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辛店遗址
❶ 古代的临淄齐故城是哪个时期的遗址
临淄齐故城抄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齐国都城遗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周围。周武王灭商后,封姜尚(即姜子牙)为齐侯,建都城于营丘。至七世齐献公元年(公元前859年)始都于临淄,至齐亡均以此为都。城位于淄河西岸,由大城和小城(宫城)组成。
❷ 临淄故城遗址建筑结构是怎么样的
临淄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部和北部,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是当时列国之中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也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临淄因东濒淄河而得名,南面山峦起伏,山岭绵亘,有牛山、稷山、峱山和名泉天齐渊。东、西、北三面是辽阔的原野,这里土地肥沃,河系纵横,盛产五谷。东北距渤海百余里,具有渔业和盐业的便利,可谓是物华天宝。
姜尚辅佐姬昌、姬发父子灭掉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后,被封于齐地,建都临淄。当时的纵横家苏秦在描述临淄的繁盛时说:“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是一个“有户十万,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的天下名都。
齐国传至六世,为了避免东方莱夷的侵扰,被迫迁都到薄姑,即今博兴县境内。公元前859年,七世齐献公率营丘人杀了他的哥哥齐国胡公,返都营丘,于是把营丘改名为临淄。
春秋末年,齐国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齐康公被田和放逐在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陡坡上挖洞为灶。
田和自立为国君,被称为田氏齐国,仍然以临淄为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为止,临淄先后作为姜齐和田齐的国都,长达630余年。
齐国故城建于淄河的西岸,由大小两城组成,共有门13座。其中大城是郭城,小城是宫城。
大城是官吏、平民、商人和手工工人居住的区域。
城的南边是官署的所在地,东北角以及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区,其间还分布有商业区。
东墙因临河修筑,十分曲折。城墙用夹板夯筑,从东周至汉代,经多次增筑和修补,早期夯层比较薄,多为小杵夯,晚期夯层比较厚,多为平夯。
临淄故城大城有城门6座,东西面各一座,南北面各两座,门道宽度一般为10米左右。
城内有7条主干道路,大多与城门连接,有的贯穿全城,路宽6米以上,其中两条南北主干道路宽达20米。这些道路多十字交叉,把城内划分为棋盘式的区域。
人工挖掘的排水沟、护城壕与天然河流有机相连,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用水、排水和城市防御系统。
临淄的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角,是国君居住的宫城。平面呈长方形,城的北部是宫殿区,东北部嵌入大城。
小城现在尚存有夯土台基,称“桓公台”。它是全城的制高点,传说是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称霸天下时,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
西部是苑囿区,这里曾修建了大规模的离宫别馆,建筑华丽,景色优美。
小城有5座城门,东、西、北面各一座,南面两座。东门和北门通向大城,门道外口两侧城墙皆向外凸出。
小城内的3条主干道路分别与南门、西门和北门连接,路宽8至17米。沿城墙内侧还有宽6米左右的环城路。
据《齐记》记载,齐城临淄有门13座。见于史书的有雍门、申门、扬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但记载没有确切方位,因此后人各执一说。
遗址现存西门有申门、雍门,东门有广门。11座城门中小城5座,大城6座。门道跨度均在8米以上,最宽者达20米。
大城中的两条南北大道与两条东西大道在东北部相交叉,形成一个“井”字形,这一带应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市井中心。
临淄故城的排水机制,显示了齐国人非凡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水平,被誉为世界同期排水建筑史上的杰作。齐国古城,东临淄河,西靠系水,东西两面城墙即以两道河岸为基础修建而起,淄河与系水就成了两道天然的护城河。
临淄先民们又在南城墙和北城墙外挖筑人工护城壕沟,使之与淄河以及系水相互沟通,形成了四面碧水绕城的外部排水护城网。
同时,根据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在修建城池时,他们经过周密设计和科学安排,建出了排水道口,以及时排泄自然降水和城内生活废水。
在临淄故城的冶铁遗址数量最多,多达6处,分布在大城和小城的各个区域。在最大的一处冶铁遗址内,特别是它的北部一叫有许多夯土基址,曾在此发现过汉“齐铁官丞”、“齐采铁印”等封泥,当是汉代的“铁官”所在地。
除了发现过冶铁遗址外,在冶炼业中还发现了冶铜遗址和货币铸造遗址。跟冶铁遗址一样,冶铜遗址也是分散在大城和小城各处;而货币铸造遗址则分属于不同的时期。
在繁荣昌盛的齐国临淄,手工业非常发达。所以故城内手工业遗址非常多。临淄齐国故城内的制骨作坊遗迹范围较广,主要在大城东北部和北部,比较集中的有四处地方,即崔家庄东北部,河崖头村西南部,东古城村以南部,田家庄东北部。
这里的遗物十分丰富,不仅出土过刀石砥砺,而且残骨余料遍地皆是。
临淄齐国故城名胜丰富,除了地面上的名声遗迹,还有地下的著名墓葬。在齐故城郭城东北部有一处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墓地,已发现大中型墓20余座。
其中齐都镇河崖头村的墓葬就是齐景公的墓。这是一座“甲”字形大墓。椁室位于墓室中部,用自然石块垒砌。
齐景公墓周围的殉马坑大部分保存完好。北面西段54米,有殉马145匹;西面南端30米有殉马83匹。殉马排列密,全部殉马当在600匹上下,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❸ 临淄城遗址中发现了哪些城门遗迹
在临淄古城址发现有许多城门遗迹,这与文献资料上所记基本相符。当时专临淄为齐国之都城时,有城属门八座:东门、东闾、北门、西门、雍门、稷门、扬门、虎门。有些文献中还有广门、南门、申门等。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十座门了。
❹ 临淄城遗迹的“孔子闻韶处”
出殉马坑展厅南去不远便到了“孔子闻韶处。”这里有一个村庄叫韶院村。《临淄县志》载:“相传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现该碑嵌于韶院村大街一侧墙壁上,并加刻韶乐简介与古代乐舞图。公元前517年,鲁国上卿季平子与郈昭伯因为斗鸡发生了争执,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师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便约同鲁国的另外两个大家族孟氏和叔孙氏,三家共同攻击鲁昭公,结果,昭公失败,逃奔齐国。因鲁国发生了内乱,也就在这个时候,孔子也投奔了齐国。这期间孔子听到了韶乐。《韶》,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很有名的乐曲,现在的韶院村,就是当时齐国都城内的歌舞、戏剧活动的集中地带。齐国当时是个强国,经济、文化都很发达。据嘉靖《青州府志》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当时国家设有专门的乐队组织,并且编制十分庞大。找国的成语:“滥竿充数”就是说的齐宣王、齐愍王时的故事。据说孔子听到的韶乐曲子是古时期的虞舜所作,在春秋时期能演奏此曲的国家已经很少了。齐国演奏韶乐有百多人的队伍,以古管乐器排萧承担主旋律,听来委婉动人,致使大名鼎鼎的孔子也“三月不知肉味”,并且连连称赞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
❺ 古代临淄在哪里
东周齐国都城,两汉魏晋齐王府,西汉青州治所,临淄郡在今山东省淄博市版临淄区齐都镇。权
淄博是山东省建国后第三个地级市,城建面积仅次于青岛、济南,为山东第三城。
淄博市全国工业经济19个过万亿的城市。
淄博是中国49个特大城市之一,拥有地方立法权,于90年代国务院批准
❻ 在辛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外壁上有什么
人们在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的实践中,也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有关动、植物的种种知识。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出土有许多刻画有动、植物形象的陶器。在辛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外壁上,有一幅太阳与植物的图画,画的中间是一棵刚出土不久的植物子叶,子叶的两旁,画了两个闪射着阳光的太阳。图画很明显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阳光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❼ 临淄境内的历史介绍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姜氏自太公始,经西周、春秋时期,传位31代,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史称姜齐。公元前386年(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迁康公于东海,篡权自立,仍都临淄。改
❽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有什么历史遗迹或古迹(越多越好) 最好全一些 跪求解决!
足球博物馆、齐国车马管、东周殉马坑、齐故城遗址、古钱币博物馆,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❾ 临淄城遗迹的古城构成
前几年,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考察认为:“自从献公迁都临淄之后,又经过历代的缔造经营,至迟至春秋晚期,已经成为一座规模宏伟的大城。”侯教授所说的宏伟大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东北部伸过大城的西南隅,两城巧相连接。大城的南北近9华里,东西7华里余,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4华里余,东西3华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两城总面积达60余平方华里,正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故城的城墙残垣尚存,夯筑痕迹依稀可辨。据文物部门探测,故城城墙有的呈直线,有的沿河岸蜿蜒曲折,有城墙拐角24处。小城墙宽一般在二十至三十米,最宽处达五十五米至六十七米。大城墙基均在二十米以上,最宽处达四十三米。大小城周长约计四十二华里。在城垣遗迹中,保留较好的一段是大城西墙南端与小城北墙交接的地方,位于小城北门以西一百米处。城墙残高约五米,全部用泥土分层夯筑而成。一九八二年国家建有拐角型墙壁式砖房保护。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记载,齐城有十三门,即:雍门、申门、杨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因未记确切方位,后人说法不一,比较肯定的是:申门、雍门为西门,广门为大城的东门。现已探明十一座城门遗址。
从城垣遗址东去不远,在庄稼盈畴的锦绣原野上突立着两座上山,土山上树木杂生郁郁葱葱。这就是城内有名的桓公台和晏婴冢。
❿ 我国最早一批原始冶炼的铜制品是在哪个地方出土的
迄今为止的出土文物来看,我国最早一批原始冶炼的铜制品是属于新石器时期中期的制版品。例如,1973年在陕权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些铜片,据分析它是含少量铅锡的铜锌合金,含锌为20%~26%。它被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下,最迟也应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制品,距今当有6000年之久。1975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了用单范铸成的铜片,同年在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厂文化遗址出土了残铜刀。前者距今约5000年,后者距今也至少有4000年,它们都是青铜制品。此外,在甘肃齐家文化及火烧沟文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山西东下冯文化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内蒙古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都发现了属于冶炼而成的铜器物,除少数为红铜外,大部分是青铜。特别是1958年在甘肃永靖县张家嘴辛店文化遗址和山东诸城龙山文化遗址中,不仅出土了一些红铜碎片,同时还发现有铜炼渣和孔雀石。
上述考古资料清楚地说明,在4000年前,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内蒙古、青海等地区普遍出现了冶铜的活动。当时的炼铜活动大多直接采用以孔雀石为主的单一铜矿石,其中不乏杂有其他共生矿。炼出的铜及其合金在成分上没有一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