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家河遗址
❶ 湖北省的原始人类遗址是什么
旧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十堰东北部汉水流域以及荆州西南和荆门以东。根据
1362 处遗址考古发掘获得的出土器物组合特征和 14C 测年数据, 湖北新石器文化阶段以年代为序依次是: 城背溪文化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楚文化 。主要集中
分布于十堰东北部汉水流域 (今丹江口水库所在的地区以及荆州西南和荆门以东)。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地点有 4 处: 郧西白龙洞、郧县龙骨洞 、郧县学堂梁子
和建始巨猿洞;中期主要遗址有长阳下钟家湾 、枝城九道河 和黄石石龙头;晚期
主要有荆州鸡公山 、房县樟脑洞 、丹江口石鼓村 、金鸡咀、纱帽山 和军营坡。推荐看地理学报论文《湖北旧石器至战国时期人类遗址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❷ 石家河遗址的文化影响
石家河文化大厦,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江苏新沂的大汶口文化、辽专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黄河流域属秦安大地湾的仰韶文化、山西襄汾的陶寺文化一起,共同编织出一幅新石器时代多彩的文化画卷,共同推动着史前文化走向文明的门槛。4000多年过去了,创建石家河文化大厦的居民,他们的容颜躯体早已随风消散。但是,这座史前文化大厦闪耀着的时间幽光和绚丽光辉,将会永远镌刻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中。
[参考文献]
(1)石家河考古队等:《肖家屋脊》,文物出版社,1999年。
(2)石家河考古队等:《邓家湾》,文物出版社,2003年。
(3)北京大学考古系等:《石家河遗址调查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1992年。
(4)张绪球:《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湖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
(5)韩建业,杨新改:《五帝时代》,学苑出版社,2006年。
(6)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❸ 父系社会晚期的石家河文化是怎样的
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阶段至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
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性,故统称为“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样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
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较广,遍布湖北全境,主要遗址有天门石家河遗址、郧县青龙泉和大寺遗址、房县七里河遗址、当阳季家湖遗址、松滋桂花树遗址,均县乱石滩遗址和花果园遗址、孝感碧公台遗址与涨水庙遗址、枝江关庙山遗址、江陵蔡家台遗址和张泉山遗址、圻春易家山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的稻作农业生产,始终在稳定地发展着,继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后,石家河文化的各部落继续在长江两岸,从事水稻的栽培和各种手工业生产,并不断吸取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氏族部落的先进经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在石家河遗址,发现大片红烧土内夹有丰富的稻壳和茎叶,表明当地的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且产量较高。许多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反映了这种情况。长方形无孔石铲、打制双肩石锄、蚌镰、长方形带孔石刀都是实用的农具。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也在稳定地发展。青龙泉遗址发现了猪、狗、羊和鹿的骨骸,各地普遍发现的动物骨骼以猪骨最多,尤其在墓葬中大量出土。
这表明猪头骨的多少往往是作为衡量财富多少的重要标尺,说明当时以家畜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比较突出。
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致的玉件而备受关注。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
玉人头、玉鹰、玉虎头和玉蝉属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华部分。这些玉器体积小、重量轻,纹饰简洁,做工却很精细。它们大多出土于成人瓮棺之中,显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头基本都具有“头戴冠帽、菱形眼、宽鼻、戴耳环和表情庄重”的特征,但在造型上富于变化。这些玉制的人头形象可能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师的形象。
石家河文化的动物形玉器多为写实造型:展翅飞翔的玉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玉虎头方头卷耳,生气勃勃;玉蝉写实的形象,开创了商周时期玉蝉造型的先河。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狗、羊、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
而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则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从石器到铜器的使用,是生产工具的一次巨大进步。
总之,石家河文化遗存表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也促进了各氏族部落之间产品交换的逐渐扩大,私有制在氏族公社内部慢慢滋生起来。父系社会正走向解体,奴隶社会开始出现。
❹ 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遗址的特点是什么
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
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50余处,该处已经发现有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和城址,表明石家河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域较广,遍布湖北全境,延续时间也较长。主要遗址有湖北郧县青龙泉和大寺、房县七里河、天门石家河、当阳季家湖、松滋桂花树、均县乱石滩和花果园、孝感碧公台与涨水庙、枝江关庙山、江陵蔡家台和张泉山、圻春易家山等。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从相当于大溪文化阶段开始,经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形成一个基本连续发展的过程。
石家河文化晚期已经进入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性,故统称之为石家河文化。
尧舜禹时期,中原地区黄河流域洪灾泛滥,鲧禹父子治水的传说流传后世。而江汉地区也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石家河文化创造的“筑城——围堰——分洪区”抗洪技术体系,正是对这一灾害的最好注释。
在这场天灾面前,双方都把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豫西南丘陵地带。因此,三苗和尧舜禹之间的冲突,也是双方争夺生存空间的一场较量。这是双方冲突不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石家河文化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交流、碰撞,印证了史籍记载的尧舜禹讨伐三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在新石器时代,我国长江中游的稻作农业生产始终在稳定地发展着,在石家河遗址,发现大片红烧土内夹有丰富的稻壳和茎叶,表明当地的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且产量较高。
许多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反映了这种情况。长方形无孔石铲、打制双肩石锄、蚌镰、长方形带孔石刀都是实用的农具。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也在稳定地发展。青龙泉遗址发现了猪、狗、羊和鹿的骨骸,各地普遍发现的动物骨骼以猪骨最多,尤其在墓葬中大量出土,表明以家畜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比较突出。
邓家湾遗址的个别地段,发现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所塑有鸟、鸡、猪、狗、羊、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
这些小塑像集中于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石家河文化的陶器刻画符号以象形符号为主,大多以简练的笔画勾勒出某一事物的外部形态,.一件陶器上只有一个符号,而且绝大多数为单体符号,少数几个为合体符号。
刻画的基本笔画为弧线和直线,间或用少数未戳穿的圆形小戳孔。少到二划,多到十余划,主要是用某种材料制成的锐器在大口尊、缸的坯体上刻画而成。沟槽较深,有些残片往往沿沟槽断裂,沟槽内的颜色与器表一致,笔道深粗均匀,线条自然流畅。
有些符号因刻画较深,坯体烧干后槽口张裂,其现存宽度往往大于刻时的宽度。高领罐等泥质灰陶小件陶器则是在陶器烧成后或是使用过程中刻画而成,笔道浅细,刻画处的颜色比器表要浅。
石家河文化的小型精致的玉件也非常有特色。这些玉器体积小、重量轻,纹饰简洁,做工却很精细。它们大多存在于成人瓮棺之中,显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头基本都具有“头戴冠帽、菱形眼、宽鼻、戴耳环和表情庄重”的特征,但在造型上富于变化。这些玉制的人头形象可能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师的形象。
石家河文化的动物形玉器多为写实造型,玉人头、玉鹰、玉虎头和玉蝉属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华部分:展翅飞翔的玉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玉虎头方头卷耳,生气勃勃;玉蝉写实的形象,开创了商周时期玉蝉造型的先河。
❺ 发现的大禹时代遗址,当时真的是被外来力量摧毁的吗
距今4000多年前,中原华夏族部落联盟在大禹带领下,同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为了争夺奴隶和生存空间,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禹征三苗”。
大禹治水之后,先后做了三件事,最终才建立夏朝确定统治权,即禹征三苗、建都阳城、禹会诸侯(涂山之会,这是一次权力认可大会)。
然而,禹征三苗传说缺少考古证据支撑,那么到底存不存在呢?上世纪湖北发现一系列与大禹同时期的遗址,证实四千年前河南人改写过湖北历史,大禹的禹征三苗传说或非虚构。
然而,由于王城岗遗址是大禹“阳城”的结论,并没有得到100%确定,加上历史上尧舜禹都征讨过三苗,史书有“尧服南蛮”、“舜却苗民”等的记载,所以尽管可以确定河南龙山文化征讨了三苗,但却很难说一定是“禹征三苗”。
值得一提的是,从石家河文化中,的确很难100%认定禹征三苗,但大禹治水、涂山之会、建都阳城、划分九州等,都有一定的考古依据,再印证史料的记载,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证明大禹传说的真实存在。令人遗憾的是,西方学界却一直不予认可,一定要看到大禹时代的“大禹”文字记载,犹如证明“你爸是你爸”一样。
❻ 天门市石家河土城遗址石坂冲要拆迁吗
这个目前还在计划中,还没那块,可以当地的街道直接问下
估计是这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最少出通知还要有四五个月的样子
或者去当地的论坛和贴吧问下,比较详细点
上面的人毕竟都是挺多的关心的人,他们估计会给你明确的答案
最好是可以到当地的相关部门的网站问下最好了
这个上面可能你问的得不到最佳的答案
毕竟这个上面的影响力也是有限,如果上面开始安排了
那你就要做好准备的了,以及以后的一个房子规划
等等,要运筹帷幄,到时候受手访脚乱就不好了。
❼ 湖北省天门石家河文化有那些特色
石家河来文化晚期的瓮源棺葬及其众多的玉器,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玉器的一个重要特色。所谓瓮棺葬是以陶制瓮、缸、盆、钵、罐等容器为葬具,将两者相扣构成瓷棺,安葬死者及置放随葬物品。
石家河隶属于湖北天门县境内,有许多新石器时期遗址,尤其肖家屋脊遗址,有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葬16座。在昀大一座瓮棺之中发现随葬玉器56件,计有玉人头像6件、玉虎头像5件、玉盘龙1件、玉坤11件、玉飞鹰1件、玉珍2件、玉管10件、玉坠1件、玉珠5件、圆玉片2件、玉筹2件、玉柄形饰5件,另有碎玉玦5件。
该墓的玉器数竟占16座墓随葬玉器总数的一半以上,并且还囊括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大部分品种。在其他瓮棺之中,同期发现的品种还有玉羊头、玉鹿头、玉牌形饰、玉长方形透雕片饰及玉纺轮、玉锅、玉A等。
石家河文化晚期墓葬的总体特征是以玉为主,或称以玉殓葬。从肖家屋脊109座墓葬观察,属晚期者77座,16座瓮棺葬中除一座墓葬有一只陶杯外,所有随葬之物全部都是玉器,而没有其他任何生活用具。有的墓虽没有玉器,但却放入了几枚残玉或其碎片。
❽ 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代替屈家岭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代表了江汉平原史前玉雕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邓家湾遗址还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当时冶铜业的出现。
石家河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别悬殊。肖家屋脊一座大型土坑墓长3米多,随葬品百余件;另一座成人瓮棺中有小型玉器56件,居该文化已发现的玉器墓之首。钟祥六合大多数瓮棺内随葬玉石器及玉石料。这些表明人们以玉器为财富。一般认为,该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阶段。
由此可知,距今4600年前,屈家岭文化已经被石家河文化取代。早期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红陶缸上有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其中“牛角杯形”刻画陶符和描绘“稻草人形”的陶符,表明石家河人盛行“灌褅”崇祀“帝”礼。而“帝”是人祖至上神。这种祖先崇拜与双墩文化祖先崇拜极为相似。
石家河古城内邓家湾社祀中心还发现了陶祖,说明石家河人有生殖崇拜现象。1954年冬,京山和天门县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考古工作者沿渠道进行调查,在京山屈家岭和天门石家河发现了许多古遗址。石龙过江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在石家河配合工程,发掘了罗家柏岭、杨家湾、石板冲、三房湾四处遗址。这是江汉地区相当重要的一次考古发掘。
1956年,石家河遗址由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70年代后期,石家河遗址群的考古工作重新起步。1978年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试掘了邓家湾遗址,1982年湖北省博物馆试掘了谭家岭、土城遗址。1987年春季,荆州博物馆和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发掘了邓家湾遗址。这几次发掘虽然规模都不大,但获的资料和信息却十分丰富。
1996年,石家河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❾ 天门石家河遗址怎么去
到天门后过汉北桥右转,一直沿路走到石河镇,可以看到石家河遗址的那几个标志,进去就行
❿ 天门石家河遗址玉器的发现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有什么意义
专署) 治所驻地、国家园林城市,古称竟陵、武汉城市圈成员 ,均居湖北前三、江汉平原北部,已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天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北宋,东临武汉,标志着天门拥有长达5000多年的文明史。作为中国蒸菜文化、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为湖北省17个省辖市之一。市北郊的石家河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位于湖北省中部、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160,其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均居湖北县域之首、南宋,天门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1994年10月,北抵大洪山。
天门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曲艺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天门,南依汉江。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唐.2万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创新创业中小城市百强。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内天门山得名“天门”,2015年末常住人口129,西靠荆宜,湖北省将天门市纳入武汉城市圈.7%,国务院批准天门市为湖北省直管市。2002年。2015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 (州,历隋,经济增速达9、中国内陆最大的侨乡,计500余年、五代,至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居全省第一,天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蒸菜之乡”,天门自古被誉为“三乡宝地”。自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自秦始置竟陵县算起.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