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洞游记
A. 游览过的景点作文400字
年关将至,爸妈决定带我们去张家界游玩,我和哥哥一蹦三尺高,高兴得整晚睡不着觉!
终于盼来了出发的日子,我们一家早早地起了床,快马加鞭吃过早饭,爸爸兴奋地说:“咱们去拜个年,中午就起航。”马上到了中午,和亲戚告别后便向向往的张家界起航了。走了三百多公里终于到了目的地。已经很晚了,爸爸找了个酒店,我们便早早地睡下了。第二天旭日东升了,耳边突然响起:“儿子,起床了。”我缓缓睁开眼,想到今天要去玩了, 我猛的跳下床洗脸刷牙,三口两口敷衍着早饭便开始旅行了。
首先我们来到了黄龙洞。沿着一条长长的小路,爬了100多个台阶到了黄龙洞。洞里有一条阴河,叫响水河。响水河里的水象冬天一样凉,要想过那条阴河的话,要坐8分钟的小船。外面即使是炎热的夏天,黄龙洞里也相当凉爽。洞里有许许多多的石钟乳和石钟笋,听导游说:“石钟乳和石钟笋还在慢慢地生长着。”其中有一根最高的石钟笋,有19.2米,叫定海神针。定海神针也就叫金箍棒,传说是孙悟空从西天取经回来放在这里镇洞的。我心想:这要是我家的该有多好啊。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爸爸的呼喊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们 准备出山洞的时候,“呯”的一声,“哎哟”,我的脑袋啊!抬头一看,看见了几个大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我自认倒霉,却也逃不过一家人的讥笑。
下午,我们便到了天子山。这里就是阿凡达的拍摄地了,我们乘坐索道来到天子山山顶,远远望去,有好多山在云雾中。它们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千姿百态:有的像大楼、有的像城堡、有的像利剑、还有的像提着篮子的少女在散花……每一座山峰,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第三天,我们坐着舒适的观光大巴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盘旋而上,直接去山顶。刚上到山顶,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好像是一幅仙境般的画,置身其中,顿生翩翩欲仙之感,不忍离去。
下午一家人踏上了归程,身在车上,心儿却还萦绕在张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我们意犹未尽,期待下一次的全家游。
B. 我就知道你会来的。句中会字应做何解释
折叠huì
〈动词〉
(1) (会意。从亼,曾省。本义:会聚) [get together;assemble]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唐·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下流,会于汾。--清·朱彝尊《游晋祠记》
(2)集会,聚会[hold meetings]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与赵王会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3)会合,会师[join forces]
会,合也。--东汉·许慎《说文》
高祖复使帅军自北道会寿春城。--《梁书· 韦放传》
(4)会面,晤见 [meet;see]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与秦王会渑池。
会于西河外渑池。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体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know]。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visit]。如:会朋友。
(10) [多指在饭馆、 茶楼中] 付 [款] [pay]。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comprehend;understand;grasp]。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引申为执领。陈志岁《江南靖士诗稿·示女与婿》诗:"预成四计儿须会,吾老痛心书读迟。汝辈生资高过我,希开格局在新时。"
(13)应当;应须 [should;ought to]。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名词〉
(1) 器物的盖子 [lid;cover]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竞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opportunity;occasion]。如:适逢其会
值登莱匮亟之会,命飞挽,以专征。--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5) 定期市集 [fair]。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
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adversity]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a little while]。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Hui]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hui]。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副词〉
(1)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适逢 [just;right;happen to]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例革南士。--《元史·良吏传》
会老酋死,袁经略遣僧吊赠,公(袁可立)力诋其辱国。--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清·林嗣环《口技》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all]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4)一--表示一到,快要。相当于"一""始"[as soon as]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连词>
(1) 相当于"与"、"同"、"和"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折叠kuài
(1) 总计:~计(a.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b.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
(3)名词会稽:会(kuài 快)稽:郡名,包括今江苏东南部及浙江东部一带,东汉以后郡制设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
会稽山
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跨越上虞区、柯桥区、越城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距绍兴市区6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大香林等景区为主要景观。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南镇),古代九大名山之首[1] ,中国城市山水园林的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景区内有大禹陵,炉峰禅寺等名胜古迹,最高峰为香炉峰。1998年始,投资两亿多元人民币,相继建成了国内鸟类饲养品种和数量最多的百鸟乐园及水中树景、九龙坛、祭禹广场等景点,景区达到了5平方公里,具有4000多年历史的守陵村、宛委山阳明洞天于2005年陆续推出。
C. 贵阳的美景有哪些
花溪是贵阳有名的风景区,位于贵阳市西南17公里处。花溪原名花仡佬,是一个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杂居的地方,仡佬族妇女喜欢美丽花哨的服饰,于是就以民族命名了。
南明河自广顺流入贵阳,其龙山峡至济番桥一段,称花溪河。沿溪两岸,秀峰林立,溪中礁石累累,水浅处可以涉足,水深处可以泛舟。山水交融,田畴交错,花溪的山与水都各具特色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
位于市中心区西南部的河滨公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小巧别致。花坛鱼池与画廊舞厅错落有致,楼台亭榭及游乐设施掩映于万绿丛中。园内有楠园,竹屋、竹廊、竹亭、竹篱笆,一片闹中取静的楠竹天地,一派浓浓的山村野趣。园中的儿童游乐园是孩子们的欢乐世界。这里是游人品茗对弈、垂钓游泳、赏玩休憩的好去处。而每当夕阳西下,住在附近的苗族、布依族悠闲的老人在对唱歌山歌,构成公园独特的一种风情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约15公里处,集贵州高原灵气于一身。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由象王岭、檀山、白象山、大罗岭等群山连结而成,面积达300多公顷,解放后辟为公园。山上古树参天、泉石奇特。有1500多种高等植物,1000多种名贵药材,常见鸟类50多种。还有成群栖息的猕猴,或游聚在长廊、水榭,或蹲跳于道旁、树梢,追逐嬉闹,悠然自得,令闹市中人,顿生无限情趣。山顶呈凹形,系第四纪冰川期遗迹。沿“九曲径”登山可到达弘福寺
文昌阁,位于贵阳城区东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占地1200平万米,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著名,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结构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目前国内阁楼的角均为偶数等角,如贵阳文昌阁这样的造型属国内唯一。阁内二、三层楞木各九根,屋顶9角,柱54根,梁81根,均为9的倍数,可谓匠心巧运。古时“9”含极大极多之意,作为代表最高权力、最高等级的象征。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 古镇历史 明清之际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
阳明洞在修文县城北1.5公里的龙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为排斥异己,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20余人下狱。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阳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为龙场驿丞(今修文县城即明代龙场驿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龙岗山东洞,后人称阳明洞。
翠微阁与城南甲秀楼相毗邻,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拱南阁造型敦朴生动,翠微园端庄秀丽,淡花空翠园修竹婆娑,龙门书院浓荫幽静,长廊花墙四围,集幽、雅、雄、朴于一体。
阳明洞在修文县城北1.5公里的龙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为排斥异己,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20余人下狱。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阳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为龙场驿丞(今修文县城即明代龙场驿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龙岗山东洞,后人称阳明洞。
红枫湖位于贵州清镇、平坝县境内,距安顺77千米、贵阳33千米。红枫湖是岛屿最多的高原岩溶湖泊,湖中有岛屿100多个,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为特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贵州腹地的一颗明珠。红枫湖始建于1958年,当时挖水库修电站。湖边有座红枫岭,岭上及湖周多枫香树。
阳明祠,位于市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为纪念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后几度重修,现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结构,主体建筑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气亭”、“桂花厅”与两侧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阳明先生汉白玉雕坐像。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
息烽县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县城南距省会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7公里。全县总面积1037平方公里,耕地414万亩。全县南高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香火岩总面积35平方公里,位于开阳县境内,距贵阳60公里。景区内峰峦垒嶂,怪石峥嵘、飞瀑流泉、蔚为壮观。峡谷由三段明谷和两段暗谷组成,分光明河、营河、香火岩瀑布群、香火岩等7个景区。其中,香火岩瀑布群独领风骚。瀑布共分五级,最高级为15米,宽30米,级级相连,总落差60余米。俯瞰瀑布,飞珠捣玉,紫烟升腾,雷声贯耳;仰观瀑布,银河天降,雨霁飞虹。
东山又称栖霞山。在贵阳市东门外。孤峰兀立,峭壁陡绝,海拔约1200米。反径一线由北坡曲折而上,至巅,地势平坦。原有东山寺,已毁。摩崖、碑刻尚多保存。“负山雄丽,景色清幽”的自然风光亦具特点,“东岭路如梯,云深曙色迷”。登高远眺,高峰霞举,峻岭云回。俯视城郭,万家烟火,历历在目。
D. 夏天去哪里旅游比较好呢
我夏天一般会去海边玩啊~之前就是跟众信的团去的普吉岛,玩的还是很爽的呢~很舒服那边~很喜欢去那边玩呢我是,虽然热些,但风景很美的是!超级美!众信的团安排了足足2天的出海游~玩的爽极了!
E. 贵阳的风景区有哪些
花溪是贵阳有名的风景区,位于贵阳市西南17公里处。花溪原名花仡佬,是一个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杂居的地方,仡佬族妇女喜欢美丽花哨的服饰,于是就以民族命名了。
南明河自广顺流入贵阳,其龙山峡至济番桥一段,称花溪河。沿溪两岸,秀峰林立,溪中礁石累累,水浅处可以涉足,水深处可以泛舟。山水交融,田畴交错,花溪的山与水都各具特色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
位于市中心区西南部的河滨公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小巧别致。花坛鱼池与画廊舞厅错落有致,楼台亭榭及游乐设施掩映于万绿丛中。园内有楠园,竹屋、竹廊、竹亭、竹篱笆,一片闹中取静的楠竹天地,一派浓浓的山村野趣。园中的儿童游乐园是孩子们的欢乐世界。这里是游人品茗对弈、垂钓游泳、赏玩休憩的好去处。而每当夕阳西下,住在附近的苗族、布依族悠闲的老人在对唱歌山歌,构成公园独特的一种风情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约15公里处,集贵州高原灵气于一身。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由象王岭、檀山、白象山、大罗岭等群山连结而成,面积达300多公顷,解放后辟为公园。山上古树参天、泉石奇特。有1500多种高等植物,1000多种名贵药材,常见鸟类50多种。还有成群栖息的猕猴,或游聚在长廊、水榭,或蹲跳于道旁、树梢,追逐嬉闹,悠然自得,令闹市中人,顿生无限情趣。山顶呈凹形,系第四纪冰川期遗迹。沿“九曲径”登山可到达弘福寺
文昌阁,位于贵阳城区东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占地1200平万米,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著名,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结构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目前国内阁楼的角均为偶数等角,如贵阳文昌阁这样的造型属国内唯一。阁内二、三层楞木各九根,屋顶9角,柱54根,梁81根,均为9的倍数,可谓匠心巧运。古时“9”含极大极多之意,作为代表最高权力、最高等级的象征。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 古镇历史 明清之际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
阳明洞在修文县城北1.5公里的龙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为排斥异己,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20余人下狱。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阳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为龙场驿丞(今修文县城即明代龙场驿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龙岗山东洞,后人称阳明洞。
翠微阁与城南甲秀楼相毗邻,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拱南阁造型敦朴生动,翠微园端庄秀丽,淡花空翠园修竹婆娑,龙门书院浓荫幽静,长廊花墙四围,集幽、雅、雄、朴于一体。
阳明洞在修文县城北1.5公里的龙岗山。明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为排斥异己,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20余人下狱。兵部主事王守仁(字阳明)挺身而出,抗章救援,被廷杖四十,滴为龙场驿丞(今修文县城即明代龙场驿所在地)。正德三年王抵修文,居龙岗山东洞,后人称阳明洞。
红枫湖位于贵州清镇、平坝县境内,距安顺77千米、贵阳33千米。红枫湖是岛屿最多的高原岩溶湖泊,湖中有岛屿100多个,以岩溶地貌和湖光山色为特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贵州腹地的一颗明珠。红枫湖始建于1958年,当时挖水库修电站。湖边有座红枫岭,岭上及湖周多枫香树。
阳明祠,位于市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为纪念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后几度重修,现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结构,主体建筑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气亭”、“桂花厅”与两侧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阳明先生汉白玉雕坐像。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
息烽县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县城南距省会贵阳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7公里。全县总面积1037平方公里,耕地414万亩。全县南高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香火岩总面积35平方公里,位于开阳县境内,距贵阳60公里。景区内峰峦垒嶂,怪石峥嵘、飞瀑流泉、蔚为壮观。峡谷由三段明谷和两段暗谷组成,分光明河、营河、香火岩瀑布群、香火岩等7个景区。其中,香火岩瀑布群独领风骚。瀑布共分五级,最高级为15米,宽30米,级级相连,总落差60余米。俯瞰瀑布,飞珠捣玉,紫烟升腾,雷声贯耳;仰观瀑布,银河天降,雨霁飞虹。
东山又称栖霞山。在贵阳市东门外。孤峰兀立,峭壁陡绝,海拔约1200米。反径一线由北坡曲折而上,至巅,地势平坦。原有东山寺,已毁。摩崖、碑刻尚多保存。“负山雄丽,景色清幽”的自然风光亦具特点,“东岭路如梯,云深曙色迷”。登高远眺,高峰霞举,峻岭云回。俯视城郭,万家烟火,历历在目。
F. 关于绍兴香炉峰的游记,要说明文
是绍兴人,但却从未到绍兴去玩过,乃一憾,此次APEC长假,应友邀,同赴,算是乘愿。印象最深的也许就算是登香炉峰吧。 大清早,便与友启程。2路车至终点站便是香炉峰。 未入山门,举目望去,苍山笔立。遥遥的,便见山顶隐约露出寺庙一隅,乃大悦,家道信佛,但见仙山佛境,岂有不登之礼? 开始登山了,没几步,便见一殿,正在新建之中,气势宏伟,殿前开阔,脑海中不觉浮现出众僧练武之景象。绕殿而行,方乃上山之路,遂拾级而上。 行至半山腰,四处空无一人,再望上走,突觉有声,原来声音来自山中小亭,小亭中,却已坐满了人,全是老人,老叟老臾,各个身旁堆着一篮香烛,正在说笑论家常,见我们上来,顿时投来惊讶的眼光,我们也对他们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我与友原是说好不停顿,一气上山的,于是再望上行。 约莫行了十来分钟,但觉体力渐渐不支,口干难忍,于是只得打破初衷,停下来歇歇脚。刚坐下不久,方才在那亭中说笑的老人们却都已上来了,他们此刻却不坐,仍然上行,此时我才定睛细细打量起他们,看年纪,老的要有六七十岁,小的也该有五十多岁了吧。但似乎一点都看不出累的迹象,他们从我们身边穿过,有的还回头笑说:“年轻人,走不动了?”我与友哪里肯落后,遂起身,以大步超过他们,那长长的队伍又在身后了,友比我精干,还行,而我已是气喘吁吁,两腿灌铅了,好在上边又有个亭子,于是再望上,终于一屁股坐在地上,似乎再也爬不起来了。然刚过不久,那长长的老人的队伍却又上来了。 我心里顿觉诧异万分,想我年轻公子,平日里也曾锻炼,经此一“劫”已是瘫倒,何以绍兴的老人体力如此了得?难道各个身怀轻功不成?再看他们,还是有说有笑的,也还不时回头来望望我们,真是一点都看不出累,他们的脚步迈得不大,但很有节奏,很有规律,他们也从不后望,只望着这山巅仙境。我的心里不觉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乃觉次行大益。 只是这两脚却似乎再也不听使唤,眼见着队伍渐渐消失在视野当中。友却一付不以为然的样子,只自顾饱览这仙山奇景,拿出相机不停地对着镜头,我在地上坐了大约有十来分钟,总算还能走动,站起身来,才发现四周的景色之着实秀美,山脚下的田野乃至遥远处的绍兴城都尽收眼底,原来这香炉峰是这方圆处最高的一座山峰了,再望上看,那山巅寺庙就在眼前了。于是鼓足力气,作最后一攀。 更多游记攻略,请访问 爱自由旅游网: http://www.izy.cn/ 山顶有一庙两殿,左观音殿,右三圣殿,皆依山而建,山上香火缭绕,老人门已散落各方,有点香点烛,有虔诚膜拜,有坐而折锡箔,那折锡箔手法之高超,令我惊讶。 以我的眼光,此山定是被绍人奉作灵山之一了,虽不豪华,但仙气十足! 三圣殿有居士诵经,旁若无人,少时有人送来八碗面,却是光面,旁有一碗,仔细看时,是一碗霉干菜,绍兴人把之奉为美食。 转了一圈,发觉角落里坐有一人,眼光茫然,但身前分明是摆着一瓶劣质的黄酒,就这么一边嗑几粒瓜子,一边喝一口酒,此人酒量定非同小可吧,绍兴人的酒量也许都非同小可,厉害! 我在观音殿顺手求了一千,去解时,才发觉是大吉,但解千人口气不小,一下子就要六十元,而我只给了他四十五元。 也不知在这仙山之上呆了多久,终于与友下山了,一路回味,来时也不知这香炉峰何样,现在看来,当此一游,幸哉。 下得山来,忽见有一队老人迎面走来,我们上前一看,分明就是刚才上山途中遇到的那队老人,他们也认出了我们,对我们微笑着致意,友觉得好奇便上前询问,一问方知他们正准备再登一次,名曰“回山”。 我的老天爷!他们是何时下得山来?又如何爬得动?
G. 唐伯元故居游记谁有
津衢无奥士,茜峭有奇人。居怀徒可积,抗辨乃谁驯?道术本多歧,况复世所尊。风波一言去,严霜千古存。揆予慕甘寝,未息两家纷。方持白华赠,殊望桂林云。汤显祖穴1550—1616年雪江西临川人,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
唐仁卿即唐伯元(1540-1597年),唐伯元系澄海仙门里人(今溪南镇仙门村),被誉为一代“理学儒宗”,明史称其为“岭海士大夫仪表”。据查考,唐伯元于万历二年穴1574年雪考中进士,历知万年、泰和二县。万历八年穴1580年雪,唐伯元升任南京户部主事,以“忧世乐天”为己任,非常正视其地位和职责,不久晋郎中。其时汤显祖也在南京太常寺博士任上,两人志趣颇近,故成好友。
汤显祖这首酬赠诗的大意是:居于枢轴要路(重要地位)者没有一个是学识渊博的高深人士,处于草野之中的却不乏卓越奇士。能以安和、包容的态度与人相处的,追随他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而抗争辨论时又凭什么去断定谁的观点更完善雅驯呢?对道术的见解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多有分歧的,何况是对举世尊崇的孔门儒家学说呢?你唐仁卿虽因争疏而引起一场风波并被贬谪离开南京,但你那种严霜般的凛然正气必将千古留存。我想我只是一个希望睡得安稳的庸人,没有能力去平息双方的纷争。我多么想借助桂林苑上的白云,赠送给你一首《白华》的诗歌(三国时吴曾建桂林苑,旧址在今南京市落星山之南),以寄托我殷切的期望。
汤显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赠给唐伯元呢?据《明实录》载,万历十三年穴1585年雪3月“谪南京户部署郎中事唐伯元三级调外。伯元上疏丑诋新建伯穴王守仁雪不宜从祀,且谓六经无心学之说,孔门无心学之教。守仁言良知,又邪说诬民。又进《石经大学》,云得之安福举人邹德溥,已为置序。南京兵科给事中钟宇淳纠之。后降海州判官。”这段话说明了唐伯元遭谪的原因。嘉靖年间王守仁新理学开始流行,江南各省学者甚众。唐伯元属甘泉学派,为力反王守仁心学者之一。万历十二年穴1584年雪御史詹事讲疏请王守仁从祀孔庙,首辅申时行等以肯定王守仁的功业、气节、文章为由支持从祀建议,明神宗也已表示同意。应该说,王守仁针对当时思想领域言必称程朱理学,使学术界死气沉沉的状况,针对一般读书人都把程朱学说当作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知和行完全脱节的流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致良知”新学说,一下子打破了学术界的僵化局面,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阳明新学的后学者却过于反程朱理学的权威,一味肯定自我,荡轶礼法,藐视伦常。时任南京户部郎中的唐伯元出于维护封建伦理规范和传统文化,巩固封建统治,毅然呈上《争从祀疏》,坚决反对王守仁从祀文庙。
《争从祀疏》洋洋洒洒近6000字,在这篇奏疏中,唐伯元践履笃实,唯物论理,肯定了朱熹学说使“二百年来道术有宗,教化有纪,人才辈出,皇风穆畅”的功绩,指出王守仁“始倡为致良知之说”,“其初意非欲有异于熹”,但“行于江南而其旨顿失”,往往“抵牾于熹”,破坏了程朱学说所阐发的社会伦理规范;极力否定王守仁的“心学”,并阐析了王守仁学说的前后自相矛盾。最后,唐伯元还请求说,如果一定要从祀孔庙,则“祀典之日,布告天下学宫,明示朝廷所以祀守仁之意”,不准“天下士子敢有因而轻毁朱熹”,“学守仁者,须学其功业、气节、文章之美,而不得学其言语轻易之失”。并提出请黜陆九渊配祀孔庙,而添上“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五子”“附于孔门十哲之后”。接着,唐伯元又呈上《进石经大学疏》,同时献上自己加注的两本《石经大学》。在奏疏中,唐伯元进一步阐发了对朱学和新学的看法,表明了自己对从祀一事的担忧。明神宗将唐伯元的奏疏交由大臣们朝议,朝中立即掀起一场攻击唐伯元的巨澜。南京给事中钟宇淳上疏皇帝,以“诋毁先儒”之“罪名”驳斥唐伯元。当时朝中少数大臣如吏部尚书杨巍、户部主事顾宪成等也都不喜欢守仁心学,支持唐伯元争疏,但终爱莫能助。于是,唐伯元被贬到海州(今连云港)任判官,此即“谪归海上”之由来。临行之时,汤显祖以此诗相赠,用他的生花妙笔,抒发了对唐伯元惺惺相惜的诚挚之情。
唐伯元到海州任判官,权知州事(代行知府之职),不计得失,热心政事,施以惠政,深受百姓拥戴。唐伯元在云台山大村龟石崖下涧壑中修筑堤坝,蓄水灌溉农田,恩泽于民,民感其德,称之为“唐王坝”。
海州附近的名胜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四季好花常开,八节仙果不绝。”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所描写的花果山,其原型正是这座花果山。名山出名碑,名碑待名公。花果山一线天下有一块天然巨石,前后两面光滑平整,有如刀砍斧削,有人名之曰“山碑天成”,上面镌刻着唐伯元写的一篇《游青峰顶记》。据考,万历十三年十月初四,唐伯元会同云台诸贤畅游此山。初五,登青峰顶,写下《游青峰顶记》一篇,备述游程见闻,“海上秋冬之候,草凋木落,独此山居翠微间,延袤数里,皆茂林修竹,四时长青。又顶上泉沃,处处皆湿履,草润如春夏。顶多巨石,产万年松,经霜愈秀,是谓青峰顶”。极写青峰顶之由来及胜景,对青峰顶山名予以论证,释同行者知其名而不知其缘由之疑。
万历十三年冬唐伯元调回北京,任礼部仪制司主事,《游青峰顶记》文稿随他离海州时带走。后来海州贡生顾乾进京从唐伯元那里索来全文,在花果山上选就那块纹理光滑的天然巨碑,镌刻其上,为花果山增辉添彩。天然碑对面还有一块平卧的大石头,中间有自然的凹面,凹面光洁线条流畅,状如砚台,上镌“仙砚”两个隶书。据说无论四季砚里总有半砚“墨水”,从不干涸也从不涨满,当年吴承恩就是用这砚墨水写《西游记》的。唐伯元的这篇只有一千多字的《游青峰顶记》,是他被贬为海州判官时游玩花果山的随兴之作,与他的那些鸿篇巨制相比,倒显得轻灵别致、兴趣盎然。吴承恩据此文进行艺术加工,发挥想象,把花果山描述得更加神奇美妙,遂成了令人顿生向往的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H. 写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作文400字
写游记的作文 游记作文600字初二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以下是给大家提供的关于写一篇写游记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龟山,在徐州九里山的北面。远远望去, 它真像一只大乌龟。号称“中华一绝”的龟 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的肚子里。 步入南面的甬道,只见一束红色的激光 从墓内直射出来。导游介绍说:“这条墓道 长56米,打凿得非常直,用这束激光测定, 从道口到尽头,几乎不差毫厘。往北19米, 还有一条和他平行的通道,如果把两条通道 同时向西沿长,要到1000千米以外的西 安才能相交呢!”我们听了连声赞叹,真想 象不出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是用什么办 法开凿的。
穿过甬道,我们来到墓室。墓室共 15间,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几乎掏空了 整个山体。马厩、兵器库、厨房、歌舞 厅、会客厅……一应俱全,完全是仿造 墓主人——楚王刘注生前居住的宫殿建 造的。最有趣的是刘注夫人墓室内的歌 舞厅。一根粗大的擎天矗立在大厅的中 央,拱形的屋顶上有许多凸起的小石包。 抬头仰望,那屋顶宛如浩渺的夜空,而 那些小石包,就是散落在天空中的星星。
走进北甬道,导游让我们注意石 壁下面的石槽。她说:“这是排水 沟,它和各个墓室相通,构成了一 个里高外低的排水系统。一到雨季, 渗进墓室内的水就会自动排出墓 外。” 龟山汉墓是我们先人用錾子蘸着 汗水写出来的一本书哇!我们又一 次赞叹不已。
哈尔滨归来也有段时间了。但一直懒的写游记。也是因为被组胚考试耽搁了。
一直认为哈尔滨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城市,欧式的风情、破落贵族般的大气与忧郁、冰冷的 __气质与东北豪放粗犷的合二为一、冰灯、雪雕、教堂、白桦、黄昏日光下条石垒成的甬道……无一不令我沉醉与着迷。但我不愿意冬季前往,虽有世界第三大的冰雪节,这会也赶不上“哈尔滨夏季音乐节”、“哈尔滨啤酒节”等露天活动,大抵就是为了排遣假期吧。
I. 怎样才能避暑
1
我们尽量要呆在阴凉的地方,避免直接受太阳的照射。如果一定要外出的话,做好穿上冰丝的防晒服。最好随身携带水汽喷雾,当我们觉得闷热时,能够缓解下。
6
我们还要降低我们的工作强度,可以随身带着降暑降温的水,不宜在户外呆过多的时间,我们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要及时补充水分。
J. 游黄溪记 右溪记
你就采纳吧!呜呜呜!
右溪记
【原文】
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3〕,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4〕,垂阴相荫〔5〕。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 〕,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作者小传】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少时不羁,十七岁才折节向学,从师于元德秀。天宝十二年( 753 )举进士。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攻河阳,肃宗召他进京问策,乃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史思明有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进水部员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罢还京师,卒赠礼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帝许可。又 “ 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 ” ,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他还曾编《箧中集》诗选行世。
【题解】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注释】
〔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3〕攲( qí 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4〕休木:一本作 “ 佳木 ” 。休,美好。〔5〕阴:树荫。荫:遮盖。〔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7〕人间:与前文 “ 山野 ” 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 “ 以 ” 。〔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游黄溪记
游黄溪记〔1〕
〔唐〕柳宗元
北之晋〔2〕,西适豳〔3〕,东极吴〔4〕,南至楚、越之交〔5〕,其间名山水而州者〔6〕,以百数〔7〕,永最善〔8〕。环永之治百里〔9〕,北至于浯溪〔10〕,西至于湘之源〔11〕,南至于泷泉〔12〕,东至于东屯〔13〕,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14〕。祠之上〔15〕,两山墙立〔16〕,丹碧之华叶骈植〔17〕,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18〕。水之中皆小石〔19〕。平布黄神之上〔20〕,揭水八十步〔21〕,至初潭〔22〕,最奇丽,殆不可状〔23〕。其略若剖大瓮〔24〕,侧立千尺〔25〕。溪水积焉,黛蓄膏渟〔26〕。来若白虹〔27〕,沈沈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28〕。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29〕,临峻流〔30〕,若颏颔龂腭〔31〕。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32〕,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33〕,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34〕。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35〕。山舒水缓〔36〕,有土田〔37〕。始,黄神为人时〔38〕,居其地。
传者曰〔39〕:黄神王姓〔40〕,莽之世也〔41〕。莽既死〔42〕,神更号黄氏〔43〕,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44〕。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45〕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46〕。“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47〕,其所以传言者益验〔48〕。神既居是〔49〕,民咸安焉〔50〕,以为有道〔51〕,死乃俎豆之[52],为立祠[53]。后稍徙近乎民〔54〕,今祠在山阴溪水上〔55〕。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56〕,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57〕。
【注释】
[1]黄溪:在湖南零陵地区,源出宁远北阳明山,西经零陵,北合白江水,入湘江;唐代属永州。
[2]之:到。晋:古诸侯国名,今山西西南部,位于永州北面。
[3]适:到。豳(bīn):古国名,唐邠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
[4]极:极远到达。吴:古国名,今江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
[5]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以上四句极言永州四方的广大地域之中。
[6]名山水而州者:以山水著名的州。“州”是唐代行政区划的一级名称,略当于今“地区”一级。
[7]以百数:数以百计,即谓“有好几百个”。
[8]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最善:指山水最佳。
[9]环:围绕。永之治:永州的治所。
[10]浯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江。唐代在永州境,诗人元结居溪畔,名溪为“浯”。
[11]湘之源:湘江源出广西兴安,此指唐代永州属县湘源,今广西全州。
[12]泷(shuāng)泉:未详,当在永州;一作“龙东门”。
[13]东屯:即黄溪畔的村庄名:一作“黄溪东屯”。
[14]黄神祠:黄溪居民所立祠堂,“黄神”事见下文。一本无“神祠”二字。
[15]祠之上:即篇末所说“今祠在山阴溪水上”,祠堂傍黄溪,在山的北面。
[16]墙立:像墙壁似矗立。
[17]“丹碧”二句:形容两座山盛开红花绿叶。“华”,同“花”。“骈植”,并行种植。一本“丹碧”前有“如”字。
[18]其缺者:指缺花叶。
[19]水:即黄溪水。小石:一作“石”。
[20]黄神之上:谓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
[21]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22]初潭:第一个水潭。
[23]殆:几乎。状:形容。
[24]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剖大瓮(wèng):剖开了的大陶罐。
[25]侧立:倾斜地放着。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
[26]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tíng):水停止不流。这句形容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27]“来若”二句:形容下句所说“有鱼数百尾”从上流急速游来的情景。
[28]会:聚集。石下:溪底之下,即谓初潭。
[29]石皆巍然:指溪流两边的山石都又高又大。
[30]峻流:从高而下的急流,即谓黄溪。
[31]颏(kē):下巴尖。颔(hàn):下巴。龂(yín):牙根。腭(è)牙床。
[32]鹄(hú):天鹅。
[33]一状:谓与第二潭附近地势形状一样。
[34]锵然:流水声铿锵。
[35]大冥:海一般大;“冥”,同“溟”,海。
[36]舒:坡度小。
[37]土田:泥土和田地。
[38]黄神为人时:谓当黄神还是凡人、尚未成神时。
[39]传者:介绍关于黄神传说的人。
[40]黄神王姓:谓黄神本姓王。
[41]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妻王皇后的侄子,平帝时擅政篡汉,改国号“新”,世称“新莽”。世:后嗣。
[42]莽既死:新莽始建于公元9年,亡于地皇四年(23)。
[43]更号:改姓氏。
[44]深峭者:深山险崖的地方。潜:潜居藏身。
[45]“余黄”句:王莽擅权摄政后,曾说王姓是黄帝的后裔,虞舜的嗣息(见《汉书·王莽传中》)。
[46]“故号”句: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平帝死后,王莽摄政,尊其女为皇太后。王莽立新朝,改其女为安定公太后。王莽想叫她改嫁,改称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
[47]声相迩:谓语音相近 。有本:有根据,即指上述王莽自谓黄帝后裔及改女号之事,可作黄神从姓王改姓黄的根据。
[48]验:证实。以上二句是说,“黄”、“王”语音相近,加上王莽的说法和先例,就成为关于黄神的传说日益被证实的原因。
[49]是:指黄溪一带。
[50]咸:都。安:安心居住。
[51]有道:谓黄神给黄溪居民以太平。
[52]俎(zǔ)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案盏,此用作动词,祭祀。这句是说,黄神死后,黄溪居民就祭祀他。
[53]为立祠:给黄神修建祠堂。
[54]“后稍”句:谓黄神祠先建在他的潜居处,后来在靠近村民处改建今祠,即上文所说在东屯南六十步处。
[55]山阴:山的北面。
[56]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57]启:引导。
译文:黄溪距离州城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到达黄神祠。黄神祠上面两岸高山陡立如墙,山上并排生长红花绿叶,这些花树随着山势的高低而起伏,那山间的凹陷处形成了陡崖和洞窟。水流之中都有小石头平铺分布。在黄神祠(位置)的上面,撩起衣裳涉水,行走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最奇丽,大都难以描绘形容。(溪两岸)大致像一个剖开的大瓮,在两旁立起高达千尺,溪水汇积在里面。水呈深青色,像膏汁一样积聚而无波痕。(阳光下)水流灌注像一条白虹,深沉无声地流动,有几百尾鱼儿正游来会聚在石头下。往南行去又走上百步,来到第二潭。岩石都高高耸立,前临峻急的水流,(山石形状)像脸的下巴和口的上壁,高低不平。潭下大石头杂错陈列,(平整得)可以就座饮食。(石上)有一只鸟红首黑翼,大得像天鹅,正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又向南行几里,地势都是一个样子,(一路上)树木更加粗壮,山石更加瘦长,流水都是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大冥的平野,山梁平坦水流舒缓,(依山傍水)有土地田园。最初黄神作为普通人的时候,居处在这个地方。
有传文说:“黄神姓王,是王莽的后人。”王莽已经死了,黄神改姓黄,逃来(这里),选择那幽深陡峭的地方潜居下来。最初王莽曾说:“我,是黄帝、虞舜的后人。”所以称他的女儿为黄皇室主。黄与王读音相近,并且又有实际的依据,那些用作传言的说法更有了凭证。黄神已是生活在这里,百姓都安居乐业,认为他颇已得道。死后就祭祀他,为他立有宗祠。后来稍稍改变(形象)更接近平民。现在祠庙在山岭下黄溪的北岸。
【作者及题解】
本篇选自《柳河东集》,是作者游记中最为侧重记述游赏山水景致的作品。它作于元和八年(813)。作者贬永州已八个年头,抑郁激愤较减,思想深刻,而趋于通达。他虽然壮心不泯,但对再获任用不抱厚望,以为“自度罪大”,“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隙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与杨晦之第二书》),心情显得平和。所以这篇《黄溪游记》所表现的作者形象是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发挥,而兴会心得,夷然自信。其艺术老到,浅而深,奇而实,得心应手,触处适源,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却似信笔写来,天衣无缝。
文章开头便出奇,不无夸张,发人兴趣,说天下山水“永最善”,永州山水“黄溪最善”。然后作者把读者带到黄溪的东屯村,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最后,作者理所当然地介绍了黄神来历和所受敬遇。这样的写法,确乎像“以启后之好游者”,似作导游。但稍加咀嚼,却有意味。
黄溪其实偏僻,并非名山大川,而作者誉为“最善”。黄神原为逃亡,不属名士清流,而居民“以为有道”。也许正因为作者见地独特,评价异俗,所以他要以实服人,以景夺人,写山水而用史笔,赏奇丽则多为白描。写山,曰“墙立”,曰“骈植”,铸祠精练,而见陡峭之势,丰茂之态。述水,则状初潭如剖瓮高挂,见游鱼“来若白虹”想像奇妙,形象生动,水清流急,不言而喻。上第二潭,石怪鸟奇,迥无人迹;而临深峭,恍入桃源,“山舒水缓,有土田”,非仙界,是人境。这循溪登山、探奇赏幽的游程,岂非当年黄神逃亡藏身、筚路蓝缕的路程?而这相传为奸贼王莽的后裔,却因居住深山而被视为神,吸引人民安居黄溪,得到他们的尊敬,立祠祭祀。可见山水不以偏僻而不善,人不为逆境而无道。相反,偏僻山水可以“最善”逆境中人可以“有道”,有黄溪和黄神为证。这便是含蓄本文的思想情怀。
题记:元和初年变法失败,作者被贬永州。永州地远荒僻、人烟稀少是个令人可怕的地方,作者初到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面对如此遭遇怨愤之情可想而知。然而作者寄情山水,通过对山水幽静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