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西游记
❶ 美国版西游记叫什么
美版西游记叫啥名儿,猴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被美国NBC电视台破天荒地改编并取名为《The
Monkey King》(猴王)。
❷ 国外有哪些《西游记》改编的电视或电影
《西游记》美国破天荒地改编为《The Monkey King》(猴王)。
经以不同形式被拍成电影及电视剧集的中国古代回四大答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被美国NBC电视台破天荒地改编并取名为《The Monkey King》(猴王)。由于此剧根据《西游记》改编,所以原著中的经典人物如“齐天大圣”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唐三藏及观音等都会在新版本中出现。由于本剧的制作方是美国电视台,另外编剧和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老美,所以连猪八戒、沙僧及唐三藏也都通通变变成了金发碧眼。
而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正经得几乎刻板的唐三藏,更以现代姿态与观音娘娘勾搭起来。扮演观音的是中国影星白灵,而“角斗士”罗素-克罗化身成了孙悟空。
《The Monkey King》故事背景以时空穿梭穿插古今中外,所以剧集中会有不少特技效果出现,其中不乏动作场面。为了增加剧集动作的可观性,NBC请来了曾为《职业特工队2》负责动作特效的Cinesite担任剧中的动作设计!
❸ 美国拍的西游记叫什么名字
我建议楼主别看了,那简直就是在污辱你的眼睛。大圣的造型极烂,人不人鬼不鬼妖不妖的。其它的人物我就不多说了。
PS:我说的是老外拍的西游记,而不是现今功夫之王。
❹ 美国版西游记叫什么名字
美国版西游记叫什么名字?
❺ 美国版的动画片西游记
其实是韩国版的,《新编西游记》视频: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664952.html
❻ 美国版《西游记》
齐天大圣/猴王 The Lost Empire (2001) (TV)
在这个美国版的西游记当中,因HALLMARK属于阖家观赏的频道,白灵饰演的观世音菩萨内衣着容还算保守,但这位白灵观音将与洋人唐三藏有感情戏,两人还将穿梭时空三千年,跑到现代来相会...
英语中字:
http://v.ku6.com/playlist/index_3547779.html
粤语中字:
http://v.ku6.com/special/index_3547777.html
❼ 为什么《绿野仙踪》被成为美国的西游记
《绿野仙踪全集》又名《OZ国经典童话》,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Frank Baum)在1900--1920年期间内陆续创作发表容的奇幻冒险童话故事集,共十四本,有“美国的《西游记》”之称。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系列是美国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是美国儿童文学协会(CLA)评选的“十部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也是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推荐的“最佳童书之一”。问世百年以来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根据“绿野仙踪”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电影、舞台剧等更是不计其数。国内常见的《绿野仙踪》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文汇出版社这次组织了一批专家对《绿野仙踪全集》进行了翻译,给喜爱OZ国故事的读者献上了丰盛的大餐。该书是《绿野仙踪全集》的第一本,供广大小朋友们阅读。
和《西游记》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❽ 为什么说《星球大战》是美国的西游记
要说到美国最著名的科幻电影系列,1977年开始的《星球大战》系列绝对高居榜首,并且傲视群雄,不论是01年的《哈利波特》系列,还是02年的《指环王》系列,又或是最年正火的漫威系列都无法与其媲美。
也许星战系列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如以上提到的几个系列,但是《星球大战》这个IP对于北美市场而言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星球大战》是美国本土的《西游记》
说到美国人为何痴迷《星战》,首先我们要了解美国的国情。
美国作为一个建国历史仅有200余年的移民多民族国家,美国不像中国有《西游记》,英国有《魔戒》,它缺乏属于自己的神话体系。直到1977年《星战》的出现,才使美国有了自己本土的“神话”。
一般我们讲故事开头都会说:“很久很久以前??”而《星战》也不例外,看过《星球大战》的观众一定都会记得片头的黄色字幕“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里”(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而这也正是乔治卢卡斯一开始,就是把《星战》作为神话故事来述说。
再看《星战》的故事结构:一个普通人不甘平淡,希望到更广阔的世界冒险,而通过一名来自外界的神秘人,普通人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努力、勇敢、向往自由、敢于尝试,最后他成为了英雄,拯救了世界。
而这一切是不是很熟悉?不论是向往自由、用于拼搏的精神,还是个人英雄主义宣扬都是美国本土文化的一种体现。
可以说《星战》就是美国本土的《西游记》,代表了美国人民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
《星战》是另一个世界,它很真实
《星球大战》之所以让美国人如此痴狂,主要还是因为《星战》构建了一个当时从未有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十分真实,并且成为了当时美国的“国民梦想”。
简单一点来说,《星战》对于那一代美国人,就像《哈利波特》对于我们这一代。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很多年轻人之所以无法理解“星战情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星战》太宏大,里面角色众多,情节复杂,并且正邪变交替频繁。而这也成为了国人了解星战最大的难点。
《星战》系列历史悠久,世界观宏大,并且采用了开放式叙述风格,每一部电影的故事仅仅是整个“星战”世界的冰山一角,所有的故事结合在一起,才推动了星战故事的发展。
而这种叙事方式也被广泛用在多部史诗大作中,如《魔戒》和《权力的游戏》。甚至在美漫中也使用的是这种风格继续手法,如今大众熟知的漫威、DC采用的都是这种以点写面的叙述方式。
而这种开放式的设定有一个好处,它不会限制观众的想象,能让观众在眼见之景的基础上在进行二次发散思维,让观众犹如身处在真实的世界之中。
《星球大战》的粉丝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同时也孕育除了强大的同人文化。
《星战》渗透美国文化
除了6部电影,还有无数的小说、漫画、游戏等的积累,《星球大战》已浸染到各种文化知识领域。
而这些作品反过来又反哺了《星球大战》,源源不断的为它补充血液,让这个世界不断丰富成长壮大。这是一种创作者与观众的默契,如此不断良性循环,最终就像滚雪球一样,让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星战》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可怕到令人发指,《星战》周边占领生活每个角落。
电视剧电影中随处可见星战的影响,美剧《老友记》中被两次提到,以及就是漫威电影的断手梗。
甚至连生物界都存在许多以《星战》角色命名的生物。
如:格里多梳钩鲶(Peckoltia greedoi)、索洛汉三叶虫(Han solo)、绝地铺道蚁(Tetramorium jedi)、尤达管须蟹鲺(Albunione yoda)等等。
《星战》已经与美国文化融汇在一起,而这也是《星战8》能无视口碑吸引美国观众前往影院观看的原因。
《星战8:最后的绝地》是《星战》系列的最新作,已经于去年在北美上映,但中国今晚才上映,在大致了解了星战与美国文化的联系后,明白为何《星战8》为什么值得一看了吧?
它不但是一部横跨40年的科幻大IP,看它还能进一步了解美国本土文化。
《星战8》是系列电影中篇幅最长的一部,片长达152分钟。其口碑相当出色,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0%,IMDb平台则拿下了7.6分,不论是文化内涵还是特效制作方面都称得上是一流水准。
《星战》看的不仅是电影本身,还有其背后隐藏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可以。
更多超级英雄资讯请关注:银河情报局,ID:yinhenews
❾ 绿野仙踪这本书是不是被成为美国的西游记
绿野仙踪这本书被称为美国的西游记。
《绿野仙踪》与《西游记》的异曲同工
人类自从创立了文字,便使之可以利用这项改变人类进程的伟大发明,把自己在祖先那里听来的那些遥远的美丽神话和人物传说记载在书本上,经过一系列的“加工”与“改良”由此便演化成为一些脍炙人口的文章,以令后世人类品读传诵。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生活于几百年前明代时期的伟大作家吴承恩先生。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学者们在研究《西游记》的时候,有人提出在通过一系列考古与察阅古代文献时,发现《西游记》这部著作事实上在它的作者吴承恩还未出生之前的若干世纪前便已经存在了。有学者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古代印度神话中“神猴”的一种中国变形或者说是改型。
但是,无论怎么说,个人认为《西游记》的确是由吴承恩第一个系统整理出来的,可以认为内容不一定都是他自己的“原创”,但是不能因此否认他的文学造诣或湮没抹杀他的历史功绩。另外一部由生活在中国清代时期的作家蒲松龄先生编撰的著作《聊斋志异》,据说是蒲松龄长期深入市井间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在喝茶聊天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收集而诞生的产物,但这也丝毫不影响蒲松龄在文学界中的地位。
并且我认为上述的两位古代文人,他们自己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实质其实也并非什么神怪、鬼魅,实则是借“神鬼仙怪”寓当时的社会现象及风气时政吧。
《绿野仙踪》这部童话著作是生活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之间的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先生创作的一部成功力作。小说故事的主轴围绕于生活在美国堪萨斯的小女孩多罗茜,在一次强烈的龙卷风之中被风力带到了一个陌生奇异的地方,小女孩在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返回到自己故乡的故事情节展开。
多罗茜得到了一位善良女巫的指点,女巫告诉她:“你目前所在的国度叫奥芝国,国王奥芝法力无边,如果你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就必须到首都去拜见奥芝国王,请求他的帮助。”
于是,多罗茜便按照这位女巫的指点踏上了拜见奥芝国王的漫漫长路。在前往奥芝国首都的路程中,小女孩先后邂逅了一个没有“大脑”想获得智力的稻草人、一个没有“心”却想得到人类喜怒哀乐情感的铁皮人、一头没有“胆量”却想获得无穷勇气的狮子。于是,这三位都存在着不同缺点并想改正克服的“角色”也加入了多罗茜前往奥芝国首都的行列之中。
在故事的最后,多罗茜和她的同伴们终于到达了奥芝国的首都见到了国王奥芝。她们请求这个本是个不入流的“魔术师”国王帮助她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就是帮助多罗茜回到故乡、帮助稻草人得到智慧、铁皮人得到善良的心、狮子得到自己渴望的勇气。
可是实际上,除了多罗茜之外,她的三个同伴已经在前往奥芝国的漫长路途中与邪恶的女巫、丛林中的妖怪、恶毒的坏人及险恶丛生的环境做斗争时获得了他们所渴求的智慧、善良、勇气。在真、善、美与伪、恶、丑的较量中多罗茜与自己的同伴们携手合作,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令多罗茜和她的同伴们都得以使之自己的灵魂加以升华。故事的情节展现给读者的便是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只有不断的经历才能克服改正自己的缺点,使人性臻于完美。
《绿野仙踪》是我少年时代接触到的一篇优秀儿童读物,但是这些年始终有个问题在我心中萦绕。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便发现这部美国儿童读物与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甚至说简直就是“特别雷同”!
《西游记》中不止一次提到,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飞跃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而西天距离唐僧的“东土大唐”正好也是十万八千里。于是当年那个还是少年的我便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仅仅只是一个筋斗就可以到达的西天又何必那般的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的去取经呢?并且路途上险境丛生、群魔乱舞,如此恶劣的环境背景还要一步一步的徒步去西天,多么的“费力”啊!让孙悟空自己一个筋斗飞跃十万八千里到西天找如来佛祖取来《真经》不就可以了吗?
而再观《绿野仙踪》中的多罗茜得到的那双女巫脚上穿着的“魔鞋”。在故事最终展现给读者的是这样一个情节:原来一个人只要脚上穿上这双“魔鞋”,想到哪里只要两只鞋子轻轻互相磕碰三下、心中默念自己想去的地方,便可以瞬间到达。那么在读到这里时,脑海中便感觉这个小女孩多罗茜历尽千辛万苦般的周折到达奥芝国首都拜见“魔术师”岂不是非常的冤枉?
现在,每每想到吴承恩故意设计孙悟空的筋斗云和到达西天雷音寺都是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我便暗暗佩服吴承恩的文学构思,这位明代作家可能是想告诉人们,自己人生的起点与终点的距离与自己眼中看到的其他人的生老死别是一致的,人的生死一样,但重要的是人生道路上的过程。人,如果不费丝毫的力气便得到的事物,是不会珍惜的。同时,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是取舍与苦求,而不是不劳而获。重要的是过程,结果都是一样的,便可能就是那最后的死亡了!
《绿野仙踪》的作者莱曼·弗兰克·鲍姆刻画的多罗茜脚上穿着的“魔鞋”其起到的思想功效,与吴承恩的“十万八千里”对比,其中心内涵也是亦然。
《西游记》中的唐僧在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经历之后,终于取得了真经,但是我想真正的“真经”可能早已经在其漫漫的取经之路上永存于他的心中了。如果说《绿野仙踪》中的美国女孩多罗茜希望自己在见到奥芝国王的时候得到人生真谛的明示,莫不如说她在前往拜见奥芝国王的险峻路途中就已经得到了她在故乡时未曾知晓的“真、善、美”的人生本意。
孙悟空在西天的取经之路中,逐渐通晓了“善”,修正了自身的“恶”。猪八戒通晓了“予”,修正了自身的“贪”。沙僧通晓了自己的“智”,修正了自身的“痴”。就如同《绿野仙踪》中的稻草人得到了智慧,铁皮人得到了情感,狮子得到了勇气一样.......
在我本人来看,《西游记》与《绿野仙踪》这两部源自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两个国度的文学作品,无论在内容表达和教育意义上的本质确实是一致的。
合上书,然后静静的躺在床上闭目静思。自己对自己说,或许中西方的文化在几千年前便早有沟通。而更有可能的却是我们人类无分肤色、无分种族,在对待人生价值的看法上彼此的内心是相通的!
如果说普世价值只是西方人的概念逻辑,那么我一定不赞同这个观点。个人认为生活在世界两端的东西方两个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信仰的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在对待人类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上别无不同。中国的《西游记》与美国的《绿野仙踪》这两部东西方著名的神话代表作品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❿ 美国版西游记在哪里可以看希望给个链接让我看看,谢谢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住。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妖为鬼域必成灾。”西行途中的妖魔,决不仅仅是一般困难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黑暗势力,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过去曾有人把妖魔指为“农民造反者”,而现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为“敢于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的‘娇魔’”。这些说法,实在非常牵强。实际上,《西游记》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阶层,他们与仙佛一样,是可以长生的,是拥有法力的,而这里的所谓法力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实中的权力。所以与其将他们看做是“农民造反者”,更实际的划分应该是将他们看做“神”这个大范围的一员,他们其实就是“神”里面的蛀虫。不但不为民谋福利,而且时常劳民伤财,大肆搜刮剥削。孙悟空,就是这些蛀虫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满天仙佛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第67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仅救下了两个“祭赛”妖精的幼儿,而且除灭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灾害。比丘国、朱紫国等故事,都是孙悟空主动进攻,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头子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以免给百姓留下祸患。可见,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 孙悟空的形象实质不仅在于敢斗,更在于斗则必胜,故为“斗战胜佛”。他取得斗争胜利有两个法宝:一是武艺高强——这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得尤为精彩;一是善于斗争,亦即有勇有谋,斗智斗勇。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 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最终,当取经事业完成之后,取经集团所有成员都修成了正果。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所谓的“正果”应该只是一种喻意,和佛教的教义并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孙悟空成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如来给他的“政治鉴定”认为孙悟空成佛是因为其“炼魔降怪有功”,可见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为“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人类群体做出了贡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成了伟大的事业,最终达到了造福于人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