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古码头遗址出土

古码头遗址出土

发布时间: 2021-02-21 12:39:39

1. 谁有龙海海澄月港公园的历史

月港古文化 月港古文化 1、海澄文庙 文庙亦称孔庙,始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 坐落于月溪西面的龙海二中校园内, 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殿大成殿、前殿的两厢、 后殿的崇圣阁以及庙前的泮池仍保存完好,古风犹存。 2、容川码头、武圣殿和古店铺遗址 从文庙出来,向东走50米, 再沿西门桥南面的小路走进去,就可以看到多处历史遗迹了。 当年的港市遗址,今仍依稀可见。 江岸一里多的古港口,还能见到七个古码头。 并在古码头附近出土过古船的大铁锚(今存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在容川码头旧址,有一道石板路伸入江中, 码头以东的港口桥,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 桥上仍可见桥墩残垣。 容川码头附近的“豆巷”,是当年月港最热闹的贸易集市。 百余公尺的笔直巷道上,街容店貌仍作为古迹按原样保存。 豆巷内有供奉关帝公的“武圣殿”。 3、晏海楼 港口的东端, 有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六角柱形四层古军事建筑——晏海楼。 据《海澄县志》记载:月港极盛之时,倭寇常来偷袭。 民族英雄戚继光曾率兵在月港打击倭寇。 为加强海防,海澄县城筑起石城墙,驻兵防守, 并建晏海楼、镇远楼,“以障海口东北之虚”。 如今,晏海楼仍巍然屹立。 晏海楼又名八卦楼, 它象一座宝塔矗立在龙海市海澄镇东北角古月港的港口附近。 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 原系一座军事望台,今为龙海市名胜古迹之一。 古月港原是龙溪县八、九都地方,处于沿海边陲,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 “豪民私造巨舶,扬帆外国,交易射利”, 已成为“繁华甲一方”的“东南小苏杭”, 官方虽三令五申地宣布海禁, 都不能阻遏它和东、西洋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 因月港的繁华而诱致 东洋倭寇前来劫舟夺货、焚屋杀人; 欧洲殖民者以浯屿为据点,勾引走私商人搞秘密买卖, 并进行武装劫掠,造成东南海疆长期不安宁。 明朝政府在民族英雄戚继光肃清侵犯月港的倭寇之后, 于隆庆元年(1567年)在月港设立海澄县治,寓意“海疆澄清”。 后在原有古堡基础上建筑海澄石城,驻兵防守。 为加强对海盗的监视侦察, 知县翟寅于万历八至十一年间(1580—1583年), 在县城东北角上始建一座两层的瞭望台,“以障海口东北之虚”, 寄寓“波平海晏”的愿望,取名晏海楼。 楼的底层设有枪眼多处, 并辟一条暗道直通县衙(今党校食堂)。 这样,晏海楼瞭望台与周围九都堡、溪尾铳城、 大泥铳城、镇远楼等互为犄角,互相呼应, 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防御系统。 晏海楼建成后,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多次遭受严重破坏。 如明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年)大股海盗在闽南沿海一带劫掠烧杀, 而波及月港; 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与清军也在海澄进行多年争夺战, 故晏海楼只剩下残破的楼基。 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697—1709年)知县陈世仪任内修建一次, 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知县严景“从新重建, 厚筑基址,累石增高”至四层。 后门石碑上刻有“揽秀毓奇”四个字。 民国八年(1919年)和解放后的1958年也曾整修过。 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卦楼,便是清代重建的造型。 晏海楼作为明代月港(海澄)兴衰的象征, 它吸引着不少当时的文人墨客,登楼怀古,赋诗酬唱。 现存乾隆版本《海澄县志》就记载着明清两朝的名人诗赋, 如张燮的《登晏海楼》七律诗,詹明章《晏海楼赋》等。 现存晏海楼有四层,高约30米 ,对角宽约8米。 登上四楼,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 4、萃贤坊 从晏海楼出来,不远就是月港公园, 内有一尊锈迹斑斑的明代大炮,还有几块石碑, 从后门出去,就到了中山路,一眼就可以望见萃贤坊。 萃贤坊是明嘉靖己酉年(1549年)龙溪知县林松、 县丞刘宗用为赞誉弘治甲子科吴元、 正德丁卯科林浩、庚午科张贺、癸酉科陈萸、 丙子科陈令、嘉靖戊子科高宽登相距考中进士的业绩而立, 为石仿木结构,四柱三门式,单檐庑殿顶,正脊微弧, 正吻为鱼尾状,正楼柱头用“丁”字拱出两跳挑檐承托屋顶, 补间斗拱为二斗三升式,保存较好,但北次间被民房围砌。 5、城隍庙 城隍庙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历史上曾有多次大规模修葺, 如明崇祯六年(1633年)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城隍庙为三进三殿,主体硬山式建筑庙群保存相当完好。 庙座北朝南,广场宽敞,规模颇大,木雕艺术,古雅别致,亦颇壮观。 城隍庙奉祀汉代忠烈人物,系从福州城隍庙分灵, 故海澄城隍庙挂匾为秩二品“威灵公”。 据史册记载:福州城隍庙在清初被升格为福建都城隍,统辖台湾, 因为康熙年间,台湾是一个府,隶属福建,时“九闽”,因此。 福州城隍庙则是全省各地以及台湾岛上城隍庙的祖庙。 周苛是汉高祖刘邦的御史大夫,坚守荥阳城,当项羽攻下城池时, 周苛被俘,项羽封他为上将军,享万户侯, 但周苛忠贞不降,并怒斥项羽,于是被烹而死。

记得采纳啊

2. 圆明园考古首次发现半圆形码头,为何说与乾隆帝有关呢

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已完成一期2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即日起启动瓦片、琉璃等出土文物的室内整理修复工作。记者今天上午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此次考古中首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通过码头形状可考证乾隆船队停靠方式。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圆明园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遗址,由于一期考古已经完成,为了保护现场,遗址已经被栏杆围了起来并有专人值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成员张利芳从2016年紫碧山房考古发掘工作获批启动以来,一直在跟进考古进度,一年多的“陪伴”让她对这里了如指掌。“紫碧山房建于雍正时期,乾隆二十五年前后对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改建。”张利芳说,虽然圆明园以园林景观为主,但内部建筑也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祭祖、听政、上朝、休闲娱乐等,而紫碧山房就是皇帝休闲娱乐的场所。“乾隆又很喜欢江南风格的园林建筑,所以紫碧山房也是一个有山有水有石有溪涧的江南野趣风光园林建筑。”

走进遗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坑。“其实这是河道的一部分。”张利芳告诉记者,紫碧山房的南侧临水,历史资料显示是一条名叫北长河的河道,皇帝坐船从东边过来,停船靠岸后可以直接下船,步行十几步就能进入紫碧山房的宫门。

坑深两米左右,坑内可见两组石砌的台子,两组石台底部的直线距离不足一米,从外观看靠东的是方型,靠西的是半圆型。“这是这次考古最重要的发现,在圆明园的考古发掘当中,这是第一次发现了半圆形码头。”张利芳说,两组石台都是码头,用于泊船。“设想一下,皇帝坐船从东边过来,船身顺势停靠在东侧的方形码头,让皇帝、妃子等重要的人先下船,船再往前行几米到半圆形的码头停放,半圆形码头从上到下有个梯形的坡度,正好和船头的弧度吻合,方便固定船头。”

张利芳说,目前这些都是设想,考古发掘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大量的考证工作来解开这些谜团。更重要的是,半圆形码头在历史资料上是没有记载的。“我们的考古工作能发现历史遗迹的‘五脏六腑’,找到‘毛细血管’,这才让我们真正兴奋。”

紫碧山房主体部分占地1.37万平方米,一期考古发掘面积20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圆明园的最高点寒山,以及值房、宫门、紫碧山房殿、含余清、澄素楼等建筑遗迹以及码头、石桥、围墙、道路、河道等附属设施,出土了瓷片、琉璃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少量文物。发现了早期散水、墙基、山体拦土墙及“满堂红”基础、排水道等新遗迹现象,基本摸清了该建筑遗存建于三合土夯筑的“满堂红”基础之上的工程做法。大部分建筑基址的“满堂红”基础是近几年圆明园考古发掘见到的最厚的,有的厚达两米,体现了清代皇家对建筑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

记者了解到,圆明园紫碧山房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工作要等待上级部门批复才能启动。二期启动之后,同一期一样,也将开放为公众考古基地,市民可预约参观。

记者:叶晓彦

编辑:TF001

来源:北京晚报

3. 宁波余姚出土汉代文简,汉代的宁波是什么样的

宁波余姚出土汉代文简,那么汉代的宁波是什么样的?

4.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的历史沿革

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通济渠唐宋时称汴河,流经濉溪县境40余公里,历隋、唐、宋三代五百余年,南宋时淤塞废弃。柳孜镇,古称柳子镇,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始建于东汉,因隋炀帝开掘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而逐渐繁荣,成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尽管名为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但是柳孜后来的考古证明,所谓的码头遗址实为桥梁遗址。
抗日战争期间,在柳孜镇隅子街口,离地面五米深的地方,发现一条由南向北深入地下的石台阶。石阶均用两米长、六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的青石块砌成。当时,即断定是位于大运河南岸的一座大型石码头,由于兵荒马乱,无人顾及考证发掘。
建国后至1984年,在濉溪县境内,还因群众烧窑取土、修筑宿永公路、兴修水利等,多次挖开了大运河断面。河槽口宽四十米,底宽十五米。堤为夯土结构,坡度较小,河床内为淤泥沙土,从地表向下七米,仍未见原始土层。
1999年年初,百善镇以西宿永公路段拓宽工程开工。在对穿过柳孜村一段工程进行裁弯取直的新路基础施工时,施工方挖掘中出土大量瓷器等文物。结合当地老人所讲抗战时深入地下五米石阶的传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淮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该路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共开探方8个,累计揭露面积930平方米,历时近200天。发掘出一处石构筑物遗址、8只唐代沉船,以及隋唐宋金时期瓷器件、灰坑一座,还有大量铁器、骨器、石器、画像石、动物骨骼等,出土瓷片数十万件。这次考古发现,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古文记载
据《宿州志》记载:柳孜为巨镇,有庙宇99座,井百眼。著名东晋音乐家桓伊和“竹林七贤”之一稽康就是生长在这里,可见当时柳孜文风之盛。然而,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南宋光宗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泛滥,洪水夺淮入海,通济渠从此淤塞,柳孜镇也因此衰落下来。

5.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怎么样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隋朝至宋朝时期的古运河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的谜终见答案

通济渠,又称新汴渠,唐宋时期称汴河。《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元年(605)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通於淮。”通济渠修通后,唐宋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漕运和河运治理制度。因承受黄河的泥沙,唐代每年疏通一次。到北宋末期,政权衰败,运河的管理制度也逐渐松弛了,黄河数次大决口,导致通济渠河高出地面5米之多。通济渠的说法不一,史载不一,且有新旧之说,老汴河向东一直流到肖县、徐州入泗水,西汉时称鸿沟或狼汤渠,东汉时称汴渠,直到隋初年古汴河还在沿用。新汴河是隋炀帝另外开挖的河道,称通汴渠,新旧汴河分叉点在开封。新汴河过开封后折向东南,路程较古汴河为短。
关于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考古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一种说法为经陈留、雍邱、襄邑、宁陵、考城、宋城、宋邱、虞城、肖县、徐州汇入泗水。另一种根据《元和郡县图志》、《来南录》和《开河记》载,通济渠与汴渠分离后,经陈留、雍丘、襄县、宁陵、宋城、虞城、谷熟、永城、临涣、甬桥(今宿州)、虹县至泗州洪泽湖入淮。还有其他不同的文献记载和专家的观点。
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考古重大发现为这一千年古运河路线之谜揭开了谜底,证明了通济渠的确切走向,填补了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并且为研究中国运河考古史找到了突破点。

7. 神秘海域中的遗迹是什么年代建筑

日本与那国岛海域遗迹

被称作“天然之城”的日本与那国岛

半个世纪前,在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Yonaguni)南端,潜水员们在海底潜水时发现了人造建筑物的遗迹,包含被珊瑚覆盖的方形结构物、巨大带棱角的平台、以及如街道、楼梯及拱门状的建筑等。这可说是一座像是祭坛之类的古城遗迹,其范围东西长约200公尺,南北宽约140公尺,最高处约达26公尺。

日本琉球群岛的与那国岛海底遗迹中带有平整、呈直角的阶梯建筑与那国岛海底遗迹中筑有阶梯的巨大平台。

一九八六年,当地的潜水员将这座海底城命名为「海底遗迹潜水观光区」,经过报导之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其后琉球大学成立「海底考古调查队」开始长达八年的调查,包含在石桓岛东南至东西方沿岸的海底,又陆续发现各种石砌建筑、柱穴、人头雕像、拱门、石器及几何图形的海龟雕塑等。另外还发现「+」、「V」等形状的线刻文字,与一个直径76公分长的牛只形状的石头雕刻。

处往下看,遗迹的四周围有市街、农地,最大的一处遗迹全长100公尺、高25公尺,由巨大的岩石所筑成。据琉球大学「海底考古调查队」以计算机合成方式绘制的立体图显示,该遗迹可能是古文明居民聚会祭拜的神庙。神殿北面有二个半圆形的柱穴,考古学家认为是举行仪式前沐浴之处,而神殿东方有拱形城门,城门附近有两块重叠巨石,上方留有长方形人工雕孔,据推测应为经过加工而成的城堡的基石。

巨石构成的遗址的立体图

此外也在与那国岛东南海岸著名的「立神岩」下方海底,发现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其五官及脸孔清晰可辨。稍后在附近的「石碑岩」巨石上,发现了一些无法解读的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

与那国岛海底高达数公尺的人头雕像长度超过十公尺的「石碑岩」上面发现无法解读的,类似文字的雕刻痕迹。

琉球大学地质地球科学系木村政昭(Kimura
Masaaki)教授在一九九九年九月接受访问时,表示遗迹以目测即可清楚的辨识是由人工完成的组合。各种证据都显示遗迹的确是人造的,包含四周街道的分布,以及阶梯呈直角状的平坦接面,石块上圆形的孔穴极似以石柱插入后遗留的痕迹等。而人造物及象形文字的发现,更证实与那国岛南方的海底遗迹,确实是人类文明的遗址。

美国波士顿大学修奇(Robert
Schoch)教授潜水考察遗迹后表示,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块组成的巨大台阶,应是一种阶梯式金字塔。虽然可以假设石块破裂后经由水的自然腐蚀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构,但他从未发现有什么过程可以产生这样锋利的阶梯断面。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摩尔(Jim
Mower)说如果这个遗址确实为人造的,建造者至少有如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河古文明的文明水平。

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石井辉秋(Teruaki
Ishii)助理教授指出,这个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的事。而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原始人追着野兽跑的石器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种建筑物。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留下的证据。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真有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日本的海底遗迹是一个特例吗?

匪夷所思的海底金字塔

与那岛海底金字塔

除了与那国岛南部之外,在与那国岛最西端的西崎海域也有重大的发现。一九九○年潜水人员在西崎海域海底,发现了一个以岩石堆砌的庞大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型结构宽一八三公尺、高二七ܧ四三公尺,由长方形的巨石构成,总共有五层。而大金字塔附近还发现几座小的石墩,形状类似于大金字塔,是由石板拼成阶梯状的袖珍金字塔,宽约十公尺、高二公尺。

参与研究的琉球大学地质学家判断这个建筑是人工产品,并非自然产物,否则应该有经过腐蚀而成的碎片聚集其上,但是完全没有找到这样的石块碎片。此外金字塔周围有类似街道环绕的遗迹,也显示这不是大自然产生的。美国波士顿大学地质学者潜水考察后也表示,这一系列由一公尺高的石块组成的巨大台阶,应是一种阶梯式金字塔。虽然可以假设石块破裂后经由水的自然腐蚀可以产生这样的结构,但他从未发现什么过程可以产生这样锋利的阶梯断面。伦敦大学的考古学家则表示建造者至少有如美索不达米亚及印度河古文明的文明水准。

据东京大学地质学教授指出,这个海域所在的陆地露出地面的时间,至少是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的事。而以现代科学的认识来看,万年前的人类还处于原始人追着野兽跑的石器时代,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这种金字塔型建筑物。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留下的证据。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真有繁荣先进的古代文明?而日本的海底遗迹难道是一个特例吗?

神秘的台湾澎湖虎井、东吉屿海底古城墙

海底延伸出的古城墙

据台湾古籍《澎湖县志》中的描述,从虎井高处俯视可以看到海底有一片绵延的城墙,当时文人称之为「虎井澄渊」。一九八二年,国内资深潜水人谢新曦找到了澎湖虎井古沉城正确的位置,引起考古人士的关切。

这座古墙遗址呈十字形形状,以指北针测量呈九十度,为不偏不倚的南北、东西走向。主体为玄武岩构成,表面长满海草,东西向总长约160公尺、南北向总长约180公尺,城墙厚度上端约1.5公尺,底部约2.5公尺,有些部分被侵蚀而呈凹凸不平,但搭建城墙的岩石块接缝极为平整。在北部另有呈圆盘形的构造物,外墙直径约20公尺,内墙则约15公尺。

有学者认为古城墙只是桶盘、虎井特殊柱状玄武岩节理地形,一直延伸入海,形成沉城假象。但据地质学家研究表示,自然的岩石若形如城墙,应该是全部连续的,若是人造的话会有中断处;另外若城墙很直,长度又很长,人造的可能性极高。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堆成沉城城墙的玄武岩,每块岩石大小相当一致、角度垂直、石头缝隙间又有填充物;此外城墙凹口呈十字形,且接砌面平整,非常符合人造建筑的标准。

以《上帝的指纹》一书闻名全球的英国作家汉卡克(Graham
Hancock),偕其夫人在二○○一年八月间会同中、日人员潜水探勘后,说明海底古城墙石块堆砌的方式,明显与玄武岩自然节理不同,应为人工堆砌。他指出「虎井古城墙方位正好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表现出人造建筑讲究方位的特色」;另外搭建城墙的一块块大石头,表面很平滑,接缝处平整的程度「可以将刀子插入」,因此他认为城墙为人造工事而非自然力量所能形成。

汉卡克并表示,当今的人类文明历史有一个既定的主流模式,但是这个主流的模式却无法解释这些持续大量出现的考古发现,为何共同有着「史前文明」的影子?事实上,人类史上有很多失落的部分是现代历史还无法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失落的线索,很可能就如同澎湖虎井古沉城一样埋在海底,深藏人类文明兴衰的秘密。

除了虎井留有未知的人类文明的遗迹外,二○○二年中华水下考古学会(当时为筹备会)召集人谢新曦宣布,他与一群摄影、历史、文化等十多名专业人士在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学系副教授田文敏协助下,利用水下声纳扫瞄辅助,于东吉屿西北水深25至30公尺处发现一处百米长古石墙。这处古石墙平均高度1公尺、宽度50公分,呈东西走向。依声纳扫描数据显示,同样的石墙有四到五道,墙面的小凹洞中还夹杂着小卵石。谢新曦指出,由墙面外形及周遭海床分析,应该是人为堆砌的石墙。

印度外海发现近万年古城遗址

二○○一年,印度国家海洋科技研究所的海洋学者,在印度西部外海坎贝湾(Gulf of
Cambay)进行检测水质污染程度研究时,意外在水下120英尺处,发现两座距今至少九千五百年的古城遗址,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能因此大幅改写。

这两座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杰拉特(Gujarat)外海40公里处,从其地质结构推断,古城为范围广达9公里的大型聚落遗址,其中包括一座防御碉堡,以及一处和现代奥运比赛规格游泳池大小差不多的公共浴池。经过对其中发掘到的陶器、木雕、骨骼及骷髅的残片进行初步测试,推定其中两件残片的年代为公元前七千五百年。另外从遗址中还发掘出类似建材的物品。出土古物中有一片布满铭刻的大石板,正由学者研究其铭刻是否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书写形式。

有些专家认为,这项发现对文明历史需要大幅修正提供了确凿证据,研究古文明十多年的汉卡克到遗址实地考察,他说,从声纳扫描显示的古城基础来看,其建筑可能有三层楼高,围墙长达400英尺,而且有高度的几何特性。

英国杜兰大学的考古学者堪耐特说,如果印度的新发现属实,过去的文明历史理论需要全盘检讨。

巴哈马海底遗迹

一九五八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Dr J. Manson Valentine)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进行海底观测研究时,意外发现群岛附近的海底有一些奇特的建筑。这些建筑呈特殊的几何图形,也有的为笔直线条绵延数海哩。一九六八年,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的北比密尼群岛附近海域又发现巨大的丁字形结构石墙,长达450公尺,并有两个分支与主墙形成直角,并且石墙是由每块超过1立方公尺的巨大石块所砌成。随后更发现结构更复杂的平台、道路及类似码头的建筑结构,还有一座双翼的栈桥,整个建筑遗址呈现出类似港口的分布。

古巴水域发现的古城遗址

据二○○一年十二月七日BBC报导,加拿大ADC探测公司在古巴西海岸作业时,利用复杂的声纳设备,在水下650公尺深处,发现了一座可能被大海淹没几千年的古代城市遗址。

探勘人员是在二○○○年第一次发现了这座水下城市。当时,他们使用的扫描设备扫描出了一些具有对称排列的石头结构,很像一个城市的规划。

七月时研究人员带着先进的能进行摄影的水下探测装备重新来到这一地点。水下摄影得到的图像证实了这一海域的确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平滑石头群。从外表看来,这些石头像是经过切割的花岗岩,呈现金字塔状及环状等造型。

古巴著名的地理学家埃特雷迪(Manuel
Iturralde)随后也加入了这项工程,并在哈瓦那的一个国际会议上介绍他的发现。虽然未提到消失的城市与古文明,但他说「还没有一个解释可以说清楚那些建造物」,「我们必须时时准备接受一些料想不到的东西,接受那些不是在现有框架中的东西、或是现有知识无法告诉我们的东西。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另一个挑战。」

百慕达海域

百慕达海域的特殊发现

此外,欧洲科学家在著名的百慕达三角洲海底探测时,也发现百慕达海底耸立着一座无人知晓的巨型金字塔,金字塔边长300公尺、高200公尺。塔上有两个明显为人工建造的巨洞,海水急速从这两个巨洞流过,形成巨大旋涡,使四周一带水域波涛汹涌,海面雾气腾腾。而要推算这座海底金字塔建造的时间相当困难,但已知这一带陆地沉入海底的时间至少在数万年前。

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被称为“泥沙之城”的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在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那里曾经存在两大闻名于世的古城,它们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著称。它们分别是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如今,它们都已被淹没于海水之中。

公元前大约500年左右,赫拉克利翁和东坎诺帕斯曾经是埃及繁华的贸易中心,是希腊船舶沿着尼罗河进入埃及的重要咽喉要道。此外,它们还是重要的宗教中心,那里的神殿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圣。然而,一直到最近,我们所知道的这些都来自于一些古代文字的记载。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五世纪时所著的一本书中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爱琴海上的两个岛屿。

根据这些线索,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高迪奥开始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数公里外的阿布齐尔海湾进行搜寻。然而,直到2000年前他在阿布齐尔海湾仍是一无所获。2000年,高迪奥宣称他在7米深的海水中发现了两处遗址,包括残墙、倒塌的庙宇、栏杆和雕塑等。第一处遗址大概位于距离现在海岸线1。6公里处。在随后的挖掘中,高迪奥的考古团队还发现了公元前600年的钱币、护身符和珠宝首饰等。考古学家从一块石板上的文字中了解到,这座城市名称为赫拉克利翁。石板上刻着当时的税务法令,最后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奈科坦尼布一世曾经是公元前380年到362年间的埃及统治者。考古团队还确认了两座庙宇,庙宇里分别供奉着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阿门。就在就在赫拉克利斯神庙北方,潜水者还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青铜器可能主要用于祭祀。第二处遗址发现于数公里之外,考古学家认定它为东坎诺帕斯古城遗址。

两座古城由运河和灌溉渠以及现已经不存在的一条尼罗河支流相连。两座城市均建在河岸边的泥沙地上,没有任何固定的支撑和桩基。每当尼罗河洪水泛滥之时,地基就会不断下沉,洪水也渐渐把古城淹没于水下。

牙买加皇家港口

被称作“海盗之都”的牙买加皇家港口。

在17世纪,牙买加皇家港口是加勒比海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它也因为海盗和淫乱而臭名昭著。皇家港口曾经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邪恶的城市”。如今,这个邪恶城市已经被大海所吞没。

皇家港口大概位于牙买加金斯敦海湾的入口处,当地人口最高时达到1万人。当地财富主要来自于海盗业。海盗船和武装民船常常在大海上劫持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返回欧洲的船只。该城市的消失并不是因为道德上的堕落,而是因为它建立在一片沙洲之上,而且高出当时的海平面不足1米。1692年,一场巨大的地震将该市震成一片废墟。城市的三分之二沉入海湾,地震造成大约2000人死亡。据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考古学家唐尼-汉米尔顿介绍,“当初建造在牢固地基上的建筑物如今仍然完好无损地坐落于海水中。”

数百年来,考古爱好者对这座水下城市一直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当初海盗们的传奇故事。也许最具戏剧性的发现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探险,当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只怀表。怀表指针精确地定格在上午11时43分,这个时间正是那次大地震发生的瞬间。

以色列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被称作“农业生产革命遗址”的以色列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在以色列海法附近的地中海海域中,距离岸边大约一公里的位置,那里沉没着一个古老的村庄。这座古老的村庄如今在水下保持完好,大量的象鼻虫躲在村庄的粮仓中,人类的骨架平静地躺在各自的坟墓里,一个神秘的怪石圈仍然站立在那儿,就像当初刚刚被竖立时一样。

这个水下村庄就是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亚特利特雅姆古村落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000年前,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沉没定居点。那里没有规划完整的街道,因此考古学家将其定位为村庄,而不是城镇。不过在这个古村落中,人们居住的是大型石头房屋,房屋中有铺砌的地板,家中有庭院、有壁炉,还有存储设施。

这个水下村落被淹没了长达9000年时间,直到1984年以色列海洋考古学家埃胡德-加利利首次发现它。从1984年起,加利利每年冬天都会潜入水下对这个村落进行考察。通过该村落,人们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利利解释说,“从该村落遗址看,当时的人们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

从动物的遗骨看,亚特利特雅姆村民不仅仅会捕猎野生动物,同时还会畜养绵羊、山羊、猪、狗和牛等家畜。在农业方面,他们还会种植小麦、大麦、扁豆和亚麻等。在渔业方面,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鱼钩,而且从鱼骨分析可以看出,他们还会存储鱼类并进行交易。他们不仅仅会使用鱼钩钓鱼,还会潜入水中捕捞。因此,考古学家在对一些坟墓中男性骨骼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村民都由于长期在冰冷的水中潜水而使耳部受损。

在村落中,最奇怪的事物就是那个由7块600多公斤重的巨石组成的圆圈。加利利认为,“这个石圈和英国的巨石阵有些相似,但规模较小。”在圆圈中间,有一个淡水喷泉。在附近一些石板上有一个个水杯状的标记。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个怪石圈可能是用于求水仪式。

加利利认为,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后,海平面仍在继续升高。亚特利特雅姆村落最终被海水所侵蚀并淹没,村民被迫放弃他们的家园。

亚特兰蒂斯古城

被称作“传奇之城”的亚特兰蒂斯古城

关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一切说法,都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360年,柏拉图在一本著作中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关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详细情况。据柏拉图的描述,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岛国,大约存在于9000年前,面积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合在一起还要大,与赫拉克利斯之柱遥遥相对。此外,亚特兰蒂斯还是一个海上强国,人口众多,文明高度发达。但是,后来该国慢慢变得贪婪和腐败。它的军队曾征服过埃及和北非,后来却在雅典城下惨败于古希腊人之手。接着岛上发生空前的自然灾难,整个岛国在一天一夜之间沉没于大海之中。

对于亚特兰蒂斯古城的沉没地,至今未能找到。因此,它也引起了诸多神话猜测和相关考古研究,不过这些猜测和研究大多都依据柏拉图的著作。德国物理学家雷纳-库内认为,亚特兰蒂斯古城应该位于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某个地区,后来在公元前800到500年间被一场洪水冲毁。通过卫星图片可以看到,在西班牙南部海岸的沼泽地里,有两个矩形结构的痕迹。库内认为,这是亚特兰蒂斯古城中的一些庙宇遗迹。瑞典地理学者埃尔林森认为,只有爱尔兰才符合柏拉图的描述。

2009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网民利用谷歌地球服务,已经找到了“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的实际位置,即位于距非洲海岸960公里的大西洋海底中。不过,谷歌公司发言人随后出面辟谣。谷歌发言人表示,这种说法不具任何真实性,网民在谷歌地球上看到的疑似海底城市遗址网格线,只不过是海床数据采集船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划过的声呐线而已。至此,关于“亚特兰蒂斯现身谷歌地球”的谣言不攻自破。但是,这也让人们对这一传奇之城产生了更多的好奇与联想。

希腊帕夫洛彼特里

被称作“荷马时代港口”的希腊帕夫洛彼特里

当年,特洛伊战争中或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史诗中的勇士们登船远征的时候,他们或许就是从帕夫洛彼特里港口出发。希腊帕夫洛彼特里市应该是已知最早沉没的城市。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海洋地质学家尼古拉斯-弗莱明于1967年潜入该海域发现了这片古城遗址。弗莱明认为,“帕夫洛彼特里最适合作为中转站。”

帕夫洛彼特里曾经是铜器时代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已沉没于希腊最南端的一个海湾里,遗址位于水面4米以下。1968年,弗莱明在学生和卷尺的帮助下,对帕夫洛彼特里遗址进行了测量和研究。他发现遗址上到处散落着公元前1600年到1100年的古希腊迈锡尼文明时期的破碎陶器。然而,他并没有在遗址上发现码头或是港口的任何痕迹。

此后的30多年,人们对于帕夫洛彼特里并没有更多的认识。直到2009年夏天,英国诺丁汉大学考古学家乔恩-享德森与希腊考古学家伊利亚斯-斯朋德利斯利用激光定位技术和声呐扫描技术对该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探测。他们发现,帕夫洛彼特里遗址比1968年弗莱明所发现的规模要大得多。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两块巨型石刻墓碑,一个大型会堂和一些至少是公元前2800年的陶器。享德森认为,“所有这些都证明,帕夫洛彼特里市比以前想象得更重要。它或许是古希腊拉哥尼亚王国的主要城市之一,可能有许多王室成员居住于此。”考古学家还认为,它可能还与荷马史诗中许多历险故事存在着重要联系。弗莱明说,“这里极有可能是特洛伊战争中勇士们远征出发的港口,至少它应该是荷马时代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此外,弗莱明还对该地区的海岸线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试图找出帕夫洛彼特里市沉没于海底的原因。他认为,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地质构造运动。该城市大约于公元前1100年被遗弃,但是这究竟是由一系列小地震所引起的还是因为一次灾难性事件所引起的,至今未有定论。

英国丹维奇市

被称作“海底教堂”的英国丹维奇市

在中世纪,丹维奇曾经是东英吉利的首府,也是当时英格兰十大城市之一。丹维奇也曾是一个繁华的渔港城市。然而,从建立一开始,丹维奇就命中注定必将被海水淹没。丹维奇市建立在松软的水成岩地基之上,这种地基很容易被当地巨大的海浪所侵蚀。1286年,丹维奇市遭受了第一次巨大的打击。升高的潮水和巨大的海浪席卷了该市400多栋商店和住房。从此以后,丹维奇市开始慢慢地被海水所破坏而沉入海底。该市共有16座巨石造成的教堂,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失,直到1919年最后一座教堂“万圣”教堂沉没。

由于当地潜水条件非常危险,因此此后五十多年都无人问冿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直到1971年,考古爱好者斯图亚特-培根才终于找到“万圣”教堂的塔楼。如今,城市的一些残骸甚至都被海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不过,在当地海床上还留下了许多巨石造成的教堂。去年,培根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地理学者大卫-
塞尔利用声呐技术又在海床上找到了另外两教堂,它们分别于15世纪和17世纪相继沉没于海底。

2009年6月,当地潜水爱好者从“圣彼德”教堂上采集了部分石头做成了教堂石雕。今年7月,英国威塞克斯考古中心又利用声呐技术在海底淤泥中找到了另一座教堂。塞尔计划明年继续利用声呐设备在附近海域中寻找更多的海底教堂。

当初繁华的丹维奇市如此已向内陆退化为一个小村庄。对于那些沉没于海底永不见天日的中世纪教堂来说,“万圣”教堂的塔楼就是它们的海底墓碑。

传说中的Mu大陆文明

十九世纪末,英国上校James
Churchward于驻防印度期间,在一个极特殊的机缘下,由一位印度教古寺院的住持手中得到一块Naccal碑文,这是一种极为艰涩难懂的文字,上校费尽艰难终于在一位印度高僧的指点下,读出了一个伟大古文明的兴衰史。一九二六年上校出版了关于Mu大陆文明的著作《遗失的大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Mu大陆」的传奇故事。

Mu大陆的位置根据碑文上的记载位于现今的太平洋海域上,人类在Mu大陆上曾经发展出一个伟大繁荣的文明,创造出高度的文学、艺术、工艺、制造等文化。当时居民拥有高度的建筑技术,能够建造大型建筑物、金字塔、石碑及城堡、道路等。据说Mu大陆的首都和各都市中都铺有整齐的石板道路和运河,都城中的墙壁装饰着闪亮的金饰,所有人都过着奢华的生活。Mu大陆居民也十分精于航海技术,航海足迹遍布各大洋,甚至发展出强大的殖民帝国,当时Mu大陆被称为「世界文化的屋顶」。

然而繁华的Mu大陆,却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中瞬间消失于水平面下。怵目惊心的惨剧首先来自于猛烈的火山爆发,引发了强烈的地震及狂暴的海啸,并不断引出新的火山爆裂。最后在火山熔浆狂喷及地动山摇的地震下,地面像海浪般的跳动、火柱浓烟遮盖了天空,大地上的一切如倒塌的积木般往下陷落,火山熔岩及扑天盖地的海啸穿过其上,就在一瞬间,Mu大陆完全消失在太平洋下。

Mu大陆的事迹虽然可以视为一个传说故事,但我们如果愿意用另一个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经过毁灭后再重新发展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8. 广西那里有古代遗址

一、古遗址
(一)柳城巨猿洞
年 代:旧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
简 介:
柳城巨猿洞位于柳城县社冲乡新社冲村西南的楞寨山上。巨猿洞发现于山西麓的峭壁上,洞口距地面约90米。巨猿洞包括巨猿洞Ⅰ号洞及Ⅱ号洞,洞内长28米,面积180平方米。
柳城巨猿洞遗址于1956年发现。1956年至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巨猿洞先后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洞内堆积物厚2至4米,由上而下可分为六层。出土巨猿下颌骨化石3件,巨猿牙齿化石1100多枚。伴生动物化石包括从高等灵长类到低等脊椎动物化石数千件,它们分属哺乳动物的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六类。主要有猩猩、金丝猴、猕猴、华南毫猪、硕箭猪、拟豺、小猪獾、水獭、似中国黑熊、大熊猫小种、桑氏鬣狗、最后鬣狗、豹、德氏花面狸、灵猫、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似锯齿三棱齿象、云南马、爪兽、裴氏獏、柴氏犀牛、最后双齿尖河猪、多突起河猪、柳城猪、丘齿鼷鹿、湖麂、凤岐祖鹿、云南黑鹿、广西巨羊等,其中有不少为新种。柳城巨猿洞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距今约100万年。
柳城巨猿洞是世界上迄今发现巨猿化石最多的一处洞穴,出土的巨猿化石代表着77个巨猿个体,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巨猿的形态及人类进化系统诸方面均有重大的价值。出土的其他动物化石作为更新世华南动物群的典型的代表,不仅为解决柳城巨猿洞的地质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而且对研究华南更新世早期动物群的分类等问题亦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
年 代:旧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
简 介:
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位于田东县祥周镇,布兵盆地位于田东县百色盆地东南部,是中国南方一个小型断陷盆地,喀斯特地貌发育,洞穴极为丰富,目前有十余个洞穴发现古代遗存。
该洞穴遗址群于1999年被发现。2002年至今,广西自然博物馆和田东县博物馆对布兵盆地茅草洞、吹风洞、么会洞、感仙洞、雾云上洞、宝来洞、雾云洞、陆那洞、小山洞、中山洞、鲤鱼洞(原名定雾洞改名为鲤鱼洞)和村空洞等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在吹风洞发掘的5.5平方米范围内,出土哺乳动物化石1007件,包括哺乳动物化石915,巨猿牙齿化石92件。哺乳动物群共24种,是典型早更新世早期的代表性种属,吹风洞动物群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00万年左右。2004年么会洞两次发掘的面积30平方米,发现625件哺乳动物化石和8件石制品,哺乳动物22种。其他洞穴均出土过动物化石或石制品。
布兵盆地洞穴遗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和石制品,对于研究东亚早期人类的起源、现代人类的起源和中国南方第四纪环境变化意义重大。
(三)那赖遗址
年 代:旧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
简 介:
那赖遗址位于田阳县城西面约3千米,坐落于田州镇兴城村与那坡镇六合村交界处的山包上,面积约5平方千米。
该遗址于2003年发现,属右江南岸四级阶地,高出山脚约70米,网纹红土层厚1-4米,砾石层距地表10-25米。遗址内散布着丰富的打制石器及加工碎片,器型有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在遗址的最高点有一处约50平方米的核心区,石制品分布密集。2005年广西文物工作队等对那赖遗址进行局部抢救 性发掘,出土大量的砍砸器、手斧、手镐、刮削器等石制品和玻璃陨石。经对与手斧同地层出土的玻璃陨石进行年代测定,该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0.3万年。
那赖遗址是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在遗址内发现的有一定规模的石器加工场,是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中的首次发现,可能是迄今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那赖遗址石制品丰富,种类齐全,保存较好,是百色旧石器的重要成员,对研究我国南方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晓锦遗址
年 代:新石器时代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
简 介:
晓锦遗址位于资源县资源镇晓锦村下锦自然村后龙山,距县城东北方13千米,西面约3千米为资江,西南约30千米为浔江,遗址面积1万平方米。
该遗址1997年底发现,广西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40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了大量柱洞、灰坑、水沟和10余座房址,以及陶窑和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部分完整器及数万粒碳化稻米等一批重要的文化遗物。
晓锦遗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确认为是桂北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发现的大量柱洞、灰坑、墓葬等,在广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是首次发现;碳化稻米的发现也属首次,是两广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标本,对研究稻作农业的起源和稻作文化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大浪古城遗址
年 代:汉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简 介:
大浪古城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大浪村委古城头村。城址东、南、北三面为护城河,西面临周江古河道。
大浪古城在20世纪60年代被县文物部门调查发现。2002年广西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古城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城址呈正方形,边长220米,面积 48,400平方米。城址东、南、北三面有护城河,西面临江。城墙残宽5~20米,残高1~5米。四面城墙的中部均有缺口,可能为城门,除西南角已被破坏外,其余三个角均较宽大且高出周围城墙体, 可能为角楼。现护城河已淤塞,但轮廓清晰。城址内出土数量众多的刻划纹和几何印纹陶片、建筑石构件等遗物,在城中央发现建筑遗址,西门外古河道边还发现了与城门相连的码头遗迹,包括弧形夯土平台、台阶踏跺和船埠等。初步确定大浪古城遗址可能是《汉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之一。
大浪古城的发现,对寻找西汉中期的合浦郡郡治有很大的帮助,也为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这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课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质料。
(六)草鞋村遗址
年 代:汉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
简 介:
合浦草鞋村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草鞋村西南侧的小岭上,遗址西临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门江。
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2007年至2008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分布面积 13,310 平方米。发现陶窑、砖窑共22座,建筑遗址5处,水井5口及一批作坊遗迹,呈环状分布于小岭的坡坎四周。出土云树纹和兽面纹瓦当、几何印纹陶片、陶器及大量的筒瓦、板瓦残片,也有米字纹、方格纹及方格带戳印纹陶罐,水波纹陶钵,瓦当,陶垫,陶拍、网坠等。初步确定为汉代岭南地区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为集制陶作坊和窑场于一体的汉代遗址。
草鞋村遗址考古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大规模、完整的汉代制陶作坊遗迹的发现,遗址规模之大、功能之系统、保存之完整,在我国南方地区汉代考古上较为少见。对研究中原砖瓦制作技术南传和汉代官营手工业制度,寻找汉代合浦港及合浦郡治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七)越州故城
年 代:南朝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
简 介:
越州故城位于钦州市浦北县石埇镇坡子坪村,距县城60千米,城址南滨南流江,依山筑就。
1963年广东省考古队对位于城址内子城(官厅地)进行试掘。越州故城呈方形,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东西南北门对称,城墙残高3~8米,城基最宽处约16米,全部城墙均以红黄色泥与粗沙混合夯筑,每隔百步有一突出城墙外的“马面”,全城周长2080米,占地面积370亩。东南面为一内城码头,穿过护城濠与南流江相连,城址内十字街道与东西南北门对称,呈方形,东北城墙依山筑就,穿山为城门。内城建在西面的一座山岗上,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60米,也呈方形。内城南北宽130米,东西160米,城墙基宽3~6米,残高1~2米,全城四周有护城濠。城内出土有筒瓦、板瓦、兽面瓦当、水波纹、素面陶罐残片、青黄色釉陶碗残片等。
据《南齐书》记载,越州是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越州城自置至废,经历了我国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约废于隋朝中叶。越州故城是目前广西保存较好的南朝城址之一,对研究南朝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八)中和窑址
年 代:宋
类 型:古遗址
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
简 介:
中和窑址位于梧州市藤县藤州镇中和村,距县城约10千米的北流河东岸。
遗址于1963年发现。1964年、1973年分别由自治区博物馆和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中山大学等进行了发掘清理,1981年9月和1986年6月时任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主任李辉柄主任率队曾两次到中和窑址考察采集标本。通过挖掘清理发现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北流河沿岸长约2千米,宽约0.5千米的小山丘上。两次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中和窑的结构,为斜坡式龙窑,依山势而建,呈长方形。分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四部分。窑长一般为10~60米,宽为1.5~3米。烧制方法早期采用一钵一器仰烧法,晚期兼用迭烧法。瓷器品种式样繁多,有各式碗、盏、盘、碟、杯、洗、盒、钵、壶、罐、瓶、灯、炉、盂、熏炉、魂瓶、枕、腰鼓和印花模具等,以碗、盏、盘、碟等日用器为主。纹饰丰富多彩,主要以缠枝花卉为主,有折枝、缠枝花卉、海水游鱼、海水戏婴、印花模具瓷质有尖状蘑菇形、半球状蘑菇形、平顶等式样。印面所刻花纹分阴、阳两种,颇具特色。其中一件飞鸟花卉印花模具,背面刻“嘉熙二年戊戌岁春季念龙参造”年款。中和窑址的年代应在北宋至南宋的后期,是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地方民窑。
藤县中和窑址的发现,扩大了我国青白瓷窑址的分布范围,填补了广西青白瓷研究的空白,为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研究我国古代外销陶瓷提供新的资料,为研究宋代广西手工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对外友好往来,特别是与东盟各国往来有重要意义。

9. 历史文物简介

想要知道些什么文物??

如:霸州文物概况

馆藏文物
石器及石质品 共19件,多出土于霸县一砖、信安砖厂、信安龙泉寺、胜芳等地。其中旧石器中晚期鹿角化石2件;新石器时期石斧1件;明代墓志10件;石碑5通(清代1通、民国2通、现代2通)石牌头1件。

陶瓷器
陶瓷器多为原霸中西遗址、盐水河遗址、六郎城遗址、城二宋元码头遗址出土。陶器221件、瓷器133件,陶器有战国时代的夹沙陶鼎、灰陶壶;商周时代的绳纹罐、陶簋、陶纺轮;汉代的陶鼎、红陶双系罐、陶马;宋辽时代的红陶盆、陶盘、香炉、檑石等。瓷器有南北朝的三系瓷柱子、黄釉瓷碗、提梁瓷罐;五代的小片小瓷碗;唐代的黄釉双系小瓷罐、黄釉钵;宋代的白绿釉瓷灯碗、双系瓷瓶、钧瓷碗、孔雀兰器物盖;宋辽时代的开片瓷碗、白底黑花瓷罐、剔花荷叶型碗;元代的酱釉飞凤罐、开片白瓷罐、“大吉利”瓷瓶;明代的青花小瓷碗、酱釉瓷罐、黑釉双系小瓷罐、酱釉大口瓮、酱黄釉帖花罐等。

铜器
铜器41件,多为原霸中西遗址,六郎城遗址,城二宋元码头遗址出土。其中有:商代的青铜剑、青铜戈;战国时代的错金带勾、青铜剑、铜镞;汉代的昭明镜、大蹴球铜镜;唐代的菩萨铜像、释伽牟尼铜像、铜俑、铜铃;宋代的三佛像铜器座、婴嬉铜镜、圆形带柄铜器;金代的兽鸟纹铜镜;元代的铜印(元帅都监之印)、荷花镜、铜簪;明代的宣德炉、关羽铜像、莲花座、铜狮、铜犼、铜象;清代的铜帐勾等。

古钱币
古钱币有秦半两、汉五铢、宋代钱币、清代钱币、民国铜元共约20公斤。

铁器
铁器6件,有汉代的铁带勾;金元时代的铁篙头、铁马蹬;民国时期的大铁锚;现代的手榴弹、地雷等。
其他
其他 30件,其中有料镯、玉环、玉板指、玛瑙串、骨珠、草珠等。

10. 古代“海丝”的三大港著名口都在哪

广州、泉州、宁波
广州:史上唯一逾二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共有20多处,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寺)、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等,其中怀圣寺就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中山四路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光学寺,它是中国古代四大佛教翻译基地之一,有宋代羊城八景“光孝菩提”。位于下九路的西来初地、是印度名僧达摩首登广州的地方,建有西来庵,是今华林寺的前身。南海神庙,是古代扬帆出海前要祭拜的海神庙,历代皇帝都派人前来祭海,留有许多御碑。建于唐代的怀圣寺与光塔是古代阿拉伯人来广州经商的重要遗址,在唐宋时期这里曾居住过12万阿拉伯人,是盛极一时的“蕃坊”所在地。相关的文化古迹还有六榕寺与花塔、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海幢寺、荔枝湾、长洲岛竹岗外国人公墓、琐罗亚斯德教徒墓地等,文化遗产之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港无疑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世界上亦属罕有。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泉州:元代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位于福建南部,东濒浩瀚的东海,北、西、南三面环山。晋江穿过城市南部,注入东海。自秦至初唐,先后属闽中郡、闽越国、建安郡、晋安郡、南安郡、丰州、武荣州地。唐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开元六年(718年)州治由南安县迁至今泉州市地。后12年建城郭。五代时节度使刘从效扩城,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至元代拓至周回三十里。

泉州一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白糖、茶叶、陶瓷、绸缎、麻布、酒类、乾果称着。唐末五代时,造船业已具相当规模。城东南泉州湾海岸线曲折蜿蜒,与台湾海峡相接,有天然的良港,以后渚港、安海港等最为有名。

在南朝时,泉州就有与海外友好往来的记录。晚唐成为外贸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的侄儿王延彬任泉州刺史17年,“每发蛮舶,无失坠者,人称招宝待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在此设福建路市舶司。南宋时泉、广常相提并论。其海舶往来东海、南海,非常活跃。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提举福建市舶时,已知通商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50余个。朝廷规定福建沿海的商船都须由泉州市舶司领取“官券”才能出海。泉州城镇南门附近形成蕃商聚居的“蕃人巷”。宋廷允许设立“番学”,让“土生蕃客”就读。高宗绍兴末年,蕃商捐资在东郊兴建公墓。宋末有阿拉伯人后裔、海商巨贾蒲寿庚“提举泉州市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宋代泉州造船业发达,有“泉舶”之称。1974年,泉州后渚港古码头遗址发现一艘南宋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尖底椭圆形船底有较好的适航性,外涂以白灰防腐,为有泉州特点的南方型海船。结构合理,采用双层板和三层板的施工工艺精湛,横舱壁与周边肋骨很好配合。船内出大批香料木和胡椒等货物。

元世祖在至元十四年
(1277年)首先准许重建泉州市舶司,有元一代不变。又命唆都、蒲寿庚“诏谕诸蕃”,委蒲寿庚长子蒲师文为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路市舶提举,旋又命为海外诸蕃宣慰使。泉州海外交通贸易进入黄金时期。海上贸易东至日本,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海舶蚁集,备受称赞“刺桐是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出口陶瓷、绸缎、茶叶、钢铁等,进口香料、胡椒、药材、珠贝等。

泉州古代海外交通贸易遗存丰富。著名的如:唐代始建的开元寺,唐宋时印度、西域僧人屡居此寺;伊斯兰教圣灵山墓,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遣门四人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于此,墓旁现存有元代阿拉伯文碑和明代郑和行香碑;始建宋代的伊斯兰教清净寺;九日山宋代祈风石刻;草庵元代浮雕波斯摩尼佛像;始建于南宋的天后宫等等。并大量保存着历代阿拉伯人墓。

宁波:经久不衰的东海大港

宁波,秦汉属会稽郡,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从越州分置明州,以境内有四明山得名。后曾改为余姚郡,宋为庆元府,元为庆元路,明初改明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称为宁波府,今宁波市。这里地处东海之滨,甬江宽阔,河床发育稳定,内河航运四通八达,地方平坦富饶,港市地理条件优越。

在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发现6支木桨,经C14测定距今约7000年,并出大量鲸鱼和鲨鱼遗骸。在距河姆渡不远的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又发现4700多年前的木桨和丝织品。这都为探索浙江海上交通的萌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方士徐福奉秦始皇命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求仙人,相传在此率童男女数千人乘船入海。《汉书?地理志》吴地条称,“会稽海外有东鲧人,分为二十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也说,“会稽海外有东鲧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三国志》言,“东鲧人时至会稽货布”。至迟在东汉初年,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

到了唐朝,明州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浙江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建造唐舶之所,越窑青瓷产地,还有深受海外欢迎的湖纺和杭缎,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明州成为日本遣唐使主要登岸港之一。唐朝政府规定,遣唐使到明州后,在此办理入京手续,需时数月至一年。民间海外贸易,日本著名学者木宫泰彦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把公元782年~1191年间作了统计,中国大商人李邻德、李延孝、李处人等商团由明州启程,来往于日本达百多次,平均三年往返一次。他们带去大量的丝绸、瓷器、经卷、佛像、书籍、药品出售,贩回砂金、水银和锡。明州也和新罗、环王(越南)、室利佛逝(印尼巨港)、占卑(苏门答腊)等国商人通商。丝绸、陶瓷远销海外,易以诸国的砂金、黄铜、人参、药材、香料、珠宝、象牙、犀角等珍品,再转销各地。

1974年,宁波余姚江唐代出海口附近发现一艘沉船,从中找到几百件越窑青瓷器、长沙窑青釉褐彩器和少量黑釉器,同出一块刻“乾宁五年”款方砖,都证明这是一艘唐船。可能由此启航赴海外。韩国曾发现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壶,上有“卡家小口,天下有名”字样;在日本筑野市大门出土的一件青釉壶,腹部呈瓜状,三处施椭圆形褐绿斑,与宁波沉船中长沙窑和越窑青瓷壶式相同,褐彩绿斑也相同。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多个地点、马来西亚的彭亨、巴基斯坦卡拉奇东郊的班布尔、西南海岸的阿里卡美、在印度河上的布拉明纳巴德、波斯湾的阿拉伯重要港口席拉夫、伊拉克的萨麻拉等遗址、埃及开罗的前身福斯塔城遗址,都发现唐代越窑青瓷碎片,其中不少应经明州外运。

明州海外贸易在唐代尚不及扬州,至宋代则超而过之。两宋时,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金所占,或受战事影响,外贸大量转移到明州。宋代曾迁两浙路市舶司于此,或同时于“杭明广三州置市舶司”,通称“三司”。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明州与之靠近,外贸地位更形重要,因进口货物增多,往往一时不及转运,还建了市舶库。“天圣十年(按:1032年),(高丽)遣使言,欲远契丹,乞改途由明州诣阙,从之。”高丽来明州的使者和商人日多,北宋官府在此兴建了高丽行使馆,供他们旅居。又有两艘大型游船,专供他们出海游玩。同时,北宋使者和商人到高丽也从明州出发。“商人……兴贩必先至四明而后再发”
,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和通商贸易也有发展。日本木材价廉物美,进口甚多。与婆国(爪哇)、占城、勃泥、三佛齐及真里富国(柬埔寨)等各国都有通商交往。阿拉伯商人来明州渐多,因而建造波斯馆,专门接待阿拉伯人。他们长期聚居的街巷称波斯巷,附近建有清真寺。两浙路丝绸生产规模大、技术精、品种增多,宋龙泉窑举世闻名,雕版印刷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产品不少通过明州(庆元府)远销海外。

宁波在元代亦设市舶司,仍为中国主要外贸港口之一。商船来往繁忙,故于码头重建来远亭。1975年夏天,在朝鲜发现一艘沉船,内装瓷器、漆器、铜器等文物12000多件,一铜砝码镌“庆元路”字样,说明此应为由宁波启航的海舶。

宁波建港历史久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长期起着重要作用,无疑是东海之滨十分重要的港口。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