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范成大祠游记

范成大祠游记

发布时间: 2021-02-25 20:04:48

⑴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资料:

范成大(1126年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范成大祠游记扩展阅读:

1、主要成就:

范成大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职责范围内,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时,范成大创义役、复堤堰、兴水利、建桥梁。出知静江府(广西桂林)时,范成大厘盐政、奖士类修古迹。出任四川制置使(后改管内制置使)时,范成大减酒税、罢科籴、练将士、修堡寨、蠲租赋、荐人才。

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范成大蠲积欠、罢进奉。知建康(今江苏南京)时,范成大举荒政、赈饥民、捐税敛、开军仓以济贫乏,移余财以代秋租。

他的这些为政举措,对减轻地方负担、改善百姓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人物评价: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纪昀等: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自为一家,伯仲於杨、陆之间,固亦宜也。

石蕴玉:达於政体,使不辱命。晚归石湖,怡神养性。

蔡东藩:范成大、赵雄一再至金,祈请陵寝,及改受书礼,终无成效,反滋敌笑。

崔敦礼:包罗百氏,磅礴九流。以辉煌汗漫之作而执耳文盟,以博大高明之资而盱衡士类。

叶茵:千古湖山人物,万年翰墨文章。

张鎡:事业文章两足尊,南北东西曾遍历。

龚明之: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

黄震:公喜佛老,善文章。踪迹遍天下,审知四方风俗,所至登览啸咏,为世歆羡,往往似东坡(苏轼)。

脱脱: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⑵ 范成大的详细资料资料快!!!!!!!!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专。他父母早亡,家属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范成大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⑶ 范成大的祠堂是怎样的

范成大是吴郡,即江苏省苏州人。他的父亲范雩1123年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正字和秘书郎等职;他的母亲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因此,范成大自幼年时期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

范成大17岁时,曾应诏赴礼部献赋颂。次年,父亲病故,家境日益贫寒,由于为衣食奔走和抚养弟妹,直到妹妹出嫁后,他才重操学业,专意科举。所以他后来有“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之叹。

此后,范成大在昆山荐严寺随乐备学习,并加入了他们的诗社。当时,还是少年的范成大便写出了“莫把江山夸北客,冷烟寒水更荒凉”的名句,对于南宋统治者向金朝使节炫耀半壁江山的无耻行为,他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范成大早年所作文、赋《馆娃宫赋》、《论日力国力人力疏》和《论邦本疏》等代表作大都篇章短小,语言平实,很少用典,在当时都享有盛名。如《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奸佞、残害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

1154年,范成大中进士后,先任徽州司户参军,后被召入京,任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历任馆职,仕途上比较顺利。

1166年,范成大升吏部员外郎,因谏官上书指责他被越级提升,他被免职还乡。1169年,范成大被召入朝,任礼部员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

1170年,宋孝宗赵昚令范成大为特使,赴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事。在金主面前,他“词气慷慨”,“全节而归”,维护了宋廷的威信,为朝野所称道。

后来,金世宗复书允许宋孝宗奉迁陵寝,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同年9月,范成大归来,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著名的72首纪事诗。

范成大兴趣广泛,他的《揽辔录》记述出使金国时的所见所闻,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如《胭脂井》和《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

范成大在当时属于主战派人物,因此,他在出使金国时所写的72首七绝诗,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如: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女僮流汗逐毡并,云在淮乡有父兄。

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侵。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

范成大回朝后,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此后,他由中书舍人,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在南宋诗人中最为显达。

范成大赴任桂林和离蜀归乡时所作的《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考订传闻,转述异事,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彩也很浓厚,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

《桂海虞衡志》所记载的桂林岩洞、器具、饮食、物产和民俗史料,对研究广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为珍贵。

其中,关于鸟兽、花果、草木、虫鱼的记载,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谱》、《梅谱》一样,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所著《吴郡志》,是我国最早的具有正式规模的地方志之一,历来都为历史学家所重视。

范成大在地方为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183年,范成大58岁时因病辞归,此后10年,他隐居故乡苏州石湖,建有石湖别墅,自号“石湖居士”。他与南宋著名诗人尤袤、杨万里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范成大的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

著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此外,范成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南宋文学家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中称范成大的书法:

笔劲体遒,可广可狭。

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也称赞范成大的书法:

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

范成大与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孝祥并称为南宋前期的两大书法名家。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时期就有显著影响,到了清初则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剑南”代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而“石湖”则代指范成大。

1193年,范成大病逝于石湖。

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历年久远,早已湮没。据文献《横溪录》记载,卢师邵先生曾在此建范文穆公祠,祠堂三间面阳,其眉揭昆山旧额“石湖书院”。另据文献《石湖志》记载:

公后见东宫曰石湖已拜宸翰,有‘寿栎堂’愿得宝书,太子书三大字赐之。

“寿栎堂”系1518年监察御史卢雍为纪念范成大而建,此时范成大已去世325年。内有御碑亭,置御碑“石湖”两字石刻,中有“赐成大”3个小字。碑的下方为范成大自叙,共471字。

1520年,明代御史卢雍在石湖茶磨山北、行春桥南重建并更名为“范文穆公祠”。次年,他将范成大手书《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摹刻石碑,嵌于祠壁。

1612年,明代参议范允临重建了范文穆公祠。1639年,明崇祯时的巡抚张国对祠庙进行了修缮。

到了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家、苏州人徐杨所作《盛世滋长图》对当时的范文穆公祠全貌进行了描绘,依山临湖,规模宏大。

1798年,清翰林院编修范来宗对范文穆公祠做了修缮。廊上有范来宗记,清代文学家吴锡麒书“重修石湖范文穆公祠记”石刻4通。廊间另有“天镜阁记”石碑2通,由清代官员任兆炯撰,清代书法家王文治书。

后来,同治年间对范文穆公祠进行了重修。修复一新的范成大祠背山面湖,东向,有祠门、享堂两进,左右以廊相连,中为庭院。

祠门额“范文穆公祠”,面阔三间,硬山顶。享堂面阔三间,硬山顶。堂内悬“寿栎堂”匾,有范成大塑像。两旁有对联:

万里记吴船蜀山巴水经过处;

千秋崇庙祀行春串月感怀时。

在殿堂的正中塑有范成大坐像,身穿宋服,手执书卷,神态凝思。祠壁嵌7通石碑,为范成大所书的《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左右壁间嵌明代石刻田园诗碑7通,诗、书、刻俱佳,堪称珍品。

⑷ 范成大的资料谁知道

范成大网络名片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目录[隐藏]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作品一览
相关事件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范成大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近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范成大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⑸ 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生平范成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阅经史,善为文章。17岁时,曾应诏赴礼部献赋颂。次年,父亲病故,他抚养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学业,专意科举。后在昆山荐严寺随乐备学习,并加入他们的诗社。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户参军,后得洪适的荐举,被召入杭,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历任馆职。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员外郎,因言者论其越级提升,被免职还乡。

乾道四年,起知处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礼部员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范成大为特使,赴金国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事。范成大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和著名的72首纪事诗,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后即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张说,范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为之变色。成大乃请领闲职返回苏州。

乾道九年,前往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权礼部尚书,五年正月知贡举兼直学士院,四月参知政事,两月后被谏官以私憾弹劾,罢职归里。淳熙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想富国强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论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劝孝宗要节省人力、国力,珍惜时间,整顿军纪,训练士卒,慎用刑罚,打击贪吏,以强兵复国为大志。在为地方官时,或尽力铲除弊端、整顿军备,或救灾赈济、兴修水利,为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与此相应,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夔州竹枝歌》9首继承《竹枝词》专咏风土人情的传统而又注入新的内容:有烧畲种豆的农夫,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还有着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而富者自饱,农家自贫:“东屯平田□米软,不到贫人饭□中”;揭示贫富悬殊,抨击官吏凶残,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展现。“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用平易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耕织图。然而这些图画并非历代隐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满痛苦和辛酸的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同样对农民的苦难倾注了深厚的同情。诗人在画图中还忠实地再现了贫家的“欢乐”:“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观察之细密,笔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写同类题材的诗人。这一组诗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范成大在当时属主战派人物,他的诗中也充满了爱国思想。早在未官时,他就写过“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南宋小朝廷向金国使者夸耀残山剩水的昏聩行径予以批评。此后的许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出使金国时写的72首七绝,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唐张巡、许远)犹解障妖□。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双庙》)“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官桂林时,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诗中写道:“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枪。”更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信心和远大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还在《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里抒发了他对金人的痛恨;《题夫差庙》一诗,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耽于享乐、残害忠良表示不满,表现了他关心国运、盼望统一的心情。

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广泛学习前代的大诗人,受苏轼的影响最大。他的诗风,因创作背景不同而几经变化: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等人,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劲峭的特点,这在以后出使金国途中写的72首绝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徽州后期的写景诗如《番阳湖》、《回黄坦》等描写细密、语言工致,已露出清丽精雅诗风的端倪。为官桂林和成都时期,由于饱览山川之神秀壮美,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晚年隐居石湖时期诗风渐趋温丽秀婉、圆润优美,以七言诗尤其是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范成大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他在苏轼未甚着意的五言诗上下了功夫,并吸收了他所擅长的辞赋的一些特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发展了苏轼诗中爱用典、逞才学、押险韵等缺点,晚年多病时用僻典佛典写病态的诗作和一些禅偈似的六言诗尤不足取。和陆游与杨万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小,但其诗仍不免有南宋时期注重锻造、务奇逞怪的习气。范成大墨迹

文赋及词的创作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佞、残害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桂林中秋赋》对月抒怀,境界清旷。他的政论、奏章皆能切中时弊,据理力陈,不为空言,不邀虚名,侃侃而谈,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韵。如《论日力国力人力疏》、《论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这些政论文大都篇章短小,语言平实,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记叙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时写的《三高祠记》为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隐逸之士而作,文章开头盛赞三人的高风亮节,中间却掉转笔锋,对世人多希冀归隐,不问国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叹,被周密称为“天下奇笔”,流传甚广,获誉很高。他的山水游记长于随物赋形,善传动态,深得柳宗元笔法,其两篇故意效仿苏轼《赤壁赋》而作的《泛石湖记》,更是以柳之笔,写苏之意,独造清丽秀雅之境,属宋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几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写得真挚感人。

范成大也擅长词作,今存词近百首。其词早年多写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晓角》等,情长意浓,逼近秦观;〔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后期作品更近于苏轼,如〔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调歌头〕“万里筹边处”气韵沉雄;〔念奴娇〕“双峰叠嶂”放达尘外。其清旷之处,尤与张孝祥类似,如〔满江红〕“柳外轻雷”、〔念奴娇〕“吴波浮动”几乎可与《于湖词》中佳作相混。至于〔浣溪沙〕写“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田”,〔蝶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则清新明快,可与他的田园诗媲美。

范成大兴趣广泛,他的《揽辔录》记述出使金国时的所见所闻,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赴任桂林和离蜀归乡时所作的《骖鸾录》、《吴船录》,记述山川形胜,风土人情,考订传闻,转述异事,不仅可资考证,游记色彩也很浓厚

⑹ 范成大有哪些作品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进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为秘书省正字,终秘书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20多岁就写下了一些描绘农村生活景象的诗,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诗里,他便表现了“遥怜老农苦”的情感;在《乐神曲》中,写的是农民为丰年有粮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侥幸;《缲丝行》写姑嫂煮茧、缲丝、卖丝的繁忙劳动;《催租行》则描述了农民输租完毕后,吏胥上门勒索的情景。在徽州为官时,他又写下了著名的《后催租行》,诗作对南宋赋敛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难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绘。后来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乡,他又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的诗,如《刈麦》、《插秧》、《晒茧》、《采菱户》、《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围田叹》等。其中如《黄罴岭》写巢居山农的非人处境,发出“安得拔汝出”的呼声;《劳畲耕》由“峡农”刀耕火种,勉强果腹,写到“吴农”因官租私债相逼而“逃屋无炊烟”;《夔州竹枝歌》9首继承《竹枝词》专咏风土人情的传统而又注入新的内容:有烧畲种豆的农夫,有背着孩子采桑茶的农妇,还有着绣衣罗裳的富商大贾;而富者自饱,农家自贫:“东屯平田□米软,不到贫人饭□中”;揭示贫富悬殊,抨击官吏凶残,同情人民苦难的思想,自始至终贯串在范成大的诗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时,他还在《冬舂行》、《秋雷叹》、《咏河市歌者》等作品里,对下层贫民的悲惨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中,诗人宣称:“汝不能诗替汝吟!”真实地说出他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创作意图。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这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展现。“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用平易如话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家耕织图。然而这些图画并非历代隐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满痛苦和辛酸的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同样对农民的苦难倾注了深厚的同情。诗人在画图中还忠实地再现了贫家的“欢乐”:“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观察之细密,笔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写同类题材的诗人。这一组诗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范成大在当时属主战派人物,他的诗中也充满了爱国思想。早在未官时,他就写过“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秋日二绝》)的名句,对南宋小朝廷向金国使者夸耀残山剩水的昏聩行径予以批评。此后的许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写山川形胜,抒发爱国情怀的佳作。出使金国时写的72首七绝,更是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唐张巡、许远)犹解障妖□。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双庙》)“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这些诗篇通过题咏沦陷区的山川古迹,谴责了宋朝统治者的昏庸误国,为中原父老传达了盼望收复失地的心声,有的诗篇还记载了金国贵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悲惨遭遇。为官桂林时,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诗中写道:“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枪。”更体现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信心和远大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还在《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里抒发了他对金人的痛恨;《题夫差庙》一诗,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耽于享乐、残害忠良表示不满,表现了他关心国运、盼望统一的心情。
范成大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他广泛学习前代的大诗人,受苏轼的影响最大。他的诗风,因创作背景不同而几经变化:早年未中举时和为官初期还没有脱离模仿阶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多效张籍、王建等人,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劲峭的特点,这在以后出使金国途中写的72首绝句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徽州后期的写景诗如《番阳湖》、《回黄坦》等描写细密、语言工致,已露出清丽精雅诗风的端倪。为官桂林和成都时期,由于饱览山川之神秀壮美,其诗境界开阔、诗藻华赡,以清峻瑰丽为特色,五言诗尤为突出。晚年隐居石湖时期诗风渐趋温丽秀婉、圆润优美,以七言诗尤其是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范成大学习苏轼,于其清旷、雄伟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于艺术修养不及,他在豪迈、飘逸方面距苏稍远,一些诗作显得气韵不足,略欠浑成。他在苏轼未甚着意的五言诗上下了功夫,并吸收了他所擅长的辞赋的一些特点,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发展了苏轼诗中爱用典、逞才学、押险韵等缺点,晚年多病时用僻典佛典写病态的诗作和一些禅偈似的六言诗尤不足取。和陆游与杨万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小,但其诗仍不免有南宋时期注重锻造、务奇逞怪的习气。范成大墨迹
文赋及词的创作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馆娃宫赋》借吴王夫差信用□佞、残害忠良、沉溺声色之事暗讽时事,一时传诵。《桂林中秋赋》对月抒怀,境界清旷。他的政论、奏章皆能切中时弊,据理力陈,不为空言,不邀虚名,侃侃而谈,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韵。如《论日力国力人力疏》、《论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这些政论文大都篇章短小,语言平实,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记叙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时写的《三高祠记》为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隐逸之士而作,文章开头盛赞三人的高风亮节,中间却掉转笔锋,对世人多希冀归隐,不问国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叹,被周密称为“天下奇笔”,流传甚广,获誉很高。他的山水游记长于随物赋形,善传动态,深得柳宗元笔法,其两篇故意效仿苏轼《赤壁赋》而作的《泛石湖记》,更是以柳之笔,写苏之意,独造清丽秀雅之境,属宋代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几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写得真挚感人。
范成大也擅长词作,今存词近百首。其词早年多写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晓角》等,情长意浓,逼近秦观;〔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后期作品更近于苏轼,如〔水调歌头〕《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调歌头〕“万里筹边处”气韵沉雄;〔念奴娇〕“双峰叠嶂”放达尘外。其清旷之处,尤与张孝祥类似,如〔满江红〕“柳外轻雷”、〔念奴娇〕“吴波浮动”几乎可与《于湖词》中佳作相混。至于〔浣溪沙〕写“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田”,〔蝶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则清新明快,可与他的田园诗媲美。

⑺ 范成大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著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卷,今已佚失部分。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7)范成大祠游记扩展阅读:

大宋乾道八年,即公元1172年,湖州迎来了一位十分热爱旅游的客人,他叫范成大。这一年的12月,他接到朝廷命令,要求他到广西去上任,于是匆匆整理行囊,从苏州踏上行程。
17日,舟行至湖州,当时的碧澜堂作为湖州府最高级的馆驿,接待了这位驰名海内的官员。

次日,湖州知府薛季宣设宴款待。这一天正好赶上祈雪,所以薛知府请他吃素食,不动荤,以示虔诚。在素宴的觥筹交错中,薛季宣和范成大相约第二天一起去游览湖州名胜——石林。

石林在今太湖南岸卞山山麓,原是叶梦得(1077~1148)故居。叶梦得字少蕴,先世是苏州人,其曾祖叶元辅已徙居湖州,至梦得已四世。叶梦得身历北宋、南宋五代帝王,出仕哲、徽、钦、高宗四朝。他藏书尤多,著述多达55种402卷,于今尚存19种118卷。

在当时后世,他都是颇有影响的学者型官员,且其人格魅力卓越,很早就避居林下,在卞山山腰上修房盖屋,营造园林,名曰“石林”,并以此自号,安度晚年。所以范成大一到湖州,立刻想到的,就是去拜谒先贤叶石林故居。

19日一早,范成大和薛季宣一行乘船驶往太湖北山,乘舟走约十余里,舍舟登岸,在牛氏岁寒堂休息片刻,随后前行。初冬之松桂深幽,绝无尘事。翻过大岭,终于抵达石林旧居处。

⑻ 范成大的资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8)范成大祠游记扩展阅读:

一、书法成就

范成大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

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54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

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 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

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董史在《皇宋书录》称其:“(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

二、个人作品

范成大著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卷,今已佚失部分。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清沈钦韩有《范石湖诗集注》。《全宋诗》亦录有其诗。

⑼ 过小孤山大孤山 原文及翻译

原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隐没了踪迹。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

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

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9)范成大祠游记扩展阅读:

整体赏析:

这篇散文一共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得尽所历妙’也”,是写烽火矶的奇异景色。“八月一日,过烽火矾”,是按日记的形式,着就对烽火矾略作考释,是南朝的时候,“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而形成的一处报警设施。

然后对烽火矾的景象,极力加以描绘。从舟中远望,只是“突兀而已”的江边岩石。而近观则是“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对于“迥异”的特点,作者选取其中一矶石,着意加以特写:“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这几句话,把矶石超凡出众之状,都鲜明地描绘出来了。

它的样子挺拔突出,上面缠绕希“丹藤翠蔓”,形状象是精装的屏风。至此已从总体概貌和具体描摩两方面,写出了烽火矶的奇异景色,但作者仍嫌不足,又巧借杜诗,进一步补充描绘形象。那天是风平浪静,“舟行颇迟”,可以仔细观赏沿岸风光。

主景是写小孤山与大孤山,对于烽火矶寥寥数笔带过,恰似拉开画展的序幕,让人们去“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第二段,从“过澎浪矶”至“山有栖鹘甚多”,是写小孤山的峭拔秀丽。“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是沿着作者的船行游踪,继续往前写,自然地过渡到描写小孤山。

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的大江中,因为语言讹转,以“孤”为“姑”,山上有神女祠,祠庙对彭郎矶,故有小姑嫁彭郎的传说。小孤山在宋时属于舒州宿松县。陆游对于小孤山的描写,开笔就说:“小孤山属舒州宿松县”。

当时江防要塞都是戒备森严,在小孤山也有驻守的军队。首先用类比法,将“皆名天下”的江中独山,如镇江的金山、焦山,南京的落星山进行比较,“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山比”,这就更衬托出小孤山胜过一般的名山,突出其“峭拔秀丽”的特点。

进而由远及近,作具体的描述。从数十里之外向小孤山望去,只见它是“碧峰峰然孤起,上千云霄”。这几句是说山的峭拔。

然后又由远及近,“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这几句是说山的秀丽。正因为山势的峭拔秀丽,所以作者说它是“信造化之尤物也”。极尽爱悦赞赏之词,反映了行舟时观景的实感。作者舍舟登山观赏,“但祠宇极于荒残”。

祠宇荒残的原因,正与上文“有戍兵”相呼应。兵荒马乱的年月,没有人再去修庙建祠。山上不但有祠宇,并且有庙堂,“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说了祠与庙,又对其有关诸事,略加说明考释,那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从湖湘回来时途经小孤山,“尝加营葺”,还“有碑载其事”。写完了小孤山之胜,又将笔锋一转,再写澎浪矶之景。澎浪矶在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靠近长江南岸,与北岸的小孤山隔江相望。

澎浪矶,为江边一巨型石矶,因为“无风亦浪涌”,矶便由此而得名。澎浪矶,又因小姑山之故,转名为彭郎矾。彭郎与小姑,宛然是伉俪一对,前人便将二者之间赋予爱情故事,让现实的胜境更充满神话色彩,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优秀诗文。

他是以小孤山为立足点,大镜头地选取了江山旷境:“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潆,鸥鹭灭没。”这几句宛若泼墨画,艺术地再现了江上广阔景象的朦胧美。这种朦胧美,首先使作者本人陶醉了,他认为是“极登临之胜”,因而流连忘返,“徙依久之而归”。

最后还捕捉了一个“俊鹘搏水禽”的镜头,说它“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此段撤写,是回应前文“冬夏晴雨,姿态万变”,补写傍晚雨中小孤山景色,使得前面的概述文字更为具体形象化。

前面重在写“秀”,后面重在写“壮”,二者相映成趣,读之可以从中领略江山胜概,激发人们对祖国壮美多娇的江山秀色,产生无比热爱的感情。结旬还用庙祝之言,说“山有栖鹘甚多”,以验证作者的目睹壮观。由景及人,文字充满了生机。

第三段,从“二日早”至结尾,是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仍是从时间开始,但对于地点,则是从动中来表现的。

在离开小孤山,舟行未到二十里的地方,“忽风云腾涌”,显然的,天气发生了急剧变化,一场暴风雨很可能即将降临,作者只好命船家“急系缆”。经过风云变幻,天又“俄复开霁”,恢复正常的状况,于是便解缆更行。

这是一个小的插曲,给人一种惊心动魄之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接着从天气写到湖面,船行至鄱阳湖口的时候,首先便是“四望无际”的空旷景象。

对大孤山的描写,是用陪衬的方式,更显示了它的雄伟壮奇。先说它“状类西梁”,即是将大孤山与西梁山合说。西梁山在安徽和县境内,山势极为雄伟壮奇,与当涂县的东梁山隔江对峙,二山合称天门。

再与小孤山比较,说大孤山“虽不拟小姑之秀丽”,但相形之下,亦各有千秋。小孤山之旁,“颇有沙洲葭苇”,显得特别秀丽,大孤山“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显得格外壮奇。秀丽与壮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真是气概非凡,堪称山河胜迹。

大孤山景色,只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轮廓。对予大孤山下的水情,文章进行了一番描述。长江至湖口分一支为南江,长江水浊,南江水清,合处不乱,亦可谓大孤山下之一奇景。

此段作者还说出了一个生活小常识,即长江水浊,汲用之时,要“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至此大孤山之景已全部写完,下面又以一段行程,作为段落的小结。他的行程是“晚抵江州”,对江州情况略作介绍。特别是江“岸土赤而壁立”的特点,亦可谓一胜景。

又再“泊湓浦”,此处“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是湓浦有南江特点,虽是轻轻点上一笔,与全文十分谐调,浑然形成一体。作者是七月二十六日离开池州,历经舒州境内,江西水域,八月二日晚抵达江州,共六日行程七百里,至此结束本段,使全文告一段落。

这篇散文文笔雅洁,优美动人,在艺术上亦颇有特色,堪与历代山水记游文字媲美。

这篇散文的写景记游完全遵循旅游的时间顺序和舟行踪迹来写的,先写烽火矶,着重描写小孤山和大孤山,最后以行程段落为小结,线索分明,条理清楚,有着“散而不乱”的艺术效果,读者可按其所写,进行一次引人入胜的壮游。

写景,作者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小孤山,先写“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继而陡转,说其他山的“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这就更能突现小孤山的秀美。

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则是以小孤山之秀丽对比映衬,这样两山的奇异风姿,就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这篇散文是作者的旅游日记,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所闻所见随意书写,没有一丝一毫雕章缕句的痕迹。

因为不加修饰的信手写来,有些地方尚有粗糙之感,例如末段结尾,纯是行程日期的记述,文字并不典雅。正因为他是无意求工,全文就显得异常的质朴,读之有着特殊的亲切感,使人从中领略到一种自然美。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