰褐陶和泥质陶,一部分器表施红衣,胎黑色。多数陶器有纹饰,以浅而错乱的绳纹为主,细绳纹、印压纹、刻划纹等少。器形主要有釜、钵、碗、支座等。此外出土的稻谷壳是湖北最早的成熟稻作农业的证据。
后港遗址 位于沙洋县后港镇城河村。1983年发现,2007年发掘。面积为100万平方米,为大型城址,且护城河、城壕、城垣保存比较完整。仅次于天门市石家河城址,属于石家河文化。
店子头遗址 位于巴东县官渡口镇肖家坪村。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遗址面积达7000平方米。1994年发现,1998年发掘。分为9个层位。器形陶器类有罐、釜、支座、碗、凿、砍砸器、穿孔石饰、石片等;发掘出一些兽骨,可辨认的动物有猪(牙)、羊(牙)、鹿(牙、角)、鱼(腮、鳍)、大型动物碎骨、犀牛骨(牙)等。在遗址中清理出两座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墓葬。
官庄坪遗址 位于秭归县香溪镇官庄坪。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1994~2000年进行了6此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27个、灰沟3条、墓葬6座、房基4座。其中属于新石器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灰坑5个,房基1座;属于二里头时期的墓葬4座、灰沟1条;东周时期灰坑19个,房基1座 、灰沟1条,墓葬2座;属于宋、明时期的灰坑2个、灰沟1条、房基2座。新石器屈家岭文化遗存中灰坑都是不规则圆形浅底,遗物以泥质灰陶碗、盘、豆及夹砂黑陶罐、鼎等为主。房基仅发现柱洞及垫土层。其中77号墓(距今4000年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以大熊猫作为殉葬品的墓葬。
楠木园遗址 位于巴东县官渡口镇楠木园村。海拔110~140米,面积逾100000平方米。遗存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碎骨,其中以鱼的鳃盖为主,兽骨也占相当比重。遗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斧和刀,石核、石片略少。陶器以饰绳纹的夹砂深褐色陶为大宗。器类有圜底釜、支座、平底钵、圈足碗、壶等。这类遗存中的釜、支座与城背溪文化同类器接近,其年代略晚于城背溪文化或与城背溪文化晚期同时代。
神农洞 位于随州市东北60公里历山。传神农氏诞生于此,故名。昔日穴口上建有神农庙,内塑其像,常年祀之。后屡修屡毁,仅存神农洞。洞口“方一步”,洞内可“容数人立”,壁石凝苍显绿,极具古色。
相关链接 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2.新石器时代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1956年在长阳纱帽山发现距今10万年古人类化石,命名为“长阳人”1970年在建始龙骨洞发现六枚猿人牙齿化石,经鉴定属“步氏巨猿”距今250万年----200万年。1975年在郧县梅铺龙骨洞发现三枚猿人牙齿化石,经鉴定为早期猿人,命名为“郧县亚种”。距今100万年----60万年。1976年在郧西县神雾岭(俗称白龙洞)发现八枚猿人牙齿化石,距今100万年----50万年。1989.1990年在郧县曲远河口出土了两具完整的颅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距今100万年。2004年在郧西县黄龙洞发现四枚牙齿化石,经鉴定为晚期猿人,距今10万年----4万年。据以上考古成果梳理出鄂西猿人发展层次即从建始人-----郧县人-----郧县亚种人----郧西人----长阳人------郧西智人这一脉胳,进而推断出鄂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并早于黄河文明。
❷ 赣榆有多少处文化遗址
1.后大堂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赣马镇城里村北,遗址上曾有古城墙压过,现为一高出地面约4米,面积约600玉方米的大土墩。遗物上层有汉代绳纹板瓦、简瓦、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中层有西周时期夹砂绳纹褐陶片、鬲足等;底层有夹砂陶鬼险式鼎足、扁鼎足、盆式鼎足、泥质黑陶竹节形豆柄、平底杯、罐把手、红陶片等。1987年12月,赣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青墩庙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城头镇青墩庙村北,为一高出地面约3米,面积约400玉方米的大土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已被扰乱;下层有陶樽、泥质灰陶片、矮裆鬲足、砂陶鬲足、残骨铲、料珠、扁丝壳及龟、牛、猪、鹿骨、动物牙齿亚化石和双翼式铜箭镞等。1987年12月,赣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庙台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龙河乡盐仓城村西,为一东西走向的台地,长120米,宽115米,高3米。上层黄土被扰动,遗物有汉代绳纹瓦片、云纹瓦当、莽钱、铜箭簇、铜镜、碎砖块等;中层有西周鬲足、陶口杯腹片、绳纹灰陶片和春秋时代铁犁铧残片、碳化稻谷等;底层有新石器时期的石砺、骨椎、石纺轮、鹿角、龟腹甲残片等。该遗址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大台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海头镇马台村东北,面积约30平方米,突出地面约1米,为圆形土丘。上层遗物有汉云纹瓦当、绳纹陶片;下层有附加堆纹与鬼式鬲足、黑陶薄片等。
5.苏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城头镇苏青墩村北,为一大河湾沙滩,面积约15万平方米。遗物上层有汉代陶片、筒瓦片,西周夹砂红陶、鬲足罐口片;底层有新石器时期的三角形扁鼎足、锥形扁足、镂空圈足、盘式红陶鼎足、柱础式陶纺轮、泥质黑陶器鼻、豆座、盘口杯等残片。
.商周时代文化遗址
6.茅墩圈商周时代文化遗址
位于班庄乡前集村,为一面积为1000平方米,高出地面约3米的三角形台地。遗物有商周鬲足、附加堆纹陶片、绳纹陶片、烧结红土、灰陶罐和铜剑镞、铜剑等。有块石砌壁古井1眼,已填塞。
7.茅子庵西周时代文化遗址
位于班庄乡三清阁村西北,为一台地,高出地面3—4米,面积6400平方米,南临青抗公路,东有三清河流过,遗址上原有三溥阁(现夫存)地表遗物有西周、春秋时期的陶鬲足、绳纹陶罐、黑陶和豆等残片。附近曾出土铜剑、戈等,从河岸断层还可看同尚有文化层被掩埋在沙土下。
8.大辛庄西周文化遗址
遗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柘汪乡大辛庄村西南,1处在大辛庄村北,现都成平地。曾出土商周鬲足、豆柄、绳纹陶片和汉代筒瓦及绳纹陶残片等,有陶井数眼。
9.黑林河西村西周文化遗址
位于黑林镇河西村西北,为一椭圆形土墩,面积约3500平方米,高出地表4米,出土遗物有西周灰砂绳鬲足、规腰罐片及兽骨、鹿角、蚌壳、人头盖骨亚化石等。
10.赣马刘庄周代文化遗址
位于赣马镇刘庄村西,现为一突出地表约30厘米的耕地,曾出土周代绳纹鬲足、罐片等。
12.秦山岛东周文化遗址
位于秦山岛西北麓,文化层迭压高约15米,长约38米,夯筑灰土层中遗物有东周灰陶片、同何印纹硬陶、汉代绳纹、弦纹瓦片和陶片等。
13.春秋夹谷会盟遗址
位于县西部夹谷山西南麓,为春秋时期齐鲁会盟之地。遗址占地面积数十亩。现存明代“圣代亭”遗迹石阶坡段残基10余层,最长约7米,最高约5米;“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石碑1通〔2.19×0.8×0.225米〕,明万历四年(1576)立。1987年12月,赣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14.“端木书台”遗址
在塔山水库大坝西端的子贡山上,为明代所定“赣榆八景”之一。相传春秋时期子贡奉师命进行“止吴霸越,乱齐存鲁”游说,归途中经万松山,遇雨书湿,将书摊在一巨石上曝晒。后人纪念子贡,在山上建端木书院。万松山由此更名为子贡山,晒书石被称为“端木书台”,今巨石极存。
15.莒国都城遗址
遗址在土城乡大莒城村,为春秋莒国都城,有古墓群。出土遗物有晚周陶器残片。
16.春秋纪鄣城遗址
在柘汪东海中,为东周至南北朝城池,后沦为海底,清乾隆初年潮退时可见西门。
17.汉代盐仓城遗址
位于龙河乡盐仓城村,现存西南、西北两处城角残垣,各高3—5米,宽4—5米,系板筑夯土。出土有西周、春秋和汉代陶器、铜器及铜币等。盐仓城为春秋莒国盐官驻地,汉赣榆县城。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未完
❸ 玛雅文明与中华文明
天门境内石家河文化--长江中游文明起源据统计:全国史前古城共发现了60多座,而在湖北发现的史前古城就有10座之多。在湖北,自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天门石家河境内发现华中地区最大的史前时代城址--石家河古城后,湖北先后发现并确认的10座史前古城,分别为:天门的石家河古城、石首市的走马岭城、荆门市的马家垸城、荆州市的阴湘城、公安县的鸡鸣城、应城市的门板湾城、应城的陶家湖城、天门的龙嘴城、天门的笑城古城、沙洋县的城河城。由于这10座古城均分布在江汉平原,故称江汉城址群。天门境内的石家河文化遗址群,还代表华中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起源,份量不轻。天门--史前古城的大观园青芝山神感悟:全国史前古城共发现了60多座,而湖北发现的史前古城就有10座之多。感慨湖北的史前古城之多、之集中、之完整,并组成城市体系。其中,又以石家河古城最耀眼,代表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最高水平,而天门龙嘴古城在湖北史前古城中历史最久远,则代表湖北史前古城的最古老的建城史。还有2006年最新发掘的笑城古城。而这三座史前古城,都位于湖北天门境内。另外,根据石家河古城的影响力,有学者甚至认为石家河古城代表尧舜古都。而江汉平原的其他古城,则是拱卫石家河古城的卫星城市。天门--考古圣地(一锄头下去可挖出4000年历史)青芝山神以为,考古文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说:陕西关中地区,一锄头下去可挖出3000年历史。山神认为那是因为西周在关中地区最为鼎盛,西周定都关中地区,于是西周文物成为关中之宝。而在江汉平原的湖北天门,因富有三座史前古城,且有一座代表长江中游最高古城水平的石家河古城,有代表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石家河文化,所以,青芝山神说:江汉平原的天门市,一锄头下去可挖出4000年历史。恰如其分。湖北史前古城NO.1--天门石家河古城
石家河古城位于天门市石河镇。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7年,遗址群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由三房湾、谭家岭等数十处遗址构成。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余米,城墙高3~8米,墙底宽30~50米。城外侧有护城河,宽60~100米,深4~6米。城的中心部分是谭家岭遗址,是居住区。西北部的邓家湾发现许多塔形陶器,估计是宗教用品。有几处用大陶缸相套排列成弧形,其中有的陶缸上刻有刻划符号,估计与宗教活动有关,包括猪、狗、牛、羊、鸡、猴、象、长尾鸟、龟、鱼等陶塑,还有成百件人抱鱼像,显然是一处宗教活动中心。西南部的三房湾遗址发现大量的红陶杯,达数十万件之多。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从相当于大溪文化阶段开始,经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发展序列。遗址群的中心为一座由城墙、城壕和外围台岗构成的古城。城址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出土物中以大量陶器、陶塑工艺品和小型玉器最具特色。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有铜块等,证明石家河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在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周围散布着许多遗址分布点,构成石家河聚落群。石家河遗址群是石家河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史前古城NO.2--天门龙嘴古城
龙嘴古城位于天门市石河镇吴刘村。2006年发掘。城址呈不规则圆形,占地约8万平方米。城墙周长约1000米,城内面积6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南三面环湖,北面则是一个人工开挖的壕沟,城墙依地势而建,最高处达2米,低处也有1米左右。城内的建筑、器具大量使用了烧制的红土,现已发掘出陶塑艺术品、磨制石器、陶器、纺轮、摇动时能发出声响的玩具球和少量玉器。此外还发现了墓葬。这座古城遗址是湖北省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相当于大溪文化中晚期(距今5500年至5000年)。湖北史前古城NO.3--沙洋县城河古城遗址
城河古城位于沙洋县后港镇城河村。1983年发现,2007年发掘。面积为100万平方米,为大型城址,且护城河、城壕、城垣保存比较完整。仅次于天门市石家河城址,属于石家河文化,距今4300多年。
湖北史前古城NO.4--石首走马岭古城
走马岭古城位子石首市焦山河镇走马岭村。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墙周长约1200米,面积7.8万平方米,现存城墙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25~37米,顶部宽10~20米,城墙上有5处缺口,有些缺口两侧的城墙顶部还存在土台。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史前古城NO.5--公安鸡鸣城古城
鸡鸣城古城位于公安县狮子口镇清河村。1996年发掘。城址平面呈圆形,东西宽400米、南北长50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有四门,外有护城河,唯东墙中段不知何时何故断缺,城垣平面近似一个C字。城内中央有高出周围1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台地,上发现大量红烧土堆积,当是遗址的主要居住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史前古城NO.6--荆州阴湘古城
阴湘古城位于荆州市马山镇北约4公里处。该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中部的一条纵向冲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现存城垣全长约9000米,东西长约580米,南北残宽约3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城垣基本保存较好,现存城垣宽度一般为10~25米,墙高8米,城垣外有城濠。已发现房屋基址13座、陶窑4座、瓮棺8座、灰坑及水稻田的遗迹,城濠内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遗迹和文化遗物。年代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早期。其中出土的漆木钺柄,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惟一的一件保存完好、且色泽艳丽如新的漆木器,使长江中游漆工艺的时代提前了2000多年。此外还发现了大型分间房子,为研究当时城内居住形式、房屋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史前古城NO.7--沙洋马家垸古城
马家垸古城位于沙洋县五里镇显灵村。城垣保存完整,平面为梯形,东西墙各长640、南墙440、北墙250米,总面积约24平方米。西墙紧邻东港河,并引东港河水环绕城址一周为护城河。南北城墙的中部各有一缺口,但还不能肯定就是当时的城门。西墙中段偏北至城的东南隅有一古河道。城内东北部有一夯土台基,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50米,系城内的重要建筑。夯土台基上采集大量屈家岭、石家河早期的陶片,故城址的年代总不越出这个范围。在马家垸城址周围分布有较密集的中小型聚落,构成马家垸聚落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史前古城NO.8--应城门板湾古城
门板湾古城位于应城市西南约3公里处星光村。是一个以城址为中心,城外分布有数个半从属聚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遗址的中部,有城址一座,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550、东西宽40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西垣保存最好,至今高出地面3~4米,城内东北部和西北部各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高台地,城垣外有濠沟。城址内发现大型房屋建筑,面积为115.5平方米。房屋内分四室,外有走廊,门窗等皆保存较好。房子周围有由围墙构成的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门板湾遗址的城墙与城濠以及大型房屋建筑皆保存较好,为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之罕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史前古城NO.9--应城陶家湖古城
陶家湖古城位于应城市区西约18公里的四龙河中游。城池呈椭圆形,南北最大距离约5000米,东西宽850米,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城垣为土筑,残存城垣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南部有大面积台地,在此地面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认定为屈家岭文化时期。湖北史前古城NO.10--天门笑城古城笑城古城位于天门市皂市镇笑城村,距天门市区36.4、距皂市镇7.5公里。笑城城址地处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城址位于熊家岭岗地南端,海拔高程26—29.5米,其东、南、西面地势较低,海拔高程20—22米。岗地南北长约1、东西宽约0.5公里。姚家河自西而东从城址南侧流入新皂市河。笑城城址于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年因武荆高速公路修建而发掘,为天门市文物保护单位。笑城古城城址座北朝南。城址东西长250~360米,南北宽156~305米,城址面积约9.8万平方米,城内面积约6.3万平方米。经勘探得知,笑城城址除城北有壕外,其余三面均为湖泊,充分证明当时城址是三面环湖,一面为壕的布局。笑城城墙大致可分为两期。第一期城墙的年代应属于屈家岭文化晚期。城墙底宽约23米,残高0.60~1.6米。出土遗物较多,以泥质灰陶为主,磨光黑陶次之,还有少量的彩陶,器形有罐、缸、碗等残片。第二期城墙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城墙修筑在第一期城墙之上,底宽约14.5米,残高0.20~1.6米。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鼎、鬲、罐、豆等。晚期城墙是在早期城墙的基础上加高而成。石家河文化遗迹则有灰坑和墓葬,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黑陶为主,器形较单一,以罐、杯居多。综述
综上所述表明:在这10座史前古城中,走马岭和鸡鸣城2座古城分布在长江之南,石家河、龙嘴、笑城、马家垸、城河、阴湘城、门板湾和陶家湖古城分布在长江之北的汉水流域和沮漳河流域。就总的地理环境来看,所有城址都选择在山前地带的丘陵与湖泊洼地交接的平原地区,建城选址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依地势而建。10座古城中,以石家河古城面积最大,城址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其次为城河、陶家湖、马家垸、阴湘城、门板湾、笑城、鸡鸣城、走马岭和龙嘴,龙嘴古城最小,城内面积仅6万余平方米,但龙嘴古城历史最久远。城垣的形状无一定规律,有圆形、圆角方形、椭圆形等形状。长江中游史前古城的构筑年代除龙嘴古城最早构筑于大溪文化中晚期外,其它均在屈家岭文化晚期以前,其中以龙嘴城垣的堆筑年代最早,大约在距今5500年-5000年,石家河、走马岭、阴湘城3座古城的城垣都发现有被屈家岭文化晚期墓葬或灰坑叠压、打破的地层关系,说明城垣的堆筑年代不会晚于屈家岭文化晚期,为距今4800年左右。从城内的文化堆积来看,长江中游这些史前古城的使用时间一直沿用到石家河文化早期。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早期城址最早出现在距今约6000年前,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相继衰亡。其最蓬勃发展的时期约在距今4800年-4300年间。在湖北省内已发掘出10座距今4000年以上的史前古城的城址中,地处天门市的石家河古城、龙嘴古城、公安县的鸡鸣城城址、应城市的陶家湖城址以及马家院城址等10座古城址,都证明湖北新石器时代就有城市雏形出现,并有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 除了在同一时空出现的过的关系,几乎毫无关系
❹ 西集镇的风景名胜
普照寺
是古峄县名刹,位于枣庄市区西北约20千米,属于西集镇。普照寺始建年代不详,明代万历年间和清代道光年间进行过维修,推断此寺应创建于元代以前。普照寺现保存的大殿,是明代供奉佛像的后殿,殿檐下大门两侧嵌有明代石碑两通,上面镌刻有明代文学家贾三近的诗作,字迹清晰完好,石碑摩刻时间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大殿后面还保存一通清代道光年间的碑刻,碑额篆书“龙河精舍”四字。龙河,即指今西集河,精舍是寺庙的别称,碑上所指正是普照寺。碑上款题《龙河精舍记》,主要记述普照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寺庙情况以及当时维修经过。碑文出自滕县人王东槐之手。
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后,文学家贾三近由南京光禄寺卿任上解职在家闲居。5年闲居期间,他为撰写《峄县志》,考察山川河流,遍访乡老耆旧,悠游于泉林之间。在普照寺结识了住持僧圆泰,二人促膝交谈,十分投机,以后便时常往来,纵论佛理禅旨,壁上镶嵌的两首诗,便是他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秋季到普照寺,应圆泰长老之请留赠的。
建新遗址
在西集镇伏里村,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坐落在村北侧一片高出周围1.5米左右的平坦台地上。经钻探,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205米,南北宽155米,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东、南、北三面被群山环抱,西部为开阔平原,遗址北侧有一条小河。1992年,济枣公路修筑时需从遗址中穿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在遗址的西、中、东3个区域内共开探方106个,探沟l条,发掘面积共计2781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房基27座,灰坑和窖穴261个,墓葬92座,水井l眼,陶窑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
河沟将遗址
分为两半,东为居住区,西为墓区。居住区发掘出房址10余处,其中三处为半地穴式,灰坑8个,并出土了大量以素面陶片为主的文物等。区内水井直径为1.2米、深2.4米,这在大汶口文化中首次发现,把祖先从饮用河水到饮用井水的历史转折点推前了千余年。墓区发掘出包括成人、儿童在内的墓葬。其中有一夫妻合葬墓,墓主头向东方。传说伏羲就出生在伏里村,后与活动在峄城区金陵寺附近的红埠族母系部落首领女娲结为夫妻,在此生儿育女。伏里村南有伏山,其顶有伏羲庙、女娲庙,庙内10多块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倪国故城遗址
战国时代的倪国故城遗址位于西集镇东1千米处,海拔140米。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倪即小邾国,以居邾故又称邾国。”遗址为高出地面5米的台型高地。据《峄县志.古迹考》载:“土台高数尺,方广数十亩”。在此先后发现了灰陶缸、陶豆、罐、筒瓦、石斧、鬲腿等文物。现遗址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❺ 西欧有哪些国家
西欧包含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7个国家版。西欧指欧洲西部权濒临大西洋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西欧位于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西欧又具体可以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个部分。本区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5)四龙河遗址扩展阅读:
英国
英国西北部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塞文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河长338公里,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
泰晤士河是英国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西经2°08′~东经0°43′,北纬51°00′~52°3′。
❻ 长沙人气怎样
一般吧目前排在新一线城市的前8左右。
❼ 请问[email protected]这是什么邮件网址是什么
MX地址是250.250.com
这种垃圾地址很可能没什么网址
根是回250.com
你可以答试试
250.com
www.250.com
250.250.com
www.250.250.com
❽ 万佛湖有哪些景点名字的由来
1、燕复子岛
因岛的形状宛制如飞燕而得名,建有墨禅堂、李公麟馆、延华洞、云芗亭、百鸟园等景点。位于万佛湖南面
2、周瑜岛
以东汉末年周瑜为名,以周瑜文化为主,由毓瑾园、睿智园、知音园、练三墩等诸多岛屿组成。位于万佛湖南岸。
3、万佛岛
因很多大佛,所以得名万佛岛,岛内建有弥勒佛塑像;还建有大雄宝殿、观音阁、万佛塔、佛心亭等建筑,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岛内还有迎佛桥、放生池、万佛香榭、静心台、香佛茶田、许愿林、观音桥、逍遥桥、九曲桥等设施。
(8)四龙河遗址扩展阅读
旅游注意事项
1、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
必要时,消费者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遇到侵权更要及时向旅行社、消费者协会、旅游质量质监所等机构反映。
2、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