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青木关游记

青木关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2-20 14:04:52

Ⅰ 《马可波罗行记》是一个什么人写的

《马可波罗行记》是由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一个叫鲁斯梯谦的作家狱友帮他记录的.
在中回西文化交流史答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无疑是位先驱者,其所著《马可波罗行记》(亦名《东方闻见录》或《马可波罗游纪》)家喻户晓,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行记》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行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叙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代大都的经济文化和风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

Ⅱ “中国民歌知多少”观后感

解放前,种瓜调一直在利川市城和汪营、柏杨等地广为流传,并在歌唱间伴有打击乐器。湖北利川是《龙船调》的故乡,1955年春节,利川举行全县业余音乐、舞蹈、戏曲汇演,《种瓜调》受到好评。后经利川县文化馆干部周叙卿和黄业威收集整理,加工润色,改为表演唱《龙船调》。《龙船调》以《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词义更加精炼,旋律更是极其流畅、优美动人,集中而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从而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重大飞跃。1957年利川民间艺人汪国盛、张顺堂首次将《龙船调》作为参加全国第二届音乐舞蹈汇演节目在北京怀仁堂演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武汉歌唱家刘家宜最早将她唱的《龙船调》灌成唱片流行全国,王玉珍又将《龙船调》唱到了日本,还有著名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魏金栋、李谷一、汤灿等多次传唱。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其唱到了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在全球掀起了传唱《龙船调》的热潮。

2.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中国民歌。
起源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中,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词、记谱”。
起源争议
1942年,新四军战士何仿在江苏六合采风时,记录了一首当地民间艺人演唱的《鲜花调》。1957年,已在南京前线歌舞团工作的何仿,将其改编成了民歌《茉莉花》参加全国汇演,《茉莉花》被首次标名“江苏民歌”。但《鲜花调》早在清末就唱遍全国,山东省就有《鲜花调》,假设何仿在临清记录了这首民歌,并由山东前卫歌舞团演出,今日岂不成了山东民歌?因此笔者认为,最先“注册”与它的原产地,是两码事。
有文章说,据已故音乐史学家章鸣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据笔者考证,《鲜花调》之名却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扬州清曲有《鲜花调》,这是不辩的事实。但据中国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间歌曲等集成记载,全国各地到处都有《鲜花调》,证明《鲜花调》最早出现于扬州清曲中非常牵强,至于传播到全国的方式,有人提出是通过歌妓的说法也不能让人信服,至今并没有发现历史上有扬州歌妓跑遍全国的记载。还有人提出,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即《鲜花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就来自于扬州清曲,同样也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1]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南京市的六合区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3.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30年代诞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经考据《康定情歌》的作者是四川宣汉的李依若创并于40年代,逐渐流传开来。40年代中期,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的福建学生吴文季在从军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后将此歌转交给他的老师伍正谦。伍正谦十分喜爱,又请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师配乐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伍正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后来,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了此歌,以后便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从南京唱到了大西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使《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

4.走西口
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许多地方的人会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当时有许多山西人曾到过这些地方,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这首歌,时间长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对命运的挑战,是对新环境的开拓。走西口固然艰辛,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他们开启了“海内最富”的辉煌时代。走西口这一自发行为深刻地改变了山西与蒙古地区的发展进程。
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农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还有很多可以查一查,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东北民歌《乌苏里船歌》,陕北民歌《送情郎》都很好听。

Ⅲ 求有关四季春、夏、秋、的中国神话

我在青年时期曾从事古史传说和古代神话的探索,认为禹以前的古史传说都出于古代神话的演变,主张运用民俗学和神话学的研究方法,把许多古史传说还原为古代神话,从而开拓一个探讨古代神话的园地。我因此在1938年写成《中国上古史导论》一书,发表于1941年出版的《古史辨》第七册的上编中。我在这部小书中,初步把一系列的古史传说,分别还原为古代神话;把所有古代圣贤帝王的传说,分别还原为上天下土的神物,曾在结尾的一篇《综论》中指出:“古代神话的原形如何,及其历史背景如何,尚有待于吾人之深考,得暇拟别为《中国古神话研究》一书以细论之。”遗憾的是,我后来由于研究重点的转移,半个世纪以来没有着手写出这本书,但是对学术界有关中国古神话的探讨还是关心的;对于有关古神话的新史料的发现和考释,依然是十分重视。

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所发现的楚帛书,是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战国时代楚国的古文帛书,而且是迄今见到的唯一的“图”“文”并茂的有关创世神话的古文献。半个世纪以来中外不少学者对此作考释和研究,先后所发表的专著和论文多到70种以上,真可以说极一时之盛,可是所有的探讨,看来还没有得其要领,因而尽管不少学者一次次对此作出种种推断,至今还没有得出学术界公认的结论。我认为,楚帛书四边所载的十二月神像中包含有四季神像,帛书中心的两篇配合神像的文章,讲到了“四时”(即四季)之神的创世神话及其对“四时”运行和天象灾异的调整作用,这是楚帛书的主旨所在,要求人们对“四时”之神加以崇拜和祭祀的。

一、楚帛书四边十二月神像中包含有四季神像

楚帛书是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后来此书流入美国,一度寄存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Art),旋经古董商出售,现存放在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The Arthur M.Sackler Grellery),成为该馆的“镇库之宝”。这是在一幅略近长方形(47×38.7厘米)的丝织物上,东、南、西、北四边环绕绘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并附有“题记”,在四边所画神像的中心,写有两篇配合的文章,一篇是十三行,另一篇是八行,行款的排列彼此相互颠倒。

十二月神像的“题记”,载有十二月的月名和每月适宜的行事和禁忌,末尾载有每个月神的职司或主管的事。所有十二月名,和《尔雅‧释天》所载基本相同:

帛书和《尔雅》所载月名,字有不同的,读音都相同,该是音同通用。这十二个月名,是战国时代楚国常用的,例如《离骚》所说:“摄提贞于孟陬兮”,“孟陬”即指孟春正月。《尔雅》邢昺的疏,只说是“皆月之别名”,并说:“其事义皆未详通,故阙而不论。”清代学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依据字义所作的解说,都无确切依据,并不可信。从帛书所载每月“题记”看来,这十二个月名该来自十二月神之名。所有每月“题记”的末尾,都有三字用以指明这个月神的职掌或适宜的行事。值得注意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月份都载有这个月神的职司,如三月“秉司春”,六月“揸司夏”,九月“玄司秋”,十二月“司冬”,而其它月份不同,只记有这个月神的主要执掌,如二月“女此武”,因为此月“可以出师”;又如四月“余取(娶)女”,因为此月可以“取(娶)女为邦□”。据此可知,十二月神像中,每季最后月份之神,既是主管此月之神,同时又是职司此季之神。秉、(且)、玄、(涂),该即职司春、夏、秋、冬四季之神。

楚帛书中间八行一段,讲的是创世神话,说雹戏(即伏羲)所生四子,“长曰青□干,二曰朱□兽,三曰翏黄难,四曰□墨(黑)干”,就是“秉”、“干”、“玄”、“”四个四时(四季)之神。这样以四时之神与四方、四色相配合,原是先秦时代流行的学说和风俗。《礼记‧月令篇》和《吕氏春秋‧十二纪》,就记载有五帝、五神和四时、四方、五色、五行、十日等配合的系统。

--------------------------------------------------------------------------------
四时 春 夏 秋 冬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四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帝 太皥 炎帝 黄帝 少皥 颛顼
五神 句芒 祝融 后土 蓐收 玄冥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十日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五虫 鳞 羽 倮 毛 介

--------------------------------------------------------------------------------

《月令篇》这样把许多事物归纳到五行系统之中,是逐步发展形成的,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以五神配合五行之说,春秋时代晋太史蔡墨已说到(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以五神配合五行、四方、五色、五虫之说,春秋时代也早已存在,如虢公作梦,在宗庙中见到“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召来史嚣占卜,据说这是天之刑神蓐收(见《国语‧晋语二》)。五帝配合五行、四方、五色之说,也早已存在,如秦襄公自以为“主少皥之神,作西畤,祠白帝”;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在栎阳作畦畤,祠白帝(见《史记‧封禅书》)。四方和十日、五色相配之说,战国初年也早已有了。如《墨子‧贵义篇》说上帝以甲乙日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日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日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日杀黑龙于北方。

《月令篇》这个五神配合四时、五行、四方、五色的系统虽然历史很悠久,中原地区普遍流行,但是其它地区也还流传着不同的配合系统,如《山海经》的《海外经》,就以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强配合东、南、西、北四方,这样以禺强为北方之神和《月令》以玄冥为北方之神不同的。《管子‧五行篇》说:“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辨于东方,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这样以奢龙、祝融、大封、后土配合东、南、西、北四方,是和《月令》系统很不同的。楚帛书所载四季神像和四方、四色、五行的配合,和《月令》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二、楚帛书所绘四季神像的特色

楚帛书四边所绘春、夏、秋、冬四季神像,就是帛书八行一段所说的“长曰青□干,二曰朱□兽,三曰翏黄难,四曰□墨(黑)干”,这样以春、夏、秋、冬和青、朱、黄、黑四色相配,这和《月令》以秋季配白色是不同的。

帛书所绘四季神像是很有特色的,我们值得加以具体分析,并与当时流行的神话作比较的研究。

帛书三月“秉司春”的神像,面状正方而青色,方眼无眸,鸟身而有短尾,即所谓“青□干”。这个春季之神,很明显就是《月令》所说春季东方的木神句芒。《山海经‧海外东经》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墨子‧明鬼下篇》讲秦穆公在宗庙中见到有神入门,“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神自称是来赐予年寿而使国家蕃昌和子孙茂盛的,并且自称“予为句芒”。句芒这样“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正和帛书所画“秉司春”之神完全相合。帛书上仲春二月的神像,是成双相对的鸟身,有面状正方的四首并列于宽阔的头颈上,形状和“秉司春”神像相类而较为繁复,说明他们正是同类之神。这个崇拜春季句芒之神的风俗,源流长远,直到清代,北京都城每逢立春前一天,还要隆重举行祭祀“芒神”的仪式(见于《燕京岁时记》)。

“秉司春”的神像人面鸟身,是有来历的,原来出于东方夷族的淮夷徐戎,他们原来崇拜“玄鸟”(即燕,亦即凤鸟)图腾的。东夷的郯子曾说:“我高祖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九年》)据说“少皥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左传‧昭公元年》)。秦原来是东夷而西迁的,《史记‧秦本纪》称其祖先之后有郯氏、徐氏、嬴氏,可见秦原与郯、徐是同族。秦穆公既然在宗庙中见到句芒,可知句芒正是秦的祖先之神。《秦本纪》称秦的远祖是伯翳,亦即伯益,伯益原是传说中玄鸟的后裔,其后代又有“鸟俗氏”而“鸟身人言”。据说他主管草木、五谷、鸟兽的成长。其实伯益即是句芒(详见拙作《伯益、句芒与九凤、玄鸟》,收入拙作《中国上古史导论》,编入《古史辨》第七册上编)。

句芒之神所以称为“句芒”,就是由于他主管草木五谷的生长。“句芒”即是“句萌”,《月令篇》说季春三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句芒”是形容植物的屈曲生长(郑玄注:“句,屈生者。”)。帛书称春季之神为“秉”,“秉”字像手执禾一束的形状,常用以指结穗的粮食作物,《诗‧小雅‧大田》说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以“遗秉”和“滞穗”并称。当时楚人称“司春”之神为“秉”,也是由于春神主管草木五谷的生长。

帛书六月“(且)司夏”的神像,人面兽身,面有红色边缘,无左右下臂和手,穿长袖衣隐蔽而拖着,身后有尾,并有雄性生殖器,即所谓“朱□兽”。这个夏季之神,相当于《月令》所说夏季南方的火神祝融。祝融原是楚人的祖先之神,因而帛书称之为“且”(,当即“祖”字。《山海经‧海外南经》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也与帛书相合。《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又说:“老童生重及黎。”《国语‧郑语》说黎为高辛氏火正因而称为祝融。《史记‧楚世家》把“老童”误作“卷章”,又把重和黎误合为一人。《楚世家》又说帝使重黎讨伐共工无功,因而杀死重黎,使其弟吴回“复居火正,为祝融”。据《世本》(《史记集解》所引)和《大戴礼记‧帝系篇》,吴回确是和重黎同为老童所生,看来吴回确有继重黎而为祝融之说。《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郭璞注:“即奇肱也。”王念孙以为“奇左”是“奇厷”之误。帛书这个夏季神像无左右下臂,可能绘的是吴回。《大荒西经》又说“日月出入”的日月山,“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从上下文看来,“噎”疑是“嘘”之形误。帛书这个无臂的夏季之神,也可能是日月山的神人名嘘的。

帛书这个祖先之神,绘有男性生殖器,神名为“揸”,即“且”字,是“祖”字的初字,很可能与原始氏族的生殖崇拜有关。三十年代郭沫若《释祖妣》首先把“且”识为“牡器之象形”,同时高本汉(Barnhard Karlgren)也认为“且”字是男根之像,并且把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男根模拟物称为“祖”。五十年代以来,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陶制或石制的男根模拟物出土不少,考古学者一律称之为“陶祖”或“石祖”,都认为与原始的生殖崇拜有关。不但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早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遗址中有男根模拟物出土,郑州二里岗的商代遗址和长安张家坡的西周遗址中也有出土;广西邕宁和湖南安乡的早期越文化遗址中亦有出土。战国时代楚人崇拜的祖先之神,绘成人面兽身,身后有尾,并有男根,是可能与原始的生殖崇拜相关的。

帛书九月“玄司秋”的祖像很是特殊,是一种双首的四足爬行动物,双首类似龟头,四足爬行类似鳖,即所谓“翏黄难”。这是帛书所载四季神像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神物。这个“司秋”之神名“玄”,当即水神玄冥。帛书以玄冥为秋季之神,和《月令》以玄冥为冬季之神不同。帛书以玄冥为黄色而在西方,和《月令》以玄冥属黑色而在北方不同。玄冥的简称为“玄”,犹如玄冥也或简称为“冥”,如《国语‧鲁语》和《礼记‧祭法》并称“冥勤其官而水死”。古代神话中的水神玄冥,就是古史传说中的鲧,鲧的传说原来出于玄冥神话的分化演变。“鲧”字古代“鲧”,从“玄”得声,“玄”本读若“昆”。鲧在神话中,原与禹同为使用应龙、鸱龟来治水之神。《楚辞‧天问》说:“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又说:“鸱龟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据说鲧因窃取上帝的“息壤”来填洪水,因而受到上帝的处罚而被杀死(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古史传说就变为尧或舜于羽山。玄冥原为黑暗幽冥之义,居于幽都,而所的羽山“乃热(日)照无有及也”(见《墨子‧尚贤》),就是“不见日”的委羽之山(《淮南子‧地形篇》)。少皥氏使“修及熙为玄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而鲧又“字熙”(《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足以证明鲧即出于玄冥的分化(详拙作《鲧、共工与玄冥、冯夷》,收入拙作《中国上古史导论》,编入《古史辨》第七册)。

鲧有被杀后尸体复活变为“黄能”潜在水中成为水神的神话。据说晋平公有病,梦见黄能入于寝门,郑国子产前来聘问,晋平公对子产说:“今梦黄能入于寝门,不知人煞乎?抑厉鬼耶?”子产对答说:“昔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国语‧晋语八》,《左传》昭公七年大体相同)“黄能”今本误作“黄熊”,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熊亦作能,作能者胜”。孔颖达《正义》说:“能,如来反,三足鳖也。解者云兽非入水之物,故是鳖也。”今本误作“黄熊”,这是出于后人不理解“黄能”之义而误改的。《尔雅‧释鱼》说:“鳖三足能。”鳖原为四足,三足的鳖是畸形。《论衡‧应是篇》说:“鳖三足曰能,龟三足曰贲,能与贲不能神于四足之龟鳖。”《说文》说:“能,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能”当是鳖中“强壮称能杰”的一种,所谓“三足鳖”是一种神奇的传说,实际上“三足”是畸形,不可能成为鳖的一种。金文“能”字作如下之形:

就是一个四足爬虫的象形字。孔颖达说:“能音如来反”,是正确的。“能”古音读如“态”,与“难”音同通用。《玉篇》有“”字,就是“能”的异体字,以“”作为音符。帛书称“玄”为“翏黄难”,“翏”当读为“戮”,是说鲧被杀而陈尸,《国语‧晋语九》韦昭注:“陈尸为戮。”“翏黄难”就是说鲧被杀而尸体复活,变成黄能而成为水神。

当时蜀国流行的祖先鳖灵的神话,也出于鲧化黄能神话的分化。扬雄《蜀王本纪》(《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引)说:楚人鳖灵被杀,尸体漂流到蜀地而复活,望帝(杜宇)用以为相国,玉山洪水暴发,鳖灵“决玉山,使民得陆处”,后来望帝传位于鳖灵,号为“开明帝”。这个楚人鳖灵的治水神话,就是鲧化黄能神话的分化,原是楚人所流传的传说。《楚辞‧天问》说:“化为黄能(今本“能”误作“熊”,洪兴祖补注:“《国语》作黄能”),巫何活焉?”就是说尸体复活而化为黄能。所谓“鳖灵”,“鳖”即是“能”,“灵”即是神,“能”就是畸形的鳖。玄既是玄冥,亦即是鲧,又别称鳖灵,也还是玄武。玄武的形象也是指畸形的龟或龟蛇合体。《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孔颖达《正义》说:“玄武,龟也。”《后汉书‧王梁传》说:“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古人所以特别重视龟鳖中“强壮称能杰”的“能”,因为古人认为特大的龟鳖是有特别强壮的神力的。《楚辞‧天问》说:“鳌戴山抃,何以安之?”鳌是大龟,王逸注引《列仙传》说:“有巨灵之鳌背我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独何以安之乎?”《列子‧汤问篇》又说:“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帝恐流于西极,……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列子‧汤问篇》、《淮南子‧览冥篇》和《论衡‧顺鼓篇》都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帛书十二月“司冬”的神像,人体正面站立,巨头方面,大耳,头顶有并列的两条长羽毛,口吐歧舌向左右分布成直线,两手握拳向左右张开,上身穿着黑色短袖,露出下臂,即所谓“□墨(黑)干”。当即能使巨鳌的北海之神禺强。“禺”字像巨头的动物之形。“”字从“余”声,与“禺”音近通用。《山海经》的《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都说:“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鸟身”当为“黑身”之误(旧注引一本作“北方禺强黑身手足”,《庄子‧大宗师篇》释文引此亦作“黑身手足”)。“珥两青蛇”和“践两青蛇”表示其威武而能除害。《庄子‧大宗师篇》释文引崔撰和《列子‧汤问篇》张湛注引《大荒经》都云:“北海之神名曰禺强,灵龟为之使。”所谓“灵龟”即指巨鳌。

三、楚帛书的创世神话

楚帛书中间八行一段文章,讲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时代最早的创世神话文献。全文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较短,讲的是伏羲创世的神话;下节较长,讲的是祝融继续进一步创世的神话。据说远古之时“梦梦墨墨”(一团混沌),“风雨是于(阏)”,雹戏(即伏羲)生了四个儿子,即青□干、朱□兽、翏黄难和□墨(黑)干,就是春、夏、秋、冬四时之神,就是上文所说“秉司春”、“ 且)司夏”、“玄司秋”和“司冬”四神。雹戏命令四神疏通山川四海,因而使得“朱(殊)有日月,四神相弋(代),乃步为岁,是惟四时”(即四季)。就是说由于四神的疏通,使得一团混沌分解,使得日月分明,四神得以轮流掌管,春、夏、秋、冬四时得以转变,从而推步为一年。这是上节的主要内容。

下节又说:“千又百岁,日月允生(“允”读作“夋”),九州岛不平,山陵备侧,四神□□,□至于复。”“允”和“夋”古音义相通,《说文》说:“夋,行夋夋也,从夂,允声。”“行夋夋”是说不断推行。所谓“日月夋生”,是说日月不断产生,古神话中有十日和十二月并生的说法,如说帝俊生十日和生十二月,见于《山海经》的《大荒南经》和《大荒西经》。这是说:经历千百年之后,上天下地又发生混乱,天上有日月不断产生,地下的九州岛又不平,山陵都变得倾斜了,以致“四神”不能使“四时”按常规运转。

接着又说:“天旁动,畀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思(敷),奠四极。”这是说:天为此大为感动,因而赐给青、赤、黄、白、黑木之精,因此炎帝就得下令祝融,使四神从天下降,从而奠定“三天”和“四极”。看来天帝所赐五木之精,就是赐给祝融和四神的神力,因为“青□干”、“朱□兽”、“翏黄难”和“□墨(黑)干”等四神,就是执掌青(东)、朱(南)、黄(西)、黑(北)等各方面的事业的。所谓“奠三天”和“奠四极”,就是创建开天辟地的工程。上文所列举的帛书所绘四季之神,正是善于“奠三天”和“奠四极”的能手。

帛书接着又载:“曰非九天则大侧,则毋敢睿天灵(“灵”读作“命”),帝允,乃为日月之行,共攻□步十日,四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晨祎乱作,乃□日月,以转□思,有宵有朝(早),有昼有夕。”这是说:祝融接受了炎帝的命令,表示如果违反“九天”的意旨,就将有更大的倾侧,为此不敢不顺从天命。经过炎帝的允诺,于是开始做恢复日月运行的工作,共同努力着推步“十日”,调整“四时”,终于改变了“晨祎乱作”的天象,使得风调雨顺,日月运转分明,有夜有早,有昼有夕。我们必须指出,近人考释帛书的,都把“共攻”读作“共工”,以为最后由共工完成了调整混乱天象的工作,看来并不确实。因为据文献记载,古神话中共工正是个造成天地灾祸的主角,据说共工曾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见于《列子‧汤问篇》等)。共工是不可能做调整日月和四时的工作的,而且祝融既然以四神下降而“为日月之行”,不可能同时又有共工来完成这工作。“共攻”两字当是指祝融统率四神共同努力而言。

帛书八行这段文章所讲的创世神话,既说伏羲生“四神”而使“四神”从一团混沌中开天辟地,使得日月分明和四时运行;又说祝融顺天意、奉炎帝之命而统率“四神”,进一步完成创世工程,都是歌颂帛书中所绘的四季神像而要求大众加以崇拜和祭祀的。帛书所讲的创世神话,实质上就是太阳神的创世神话。拙作《丹朱、欢兜与朱明、祝融》(收入《中国上古史导论》,编入《古史辨》第七册),已详细证明祝融原是日神与火神,同时又是楚人的祖先之神。炎帝既是出于日神、火神的分化演变,祝融所统率四季之神中的夏季之神又是火神的分化。

帛书所说祝融使四神“奠三天”,“三天”是指三重的天的结构,和古神话中所说“九天”不同的。“九天”是指天有九个方面的区分,《天问》所谓“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古神话以昆仑山原与上天相连接,可以从此登天的。《淮南子‧坠(地)形篇》说:“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这就是“三天”的结构。

帛书所说祝融使四神“奠四极”,“四极”是指地的东南西北四方的尽极之处。《淮南子‧坠形篇》所谓“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地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淮南子‧时则篇》谈到了东、南、中央、西、北五极之处和五帝、五神之所司:东方之极东至日出之次,太皥、句芒之所司;南方之极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黄帝、后土之所司;西方之极西至三危之国,少皥、蓐收之所司;北方之极北至令正(丁令)之国,颛顼、玄冥之所司。据此可知古神话中,“四极”原为四方的上帝和四季四方的神所执掌,原来就是由四季四方之神所奠定的。四季四方之神的神力强大,本来就是“奠三天”和“奠四极”的能手。

楚帛书所说祝融创世的神话,确是有来历的。《尚书‧吕刑》说:“蚩尤惟始作乱,……皇帝(上帝)哀矜庶戮之不辜,……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这是说,因为蚩尤作乱,遏绝苗民,上帝于是命重、黎绝断天地之间的通路,这就是祝融开天辟地的神话。原来古神话中天地是连接而有通道的,昆仑就是登天的通道所在,由于祝融的“绝地天通”,天地才分开而不能相通。《国语‧楚语下》载楚昭王问于观射父说:“《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古神话确实认为如此,人民原来是可以由地登天的。于是巫师们就宣称从此只有巫师有天梯性质的高山,从此可以升降上下,能够往来人间和天堂,沟通天人之间。

祝融怎样“绝地天通”的呢?《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噎”疑“嘘”字之误),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国语‧楚语下》记观射父说:“及少皥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这是说:上帝(颛顼也是上帝)命令重和黎,一个上天而“司天”,一个下地而“司地”,同时黎所生的噎(或嘘)“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该即帛书所说“乃为日月之行”。

楚帛书所讲的创世神话,限于混沌中开天辟地和天象由混乱恢复正常两部分。帛书中间十三行一段文章,也是讲天象发生灾异而恢复正常的。全文可分为三节,第一节讲天象发生灾异,包括月的盈缩不当,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失常,日月星辰运行的逆乱,草木的生态失常等;认为这是“天地作羕(“羕”读作“殃”),天棓将作伤,降于其方,山陵其发(“发”读作“废”),又(有)渊厥溃,是谓孛”。“天棓”是指棒那样长的彗星,“孛”是指光芒蓬勃的彗星。这是说天地遭殃,是彗星降下的伤害,以致山陵败坏,渊泽溃决。接着又说出现“孛”的岁月,有雷电、下霜、雨土的灾异,因而“东国又(有)吝(患难)”,“西国又(有)吝”,而且有兵灾“害于其王”,说明这样的天灾不但东国和西国的人民受难,国君也得有兵灾。

第二节缺字较多,有些字句意义不明。大意是说一年四季的变化,此中春、夏、秋“三时”都重要。由于“孛”(彗星)的“作其下凶”,日月星辰运行紊乱,“时雨”(及时下雨)失常,以致“群民”的“三恒发”(“发”读作“废”),四兴鼠(“鼠”读作“鼠”),以(失)天尚(“尚”读作“常”)”。“三恒”是指春、夏、秋三季的常规作业,“四兴”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行事。这是说:由于彗星造成天灾,使得人民废毁三时的常规作业,败坏四时的行事,以致人民不能正常生活。接着指出,由于“群神五正,四兴无羊(殃),建恒怿民,五正乃明,其神是享”。所谓“群神五正”,是指主管“四时”的五神,当时中原地区以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四时之神)加上后土,称为“五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太史蔡墨所说),这里楚人所说“五正”,也该指上文所述四时之神加上后土而言。这是说,由于五正管理好四时的行事,使得重建“三恒”而便于人民安居乐业,因而人民要祭享其神。第三节“帝曰”以下,是说上帝为此对五正之神大

Ⅳ 有什么小说好看啊

蝉为谁鸣 张之路写的,科幻长篇青春小说,目前我最喜欢的书。
我飞了 很久以前看的,黄培佳写的,纯真的友谊,很感人。
阁楼里的秘密 涉及到抗日情节,勿忘国耻!
生日快乐 青木和雄写的,很感人,推荐。
魔塔 不解释
郑渊杰写的通话都很好看!推荐!!!
幻城,虽然是新生代作家写的,但是有点看头。
夏至未至 也不错,讲述青春友谊
土鸡的冒险 常新港写的,讲述一只土鸡的磨难成长,很感人,引人入胜。
小布头奇遇计 很早的童话了,经典,值得看看。
三毛 不是三毛流浪计!!!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故事,有很多本。
草房子 讲述的是油麻地小学的桑桑和伙伴自己的友谊故事。
根鸟 讲述一个叫根鸟的少年执著寻找一个叫紫烟的女孩的历险故事,我看了很多遍。
床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的童年生活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 同上
短篇小说:
SD娃娃的眼泪
我想做个树孩子
守着十二个鸡蛋等着你
旱船
落地伤花
老师我想对你说
索呐神曲
谁的青春在流浪
无怨的青春
天天天蓝
谁可以给谁青春
狗妈
金钩钩,银钩钩
你是我的守护神
…………
楼主,以上的推荐书籍,小说,是本人以将近十年的书龄为您推荐,每篇的情节都很曲折,文章很精干。希望楼主会喜欢。
以上喂本人全部手打,很辛苦的,希望楼主采纳我的答案吧!
拒绝其他ID的复制,转载。

Ⅳ 关于日本富士的游记

富士山之旅
小组:习客小院士
组员:雍稼文 周欣怡 张颉靖 叶鑫 赵丹丽
指导教师:王晓荣
HI!大家好。我们是一群来自中国的小游客。别看我们小,我们已经有了多次旅行的经历,这次我们结伴来到富士山旅行。要问我们,怎么会想到到富士山旅行的呢?那还得归功于我们语文老师——蔡老师呢!那次的《世界名胜任我游》拓展阅读,我们小组研究的就是日本的富士山。我们寻找大量的资料,了解了富士山的一些情况:
富士山是世界著名山峰之一被日本人奉为圣岳,高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位于本州中部,东北距东京约80公里,南距太平洋岸26公里。
富士山的形状特别有趣,圆锥形的山头,白雪覆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奇特的形状的呢?富士山的名字,是如何来的呢?富士山是个圆锥形的火山。山的顶部有一个直径800米、深200多米的火山湖。从公元781—1 707年,已喷发了18次,现在还在活动,山顶还有喷气现象。由于火山口的喷发,在山麓处形成无数山洞,千姿百态,十分迷人。富士山喷发时,地壳内部的熔岩流先把凝固在山顶管道中的岩石打通,然后奔流而出,向四周漫流。冷却以后,一圈圈堆积在周围。这样形成的山丘,就成了匀称完美的圆锥形火山,叫做火山锥。在日本吓夷族语言中,“富士”的语音本是“火之山”的意思,后来汉字传入,才写成了“富士山”。 因此日本人把富士山尊为“圣山”。
为了能亲自感受一下富士山的神秘,因此我们决定来一趟结伴旅行。之前,我们等富士山是意见不容易的事情。爬上山顶,需要徒步登上两天一夜,而且要应付寒冷和天气的突然变化。即使是像现在的8月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富士山山顶上仍旧寒冷刺骨,寒风凛冽。因此,我们准备必备用品,开始了我们第一次出境旅游。
第一天
我们驱车开往富士山。到达富士山脚下,“富士山”的美丽景色把我们的视线吸引住了。它就像一把张开倒置的玉山。“白扇倒悬东海天”,这白与蓝的色调又被称之为“青空一朵玉芙蓉”,显现出一种冷艳的美。It’s so beautiful!
车子还没有停稳,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山下一片葱绿,一朵朵野花在风中摇曳着。唯一遗憾的就是,正值7-8月,没有看见日本的国花。据说,每年的4月份,富士山山脚下,开满了樱花。樱花全部开放了,它们有的好几朵长在一起,像一簇粉色的高粱穗似的;有的独自在树枝上开放,所以看得很清楚,它们每朵有五片花瓣,一般都是粉色的,中间还长着一个黄色的小花心;还有的樱花很特别,不是长在树枝上,而是长在树干或树根上。 这些粉色的樱花争奇斗艳,衬着挂在树上的火红色的灯笼,真算得上是火树银花呀!
登富士山有5条线路:河口湖、须走、富士宫、富士吉田和御殿场。每条线路都划分为10个阶段。也就是“十合目”。
现在,由于交通的发展,车子可以直接开到五合目。五合目,已高达2305米。它既是徒步登山的起点,也是富士山上最热闹、繁华的地方。有商店、饭店、旅馆等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大家在这里准备好了木棒、手套、氧气、防寒衣、雨衣及常用药及各种登山必备品,换好登山服,在当地导游的引导下,开始了徒步登山。一路上,基本上是在泥土公路似的溶岩渣上往上走,甚至可以坐马车或骑马。我们每个人都定了一匹马,骑在马上,看着周围的风景,享受着风带来的凉爽。不一会儿,我们到了 “六合目”的云海庄,下了马,徒步走在山路上。山上显得荒凉,四周都是褐色的火山熔岩和砂砾,既没有一条可以走的路,也没有野花野草了。我们一步一步往上挪,在这里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左右观望。我们只能相互提醒对方注意脚下。
从700米的“七合目”再往上爬,路越来越危险。气温也不断下降,原来穿长袖衬衫的我们,只能套上羊毛衫、棉衣,围上围巾,带上手套。有人甚至买上拐杖。这儿,既看不到密林花丛,也听不到松涛余韵;既没有夜莺归鸟的翱翔,也没有松鼠野兔的奔跑。但是却蕴含着一种氛围:SOLEMN(庄严)。
攀上3250米的“八合目”。我们来到晚餐、宿营的预定地——“友枝”木屋,这小屋物是专供爬山客而建的,据说有好几年历史。当大家爬到这里时,都显得又饿又累了。晚餐为每人一碗咖哩饭,也许是肚子太饿的原因,大家都吃得非常香。吃完晚餐后,大家在上下两层结构的大连床上,头并头地睡到向顶峰冲刺的出发时间———深夜1:55。也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起得这样早?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天
深夜1时55分,我们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睁开惺松的眼睛,往窗户外一看,已经分不清是霜还是雨,外面湿漉漉的,飕飕嗖嗖,漆黑一片,气温为10℃。为了尽快登上山顶,我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在手电筒的照明下,借助木棒、铁索,攀登于时而崎岖不平、时而险峻陡峭的山路上。由于天黑,又由于越往上爬,路越窄,在接近顶峰约几百米的地段,各路人马全都汇集到了一块。几千人的长龙在黑暗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就这样艰难地往上挪动着,凌晨4:55,我们终于登上了富士山的顶峰。兴奋与激动,使我们忘了劳累,赶紧去看日出。因为能否看到日出,已成为衡量登富士山成败的标志。有幸的是,我们算是赶上了这一时光。
富士山的日出是绚丽的,放眼望去,只见波涛翻滚的云层,一会儿如重峦叠嶂,一会儿像万马奔腾。开始时,云层还是淡灰色,转瞬间又变得圣洁纯白。忽然,云层上方露出一道金光,金色的光芒越射越多,白云抹上了淡黄、橙色、浅紫各种色彩,满山遍野尽染朝晖,顿时,整个山区异彩纷呈,一片斑斓。突然,从五彩缤纷的东方跳出一轮红日:太阳出来了!剑峰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悠扬的乐曲,也变成激动人心的高亢旋律。一刹那,富士山奇妙的日出景象,一览无余的呈现眼前。看日出的人们急促地按动快门,为的是留住这美妙而绚丽的瞬间。
太阳冉冉升高,浓浓的彩云渐渐散开,这时,旭日的光辉又将富士山染成赭红色。悠然飘扬的淡紫色的云霞渐渐又变成乳白色。站在剑峰,只见碧空在上,白云却在山腰围绕,富士山的景色,真是千变万化。
从富士山顶可以一睹日本“八瓣芙蓉”的风采,除最高的剑峰外,还有远眺白山峰、药师峰、大白峰、伊豆峰、成就峰、驹峰和三岛兵峰。这8个山峰很像8片莲花瓣。这时登山人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正含义了。富士山,三分之一的高度在云层上,气候捉摸不定,时而碧空白云,时而烟雨弥漫,很不容易看到全貌,像这次登山者能看到“富士日出”的全部景象,实属难得。
带着兴奋,我们把视线移向火山口。富士山的山顶是一个火山口,沿着这个火山口走一圈要一个多小时,其深则有几十米,站在火山口的边上往火山口底看,头都有点发晕呢。火山口内外没长一草一木,好像火山爆发就在昨天似的。火山口旁还坐落富士山地区著名的久须众神社和战间神社。
此时山顶虽然无雪,但气温低达4~5℃。20分钟后,云雾已把山顶包住,20米以外,什么都看不见了。在云雾的笼罩下,我们从山顶沿着下山路下山。由于登山路与下山路是两条不同的路,互不干扰,加之下山全是“Z”形的斜坡路,相对好走,仅花了约4个小时,便返回到了五合目。
接着我们乘车直奔河口湖健康中心温泉浴室。说起温泉,我们不得不介绍日本的温泉。
温泉的形成原因,大略有两种:一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一是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多为硫酸盐泉。火山地区地底的火山岩浆尚未冷却,或地壳变动造成地函隆起,都使得地下的温度比正常者高,因此含水层不需要到地底就会有高温热水产生。由于地底的压力加上岩层的裂隙,因此促使热水从地下涌出。人称“火之山”的富士山的山脚下,这样的泉眼很多。日本人对于洗澡也很讲究,什么浇浴、箱蒸浴、泥浆浴、沙浴、温泉药浴。我们选择了温泉药浴,来洗却一天的疲劳。
我们来到澡桶。只见,澡桶里已经浸泡者各种药材,散发着药材特殊的香味。我们打开水管开关,温泉的泉水急速地流下来,我们只感到自己越来越重,也不知怎么回事,叫来服务员。服务员告诉我们,温泉的水含有硫酸,自重量很大,它能杀菌,能治疗疾病。这下,我们放心了,久久地泡在澡桶里,借助于温泉和中药效果把一身的疲劳、泥污冲洗得一干二净。
就这样,圆满、成功地完成了登富士山之旅。
第三天
要说,登上富士山,是日本旅行的重要项目。但是来到富士山,不看一看富士山周围的景色,那也是一大遗憾。于是,我们由随着来到富士山北侧,由东向西分别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这五湖所形成的区域是座多功能的渡假中心,除了山光水色,夏季可以露营、垂钓和泛舟,冬季还可滑冰和滑雪,秋天的枫红更是一大胜景。
五湖中面积最大的山中湖海拔982米,在日本的高山湖泊中,它排列第3位。山中湖水晶莹透澈,环境优美宁静,夏日可垂钓、划船,严冬能滑冰。湖畔周边作为优美的避暑胜地,得到很大的发展。山中湖畔有座高1104米的大山,山顶有一座一流的“富士旅馆”,旅馆有条特殊约定:如果住在这家旅馆超过1分钟看不见富士山,旅馆为表示歉意立即退回住房费。
风景秀丽的河口湖,即使在隆冬季节,湖水依然碧波荡漾。湖中有鹈岛,湖岸线蜿蜒曲折。河雄伟的河口湖大桥横跨南北两岸,若在樱花盛开的季节站立桥上观赏白雪皑皑的富士山峰,真是美不胜收。
西湖,你们也许认为我们介绍错了。中国有“西湖”,日本也有个“西湖”。水面平静,素有少女湖之称的西湖,冬天也是波光粼粼,尤其是河西与青木原大森林相连,水深70米,水质清澈透明,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西湖的红鳟鱼十分盛名,形体美观,味道鲜美,很多人喜欢在这里钓鱼。湖的西侧却是观赏富士山景最好的地方,这里有绝佳的观景点,称为红叶台,就在东富士五湖的道路旁,路的另一侧有岔路通往鸣泽冰穴和富岳风穴,这两个洞穴都是富士山在史前时代火山爆发时,由熔岩所形成的洞穴。鸣泽冰洞,是两千年前因熔岩中的气孔而形成的山洞。这个洞一年四季都是冰冷冰冷的,盛夏时去最好不过了。
五湖中面积最小的是精进湖,周边面积为5平方公里,在苍郁蔚茂的绿荫下,从北岸远眺富士山,堪称日本景中一绝。这里很早以来作为避暑胜地受到人们的喜爱,来到这里,不可错过的娱乐运动是皮艇和划船,清澈平静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
五湖中最深的是本栖湖,水深138米,为日本第8深湖。湖水清澈干净,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现在,本栖湖已被国际上正式列为“世界最美湖”之一。这里的湖上娱乐活动很多,有快艇、冲浪、钓鱼等,湖畔还设有帐篷和郊游用的自行车。
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色,我们不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只能引用日本著名诗人金子光晴写下的赞美诗,表达我们的情感。
静静的五湖,合抱着富士秀峰。
山中湖畔群栖的鹡鸰,在雾霭中,轻盈地羽尾抖动。
那画框中的河口湖,宛如从树海采摘的明珠,剔透晶莹。
明眸般的精进湖啊!充满嫉恨神秘莫测的西湖。
还有那本栖湖,世无双,景中景。
静静的五湖,仰望着富士秀峰。
短短的三天旅行已经过去,我们恍若只是过了一天。在我们乘上飞机回国的路上,我回头看着窗弦外的日本越来越小,手中拿着富士山拍下的照片。啊!这次旅程真实回味无穷。

Ⅵ 关于罗山宝城广场升华的作文

四篇,您自己挑吧~~我和书的故事从我看她的第一眼起,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与我有缘。”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她,试图了解她,时间不长,渐渐发觉,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她。也许是厌倦了苦燥无味的ABC,也许是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x+y,我一次又一次地约她出来,从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走向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不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求“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为功利,不为分数,不为文凭,不为学历,只为心中那份渴望,只为心中那片怡人的“绿地”。她的知识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她的话语是那样的富有哲理;她的目光是那样地温暖,好像能融化世界上所有冰冻的心田,她的双手是那样的温柔,好像能抚平人世间所有的伤口……当我因失败而痛苦迷惘时,她总这样对我说:“真正的光明并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左右罢了;当你要战胜外来敌人时,首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不断地自拔与更新。”当我因小小的成功而手舞足蹈时,她总这样对我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真正的强者,不但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还要经得起成功后糖衣炮弹的洗礼,当你沉浸在幸福的甜蜜里赏花赏月时,只怕别人已到了峰巅了。”当我因“微微的困惑”而不能自拔时,她总这样对我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流星,有的是恒星。流星是美的,可它终究是一颗流星,流星的意义在于瞬间即逝,流星的美也只源于刹那间。流星毕竟是流星,若追寻长久,只能等待属于自己的那颗恒星,地抓住这瞬间的美,痛苦只能是自己。”当我畏首畏尾踌躇不前时,她会送来这样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啊!这就是她,不管是树荫之外喧嚣着浮躁的热浪,还是窗外肆虐着凛冽的寒风,只要和她在一起,她就会在热浪之中营造一片清凉,在严寒之中托出一份温暖。她就是书,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我与书的故事现在回起来,第一本与我有缘相见的书已经开始模糊、淡化了。虽然这几年,经我手的书数也数不清,但始终没有少时《三百六十夜》那种的韵味。与“书”之前篇一年级--只有两本破烂的不成样的,不知名的书陪伴;二年级--各式各样的小画书和《当代小学生》之类;三年级--第一次读完了自认为是长篇的《复仇女神》,对女主人公白马翁姆崇拜得五体投地;四年级--读了多期《故事会》、一套《唐诗900首》,及其《西游记》、《东游记》和《北游记》。五年级--16卷《机器猫》、3篇《七龙珠》及《凡尔赛玫瑰》还有《简·爱》和《穆斯林的葬礼》。五年级暑假--把以往读的书又重新读了一遍。爸爸的书架中我读了多期的《谈古论今》、《十大将军传》、《刘公案》及《白玉堂》。这个暑假,我读的书很多,因为我读书的速度很快。还有的,就是我对读书有着浓厚的举,手只一要有一本书,我就非在一天内看完。我与“书”之中篇上初中了,以前听过姐姐说的诸多恐怖事件。(注:是关于上初中的)我和做好了与书永别的念头。但是上了初中以后,感觉很一般,除了上晚自习以外,与小学没什么区别,并且晚自习也是自习,有很多时间从老师那儿借的,从校图书馆借的,大大的丰富了我的大脑的空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莫泊桑的《一日》、左拉的《小酒店》,以及一整套“自画青春”,每读一本便感到自己的无知,就百这和“无知”,使我深深深溺在书海中,并且永不想出来。我与“书”之下篇上初三了,虽然功课很紧,但我也抓紧时间读书,与同学换阅,自己购买,姐姐书屋(注:因me之老姐特喜书,所以把她的“书藏”称为“姐姐书屋”里借。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准备一个好心情,去图书馆挑几本喜爱的书,看来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成长的故事我今年11岁,是东海县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现在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段“苦涩”的日子。我是在1993年10月12日那天顶着淅沥的小雨,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据说刚出生的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身体又红又丑,而我一生下来,一头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的很漂亮,令人喜爱。爸爸、妈妈把我宝贝似的呵护着,无论谁带我,爸爸、妈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粗心大意。为了祝我有一个好的前程,爸爸、妈妈给我起了“浩远”这个名字,希望我以后目标远大、有所作为。听说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在下面的镇里教学,妈妈在玻璃厂上班又很忙,我只在他们身边呆了一年就被奶奶带回老家了。每到休息日,爸爸、妈妈总是带些好吃的来看我,一看到他们我就会扑到他们怀里,不肯离开半步,生怕什么时候他们又偷偷走掉。妈妈说,每次离开她都要想方设法把我哄睡,然后再回去。等我醒来看不到他们又总是哭着、闹着让奶奶背着我到处找妈妈。这样的“苦日子”我过了两年。渐渐的,我长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就被爸爸、妈妈接回来,本想这下好了,我可以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了,可没曾想到他们俩还很忙,爸爸在外无暇顾及家,我就只有妈妈一个人照顾。那时妈妈一个人带我可辛苦了,还要上大小夜班。她下班时间不固定,有时她很晚才能去幼儿园接我。每当别的小朋友都被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接走,幼儿园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有眼巴巴地站在幼儿园大门口焦急地等妈妈。还有更糟糕的,就是如果妈妈上夜班时,我一个小孩子还要自己在家里睡觉。说真的我那时害怕极了,可没法,每次都要妈妈等我睡着后再走,可妈妈走后不长时间,我会因害怕而醒来,爬起来满屋子查看,然后再回床上。那时我觉得我真太可怜了,爸、妈都不疼我了,现在想起来都很辛酸。可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独处机会,我的胆量也越来越大了。有一天,妈妈突然对我说:“浩远,你爸爸调到县城工作了。”那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又蹦又跳的,心想这回我再也不会最后一个离开幼儿园了,再也不会一个人提心吊胆地在家睡觉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地享受到天伦之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时间过得真快,我开始上小学了,这段苦涩的经历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也渐渐地懂得了父爱和母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懂事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他们。中考满分作文:流水的故事2007年03月24日星期六12:59我是一条鱼,妈妈总是这样说。是的,因为我对于水有一份特别的钟爱。我喜欢站在溪水边,看它们潺潺地从我面前流过,看它们起起落落,感受生命的灵动。我喜欢触摸流水,感受生命的鲜活。我喜欢听流水拍打石头的脆响,因为它正在叙述动人的故事。时光斗转,流水把我带到了一座孤楼前。我看到了楼阁上一个消瘦的面孔,那是李煜。他哀婉地唱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凄清的曲调在我的耳畔回响。那是个怎样无奈的心情。故国不在,江山不在,龙椅不在。惟有雕栏玉砌能证明他曾经的辉煌。而那又怎样。流水带走了他的忧愁,他的富贵,他的朱颜。流水又把我带到了一座小院前。我看到了一个女子倚在亭中,她痴痴地看到院中零落的花朵,风吹起了她未梳红妆的脸庞。那是怎样的凄凉,无助。“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青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李清照,不再有当年“生当做人杰,亦为鬼雄”的豪迈。岁月的流水洗去了她的锐气,生活的磨难让她不得不放下那份傲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何等的一份悲凉,寂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大文豪李白与好友汪伦送别的诗句。不远处,我看到两个依依不舍的朋友在送别。千尺的潭水啊,你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难舍难分,只恨相见甚晚。大江边上,我听到了苏东坡在高歌,他的豪迈一洗李煜、易安居士带给我的惆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中,我看见的是苏轼闲适的心情。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胸怀着对古人的敬意,他也许在告诉我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我的双手仍旧捧着流水,刚才流水告诉了我那么多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李清照的柔情,李商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怅惘;太白桃花潭的送别,让我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苏轼泛赤壁的雄壮,让我想到毛泽东“金沙水拍云涯暖”的豪情。听流水的故事,体现华夏文明长河的渊远,更让我学会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不屈与豪迈。

Ⅶ 西湖游记是如何描写月亮的

火车于抵达杭州后,我们入住城效喜德宝酒店。下午到西湖游玩。西湖作为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我只是在画上、电视上看过。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碧波荡漾,垂柳依依,古迹处处,传说神奇的地方。导游介绍说,杭州是真山真水园中城,苏州是假山假水城中园。因此,一路上我认真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并不断地体会这句话的真假。杭州真是个美丽的城市。一路上林青木秀,草绿花艳。休闲的楼台亭阁若隐若现。人行道上,精致的休闲椅凳,随处可见。男女老少,漫步闲逛,或行或坐,悠然其间。只见来去匆匆的车辆,不见来去匆匆的行人。城郊,薄雾之中,连片的茶园一碧如染。我不知其森林覆盖率多少,但从感觉上来说,不低于50%。我于是觉得杭州人自称杭州市为长寿之都真有点理所当然。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西湖。据说西湖水域5.6平方公里,湖中有三岛: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绕湖一周约15公里。西湖三面环山。其景区共49平方公里,由一山二堤三岛五湖十景构成。山高不过400米,但古木葱郁,百鸟争鸣。堤坝上,给人以一尘不染的感觉。从画面感来看,这是我印象中的西湖。所不同的是我们乘船踏上苏堤时,一首巨大的龙船便扑入眼帘。金色的龙头龙尾,气势恢宏,静贴于湖岸。据说,该船耗资以百万为计,只有“龙族”首脑到西湖时才能开动。到如今,仅有一人乘过此船。对此,我悄悄地摇了摇头,千言万语藏在心头。

岸边细看西湖的水,碧而不清。甚至说染上一层混钝的绿。这是工业经济带来污染的结果。据说,为了让西湖的水保持碧波荡漾的意境,市政部门掘了条与京杭大运河相通的管道,每三十三天便将湖水循环一次。所以才有今日略显诗意的碧波。我听后哼了一声。因为我知道,这样一来,在西湖的水被稀释的同时,大运河的水也分享了西湖的污染。

走到白塔处,我们看到水中呈三角形摆开的三座白塔,各有五孔。当农历每月十五日,天高气爽,月明星稀时,将蜡烛置于塔内,并将圆圆的塔孔用透明的白纸封住,便会出现三十三个月亮的奇观。天上水中各一月,烛照圆孔十五月,映照水中双十五。赏月人心中自有一轮月。这就是三十三个月亮的来历。

远望湖畔翠绿的山上,高塔耸立。据说那就是雷锋塔。这让人想走鲁迅先生《论雷锋塔的倒掉》。原来这是为培植旅游景点而花了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重新恢复建造的。不过,那塔基是无法恢复了。据考证,雷锋塔倒掉的真实原因,是因为塔雷锋塔的每一块砖石上都刻有波罗密多经,用以镇压被视为妖的白蛇。而杭州人惧内,便悄悄地偷撬塔基砖块暗置于家中,以镇夫人而扬己志气。年长日久,雷锋塔便因此而倒塌。

湖边,景区保洁员坐在摇篮似的小木船上,手里拿着一根竹干。竹两头各有一个网兜,左一下,右一下地打捞着漂浮物,给人一种悠悠然的感觉。可惜曲径通幽处,假山的建造,粗糙之痕显而易见。要是能让人感到假山不假,那该多好!

Ⅷ 抒情散文的写法

一、常见形式
1.写景。要写出优美的抒情散文,自然离不开场景描写。也就是说抒情散文的主体部分是由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构成,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晨》一文从“晨曦微露”、“朝阳升腾”直到“艳阳普照”,写了“晨”的生长过程,从而歌颂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晨”之精神。《城市乐章》是写地铁工地工人劳动的场景。在炎炎夏日,他们身上流淌汗水,裸露的臂膀上青筋绽出,手里舞动着铁锤,一锤又一锤......铁锤撞击地面发出“嘭!嘭嘭!”的声音。这声音“奏出了城市最动听的乐章”。很显然前文侧重自然场景描写,后文则侧重社会场景描写。像我们熟悉的朱自清抒情散文名篇《春》主要侧重几幅自然场景的构画;而一同学写的《幸福》一文,在主体部分则抓住“幸福在劳动者的汗水里”、“幸福在有志者的追求里”、“幸福在无私者的奉献里”、“幸福在我们伟大的时代里”所展示的一幅幅社会画卷去抒发情感。当然更多的抒情散文常常采用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相结合的形式。这样虚与实、动与静的紧密结合,文章会更富表现力。

2.状物。我们说抒情散文的写作,一是借景抒情,二便是状物言志。为了便于让同学比较清晰地了解状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特点,我们首先要搞清状物与写景及写物说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谈写景与状物的相同之处,它们都要抓住景或物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描绘,在描绘中最终都要表达作者的情感。不同之处,写景的内容更重场面,它涉及的面更宽泛,与“特征”相关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有机地加以串联;而状物的内容相对单一,它的内容一般涉及动物、植物和用物等方面,而且主要围绕某一具体物展开描述,并从中生发感情。接下来谈状物抒情与写物说明的区别所在。状物主要是对描绘对象就其特征加以形象刻画,除描写外,其间还可以交错地加入一些说明和记叙的文字,方法比较灵活,其写作目的主要是抒写情怀,寓意某种精神品质;而写物说明则是抓住某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平实而有序地介绍,就其写作目的而言,主要介绍说明对象的结构、功用等,传播某种知识。如何“状物”与“言志”,就写法而言,通常有下面两种形式:一是由形到神。即全篇由物及人,前后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茅盾的《白杨礼赞》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岁月。作者由“顽强生长、笔直向上”的白杨树想到了“百折不挠、英勇抗争”的抗日军民。“白杨树”成了“抗日军民”的象征;而《白杨礼赞》也成了抒情散文的代表名作之一。二是形神兼备。即全篇重在“状物”,而“神”则蕴含于“形”的状写之中。《爱莲说》开头对莲花高洁形象进行铺陈描写,结尾揭示莲花的比喻义。作者就是通过对莲的爱慕与礼赞,表现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视与厌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莲寓意的佳句也为我们熟悉与传诵。

3.随笔。抒情离不开写景与状物,而随笔是指抒情散文的结构形式多样。写作时,选择一种恰当的串联方式结构谋篇也很重要。游踪串联。游记是抒情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写作时常以游踪串联。《何处湖水碧染天》写出游九寨沟的经历与感悟。“我”去九寨沟游玩,来到九寨沟时恰逢不绝大雨,九寨沟的风景没赏成,心里很郁闷。没想到在四川人家,却被四川人乐观豁达的心态给深深地感染了。“是啊,这不是最美的自然风景吗!”“我”不由得从心里发出感叹。形象串联。通过特定环境下具体形象的描写与刻画,赋予形象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环境、其他海鸟表现的具体描写以及海燕形象的生动刻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赞美之情。情感串联。抒情散文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有一情感的主旋律贯穿全篇。《我们的秘密》一文作者不写身边小秘密,而讴歌我们民族的大秘密。“万里长城、西湖......”名山秀水,这是我们的秘密;“圆明园、敦煌......”历史文化,这是我们的秘密。“神秘的中国孕育着无数的秘密”,“这是我们的秘密”,文章一咏三叹,充满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当然还有历史串联,回忆串联、联想串联等其他方式,在这就不再一一例举了。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