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阳区遗址
『壹』 长春发展历史
远古时期,在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长春就出现原始人类“榆树人”。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纺织技术和原始农业(左家山遗址)。
夏商周及秦时期,肃慎族居于此。
汉至西晋时期,为扶余国辖地,公元346年起为扶余国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93年,部分地区入高句丽扶余府。
唐渤海时期,属渤海国扶余府,为渤海国的边防重镇。
宋辽金时期,北宋初,辽设黄龙府(即“直捣黄龙”之黄龙府,今农安县城),属东京道。 北宋末,金国建立,曾定都黄龙府。金天眷三年(1140年),改黄龙府为济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济州为隆州。金贞祐二年(1214年),将州升为府,改为隆安府,属上京路。
元明时期,元代设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洪武八年(1375年),归属辽东都司三万卫管辖。永乐元年,属奴尔干都司亦东河卫,名为龙安站。明代中叶,属兀良哈三卫。明朝末年,属蒙古科尔沁部游牧之地。
清朝时期,清初,朝廷设柳条边,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属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封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土地开始被大面积开发,人口剧增。清嘉庆五年(1800年7月),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治所在今新立城镇。
道光四年(1825年),治所迁至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建筑城垣,长春城成型。光绪七年(1881年),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光绪十五年(1889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北地区由军府制改为行省制,长春府隶属吉林省。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2年(1913年),长春府改称长春县,置县公署。民国14年(1925年),设立长春市政公所,实行市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9月20日,中共东北抗联和苏联红军进驻长春,伪都长春光复;12月20日,国民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长春和平解放;21日,长春市改称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3月11日,长春特别市改称回长春市;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
1954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吉林省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至长春市,长春市成为吉林省省会。
1955年2月2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11月,国务院批复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市实施市管县体制。
1968年3月6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
1979年,列为国家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0年6月1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国务院批复九台县改为九台市(县级)。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榆树县改为榆树市(县级)。
1992年,国家计委将长春市列为沿边开放城市,享有沿海开放城市同等的优惠政策。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12月,长春市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德惠县改为德惠市(县级)。
1994年2月25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长春市成为副省级市。
1995年8月,撤销双阳县建置,设立双阳区。
2005年,九台市卡伦湖镇、龙嘉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和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此次调整使长春市城区面积扩大了31.5%。
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复撤销九台市(县级)改为九台区。
2015年12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赋予农安县政府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5年9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长府【2015】45号文件,将东湖镇、卡伦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回九台区管辖,并与同年12月撤镇改街道。
2016年7月,吉民行批【2016】2号文件,将龙嘉镇撤镇建街道,由二道区变更为九台区管辖。
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
(1)双阳区遗址扩展阅读:
长春,简称“长”,别称“春城”,是吉林省省会、副省级市、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长春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底蕴,是著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 ,是新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基地和电影制作基地,有“东方底特律”和“东方好莱坞”之称,同时还是新中国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制品等产业发展的摇篮,诞生了著名的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长春客车厂,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春,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具有众多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
长春居于中国东北地理中心,分别与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吉林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2017年,长春共辖7区3县(市),总面积20565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748.9万人,市区人口438.3万人。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
长春享“北国春城”之美誉,绿化率居于亚洲大城市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首批全国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位列《2015中国自然指数》中国十大科研城市第六位。
『贰』 长春市有几个寺院
长春市有以下寺院:
1、万寿寺(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市北观音寺位于二道区东胜路5条,是一座临济派寺院。据考证,北观音寺是释云贤法师于1920年所建的,目前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北观音寺建寺于1920年,原名后观音寺,开山法师释云贤。原址位于长春东盛大街,现亚泰小学后院。1996年由于集体拆迁现任主持释正明法师将寺庙迁至现址。
拓展资料:
寺院:读音sìyuàn;英文名temple;monastery;指供奉佛菩萨的庙宇场所,有时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只园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故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
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是外来文化。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史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相传,当年著名的佛教学者摩腾、竺法兰是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中国的,所以这座寺院便取名为“白马寺”。(右图即为白马寺)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
『叁』 吉林有哪些名胜古迹
吉林省名胜古迹简介
七家子西山遗址
狼头山遗址
长蛇山遗址
猴石山遗址
骚达沟墓群,东团山遗址,帽儿山墓群,龙潭山山城,阿什哈达摩崖碑
,乌拉部都城
,北山寺庙群
,吉林文庙
,松江路天主教堂
,吉林机器局旧址
,龙潭山公园
,龙潭山高句丽古城
黑龙江名胜古迹简介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白头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为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两条支流在扶余县汇合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县注入黑龙江。全长一千八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积五十四万平方公里。
漠河:是中国边境线上最北端的城镇,由于偏远和严寒,素有“中国北极城”之称。东临黑龙江,西倚大兴安岭,群山蜿蜒于西南,河川交错于山下,形成“山环水抱漠河城”的胜景。
镜泊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是北方著名的风景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北方的西湖”。镜泊湖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是一个狭长的高山堰塞湖,也就是约万年前火山喷发,流出的岩浆,把牡丹江截断而形成的湖。湖面海拔350米,最深处超过60米,最浅处则只有1米。水面约90平方公里,容水量约1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西北距牡丹江市30公里。这里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及其他野生珍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太阳岛:风光明媚、秀丽脱俗的太阳岛,是闻名遐迩的夏季度假胜地。它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中,是松花江的一个沙洲,全岛面积逾十平方公里。
太阳岛多带形沙滩,阳光充沛,是上等的天然浴场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境内,距哈尔滨市413公里。是北方的一处旅游、疗养胜地。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了白河河道,形成五个串珠般的湖泊而得名。
『肆』 罗镜镇的风景名胜
镇境内旅游景点众多,有蔡廷锴故居、帝瓮飞瀑、凌十八起义遗迹、新榕百姓坟、罗镜城墙遗址、鹤咀山南朝墓、围塘村古墓群、水摆汉墓、云沙温泉、翁氏贞节牌坊、东山公园、双阳驸马庙、灵山寺等。
2007年,该镇对蔡廷锴故居、东山公园、区寿年故居、东南一景、贞节牌坊、双阳驸马庙等进行保护或修缮;以国家AAA和AA的评级标准,配备完善东山公园和蔡廷锴故居两景点的相关配套设施,使之获国家AA级景区称号。并在镇内新建以蔡廷锴将军策骑骏马为造型的陶瓷镇雕,于8月14日举行揭幕庆典。
6月和10月间,广东卫视、凤凰卫视有限公司驻北京节目制作中心摄制组分别到该镇进行“最美丽乡村”、“名人故居”等栏目的拍摄,加大了对外宣传,提高罗镜知名度。2007年,累计接待观光游客2.1万人次。 帝瓮飞瀑位于广东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瀑布是一自然景观,此地高山层叠,山涧曲折蜿蜒,涧流至谷的正面,飞泻而下,如十丈白练,注而成潭,当地称之为帝瓮。潭深数丈,清可见底,潭水左折数十米跌落第二瓮(潭),复右折数米跌落第三瓮(潭),始流出原野。
1933年,蔡廷锴将军在二、三瓮之间对着瀑布的西侧建避暑亭,命为“退避贤庐”,意为待到抗战胜利,则退居帝瓮,以让贤路。1938年秋,蔡将军因足伤返乡疗养,在帝瓮东侧石壁题书“东南一景”四字,抒发他对帝瓮风光的情怀、家乡的恋念,此后前来避暑,领略帝瓮风光的人络绎不绝。1985年公布为罗定县文物保护景点。 翁氏牌坊位于罗镜镇驸台,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结构,砖石砌成。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纪念区元德之妻、节妇翁氏而建。该牌坊以灰塑艺术最具特色,其中12个彩凤造型各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5年5月,罗定市(县)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 长春地理
古迹寻踪
两宋时期,长春地区先后受辽、金两个封建王朝管辖。辽金时期,是长春古代农业大开发的时期,也是长春古城大发展的时期。
古城类型 城市是生产发展的产物,古代长春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农业开发关系十分密切。长春古城建设,始于夫余国兴建的夫余后期王城,渤海时期,除将夫余后期王城改为夫余府外,很少建设古城。辽金时期,在沿用已有古城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大批古城。已发现的辽金古城共90座,其中坐落于德惠市的26痤,农安县23座,九台市22座,榆树市11座,双阳区7座,长春城郊1座。这些古城的功能不尽相同,有州县治所,有猛安驻地,有军事城堡,有交通驿站,有仓储重地,也有贸易中心。
从规模上看,辽金古城分为3种类型:一是大型古城。周长在3000米以上,最长为3840米,多为、州一级政权驻地。农安古城规模宏伟,城墙高大,是当时东北的四大重镇之一,也是辽王朝在东北中部地区的行政和商业中心。据《奉使行程录》记载,农安古城是个“杂诸国风俗”的城市,住有契丹人、女真人、汉人、渤海人和奚人,“凡聚会处,诸国人语不能相通时”,“则以汉语为证方能辨之”。交易中使用的度量用具,皆以中原王朝度量用具为准。金时期,农安古城的作用不减当年,仍是东北中部地区的行政、军事和交通中心。二是中型古城。周长在3000米至1000米之间,设施齐全。多为州县、猛安谋克一级城镇,如万金塔古城、山泉古城等。三是小型古城。周长在1000米至100米之间,有的不足100米,这类古城设施不全,多为边堡式戍守一级城镇。
古城分布 辽金古城分布有4个特征:一是江河沿线比较密集。在90座古城中,分布在第二松花江沿岸的有20座,分布在伊通河沿岸的有10座,分布在饮马河、雾开河沿岸的有8座。总计38座,占古城总数的42.2%。辽金时期长春境内的交通往来,主要靠水运及陆路运输,利用沿江古城,沟通水路与陆路、平原与山区之间的交通,以解决路府州县与广大农村之间的往来联系。二是开始出现中心城市。辽金时期,在农安古城附近,分布许多小型古城,形成地以农安古城为中心的大小不等、功能不同的卫星旗镇。三是居民点不在城内而在城外。考古发现,辽金古城内部多为官府衙门和贵族居地,古城附近分布着相当多的居民点遗址,这与中原王朝的古城是不同的。四是在大型古城附近有同时代的墓葬,如农安县好来宝古城附近的金代墓葬等。
建置沿革
长春市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春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清代设治前,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清初,朝廷对东北一直实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后,大面积土地被开发,人口剧增,嘉庆五年(1800)清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2000年1月17日中共长春市常委会讨论通过《纪念长春建城200周年活动总体方案》,确定1800年7月8日为长春建城纪念日,道光五年(1825年),长治所北移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修筑木板城垣。光绪十四年(1888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1913年3月,长春府改称长春县,置县公署。1925年设长春市政公所,1929年9月,市政公所和长春开埠局合并,并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筹建长春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伪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1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中共长春市委和市政府随军入城。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
1954年8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长春市改为吉林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到长春,长春市成为吉林省会城市。
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实施市管县体制。
“文革”期间,1968年3月6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
1988年8月31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998]18号文批复撤消九台县,设立九台市(县级);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相当副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县级)。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发文(中编[1994]1号)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长春市成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县级)。
1995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吉林省调整长春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995]65号),撤销长春市郊区,设立绿园区;撤销双阳县,设立双阳区;二道河子区更名为二道区。 至此长春市形成了辖6个区(南关、宽城、朝阳、二道、绿园和双阳区),3个县级市(九台、榆树和德惠市),1个县(农安县)的行政建置格局。
〔长春县〕1913年(民国二年),民国政府将长春府改为长春县,面积2028.6平方公里,人口55.7万人。民国之初,东北政局复杂多变,社会动荡不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军阀各自拥兵自重。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安定奉天省(今辽宁省)后,便企图兼并吉、黑两省。1917年(民国六年),张作霖以孟恩远拒不离任,组织吉军在长春一带准备抵抗。经徐世昌幕后调解,“奉吉暗潮”暂告平息。1919年(民国八年),驻长日军挑起“宽城子事件,驻长吉军撤退,投靠张作霖。孟恩远被迫下台,吉林省终为张作霖所控制。
清末民初时期,长春城市发展很快,迅速成为东北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铁路通车前,每天有2 000多辆大车往返长春。铁路通车后,城市交通职能扩大,通往沈阳、哈尔滨、吉林的货运量大幅度增加,每年运出去的木材、大豆数量均居东北首位。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在长春开工厂,办商店,倾销洋货。表面上看,长春城市是个整体,实际已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由清王朝以及后来的民国政府和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势力共同管理,长春变成了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
伪满历史
从1931年长春沦陷到1945年长春光复,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长春达14年之久,长春市变成了殖民地城市。这个时期,长春城市建设进展很快,而长春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长春沦陷。由于长春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地价便宜,军阀势力和沙俄势力影响小。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决定把长春作为伪满洲国的国都,妄图以此为中心,推行其殖民政策,控制整个东北。长春沦为伪国都后,城市性质和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伪国都是日本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 伪满洲国出笼后,在长春建立了庞大的中央机构。从溥仪“登极称帝”的伪皇宫,到伪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都,特别是日本关东军大本营,均裹以威严雄伟的近代化建筑,竭力显示伪国都的政治尊严和殖民统治气势。
日本侵略者采取“内部统辖”手段,在伪皇帝身边设“御用挂”,指导和监视溥仪行动;任命日本人担任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控制伪国务院的一切活动;推行“次长制”,由日本人担任各部副职,掌握实权。而这一切皆听命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主宰伪满洲国的太子皇。在它的操纵下,一系列残害东北人民的《国家防卫法》、《治安警察法》、《暂行保甲法》、《暂行惩治叛徒法》、《暂行惩治盗匪法》、《思想矫正法》等法西斯法律,在长春泡制出笼,并从长春推行到东北各地,长春市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统治的政治中心。
伪国都是日本掠夺东北资源的经济中心 日本殖民统治的根本目的在于掠夺,而从事策划掠夺勾当的主要机构则是它们的“特殊会社”。满业、满炭、满拓等90余个“特殊会社”的总部大都设在长春,高踞主要先遣的显赫位置上,伪国都成了“特殊会社”的天下。日伪统治者称这些会社为“国策会社”,通过它们攫取路权,强占海关,垄断金融,控制产业,掠夺东北资源。位于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的伪满中央银行,就是日本侵略军在抢夺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等中国金融机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控制东北金融活动的主要机构,各种掠夺东北资源的阴谋活动,均由这些“国策会社”策划,长春市变成了掠夺东北资源的经济“统制”中心。
伪国都是日本权化东北民众的文化中心 日本侵略者在伪国务院总务厅内设弘报处,由它统管东北文化事业,制造和宣传反动舆论。把傀儡政权说成是“独立国家”,把法西斯统治说成是“王道乐”,把掠夺压榨说成是“共存共荣”。通过它所控制的新闻广播、电影制片,从“新京”戎布到东北各地,推行愚民政策。
为了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使之成为顺民,日本侵略者在伪都“新京”设立了“建国大学”、“陆军军官学校”和“大同学院”等一批高等学校,培养日伪“中坚官吏”,在伪满帝宫内廷修建了一座“建国神庙”,供奉起日本的天照大神,把它奉为伪满的“建国元神”,成为伪皇帝的“新祖先”。又在南岭等地修建了“建国忠灵庙”、忠灵塔,奉祀“殉以建国”的“日满英灵”,强迫东北人民参拜,不拜不敬者,处以1年~7年徒刑。
为体现伪都“新京”的中心地位,伪满政权利用东北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物质资源,采用20世纪30年代的先进技术,加紧伪都城市建设。东北沦陷期间,伪都“新京”共筑路804万平方米,铺路363万平方米,安装煤气管道25万米,配水管道365公里,排水管道521公里。总计建成主干道10条,次干道73条,巷间道143条,圆形广场10处;开辟铁路线5条,航空线6条,市内公共电汽车线路45条;修建公园10处,绿化面积10.8万平方米;新建楼房43143栋,建筑面积774.5万平方米,长春市迅速成为东北著名的近代化城市。
伪国都的近代化建设是伴随着城市的殖民地化而实现的,处处反映出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伪都建设前夕,日本侵略者曾驱逐数千户农民,毁灭了近40座村落,在城市边缘制造了新的贫民区。日本侵略者只注重新区建设,不考虑旧区发展,任其破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新区的电力、煤气、供水、排水、电讯、绿化等近代化设施应有尽有。中国人居住的旧区则望尘莫及。日本人居住的新区自来水普及率为99.9%,中国人居住的旧区不到30%。煤气几乎全部集中在新区,全市煤气用户中,日本人煤气用户占99.3%,中国人煤气用户仅占0.7%。伪满当局规定,“日系住宅”标准分6个等级,一等100平方米,二等86平方米,三等68平方米,四等45平方米,五等38平方米,六等25平方米。“满系住宅”标准分3个等级,一等38平方米,二等25平方米,三等20平方米。一等标准的“满系住宅”,相当于五等标准的“日系住宅”,差别悬殊,判若两个世界。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2年3月9日,日本正式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以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年号“大同”。下设伪民政部、军政部、财政部、外交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立法院、监察院、参义府等机构。
1934年3月,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第三次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伪满洲国行政建制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划小省份,分而治之的策略,对地方政权机构多次进行改组。
1934年10月,日伪将辽、吉、黑、热(热河省)4省划分为10省,即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热河省、滨江省、三江省、间岛省、安东省、锦州省、黑河省;又将内蒙兴安省(伪满建制)的4个分省,提升为兴安西省、兴安南省、兴安东省、兴安北省。总计14个省。1937年,再置东安、北安2省。1941年,又置四平省。至此,日本将东北肢解为17省。
伪满遗迹
伪满皇宫
[伪满皇宫简介] 在美丽的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东北部,有一座与现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群,它就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它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和溥仪及其后妃“皇家悲剧”的历史见证保留下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长春市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发动了蓄谋已久的“9·18”事变,并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开始了对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为遮人耳目,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傀儡,于1932年3月9日,在长春吉长道尹衙门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4月3日,把“执政府”又迁至原吉黑榷运局及其盐仓所在地(即今伪满皇宫)。日本侵略者为适应其侵略政策和满足溥仪称帝的欲望,1934年3月1日,把“满洲国” 改为“满洲帝国”,“执政府” 改为“帝宫”。溥仪作为“满洲帝国皇帝”,遵照日本关东军的旨意和安排,裁可了数以千计的反动法令,发布充满耻辱的反动诏书,在这里度过了十四年的傀儡生涯。
伪满皇宫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西侧为禁卫军营房、跑马场,中部为宫廷主体部分,东部为“皇帝”专用火车线。宫廷主体部分有东西两重大院。西院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两部分。中和门以北为外廷,是溥仪办公处理政务、举行典礼和宫廷办事机构的所在地。主要建筑有兴运门、宫内府、日本宪兵室、勤民楼、怀远楼和嘉乐殿;中和门以南为内廷,是溥仪及其家眷日常生活的区域,主要建筑有寝宫缉熙楼、中西膳房、茶房、西御花园、植秀轩、畅春轩等。东院的主要建筑是1938年日本人给溥仪修建的“同德殿”,此外还有东御花园、建国神庙、防空洞、游泳池、书画楼等附属建筑。
纵观伪满皇宫主体建筑风格各异,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又有欧洲哥特式楼房,还有东洋式殿阁,充分显示出伪满洲国的殖民地色彩和伪满皇帝的傀儡性。
解放战争
长春市位于东北大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发动了反人民内战,国共两党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一)日本投降与苏军进驻长春 1945年8月8日,前苏联政府对日宣战,百万红军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伪满洲国皇帝宣布退位。9月20日,苏联红军进驻长春,成立了长春卫戍司令部,逮捕了伪满洲国各部大臣,连同溥仪先后押往苏联,伪都长春同东北一起光复,日本帝国主义苦心经营14年的伪满洲国彻底覆灭。
前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后,东北抗日联军联合作战。1945年9月20日,抗联教导旅旅长、东北党委书记周保中以苏军驻长卫戍司令部司令的身份,率领部分抗联战士进驻长春,协助苏军接管伪满政权,同时组建人民武装,筹建民主政权。11月8日,经苏方同意,中共中央东北局调中共山东分局社会部长、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刘居英(未公开身份)出任长春市市长。刘居英接管长春市政府后,立即发布协助苏军实行军管,保障市民正当权益,发展自由贸易,严惩罪大恶极汉奸,取消苛捐杂税,兴办国民教育,开展市政建设等7项施政纲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主张和争取和平的愿望。
(二)接收与反接收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抢夺胜利果实,龟缩在重庆的国民党政府任命赵君迈为长春市市长。1945年10月12日,国民党政府派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专员蒋经国等来长,要求驻长苏军协助接收长春。驻长苏军以“中国内政,不便协助”为由,拒绝了熊式辉的要求。
行政接收破产后,国民党便以中国合法政府的身份,借口履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挑起外交纠纷,要求驻长苏军移交权利。在国民党外交攻势和美英等国的压力下,前苏联政府被迫同意将沈阳、长春等大城市移交给国民党政府。1945年12月14日,刘居英撤出长春市区。12月22日,国民党市长赵君迈进入长春,国民党将收编的伪满“铁石部队”刘德溥部改为东北保安第二总队空运长春,长春市变成了国民党与伪满残余势力控制的城市。1946年4月14日,苏军离长回国,下午2时,周保中率部进攻长春。经过4天3夜激战,全歼守敌两万余人,国民党市长赵君迈等被俘,刘居英市长返回长春。
外交接收失败后,国民党转为武力接收。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调集了10个师的兵力,分3路进攻长春。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刘居英市长和驻长东北民主联军于5月22日午夜主动撤出长春市区,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国民党再次占领长春,尚传道任国民党代市长。国民党侵占长春后,推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以“整顿治安肃清共党”为名,逮捕和杀害无辜;以接收“敌伪资产”为名,没收了189家工厂;以“整顿税收”为名,搜刮民财,80%的中小企业相继倒闭;以“整顿私立学校”为名,扣发教员工薪。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激起了长春人民的义愤,工人罢工,教师罢教,长春大学“反饥饿、反迫害、反迁校”的战斗风起云涌,动摇了国民党在长春的统治。
(三)久困重围与和平解放 1947年后,国民党在长春成立了东北“剿总”第一兵团,妄图固守长春。长春沦为伪满国都期间,曾是日本侵略者重点设防的城市。国民党军在此基础上,大肆构筑城防工事,增修永久性、半永久性的明碉暗堡150余个,形成了要塞式的防御体系。东北人民解放军采取“久困重围”的方针对长春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和政治瓦解。国民党驻军为了固守待援,推行“杀民养军”政策,大肆搜刮民粮驱逐百姓出城,砍伐街路树木,拆毁城市建筑修碉堡,长春这座近代化城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30.7%的房屋被拆毁,33%的输电设备被拉走,70%的供水设备遭破坏,疮痍满目,惨不忍睹。
“久困重围”的方针,加剧了国民党守军中的矛盾。非嫡系部队六十军弃吉就长后,寄人篱下,苦不堪言。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军心动摇。解放军派代表多次秘密会见军长曾泽生,晓以大义,动员起义。曾泽生在突围无望,守城必亡的严峻形势下,决定率部起义。六十军起义后,新七军孤立无援,被迫向解放军投降。郑洞国见大势已去,决定放下武器,投身人民。1948年10月19日,长春和平解放。
和平解放史称“兵不血刃”,然而长春的和平解放却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长春的优秀儿女为了家乡和全中国的解放,在长春外围战斗中伤亡4000多人,在市区遭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300多人,还有10多万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杀民养军”的政府下饥饿而死,长眠在长春这块土地上。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累累白骨,同国民党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赢得了和平解放。
现代长春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长春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解放后,长春城市职能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一)从消费型城市转向生产型城市 沦陷期间,长春曾是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中心,商业比较发达,饭店、旅馆、影戏院很多,还有专供日伪机关团体和官吏使用的各种“会馆”,烟馆和妓院则极为兴盛。工业生产方面,除一些建筑业、建材业外,主要是印刷、火柴、制粉、制油、酿酒、食品、卷烟等消费资料工业,规模不大,设备落后,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国民党占据长春两年多,由于没有任何建设,长春消费型城市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1948年长春解放后,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决心将消费型城市改造成生产型城市。经过4年的努力,长春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并有一定发展。1952年全市国营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4.3倍;集体工业总产值增长20倍;私人工业总产值增长2.6倍。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长春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辅助,以私人经济为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国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长春市由消费型城市转向生产型城市打下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客车厂、机车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等一大批中央国营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在中央工业的带动下,地方工业发展迅猛,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春工业的落后面貌,完成了由消费型城市向生产型城市的转变。
(二)从封闭型城市转向开放型城市 长春城市在经过一段曲折发展之后,开始由封闭型城市转向开放型城市。长春市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不得不退了下来。经过3年调整,长春工农业生产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生产搞封闭式的“小而全”农业生产搞“穷过渡”,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严重,刚刚回升的式农业生产又一次退了下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长春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市抓住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市场,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协作配套,优势互补,冲破了封闭型的管理体制。在参与国内横向经济联合的同时,积极参加了国际经济大循环,建立了以长春市为中心,以县城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的城市管理模式,增强了辐射力和吸引力,促进了城市功能更加开放,完成了向开放型城市的转变。
(三)从近代中心城市转向现代国际化城市,长春市委总结了长春城市的演变经验,对长春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决定用30年左右的时间,把长春市建设成为现代国际化城市。市委决定分3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1993年至2000年为打基础阶段;2001年至2015年为发展阶段;2015年至2020年为完善提高阶段。把长春市建成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使长春市在亚太经济圈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陆』 谁有长春地区的地质地貌资料啊
一、 总体概况 长春地区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岩层致密,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粒层。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5米,抗压强度20?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处有一淤泥夹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砾层,抗压强度25?5吨/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亢的台地平原为主。主要地貌类型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冲积平原;(4)火山锥体。 长春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188.81万公顷,其中耕地110.79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7%;土地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分别占土地面积的34.5%、29.06%、15.28%;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1.0米。 二、 地形地貌 长春地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有大量的低山丘陵,如市郊区的大顶子山以东以南的山区和湖区,还有乐山等中等高度的山系。河谷平原主要有伊通河河谷平原、双阳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饮马河河谷平原和农安湖积平原等。长春地区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有着十分典型的褶皱地貌。还有长春东南的净月潭周围有很多死火山,如位于吉林农业大学的大顶子山就是侏罗纪的火山遗址,其岩石和地表土都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三、岩石类型 长春地区的岩石类型很全面,主要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还有大量的片麻岩、板岩、玄武岩、花岗岩、辉绿岩、火山角闪岩、砾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千枚岩等。
『柒』 长春周边有哪些自驾游的好去处
1、长春莲花山景区
莲花山绝对是近郊游的好去处,4月28日莲花山将举办第三届梨花节。莲花山的梨园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占地面积上万倾,有600多棵梨树,品类十余种,每年四五月份梨花开放,清香怡人,美不胜收。
除了赏梨花,莲花山景区好玩的真不少。莲花山的有机蔬菜大棚,可以体验绿色采摘的乐趣。莲花山的主题驿站及餐饮、休闲住宿、房车营地、汽车影院于一体,非常适合家庭游。
自驾路线:东方广场——长石公路(东吉林大路)——龙双公路——莲花山景区临时停车场。
2、长春北湖湿地公园
北湖湿地公园距离市中心13公里,是一个以湿地游赏、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休闲、体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大型国家级湿地生态公园。5月时节,北湖的小草冒出土壤,树木长出嫩叶。
这个季节去北湖正合适,自驾几十分钟到北湖,停车进园游逛,里面绿树长桥,湿地之湖,波光荡漾,一边散步一边放松心情。
自驾路线:北四环路—龙湖大路—环湖路—北湖公园。
交通拥堵时绕行路线:北远达大街—龙翔广场—北远达大街—光机路(继续往北依次是中盛路、大学城路、鑫盛大街,都能通往环湖路)—环湖路—北湖公园。
3、吉林松花湖旅游风景区
松花湖位于吉林市的东南部,距主城区10公里,是建设丰满水电站后所形成的一个山间水库。现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松花湖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惹人喜爱。
去松花湖等一场落日非常值得,金色的落日挂在湖面上方,照耀的湖水金光闪闪,暖色调的视觉冲击,即适合拍照又让人感觉温馨舒适。
自驾路线:长春绕城高速——珲乌高速——驾向吉林南/舒兰/延吉方向——吉林绕城高速——红旗收费站下高速——经202国道——吉桦路——丰满大桥——吉丰东路——松花湖。
4、吉林官马溶洞
官马溶洞是一个熔岩山洞,总占地239公顷。洞内景物奇特,巧夺天工,洞中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叠洞。官马溶洞大约形成于三亿年前,是吉林最大的地表熔岩洞,被誉为吉林省两大地质遗迹之一。洞内深邃,色彩绚丽,一步一景,天然形成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自驾路线:长抚高速——互通道口——吉林省——磐石明城口收费站下高速——经202国道——长清公路——烟筒山镇粗榆村路前往——官马溶洞。
5、通化三角龙湾
三角龙湾山秀峰险,石奇水美。传说有条黑龙居此修炼,后来黑龙飞往长白山天池,龙去留渊,遂成此湾,因水面呈三角形而得名。一顷春水,景色秀丽。
映霞壁是三角龙湾的必打卡景点之一,如果能起早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凌晨自驾到映霞壁。这里每天太阳升起,远远望过去,晨雾笼罩,宛如迷离仙境,景色不可谓不壮观,一定要来看看。
自驾路线:长春绕城高速——驶向通化方向——进入抚长高速——驶向辉南方向——在抚民/龙湾/S302出口,右转进入抚民立交桥——柳抚线——三角龙湾。
『捌』 长春发展史 谁能介绍一下
历史沿革
古典历史时期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 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肃慎王国之第二个王都。时为肃慎南支(满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称为喜(三个七字读音Xi,为纪念肃慎击败外族报喜之义而得名),肃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墙和宫殿,称为喜都。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这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喜”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 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渐与中原东汉文化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灌口二郎(考满语“关口二郎”当为灌口二郎转音,实为秦太守李冰次子),城内有许多二郎神庙。改国都合龙城为“天罡城”。此时人口已经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为石质建筑。在此后漫长岁月里,这座古都虽改过很多不同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代王国的王都。 唐朝开元时期,长春地区成为唐‘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时被中原人士称为“书山府”,是唐朝发配文字狱犯人的地方,当时书山城被冤枉发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为文化之城,是许多中原学子向往的学习之地,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广为流传至今。此时长春已人口近十万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数十倍。也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广泛传入东北亚地区,此后千年一直影响东北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领袖大祚荣在此建立臣渤海郡国,改“书山府”为“隆州府”,定为国都。后迁都“敖东城”,但隆州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万。 公元916年,契丹建国,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个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将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为“耶律德光城”。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兴,建立大清帝国,长白山成为满洲族(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原来古南部伊通河畔的驿站成为去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几次在夏季到长白山祭祖路过这里时都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而且风景宜人,便顺口说出“长白千载古喜州,春光无限在宽城”的诗句,后来嘉庆登基后去长白山祭祖,来到这个驿站时也发现这里气候很凉爽,又听说先帝说过的话,便在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近现代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取其中第一句的两字设“长春厅”。 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 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 清政府嘉庆5年(1800年)于新生城地方设“长春厅”。设理事通判、巡检各一,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从此使这座千年古都又重新建制。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治所由新生城迁至北面的宽城子(原宽城遗址南),仍名长春厅; 光绪七年(1881年)政长春厅理事通判为长春厅抚民通判,并增设农安分防经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抚民通判升为知府,长春厅升为长春府,仍隶属吉林将军; 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城建起俄国人居住区。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沙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将军为行省,长春府隶属于吉林省。 1908年日本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 民国二年(1912年)三月废府,改为长春县;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长春县划属吉林省吉长道所辖;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分设长春市政公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同年废道制,此时仍保留长春县制,隶属吉林省,为一等县。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4年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达121.7万人,超过东京(都市区人口),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内的满、汉、蒙古、回和朝鲜等民族分别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区-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今天的南关区一带主要是满族的聚居区、今天的绿园区一带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区、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区、汉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关区、朝阳区。由于长春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当时被称为“东方小瑞士”。 1946年4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军曾一度解放长春。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接收长春。东北光复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废除新京特别市,正式批准析长春县置长春市,为吉林省省辖市,同长春县均隶属于吉林省。 1948年解放军围困长春,使得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1948年围困长春使得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 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 1949年长春市为吉林省辖市。 1952年原由省直辖的长春县撤销,并入长春市。 1953年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 1954年长春市划归吉林省,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5年定为全国10个省辖大市之一。长春市设10个区,即长春、头道沟、南关、朝阳、二道河子、宽城子、兴隆山、大屯、范家店、净月,其中后4个区是农村区,市内6个区有52条街,农村区有1个镇、43个乡、164个村。 1957年6月,调整城内为5个区,即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郊区,全市改划为19个街、6个镇人民公社、97个农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将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长春市管辖;是年,长春市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4个区面积146.76平方千米,郊区和5个县面积20222.24平方千米。长春市有3572496人。 1958年原公主岭专区所属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5县交由长春市领导。 1966年1月,双阳、九台、德惠、农安、榆树等5县,划归新成立的德惠专区领辖。 1969年德惠专区所属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榆树5个县划归长春市管辖。 1979年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1990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设立榆树市。 1994年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 1994年长春市行政区域内,设59个街道、73个镇、73个乡、4个民族乡。面积20369平方千米,其中长春市区积544平方千米,郊区和五市县面积19825平方千米。长春市人口有1700389户、6574999人,其中市区内有630679户、2237074人。各市县人口有1069713户、4377925人。 1995年8月,正式撤销双阳县建制,设立双阳区,以原双阳县的行政区域为双阳区的行政区域,属于长春市。撤销长春市郊区建制,重组绿园区。长春二道河子区改名二道区。长春市5个区的各行政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市区面积由1116平方千米增加到357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由136平方千米增加到137。35平方千米。 2005年,将九台市的卡伦湖镇、龙嘉镇(原龙家堡镇)、东湖镇3个镇划归二道区管辖,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农安县合隆镇3个镇划归宽城区管辖。经过此次调整,长春市城区面积由3616平方千米扩大到4756平方千米,扩大了31。5%。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政府决定将公主岭市范家屯的方正、泡子沿、盛家3个村(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长春市管辖,建立长春(一汽)汽车工业开发区。长春市区面积49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8平方千米(6镇入长1140平方公里,长春汽车开发区规划100平方公里,长春玉米开发区新增50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居东北第一位。 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以内),长春地区总人口868.72万,其中流动人口约为120万。
『玖』 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遗迹
希望对你有帮助:圆明园伪满殖民遗迹
伪满殖民遗迹散布在长春市区,主要集中在光复路(伪满皇宫)、新民大街(八大部中部分)、人民大街等路段。是长春市旅游发展规划中四大板块(殖民遗迹、影视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之一,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长春市拳头旅游产品。散布于长春市区的伪满殖民遗迹不仅是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也是具有独特性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国三大宫廷遗址之一
在中国至今保存较好的宫殿中,除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外,只有伪满皇宫。伪满的皇宫主体部分保存完整,整个宫廷区的布局结构和建筑主体也基本保存。因而这三者被称为中国三大宫殿遗址。而且三者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价值亦不同。就建筑风格而言,伪满皇宫正好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代君主垂死挣扎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血腥与残酷。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
以伪皇宫和八大部为代表的殖民遗迹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全面侵华进而称霸全球而在我国东北策划的傀儡王朝的统治中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宫廷遗址,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也是其霸占东北占领全中国险恶用心的真实写照。
中国东北近代史的缩影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悲与愤的血泪史,溥仪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从其经历历程和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与中国的近代史是息息相关,依托伪满皇宫和八大部等建筑为载体,通过溥仪一生的展示,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和东北近代史的基本脉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在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抹上了重重的一笔,伪满殖民遗迹,这些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屈辱的一页,时时告诫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尤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典型的素材。
伪皇宫
位于长春市东北角的光复路上,占地面积12公顷,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宫殿,他在从1932年到1945年间曾在这里居住。伪满皇宫的主体建筑是一组黄色琉璃瓦覆顶的二层小楼,包括勤民楼、辑熙楼和同德殿,这三座小楼风格独特,是中西式相结合的格局。
伪皇宫可分为进行政治活动的外廷和日常生活是内廷两部分,现分别辟为伪满皇宫陈列馆和伪满帝宫陈列馆。外廷(皇宫)是溥仪处理政务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勤民楼是溥仪办公的地方。此外还有花园、假山、养鱼池、游泳池、网球场、高尔夫球场、跑马场以及书画库等其他附属场所。内廷(帝宫)是溥仪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区域,其中辑熙楼是溥仪和皇后婉容的居所,是日常起居之处;同德殿是“福贵人”的居所,另外还设有一些娱乐设施。如今,帝宫的一部分已辟为吉林省博物馆,展出高句丽、渤海、辽、金等在东北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史料。
吉林省博物馆
是原伪满洲国的“皇宫”所在地,伪满洲国皇宫位于长春市东北角光复北路3号,占地面积12公顷,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殿,也是溥仪日常生活及政治活动的场所,由勤民楼、辑熙楼、同德殿等一组中国古典式、欧式、日本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组合而成。宫内展有溥仪及众妃们的蜡像。偏殿有日本侵华及从皇帝到平民图片展。伪皇宫正门叫“莱薰门”,西侧大门叫“保康门”。整个宫廷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廷是溥仪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区域,主要建筑有辑熙楼、同德殿;外廷是溥仪处理政务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此外还有花园、假山、养鱼池、游泳池、防空洞、网球场、高尔夫球场、跑马场以及书画库等其他附属场所。溥仪就在这里渡过了14年的傀儡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仓皇出逃。伪皇宫遭到破坏,内部设施大受损失。解放后,历经整修,逐渐复原。现存文物资料7000多件,现在伪皇宫里展出。游人来此参观,犹如重读了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并且目睹昔日皇宫的生活,揭去宫廷的神秘感。
吉长道尹公署
吉长道尹公署俗称道台衙门。地址在长春市南关区东七马路。吉长道尹公署创设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名叫吉林西路兵备道,1914年改名叫吉长道尹,在当时它是设在长春的最高官府,管辖吉林、长春、伊通、农安、德惠、长岭、舒兰、桦甸、盘石、双阳、蒙江(今靖宇)、乾安等十二个县。公署房舍是中西结合的建筑群。它的房舍是洋式的,而对称的布局及其大堂、起居住房的安排又是中国传统式的。整个建筑为青灰色砖瓦水泥结构,占地十万五千平方米。它的正面门楼坐西向东,高约十二米厚重、牢固,水泥挂面雕砌花边图案。门楼两侧有配房五间,作为传达室,卫队办公室用房,占地七百余平方米。穿过门楼即是前厅(大堂),修建得很有气势,建筑高达七米,占地七百余米,厅堂内宽阔明亮。再向西几十米便是后厅堂,建筑与正厅堂相同,只是略矮。正堂北侧有洋房四座,占地九百平方米,是衙内高级官员起居的地方,房屋建筑很是精致考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在长春扶植溥仪做了满洲帝国皇帝,第二年三月在公署内举行了“就职典礼”,公署衙门成为临时“皇宫”。以后此地相继为“伪满国务院”、“参议府”“外交部”“法制局”“交涉署”、市政筹备处等使用。1945年光复后这里为国民党新一军炮团驻地。解放后该处被邮电部长春电话设备厂一分厂使用至今。公署主体建筑基本保持原样。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遗址
坐落在新发广场西侧,人民大街55号。现为吉林省办公大楼。建筑物为日本式,顶部为铜瓦铺盖,远远比伪满洲国皇宫宏伟高大。院内西部,为关东军司令部官邸。现为松苑宾馆。建筑物为西洋式,格调高雅,富丽堂皇,相比之下伪皇宫末代皇帝缉熙楼,如鸽子窝。关东军司令部,建于1933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的最高机构,是侵略者的大本营。
『拾』 扶余国的历史沿革
西汉初年,扶余人成为长春地区的主体居民。于公元3世纪建立了政权,史称扶余国。其前期和后期的王城就在今吉林市和长春市农安县一带。扶余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较发达。“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东汉末年,扶余王城共有3万户,总人口约20万。
扶余国的都城是扶余王城,扶余族所建,吉林市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之一。扶余王城是木栅城。城市形状是圆形。扶余王城分前期和后期。前期王城在吉林市,后期王城在长春市农安县。西晋以后扶余国势衰落。公元285年西部鲜卑族人侵,扶余王自杀,扶余国第一次灭国。第二年晋武帝派兵帮助复国。公元346年扶余王城由喜都迁到农安。470年南部高句丽族入侵,破城54座,村落1400个。493年,北部勿吉族(满族先民一支)入侵,扶余王逃到高句丽,其国灭亡。扶余建国600多年。农安一带为高句丽所占领,又统治了200多年。到了唐朝时期,为防唐朝征讨,高句丽沿辽河南起营口,北至农安修筑了一道长长的土垒,史称千里长城。
北魏至唐初,东北东南部为高句丽疆域,原来的扶余故都为高句丽的扶余府。668年,唐破高句丽,这时属唐的河北道。由渤海都督府管辖。713年,肃慎族的后裔粟末靺鞨在其首领大祚荣的率领下,建立了渤海国,并设5京15府62州,在原扶余都城所在地设立扶余府(一度又称为书山府、隆州府),定为国都,其下辖有扶州、仙州。后迁都“敖东城”,但扶余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发达人口稠密,总人口已近50多万。
925年,居住在东北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女真族强大起来,首领耶律阿保机率兵征渤海,四月围扶余府,次年春攻下扶余府。传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回师扶余时病故。当时城内上空出现飞升的黄龙,辽遂将扶余府改为黄龙府,并建有佛塔一座。过国分上、中、西、南、东京等5个道,上京辖临璜府(今内蒙巴林左旗南波罗城),为政治中心。而黄龙府属东京道(今辽宁省辽阳市),统5州(益州、安远州、威州、清州、雍州)、3县(黄龙县、迁民县、永平县),是辽的政治军事重地。
在军事上,黄龙府郡部署司统领信州(今吉林怀德县秦家屯古城)彭圣军书度使、宪州(今农安靠山乡广元店古城)怀氏军节度使、祥州(今农安万金塔乡万金塔古城)瑞圣军节度使、益州(今农安县小城子乡小城于古城)观察使、威州(今农安县三宝乡小城子古城)刺史。这些军队都驻在黄龙府附近。
黄龙府是辽金的名城。南宋名将岳飞曾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所说的黄龙府,就是今天的农安古城。
黄龙府是各族人民聚居之地。由于辽代移民的结果,这一带不但居住着契丹人、渤海人(和女真同族,满族先民)、女真人、汉人,而且还有铁骊、兀惹、突厥、党项等少数民族。在黄龙府辽圣宗时代(983-1030年)修建的佛塔至今犹存。塔高43米,中实、砖造、密檐式,8角13层。年久经浸蚀,塔基破坏,但仍未倒塌,说明辽代劳动人民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才能。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1953年国家曾拨款修复到10层,在修复的过程中,于塔的上部中心一小砖室中,发现银佛2件,以及木制圆骨灰盒、骨灰布包(内有舍利子)、瓷香炉、瓷香盒、银质小圆盘、银质单线刻划的银牌佛缘各一件。1983年由国家拨款,将古塔修复如初。如今塔身每层都塑有狮子、麒麟等瑞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各檐角都挂有风铃,一遇风雨锵锵铮铮,金铁皆鸣。
1114年9月,女真各部不堪辽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攻下黄龙府。在攻打黄龙府的战斗中,女真大将完颜娄室立下了卓越功勋、他首先断绝了辽兵外援,控制交通要冲,并乘风纵火,督军力战,火燃战靴至足而不知,一举攻下这座军事重镇。完颜娄室是长春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它的家族墓地遗址至今还留在长春东南的净月潭山南坡上,是吉林省重要的金代遗迹之一。
完颜娄室从古至今引起学者的关注。据《金史》、《柳边纪略》记载:因完颜娄室攻克黄龙府有功,被封为黄龙府万户。以后,他又擒获了辽国天祚帝,战功显赫。1130年,完颜娄室病故于军中,终年53岁。金太宗亲自派队护送完颜娄室灵柩,归葬于黄龙府东南的奥吉里,即今石碑岭。
金国攻克黄龙府后,改黄龙府为济州,置利涉军节度使。金之所以把黄龙府改为济州,是因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兵南渡混同江(今松花江)时,水深无舟,便命一人在前探导,乘赫白马渡水,后续兵马按他鞭子所指的方向而行,水深仅及马腹,全军顺利过江攻入黄龙府。后来,使人测所渡之处,水深不得其底,大军无船而顺利涉过,乃是天意,正合“济州”,“涉利军’之意,后改为隆州。金末,蒙古族兴起,金为加强乐北的军事力量,于1140年,将隆州升为隆安府,这里又成为金王朝北方的军事重镇。辽金这两个北方民族的国家,都曾经进入中原,用兵于长城以南甚至长江流域。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此后蒙古日益强大,攻占宽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攻下来,蒙元由于信仰藏传佛教,所以认为这里是景教的不详之地,才会久攻不下,遂下令将宽城子城墙拆毁,百姓迁移到辽阳和中原等地,这座千年古都变为一片废墟,又将废墟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上找不到这座古城的任何痕迹,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点留下一点残存的遗迹。
1234年,蒙古族灭亡了金帝国,后来统一中国,成为元帝国。在元帝国统治期间,长春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治所在隆安府。蒙古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以后,元帝国力量的主要残部,败退到东北。
明洪武20年(1387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率师20万北伐”。同年六月,由于纳哈出的投降而结束了这场战争。“初,纳哈出兵分为三营:一曰榆林深处,一曰养鹅庄,一曰龙安一秃河。”其中的“龙安”即今农安,“一秃河”即伊通河。当时投降的纳哈出部下20余万人,“羊马驴驼辎重亘百余里”。
平定东北以后的明帝国,设立奴儿干都司,在长春地区设置了隶属奴儿干都司的亦东河卫和亦速河卫,地址就是现在的伊通河和饮马河流域。
明帝国虽然在长春附近设立了军政机构,但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民族居住状况。从12世纪蒙古族由西北向东南移居开始,直到18世纪中叶为止,除去蒙古部族之间的争夺之外,一直是蒙古族游牧的地方。
当满族势力在东北兴起时,蒙古族郭尔罗斯部的一支就在1633年归降了清帝国并参加了反明战争,因此其部族的首领在1636年被封为札萨克辅国公。所以在长春设治以前,这里是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清军于1644年入关以后,着手修筑东北的柳条边(简称柳边或称柳条边墙、条子边等)。这里所说的柳条边墙是指在边墙外有沟,引满了水,以阻止行人私自入边。边墙高3尺,宽3尺。墙上栽种3行柳树,以阻行人,因此称之为柳条边或柳边、边墙。柳条边有老边、新边之分。老边建于清初(顺治年间),曾在辽河流域修筑了一条东起凤凰城,经开原到山海关的边墙,全长1900余里,名为“盛京边墙”。因其修筑时间较早,也叫老边。新边是指吉林省境内的柳条边。据《盛京通志》记载:“东自吉林北界,西抵开原县威远堡边门,长690余里,遮罗奉天北境,插柳结绳,以定内外之柳条边,亦名新边。”
“老边”自东向西设边门16个。“新边”自南向北设边门4个。它主要指布尔图库边门、克尔素边门、伊通河边门、法特哈边门。
除边门以外,还随边墙的走向设有许多边台。新边的头合在今吉林地区舒兰县法持乡东10里处的头台村,而法特哈门是二台,以松花江为天然屏障,过江后在长春地区九台县境内接着是三台、四台(今上河湾镇四台村)、五台(今上河湾镇五台村)、六台(今六台乡六台村)、七台(城子街七台村)、八台(今苇子沟乡腰八台附近)、下九台(今九台镇)。清朝对新边采取从一台排到十台,然后再重复从一台排到九台,称上十台、下九台。饮马河台也叫头台,在今放牛沟乡荆家村饮马河头台屯。二台在今放牛沟乡腰站村二台屯。在九台县境内共有边台达9处,全长262华里。
从九台县放牛沟乡任家屯村北双项子向西南走去,柳条边就出了九台县境,进入长春郊区三道镇四合村东南盛家岗子和双阳区泉眼乡岗子村后屯交界处。这是进入长春市郊的一个边台(后台屯),向南一华里到西边屯、净月乡小河台(第二个边台)。过幸福乡的靠边吴屯、新立城乡的靠边孙、靠边王到邢家台径直向南进入今新立城水库。在乐山乡同永春乡交界点的东面(今新立城水库内)向西南转向处,即新边的伊通边门旧址。在长春郊区范围内有柳条边的一个边门——伊通边门、三个边合、全长80华里。总计柳条边在长春地区为342华里,路经九台县、双阳县和长春市。清代柳条边每个边台设台丁150名至200名,台厂是“由汉人入籍人充之,种地免税”,俗称“边台人”。边台并不像墩台与烽火台一类的土台子,而是柳条边区域性的行政管理机构驻地。经过修筑清代的柳条边,进一步明确了的长春市,以及农安、德惠和九台币的部分乡镇都处于边外(新边以西),是属于郭尔罗斯前旗的土地。
清军入关并在北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以后,为镇压汉族人民的反抗,从顺治朝开始就不断有一批批“罪犯”及其家属被流放到东北。当时流放的地点很多,其中也包括了柳条边沿边的各个门、台。旧志中有:“有流人居边门,父子葺破屋以栖,尝大雪,老者僵卧,其子晕绝尸旁……询所苦,知初从关内来者。”由此可知300多年前就有清代人流入到这里。但在清初,流入还是比较少的。
到了康熙朝,郑成功的继承者遭到清帝国的镇压,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的叛乱,也被平定了。因此,就有了大批的“反叛”官员、军人及其家属、近亲,被押送到东北。其中包括闽、浙、鲁等沿海省份和慎、黔、湘、桂、粤等省的民人。
明清交替之际,沙俄势力达到了黑龙江上游的中国边境地区。在平定“三藩”之后的1682年春,康熙皇帝东巡到达船厂和大乌喇虞村等地,开始策划反击侵略者的边境战争。
1683年春天,康熙皇帝下令考察辽河的航运办法,派遣“吉林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等,自伊屯口至伊屯门、伊尔门河口,验视水势。到迫使侵略者签订尼布越条约为止的几年中,伊通河上的航运相当繁忙。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通过这条水道,运往雅克萨前线。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沿线居民,流人出身的水手和造船工匠,都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