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游记高中
⑴ 高中生物小论文,关于孟德尔的
寂寞开无主,零落碾作尘——孟德尔和他的遗传理论
196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捷克布尔诺的摩拉维亚镇的一座教堂里,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纪念会。参加这次纪念会的大部分人并非教徒,而是应捷克科学院邀请而来的各国遗传学家。他们怀着崇敬而又惋惜的心情来纪念一位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而其成果又被埋没35年之久的伟大生物学家。他就是格里戈.孟德尔神父。1965年是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一百周年。
孟德尔其人
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出生于奥地利摩亚维亚的海因申多夫村。现今这个地方是捷克境内的海因西斯村。孟德尔的父亲是个农民,素性酷爱养花。因此,孟德尔自幼养成了养花弄草的兴趣。这也许是这位科学家后来在豌豆实验上成名的一个最初的契机吧。
孟德尔的童年不但平常,且有些寒苦。整个小学可以说是在半饥半饱中念完的。中学毕业后,主要靠妹妹准备作嫁妆的钱,读了欧缪兹学院的哲学系。大学毕业后,21岁的孟德尔在老师的建议下,进了设在鄂尔特伯伦的奥古斯丁派的修道院当了一名修士,取了一个教名叫格里戈。25年后被选为该修道院院长。
如果说童年的孟德尔是在贫寒中度过的,那么青年的孟德尔则饱历了生活道路的坎坷。孟德尔不满意于修道院的单调、古板的修士生活,兼任了布尔诺一所实验学校代课教师的职务。他曾两次申请转为正式教师,但经考试的均名落孙山。特别令人气愤的是,在第二次考试中,主考官竟这样来评论他的考卷说:“这次的考卷使我们认为,该生连作为初等学校的老师也不够格”。在这期间他还到维也纳大学旁听了植物生理学、数学和物理学等课程。
好学勤奋和充满进取的孟德尔,考试落榜后,便在修道院的花园里从事植物杂交的研究工作。他的成果只发表了很小一部分。除了死后使他成名的《植物杂交实验》(1865)外,还有《人工授粉得到的山柳菊属的杂种》(1870)和《1870年10月13日的旋风》(1871)。
孟德尔的晚年,可说是在愁云惨雾中度过的。他孑身一个,无妻无子,孤苦令仃。又因拒绝缴纳当局对修道院征收的一笔税金,而遭受着与当局僵持之苦。学志未酬而又愤懑填膺的孟德尔,终于于1884年1月6日因患肾炎不治而与世长辞,享年只有62岁。当人们吊唁这位少年清贫,中年研究成果遭冷遇,晚年孤独悲惨的老人时,谁也未想到他是一位在科学史上留下峥嵘篇章的伟大科学家。
孟德尔的业绩
孟德尔开始研究植物杂交工作,所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他选用了22个豌豆品种,按种子的外形是圆的还是皱的,子叶是黄的还是绿的……等特征。把豌豆分成了7对相对的性状。然后,按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了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的一些结果。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通过人工授粉使高茎豌豆跟矮茎豌豆互相杂交。第一代杂种(子1代)全是高茎的。他又通过自花授粉(自交)使子1代杂种产生后代,结果子2代的豌豆有3/4是高茎的,1/4是矮茎的,比例为3:1。孟德尔对所选的其它6对相对性状,也一一地进行了上述的实验,结果子2代都得到了性状分离3:1的比例。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又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了杂交实验。结果发现,黄圆种子的豌豆同绿皱种子的豌豆杂交后,子1代都是黄圆种子;子1代自花授粉所生的子2代,出现4种类型种子。在556粒种子里,黄圆、绿圆、黄皱、绿皱种子之间的比例是9:3:3:1。
通过上述实验材料,孟德尔天才地推出了如下的遗传原理。
1.分离定律。孟德尔假定,高茎豌豆的茎所以是高的,是因为受一种高茎的遗传因子(DD)来控制。同样,矮茎豌豆的矮茎受一种矮茎遗传因子(dd)来控制。杂交后,子1代的因子是Dd。因为D为为性因子,d为隐性因子,故子1代都表现为高茎。子1代自交后,雌雄配子的D,d是随机组合的,因此子1代在理论上应有大体相同数量的4种结合类型:DD,Dd,dD,dd。由于显性隐性关系,于是形成了高、矮3:1的比例。孟德尔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结论:不同遗传因子虽然在细胞里是互相结合的,但并不互相掺混,是各自独立可以互相分离的。后人把这一发现,称为分离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对于具
有两种相对性状的豌豆之间的杂交,也可以用上述原则来解释。如设黄圆种子的因子为YY和RR,绿皱种子的因子为yy和rr。两种配子杂交后,子1代为YyRr,因Y,R为显性,y,r为隐性,故子1代都表现为黄圆的。自交后它们的子2代就将有16个个体,9种因子类型。因有显性、隐性关系,外表上看有4种类型: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其比例为9:3:3;1。根此孟德尔发现,植物在杂交中不同遗传因子的组合,遵从排列组合定律,后人把这一规律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发现被埋没
孟德尔从1856年开始,经过8个的专心研究,得出了上述两上定律并写成一篇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在好友耐塞尔(一个气象学家)的鼓励的支持下,他于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举行的布尔诺学会自然科学研究会上,报告了这一论文。与会者很有兴致地听取了他的报告,但大概并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因为既没有人提问题,也没有人进行讨论。不过该会还是于1866年在自己的刊物《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会会报》上全文发表了这篇论文。
曾一个时期,人们以为孟德尔的工作被埋没,是由于当时学术情报囿闭不通,交流不广,人们不知道他的工作造成的。后经调查,才知情况并非如此。原来该学会至少同120个协会或学会研究会有交流资料关系。刊载孟文的杂志,共寄出115本。其中,当地有关单位12本,柏林8本,维也纳6本,美国4本,英国2本(英国皇家学会和林耐学会)。孟德尔本人还往外寄送过该论文的抽印本。迄今有据可查的至少有5个人了解他的工作。第一个是耐格里。他是19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他的研究对解剖学、生理学、分类学和进化论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植物学方面,他是心柳菊属方面的权威。孟德尔不仅把自己的论文寄给了他,且还给他写过进一步说明论文的长信。第二个是A.凯尔纳。他曾在因斯布罗克任教授,在维也纳植物园当主任。第三个是H.霍夫曼,一位植物学教授。第四个是威廉.奥尔勃斯.福克,他是植物杂交方面的权威。第五个是俄国的施马尔豪森。但是,刊物也好,论文也好,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明显的反响。这样,孟德尔的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竟被当代人们所忽视和遗忘,被埋没达35年之久。
1900年,对孟德尔盖棺后成名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有三人几乎同时重新作出了孟德尔那样的发现。第一个是德弗里期,他于1900年3月26日发表了同孟德尔的发现相的的论文;第二个人是科仑斯,收到他论文的时间是1900年4月24日;第三个人是丘歇马克,收到他论文的时间为1900胪6月20日。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他们也都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这时,他们才清楚,原来自己的工作,早在35年前就由孟德尔做过了。
对孟德尔发现被埋没的原因分析
有不少生物史学家。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也曾进行了一些调查。但因事情发生已年深日久,有确凿证据的材料所得无几,尤其关系到人们心理方面的活材料更难以到手。现据已有材料作如下分析:
历史的局限性
1866年孟德尔发表自己的论文时,正值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的第七个年头。这期间各国的生物学家,特别是著名生物学家都把兴趣转到了生物进化问题上,而物种杂交问题自然就不是人们瞩目的中心问题了。“这一事实也许对孟德尔的工作所遭到的命运,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其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学术资料不能广泛地交
流也是一个原因。如,对杂交问题搜集资料较多的达尔文,就没有看到过孟德尔的论文。虽然也有人说,即使达尔文看到了这一成果,也不一定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但,这样推论是没有多大根据的。又如,了解孟德尔工作的俄国的施马尔豪森,他本来在自己学位论文的历史部分加了一个附注,正确地评价了孟德尔的工作。但遗憾的是,当1875年《植物区系》杂志发表他的论文译本时,删去了加有评价孟德尔工作的附注。这样,就又减少了后人了解孟德尔工作的机会。
怀疑以至完全不相信这是一项新发现孟德尔发表他的新发现时,当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修士。至于他从事植物杂交的研究,只被人们看作“不过是为了消遣,他的理论不过是一个有魅力的懒汉的唠叨罢了”。的确,在一个专业学者的眼里,他还够不上一名地道的生物学家。因为他既没有生物学专业的学历,也没有博士、教授的头衔。因此,他的具有挑战性的发现,自然不易被人们所相信。从已知的少数几个看过他论文的人的反映和态度看,怀疑以至不相信孟德尔这个小人物能有什么新发现,乃是忽视他成果的一个和重要原因。当时了解孟德尔最多的是生物学家耐格里。孟德尔跟他素来关系甚密,相互交往达七年之久,孟德尔常同他交换种子。他也是读过孟文的第一个人。然而,正是由于他不仅没有正确地认识孟德尔的工作,而且还提出种种怀疑和责难,从而成为这桩遗憾后世的科学蒙难案的重要原因。现已查到,他看过孟德尔论文后,于1866年12月31日给孟德尔的复信。从中可以确凿地看到他是怎样地怀疑、责难以至忽视了孟的工作。他在信中说:“我认为,你用豌豆属作的实验还远远没有完成,其实还只是个开端。……能为最重要的结论提出无可争辩的证明的这样一套试验,决不是已在着手进行了。……你打算在你的试验中包括其他植物,这是很好的,我相信,从其他品种中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就遗传性而言)”。他还怀疑孟德尔得出的3:1的规律。如他说:“你应当把数量的表现看作仅仅是经验的理象,因为它们还不能被证明是合理的”。在耐格里看来,“只有那些在最模糊的专业领域能够作出正确判断的人,才能探究这个问题”。另一个了解孟德尔工作的A.凯尔纳,接到孟德尔寄送的论文后,曾给孟德尔写过复信。但据凯尔纳的助手说,孟德尔的论文在凯尔纳的图书室中压根就没有拆过封。人们是否可以推论:在凯尔纳的眼中,像孟德尔这样的小人物的文章,简直是不屑一顾的。
不理解其成果的重要意义
孟德尔的发现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当时的流行观念。在当时,传统的遗传学观点是融合遗传理论,而孟德尔的思想则是粒子遗传;其次,当时在生物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的观察和实验,而孟德尔用的是定量的数学统计分析。所以,即使是认真地看过他的文章,如果跳不出传统框框,也不一定能理解其重要意义。如H.霍夫曼不仅看过他的文章,而且在自己的著作中,五处引用了孟德尔的文章,但现在看来,不是没有引到重要的地方,就是有所误解,总之,没有真正理解孟德尔工作的意义。所以,在霍夫曼的书中完全忽视了孟德尔的贡献。福克也曾多次提到孟德尔的成果,但他说:“孟德尔所作的很多次杂交的结果,十分类似于奈特的结果,但孟德尔自以为发现了各种杂种类型之间稳定的数量关系”。他所否定的正是孟德尔的成功之处,说明他根本不理解孟德尔发现的意义。他的提到孟德尔,不过是因为孟德尔培育成了植物杂种,不得不得一下而已。
教训和启示
埋没孟德尔发现一案,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今天,孟德尔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光辉业绩已被充分肯定,以他的成果为基础的遗传学也已取得辉煌胜利。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忽视孟德尔发现的代价是沉重的,它也许使生物学的发展延
缓了几十年。难道我们不应从中悟出应有的教训,找出以古鉴今的富有启发性的道理,以便今后不犯或少犯同类错误吗?
警惕传统观念的束缚
有些人认为孟德尔的发现是早产儿,它超越了时代的认识水平,因此被埋没是必然的。然而,我们却认为,孟德尔的发现不被理解从而导致被埋没,主要应归咎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理由是,孟德尔的课题当时已经摆到了人拉的面前。至少有向个人的工作接近于孟德尔的结论(参阅斯多倍《遗传学史》,第126-138页,第189页),其中甚至包括人所共知的达尔文,他关于金鱼草的杂交实验距离孟德尔的结论只差一小步。这充分说明,孟德尔的发现决非偶然的早产儿,而是具备成熟的历史条件的。上述几个人和看过孟德尔论文的人,之所以没有作出孟德尔那样的结论和没有认识到其意义,主要因为他们没有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跳出传统的定性方法的局面。而孟德尔的成功,正由于他的老框框少些,所以才有可能冲破当时的研究方法和流行的
⑵ 根据红细胞,写一篇《红细胞游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生物课本,尽量根据教材来,急求!(300—500字)
我是红细胞
当我被骨髓制造出来后,我就开始了我的工作。我从骨髓跑到肺部,背了一个氧气袋。跑向主人的大脑,在一路上,我遇到了许多朋友:淋巴细胞、血小板、脑细胞等。当我把氧气袋运送到大脑后,再把大脑排出的二氧化碳运回肺部。我每天都这样快乐地奔跑着,偶尔也去骨髓中心补充一下体力。可是有一次主人不小心划破了一道伤口,细菌趁机入侵到伤口捣乱。白细胞看见,便立刻穿过密密麻麻的血管,来到伤口和细菌战斗。血小板也赶来护驾,帮忙止住了血。虽然我保住了性命,没有从伤口流出去。但是我的朋友却死了,这件事让我伤心了很久。过了不久,我又在运送氧气。可就在路上,看见十几个细菌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细菌要我们把氧气袋交出来,我知道如果给了细菌,它们就会繁殖更多,就更难于对付了。于是我和身边的朋友边和细菌打斗,边呼唤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听到呼唤,赶了过来。不一会就消灭这群外来侵略者。许多年以后,我已经很老很老了,但是我还在马不停蹄地奔跑。我知道如果我们停止了工作,主人就活不下去了。在这一生中,主人身体的每一处地方我都去过了。我最后,又回到了我的生地——骨髓。我想:虽然少了一个我,但其他的伙伴也还会坚守在岗位上的。
红细胞的自述
我诞生了,我发现我是一个在血液里移动的红细胞,每天在他的身体里输送营养,清理血液垃圾,我离不开他的身体,就象鱼离开不了水一样。
今天,这人感冒了,6:30分,他正走在上学的路上。
AM6:45有个白细胞慌慌张张的说,战争来了!!!
在血液里陡然增加了一打打的白细胞,个个神情严肃整装待发,警报声清晰可辩:“各分队注意,请立即赶往扁桃体处,白细胞敢死队以于6:40分全部阵亡……
AM6:55战争是什么??
AM6:56我惊呆了!!!
AM6:59当我经过气管时,就看到扁桃体肿了起来,露出一种病态,令我感到不安。
AM7:01尸体堆积了起来,差点堵住了一条毛细血管。
AM7:03离得很近,天!!!!我看到很多嘶牙咧嘴的家伙在扁桃体周围猖獗活动。很多白细胞不顾一切的冲上去,忽然间,包住病毒,然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一时间,那么多鲜活的细胞就这样死去了。
没有葬礼,没有墓碑,血液循环会冲刷走一切死亡的痕迹。
唯一留下的,是我深深的哀悼。
AM7:14他仍象往常那样走进学校,他不曾意识到,就在他的扁桃体内,那么多的战争和死亡正在上演。
AM7:20战争结束了
这几天我总在想,若自己不曾经战争,不曾看到死亡,该有多好,若生命中只经历美好,幸福,会不会是一种完美?
也许,当你只处于安逸幸福时,根本不会去珍惜,更不会体会到它们的价值,就象一片光明同等于一片黑暗。
比起那些逝去的白细胞,我的存在是多么幸福。
生命既然有终有结,那么,它就不算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这过程中活得精彩。
在战争之后,我才发觉,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去拥有一份好心情。
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最好的生活态度是珍惜每天的时光。
我渐渐走向衰亡了,但我并不害怕死亡,毕竟,我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工作过,思考过,这也许就是我对生命的最好回答。
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我盲目的随着血液移动,也许,我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
心中虽有万般不舍
然而..
我接受….
就这样…..
坦然地……
消失……….
⑶ 神龟峡游记,高中作文
浪滔滔,水悠悠,船到峡谷难调头。阿蓬江倒流三千八百里,唯有大峡谷壮美多锦绣内。如诗如画容,美不胜收。世人堪称仙境,游客赞不绝口。名噪武陵,誉满神州。
上至神龟峡,下到大河口。云雾四时绕,霞露夕阳收。石柱高耸入云,翠竹低矮垂头。仙人碑,隐隐墨迹现;石丘田,涓涓水长流。苍龙入江欲潜水,猕猴攀树戏枝头。云开寺,梵声长唱;寿塔寺,咏春秋。巴人悬棺视见丁字木,神女种田来去影不留。仙谷传说藏于梭米洞,仙梳变成江边青石头。难舍望娘滩,廿四道弯,神秘藏书洞,千载不朽。山间林深而茂,水边草莽而幽。天沟地缝大峡谷,船行江心一叶舟。树葱茏,谷水秀。江水后浪推前浪,游人三步两回首。
美哉!阿蓬仙子伸出热情的双手,渔家姑娘住在深山吊脚楼;
壮哉!幽幽峡谷蜿蜒多姿如画廊,滔滔江水碧波荡漾似彩绸。
⑷ 关于生物的游记,比如,去公园看见的生物呀
小学生?
⑸ 用生物学的方式写一篇包子游记
面团发酵的软硬程度和酸度是由以下2个因素所决定的:
面团中麸质(面筋,gluten)的含量:
麸质能够保留住面粉中的二氧化碳,使其不能挥发到空气中。
所以,面团中麸质越多,面团发的就越大、越软,例如小麦面团(包括全麦和白面)中含有丰富的麸质,发面的效果就非常好;
而荞麦面和玉米面中不含麸质,尽管其中的酵母菌也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因为缺乏麸质,无法将其保留住,所以发酵的面团还是小一些,硬一些。
面团中纤维的含量:
面团中纤维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不同菌的生长,纤维含量越低(例如白面),越适合酵母菌的生长,而不适合乳酸菌的生长,这样的面团发的又大又软,也不酸(可能会有少量的酒精,取决于发酵时的氧分情况,酵母菌在缺乏氧分时会产生酒精)。
但是,如果只是考虑发面效果的话,就会失去乳酸菌在发酵面粉的过程中为身体所带来的好处(白面粉中缺乏纤维,而乳酸菌需要纤维中的多糖来生长),例如乳酸菌能够帮助分解面粉中的蛋白质、产生B族维他命、必需脂肪酸,同时分解残留的农药等。
事实上,用天然存在于面粉中的酵母菌和细菌来发酵的面食对身体最有好处。
因此,发酵全麦面粉,或在白面中掺一些不含麸质的荞麦面和玉米面等是非常好的,既能起到发面的效果,又能获得乳酸菌的好处。
在蒸馒头之前如果加些碱(小苏打,baking soda)效果会更好,因为碱与乳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也抵消了酸的味道(但不会影响食品的营养效果),更好吃。
传统发面方式最初很慢,一旦发起来之后,保留一些(通常称面肥或面引子),下一次发面时用上它,其速度就会很快了。
2.纯酵母菌发面
与天然酵母不同,市场上出售的酵母菌是经过驯化的单一菌株的纯酵母(天然存在的酵母多数是几种菌株同时存在),发面速度非常快。纯酵母只能带来发面的好效果,对于正常人来讲,它虽然对身体没有什么坏处,却不能给身体带来任何发酵食品的好处。
对于体内真菌过度生长的人来讲,最好不要吃纯酵母发酵的食品。
3.用化学物质发面
这是一种最糟糕发面方式,它不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产生二氧化碳,而是在面团中直接加入泡打粉(baking powder),泡打粉中同时含有酸和碱,在水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
现在,很多家庭和食品工业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制作发面食品,制作过程又快又好控制。
有些泡打粉中含有铝,对身体非常有害。
很多研究显示,铝对身体的毒性甚至比汞还要强。
在多伦多,现在还没有发现传统方式发酵的馒头,但可以找到传统方式发酵的面包,这种面包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买。
最好的面包是用多种经过发芽的面粉,通过传统的发面方式制作的,其过程主要是细菌发酵,这样的面包尽管不是很软,但口感非常好,很好吃,并且营养丰富、非常容易消化和吸收。
⑹ 玩得真高兴作文400字(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馆)游记(秋游)
盼呀来!盼呀!终于到源了秋游的一天,秋游这天在杨老师汪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东湖梨园游玩。
走在梨园内,仿佛走在乡间小路,里面有许多的树木梨树、银杏、桂花树等。正逢桂花盛开之时,迎面的桂花香气逼人,树叶在空中飞舞,小鸟在枝头唱歌,菊花向我们微笑,蜜蜂跟我们一起游玩。
一会儿来到了梨园娱乐的第一个项目“飞毯”同学们和我更兴奋了,在杨老师安排下我们以次序参加,同学们坐上飞毯,飞毯在空中飞舞夹杂着同学们的欢呼声尖叫声,看得我口瞪目呆胆颤心惊,即向往又害怕。不一会轮到我了,我的手脚不听使唤的颤抖起来,看着同学们的兴奋劲我努力的使自已平静下来,坐上飞毯。开始转动了,同学们和我都尖叫起来当飞毯越转越高时,我眯上双眼准备迎接更快的速度时,发现没有想像的可怕,感觉自已飞上了蓝天,与蓝天亲密接触,好玩极了。接着又玩了‘八卦阵、峡谷漂游、碧潭观鱼‘等。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好玩有的说那好玩,争吵声说笑声打成一片,热闹无比。
游完了东湖梨园,我们大家都很开心,希望下次春游还到这里。
⑺ 跟具在寒假中对自然生物的的观察与思考。自主拟题,写一篇生物游记。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回物的生活产生影响答,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
①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种
如蚂蚁、蜜蜂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是社群行为;种内
同种生物内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竞争是攻击行为;
②不同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根是共生关系,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竞争关系:水稻和杂草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阳光、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寄生关系: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从植物体内获得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蛔虫、血吸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获取有机物对寄主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捕食关系: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动物狼以兔等为食.
⑻ 跪求一篇生物游记主题是:糖的人体之旅(从一块奥利奥饼干到脑细胞里)。100字以上。好多话追加20分
奥利奥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胃,然后被我搅成了一堆渣子,里面的糖却被分解成了葡萄糖,它穿过好几层膜到达了血浆中,这时…我想起了一个世界难题,1+1等于几?脑中的葡萄糖被迅速用完,血浆中的葡萄糖看到兄弟阵亡,立马前去战地前线…大脑…不过一个人难敌这么多的消耗,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了…(采用哈,我按手机,手都酸了…)
⑼ 小时候看到的一套系列丛书,好像是游记类的,主人公到世界各地看到各种生物,记得里面有说有一种鲨鱼在母
进化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