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币遗址
1. 澄县铸钱遗址还存在吗
有的
1979年9月24日,业善公社东白龙大队坡头村生产队社员马冬春等人在村东北土壕取土时,发现西汉五铢钱铜范41件。10月6日省文管会和县文化馆对铜范出土地进行勘测。1980年10月14日到11月3日进行发掘和清理,确定为西汉铸钱遗址。《考古》杂志1982年第1期发表了该遗址的发掘简报。该遗址位于坡头村东北200多米处。西北据县城35公里,东南距大荔县双泉乡1公里,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47米。从断崖中暴露出的堆积物看,文化层厚度30—80厘米。发掘过程中,除在铜范出土地点周围,采集到大量的薄厚不等的西汉粗、细绳纹板瓦残片、粗绳纹残砖块、灰陶罐残口沿、指甲纹陶片和粗绳纹残筒瓦外,还清理发掘出四座陶窑(编号一二三四号),一二号陶窑严重破坏,三四号陶窑基本完好。
一号窑在土壤的断面上,座南面北,以窑室的东壁为准,方位零度,窑室约有1/3的地方受到破坏,仅留工作室、火门、火膛和窑床部分。工作室南北长1.72米,东西宽1.25米。火门南北长32厘米,东西宽60厘米。火膛南北长90厘米,东西宽1.25米。窑床东西宽1.25米,南北残长5.5厘米,高17厘米。由火膛底至地表1.40米。窑室内壁是厚5厘米的青色硬烧土,外为厚10厘米的红烧土。在火膛内发现铜范、陶范和铁器。在工作室的东北角发现了炼铜用的铁锅。在火门两壁有火烧过的痕迹,底部有大量的木炭灰、红烧土块及零星的木炭块。证明当年在这个窑内进行过生产。因为窑室不大,窑床面积有限,不可能烧制大量的陶范,可能为烘烤陶范上面的钱模用,拟属烘范窑。
二号窑在烘范窑西北55米处。窑址上部被村民取土时挖掉,下部保存完好,该陶窖座西面东,以西壁为准,方位10度,火门、工作室和窑室相连。窑室内前部为火膛,后部为窑床、烟囱。窑址南北2.7米,东西7米。工作室为长方形,南北2.8米,东西1.7米。进火门的通道,南北45厘米,东西1.2厘米。火门宽75厘米,残面隔火墙砖4层。火膛平面似梯形,前接火门,后接窑床。上底即火门,南北长75厘米,下底即窑床前端,南北长2.7米,两条斜面长1.7米,上下两底间相距54厘米,由底部至窑床面高55厘米。在火膛内发现大量草木灰,证明是以草木为燃料。窑室内火膛、窑床和烟囱的周壁,均为青色的硬烧土面。
三号窑位于烘范窑下北38米处,座北面南,以窑室东壁为准,方位9度,形制结构分窑室、火膛、烟囱、火道和火门五部分。窑室为方形。顶为砖砌穹庐形,残高1.94米,复原高度2.82米,窑壁涂有草泥一层,顶残留1—7层,窑床南北长2.85米,东西宽2.72米。火膛横深1.88米,弧顶,下低于窑床40厘米,上高于窑床1.08米。近火门处呈圆口状。烟囱在窑室北壁有三个,中间一个为主囱,高1.6米,宽42厘米,深57厘米,两下角的烟囱高41厘米,宽28厘米,深30厘米。火道在火膛中间,两端分别与主烟囱和火膛相连。火道口宽10厘米。火门口宽67厘米,用砖圈底,复原高度为94厘米。
四号窑位于三号窑西南2米处,座西面东,以北壁为准,方位276度。通长6.53米。形制结构与三号窑基本相同。
该遗址共出土文物220件,计有五铢钱铜范41件,铁锅1口,铁卡钳3件,铁拐脖鼓风管1件,铁钳1件,铁铲1件,铜五铢钱2枚,砂磨石2个,陶钱范100多件,坩泥坯圆筒56件,陶窑垫4个,小陶罐1个,陶甑1个,条砖两块。五铢钱铜范分大小两种,均为明文范母,形状均为长方铲形,底角剁角,钱模上“五株”二字反刻。大铜范39件,每件重5.5公斤,小铜范每件重3.25公斤。带柄长41.5厘米,口宽3.5厘米,厚0.8厘米,正面中部有凹槽,槽上宽下窄,长38厘米,口宽3.5厘米,深0.5厘米,各钱模之间均有分槽,两边有排气道,钱模四行,以主槽为中轴对称排列,靠主槽两侧各排11枚。两边各排十枚,每范共42枚;小铜范2件,每件重3.25公斤,造型与大铜范基本相同(附大小铜范拓片)。铁锅用于炼铜,沿宽9厘米,口径52厘米,口沿有一喇叭形流槽,流槽长9厘米,宽8—10厘米,锅厚一厘米,高20厘米,锅内涂一层0.5厘米厚的细加沙红胶泥耐火材料,背面上部铸有两个圆形对称的短足,短足长9厘米,直径4.5厘米,流槽两旁偏下处有铁环一对,直径为5厘米。
此外,在烘范窑附近,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炭灰和小木炭块,说明当时炼铜铸钱时用木炭作燃料。
坡头西汉铸钱遗址出土的钱范数量之多,居全国第一位。西汉坡头铸钱厂,史书并无记载。这一发现弥补了历史上的空白,给中国货币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几座陶窑较为完整,设施齐备,工具齐全,给我们研究西汉铸钱工艺及具体生产流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铜范制作精美,造型大方,充分反映了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它对我们研究汉五铢钱的铸造历史和祖国货币史的发展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2. ,钱字的起源和演变
“钱”是我国对货币的俗称。是在特定国家或经济体内的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或是偿还债务的特殊商品。为什么称货币为“钱”呢?“钱”字又有怎样的由来呢?
由来
原来,在漫长的商品交换发展中,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不是一开始就用黄金,而是先用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有不同,加上它不能分割,不易携带、保管,就被谷帛代替。
可是以谷帛充当一般等价物也会出现“温谷以要利,作薄绢为市”的投机现象,又因它们品质不一,作价势必要引起麻烦。
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就以武器和生产工具等实物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商品交易。而我国古代有一种农具,当时称为“钱”,“钱”最初是农田耕作的一种用青铜铸造生产工具的名称。
因为农家必须依赖这种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而且“钱”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于交换,由于它较长时间地被当作交换媒介物,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货币,“钱”这个名称也就被沿用了下来。
到了汉代,封建迷信的统治者,出于聚敛财富的愿望,将“钱”又改称为“泉”,“泉”便成了“钱”的借用。用“泉”来称呼货币更加形象,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现代,“泉”这个借用词还在用,比如:集币迷们总是以“泉友”相称。
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等处,见到的“布币”比农具“钱”要小得多,但保持了“钱”的原形。198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伍元钞票,对着光照一照,它的水印图案就是“布币”~
3. 沈阳造币博物馆有啥
沈阳造币博物馆为内部开放的博物馆,暂时不对外开放,沈阳造币博物馆坐落在沈阳造币厂奉天机器局旧址内。内部展厅有奉天机器局时期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造币设备、工具、厂志、金币、银币、铜币、流通硬币、普通流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纸币、纪念章等等等等。门票;免费。开放时间;10:00——16:00(内部开放时间)。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对外预约开放。
沈阳造币博物馆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138号。所属地区;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地理位置;辽宁省沈阳市中东部地区。建议游玩时间;约一小时三十分钟至二小时左右。奉天机器局旧址文物级别;沈阳市首批不可移动文物(二零零四年公布),沈阳市历史建筑(二零一五年公布)。奉天机器局旧址别名;满洲·中·央·银·行造币厂办公楼旧址。
沈阳造币博物馆周边二公里部分景点概况;奉天府右翼官学旧址、奉天大亨铁工厂办公楼及水塔旧址、万泉公园、赵尔巽公馆旧址、万泉给水塔旧址、思源纪念碑、夏芳园、翠园、百柳园、树木园、万柳塘公园、南中园、滨河园、滂江园、春晓园、东塔园、东塔护国永光寺、新光建筑群、黎明建筑群、大东公园、旭园、堂子庙传统民居、培育巷3号建筑旧址、沈阳江浙会馆旧址、老龙口酒博物馆、龙之梦亚太成、辛巴达城堡、龙之梦黄龙府博物馆、龙之梦青花瓷博物馆、龙之梦植物园、龙之梦动物园、沈海园、德胜公园、黎明游园、和睦公园、花鸟园、黎明公园、新光公园、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等等等等。
4. 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宏大的汉代“国家铸币厂”——钟官城遗址位于陕西省什么地方
距西安约25公里,隶属于户县大王镇辖区
钟官城遗址简介
“钟官”最初主管铸造钟鼎之类,版其后虽以铸钱为主,权但其名不改。汉时成为主铸钱币之机构,已发展为城。钟官城遗址东距西安约25公里,隶属于户县大王镇辖区,遗址总面积90万平方米,分为陶范分布区、陶窑分布区和重要建筑区三部分。这处汉代铸钱遗址,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延续时间也较长,是一处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铸钱遗址。当时这里有一套完整的生产机构,对其进行深入地发掘和研究将有可能彻底弄清西汉时代完整的铸币工艺,对研究我国古代铸币历史、铸造技术和科学技术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5. 高都铸币处遗址又称高都遗址
高都遗址,又称垂都遗址,因高都古称垂都而得名,地址位于晋城市泽版州县东北21公里的高都镇保伏权村北寨上附近。
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陶片、瓦片、骨针等物品。断面上可看到灰坑5座及文化层。文化层距地表深50厘米左右,厚度约2米。从采集的陶片看,时代单纯,均属龙山文化遗存。
据古籍记载《泽州府志》载:“夏桀居天门,始迁于垂”。天门,即晋城市泽州县南的天井关。垂,指的就是垂棘山。垂棘山下一古洞口有前人所刻的“夏桀王迁都处”。这里早期被称为“垂都”,又因为这个地方位于丹河岸边,地势较高,所以后来改称作“高都”。
6. 谁发明了钱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货币从使用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货币文明史。 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早的金属货币。 早期仿形货币是中国经过了长时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阶段之后产生的。随着地域经济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货币都不一样,现今出土的一些有争议的青铜器:如斧、馨、鱼、网状器,它们与实用器形似而体积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现。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先秦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前的西周、东周时期。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森林区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另外一大类型是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造逐步成熟的轨迹。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猎捕鱼为业,其铸币有似图腾,有似地名,有似计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圜钱。这种货币是仿纺锤,还是仿玉器,至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但可以肯定,使用圆钱部落比较文明、发达。 秦汉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先祖创铸了一种外形暗含天圆地方观的方孔圆形计重钱币。文字粗朴,书用大篆,轻重大小不一的半两货币,现俗称先秦半两或战国半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衡制基础地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不久,由于暴政与巨额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晌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民间自行铸造。 我承认,这是我从网上复制来的,但却是真实的
7. 钱的起源和演变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8.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
答案A
此题是2011年北京市文综12题的改编题,属材料解析型。根据常识,战国时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是北方游牧地区,故从材料“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可知①说法正确;结合所学,战国时期燕国都城蓟即北京地区,故材料“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可知战国时期燕国都城蓟商品交换频繁,故②“燕国都城是北方的商业重镇”说法正确;从材料“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可知在燕国出现其他诸侯国的货币,故③“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说法正确;从材料中出现众多的诸侯国货币,可知当时经济交流中起码面临币种混乱的交流障碍,故判定④说法错误。
9. 春秋时期的铸币如何发行
春秋时期的铸币的发行主要靠各个国家自行发行本国金属铸币。
金属铸币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时期。1977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春秋中期郑国祭祀遗址一长方形井中出土一件特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的铸范;山西曲沃天马遗址一窖穴内出土两枚平肩弧足空首布,其时代不晚于春秋中期晚段;河北张家口、滦平、北京延庆等地的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有尖首刀币。这些资料证明,中国古代金属铸币的出现应早于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中原地区的周、郑、卫等国开始铸造大、中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山西汾河流域的晋国铸行的圆裆、弧裆耸肩尖足空首布;河北桑干河流域、太行山一带的铸行的尖首刀;齐国可能已经开始铸造“齐刀”;秦、楚地区是否已有金属铸币还难以确定。
诸候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与结算:
诸侯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与结算关于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传世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均很少涉及,但依据现有资料分析,可能存在两种方式:
1、以黄金作为其它铸币的一般等价物,各国货币以黄金做最终结算
战国时期的黄金货币主要是金版和金饼。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大宗的金版和金饼主要出土于江苏、安徽寿县、阜南、河南扶沟、鄢陵、襄城、陕西咸阳、河北易县、满城,湖北江陵、河南信阳、湖南长沙、安徽寿县等地还出土有大量冥币,其中,江苏地区出土的楚国金版地点最多且主要是较小的切块;安徽出土楚国金币的地点虽少于江苏地区,但重量却比江苏大得多,而河南扶沟古城村和襄城北宋庄两处战国金币窖藏的特点是金版特别多,金饼中出现马蹄金。
另外,湖南、湖北、安徽等地还出土有成套的战国天平及环状铜砝码,其中比较完整的有1933年寿县朱家集出土的一套6枚和1945年长沙楚墓出土的“钧益”9枚。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楚国曾经普遍使用黄金货币,黄金价值高,使用时需根据需要切割成小块然后用天平准确称量。
目前发现的铸币中,楚国的铜钱牌上铸有“良金一朱”、“良金二朱”、“良金四朱”等字样。1998年公布的郭店楚墓竹简的整理者在考证简本《老子》时发现,简文中上从“目”、“下部为立人”的字是“视”字。
依据现有出土资料,黄锡全对战国时期楚国货币的兑换关系作出如下推断:
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诸侯国皆盛产黄金,如中原周、郑、韩等国,故还应存在另一种方式,即:
2、仿铸别国货币
目前的考古发现,在异国都城和边境地区皆发现有并不属于该国流通的铸币模范。
(1)韩、中山等国仿赵圆足布币
1992年8月,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内大吴楼铸铜遗址南部边缘地带出土有“蔺”字大圆足布面、背范32件,此外还有“离石”大圆足布面范1件,同时还有许多铸铜炉残片、炉砖、铜渣等。1993年5月,在城内小高庄村西遗址又发现“蔺”、“离石”布面、背范110余件,其中夹有一件石质大圆足石范,同时还有大量熔炉残片出土。
1986年秋,中山国灵寿故城铸币作坊遗址出土有“蔺”字石范、陶范和一枚“蔺”布币,陶范和石范大多是废弃的碎范块,仿“蔺”字布币与该处出土的模范完全相同,为本地所铸无疑。
“蔺”、“离石”在战国时期为赵国两处重要边城,虽屡遭秦和魏的进攻,甚至被占领,但大部分时间属赵,币上文字又为三晋风格,其模范在韩和中山国都城铸币作坊遗址出土,可见,韩和中山曾仿铸赵圆足布币。
(2)齐、赵、中山等国仿燕“明”刀
2000年有学者在临淄故城附近采集到数十块燕明刀范,出土地在齐故城北500米处,伴出的还有筒瓦、陶器、烧土遗迹及木炭,钱范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币型是《燕国货币的发展和研究》中的甲类V式。
河北沧县肖家楼曾出土大批齐明刀,沧县战国时处于燕、齐、中山交接地带,此地发现大批齐明刀,当是受燕明刀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方便与燕国的贸易。
中山国灵寿城内铸铜作坊遗址五号遗址西南部窖内及城内各处经常出有燕明刀甲乙二型,而且多与中山国“成白”刀伴出的陶范也是燕明刀乙型。
(3)东方六国仿秦圆钱
一般认为,三晋中的魏国首先铸造了圆穿圆钱,秦受魏影响也铸圆穿圆钱,秦国后来又铸造方穿圆钱,并影响了东方的燕、齐等国。楚国虽然没有铸造圆钱,但出现了一种“视金一朱”的钱牌,钱牌中的圆钱图案也为方穿形式,可以看作受秦国的影响。
(4)燕仿三晋铸方足布
燕国于战国时主要铸行“明”刀,战国中晚期开始铸方足布。燕国在燕下都铸造一些有赵国邻近城市名称的布币,如“右易新治”、“安阳”或“阳安”方足布,而后又在辽东一带铸造襄平等方足布,铸行布币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方便与三晋的交往,尤其是赵国。
(5)韩仿魏大型平裆锐角布铸小型尖裆锐角布
锐角布在郑州、新郑、鹤壁、林县、淇县战国墓葬、洛阳东周王城等地均有发现。根据其不同形制和大小,可分为大型平裆布和小型尖裆布两种。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及背文的比较研究,黄锡全先生以为:大型平裆锐角布是韩国铸币,小型尖裆锐角布是魏(卫)国铸币。而“郑韩故城”出土的陶范可能就是韩仿铸魏币。
各诸侯国大量仿铸他国铸币的结果是刀布及圆钱并行。刀布并行流通现象,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诸侯国之间货币流通领域中的一个较普遍而且较复杂的货币流通现象。其中,春秋晚期为鲜虞、晋国刀布并行流通时期,战国中期为燕、赵、中山刀布并行流通时期,战国晚期为燕、赵刀布并行流通时期,而到了战国末期则出现了秦、三晋、齐、燕圆钱并行流通的现象。
总之,依据目前材料分析,以黄金作为其它铸币的一般等价物各国货币以黄金做最终结算和仿铸别国货币,两种方式互为补充,并行与战国中晚期。当然,各诸侯国之间货币的流通与结算也有可能存在其他方式,但由于材料有限,各国之间货币到底如何结算,尚待进一步考证。
10. 世界文化遗产纪念币是哪家造币厂铸造
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铸造单位:沈阳造币厂
纪念币面值:5元
纪念币规格:直径内30mm,厚度2.5mm,可放容入30mm内径小圆盒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故宫、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苏州古典园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青城山与都江堰、丽江古城、日月潭、鹅銮鼻、朝天宫、赤嵌楼、敬字亭、颐和园、龙门石窟共15枚铜质流通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