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庭龙城遗址
1. 王昌林《出塞》中的"龙城"在哪里
王昌龄诗中的复龙城是隋唐的龙城—制—是天水,秦往后的汉晋隋唐天水都是龙城,是北方边境防止“胡马”(匈奴及其后代犬戎突厥回鹘蒙古等)南度贺兰阴山润琴中原的龙城。最早的龙城是常州,但不是防胡马的,也不在北方边境。 是至今日中国已经有六个正统龙城,分别是天水、诸城、太原、常州、柳州、朝阳(紫禁黄龙城)+深圳龙岗现在也叫龙城、香港的九龙城现在也简称龙城,山西太原古城 龙城 私人觉得这个龙城最血统最纯,现在的“龙城热线”网站就是太原的地方网站。 补充: 飞将 军守龙城拒胡马破匈奴复河套的故事只能在阴山南麓的 甘肃天水 开始。山西太原是“产真龙(天子)的龙城”,非因外抗匈奴,不是那回事。广西柳州是因为传说南朝梁“八龙见江”的典故而被确定为龙城的。山东诸城是因为传说是“ 恐龙之乡 ”而被冠名龙城的。
2. 匈奴首都在哪里
匈奴是一个君主制的游牧部落联盟,主要活动范围在蒙古高原一带,版随着历史时期不同权它的政治文化中心也不断变换。
匈奴的首都称作单于王庭,比较有名的建都地方是“头曼城”,建立时间是秦汉之际,位于现今的内蒙古包头市境内。还有在唐诗中有名的“龙城”(现蒙古的乌兰巴托西南鄂尔浑河与和硕柴达木湖之哈拉和林)可网络之。
3. 离石南匈奴刘渊单于庭-左国城遗址
左国城遗址位于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境内,古城坦南、北、西环岗而筑,东城坦沿山脊线而建,周围城池均为内外两层。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则随地形变化环抱内城。该城居高临下,可谓城坚地险,从军事地理和历史地理的角度看,堪称离石以北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该城为春秋皋狼邑、汉代皋狼县匈奴南单于庭,以及刘渊所建前汉国都左国城遗址。据有关资料表明,该遗址至今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
左国城内城西北残存部分已成残垣断壁,东南夯土墙基保存基本完好,在城内和夯土层中,曾出土部分先秦掏片、瓦片、青铜器皿等,这些都充分证明该城是春秋战国时所筑。
珍贵的历史遗产保留至今,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工作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2006年5月25日,左国城遗址由省级文保单位晋升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城池筑于战国,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于此并就此建都。独特之布局及出土的珍贵文物弛名全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之都。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400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
4. 为什么匈奴一定要跨过长城,这是他们最后的倔强吗
对很大一部分的游牧群体来说,游牧并不是一种能够 自力更生的衣食住行方式,他们一定要做别的经济发展活动来填补衣食住行所需。所以,匈奴一定要跨过长城,这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游牧自身的移动性与季节变化强,所以这种服务性衣食住行一定要与游牧之时节节奏紧密配合。匈奴游牧民在牧业以外的生计活动无非是栽植农作物、捕猎、采集、抢掠与商贸等。
尽管有此“分支性框架”,然而在匈奴国家体制及遂行国家策略的动员下,此种部落组织之优越性常荡然无存,或至少严重减损。特别是如前所言,匈奴对汉帝国用兵与一般游牧“部落”抢掠定居群体的模式不同,匈奴在一年四季皆出击,而后者为了更好地协调游牧时节节奏,绝大部分只在秋冬季出门劫掠。
5. 龙城的龙城遗址
龙城遗址的发现是在200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对朝阳市老城区内的北大街及周边地区进行拆迁改造而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从2003年7月到2004年12月,共发掘11个地点,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揭露出多处十六国时期至清代的重要遗迹,出土了包括北燕纪年陶瓮在内的大量重要遗物。
发掘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朝阳北大街城门遗址的发掘,考古发掘表明,这座门址坐北朝南,始建于前燕,彻底废弃于元代,共经历了前燕、后北燕、北魏、唐、辽和金元6个时期的建筑和改建,历时1000余年,三燕时期的城门是首次在朝阳城内发现,其门道结构保存完好,建筑风貌独特,为研究十六国时期北方城市的城门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1600年前的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在北京当选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飞将指的是谁
一、王昌龄左迁龙标
1、李广
李广是中国西汉的名将,曾因击败匈奴有功被任命为中郎,李广有个外号,叫“飞将军”,很符合诗中的“飞将”二字。然而历史上能被称为飞将的,除了李广,还有三国时期的吕布,吕布是西凉军中翘楚,擅长骑射,也被称为飞将。
虽然名为飞将军,但是李广并没有到达龙城。当时汉军兵分四路,李广带的一路兵马,距离阴山较远,并没有打出汉谷关,真正兵围龙城的,是卫青。
2、卫青
卫青一路四万兵马,出了汉谷关,过雁门关,采用迂回战术,直捣龙城。卫青对于龙城的这一战,是从秦以来,汉人战匈奴的首战大捷。因此,很多人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
第三、霍去病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一类人,是那些对战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将军,既然如此,那就包括卫青的侄子霍去病了。霍去病的一生,极其短暂,但是如星河般璀璨,十七岁就跟隋卫青决战匈奴,仅仅带领八百人队伍,就敢深入大漠,击杀匈奴骑兵两千,二十一岁,霍去病继承了卫青的使命,独挑大梁,再次深入大漠追杀匈奴两千里,歼敌两万,纵观其一生六战六捷,可谓是战神。
霍去病的一句“匈奴为灭,何以为家”,激励着多少人?后世名将如文天祥、戚继光等,皆以霍去病为楷模。
7. 王昭君出塞时匈奴在如今的何地也就是呼韩邪的王庭昭君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是如今的哪里
前51/前49年呼韩邪两次抄入长安朝贺。郅支单于扩张西域,前50年建都坚昆。单于庭闲置数年,前46年左右,呼韩邪复归单于庭龙城【哈拉和林】
呼韩邪单于,(?~公元前31年)。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之子。他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匈奴单于,因迎娶王昭君而广为人所知。汉元帝竟宁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
8. 王昌龄的出塞中的龙城现在在什么地方
汉朝北部边疆的上谷郡、北地郡、雁门郡、代郡、右北平郡等,都留下过李广的足迹,北部阴内山一线上留容下过他那骁勇善战的身影,当然还有那让匈奴畏惧、不敢逾越的“飞将军”之名。史书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可见李广虽然进攻方面比不上卫青,但是防守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9. 龙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城门遗址位于朝阳北塔东南米,包括大型夯土城门墩台、石砌门道、向南北两侧延伸的石子大路、砖路和东西两侧的城墙。城门墩台由两个东西对称的大型夯土台基构成。
三门道证明这是座都城通过考古发掘,发现“龙城宫城”正门先后经过前燕、后燕、北魏、唐、辽五个时代的建设。第一期门址有三个门道,两侧有向东西延伸的城墙,门址和城墙都用纯净黄土夯筑,质地坚实,夯层清晰,夯层厚8—10厘米。按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只有都城的城门才允许开设三门道,据此推测,第一期门址当为前燕始建龙城时所筑,是龙城宫城的南门。第二期门址在一期门址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仍为三门道,推测二期门址建于后燕,毁于北燕灭亡时。
龙城确毁于一场大火第三期门址形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是把东、西两门道的南端用夯土堵死,中门道继续使用。两侧门道未堵的空间填满了堆积土,出土有北魏莲花瓦当和隋五铢钱。第三期门址当为北魏时期所建,沿用到隋代。第四期门址在北魏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门墩的南北两端和城墙南端都进行了增补。门墩平面呈长方形,底部东西长34米,南北宽23米,门墩南北两侧均有包砖。门道长4米,其北部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砖道,残存25米。根据夯土外包砖的形制和层位关系判断,第
据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只有都城才能修建三门道城门。朝阳龙城城门遗址就发掘出了三门道。专家分析,这座始建于前燕时期的古老都城,是1600年前中原文化、东亚文化、草原丝绸之路的汇集地。
四期门址当建于唐代。第五期门址的方向和格局都依唐代之旧,但范围有所缩小。门墩底部东西长约32米,南北宽20.5米。门墩外围均用砖石包砌。门道宽5米,长20.5米,地面用大石板铺砌,两壁包镶木板,其下置础石,上承木柱,门道内堆积了大量的被烧成木炭的粗大立柱和红烧土块等,表明此建筑最终毁于一场大火。推测第五期门址始建于辽代,沿用至金元,废弃之后没再重建。
众多文物显示古城的繁华在此次发掘中出土了建筑构件、陶器、瓷器、骨器、石佛造像、陶佛造像、石夯锤、玉器、铁器、铜器、铜钱等遗物。在七号地点发现了多件刻有北燕“太平”年款和制作工匠姓名的陶瓮。此外,在朝阳南塔北侧50米、双塔街南口还发现了一座辽代藏佛舍利石宫。石宫平面呈长方形,由大石板砌成石室,外面包砖。石室内藏一长方形石函,石函内外均施彩绘,函内藏有佛舍利、鎏金佛像、银钵、银菩提树、白瓷净瓶、白瓷香炉等物。石函旁立一长方形石碑,刻《佛舍利铭记》,时为辽圣宗统和二年,即公元984年。
令人惊奇的是,作为“三燕故都”的内城门道,修筑已相当讲究。早期的门道地面铺一层黄沙土;中期唐代的门道又发展了一步,道中间铺了2米宽的砖路;而晚期的门道更气势恢宏,不但路宽拓展到5米,还全部以200厘米长、80厘米宽的长方形大石块对缝铺设,排列整齐。当时这座城市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10. 广西白龙城遗址在什么地方
位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距离北海市约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