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遗址
A. 大禹治水的典故内容
简洁版:
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对于大禹的功绩,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城”(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在浙江省绍兴市嵇山门外,人们修建了夏禹的陵墓——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禹陵旁有一座禹王庙,气势雄伟,古木参天。今日禹陵和禹王庙,已成为中外游人游览的胜地。
详尽版: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下》)远古的时候,洪水肆虐,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时,出了两位治水英雄:鲧和他的儿子禹。他们治水的神话流传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鲧是一个聪明能干、造福民众的英雄,他不但创制了农具耒耜,驯服驾驭了耕牛,教导人民播种五谷,创建城郭,更带领人民筑堤防洪,战胜洪水。当时洪水实在太大了,鲧填了九年,依然是“滔滔洪水,无所止极”。鲧为了制服洪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待天帝允许,私自取了“息壤”去治水,救黎民百姓。息壤是天庭中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取一点投向大地,就能积成山、堆成堤。鲧的行为触怒了天帝,被天帝殛杀于羽山之野。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天帝命人剖开他的肚子,肚子里跳出一条虬龙,这就是鲧的儿子禹。大禹出生后,鲧的尸体化为一条黄龙,永远沉入了羽渊。治水英雄鲧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决心治理滔天的洪水。大禹治水采用两个办法,一是填堵筑堤,二是疏通引导。大禹让黄龙帮助勘察地形,用尾巴划开地面,让洪水流向应当去的地方。黄龙长着两只美丽的翅膀和强有力的尾巴。大禹又让曾助鲧治水的玄龟,背着息壤,去填堵筑堤。
大禹还与兴风作浪的恶神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狂暴的共工,制造洪水,直到今天的山东曲阜,中原大地一片汪洋。禹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大会诸神,定与共工决一死战。首先擒杀了共工的主要助手相柳氏。相柳氏身为长蛇,有九个头,食于九座山,所到之处立即变为溪泽。然后与共工进行猛烈的决战,终于打败共工,获得胜利。
大禹治理黄河,是从青海的积石山开始疏导的。据说当时的石门山与吕梁山相接,堵住了黄河的去路。大禹疏导至此,遇到了障碍。于是他启动自己的神力,把龙门山劈开为两半,黄河水就顺畅地从峭壁间流过,这就是今天河南洛阳的龙门。黄河穿过龙门往下流过几百里,遇到了一座砥柱山,不能通过。大禹就开凿砥柱山,使河水绕山分流,好像穿过三道门,这就是今天的三门峡。如今三门峡上游建有禹王庙,渡船的艄公常来烧香许愿,祈求平安。
大禹治水,不仅时间漫长,而且十分艰苦,然而,他以无私忘我的精神,奋斗不息。走路太多,脚指甲都磨光了,得了“偏枯”病,走路十分艰难,但他却走遍了中国的山河大地,常常是“昼不暇食,夜不暇寝”,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在紧张治水的日子里,好几年都经过家门而不入。直忙到三十岁,大禹还没成家。一天,他来到涂山附近,看见一只美丽的九尾白狐,相传她是幸福与权力的象征。大禹于是爱上了涂山的一位姑娘,但没来得及成婚,就又到南方去治水了。姑娘一直等着大禹,经常吟唱思念的歌……这就是南方民歌的起源。以后,大禹终于回来,娶了这位名叫女娇的姑娘。但新婚后的大禹只在家待了四天,又出发去治水了。女娇在家等呀等,常站在黄河之滨眺望,所以这里就有了“望夫石”。
经过多年的奋斗,大禹终于领导人民制服了洪水,治理了黄河,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大禹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他的伟大精神,世世代代铸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黄河时,遥想当年大禹治水的不朽业绩,写诗赞叹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桑麻。”
大禹的精神,为后世治黄的艰巨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番外篇: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他所创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总算已具备了国家形式,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大禹治水,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但是中华大地上的洪水为患一定特别严重,所以才产生了「洪水猛兽」的成语,认为洪水比猛兽更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让大家安居乐业,得到了许多部落的共同拥戴,继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在考古工作中,虽然至今还没有发现夏王朝的直接史料,但是结合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来考虑,许多学者都认为二里头第一、二期古文化遗址当是夏代文化的遗留。在距今4200年以前,中原已经建立起一个具有国家规模的夏王朝,这是不成问题的;这个王朝的领袖是一位善于治水的大禹,他主要以治水之功获得领袖地位,创业垂统,这也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大禹这个人,治水这件事上,近年来却产生了许多复杂分歧的看法,很难统一起来。不同的看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说法,二是新说。
关于大禹本人,传统的说法是:大禹出身于华夏族群(根据是「夏为中国之人」),他出生的地方是四川西部(根据是「禹兴于西羌」)。新说是:大禹出身于古越人(百越族群),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是从东南地区带着南方农业文化的某些优势进入中原争得领袖地位的。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湖南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发现,都对新说作了有力的支持。所谓「夏为中国之人」是周代以后才产生的说法,周代以前,夏人活动的许多史迹实际上都在东方。与大禹有关的古迹,更是集中于东南地区。「禹兴于西羌」一语是司马迁说的,那是指禹后来到西方的发展而言,并不是「禹始生于西羌」。通过一些出土文物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夏王朝国家重器的鼎、钺和许多玉器都来源于东南的古越人地区。
至于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水」,如何治法?传统的说法似有夸大之处。传说中的龙门,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相传这里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称禹门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绝对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又传说大禹根据不同的水系,划天下(全国)为九州,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绝没有如此之大。许多传说,都不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新说是: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实在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传统的说法是: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舜所杀。鲧之子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史实并不如此简单,鲧也不会如此之笨。失败或者成功总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国语》等古籍就说过大禹治水也是用的堙、填之法,如「堙洪水」、「以息土填洪水」。直到战国时代,《墨子》书中才称大禹治水常用疏导之法。从大禹时代到战国时代,相距一千多年,我们先民治水的方法必然一再改进,有了不少成就。传统的说法实际上是把这一千多年中前前后后许多治水的功绩都归功于大禹一人,对历史作了夸大。
作为一位出身百越族群能够北上中原发展的部落联盟领袖人物的大禹,他的才能当然不限于治水,在使用青铜器发展生产,建立国家制度,对外用兵(击退苗蛮族群的进攻)等等方面,也有不少的功绩,但是后人纪念他与崇拜他,却选择了他的主要功绩——治水,这是不难理解的。作为一位农业社会的领袖人物,首先应该关心与致力的就是国计民生,农业生产。这一件大事办不好,别的事办得再好也不行。现在距离大禹时代已有4000多年,我们还难以根治水患,每年还得为防洪而担心,几千年前的先民,对于这位为了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大禹的感激与崇敬,也就可想而知。至于他当时领导群众兴修水利,限于客观条件,限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只能一点一滴地去做,不可能出现甚么奇迹,所以会长达13年之久。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身后的许多治水功绩也算在他的头上,这也容易理解。这才是大禹治水的事迹越传越多越传越大的真实经过。
B. QQ三国在江陵领的任务“董卓密令”“机关秘术”“遗迹之秘”该怎么做
且。。。SOSO你又骗小孩子?董卓密令是去枭首窟·内重打BOSS李儒获得!机关秘术在东吴水防BOSS蔡瑁获得!遗迹之秘是到水战遗迹打机器螃蟹完成!
C. 西北地区为何会有这么多历史遗迹
西北地广人稀,文物破坏比较少,因此保留下来的比较多和完整
D. 庙底沟文化遗址内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有怎样的特色
庙底沟文化遗址内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属于仰韶文化典型器类,小口、细颈、溜肩、长圆腹、尖底,有的上腹部带双耳,器表多拍印纹饰。但因文化类型不同,所出器物略有差异。作用是汲水,因为其底尖,容易入水,入水后又由于浮力和重心关系自动横起灌水,同时,由于口小,搬运时水又不容易溢出,因此,成为重要的器物之一。
E. 跪求口袋妖怪2016巴特姆希遗迹里那几个机关怎么弄,打完第一个后其它几个不懂怎么走qwq
第一个怎么打
F. 富林文化的汉源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狮子山型文化遗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背后山型内文化遗址;秦汉时代的容大田二半山冶炼遗址;古文化遗址有黎州古城遗址、王建城遗址、清溪古道遗址、大树古堡遗址、清溪关遗址、孟获城遗址、三交城古遗址。古墓葬 背后山商周土坑墓、大瑶石棺葬,桃坪战国、西汉土坑墓群、东汉砖室墓、明瓮棺葬。金石、碑刻有玉渊铭碑、山横水远石刻、刘延摩崖石刻、文昌宫书法碑、花椒免贡碑、三绝墓碑、红军长征石刻。
县文馆所馆藏文物有新时器时代的玉斧、双耳罐、豆形器;商周时代的单口双联罐、绳纹陶釜、青铜兵器;战国时代三叉格剑、巴蜀短剑、铜钺、铜釜、戈;西汉时代的龙首玉带钩、贮钱罐、耳环、陶罐、铜柄铁剑、铜刀、铜镜、博山炉、铜釜、铜鍪、五铢铜币、四铢半两币;唐代的三鲁铜镜、铜佛、铜镜、乾元通宝;明代的瓷瓶、瓷杯、瓷碗、铜镜;清代的瓷瓶;革命文物有水壶、菜刀。
富林文化地址: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
G. 赤峰境内的契丹文化遗址有哪些
契丹属东胡族系,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很有建树的古老民族,公元4世纪见于文献记载。我国中原地区,在该民族建国后往往用契丹、大辽、北朝、北边、北民、北界等泛称契丹族。契丹族最初生活在今赤峰境内,从发生、发展、强盛、衰败直至消亡,前后经历12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辽文化”即以植根于本土的原土文化为主体,以中原唐文化为依托,吸收西域、东北各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构成了博大精深、恢弘壮观的“契丹文化”,开创赤峰历史上第三次文化辉煌时期,“契丹艺术”——绘画、乐舞、建筑、书法、雕塑等则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辽上京:遗址在今巴林左旗林东镇,系辽太祖创业之地,建于公元918年,全城周长13.5公里,由汉城和皇城组成一个“日”字形平面布局。城内有皇宫、殿宇、衙署、寺院等华丽建筑,有纵横交错的街道,有安置外来商人和使臣的馆驿,有京都所属的县城,有纺织、冶炼、制陶等各种作坊,还有密布的商业贸易市肆,是一座非常繁华的草原大都市。1120年金朝军队攻陷辽上京。到元代以后逐渐荒芜废弃,是研究辽国历史的重要遗存。196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京:遗址在今宁城县大明镇,系辽国五京中规模最大的陪都,建于公元1007年。全城周长15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组成,平面呈“回”字形。城内有南北贯通、宽达60余米的中央干道,还有东西横街。街道两旁有八坊相对,市中心有市楼建筑,供游人登临游览或观光;城内山冈上有寺院建筑,还有使馆建筑。辽中京建立后,非常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城外有茂密的花、树,城南有大片的苗圃;街道两侧有下水道,每当雨季,脏污泥水可以从涵洞向城外排放,市民生活非常方便。中京于公元1122年被金兵攻占,经金、元、明三代沿用,是研究北方民族历史的重要遗址。196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 江苏徐州有三线建设遗址或红色文化遗址吗
徐州属于一线地区,红色遗址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淮海战役纪念塔、纪念馆、邳州王杰纪念馆、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王杰烈士陵园景区、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碾庄战斗革命烈士陵园、宿北大战前沿指挥所旧址、王杰烈士墓等等。
I. 古剑奇谭2捐毒遗迹在哪及收集4颗宝珠秘籍
有个柱子可以上去,走上去跳一下,往左走就看到了绿色的了,继续往前走就看到了白色的
就这样,很简单的,希望能帮到你
J. 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的宁夏 西吉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遗址
(2006年)
震湖,地处西吉县西部山区苏堡乡党家岔村。距县城38公里,是亚洲第二大震湖。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水面南北长3110米,东西平均宽600米,水面面积达186.65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2米,最大水深30米,畜水量1120万立方米,湖内生长着鲢、鲤、草鱼等近10种鱼类。成群的野鸭、大山雀、猫头鹰等近10种珍贵鸟类生活在这里。湖水清澈碧透,片片芦苇随风荡漾,四周青山环抱,青峦拔翠,幽谷深邃,构成了一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重水复,山环水抱,山水交融的天然图画。震湖流域里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植物在22科44属62种,流域内共有脊椎动物5纲24目49科1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红脚隼等11种,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有20种,占自治区规定的保护种类(51种)的39%。
1920年12月16日20点零5分53秒,突然一声巨响,山崩地裂,震级达8.5级,裂度达12度的海原大地震暴发了,在这次全球都有震感的地震中死伤人口234117人,造成规模巨大、数量极多的滑坡,使这一代的山川大为改观,原来的干山枯岭,摇身一变成了大片沼泽湖堰,地震堰塞湖星罗棋布。专家学者1965年在西吉考察时,发现有43座这样的天然堰塞湖,如串珠状点缀在滥泥河谷,成为干旱黄土高原上的独特的地震景观。
由于震湖地震遗迹明显,具有科学考察、旅游观赏、探奇探险的明显特征,成为西吉县吸引游人的另一大景观。2003年被自治区批准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地震局命名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
当你沿着沿湖公路漫步或乘着打鱼小舟和游船在湖中畅游时,你就会看见成群的野鸭、大山雀、猫头鹰等珍贵鸟类在周围戏嘻。一些悠闲的垂钓者真是收获不小,鱼篓里的鲢鱼、鲤鱼、草鱼等各种鱼尽情的享受生命的最后乐趣。
震湖还孕育了一种奇特的鱼种—彩鲫,这种彩鲫体扁而细长,小头、大眼、圆肚、无须、单尾,与一般鲫鱼相比个体较小,大的不过半斤,小的一两左右。有纯白、纯红、纯黑、金黄或黑紫色的,也有五色俱全或杂以多种色彩的。因为只有西吉县才有这种鲫鱼,所以称为“西吉彩鲫”。当群鱼游动时,五彩缤纷的样子宛若美丽的金鱼,十分好看。奇怪的是,这种鱼只生长在少数几个堰塞湖中,并且只有在本土、本水环境中才能长期保持本身的颜色,如果换个环境,便会渐渐失去原有的颜色,所以它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都有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