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鼓浪屿工部局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26 09:12:29

㈠ 厦门鼓浪屿这个小岛为何能够成为世界遗产

继7月7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之后,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

除了上述遗产核心要素,岛上现存90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不仅完整见证了百年间本土建筑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变化、创新的过程,也展现出更为多元的风格、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此外,整个岛屿作为历史背景,仍然在整体上保持了优美的海岛景观特征和不同片区的城市肌理特征。

世界遗产中心的决议认为,鼓浪屿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通过当地华人、还乡华侨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外国居民的共同努力,鼓浪屿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也成为活跃于东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华侨、精英的理想定居地,体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人居理念。

㈡ 谁知道厦门鼓浪屿的景点

日光岩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龙头山,耸峙于鼓浪屿中南部,与厦门的虎头山隔鹭江相望,史称“龙虎守江”。龙头山又称日光岩,海拔92.7米,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成为厦门的象征。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浪漫气息。拥有“一片瓦”、“鹭江龙窟”、“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胜景。历代文人石刻题咏甚多,为名岩增添古风异彩。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今与古的有机结合。山间蹬道盘旋,迂回曲折。随处有诗联题刻,以明万历元年(1573年)丁一中所题“鼓浪洞天”为最早,距今已有400多年了。 日光岩顶就是天风台,是鼓浪屿的最佳观景点。放眼四顾,厦门市区、鼓浪屿全岛、环鼓的大海,厦门大学、海沧大桥,九龙江入海口、南太武屿仔尾漳州港,海沧投资区、湖里集美东渡港,或远或近,尽入眼底。游厦门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日光岩上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水师的“龙头山寨”。寨门、搭架军帐的梁洞和指挥水师操练的水操台遗址,今均完好。还有“郑成功纪念馆”,藏有郑成功及其水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众多珍贵文物。

日光岩上的摩崖石刻有八十多处,有张瑞图、何绍基、郑成功、丁一中、许世英、蔡元培、蔡廷锴、蒋鼎文等人的诗文题刻,其中以“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闽海雄风”、“脚力尽时山更好”等,或笔力雄健,或意蕴精深,是日光岩上的一大文化景观。

[梦琴岛温馨提示]日光岩门票60元/人(含百鸟园),当天有效。联票80元/人(包括日光岩60元、菽庄花园30元、皓月园15元、风琴博物馆20元、刻字馆10元,共五个景点)也是当天有效,建议要进景点的朋友从早晨就应该出发,因为大概要花一天的时间(喜欢走马观花者除外,)先参观日光岩---百鸟园---菽庄花园---刻字馆(就在菽庄花园的大门口处不远的地方)---皓月园---风琴博物馆。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50年代气辟为公园,近年又建了许多设施,面积也扩 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颇有特色的海滨公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可台湾军民拒绝割台,总兵刘永福等带领“黑旗军”进行抵抗,腐败的清政府又下令驻台官兵回大陆。时任台湾垦抚兼团防大臣的林维源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内渡,定居于鼓浪屿。林维源,原籍龙溪,其先祖于乾隆年间赴台湾淡水垦殖发家,在台北建有“板桥别墅”即林家花园。其子林尔嘉从小就生活在那里,别墅的一切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1905年林维源去世,林尔嘉继承父业。1913年,他为怀念台北板桥故居,选定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谐音,也是“稻菽主人庄园”寓意,因为林尔嘉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他花1万银元的“润笔”费,请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题写“菽庄”园匾。

林尔嘉对花园的结构布局精心设计,力求再现台北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致。他利用一块不到十亩的坡地,创造出宽阔的空间,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纳入花园的怀抱。花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听浪阁、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十景,小巧别致,自成一格。 菽庄花园集世界园林艺术十大特点中的三个最有艺术个性的特点于一园,是很难得的。
第一个特点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见不到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门仍见不到海,一堵黄墙挡住了视线,待到转出月洞门,绕过竹林,突然“海阔天空”,取得突然见海的惊奇效果。
先把海“藏”起来,而后大海奔腾聚至,引人踏海而行,来到海中的“观潮楼”,观赏海景,真是豪情满怀,可惜观潮楼被台风吹倒后一直未能恢复。瑞士园林专家参观菽庄花园后说:“我 们只有藏湖,而厦门有藏海,十分难得。”菽庄花园的第二个特点是“巧借”:是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窄的一个小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颇有层次,视野宽广的海上花园。这在中国的任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公园都无法领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这是菽庄花园最秀人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汹涌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远处的南太武,近处的担屿、青屿、浯屿,烟波浩渺、风姿绰约;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沧的嵩屿角都成了花园的外景,构成一幅动感的立体画,十分秀美。菽庄花园的第三个特点是:“动静结合”:林尔嘉对动与静的处理也颇为独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为“十二洞天”,洞洞相联,让孩子们去追玩,显出跳动出没的动景;坡边建有小亭小阁,休息观景,表现静雅的环境。海潮的流动,长桥的安卧,岸上花团锦簇,海中百舸争流,都体现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匠心独具!还有林尔嘉把台北板桥别墅的小板桥也搬了进来,把眉寿堂,壬秋阁等建得小巧玲珑,采用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琉璃粉墙,小桥流水,淡雅高洁,与海色、山色、天色浑然一体。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使整座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真是:片片帆影日边来,成群鸥鹭乘风去;“世外桃源君小隐,袖中东海我来游”!近几年菽庄花园的后山新建了“听涛轩”,设钢琴博物馆,展出世界古钢琴30台,最名贵的是1810年出品的。他们是鼓浪屿华侨收藏家胡友义的稀世珍藏。“蛇岭花苑”展出盆景增添了菽庄的内涵。最后告诉大家林尔嘉的情况吧。林尔嘉,1874年生于厦门,1905年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发起建设厦门的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清末捐巨款晋升为侍郎。1941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多有贡献。曾连任鼓浪屿工部局“华董”14年。抗战时从庐山出了香港,抗战胜利后回台湾定居,1951年去世,终年77岁。

钢琴博物馆 :

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无论是普通的游客还是音乐家、艺术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带给他们的艺术熏陶和音乐的启迪都是无尽的。澳大利亚著名钢琴演奏家杰佛利·托萨是胡友义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说,"我以我的朋友为荣,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礼物献给了中国。"为庆祝开馆,杰佛利·托萨还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专场演奏会。法国钢琴大师米歇尔·布尔敦克勒参观了博物馆后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此举办一个国际性的钢琴艺术节。"我国著名指挥家韩中杰、郑小瑛,旅美钢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钢琴博物馆音乐魅力所折服。

风琴博物馆 :

2005年1月28日晚,受瞩目的国内惟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开始向市民开放,并举行一场管风琴音乐会。风琴博物馆的第一台大型管风琴“诺蔓比尔”“初试啼声”正式向游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获得第一批观赏百年古风琴的美妙琴声的机会,来自澳大利亚的管风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尔克.莫里夫妇给鹭岛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享受。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西北部的八卦楼,是目前国内惟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与在东南部菽庄花园的钢琴博物馆交相辉映,让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这座有着无以伦比的美丽的音乐之岛。馆内收藏有多种款式的风琴 ……

还有很多很多……,你进那个“梦琴岛”看看,里面吃喝住行玩还有像这种景点的具体介绍都有。本想要发几张图片给你看看。可是发现我不会传图片哈。不好意思。。。梦琴岛里面有个网站,你点进去看下吧。里面很多资料。对你有帮助。在这里我不能放网址,会被删的哈。

㈢ 为什么鼓浪屿申报文化遗产

鼓浪屿凭什么“申遗”呢?郑惠生说:“鼓浪屿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纯西洋建筑风格和南洋建筑风格,而鼓浪屿‘申遗’立足点就在‘万国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在中国历史上,鼓浪屿和上海是仅有的两处公共租界。当年的鼓浪屿设有工部局、电报局、路灯所、学校、医院、教堂等公共设施。很多史料表明,在当时,鼓浪屿公共租界的城市管理水平就已经相当先进,可以说在城市公共管理方面开了中国城市管理的先河。这些都是鼓浪屿‘申遗’的‘资本’。”

㈣ 鼓浪屿具有历史变迁的路名

1.8 平方公里的鼓浪屿,历经唐宋元明清王朝、公共租界、日伪统治、国民政府、人民政府各个时代,至今的30条道路地名,起了沧桑变化,究其由来,问津有门。

鼓浪屿——地形椭圆,周围沙滩,“在河之洲”(水中可居者曰洲),因此,唐朝叫“圆沙洲”,俗称“圆洲仔”,行政建制也就命名“沙洲都”。宋末元初,嵩屿李氏渔民前来开垦这小岛的西南隅,发现一个海蚀洞,风浪冲击时发出擂鼓声,俗称“鼓浪石”;明朝,日光岩山麓也发现一块山石,敲之类似鼓声;万历元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在日光岩题有石刻“鼓浪洞天”,鼓浪屿之名就定称了。 “鼓浪洞天”成为厦门“大八景”之一。鼓浪屿还有“海上花园”、“音乐岛”、“琴岛”、“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鼓声路——横介泉州路、康泰路。海滨有 “鼓浪石”,海潮击石音若鼓声而名。其路段有俗称的“五个牌”,据说早时有一墓群,五个并列墓碑(方言“牌”);又据说清末,方、黄两家为争夺墓地而诉讼。因此,“道光十四年十二月钦加知州海防总捕驻镇厦门分府任,为方氏祖坟山界事”,而判决立告示牌,先后立五个牌,故名。鼓声路附近于 1988 年开通一岩洞,仍以路名为名“鼓声洞”。

鼓新路——交叉于内厝澳路、三明路与福州路,原有英商和记洋行建栈房于此,取行名为地名,叫“和记路”,海滨有洋行专用码头叫 “和记路头”,附近有斜坡,俗称“和记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鼓浪屿的1943年8月,日伪政权成立地名改正委员会,废除一切具有英美及其行业字样的地名,也把和记路改为“维新路”,寓有“明治维新”之意。解放后更改今名。路的中段有“八卦楼”(今博物馆)。还有一条斜坡通往英华书院(今二中)的路段,旧称“书院路”。

内厝澳路——交叉于康泰路、公平路。元末明初,嵩屿李氏渔民避风来此停泊渔船,逐渐开拓半渔半农的村落,故名“李厝澳” (厝为方言的住宅,并有村的含义;澳为海船可停泊之处)。后来,杂姓共居,以李、里同音,里、内同义,转化为“内厝澳”。建村时筑一座供奉吴夲的小庵(后迁四 松起名“种德宫”,与晃岩路的“大宫”区别,俗称“内厝澳大宫”),庵前一河也就叫“旧庵河”,并成为内厝澳旧路段的俗称。另有以集美镇为名的“集美路”,以99级石阶直上笔架山宛如塔形的“九层塔”、以水井为名的“大井脚”、以18个水泥洗衣槽为名的“十八脚桶”,也都是旧路段的俗称。

康泰路——交叉于兴化路、鼓声路。内厝澳渔民在海湾浅滩捞取“公逮”(一种海涂贝类)喂鸭,故俗称“公逮湾”。后以方言近音雅化为“康泰垵”(垵是方言,有平缓坡地的意思。另有“康泰鞍”的俗称,取义地形似马鞍。其旧路段的“嵩屿路”,是以开拓者祖籍地为名。

龙头路——交叉于中华路、鼓轮渡。因首端位于龙头山(日光岩旧称)下得名。旧路段有:以鼓浪屿首创电灯厂所在地为名的“电灯巷”;由黄奕住开辟,以黄氏在厦开设“日兴行”为名的“日兴街”;以麻将牌 (方言麻雀牌)作坊为名的“麻雀街”;由黄仲训改造“通商码头”和福记米行专用的“福记码头”,以族氏为名的“黄家渡”。

晃岩路——交叉于福建路、港后路。明朝池显方在日光岩下结庐叫“竹林”,号“晃园”,可见日光岩早有晃岩的称呼,起自岩下的道路就叫晃岩路,其始端也就俗称“岩仔脚”(今属永春路)。旧路段有“洋墓口”(俗称番仔墓口)因路旁原有洋人(方言番仔)墓园;番仔球埔(昔为洋人球场,今为人民体育场);大宫口(路旁原有“兴贤宫”)。

港后路——纵横于晃岩路、田尾路。因在港仔后海滩附近,故名。其路段旧称“山谷路”,海墘路,都以地处山海附近而名。

鼓山路——横介安海路、笔山路。以福州鼓山为名,也有“鼓浪屿之山”的意思,并与鼓声路、鼓新路,三足鼎立,都以鼓字冠头,都属内厝澳范畴。

鹿礁路——多头多向交叉于龙头路、福建路、漳州路、鼓轮渡。以附近海滨有鹿耳形的礁石为名。鹿礁路原分上下两段:上段叫“顶鹿耳礁”,下段叫“下鹿耳礁”(后来划归福建路)。其路段旧称有:“博爱路” (昔日本博爱医院所在地);“教堂路”(天主教堂所在地);“新加坡路”(取外国名)。

福建路——交叉于鹿礁路、晃岩路与复兴路。由吕宋路、岷里拉路、雪雾路(均取自菲律宾地名),以及同安路合成,以福建省为名。

福州路——交叉于龙头路、锦祥路、三明路。旧俗称“垵海角”。解放后由“香港路”、“广东路”、“汕头路”、“南靖巷”合成,以福建省会为名。

漳州路——交叉于晃岩路、中华路、复兴路。1907—1925 年浔源中学设此,学生多系漳州人,故名。“马君路”(伦敦公会马约翰牧师曾居此,以其人氏为名)、“大德记”(19世纪中叶英商德记洋行“大写”住此,以其行号、职称为名)、“李家庄”、“廖厝”(均以私人住宅为名),均为其路段旧称或俗称。

永春路——多头多向交叉于内厝澳、晃岩路。以永春县为名。早年种有芒果俗称檨仔的“檨仔脚”,是其路段旧俗称。

安海路——交叉于鼓新路、永春路。以晋江的安海为名。“龙坑井”(有一井水甘如“龙液”)“禾山路”(以厦门郊区为名)、“荔枝宅”、“时钟楼”(均为私人住宅,或宅内种有荔枝或楼顶有时钟造型,取以为名),均其路段旧俗称。

三明路——纵横交叉于鼓新路、福州路。以三明市为名。旧称三和路(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在此修建“三和宫”故名)。“三丘田”(早时有三丘田亩)为其路段俗称。

海坛路——交叉于龙头路、永春路。以福建海坛县为名。由龙头河填成,所以俗称“河仔墘”。“竹林”(原有竹树)为其路段旧称。

兴化路——纵横于康泰路、燕尾山(形似燕子尾巴)。临海有屠宰场,设有兴化地区运来的毛猪专用的“猪垄”码头,故名兴化路。

鸡山路——交叉于康泰路、泉州路。因附近鸡母山而得名。又因在鸡母山口而俗称“鸡母咀口”。“公山路”(公共山地)为其路段旧称。

田尾路——位于海滩岸上,据说早年马巷洪氏家族在此垦田直至海边尽尾,故名。又据说当时种田,水土流失,冲下海滩,积久成沟,形似五条龙状,所以老一辈叫鼓浪屿为“五龙屿”。

公平路——横介内厝澳、永春路。因德商宝顺洋行高级职员曾住此而原名“宝顺巷”。日伪时期改为公平路。其中有一段路因昔日种有树兰花而俗称“树兰花脚”。

中华路——交叉于安海路、田尾路。因位于岛中,早期称为“中路”。后与“草埔仔” (花草地)合并,因花通华,遂称中华路。“褚家园”、“雷厝”(均为私人住宅),为其路段旧时俗称。

乌埭路——交叉于中华路、永春路。原称“乌埭角”(因取用原有的“土地公河”污泥填筑成路,并因“壅水为堰曰埭”,故名。“金鱼埕”( 旧有私人养金鱼出售的池地)为其路段旧称。

市场路——交叉于海坛路、晃岩路。1927年王某向“工部局”申请专利建筑市场,故名。 “石码巷”(以石码镇为名)、“芦竹脚”(原种有芦竹)、“讲古脚”(原有说书场;说书方言讲古)为其路段旧时俗称。

复兴路——横介鹿礁路、漳州路。“梨仔园” (原种有梨树)、东山顶、同安路(以省内地名为名)等均其路段旧称或俗称。辛亥革命、中华复兴,取其美词为名。

锦祥路——交叉于龙头路、福州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尼旧侨郭春秧在此建店屋出租,以其在厦所开的茶行“锦祥”为路名。

旗山路——横介复兴路、升旗山麓(1877 年厦门海关把设在白鹿洞作为引港停轮、预报大风、升旗为号的“升旗台”迁来原叫“弥勒山”后称“石窟山”,故名)。

旗尾路——交叉于鼓声路、晃岩路、港后路。因附近有“旗尾山” (今英雄山),故名。

虎巷——交叉于中华路、永春路、海坛路。1916年,一虎从南太武山泅水来鼓浪屿,被枪杀于此,故名。俗称“虎行路”。

笔山路——交叉于内厝澳路,鼓山路。路在形似笔架的“笔架山脚”(即俗称),故名。

“后厝路”(以山后居民住宅为名)为其路段旧称。其中界于内厝澳与龙头两大地区之间,穿透笔架山的一个平战结合的防空隧道,于1975年改造建成地下通道,也就命名“笔山洞”。

环岛路——1987年新辟,起自鼓轮渡,经皓月园、大德记浴场、观海园、菽庄花园、延平公园、港仔后海滩、鼓声洞、亚热带植物引种场、美华海滩、三丘田旅游码头、航海俱乐部、鼓浪公园等名胜游览点,回归鼓轮渡,绕岛一环,故名。

㈤ 鼓浪屿著名建筑

1、八卦楼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位于鼓新路43号,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鼓浪屿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与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是堂兄弟。八卦楼为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1907年动工。1920年因工程资金超支,林家资产被大楼拖垮,林鹤寿远走海外,飘零台岛,并终生未再回鼓浪屿。1924年,日本领事馆出面设计加盖窘窿顶,草加修整,于八卦楼内办“旭赢书院分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日伪财产”接管。八卦楼圆顶直接模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圆房顶。82根大圆柱参照公元5世纪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建筑外围为古罗马塔什干柱式外廊。八卦楼建筑整体雄浑刚劲,散发着一种理性的美感,但对于林鹤寿,却是一个凄美的悲剧。2、番婆楼
番婆楼是福建晋江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该楼色彩鲜丽,造型别致,某些洛可可的特点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得非常和谐巧妙,这在鼓浪屿别墅群里是不多见的。它至今仍风姿绰约,风采不减当年

3、黄睗敏别墅(金瓜楼)
黄睗敏别墅位于鼓浪屿泉州路99号,又称金瓜楼,建于1922年,系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黄赐敏,龙海县石美村人,少时赴菲律宾经商致富后,1922年鼓浪屿金瓜楼建成后即以4万银元将它买下,并举家从龙海石美迁来,称为黄睗敏别墅。金瓜楼楼顶分立两个橙黄泛金的“金瓜”,八条瓜棱十分突出,棱端飞出的水藻卷草,在蓝天下显得妩媚灵秀。楼体装饰也细腻而富有个性,全部梁柱檐板角楣都雕饰花鸟虫鱼,十分有生气,透出洛可可元素,它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结合以后,欧风与乡土文化融合得更加美观。加上那颇有特点的门楼,门穹内蓝天高远,与两金瓜搭配得和谐、幽静。

4、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8号,始建于1921年,2002年4月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目前修复后开放的“海天堂构”老别墅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5、黄荣远堂
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2号,建于1920年,建筑为西洋风格。建筑通体设有多处廊柱,用整条花岗岩雕石,具有古罗马风韵,柱头多为古希腊陶立克柱式,建筑正立面由大圆柱和拱券烘托,周边由小圆柱支撑。窗楼设计各不相同,有半月形,平直形,弯弧形等,平台钩栏有水泥透雕、钢花纹饰,建筑屋顶设葡萄架,女儿墙做法具有中国近代建筑风格。建筑较为整体,周边环境优美幽雅。这幢别墅是西洋的、中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风格相结合的典范。

6、鼓浪屿大夫第和四落大厝
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二落大厝和四落大厝都被列入重点历史风貌建筑,大夫第与四落大厝在众多的西洋建筑楼群中,显得十分突出,不失为鼓浪屿建筑的瑰宝。鸦片战争中,英军曾为据作为指挥营地,如今在大夫第的石头上尚有英军刻的三角旗标志。主房为四合院,两侧有护厝,左右拼接。建筑立面处理丰富,用实心砖或空斗砖砌成图案,朴实无华,建筑屋背为燕尾式,内部透雕花饰秀美,绚丽多彩,充分体现闽南民居建筑的传统艺术。而如今大夫第经过整修,扫去了老宅的百年浮尘,让它梅开二度,成了春风扑面的“圆洲茶庄”。地址:海坛路58号 【黄旭斎小故事】黄旭斋在水仙路小吃店吃蚝仔粥时,巧遇海上武装集团首领蔡牵,蔡牵吃了点心后才发现没有带钱,便恳请店主允许他下次来时一并付清,然而店主不肯善罢甘休,两人最终争吵起来。黄旭斋虽与蔡牵素不相识,却慷慨为其付款,并拿些银两给他作路费,使得蔡牵感铭肺腑。后来黄旭斋行驶南北的货船被海匪抢劫并押至某一小岛上,驻岛首领蔡牵认出黄旭斋,连忙为他松绑,还设筵为他压惊,同时赠送一面黄色令旗,嘱其插在船上便可免受干扰。从此,黄旭斋的船只畅通无阻,因此发了大财。于是又投巨资在今海坛路58号处建造了一座二落五开间双护厝的古屋,后因人丁繁多不够居住,又斥资在二落的南面建造一座四落大厝和一座燕尾双翘角的住宅(现编中华路23号、25号),据说当时二落的厝前全是田园,站在门口可以远眺鹭江景色。这些位于道路两侧的建筑现今保存完好,看上去依然气派,。

黄旭斋生有三子,长子琨石出仕,官至户部监印,诰封中宪大夫,故过去在二落大厝悬挂“大夫第”匾额,显赫一时。后人中还出了广东补用巡检黄赞襄、举人黄赞夏、管业训导黄赞周等。黄赞周还当过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首任华人董事。

7、亦足山庄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涧所建。门楼由许多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腊柱组合而成,极为漂亮。从门楼进入主楼,可以看到一个欧式照壁,踏着雕花装饰的石阶作为过渡,短墙缠枝浮雕,仿佛在讲一个欲说还休的故事。

山庄由四根通天圆柱支撑正面,与突起的双拱窗套、转角的凹槽墙柱,组成富有韵律的外形美。主屋右侧设计为玲珑的中国传统庭院,按地势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径,径端有一个重檐儿八角凉亭,作休闲观景用的。院内有口深井,井上有井房,井旁有盥洗池,取水设备一应俱全。

据闻,许涧的子女众多,后来的亦足山庄被作为嫁妆送给了他的第十六个女儿。七十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也有飞来榕,牢牢扎根在欧式大门楼上。直到2004年的时候被租出去了,才修葺一新,而原本的门,只得连同榕树一起锯掉了。高墙之上是现代的摄像头,配以塑钢护窗,方便了主人,可惜了看客。

㈥ 厦门鼓浪屿历史

在历史上,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直至宋元时期,才有“圆沙洲”的名称,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也还有二进、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
1843-1902年西方建筑的涌现

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条件,非常适宜居住,因而,直至目前为止,鼓浪屿建筑的90%都是居住建筑。外国人染指鼓浪屿,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至实力发展、能站稳脚跟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当然,最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纷纷投资鼓浪屿,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有很多建筑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国人,耗资也是十分昂贵的,往往选择最为上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鼓浪屿岛上,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目前许多已由政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在鼓浪屿岛上,密密麻麻遍布着各类建筑。这中间有70%左右是本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改造、装修,部分公共性场所。例如,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改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很多较大型公馆、别墅的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造型经过几次经意的装修、改造,已经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有标志性的建筑。

㈦ 介绍鼓浪屿--万历山的景观和特色鼓浪屿涛声如何产生的

鼓浪屿
鼓浪屿(Gulangyu Islet)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面,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5分钟可达。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乃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门故址。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炒地皮、贩劳工,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会审公堂",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兴建住宅、别墅,办电话、自来水事业。1942年12月,日本独占鼓浪屿;抗日战争胜利后,鼓浪屿才结束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历史。

鼓浪屿与厦门市区相隔,,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屿上龙头山、升旗山和鸡母山并列,冈峦起伏,碧波、白云、绿树交相辉映,处处给人以整洁幽静的感觉。小岛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人口约2万,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前茅,被赞为琴岛。现在,鼓浪屿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港仔后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日光岩又名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掩映。拾级而登,先至莲花庵,“一片瓦”巨石嵌空,形成殿堂,庵旁巨石镌刻“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庵后有“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中间即郑成功龙头山寨和水操台遗址,有蔡廷锴、蔡元培赞郑题咏。登临绝顶,山海奇观,风光无限,厦门、鼓浪屿、大担、二担诸岛尽收眼底。

菽庄花园在日光岩南麓海滨。台湾富商林尔嘉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携眷内渡,寓居鼓浪屿,1913年始建此园,以寄托对台北板桥故园的怀念,并以其号“叔臧”谐音为园名。园主铜像,现屹立园中。全园借山藏海,巧为布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令人流连忘返。有壬秋阁、四十四桥、叠石、假山、谈瀛轩、顽石山房诸景,为厦门名园之最。左侧港仔后海滨浴场,沙清水净,可容数千人游泳。附近有延平公园,为纪念郑成功而建,其中有指净泉,俗称“国姓井”,相传是郑氏屯军时开设的水井。

㈧ 鼓浪屿被哪13个国家殖民过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挪威、奥地利葡萄牙、瑞典。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台湾,为避免日本进一步觊觎厦门,清朝政府决定寻求“国际保护”,请列强“兼护厦门”。

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9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3],次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8)鼓浪屿工部局遗址扩展阅读:

鼓浪屿的近现代历史:

1840年~1860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

1844年,伦敦差会在鼓浪屿成立教会。

1850年,大英长老会也于在鼓浪屿扎住脚跟。

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的“中华第一圣堂”建造在厦门新街仔。15年后,英 国教会也在鼓浪屿建造了专供外国人祈祷的“协和礼拜堂”(在今第一医院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惟鼓浪屿保已沦为“公共租界“。

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

1933年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厦门市成立,旋改特别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 ,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厦门岛内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5年4月,国民政府福建政府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复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1941年12月7日,日军独占鼓浪屿,直至我国抗战胜利。

1949年9月初,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后改隶于厦门市至今。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建,9月攻入厦门,后金门战役、金门炮战,参见金门战役、金门炮战等相关文章和词条。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屿地区解放。

1958年,金门炮战爆发。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划上了句号。

㈨ 鼓浪屿怎么样,鼓浪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日光岩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龙头山,耸峙于鼓浪屿中南部,与厦门的虎头山隔鹭江相望,史称“龙虎守江”。龙头山又称日光岩,海拔92.7米,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成为厦门的象征。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浪漫气息。拥有“一片瓦”、“鹭江龙窟”、“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胜景。历代文人石刻题咏甚多,为名岩增添古风异彩。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今与古的有机结合。山间蹬道盘旋,迂回曲折。随处有诗联题刻,以明万历元年(1573年)丁一中所题“鼓浪洞天”为最早,距今已有400多年了。 日光岩顶就是天风台,是鼓浪屿的最佳观景点。放眼四顾,厦门市区、鼓浪屿全岛、环鼓的大海,厦门大学、海沧大桥,九龙江入海口、南太武屿仔尾漳州港,海沧投资区、湖里集美东渡港,或远或近,尽入眼底。游厦门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日光岩上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水师的“龙头山寨”。寨门、搭架军帐的梁洞和指挥水师操练的水操台遗址,今均完好。还有“郑成功纪念馆”,藏有郑成功及其水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众多珍贵文物。

日光岩上的摩崖石刻有八十多处,有张瑞图、何绍基、郑成功、丁一中、许世英、蔡元培、蔡廷锴、蒋鼎文等人的诗文题刻,其中以“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闽海雄风”、“脚力尽时山更好”等,或笔力雄健,或意蕴精深,是日光岩上的一大文化景观。

[梦琴岛温馨提示]日光岩门票60元/人(含百鸟园),当天有效。联票80元/人(包括日光岩60元、菽庄花园30元、皓月园15元、风琴博物馆20元、刻字馆10元,共五个景点)也是当天有效,建议要进景点的朋友从早晨就应该出发,因为大概要花一天的时间(喜欢走马观花者除外,)先参观日光岩---百鸟园---菽庄花园---刻字馆(就在菽庄花园的大门口处不远的地方)---皓月园---风琴博物馆。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50年代气辟为公园,近年又建了许多设施,面积也扩 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颇有特色的海滨公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可台湾军民拒绝割台,总兵刘永福等带领“黑旗军”进行抵抗,腐败的清政府又下令驻台官兵回大陆。时任台湾垦抚兼团防大臣的林维源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内渡,定居于鼓浪屿。林维源,原籍龙溪,其先祖于乾隆年间赴台湾淡水垦殖发家,在台北建有“板桥别墅”即林家花园。其子林尔嘉从小就生活在那里,别墅的一切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1905年林维源去世,林尔嘉继承父业。1913年,他为怀念台北板桥故居,选定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谐音,也是“稻菽主人庄园”寓意,因为林尔嘉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他花1万银元的“润笔”费,请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题写“菽庄”园匾。

林尔嘉对花园的结构布局精心设计,力求再现台北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致。他利用一块不到十亩的坡地,创造出宽阔的空间,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纳入花园的怀抱。花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听浪阁、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十景,小巧别致,自成一格。 菽庄花园集世界园林艺术十大特点中的三个最有艺术个性的特点于一园,是很难得的。
第一个特点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见不到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门仍见不到海,一堵黄墙挡住了视线,待到转出月洞门,绕过竹林,突然“海阔天空”,取得突然见海的惊奇效果。
先把海“藏”起来,而后大海奔腾聚至,引人踏海而行,来到海中的“观潮楼”,观赏海景,真是豪情满怀,可惜观潮楼被台风吹倒后一直未能恢复。瑞士园林专家参观菽庄花园后说:“我 们只有藏湖,而厦门有藏海,十分难得。”菽庄花园的第二个特点是“巧借”:是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窄的一个小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颇有层次,视野宽广的海上花园。这在中国的任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公园都无法领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这是菽庄花园最秀人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汹涌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远处的南太武,近处的担屿、青屿、浯屿,烟波浩渺、风姿绰约;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沧的嵩屿角都成了花园的外景,构成一幅动感的立体画,十分秀美。菽庄花园的第三个特点是:“动静结合”:林尔嘉对动与静的处理也颇为独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为“十二洞天”,洞洞相联,让孩子们去追玩,显出跳动出没的动景;坡边建有小亭小阁,休息观景,表现静雅的环境。海潮的流动,长桥的安卧,岸上花团锦簇,海中百舸争流,都体现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匠心独具!还有林尔嘉把台北板桥别墅的小板桥也搬了进来,把眉寿堂,壬秋阁等建得小巧玲珑,采用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琉璃粉墙,小桥流水,淡雅高洁,与海色、山色、天色浑然一体。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使整座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真是:片片帆影日边来,成群鸥鹭乘风去;“世外桃源君小隐,袖中东海我来游”!近几年菽庄花园的后山新建了“听涛轩”,设钢琴博物馆,展出世界古钢琴30台,最名贵的是1810年出品的。他们是鼓浪屿华侨收藏家胡友义的稀世珍藏。“蛇岭花苑”展出盆景增添了菽庄的内涵。最后告诉大家林尔嘉的情况吧。林尔嘉,1874年生于厦门,1905年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发起建设厦门的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清末捐巨款晋升为侍郎。1941年任厦门市政会会长,对厦门的城市建设多有贡献。曾连任鼓浪屿工部局“华董”14年。抗战时从庐山出了香港,抗战胜利后回台湾定居,1951年去世,终年77岁。

钢琴博物馆 :

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无论是普通的游客还是音乐家、艺术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带给他们的艺术熏陶和音乐的启迪都是无尽的。澳大利亚著名钢琴演奏家杰佛利·托萨是胡友义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说,"我以我的朋友为荣,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礼物献给了中国。"为庆祝开馆,杰佛利·托萨还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了专场演奏会。法国钢琴大师米歇尔·布尔敦克勒参观了博物馆后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此举办一个国际性的钢琴艺术节。"我国著名指挥家韩中杰、郑小瑛,旅美钢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钢琴博物馆音乐魅力所折服。

风琴博物馆 :

2005年1月28日晚,受瞩目的国内惟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开始向市民开放,并举行一场管风琴音乐会。风琴博物馆的第一台大型管风琴“诺蔓比尔”“初试啼声”正式向游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获得第一批观赏百年古风琴的美妙琴声的机会,来自澳大利亚的管风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尔克.莫里夫妇给鹭岛市民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享受。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西北部的八卦楼,是目前国内惟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与在东南部菽庄花园的钢琴博物馆交相辉映,让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这座有着无以伦比的美丽的音乐之岛。馆内收藏有多种款式的风琴 …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