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襄阳邓城遗址

襄阳邓城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22 21:24:04

① 襄阳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及故事

古隆来中在邹湾汉襄阳城北源50里,与所有史书里关于亮家的方向和距离都不符合,证明古隆中是明清以来襄阳说们造的假“故居”。
考古证实司马懿随曹操接受刘琮投降时进的是邹湾汉襄阳城,此时诸葛亮一年前已离开南阳卧龙岗躬耕地去当刘备军师了。
东汉襄阳并没隆中地名,只有一个阿头山,也与诸葛亮没啥关系。
曹操和司马懿要夺取的是襄阳城,咋能不知襄阳在何处?
邹湾遗址就是汉襄阳城,有司马懿丢印为证,刘琮投降是在邹湾襄阳城,如欺骗曹操到中庐或宜城投降,刘琮还能不被砍头吗?
汉江边上是渡口军营,刘表不可能把襄阳建到自己坟地里。刘琮也不能在自已父亲坟地里投降。
再说襄阳名称也对不上号,应称汉阴才对,充分说明襄阳是三国后移过址仍用旧名。汉江边上的襄阳满城也挖不出唐代以前的文物,刘表墓又埋在城中央,毁祖坟建城少说也得比刘表晚上几代人才能干的事情。说明建城最早也只能是在晋代开始的。汉江边上的襄阳城与诸葛亮扯不上一毛钱的关系!古隆中更是与诸葛亮不沾边!
2013考古成果显
司马懿章被发现
孔明寓居已不见,
襄阳带名把城迁。
现襄阳城是阴宅,
刘表族坟城中埋,
对照错址找孔明,
亮家不在古隆中。

② 襄阳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1979年襄阳废品收购站征集。通高21.8cm、口径18.5cm。带盖。子母口,鼓腹,圈足下附三兽面小足。腹两侧有对称兽首耳,下有垂珥。盖顶隆起,有喇叭形状圆形握手。盖沿、上腹饰窃曲纹,间以兽面纹,腹部及盖顶饰瓦纹,圈足饰三角雷纹。器内底、盖内有相同铭文二列六字“邓公牧乍(食贲)簋”。邓公牧簋可能出自樊城邓城附近邓国国君“牧”的墓中出土。
邓国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老方国。邓的先人早期就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商代的邓为侯国。西周初年分封的邓国国力强盛,又举族南迁至南阳盆地,至少在西周中晚期又徙都于襄阳邓城。公元前678年楚灭邓,邓国版图全部纳入楚境。邓国也是在襄阳城区建都立国唯一可考证的诸侯国,邓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在邓城遗址附近的王坡贵族墓地、沈岗墓地和黄家村遗址出土了一批邓国的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器和陶器。这些珍贵的文物是襄阳3000年历史文明的见证。

③ 襄樊战争遗址

我来回答:据我了解,现在人们叫襄樊大学这个名字80%指的是襄樊学院。以前的确有一个襄樊大学(襄樊职业大学),但是合并了。给你找了个襄樊学院(大学)的历史,你可以参考。

襄樊职业大学

1983年襄樊职业大学创建

襄樊教育学院

1981年襄樊市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4年襄樊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襄樊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襄樊教师进修学院

后襄樊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襄樊教育学院

襄樊美术学校创建

襄樊美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

2000年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并入襄樊学院

1998年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襄樊学院
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国派往邓国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国使者在邓国南境遭到(夏阝)(you)国人袭击,财物被掠,人被诛杀。楚王闻讯大怒,派斗廉率领楚巴联军攻打(夏阝)国。邓国知道后则派了养甥和聃甥率军援助(夏阝)国,爆发了“楚巴与邓之战”,经过三次进退后,楚巴联军采用前后夹击的战术,打败邓国。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战争。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360618.html

中国历史,南北战争系列之蒙古南宋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 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 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蒙古忽必烈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樊,实现了由川蜀战场向荆襄战场的 转变。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 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 镇。咸淳三年(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 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 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忽必烈根据刘整的建议,开始实施对襄阳的战略包围。首先,建立陆路据点,作为 攻宋的根据地。早在1261年夏,忽必烈根据刘整建议,遣使以玉带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 吕文德,请求在襄樊城外置榷场,吕文德应允。蒙古使者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 要求在襄樊外围筑造土墙,目光短浅的吕文德竟然同意。于是元人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 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据点。咸淳四年(1268年),蒙将阿术 在襄樊东南鹿门堡和东北白河城修筑堡垒,切断了援襄宋军之路。咸淳六年(1270年), 蒙将史天泽在襄樊西部的万山包百丈山筑长围,又在南面的岘山、虎头山筑城,连接诸 堡,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襄樊成为一座孤城。这一时期元军在襄樊外
围修筑10余处城堡,建立起长期围困襄樊的据点,完成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其次,建 立水军,寻求制服南宋的战术优势。咸淳三年(1267年)秋,阿术率军攻打襄阳,俘人略地而归,宋军乘蒙古回军之际,在襄阳以西的安阳滩派水军扼其归路,然后派骑兵直冲其阵,蒙古军队大乱,都元帅阿术坠马,险些被宋军活捉。蒙将怀都选善识水性的士卒泅水夺得宋军战舰,其余将领奋勇拼杀,才将宋军击退,转败为胜。安阳滩之战,蒙古军队虽然打败了宋军,但却暴露出水军不占优势的弱点。咸淳六年(1270年),刘整与阿术谋议,“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忽必烈当即命刘整“造战船,习水军”,以图进取襄阳。刘整遂造船5000艘,日夜操练水军,又得到四川行省所造战舰500艘,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从而弥补了战术上的劣势,为战略进攻准备了必要条件。

从咸淳四年(1268年)蒙军筑鹿门堡、修白河城到咸淳六年(1270年)完全包围襄 阳,蒙古军队已处于战略上的优势,南宋政府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反包围战与援襄之战,从而揭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

咸淳三年(1267年)冬,南宋任命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次年十一月,为打破蒙军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但被蒙古军队打败,宋军伤亡惨重。咸淳五年(1269年)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蒙军作战,又被阿术打败。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遭到蒙古军与汉军的联合伏击,兵败虎尾洲,损失2000余人,战舰50艘。咸淳六年(1270年)春,吕文焕出兵襄阳,攻打万山堡,蒙军诱敌深入,乘宋军士气衰退,蒙将张弘范、李庭反击,宋军大败。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增援襄阳,蒙军水陆两军迎战,大败宋军,范文虎逃归。咸淳七 年(1271年),范文虎再次援襄,蒙将阿术率诸将迎击,宋军战败,损失战舰100余艘。
这一时期,宋蒙两军虽然在襄樊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的争夺战,但因蒙军包围之势已经形成,不但南宋援襄未能成功,而且襄樊城中宋军反包围的战斗也不可能胜利,宋军只好困守襄阳,败局已定。

中国历史,南北战争系列之蒙古南宋襄樊之战

咸淳八年(1272年)春,元军对樊城发动总攻,襄樊之战正式开始。三月,阿术、刘整、阿里海牙率蒙汉军队进攻樊城,攻破城廓,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军只好退至内城坚守。四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市)、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等地民兵3000余人,派总管张顺、路分钤辖张贵率领救援襄阳。
二张率轻舟百艘,士卒3000及大批物资出发,临行前张顺激励士卒说:“这次救援襄阳的行动,任务十分艰巨,每个人都要有必死的决心和斗志,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并非出于自愿,那就赶快离去,不要影响这次救援大事。”当时3000水军群情振奋,斗志昂扬,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五月,救援战斗开始,二张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把船连成方阵,每只船都安装火枪、火炮,准备强弓劲弩,张贵在前,张顺在后,突入元军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被布满江面的蒙军船舰阻住,无法通过。张贵率军强攻,将士一鼓作气,先用强弩射向敌舰,然后用大斧短兵相接,冲破重重封锁,元军被杀溺而死者不计其数,宋军胜利抵达襄阳城中。当时襄阳被困已有5年之久,二张入援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城中军民的斗志。然而这次战斗中宋将张顺阵亡,几天以后,襄阳军民在水中得到他的尸体,披甲执弓,怒目圆睁,襄阳军民怀着沉痛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张顺,并立庙祭祀。

张贵入援虽然给襄阳守军带来希望,但在元军严密封锁下,形势仍很严峻。张贵联络郢州的殿帅范文虎,约定南北夹击,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计划范文虎率精兵5000驻龙尾洲接应,张贵率军和范文虎会师。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3000顺汉水而下,检点士兵,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大惊,对士兵们说:“我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只有迅速出击,敌人或许还来不及得到消息。”他们果断地改变了秘密行动,乘夜放炮开船,杀出了重围。元军中阿术、刘整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晓示,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元军,他们先占领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宋元两军在龙尾洲展开一场遭遇战,宋军因极其疲惫,战斗中伤亡过大,张贵力不能支,被元军俘获,不屈被害,元军派4名南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晓示襄阳城中,迫使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杀掉降卒,把张贵与张顺合葬,立双庙祭祀。

元军为尽快攻下襄樊,咸淳八年(1272年)秋采取了分割围攻战术。元将阿里海牙认为:“襄阳之有樊城,犹齿之有唇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下则襄阳可不攻而得。”为切断襄阳的援助,元军对樊城发起总攻。咸淳九年(1273年)初,元军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进攻樊城,忽必烈又派遣回回炮匠至前线,造炮攻城。元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使襄阳城中援兵无法救援,樊城有全孤立了。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开樊城西南角,进入城内。南宋守将牛富率军巷战,终因寡不敌众,牛富投火殉职,偏将王福赴火自焚,樊城陷落。

樊城失陷以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终无援兵。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陷入既无力固守,又没有援兵的绝境。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元军在攻城的同时,又对吕文焕劝降,吕文焕感到孤立无援,遂举城投降元朝,襄樊战役宣告结束。

宋元襄樊之战经过长期较量,终于以元胜宋败结束,蒙元的胜利,在于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建立了包围襄樊的堡垒,以逸待劳,又注重弥补战术上的不足,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在裹樊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统治者不重视边备,将帅软弱无能,吕文德见利忘义,使蒙古军队占据了襄阳有利地位,在反包围战过程中,因将帅不和,步调不一等原因犯了一系列战术错误,战斗中基本上执行了消极防御策略,导致了被元军围困5年之久的不利地位,最后归于失败。

二张援襄的传奇式行动,气壮山河,留名青史,体现了南宋爱国军民保卫领土、抗敌御侮的智慧和勇气,为后人所传颂。

遗址
1.邓城遗址:春秋战国

2.三国:水淹七军遗址(关羽VS于禁)、隆中(三顾茅庐)等

3.两宋:鹿门山古寨及襄阳城、护城河(宋蒙襄阳之战)

4.明清:襄阳王府(张献忠烧过的,李自成也呆过)

5.老河口第四战区司令部(李宗仁)、张自忠纪念馆(枣宜会战)

5.解放战争:西门破城口

④ 邓城的古代遗迹

邓城遗址(今襄阳市邓城大道附近区域),邓城从西周建城,秦汉置县,宋元设镇,明清荒废,在长达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的邓城,使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具古研究、考古、发掘价值。古城遗址,遗留古迹丰富,如烽火台、玉带井、九冢、宁国寺、城北山湾的古墓群。邓城出土各种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上府簠”、“邓公乘鼎”和“吴王夫差剑”最为珍贵。这里规划建设邓城文物公园,关羽水淹七军古战场博物馆,重现当年古战场之雄风。

⑤ 襄阳古城在历史上有没有成为都城的事实或设想呢

襄阳是兵家必争之地,作军镇的历史比作都城的历史更有名

襄阳古城扼守汉江中游、南阳盆地出口,背倚凤凰山,依山筑城、临水而守,拥有山川之利。其七省通衢勿需多言,西连川、陕,北达宛、洛,南通三湘,东瞰吴、越,自古为兵家重镇。说白了,就是东西南北、水陆纵横之隘口,实乃富庶江汉平原和江南之北大门,和中原南下的第一道屏障。

邓都、楚秦汉南朝邓县、唐宋邓城县——邓城

因此,襄阳城市源头实则邓都。邓都位于汉水北岸,今襄阳邓城遗址。邓国由商、周封于南阳盆地南端,“伯”之爵,高于楚之"子男”之爵。邓城周边出土大量西周、春秋、战国、两汉至宋之墓葬,传世青铜器邓侯用器、邓公乘簋铭文足证邓城是邓国之都、楚邓公治所。

⑥ 襄阳博物馆的文物,越多越好!今天晚上就要!急!急!急!

馆藏文物

青铜马
这一青铜马高1.62米、长1.61米,于2008年11月在湖北省襄

襄阳市一建设工地被发掘,出土时马的前半部分基本完好,后半部分已成碎片。文物修复专家考察了东汉到三国魏晋时期马的造型特征、历史资料和残件,运用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将青铜马的后半部分基本修复完成。经过修复后的青铜马身高1.63米,身长1.62米,重约2吨,通体呈青色,颈部鬃毛直立,作引颈嘶鸣状。相关专家表示,这是目前全国出土的最大的青铜马,堪称“华夏第一青铜马”。

战国龙蛇座
战国龙蛇座花瓣漆豆,原物仅28厘米高,现藏于省博物馆

。因该器物造型奇特,纹饰细腻,色彩艳丽,是楚国漆器中的精品,也是襄阳出土的最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文物,所以襄阳博物馆按照原样放大10倍复制后安放在正对大门处的大厅里。该器物在过去是放置水果的果盘。张靖介绍,对于该器物龙蛇造型所传达的信息有多种解释,其中主要的有,一、龙蛇信仰在古代始终交织在一起,该器物可能反映了当时楚地不同信仰族群间的融合;二、龙的原型有猪、鳄鱼、蛇等多种说法,其中蛇曾是许多部族的图腾,该器物可能反映了蛇是龙的原型之一。

邦季鼎
春秋早期。1976年出土于万店周家岗东周墓葬。

鎏金鳖形铜带钩
战国。1990年湖北宜城楚皇城出土。器身宽大,带面分前后两段:前段为鱼形,其头部镶嵌一块椭圆形玉饰;后段为鳖形,头部与鱼须相接,尾部上卷作钩,鳖身镶嵌一块弧形玉饰。通体用不同线条刻画出不同部位的特征,线条中间错金。楚皇城为楚国早期都城,也是东周时期襄宜平原大都市。这件错金嵌玉鳖形铜带钩,造型奇特而别具匠心,线条圆润流畅,做工精巧细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邓公牧簋

1979年襄阳废品收购站征集。通高21.8cm、口径18.5cm。带盖。子母口,鼓腹,圈足下附三兽面小足。腹两侧有对称兽首耳,下有垂珥。盖顶隆起,有喇叭形状圆形握手。盖沿、上腹饰窃曲纹,间以兽面纹,腹部及盖顶饰瓦纹,圈足饰三角雷纹。器内底、盖内有相同铭文二列六字“邓公牧乍(食贲)簋”。邓公牧簋可能出自樊城邓城附近邓国国君“牧”的墓中出土。
邓国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老方国。邓的先人早期就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商代的邓为侯国。西周初年分封的邓国国力强盛,又举族南迁至南阳盆地,至少在西周中晚期又徙都于襄阳邓城。公元前678年楚灭邓,邓国版图全部纳入楚境。邓国也是在襄阳城区建都立国唯一可考证的诸侯国,邓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在邓城遗址附近的王坡贵族墓地、沈岗墓地和黄家村遗址出土了一批邓国的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器和陶器。这些珍贵的文物是襄阳3000年历史文明的见证。

⑦ 邓城的邓城-南宋的榷场之地

邓城一带不仅是襄阳市人类祖先最早的活动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保存为数不多的地标性古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证明,邓城从西周建城,秦汉置县,宋元设镇,明清荒废,在长达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耐人探寻的历史往事,有待后人破解。
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临安府(杭州)建立南宋政权。作为京西重镇的襄邓地区不仅成了南宋重要的军事屏障,而且成为宋金对峙的边境地带。绍兴三年(1133),襄邓地区被伪齐将李成所得,刘豫在此建立“大齐”傀儡政权,绍兴四年(1134),南宋把进军收复襄邓的任务交给了岳飞,岳飞领旨后一举收复襄阳六郡。由于南宋对金人入侵的态度采取的是“议和为主”,而襄邓地区被岳家军收复后,金兵一时拿不下襄阳,襄邓就成了宋金对峙的地区,而襄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优势日渐凸现,“省邓城入襄阳”已是大势所趋。南宋随后将邓城设镇,最终作为宋金物资交易的互市,一方面方便了双方的物资交流,更重要的是出于政治目的,达到“以求和解”。
《宋史·食货志》载:乾道元年(1165),襄阳邓城置榷场,以守臣措置,通判提辖。榷场即为在边境设立的贸易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证明文件,如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榷场的商品往往是专卖,官府从中获得较高税利,像茶叶、食盐、酒等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南宋在邓城设立榷场是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北宋大观元年(1107)的铭文砖中,可辨的村庄就有邓村、石勒村、羊林村、西女村、青景村等村名,铭文中还有阿张、阿屈明显具有南方人称谓的姓氏,而石勒村等村名又带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痕迹。近几年,考古队在邓城周围抢救发掘的宋墓也不在少数,因此可以讲,两宋时期,邓城一带人口密集、商贸繁荣。
如今在邓城城址内的田地里,仍散布着大量的宋金时期的瓷片,这些瓷片既有南方窖口的龙泉青瓷,也有北方窖口的邢窖白瓷。另外,还有大量的宋代吉州窖、均窖、磁州窖、建窖、耀州窖等全国各地著名的民间窖口瓷片。
南宋虽然在邓城设置榷场,以求政权上的平安,但军事防御仍不敢松懈。《宋史卷九十七·荆襄诸水》中记载:庆元二年(1196),襄阳守臣程九万言“募工修作邓城永丰堰,可防金兵卫突之患,且为农田灌溉之利”。这“永丰堰”就是现今邓城以北3公里处的“普陀堰”。此堰也可算是襄阳市历史上平战结合的一个水利工程了。在襄阳城南岘石寺遗址的岘石背后,至今仍可见南宋庆元丁已(1197)年端午日,抗金将领赵淳嘱程九万铭书的游记摩崖,这方珍贵的铭刻,也是那段历史有力的佐证。
邓城由西周的邓国,至宋元以后沦为村镇,巨大的行政嬗变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因此,在襄樊民间便有了“邓城一夜搬到襄阳”的传说。

⑧ 襄樊出土的著名文物

第一展厅——史前时期的襄樊(2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有关的考古文献资料表明,十几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襄樊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这段历史将用现代科技复原、展示。
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樊城北邓城附近的山湾、太平店军营坡等地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特别是考古人员1990年至1994年在枣阳市鹿头镇雕龙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长江流域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处彩陶遗址,其光彩可与北方的仰韶文化和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相媲美,可以说它汇聚了南北文化的精华,独具地方特色。
在展览中,图表展示雕龙碑遗址地理环境图,遗迹分布总平面图,雕龙碑发掘主要收获统计表,雕龙碑文化各期文化特征表和展品。通过这些文物,可以领略到雕龙碑遗址的辉煌,也可以通过其他遗址的展出,感受襄樊5000年的文明进程。
遗址见证文明:一件器物、一个图案和纹饰体现出了古人的精神情感与意趣;一把石斧、一件铜鼎、一件陶壶,能够展现出先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生活与斗争的图景。
本单元展出80余件珍品文物。
第二展厅——先秦时期的襄樊(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高大雄伟的楚国大铜鼎,与墙壁上先人们艰苦劳作的图画和青铜冶炼场景相呼应,昭示着襄樊历史从史前时期进入青铜文明时代。历史文明的门槛随之打开,暗示着“筚路蓝缕”的楚国由弱小到雄霸一方,暗示着襄樊地区的先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勤耕耘,进而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
夏商周时代,襄樊是中原文化南传的重要通道,一度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襄阳城西南真武山、樊城北邓国及其外围有周岗、余岗和黄家村等两周文化遗址,其丰富的文物类别和文化内涵,无不凝聚着先民的匠心独具与智慧,既见证了襄樊5000年的文明,又表明邓城的时代发展序列和作为都、市的繁华。
襄樊是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西北荆山山脉的南漳、保康等地留下了楚国早期开发的印记。春秋战国时期,楚曾一度建都于鄢郢(即今宜城市郑集镇),并置襄阳为“北津戌”。在宜城市区南楚皇城遗址及其附近,不仅分布有众多的楚文化遗址,而且出土了大量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器物。参观中我们可看到楚国不同时期器物组合、器型、纹饰的变化,器类由鼎、缶、壶到鼎、敦、壶,纹饰由繁缛细密的蟠螭纹到光素无纹等交接过程等,从中可以窥视楚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有的风采。
本单元500余件文物为研究襄樊历史、楚文化、中原文化,佐证襄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
第三展厅——秦汉时期的襄樊(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两汉三国时期,襄樊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它成了引领全国的政治学术和经济文化的中心。东汉时期这里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是士族、名士聚集之地。
秦汉时期,伴随汉庄园豪强势力的膨胀,与场景配置的模型明器大量出现,反映了汉人独特的天地思想和阴阳风水信仰观念。襄阳擂鼓台出土西汉彩绘漆衣鸟云纹陶鼎、壶、盒各二件,主题鲜明,色彩艳丽,光彩夺目,是西汉时期不可多得的彩陶瑰宝。
低温铅釉陶约在西汉中期出现,东汉很盛行。出土于襄阳伙牌的东汉绿釉红陶楼,它不仅记录了墓主人生前富足无忧的庄院生活场景,而且反映出汉代建筑的真实风貌。
葬玉、玉剑饰等在汉代大量流行,玉制舞人、动物等艺术品也方兴未艾。馆藏印章多为私印,假司马印为官印,假司马为官名,司马前贯以假者为副职。
式样丰富,制作精巧,美轮美奂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的汉代铜镜制作是继战国以后又一次大发展,它是汉代金属工艺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本单元展出近100件文物。
第四展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襄樊(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襄樊历史上的最鼎盛时期。公元190年,荆州刺史刘表将荆州治所由湖南汉寿迁到襄阳,使襄阳成为一个控地甚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变化,对襄樊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襄樊成为历代府、道、州、县的治所,并一度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三国之后,襄阳成为一个军事重镇,“天下之要纲,襄阳实握之”。
此时处于南北交接地带的襄阳,其文化传统表现出以南朝文化为主体,又具有中原风格的特色。
青瓷盘口壶、罐、黄釉、青瓷虎子等精美的瓷器。南北朝时陶俑,品种多样,有文侍俑、持扇俑、持物俑、跪拜俑、小冠文吏、铠甲武士俑等,并开始着重动作和神情刻画。文官俑形态洒脱,武士俑体格强健,神情剽悍,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此期士族名士放荡不羁、战乱频繁的世俗面貌。此期襄樊出土陶俑均为模制后插合成型,腹部微凸,这些特征与中原北朝风格相接近,说明襄阳地区是南风北传的重要通道之一。
1984年,考古人员在襄阳城西虎头山东北麓贾家冲发现一处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墓,该墓文化主流明显是南朝风格,从出土的大量飞仙供养、佛教题材等图案可以找到证明。
本单元将展出50件珍贵的文物。
第五展厅——隋唐至明清时期的襄樊(公元581年——公元1911年)
隋唐以后至明清时期,襄樊“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这个时期出土文物更加丰富多彩,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昌盛、文化的繁荣及民族的大融合。唐墓中出土一批陶俑,体态丰盈、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该时期出土的不同窑系、不同釉色和装饰工艺的陶瓷器,可谓异彩纷呈、争奇斗妍,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的感觉。
在传世文物中,也有一批价值颇高的珍贵文物,以青铜造像、墓志碑刻拓片和官印为主。青铜造像有 100多尊,内容涉及有道教和佛教题材,是研究我国明代造像艺术、鎏金技术、铸铜技术和宗教文化的艺术宝库。在墓志碑刻中,唐武周时期宰相张柬之的家族墓志铭及王大剑、李景逸、刘密、杨孝贞、毕粹等唐代人物墓志,极大地丰富了地方史志内容。传世元明时期的官印均用九叠篆,篆字篆法自然流畅,布白对称饱满,是研究当时的篆刻工艺、用兵制度和官品制度的重要资料。
本单元共展出文物100余件。
一个展览,浓缩了襄樊的文明史;一批文物,向我们展示的是襄樊浓厚的历史积淀

⑨ 湖北省襄樊市有哪些革命烈士的遗址和事迹

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为襄阳与樊城的合称。襄樊市襄阳地区合并后,现辖襄阳、南漳、保康、谷城四县和枣阳、老河口、宜城3个县级市。总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其中市区面积326平方公里,人口55万。
襄樊市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属于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西部为荆山山脉放武当山余脉的山区,东部为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北部地处武当山、桐柏山之间,素称“鄂北岗地”,汉水流域及南部地区为较开阔的冲积平原。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6o C,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具有我国南北过渡型的气候特征。
襄樊市198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1990年至1992年在枣阳市雕龙碑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属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秦汉以前,襄樊市为艰、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随后为楚境,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镇。
襄樊市境内历代战争频繁,人文荟萃。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张自忠枣阳抗日会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其间英才名士也如繁星。这里是伍子胥、宋玉、刘秀、庞统、杜甫、孟浩然、皮日休的桑梓之地,又是诸葛亮、王粲、米芾的第二故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这里是发展旅游的理想地方。
襄樊市旅游资源以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为特色,可供游 览观赏的历史古迹、革命旧址、自然风光、现代工程景点甚多。加之 地处华中地区旅游线路的交汇点,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夭独厚的条件, 东游武汉、大洪山,西览武当山、神农架,南下张家界、江陵、葛州 坝和三峡,北上古都西安、洛阳,都经由市区中转,路程均不出一日,分别有汽车、火车、飞机直达。
襄樊市人文景观资源堪称丰富。到川历年查明的文物点708处,其中古遗址185处,古墓葬220处,古 建筑阴处,古石刻110处,古树106处,古化石4处。出土文物表明, 域内进入人类文明较早,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各类著名历史古迹中,宝刹禅林有承恩寺、白水寺、广德 寺、鹿门寺:古塔精英有广德寺多宝佛塔,古城遗址有邓城、楚皇城、襄阳城、夫人城等;王墓、名人墓有明襄简王墓、擂鼓墩一号、二号 墓、杜甫墓、盂涪然墓、伍子肴墓、余冈丸家古墓群,鲁城河古墓群 等;名人故居有水镜庄(司马徽)、古隆中(诸葛亮、、米公伺(米 帝)、习家池(习郁、习凿齿)、刘秀故里、蔡仑故里。
境内三国遗迹甚多,是“古三国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景点除古隆中、水镜庄外,引人神往的还有徐庶故居、庞统故居、 诸葛亮读书的学业塔、“建安七子”之一王桑故居、孙坚陨毙处风林 关、刘备马跃檀溪遗址、关羽水淹七军的冒口川、曹操得襄阳后置酒 欢晏的汉滨楼、刘表的“呼鹰坛”遗址等。

⑩ 襄阳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及故事是什么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炎帝神农氏、汉水女神等神话传说的重要发源地和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檀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阳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和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襄樊学院。隆中名景(17张)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沂蒙老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西段,原名“米家庵”,是纪念北 米公祠
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其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广德寺多宝佛塔
襄阳籍的名人:
荆山脚下献玉人——卞和 一夜急白了头的名将——伍子胥 著名辞赋家——宋玉 更始帝——刘玄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东汉文学家——王逸、王延寿父子 襄阳大名士——庞德公 足智多谋之士——蒯越 襄阳大族——蔡瑁 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 蜀汉名臣——马良 智计之士——马谡 有才干、性狷狭的将军——杨仪 以果烈著称的大将——廖化 家庭藏书之最的长史——向朗 孙吴丞相——张悌 都亭侯——向宠 向后主刘禅建议立诸葛庙的尚书——向充 襄阳侯——习郁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 唐代名相——柳浑 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杜审言 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 恢复大唐社稷的宰相——张柬之 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诗圣——杜甫(祖籍襄阳) 《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 唐代著名禅僧,菏泽宗之祖——神会 诗人、思想家——皮日休 与李清照并称的襄阳女词人——魏玩 南宋初宰相——范宗尹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 明朝状元——任亨泰 白莲教八路兵马总指挥——王聪儿 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 辛亥革命义士——杨洪胜 辛亥革命领导人,共进会第三任总理——刘公 中共鄂北第一个党小组的创建人——程克绳 第一任襄阳党团特支书记——谢远定 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德峰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 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 从襄阳枣阳走出的开国中将——田维杨 文化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陈荒煤 酷口相声演员——贾玲 当代作家——蒋方舟 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亚运会冠军——黄秋爽
非襄阳籍,与襄阳有关的名人
千古名相——诸葛亮(山东沂南人) 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大者——王粲 三国名士----徐庶 荆州牧——刘表 昭明太子(生于襄阳)——萧统 梁武帝——萧衍 镇南将军——刘弘 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 魏末征南大将军——羊祜 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最早传播者——萧楚女(湖北汉阳人) 袭杀襄阳王的“八大王”——张献忠 【延安柳树涧(今属陕西定边东)人】 抗战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 建都襄阳的“闯王”——李自成 宋理宗时期京湖制置使——李曾伯(今河南武陟县西人) 收复襄阳等六郡的抗金名将——岳飞 曾生活(随州)为官(谷城)于襄阳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