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卫所遗址
『壹』 呼伦贝尔市名胜古迹有多少
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区
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 在海拉尔区境内。
呼伦县署 在海拉尔区境内。
海公楼遗址 在海拉尔区境内。
满洲里市
鲜卑人墓葬群 在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内。曾为“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松花江猛马象化石、披毛犀牛化石遗存地。
牙克石市
清真寺 在牙克石市胜利西街。
扎兰屯市
扎兰屯 包括扎兰屯市及西北一带大兴安岭山地。山上松桦茂密;山谷中溪泉众多;溪水汇集流入雅鲁河和绰尔河,河旁草木茂盛,河中又有许多丛林绿洲。其中最有名的景点为秀水和吊桥公园。秀水位于市区北面,为内蒙古夏季避暑旅游的第一胜地。1961年我国一批文化名人来此游览后,共同商定将这段河流取名为“秀水”。吊桥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秀水环绕公园四周。
根河市
阿乌尼村岩画 在根河市北部河岸。
大可鲁大雅鸟兽保护区 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境北部。
额尔古纳市
哈撤儿斡耳朵古城 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为成吉思汗大弟弟拙赤·合撒儿家族居住遗址。
元古可敦城堡遗址 在额尔古纳市奇乾村。
明代卫所遗址 在额尔古纳市上库力村。
辽长城遗址 在额尔古纳市境。
『贰』 有关明朝的卫所制
卫所是明代的军队管理体制和驻军机构。
明代初期,朱元璋应该是采纳了刘基的意见,在南北重要地段建立卫所作为驻军机构。明代的“军”专门指卫所军,他们没有普通的民籍,而都是军籍。管理不归六部,直接归都指挥使司管理,而都指挥使司上有五军都督府。
大概一个卫有驻军5600多人。卫下设五个所,约1200人左右,长官就是千户。所下面是总旗,长官百户,总旗下面设有小旗。
卫所军自己屯田,当军粮和工资用。这是仿汉代赵充国的屯田法。平时大部分人训练,另一小部分种田。正是因为这个,明初的大战役虽然很多,却没怎么花中央的钱。但这卫所个制度在正统时期就暴露出大问题了,比如说卫所军的屯田被有的长官或者亲贵侵占,军人被压榨或者做了长官私人佣工,再加上战乱啥的, 导致粮食军费不够。
正统时期国家就开始补贴卫所军的军费了。而且这种补贴越来越多,但卫所军的战斗力却越发下降。以至于到了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南方抗击倭寇得动用地方的民壮、快手啥的。后来戚继光开始请求用国家经费募“兵”,于是明朝除了卫所军之外又出现了直接归国家掌控的“募兵”。后来这种募兵也越来越多,卫所军也就更加不行了。
衰落原因:第一我觉得,卫所军其从极强的军事作用,发展到后来的不适应时代,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第二,军官亲贵对卫所军的剥削和对卫所屯田的侵占导致中央对卫所的补贴军费越来越多i。再加上弘治年间的盐法改革,卫所的粮就更少了。第三,军队的废弛。第四,末期军人吃空饷。 这些都是卫所衰落的原因。
这是我自己打出来的,没有复制哦。有问题再交流。
『叁』 古时候的卫所的用处是什么
古时候的“卫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设置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它和内地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所谓“抚绥属部”,“看守地方”
。
『肆』 德州市的古遗址古建筑都在哪里
德州根本就没有什么古遗址了,城市建设早就拆没了!
德州到明朝才有个城,靴子城的卫所。
『伍』 中国十大遗迹
1、秦始皇兵马俑 2、北京紫禁城 3、 西藏 拉萨布达拉宫 4、中国长城 5、 西安碑林 6、 四川都江堰 7、 山东 曲阜三孔 8、 西安华清池 9、 西安古城墙 10、 四川三星堆
『陆』 古代的卫所和xx卫衙门是不是一个概念一般人们说话语时都是说我要回一趟x卫所,还是我要回趟xx卫衙门
正好相反,卫所都是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军队驻屯机构,而衙门则是相应的政府和强力权利机构,不能混为一谈。
『柒』 明代在哪些地方设有卫所
明代的卫所制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军事制度,大部分卫所还是一个地理单位,即它们还内管辖着类似于布容政司、府、州、县管辖的地区,也就是说,明朝对帝国疆土实行两套管理系统,行政系统为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司的州)-----县(府属县),军事系统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府的卫)------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特别是在从东北、华北,到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如整个东北、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川西等是没有行政机构的,这些地区设立了大量的军事卫所机构,来实施对边疆地区的统治。这些卫所除一部分是由当地的少数民族担任防守职责外,大部分官军均由内地调入的。数百万的汉军官军及其家属迁徙并定居边疆,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融合,也增强了我国各民族的凝聚力。与此同时,失去统治地位的蒙古族贵族官军或由于战败,或为逃避长期战火的侵袭,或由于蒙古草原生活环境的恶化,或主动、或被动地被明政府安置于全国各地卫所内。他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构成了明代民族融合的一大显著特点。
『捌』 长城的卫所是用来做什么的
明朝在长城区域实行的都司卫所制军事制度。都司卫所制度是以都司为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它率领所属卫所隶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全国设16个都司,5个行都司。除13个省各设都司外,为了加强对边疆、沿海、少数民族地区等战略要地的军事控制,明朝还在辽东(今辽宁辽阳)、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万全(今河北宣化)设都司,而在山西,陕西、四川、湖广、福建5省置行都司。都司、行都司下设卫指挥使司,干户所、百户所等。
明代的卫所可分成沿边卫所、沿海卫所、内地卫所、在内卫所4种类型。长城沿线卫所属沿边卫所,也有少数属沿海卫所。明代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迄嘉峪关,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具有统属关系的屯兵城,大则有镇城、路城、卫城,小则有所城,堡城、关城,分属于辽东、大宁、万全、陕西等都司和山西、陕西行都司。由于长城沿线许多地区不设府;州、县,所以都司卫所自成区域,兼理民政,成为地方行政制度的一部分。这与内地卫所作为单纯的军事机构有所不同,属于有实土卫所。辽东都司管辖的今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全为实土,万全都司管辖的今张家口地区大部分为实土,大宁都司管辖的辽西地区全为实土(永乐内迁后无实土),陕西行都司管辖的今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及其他民族地区全为实土,陕西行都司管辖的宁夏五卫等处也为实土卫所,山西行都司管辖的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部分地区在正统年间以前也全为实土。
明朝在长城沿线采取驻兵重镇、分地守御之策。长城沿线设立了9个防守区,即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关、固原九镇,也称九边。以九镇为重心,形成纵横交错、互相联络的庞大防御系统。每镇建立不同级别、上下统属的屯兵城。边防镇守军的编组、屯守制度与内地卫所军相同。每卫5 600人,分前、后、左、右、中5个干户所,每干户所1 120人;干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每百户所112人。每百户所下辖两总旗,总旗下辖5个小旗。卫所兵:亡立军籍,军户世袭,父死子承。各卫所负责戍守任务,并实行屯田,以屯养军。
为保证长城防御体系行之有效,明朝对驻守长城的将士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以总兵官总镇军为正兵,副总兵分领3 000人为奇兵,游击分领3 000人往来防御为游兵,参将分守各路东西策应为援兵。遇有敌军大举进犯,九镇边军须往来策应。正德六年 (1511),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军调操京师,以镇压河北农民起义,号称“外四家”。此后,边镇军频繁调入京师内地,成为明军主力。
镇守制度的推行,逐渐形成有别于都司系统的另一套地方军事领导体系,总兵官逐渐取代都指挥使原来的地位,成为地方上名符其实的军事统帅。正德四年(1509),朝廷批准固原总兵官曹雄的建议,令地方布政司、按察司的公文须直接报送镇守总兵官,不再经都司转呈,表明镇守总兵官的地位实际已凌驾于地方三司之上。
明朝还在长城以外的东北、漠南、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相继建立了数十个羁縻卫所,作为左右两翼防御或进攻蒙古封建主的根据地。最著名的是东北的福余、泰宁、朵颜等兀良哈三卫和关西七卫,即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沙州和哈密等卫。这些羁縻卫所的长官如都督、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均由当地少数民族头人担任,允许世袭,朝廷每年给以定额赏金,并与之通贡、互市。这些地区一般不派遣汉族军队,不任命汉族官员。
『玖』 天津市在古代时设置的左中右三个卫所具体指的分别是现在哪个地区
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设卫,翌年设天津左卫,转年又增设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卫合一,归并于天津卫。
《大明一统志》记载:天津三卫“俱在静海县北90里小直沽”
小直沽在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
我查了一些资料,但没有说明这三个卫具体的地点,只笼统的说都在小直沽(张自忠路北端),天津卫是永乐2年11月设;左卫是同年设的,直属于后军都督府;右卫是永乐4年设,也属于后军都督府
『拾』 明朝的开原和铁岭所属哪些卫所城堡
gaolei56565您好
是属于辽东(古称),明末时孙承宗与袁崇焕修建了关宁防线,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