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塔遗址
⑴ 名著中的常识错误例子
作为明清小说代表作的四大名著,是“中国小说史的顶峰。四大名著的缔将多为饱学强记的博闻宿儒,于经、史、子、集,触目成诵。无论讲史证道,还是劝世言情,自然笔下生花,展促裕如。可是,检阅章回,细审文字,四大名著的行行珠玑之间,往往也迸出几个所谓“常识性的错误”。
刘禅有两个生母?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史特征尤其鲜明的小说,在沿革建置甚至皇室世系的大要上,居然也不很在意。比如,在研究《三国演义》的主演刘备的家世时,再睿智的考据家也无法就刘皇叔的后妃、太子在正史著述中比勘明白。
首先,与史德有声的陈寿《三国志》就有明显的抵牾。关于刘备的皇子,《三国志》的《蜀书·先主刘备传》里明确地交代:“章武元年(221年)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而《三国演义》在第三十四回《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中却说:“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刘禅。”“甩龙”刘禅能有两个生母?
《三国志》的《蜀书》在记载蜀国的后妃时,没有相关糜夫人的记录,但在《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里,糜夫人居然有了一个明确的皇后的名分:“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
关圣人能预知300年后的地名?
“海州”,始现于东魏武定七年(549年),三国时代(220年-265年)绝无海州这个地名,“与世寡合”的才子罗贯中硬是要从那位义胆千秋的大刀关云长的嘴里吐出“海州”这两个字来--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里,关云长对张飞说:“我在海州路上驻扎,探得消息,故来至此。”关圣人能预知300年后的地名?
侯宝林说相声,为了调侃,硬要“关公战秦琼”,这不,早在明初面世的《三国演义》的白纸黑字里,大刀关公自己就想着“战秦琼”。20世纪的故事里,不过是关云长的故伎重演而已。
《宋史》记录张叔夜在海州知州的任上指挥水战,招安宋江。施耐庵却一定要把战场搬到山东,将一顶与张叔夜毫不相干的“济州太守”的乌纱硬套在张叔夜的头上。
唐僧“数典忘祖”?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代开国时“贞观之治”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作者却常常提到明代的职官和机构设置--兵马司、锦衣卫、司礼监……在交代男1号唐僧的家世时,甚至指鹿为马,张冠李戴。《西游记》说,唐僧父亲陈光蕊是“贞观己巳”年的状元,可是,贞观纪年中根本就没有“己巳”这一年。
殷开山,实有其人,正史有传。“新、旧唐书”、《通鉴》、《通典》,皆有详略不同的记载,他从未做过丞相。可是,在被视为名著的通行本《西游记》之祖本里,唐僧的外公殷开山在长安城中居然建有一栋豪奢的丞相府。
众所周知,唐僧的故里在今河南偃师的陈留,我曾专程造访过唐僧的故宅遗址,然而《西游记》里的唐僧在自报家门时,居然处处数典忘祖:“父是海州陈状元。”
颜真卿也“穿越”?
被誉为“中国古典现实主义之终结”的《红楼梦》,在结束语里慷慨陈词:“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将历史和小说的边缘剥离得尤为直白:“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既是假语村言……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以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被列作十大名著之一的《镜花缘》,作者是个善于“繁征博引、包括靡遗”,“于学无所不窥”的学者,备受乾嘉学风的熏沐。小说史家王韬甚至指说李汝珍的《镜花缘》是“兼才人、学人之能事”,就学术功底而言,堪称稗坛上的绝无仅有。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被鲁迅誉为“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力作,也会有关公战秦琼之嫌。例如,第七十二回《古桐台五美抚瑶琴白术亭八女写春扇》中,作者借彩云之口,夸耀“紫绡姐姐府上的多宝塔”碑版。颜真卿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进士,武则天时代哪来的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帖?
难怪,李汝珍在《镜花缘》的终卷大发叹喟:“嗟乎!小说家言,何关轻重!”
难怪,小说批评家叶昼说,《西游记》可以有举不胜举的“扯淡”和“说家荒唐”。
难怪,小说家最杰出的代表、稗圣曹雪芹会在开篇卷首就宣告看客: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⑵ 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珍贵文物有哪些
安徽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浮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黄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齐云山国家地质公园
安济桥
安平桥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
安远寺
敖伦苏木城遗址
袄神楼
B
八岭山古墓群
灞桥遗址
白鹤梁题刻
白金宝遗址
白居寺
白居易墓
白马寺
白鹿书院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半坡遗址
褒斜道石门及摩崖石刻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圣寺罗汉塑像
保国寺
北戴河秦行宫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海及团城
北京城东南角楼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东岳庙
北京鼓楼、钟楼
北京故宫
北京孔庙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宋庆龄故居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北齐石柱
北山摩崖造像
北石窟寺
北宋东京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
北岳寺
北镇庙
北庄遗址
比干墓庙
辟雍碑
避暑山庄
柄灵寺石窟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中京城遗址
布达拉宫
C
彩衣堂
曹植墓
草庵石刻
昌珠寺
长城
长陵
长沙铜官窑遗址
常德铁幢
朝阳北塔
沉香阁
陈嘉庚墓
城村汉城遗址
成吉思汗陵
城头山遗址
程阳永济桥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崇圣寺三塔
崇礼住宅
崇庆寺
崇武城墙
崇觉寺铁塔
崇福寺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楚纪南故城
穿洞遗址
慈云阁
磁山遗址
磁县北朝墓群
磁州窑遗址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D
打虎亭汉墓
大宝积宫与琉璃殿
大地湾遗址
大甸子遗址
大洞遗址
大方盘城
大佛寺石窟
大高玄殿
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
大金得胜陀颂碑
大连俄国建筑
大庙飞来殿
大明宫遗址
顺陵
司马光墓
司马迁墓和祠
四川安县生物礁-岩溶国家地质型
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四门塔
松江唐经幢
嵩岳寺塔
宋陵
苏公塔
苏禄王墓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云岩寺塔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垣
隋唐洛阳城遗址
锁阳城遗址
T
它山堰
太昊陵庙
太和城遗址
太和宫金殿
太庙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太平天国忠王府
太平天国侍王府
太室阙
泰陵
泰宁尚书第
泰山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棠樾牌坊群
陶寺遗址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天宁寺塔
天台庵
天坛
天一阁
田齐王陵
铁山、岗山摩崖石刻
通天岩石窟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
同心清真大寺
统万城遗址
托林寺
驼山石窟
W
娲皇宫及石刻
丸都山故城
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
万里长城??八达岭
万里长城??嘉峪关
万里长城??九门口
万里长城??山海关
万里长城??紫荆关
万佛堂石窟
万荣后土庙
万部华严经塔
王建墓
网师园
魏氏庄园
卧佛院摩崖造像
浯溪摩崖石刻
吴城遗址
五当召
五里桥
五女山山城
五塔寺塔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金殿
武侯祠
武侯墓
武陵源(张家界)
武威文庙
武夷山
X
西安碑林
西安城墙
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
西安清真寺
西海郡故城遗址
西侯度遗址
西秦会馆
西山遗址
西夏陵
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夕佳山民居
溪州铜柱
下八里墓群
夏鲁寺
仙游寺法王塔
显陵
显通寺
献县汉墓群
祥集弄民宅
响堂山石窟
小雁塔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解州关帝庙
兴城城墙
兴国寺
兴教寺塔
兴隆洼遗址
兴圣教寺塔
邢窑遗址
修定寺塔
须弥山石窟
须弥福寿之庙
徐光启墓
许国石坊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玄贞观
玄妙观三清殿
悬空寺
薛城遗址
薛家岗遗址
Y
亚沟石刻
淹城遗址
燕下都遗址
炎帝陵
延福寺
延庆观
延一井旧址
岩山寺
扬州城遗址
杨粲墓
杨升庵祠及桂湖
仰韶村遗址
药王山石刻
邺城遗址
伊斯兰教圣墓
怡亭铭摩崖石刻
颐和园
伊犁将军府
义慈惠石柱
殷墟遗址
银山塔林
雍和宫
永乐宫
永陵清
永陵西魏
美里城遗址
桔国寺塔
盂城驿
榆次城隍庙
榆林窟
禹王城遗址
玉海楼
玉皇寺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玉泉寺及铁塔
雨花台烈士陵园
豫园
元谋猿人遗址
元上都遗址
圆明园遗址
岳飞墓
岳阳楼
岳麓书院
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
云冈石窟
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石林岩溶峰林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腾冲国家地质公园
云岩寺
Z
则天庙
增冲鼓楼
藏王墓
扎什伦布寺
扎塘寺
张衡墓
张桓侯祠
张掖大佛寺
张仲景墓及祠
漳州石牌坊
昭陵唐
昭陵清
昭仁寺大殿
赵州陀罗尼经幢
哲蚌寺
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真如寺大殿
真武山古建筑群
镇朔楼
正定文庙大成殿
郑成功墓
郑韩故城
直隶总督署
治平寺石塔
智化寺
中山古城遗址
中山靖王墓
中山陵
钟山石窟
中心镇公堂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关帝庙
周原遗址
诸葛、长乐村民居
卓克基土司官寨
拙政园
紫霄宫
附录
大士阁
大石桥
大汶口遗址
大窑遗址
东阳卢宅
大屯土司官寨
大雁塔
大沽口炮台
大窑龙泉窑遗址
大伊山石棺墓
大邑刘氏庄园
大昭寺
大足石刻
丹土遗址
丹阳南朝陵墓石刻
德格印经院
德庆学宫
地藏寺经幢
雕龙碑遗址
钓鱼城遗址
丁村遗址
丁氏故宅
定州开元寺塔
东坡书院
东千佛洞石窟
东山关帝庙
东陵
洞沟古墓群
都江堰??青城山
独乐寺
杜甫草堂
杜陵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
E
阿房宫遗址
峨眉山??乐山大佛
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
二里头遗址
二宜楼
F
樊敏阙及石刻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飞英塔
飞来峰造像
丰镐遗址
风穴寺及塔林
封氏墓群
凤凰山山城
奉国祠
佛宫寺释迦塔
佛光寺
佛山祖庙
府州城
福建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福陵
G
嘎仙洞遗址
甘丹寺
甘泉宫遗址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缸瓦窑遗址
高昌故城
高旬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高颐墓阙及石刻
阁院寺
个园
恭王府及花园
巩县石窟
固阳秦长城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
古观象台
古田会议会址
关王庙
观星台
观音桥
光孝寺
光岳楼
广德寺多宝塔
广东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
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
广惠寺华塔
广济桥
广教寺双塔
广饶关帝庙大殿
广胜寺
广武汉墓群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广允缅寺
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州圣心大教堂
归德府城墙
郭沫若故居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国子监
国殇墓园
虢国墓地
H
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颐园街一号欧式建筑
海宝塔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瑞墓
韩城大禹庙
汉长安城遗址
汉楚王墓群
汉梁王墓群
汉魏洛阳故城
好太王碑
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焦作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姆渡遗址
何园
合浦汉墓群
贺兰山岩画
和县猿人遗址
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洪秀全故居
洪州窑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
华南喀斯特地貌
胡里山炮台
胡庆余堂
湖南良山国家地质公园
湖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
湖南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
湖南张家界砂石峰林国家地质公园
湖田古瓷窑址
花山岩画
花戏楼
华严寺
华林寺大殿
华清宫遗址
怀圣寺光塔
环秀山庄
皇史威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黄帝陵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龙
黄埔军校旧址
黄山
黄兴故居
黄兴墓
皇泽寺摩崖造像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霍去病墓
霍州州暑大堂
J
鸡公山遗址
姬氏民居
纪山楚墓群
济渎寺
寄畅园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涧磁村定窑遗址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将军崖岩画
姜女石遗址
姜寨遗址
蒋氏故居
绛州大堂
交河故城
焦山碑林
戒台寺
金牛山遗址
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山岭长城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金田起义旧址
金刚座舍利宝塔
晋城二仙庙
晋祠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经略台真武阁
旌介遗址
景真八角亭
净藏禅师塔
靖江王府及王陵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寨沟
酒店冶铁遗址
居延遗址
居庸关云台
觉生寺
均台窑遗址
K
卡若遗址
开封城墙
开福寺舍利塔
开平碉楼
开元寺
开元寺钟楼
康有为故居
克孜尔千佛洞
孔庙、孔林、孔府
孔氏南宗家庙
L
拉卜楞寺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
蓝田猿人遗址
老君岩造像
老屋阁及绿绕亭
乐山大佛
雷祖祠
擂鼓墩古墓群
丽江古城
李时珍墓
李自成墓
历代帝王庙
良渚遗址
澡南康简王肖绩墓石刻
梁启超故居
辽陵及奉陵邑
辽上京遗址
辽阳壁画墓群
辽中京遗址
林则徐墓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
临淄齐国故城
灵光塔
灵岩寺
灵泉寺石窟
灵渠
灵霄塔
岭山寺塔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留园
琉璃河遗址
六和塔
六顶山古墓群
龙川胡氏宗祠
龙骨坡遗址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龙门石窟
龙门寺
龙山石窟
龙头山古墓群
龙兴寺
隆务寺
隆兴寺
楼兰古城遗址
卢沟桥
泸定桥
庐山国家公园
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
泸州大曲老窖池
鲁土司衙门旧址
鲁迅墓
潞简王墓
罗东舒祠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骆驼城遗址
洛阳桥
M
麻浩崖墓
马厂塬遗址
马家窑遗址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马蹄寺石窟群
麦积山石窟
满城汉墓
满堂围
曼飞龙塔
茂陵
帽儿山墓地
梅庵
美岱召
美榔双塔
孟庙及孟府
妙应寺白塔
妙湛寺金刚塔
明清皇家陵寝
明蜀王陵
明孝陵
明中都皇故城
明中都皇陵石刻
明祖陵
莫高窟
莫土司衙署
N
纳楼长官司署
南、北吉祥寺
南禅寺大殿
南甸宣抚司署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南龛摩崖造像
南石窟寺
南堂
南唐二陵
南通博物苑
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宝塔
南岩宫
南阳武侯祠
南岳忠烈祠
南诏铁柱
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
内乡县衙
尼雅遗址
聂耳墓
宁远文庙
牛河梁遗址
牛王庙戏台
罗布林卡
P
盘龙城遗址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
毗卢寺
平城遗址
平顶山惨案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武报恩寺
平阳府君阙
平遥古城
繁塔
蒲与路故城遗址
蒲壮所城
普乐寺
普宁寺
普陀宗乘之庙
Q
邦江崖墓群
栖霞寺舍利塔
戚城遗址
齐家坪遗址
启母阙
千佛庵
千佛崖造像
千唐志斋石刻
乾陵
潜口民宅
桥陵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咸阳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
青、白礁慈济宫
青岛德国建筑
青莲寺
青龙洞
青龙寺遗址
清东陵
清净寺
清远楼
清昭陵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丘溶故居及墓
秋瑾故居
瞿昙寺
瞿秋白故居
曲村?天马遗址
曲阜鲁国故城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屈家岭遗址
泉州天后宫
R
热水墓群
瑞光塔
瑞岩弥勒造像
S
萨迦寺
三星堆遗址
三影塔
桑耶寺
色拉寺
山西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善化寺
商代遗址
上海外滩建筑群
上海邮政总局
上林湖越窑遗址
少室阙
绍兴古纤道
奢香墓
社稷坛
沈阳故宫
粲海井
尸乡沟商城遗址
十笏园
十三陵
什邡堂邛窑遗址
石佛洞遗址
石家河遗址
释迦文佛塔
殊像寺
水陆庵
⑶ 颐和园长廊是这座皇家园林的一条中轴线,它平分了(),构成了(),成为()
颐和园长廊是这座皇家园林的一条中轴线,它平分了内(颐和园山水),构成了(颐和园主旋律 )成为了(建筑容美学的典范)。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其中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
⑷ 石窟庵的来源是什么呢
庆州石窟庵和佛国寺,位于韩国东部庆尚北道的庆州市,距首都汉城
280千米。作为一座拥有千年繁荣历史的古都,庆州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57年古新罗建国,国王朴赫居世在徐罗伐(庆州旧称)建都,从那时起庆州便初具都市风貌。公元677年,新罗国在当时中国唐朝的帮助下,消灭了高丽和百济,建立了统一的新罗国,并定都徐罗伐,统一的新罗文化也从此更加灿烂辉煌。公元935年,高丽太祖王建消灭了新罗,建立高丽国,定都于开城,徐罗伐正式改称为庆州。沉淀了前后50代、900多年新罗王朝宗教、文化及艺术的精髓,各种代表新罗时期优秀文化的遗迹和古迹遍布庆州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庆州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佛国寺,位于庆州吐含山西南山麓,创建于公元530年,公元751年由金大城扩建,公元774年竣工。据说,当初寺内有80多座殿阁和楼阁。1592年在战乱中被烧毁,朝鲜王朝时期重修了部分建筑。1970年,韩国政府全面修复佛国寺,原来仅留遗址的观音殿、毗卢殿、回廊等建筑得以复原。佛国寺属典形寺院布局形式,其特点之一是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紫霞门、无说殿左右的回廊环绕的院落和以极乐殿为中心,从安养门左右至极乐殿后的回廊环绕的院落东西并列;另一个特点是释迦塔和多宝塔双塔式寺院建筑的形式。这座建筑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
⑸ 古代遗迹现状或历史、相关故事
古代孝心故事五则(一)一、黄香温席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一、长江三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大峡谷,还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居住古人类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世界人类远古文明出现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曾预言说:“我们现在称北京猿人为我们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里?我觉得应该到长江三峡一带探寻。”现在,考古学家在大量的遗址遗迹中已经找出三峡人类活动的大致轮廓,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巫山龙骨坡,发现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证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峡人类的聪明才智;三峡地区古代巴人的遗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峡是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长江文明堪与黄河文明媲美。
三峡也是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摇篮和重要通道。在历史进程中,长江串接起下游的吴越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而三峡,像一个巨大的纽结,沟通了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将巴蜀文明和荆楚文明连接起来,造就了完整的长江文明。三峡两岸夏商周遗址、秦时栈道、楚国阳台、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夷陵(湖北宜昌)古战场,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八阵图、永安宫、涪陵白鹤梁、黄陵庙等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人们展开了一册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巨卷。可以说,百里三峡是一根哺育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脐带,如果没有这个通道,中华民族文化史就是残缺的。
三峡是中国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景观,小学课本收入的《长江之歌》使不少人第一次认识长江的豪迈;中学课本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诗,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三峡的雄奇与壮丽;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峡》一文中把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们对三峡的印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我们通常所的三峡风光是指泛从重庆到宜昌全长600公里的峡江风光。整个三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群峰竞秀。三峡“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宏阔,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位居全国十大风景区之首。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是瞿塘峡的代表景观,也是长江三峡在景观上特征最明显的景观。古人诗称夔门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人们常称“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幽深秀丽闻名中外。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就像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江畔,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由于巫峡湿气蒸腾不散,容易成云致雾,随时可见云雾或缠绕于山腰,或飘浮于江面之上,因此,古代骚人墨客游历三峡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三峡的云和三峡的雨。
二、西安碑林博物馆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In XI’AN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陕西省博物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旧址,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西安碑林”和“石刻艺术”两大部分。.1950年扩建为博物馆。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1000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出的《石台教经》和公元873年刻成的《开成石经》。“碑林”这个名字是清代所确定的。碑林现收藏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7个陈列室,6个墓志廓和1个碑亭展出。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讦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好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碑林第二陈列室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出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书法家欧阳洵写的《皇甫诞碑》,有小欧阳之称的欧阳洵之子欧阳通写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写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晚唐柳公权写出的《玄奘塔碑》和长安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刻字刻成,世称“千金贴”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及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
碑林第三陈列室保存有汉至宋代(公元前206年—公元1279年)各种书体的珍贵碑石,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通过这些碑石,可以了解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碑林第四陈列室保存有宋至清代书法家的诗文真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
碑林第五陈列室主要陈列宋、元、明、清各代记述修庙、记功、修渠、补城等史实的碑石,是研究当代社会和地方史的参考资料。除此还陈列有清代马德昭的“虎”、“寿”、“福”等一笔而就的大型题字碑石,运笔有力,气势磅礴,给参观者以美的享受。
碑林第六陈列室陈列的碑石多是元、明、清各代的诗文碑石。其中元代赵孟 的《游天冠山诗碑》、明代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会稽章生碑》、清代康熙皇帝临米芾的《赐吴赫书》、林则徐的《游华山诗》等都很珍贵。
碑林第七陈列室是1982年新建的一个陈列室,专门保存宋《淳化秘阁贴》。在碑林徊转的个长廊上陈列着由魏至清的各代墓志。
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按年代顺序陈列于此。
门票:3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陕西历史博物馆
The Shaan’xi History Museum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外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陕西古代史陈列展出在陕西发现、出土的珍品3000余件,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分3个展室展出。陕西古代史陈列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
门票:35元
营业时间:8:00---18:00
半坡遗址博物馆
The BanPo Museum
半坡遗址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得名。仰韶文化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由于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常发现大量彩绘陶器,所以也被称作彩陶文化。据碳—14法测定,整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建设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于1954年秋至1957年夏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纹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
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
门票:20元
营业时间:08:30---17:00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The Museum Of Emperor Qinshihuang’s Terra
—Cotta Warriors & Horses
1974年3月,临潼区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着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工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持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确良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它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是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典型军队,估计可出土驾车陶马350多匹,骑兵用鞍马100余匹,各种武士俑近1000件,木质战车89辆,是由步兵、骑兵、轻车和混编兵种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这由来个小阵勾连组成。第一个小方阵是驽兵阵,发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部分,共有驽兵330我。其中约160人铠甲跪俑分成8路纵队居于阵心,外围则有170们个战袍立俑作掩护。临阵时,立跪两种姿式可以轮番射击,使敌人难以靠近。第二个小阵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1至8过洞,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每乘战车上有一个御手,两个甲士,无隶属步兵,因而具有很高的运行速度和突击能力。第三个小阵即俑坑的中部,包括9至11过洞,是一个由战车、步兵和骑兵混编的纵队。它以19辆战车为主,260余个步兵为辅,产8上骑兵6和。第四个小阵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于是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自我保护能力强,反映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单元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人为作战的主要力量。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面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而三号坑内的武士俑则是环绕周壁面内相向夹道式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墙铁壁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陶俑最低为1.78米,最高为1.97米,轻重也不同,最轻的不到110公斤,而最重则达300公斤。为了使体形高大的秦俑保持重心平衡,秦代工匠们在每个陶俑的脚下加上一个踏板,使站立的陶俑更加稳固。
兵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青铜剑,历经2000多年表面没有生锈,至今仍锋利无比,光亮如新。一次能划透20张纸,经鉴定系铜锡合金,并含有10多种其它稀有金属,表面有层10至15微米的含铬化合物氧化层,表明曾彩铬盐氧化技术处理。镀铬技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的,而我国有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实在令人叹服。
1980年月日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子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这两乘都是4马单辕,呈前后纵向列排,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赶车的御官和乘车人都站在车上。二号车叫“安车”,亦称“辒车京”,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说明这些车是用来保护后面的二号车安全的。
铜车马处处依照真车、真马、真人制作,除尺寸约为真车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处,其它都与真车、真马、真人无异。铜车马大小由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重量也各不相同,最轻的为177公斤,最重的212.9公斤。车、马、人总重量达1243公斤。主体为青铜器铸造而成。车马的金银装饰品共计1720件,金银器总重量达7公斤。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美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门票:9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华清池
The Huaqing Pool
华清池位于骊山脚下,自古以来就是沐浴疗养之地。据载,西周曾在这里建过“骊宫”。秦时砌石筑池,取名“骊山汤”。汉代扩建为“离宫”。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环山筑宫,宫同建城,改为“华清宫”,其汤池亦称“华清池”,此名沿用至今。
华清池水能治病,远在2000多年前就被人们发现。据传,秦始皇在这里遇见“神女”,欲行无礼,神女恼怒,唾他一脸,唾处立即生疮,始皇恐,忙作忏悔,神女便让他用温泉水冼之而愈。过去历代帝王均在此筑宫,游宴作乐。唐时,每年十月,唐玄宗携带杨贵妃姐妹,前往华清宫,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长安。
唐代的华清池毁于“安史之乱”。现在的华清池只是唐朝华清宫的一小部分。今天我们看到的华清池是在清代重建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
进华清池的西门,迎面可以看到九龙池、莲花汤和飞霜殿等,都是1959年按唐代建筑风格恢复重建的。
飞霜殿在唐代是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寝殿。当时殿前的汤池之中,整日雾气升腾。每当冬季大雪降临,宫内玉龙飞舞,银装素裹,唯独飞霜殿前,化为白霜,故此得名。
飞霜殿前的九龙汤,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关中大旱,玉帝命老龙率8条小龙降雨。当旱象刚刚消除,众龙麻痹松懈,致使旱情再度加剧。玉帝一怒之下,便将众小龙压在玉堤之下,并在堤两头各压晨旭亭和晚霞亭,使众小龙终日口吐清流为民灌田。又将老龙压在玉堤上端的龙吟榭下,使其尽职尽责监视众小龙。九龙池由此得名。
九龙池西侧的九曲回廊直通如同龙船浮于水面的石舫。石舫上有当年玄宗皇帝的御汤“九龙汤”。九龙汤当时手莹白的白玉石砌成,石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池中有一双用白玉雕成的才出水际的并蒂莲花,泉眼自瓮口涌出,喷注到白莲上,所以御汤也叫莲花汤。华清池内的骊山温泉水源及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都位于华清池东
门票:4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乾陵博物馆
The QianLing Museum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在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唐高宗李治系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生于公元628年。因得其母舅长孙无忌的帮助,被选为太子。公元649年太宗死后即位,他因体弱多病,实权操在皇后武则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死于洛阳观贞殿,葬于乾陵。
武则天,名 ,山西文水人,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21年,公元705年,传位于中宗李显,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不久死于洛阳上阳宫,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从南面的第一对土厥起,向北有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内城四门外有一座石碑,左为“述圣纪碑”,因碑石七节,人称“七节碑”。上层为屋形碑首,中间五节为碑身,下层为碑座。碑通高6.3米,每边宽1.86米。碑文为弄则天撰,中宗李显书,8000余字,内容是颂扬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右为“无字碑”,高与“述圣记碑”同,宽1.8米,厚1.3米。碑额刻有八条螭首,两侧刻有线雕大龙云纹。初立时,全碑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究其原因,一说表示武则天“功高德大”取论语中“民无得而名焉”之意;一说表示武则天雍容大度,立此碑,让后人去对自己评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碑乃唐中宗所立,他既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又不愿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对母亲提出非议,故而立下此碑。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还是仅有的。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字秾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驸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于706年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塬,陪葬乾陵。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章怀太子名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在高宗的子女中较有才华的一个。
依永泰公主墓而建的乾陵博物馆内收藏着从乾陵陪葬墓内(主要是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众多文物,这3座墓在五代至北宋时虽已被盗掘,但仍遗留大量的陶瓷器皿、唐三彩、俑及墓志铭等随葬器物。三彩马中,形体最大的要数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一具,高72厘米、长80厘米。各种三彩俑的姿势各不相同,造型十分生动,其中有几十个铠甲骑马俑,是文物中罕见的珍品。
门票:乾陵31元,4个景点共计84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法门寺
The FaMen Temple
法门寺是我国古代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寺院。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而建成 法门寺塔,又名“真身宝塔”,因葬有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孔雀在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骨分成84000份,分葬于世界各地,并建成84000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1985年,陕西省政府仿照明代的砖塔重建新塔,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地发现了地宫,在地宫中发现了深藏千年之久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和供养舍利的大批珍贵文物。
法门寺地宫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舍利,是令人最瞩目的。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宫的8重宝函中,长40.3毫米,中空,坚置在金塔基银柱。第二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一枚相似。第三枚藏在后室秘龛五座宝函的白玉棺中,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一、二枚相似。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鉴定,其中第二枚是灵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其余3枚是“影骨”,是唐朝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意义。
法门寺发现的金银器是等级极高的珍品。四面十二环鎏金禅杖无 没完写不下了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主要景点:
1、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枫桥边,始建于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大雄宝殿右侧有一口日本友人送来的铜钟,它是1906年由小林诚义等一批工匠铸成的。此钟一式共铸两口,一口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2、虎丘是苏州城的标志性景观,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的首都,吴王阖闾死后就葬于虎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曾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加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现园内主要景观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3、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改名为留园。留园共分中、东、西、北4个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墙漏窗,图案精美。从花墙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别有情趣。
4、狮子林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23号,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教师中峰神僧而创建的。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珑众多、出神入化,形似狮子起舞,被誉为“假山王国”,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誉。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等。
5、苏州乐园位于苏州新区西面的狮子山麓,分为水上世界和欢乐世界两部分,园内多数参与性游乐设施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欢乐世界位于狮子山东侧,以“东方迪斯尼”为主题,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欢乐、壮观和东方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的特点于一体,是中国新生代乐园的点睛之作。水上世界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上游乐园,这里有13000平方米的魔幻水城,4000平方米的造浪池和瑞典进口的半球充气滑台等。漂流河还有仿真动物埋伏,仿佛置身于侏罗纪公园。
⑹ 北京颐和园内的景点名称
北京颐和园内的景点名称:寅辉城关、知春亭、景明楼、苏州街、十七孔桥等。
1、寅辉城关
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2、知春亭
建于昆明湖东岸边、玉澜堂前的小岛上,北有山为屏,南面朝阳,得春较早,因此为名。此处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全景和玉泉山、西山借景最好的观景点。
3、景明楼
始建于乾隆年间。楼形制取自元代赵孟頫所绘之《荷亭纳凉图》,楼名则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二年复建。
4、苏州街
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一八六〇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〇年在遗址上复建。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
5、十七孔桥
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东接东堤,西连南湖岛,全长一百五十多米,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的最长的桥,因有十七个桥券洞而得名。桥头及桥栏望柱上雕有五百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桥栏的两端有四只石雕的异兽,威猛雄健,当属清代石雕艺术品中的杰作。
⑺ 关于颐和园长廊的资料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
【历史沿革】
颐和园的前身乃为北京三山五园中的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此园,改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区域划分】
慈禧大力修复此园的目的乃为了避暑和颐养天年,她独独看中了这块具有“万寿”名称的宝地。从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由于慈禧常需在这里接见臣僚,处理朝政,为此在园的前部专门建置了一个宫殿区和生活居住区,所以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全园可大致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由于颐和园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进园的正门内建置一个宫廷区作为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宫廷区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群,占地不大,相对独立于其后的面积广阔的苑林区,二者既分隔又有联系。其中,以仁寿殿为中心,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乐寿堂面临昆明湖,东面有德和园大戏楼,西接长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玉澜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正殿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苑林区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78%,湖的西北端绕过万寿山西麓而连接于北麓的“后湖”,构成山环水抱的形势,把湖和山紧密地联成一体。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环境幽雅,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造园手法】
万寿山,属燕山馀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绾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
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
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
【主要景区】
1、东宫门区: 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2、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5、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清朝光绪十七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6、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7、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8、乐寿堂 :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
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9、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10、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11、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12、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现在的景观为1986年重修。
13、铜亭(宝云阁):铜亭是中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建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四面有菱花扇。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结构而做。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14、画中游: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15、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16、铜牛: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17、玉澜堂: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湖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
18、谐趣园: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19、四大部州:四大部州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前有须弥灵境(现改为平台),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四周是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层环状“相轮”,表示佛经“十三天”。塔型别致,造型端庄美观。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平的台殿,一个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⑻ 中国古代遗迹(或故事)
一、长江三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大峡谷,还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居住古人类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世界人类远古文明出现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曾预言说:“我们现在称北京猿人为我们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里?我觉得应该到长江三峡一带探寻。”现在,考古学家在大量的遗址遗迹中已经找出三峡人类活动的大致轮廓,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巫山龙骨坡,发现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证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峡人类的聪明才智;三峡地区古代巴人的遗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峡是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长江文明堪与黄河文明媲美。
三峡也是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摇篮和重要通道。在历史进程中,长江串接起下游的吴越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而三峡,像一个巨大的纽结,沟通了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将巴蜀文明和荆楚文明连接起来,造就了完整的长江文明。三峡两岸夏商周遗址、秦时栈道、楚国阳台、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夷陵(湖北宜昌)古战场,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八阵图、永安宫、涪陵白鹤梁、黄陵庙等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人们展开了一册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巨卷。可以说,百里三峡是一根哺育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脐带,如果没有这个通道,中华民族文化史就是残缺的。
三峡是中国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景观,小学课本收入的《长江之歌》使不少人第一次认识长江的豪迈;中学课本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诗,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三峡的雄奇与壮丽;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峡》一文中把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们对三峡的印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我们通常所的三峡风光是指泛从重庆到宜昌全长600公里的峡江风光。整个三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群峰竞秀。三峡“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宏阔,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位居全国十大风景区之首。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是瞿塘峡的代表景观,也是长江三峡在景观上特征最明显的景观。古人诗称夔门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人们常称“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幽深秀丽闻名中外。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就像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江畔,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由于巫峡湿气蒸腾不散,容易成云致雾,随时可见云雾或缠绕于山腰,或飘浮于江面之上,因此,古代骚人墨客游历三峡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三峡的云和三峡的雨。
二、西安碑林博物馆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In XI’AN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陕西省博物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旧址,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西安碑林”和“石刻艺术”两大部分。.1950年扩建为博物馆。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1000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出的《石台教经》和公元873年刻成的《开成石经》。“碑林”这个名字是清代所确定的。碑林现收藏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7个陈列室,6个墓志廓和1个碑亭展出。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讦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好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碑林第二陈列室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出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书法家欧阳洵写的《皇甫诞碑》,有小欧阳之称的欧阳洵之子欧阳通写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写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晚唐柳公权写出的《玄奘塔碑》和长安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刻字刻成,世称“千金贴”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及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
碑林第三陈列室保存有汉至宋代(公元前206年—公元1279年)各种书体的珍贵碑石,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通过这些碑石,可以了解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碑林第四陈列室保存有宋至清代书法家的诗文真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
碑林第五陈列室主要陈列宋、元、明、清各代记述修庙、记功、修渠、补城等史实的碑石,是研究当代社会和地方史的参考资料。除此还陈列有清代马德昭的“虎”、“寿”、“福”等一笔而就的大型题字碑石,运笔有力,气势磅礴,给参观者以美的享受。
碑林第六陈列室陈列的碑石多是元、明、清各代的诗文碑石。其中元代赵孟 的《游天冠山诗碑》、明代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会稽章生碑》、清代康熙皇帝临米芾的《赐吴赫书》、林则徐的《游华山诗》等都很珍贵。
碑林第七陈列室是1982年新建的一个陈列室,专门保存宋《淳化秘阁贴》。在碑林徊转的个长廊上陈列着由魏至清的各代墓志。
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按年代顺序陈列于此。
门票:3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陕西历史博物馆
The Shaan’xi History Museum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外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陕西古代史陈列展出在陕西发现、出土的珍品3000余件,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分3个展室展出。陕西古代史陈列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
门票:35元
营业时间:8:00---18:00
半坡遗址博物馆
The BanPo Museum
半坡遗址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得名。仰韶文化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由于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常发现大量彩绘陶器,所以也被称作彩陶文化。据碳—14法测定,整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建设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于1954年秋至1957年夏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纹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
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
门票:20元
营业时间:08:30---17:00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The Museum Of Emperor Qinshihuang’s Terra
—Cotta Warriors & Horses
1974年3月,临潼区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着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工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持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确良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它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是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典型军队,估计可出土驾车陶马350多匹,骑兵用鞍马100余匹,各种武士俑近1000件,木质战车89辆,是由步兵、骑兵、轻车和混编兵种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这由来个小阵勾连组成。第一个小方阵是驽兵阵,发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部分,共有驽兵330我。其中约160人铠甲跪俑分成8路纵队居于阵心,外围则有170们个战袍立俑作掩护。临阵时,立跪两种姿式可以轮番射击,使敌人难以靠近。第二个小阵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1至8过洞,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每乘战车上有一个御手,两个甲士,无隶属步兵,因而具有很高的运行速度和突击能力。第三个小阵即俑坑的中部,包括9至11过洞,是一个由战车、步兵和骑兵混编的纵队。它以19辆战车为主,260余个步兵为辅,产8上骑兵6和。第四个小阵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于是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自我保护能力强,反映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单元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人为作战的主要力量。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面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而三号坑内的武士俑则是环绕周壁面内相向夹道式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墙铁壁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陶俑最低为1.78米,最高为1.97米,轻重也不同,最轻的不到110公斤,而最重则达300公斤。为了使体形高大的秦俑保持重心平衡,秦代工匠们在每个陶俑的脚下加上一个踏板,使站立的陶俑更加稳固。
兵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青铜剑,历经2000多年表面没有生锈,至今仍锋利无比,光亮如新。一次能划透20张纸,经鉴定系铜锡合金,并含有10多种其它稀有金属,表面有层10至15微米的含铬化合物氧化层,表明曾彩铬盐氧化技术处理。镀铬技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的,而我国有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实在令人叹服。
1980年月日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子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这两乘都是4马单辕,呈前后纵向列排,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赶车的御官和乘车人都站在车上。二号车叫“安车”,亦称“辒车京”,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说明这些车是用来保护后面的二号车安全的。
铜车马处处依照真车、真马、真人制作,除尺寸约为真车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处,其它都与真车、真马、真人无异。铜车马大小由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重量也各不相同,最轻的为177公斤,最重的212.9公斤。车、马、人总重量达1243公斤。主体为青铜器铸造而成。车马的金银装饰品共计1720件,金银器总重量达7公斤。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美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门票:9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华清池
The Huaqing Pool
华清池位于骊山脚下,自古以来就是沐浴疗养之地。据载,西周曾在这里建过“骊宫”。秦时砌石筑池,取名“骊山汤”。汉代扩建为“离宫”。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环山筑宫,宫同建城,改为“华清宫”,其汤池亦称“华清池”,此名沿用至今。
华清池水能治病,远在2000多年前就被人们发现。据传,秦始皇在这里遇见“神女”,欲行无礼,神女恼怒,唾他一脸,唾处立即生疮,始皇恐,忙作忏悔,神女便让他用温泉水冼之而愈。过去历代帝王均在此筑宫,游宴作乐。唐时,每年十月,唐玄宗携带杨贵妃姐妹,前往华清宫,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长安。
唐代的华清池毁于“安史之乱”。现在的华清池只是唐朝华清宫的一小部分。今天我们看到的华清池是在清代重建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
进华清池的西门,迎面可以看到九龙池、莲花汤和飞霜殿等,都是1959年按唐代建筑风格恢复重建的。
飞霜殿在唐代是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寝殿。当时殿前的汤池之中,整日雾气升腾。每当冬季大雪降临,宫内玉龙飞舞,银装素裹,唯独飞霜殿前,化为白霜,故此得名。
飞霜殿前的九龙汤,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关中大旱,玉帝命老龙率8条小龙降雨。当旱象刚刚消除,众龙麻痹松懈,致使旱情再度加剧。玉帝一怒之下,便将众小龙压在玉堤之下,并在堤两头各压晨旭亭和晚霞亭,使众小龙终日口吐清流为民灌田。又将老龙压在玉堤上端的龙吟榭下,使其尽职尽责监视众小龙。九龙池由此得名。
九龙池西侧的九曲回廊直通如同龙船浮于水面的石舫。石舫上有当年玄宗皇帝的御汤“九龙汤”。九龙汤当时手莹白的白玉石砌成,石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池中有一双用白玉雕成的才出水际的并蒂莲花,泉眼自瓮口涌出,喷注到白莲上,所以御汤也叫莲花汤。华清池内的骊山温泉水源及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都位于华清池东
门票:4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乾陵博物馆
The QianLing Museum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在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唐高宗李治系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生于公元628年。因得其母舅长孙无忌的帮助,被选为太子。公元649年太宗死后即位,他因体弱多病,实权操在皇后武则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死于洛阳观贞殿,葬于乾陵。
武则天,名 ,山西文水人,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21年,公元705年,传位于中宗李显,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不久死于洛阳上阳宫,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从南面的第一对土厥起,向北有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内城四门外有一座石碑,左为“述圣纪碑”,因碑石七节,人称“七节碑”。上层为屋形碑首,中间五节为碑身,下层为碑座。碑通高6.3米,每边宽1.86米。碑文为弄则天撰,中宗李显书,8000余字,内容是颂扬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右为“无字碑”,高与“述圣记碑”同,宽1.8米,厚1.3米。碑额刻有八条螭首,两侧刻有线雕大龙云纹。初立时,全碑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究其原因,一说表示武则天“功高德大”取论语中“民无得而名焉”之意;一说表示武则天雍容大度,立此碑,让后人去对自己评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碑乃唐中宗所立,他既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又不愿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对母亲提出非议,故而立下此碑。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还是仅有的。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字秾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驸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于706年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塬,陪葬乾陵。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章怀太子名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在高宗的子女中较有才华的一个。
依永泰公主墓而建的乾陵博物馆内收藏着从乾陵陪葬墓内(主要是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众多文物,这3座墓在五代至北宋时虽已被盗掘,但仍遗留大量的陶瓷器皿、唐三彩、俑及墓志铭等随葬器物。三彩马中,形体最大的要数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一具,高72厘米、长80厘米。各种三彩俑的姿势各不相同,造型十分生动,其中有几十个铠甲骑马俑,是文物中罕见的珍品。
门票:乾陵31元,4个景点共计84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法门寺
The FaMen Temple
法门寺是我国古代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寺院。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而建成 法门寺塔,又名“真身宝塔”,因葬有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孔雀在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骨分成84000份,分葬于世界各地,并建成84000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1985年,陕西省政府仿照明代的砖塔重建新塔,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地发现了地宫,在地宫中发现了深藏千年之久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和供养舍利的大批珍贵文物。
法门寺地宫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舍利,是令人最瞩目的。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宫的8重宝函中,长40.3毫米,中空,坚置在金塔基银柱。第二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一枚相似。第三枚藏在后室秘龛五座宝函的白玉棺中,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一、二枚相似。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鉴定,其中第二枚是灵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其余3枚是“影骨”,是唐朝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意义。
法门寺发现的金银器是等级极高的珍品。四面十二环鎏金禅杖无 没完写不下了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主要景点:
1、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枫桥边,始建于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大雄宝殿右侧有一口日本友人送来的铜钟,它是1906年由小林诚义等一批工匠铸成的。此钟一式共铸两口,一口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2、虎丘是苏州城的标志性景观,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的首都,吴王阖闾死后就葬于虎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曾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加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现园内主要景观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3、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改名为留园。留园共分中、东、西、北4个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墙漏窗,图案精美。从花墙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别有情趣。
4、狮子林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23号,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教师中峰神僧而创建的。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珑众多、出神入化,形似狮子起舞,被誉为“假山王国”,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誉。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等。
5、苏州乐园位于苏州新区西面的狮子山麓,分为水上世界和欢乐世界两部分,园内多数参与性游乐设施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欢乐世界位于狮子山东侧,以“东方迪斯尼”为主题,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欢乐、壮观和东方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的特点于一体,是中国新生代乐园的点睛之作。水上世界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上游乐园,这里有13000平方米的魔幻水城,4000平方米的造浪池和瑞典进口的半球充气滑台等。漂流河还有仿真动物埋伏,仿佛置身于侏罗纪公园。
⑼ 韩国的世界纪录遗址是指什么
海印寺藏经板殿
【 海印寺藏经板殿内部】
海印寺藏经板殿 是为了收藏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录的 海印寺大藏经板(八万大藏经), 而建的,是海印寺现存建筑中最古老的一个,据推算该建筑建于公元15世纪(1401年~1500年)左右。藏经板殿是世界上唯一一处保管大藏经板的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藏经板殿整座建筑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正是由于建筑物当初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对内部的通气流通和温湿度调节等方面加以管理,才使得大藏经板至今保存完好.
-地址:庆尚南道陕川郡伽倻面
2宗庙
【 宗庙正殿 】
位于首尔市钟路区的宗庙是供奉着朝鲜时代历代王与王妃牌位的祠堂。这里是王为了祈求国家与百姓的安宁,与大臣们定期进行祭祀的地方,象征着朝鲜王室的正统性。作为一处为逝者而建的地方,可以从建筑的排列、形式与材料中感受到庄重、神圣与严肃。宗庙创建于14世纪末,壬辰倭乱时期被毁坏,17世纪初进行重建后才呈现出今天的面貌。其中心建筑——宗庙正殿,正面十分狭长,与建筑前方的空地形成一体,是西方乃至东方洞史无前例的独特建筑。根据崇拜祖先的儒教文化,以祭祀仪式为基础,建筑过程十分严格,如今也完好地保留着朝鲜时代的原来面貌。不仅建筑物,就连祭祀、饮食、舞蹈、音乐等无形遗产也一同保存下来,今天仍然定期举行名为“宗庙祭礼”的祭祀仪式。
-位置:首尔市钟路区
主要旅游景点
【下马碑 】
在从宗庙的正门进入之前,可以看到一座用石头制成的石碑——下马碑,是告知从马上下来的石碑。由于宗庙是供奉着历代王与王妃牌位的地方,所以即使是王来到这里也要下轿或下马。正殿长101米,是韩国最长的木造建筑。从外面看上去由20多根立柱和19个门组成,但内部都是贯通的,唯有供奉牌位的胎室里装饰着华丽的花纹图案。可惜,正殿内部无法参观,不过宗庙香大厅的第2展示馆内设有胎室模型,可以自由参观。通向正殿的门有3处,南门被认为是只有灵魂可以出入的地方。东门供王、世子、进行祭祀的宗亲和大臣们使用,西门则是负责祭礼音乐与舞蹈的乐师们出入的地方。
【 宗庙永宁殿】
因正殿中供奉牌位的空间不足而在旁边建造的建筑便是永宁殿。永宁殿含有“王家祖先和子孙共同长久平安”之意。永宁殿与正殿相比规模较小,供奉的牌位也较少。建筑形状看上去与正殿相似,但是仔细看会发现屋顶是不一样的。正殿的屋顶整体是直线,而永宁殿的**胎室部分则高高地突了出来。永宁殿里供奉的主要是没有留下突出业绩或在位时间较短的王的牌位。年幼登上王位,之后被叔叔篡夺王位的端宗牌位被供奉在宗庙里,但被废除王位的燕山君和光海君则没有牌位。因为他们是没有奉行儒教中重视的尊敬祖先的思想。
3石窟庵和佛国寺
【 佛国寺 】
石窟庵 和佛国寺 是在公元8世纪前后的新罗时代期间所建的古代佛教遗址。两处遗址都充分展现了新罗时代人们独具特色的艺术感知,尤其是石窟庵的雕像和佛国寺的石坛及两座石塔被誉为东北亚古代佛教艺术的最佳杰作之一。 石窟庵是一处用花岗岩砌成的洞窟,其主室**建有一尊主佛像,四周墙壁则可刻有浮雕。以主佛像为首的大部分石雕和建筑物均保持了公元8世纪的圆型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 佛国寺是将新罗时代人们理想中的佛教净土现实化而建成的一座建筑。1592年,在壬辰倭乱时期,原本木质构造的建筑全部被烧毁,值得庆幸的是寺中的石坛、石桥、石塔、灯以及青铜佛像遗留了下来。当今我们所能看到的佛国寺是在1969年到1973年间经过部分复原工作后再建而成的。
-地址:庆尚北道庆州市
主要看点介绍
【 石窟庵主佛像(左图)和十大弟子浮雕(右图)】
石窟庵的主佛像是一尊高约3.3m,宽约2.7m的巨大佛像,与以往面带微笑的站佛不同,石窟庵的主佛像则威严地正坐于殿中。从严肃的面部表情到衣服的褶皱,整座佛像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是曾经灿烂一时的统一新罗时代佛教文化的象征。 石窟庵的十大弟子浮雕在世界佛教美术史上也是罕见的大型艺术作品。凭借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性技巧而赢得好评的十大弟子浮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承担不同角色的佛祖十大弟子的形象。其中最小的浮雕高2.08m,最大的浮雕高2.2m。
【 照片 佛国寺的释迦塔(左图)和多宝塔(右图) 】
释迦塔是位于佛国寺大雄殿前两座石塔中西侧的石塔,也被称作无影塔,是新罗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石塔。石塔的形状简洁庄重,整体平衡感良好,给人以祥和的感觉。 多宝塔位于佛国寺大雄殿的东侧,它的形态与新罗时代典型的石塔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自多宝塔建成至今,其外形并未发生过大的损坏或变形,它再现了佛教经典中七宝塔的模样。虽然释迦塔和多宝塔的外形不同,但在石碑的宽度和石坛及塔身的高度上形成了完美的对称组合。
4昌徳宫
【 照片 昌徳宫仁政殿 】
昌德宫位于汉阳(首尔以前的名称)的北侧,是朝鲜时代(1392~1910)建造的宫阙。如果说其他宫殿是为了彰显王权,那么昌德宫则是结合了周边自然的环境所建。昌德宫王室的后苑风景如画,与周围的自然景致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深受游客的喜爱。在首尔的宫阙之中,昌德宫因完整地保存了古时的原貌和传统自然相融合的建筑风格,在1997年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录。在丛林、绿树、莲池、亭子和花坛交相辉映的昌德宫中,其昌德宫仁政门、昌德宫大造殿、芙蓉池、乐善斋、敦化门等建筑被指定为主要文化财。
-地址:首尔市钟路区
主要旅游遗址
【 昌德宫仁政门(左图)、仁政殿内部(右图) 】
昌德宫仁政门 是昌德宫核心建筑仁政殿的正门。这里曾是举行王位继承仪式的场所,处处彰显威严。孝宗(1649∼1659)·显宗(1659∼1674)·肃宗(1674∼1720)·英祖(1724∼1776)等朝鲜王朝的多位君王均通过在此举行的登基大典登上王位。 穿过仁政门便可到达仁政殿,这里是举行诸如世子册封仪式、结婚仪式等王室主要活动的地方。也正是得力于此,它成为了昌德宫里象征着权力的建筑。整个建筑内部主要由黄色布料装饰的电灯、玻璃窗、黄色窗帘等充满西式风格的物品进行打造的,虽面积不大,但游客可从仁政殿里光彩绚丽的天棚和御座等摆设上感受到朝鲜时代超凡的艺术气息。
【 大造殿内部(左图)和昌德宫后苑(右图) 】
昌德宫的大造殿 是一座王和王妃就寝以及教育年少王子或公主的地方。其名字意在“只有教育好能引领国家未来的世子,国家和国民才会幸福安康”。这里可谓是昌德宫内殿中最为重要的建筑,其内饰主要由西式风格的地板、玻璃窗和家具等现代化装饰组成。 位于昌德宫北侧的后苑是朝鲜时代王室的庭院。这里随时代的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作为王及王族休闲娱乐的空间或学武的场地而使用的。整个后苑韩国传统庭院气息浓重,超过三百年的苍天大树和亭子完美地搭配在一起,美景如画。游客可在昌德宫官网主页上进行预约参观后苑或现场买票前去观览。
5水原华城
【华城 】
华城是位于京畿道水原的朝鲜时代城郭。正祖(朝鲜第22代王)在将自己父亲的坟墓迁移的同时建造了新城市,为了抵御敌人而建造了城郭。城郭全长5.74km,城墙高4~6米。
华城与韩国的其他城郭不同。参考外国事例,引入了新的防御设施,并使之与韩国的军事环境和地形相符。特别是华城建设中使用的新型设备与材料的发达,是展示东西方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证据。据此可以推测18世界朝鲜社会的商业繁荣以及急剧的社会变化与技术发展。 既是计划城市,又是居住地与防御功能合一的城郭城市;在传统的筑城技术上积极融入东西方新型科学知识与技术;增加了许多韩国城郭中罕见的防御设施;依据周围地形而建造的自然形态展现出独特之美……这些特征都获得了认可,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位置:京畿道水原市
主要旅游景点介绍
八达门是华城四大门之中的南门。完好地保留着筑城之时的面貌,被指定为韩国第402号宝物。城门外面砌有半月形状的城墙,起着保卫城门的作用。在华城的众多设施中,八达门尤其以美丽的夜景而有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西北空心墩是可以窥视敌人动向和进行射击的设施,在韩国只有在华城才能见到。西北空心墩展现了独创的建筑形态与高效的材料利用,历史、学术、建筑价值获得认证,被指定为宝物。
访花随柳亭既是监视周边情况进行军事指挥的指挥所,也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亭子。因其具有独特的平面与屋顶形态,所以在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面貌。同时,它也被评为华城中最优秀且在其他城郭中无法见到的独创建筑。
华西门是华城四大门之中的西门,过去起着连接华城西侧南阳湾与西海岸的通道的作用。与完好的半月形状的八达门瓮城不同,它是有一侧开放的瓮城。原来的面貌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被指定为第403号宝物。
6高敞、和顺、江华的支石墓遗址
支石墓是一种用巨石搭建起来的先史时代的坟墓,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支石墓主要有高敞支石墓遗址、和顺支石墓遗址、江华支石墓遗址等。这三个地方的支石墓数量均保持在数百个以上,从密集度和形态的多样性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也很难找到第二个。这里的支石墓建于公元前1000年,比起其他遗迹来说,这里是将先史时代的技术和社会面貌进行诠释的最佳场所。
高敞、和顺、江华的支石墓遗址在2000年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录,它被认为是研究和评价支石墓文化形成过程与韩国青铜器时代社会构造及东北亚先史时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遗产。特别是可了解到支石墓建筑过程的采石场,它是研究支石墓变化和历史的重要依据。
-地址:全罗北道高敞郡、全罗南道和顺郡、仁川广域市江华郡
主要看点介绍
韩国最大的支石墓遗址位于全罗北道的高敞郡。根据2008年现场调查的结果表明高敞地区的支石墓共有1,550个,被载入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录的支石墓为447个。这里汇集了可在韩国看到的所有类型的支石墓。在此,您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模样、大小不一的支石墓。全罗南道和顺的支石墓遗址分布于孝山里和大薪里沿岸十公里的溪谷流域处。整体面积要比江华和高敞遗址大得多,目前共有596个支石墓。位于和顺郡的支石墓大都建于山脚下或巨大的岩石山上,很多地方不容易前往。因此,至今保存良好,仍维持着原有的风貌。
7韩国的历史村落:河回和良洞
位于庆尚北道的安东河回村和庆州良洞村是建于14~15世纪的历史场所。河回和良洞是氏族村落,在长久的岁月中,同姓居民聚集在这里生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而且这里一直有人居住,可以说是鲜活的文化财。透过两个村落可以窥见严格区分两班与平民的朝鲜时代的儒教文化。特别是两班与平民房屋的排列,反映了朝鲜王朝的影响力。在河回与良洞村里可以看到宗家、两班居住的木制房屋、亭子、书院、祠堂以及旧时平民居住过的土房和草屋。
-位置:庆尚北道安东市∙庆州市
主要景点介绍
【 安东河回村与河回别神巫俗假面舞游戏 】
安东河回村是柳氏家族们生活了600多年的氏族村落。这里最大程度地保存着韩国的传统面貌,1999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来访,2005年美国布什总统访问,以此为契机成为国际性旅游名胜。在河回村内可以参观到过去两班们居住过的房屋以及学**的书院,还有平民们居住过的各式房屋。传统的房屋建筑中至今仍有人居住,让人产生仿佛回到了朝鲜时代的错觉。不仅是传统建筑,就连平民游戏“河回别神巫俗假面舞游戏”和书生游戏“船游烟火游戏”也一直传承至今。河回别神巫俗假面舞游戏是韩国传统假面舞,船游烟火游戏是一种烟花游戏。
【 庆州良洞村】
良洞村是典型的两班贵族村落。两班们居住的瓦房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平民居住的草屋则围绕着两班贵族的房屋分布在低处地带。各建筑的使用目的与用途明显不同,因此位置也不同。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大部分位于两班房屋的后面,做学问研究的书院或亭子则位于环境优美而静谧的地方。良洞村入口处设有为游客提供村落历史介绍和进行遗物展示的良洞村文化馆。另外,良洞村体验馆前面还准备了工艺、书法、风筝制作、石磨和石臼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亲自体验韩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