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彭城桥遗址
⑴ 峰峰矿区彭城陶瓷古镇作文500字
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西南边缘,京杭大运河及骆马湖交汇处;与宿迁、睢宁、邳州三市县相连,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说,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及“小上海”之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窑湾集古镇景观、水泊景观、名胜古迹、神话仙境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和历史研究价值。千年古镇窑湾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据典籍记载,这里,东周时属钟吾国辖地。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唐时,位于邳州、海州交界处,因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千年运河百道湾,黄金分割在窑湾;千年古槐,见证了古镇窑湾的兴衰;后院酱缸,雕琢着岁月久远的痕迹;老式建筑,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她像苏南的周庄有湖有水,水网相连;她又像山西的平遥,有着古老的街巷,文化相袭数千年。窑湾古镇人文历史景观厚重。古镇始建于唐朝初期,随着明清漕运和盐业的兴盛,昔日店铺栉比,商贾云集,街上行人如织,水上舟楫连绵。古镇中,城门、楼、店、院、宫、寺、庙、殿,自宋至清,代有营建。古老的街巷、宅院、会馆、作坊、商行、货栈、典当、码头等古镇昔日风貌仍基本犹存。窑湾古镇由新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1]窑湾古镇景区规划建设面积为85.62公顷。三年多来,古镇景区投入保护和开发资金5.2亿元,修建房屋800多间,疏通后河及护城河500多米,架设景观桥5座,新建停车场10万平方米;完成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东当典、西当典、中国典当博物馆、窑湾民俗博物馆、大清窑湾邮局等10个景点的建设。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16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6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近7万人。201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3041.97万元,人均收入11551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
⑵ 马家浜文化村落遗址在哪里
马家浜文化村落遗址在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
马家浜遗址是一个三河交叉的平原,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1959年3月开始发掘。遗址文化层分为上下两层,出土的有骨架30具,陶器以釜类为主,鼎形器极少,以牛鼻式器型为陶器特征,陶色有一定数量的红衣陶。同时,还发掘出大量兽骨、鱼骨和菱等。从出土文物分析,马家浜遗址距今6000多年,属新石器时代(中期)。学术界称之为马家浜文化。.
⑶ 彭城的文学作品
彭城赋
文/张思桥
鸿蒙暨开,九州序列。唐尧画地,是为大彭[1]。历风霜兮始为固,斫荆莽兮聿而兴。洎乎偃王决起,四方攻伐。天子畏葸,分鼎与宁。而后遽然见祸,无端加兵。东方鸿鹄,自此不鸣[2]。春秋失义,王命不听。小国授地,大邦称雄。惜我彭城,沦于宋域,流于楚疆[3]。福祚小靳,曾若牛羊。
苍黄挟令,下揆秦王。刀锋所指,戡平八荒。于是聚锋镝,筑长城,造阿房,修秦陵,生民涂炭,忠良伶仃。然后陈王揭竿,豪杰景从,项氏建幡于吴会之地,沛公发轫于古彭之膺[4]。于是英才如曜,良俊竞游。有舞阳、绛侯为之弼,平阳、酇侯为之筹[5]。策马扬辔,直走嶕峣;广揽奇士,磅礴郁缭。然后子婴系组,纳玺出降,沛公布告,约法三章。若乃项羽入关,裂地誓盟。引师东向,定都彭城[6]。户山戏马,九里鏖兵[7]。至今犹在,慷慨悲声。
至于高祖平寰,白马剖符[8]。彭城归楚,子嗣其居。[9]故有诸王陵遗至今,楚汉风化之孥[10]。而后韦孟横爌,长讽特书[11]。天师仙降,道出名区[12]。有子刘伶善美酒[13],有作《世说》若清芙[14]。此乃乐天、苏子之故地[15],重光、梦得之旧庐[16]。
壮哉彭城!中华齐寿之地,千秋交要之衢。文明自兹发绪,鼙鼓于此高喧;英雄迭出未断,文豪层起不阑。
尔乃湖山壮阔,风物锦绣。云龙腾气[17],子房寻旧[18]。黄河如带,运河奔走。城南葳蕤,山间空卧东坡石[19];林荫幽阒,湖边静立燕子楼[20]。放鹤亭荒[21],谁觅仙人之迹?兴化寺在[22],堪悟佛法之由。至若惠风和畅,显红岛上成追忆[23];天朗气清,苏公塔下思绪稠[24]。大风起兮豪情寄,楚歌动兮壮志游。
嗟夫!天地茫茫,古郡沧桑,江河共衍,日月同光。风云过往,代有旷世之豪杰;古今流变,长存道义之光芒。惟吾同侪,略修其身,稍善嘉行,但问心而无愧,虽世事不我通达,我自浩然宴然也。
注释:
[1]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徐州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2]徐偃王是西周徐国国君,建都泗水,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趁周穆王赴瑶池会西王母之际,率军西进,紧迫黄河。周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
[3]春秋战国时期 ,徐州曾先后被列入宋国和楚国的疆域。
[4]沛公: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后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5]舞阳侯,樊哙;绛侯,周勃;平阳侯,曹参;酂侯,萧何。
[6] 项羽进入咸阳后,在全国范围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7]户山,户部山;九里,九里山。
[8]指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
[9]西汉时,徐州一带被封为楚国。
[10]徐州有汉文化三绝,分别指“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11]韦孟,西汉初诗人,彭城人。
[12]天师,张道陵 ,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
[13]刘伶,字伯伦,中国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当时应属徐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14]世说,此指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刘义庆,汉族,彭城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
[15]乐天,此指白居易。白曾于徐州任职,并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作品;苏子,此指苏轼。
[16]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彭城人;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17]云龙,指云龙湖。原名“簸箕洼”又名“石狗湖”。
[18]子房,指子房山。与云龙山、九里山、户部山并称徐州四大名山。子房山原名鸡鸣山,传说楚汉相争中张良曾命士兵在此吹箫散楚兵,遂更名为子房山。
[19]东坡石,指东坡石床。
[20]燕子楼,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愔(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燕子楼。
[21]放鹤亭,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
[22]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缘北魏大石佛而建。
[23]位于百步洪南的显红岛,原为故泗水中的一处由激流冲刷起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沙洲,北宋苏轼知徐州时名为中洲,后因民间传说熙宁十年黄河决口入泗,苏轼带领州民抗洪时,苏姑为救满城百姓献身黄河,徐州百姓在沙洲上捞得苏姑红袍,因此后人将此沙洲命名为显红岛。
[24]苏公塔,位于徐州苏公塔影景区,是为纪念原任徐州知事的苏轼而建。
⑷ 海盐的桥介绍
【一方胜迹——沈荡大桥】
嘉兴至海盐,有一古老塘河,古称官塘,现版叫海盐塘,为历代权漕运之通道。横跨在古塘上有一座三孔拱形古石桥巍然屹立,凝重壮观,这就是遐迩闻名的沈荡大桥,在古代叫永庆塘桥,是县内仅存的一座石拱桥。原坐落在沈荡镇东首,跨盐嘉塘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雍正三年(1725)重建。由于受南排二期彭城港工程的建设影响,1998年按原貌迁移到距老桥3公里处——镇南陈家港众坟漾。桥为三孔拱形石桥,桥长48米、宽4.9米,中孔净跨14.4米,梁底标高11.32米,两侧各有石级43级,整座桥用花岗岩条石砌成。3个拱形桥内壁,用弧形条石砌成,合缝严密。千年古桥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海盐古老历史的见证。
⑸ 彭城的简介
彭城,又名彭城邑、彭城县,曾为古都涿鹿(即今江苏徐州) 的旧称。彭城邑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是帝王之都,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改彭城邑为彭城县。从此,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直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绵延长达一千九百五十四年的时间里,或为彭城藩国国都,或为彭城郡郡治,或为徐州州治,彭城始终是今日徐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格为府,因府治彭城县境内有铜山岛,彭城县始更名铜山县 。日伪时由铜山县县城所在地析置徐州市,从此市县同城。
今日彭城——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城市,东陇海线第一大城市,苏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徐州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华东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医疗、会展中心,同时也是省内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历史上曾为蚩尤本据,黄帝初都,彭国国都、徐国国都、宋国国都,楚国国都。徐州是汉高祖刘邦、南唐烈祖李昪、南朝宋武帝刘裕、后梁太祖朱温的故里,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美誉。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北方第一大湖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有“徐州通,则全国通”的称誉。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清代诗人邵大业称徐州是“龙吟虎啸帝王州,旧是东南最上游。“
⑹ 马家浜文化的简介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及其后续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确立,表明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在吴县草鞋山出土了葛麻纤维织造的纬线起花罗纹编织物,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发现多处房屋残迹。当时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泥为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 (或称 炉箅)是该文化独特的炊具。死者埋入公共墓地,各墓随葬品不甚丰富也不很悬殊。在常州圩墩和吴县草鞋山发现用陶器覆盖人头骨或把人头骨置于陶器中的特殊葬俗 ;还发现几座死者年龄相近的同性合葬墓,属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马家浜文化的后继者是崧泽文化。
1、更早发现和面积更大的——邱城遗址
1957年发掘的浙江湖州市邱城遗址,邱城的东、南和西南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故称邱城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上、中、下3个文化层。
下层,距今约6000多年。此层为较大的建筑遗迹。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以背面弧突的锛和斜背舌表刃的穿孔斧最具特征。还有较多的镞凿、碓、针等骨质工具。生活器皿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腰沿釜、釜形鼎、喇叭形圈足豆和腹部有一对牛鼻式器耳的陶罐等,还有牛、鹿、猪、鱼类等动物遗骸。
中层,距今约5000多年,属松泽文化。石器以扁平穿孔万斧和长条形石镑为主。生活器皿多为黑陶,包括鼎、豆、(上禾下皿)、罐、杯、解、筒形器等,形状规整,有些施有圆形和三角形的镂孔图案。
上层,即城墙部分,1957年发现夯土中伴有印纹陶、原始青瓷、红陶、黑陶和石器、铜镞、玉王夫、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纹陶和原始陶。邱城山东南文化堆积的上层,出土有夹砂绳纹陶鼎、三角形斜把石破土器、弧背有段石锛等遗物。
2、稍晚后发现,面积仅一半的嘉兴马家浜遗址
1959年初春,嘉兴南湖乡天带桥马家浜地方在沤肥挖坑中发现大量兽骨和古代遗物。1959年3月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等6个单位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
,发现有与邱城下层同类的遗物并有房基、墓葬等遗迹。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西南7.5公里,面积约1万5千平方米,发掘区在遗址的中部,共布探方5个,计213平方米。表土层下文化层分上下两层;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厚达12—80厘米,包含物有兽骨、石锛、礰石、骨镞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厚达15—75厘米,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管、骨锥、骨针、骨镞以及石斧、礰石和陶片等。在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出土30具人骨架,其中6具身旁有随葬品,生产工具置于腰部,装饰品置于头部,陶器位置不一。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1件、陶豆2件、罐4件、盆1件、纺轮1件、玉珠2件。还发现长方形房屋遗迹,南北7米,东西3米,门朝东,周边一圈柱洞,尚有残存的木柱,有的木柱洞底垫放木板。室内是经过加工的黄绿色土面,还有带树枝和芦苇痕迹的红烧土块堆积的墙壁残迹。在下文化层中还发现了碳化圆角菱,与南湖菱相仿。
从出土的器物和遗迹看,生产工具中磨制石器有孔石斧、弧背石锛;生活用具中的夹砂红陶素面腰沿釜、牛鼻式双耳罐、带嘴平底盉,以及地面木构建筑住房、公共墓地和俯身直肢葬式等等,都是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马家浜遗址的发掘,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重视。1959年5月,新华社发了消息,并记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要闻录》。
最终命名过程
在马家浜文化正式命名的1977年之前,由于马家浜文化的遗址发现并不多,资料相对较少,其中以首个发掘的邱城下层和草鞋山第八至第十层的资料比较丰富,所以考古界曾有“按照当时确定考古学文化的标准及其命名习惯,应该将这类遗存命名为‘邱城文化’”的说法,也有人提议命名为“草鞋山文化”,甚至有人将之归入“江南青莲岗文化”。这样的争论整整持续了16年。
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吴汝祚(浙江省嘉兴市人) ,在1975年第5期的《考古》上发文,率先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在1977年11月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由于夏鼐(吴汝祚的浙江大学导师) 等考古学家的坚持,并确认嘉兴马家浜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至此,马家浜文化才得以正式定名。
1981年12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第三届考古学会年会上,到会专家学者听取了罗家角遗址发掘报告后,加深了对马家浜文化的认识。1984年11月在嘉兴召开的太湖流域古文化讨论会上,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对马家浜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家浜文化已载入《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和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网络全书?考古卷》,确定了它在史前文化考古中的地位。
随后进行的桐乡罗家角遗址、余杭吴家埠遗址、常州圩墩遗址等地的考古发掘成果,有力地证实了马家浜文化作为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代表的观点。尤其是罗家角遗址第四层的碳-14测定距今7100余年,在稻谷栽种、纺织、制陶、制造手工艺品等方面的领先创造,对于当时流行的马家浜文化是从河姆渡文化发展而来的观点,无疑是一个有力的纠正。
3、同期发现的吴江梅堰遗址
同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发掘的吴江梅堰遗址中,也含有这一类遗存。60年代,有人把它归属青莲岗文化。后来,有人进一步定为青莲岗文化江南类型的马家浜期。70年代起,有人把它与青莲岗文化相区分,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现已普遍得到承认。
4、 罗家角遗址
位于浙江桐乡县石门镇东北2公里处。1956年,当地农民在水田中挖出大批兽骨、陶片和镌刻精美的猪獠牙饰品。省文物部门派员调查,发现这是浙江迄今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总面积12万平方米。1963年3月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11月至1980年1月,由省文物考古所与嘉兴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考古队,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对罗家角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总面积为1338平方米,清理灰坑 53个。发现4个文化层,各文化层的包含物十分丰富,获得小件编号器物794件,有陶片5万多斤,兽骨2千多斤,还发现了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和稻谷等植物遗存。出土稻谷156粒,其中粳谷55粒,籼谷101粒。罗家角遗址的4个文化层都属马家浜文化,代表了马家浜文化的若干个不同发展阶段,丰富了马家浜文化的内涵,找到了马家浜文化的早期类型,是我国考古工作又一重大成绩。罗家角第4文化层出土的芦苇经碳14 测定,为距今7040±150年,第4文化层出土的陶片热释光测定为7170±l0%年,两种测定结果基本一致。马家浜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4000——5000年。
罗家角遗址的发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1987年日本农耕史代表团专程到罗家角遗址考察马家浜文化,1989年日本东亚稻作文化起源考古代表团到罗家角遗址考察时说:“罗家角遗址发掘出土稻谷,证明这里是日本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之一。”代表团成员日本广播大学教授、农学家渡部忠世说:“日本出版的有关马家浜文化的书刊都把罗家角写成罗家谷,这是因为它是水稻的发源地的缘故。”
5、嘉兴市的分布处
马家浜文化类型在嘉兴市境内的重要遗址有嘉兴的马家浜、吴家浜、干家埭、钟家港;桐乡的罗家角、谭家湾、张家埭、新桥、吴家墙门;海宁的郭家石桥、坟桥港; 海盐的彭城,平湖的大坟塘,嘉善的小横港、大往遗址等。
6、 太湖流域的苏、锡、常、沪、杭、湖地区分布处
有湖州邱城、杭州吴家埠、苏州越城、吴县草鞋山、吴江梅埝、袁家埭、上海青浦崧泽下层和常州圩墩、武进潘家塘的下层。
⑺ 西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 国家级保护 2 阿房宫遗址 秦代 国家级保护 3 汉长安城遗址 西汉 国家级保护 4 大明宫遗址 唐 国家级保护 5 丰镐京遗址 西周 国家级保护 6 蓝田猿人遗址 旧石器时代 国家级保护 7 米家崖遗址 新石器时代 省级保护 8 鱼化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省级保护 9 太液池遗址 西汉 省级保护 10 建章宫遗址 西汉 省级保护 11 兴庆宫遗址 唐 省级保护 12 天坛遗址 唐 省级保护 13 青龙寺遗址 唐 省级保护 14 斡尔垛遗址 元 省级保护 15 阎庄和杨家围墙遗址 西汉 省级保护 16 华清池遗址 唐 省级保护 17 黄堆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省级保护 18 真守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省级保护 19 小丰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省级保护 20 鲁家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省级保护 21 宋村遗址 周 省级保护 22 文王灵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 省级保护 23 唐明德门遗址 唐 市级保护 24 唐长安城遗址 唐 市级保护 25 姜寨遗址 新石器时代 市级保护 26 秦栎阳遗址 战国 县级保护 27 涝池河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 县级保护 28 泄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县级保护 29 秦始皇帝陵 秦 国家级保护 30 庄襄王墓 秦 省级保护 31 胡亥墓 秦 省级保护 32 董仲舒墓 西汉 省级保护 33 霸陵 西汉 省级保护 34 杜陵 西汉 省级保护 35 薄姬墓 西汉 省级保护 36 周穆王陵 西汉 省级保护 37 蔡文姬墓 东汉 省级保护 38 王季陵 周 省级保护 39 陈平墓 西汉 省级保护 40 王太史九思慕 明 省级保护 41 老子墓 东周 省级保护 42 许后少陵 西汉 县级保护 43 张勇墓 清 县级保护 44 扁鹊墓 周 县级保护 45 奉天皇帝齐陵 唐 县级保护 46 段秀石墓 唐 县级保护 47 萧何墓 西汉 县级保护 48 昭王冢 战国 县级保护 49 柳公权墓 唐 县级保护 50 吕氏四贤墓 宋 县级保护 51 大雁塔 唐 国家级保护 52 小雁塔 唐 国家级保护 53 兴教寺塔 唐 国家级保护 54 西安城墙 明 国家级保护 55 兴善寺 唐 省级保护 56 八仙庵 宋 省级保护 57 钟楼 明 省级保护 58 鼓楼 明 省级保护 59 化觉巷清真寺 明 省级保护 60 大学习巷清真寺 明 省级保护 61 宝庆寺塔 明 省级保护 62 城隍庙 明 省级保护 63 东岳庙 明 省级保护 64 香积寺塔 唐 省级保护 65 华严寺塔 唐 省级保护 66 灵感寺塔 唐 省级保护 67 法幢寺 唐 省级保护 68 杜公祠 清 省级保护 69 西安碑林 宋 国家级保护 70 石佛 南北朝 省级保护 71 牛郎织女 西汉 省级保护 72 石造像 唐 省级保护 73 石刻画像及铁钟 宋 省级保护 74 大福和尚碑 唐 省级保护 75 辋川图石刻 明 省级保护 76 李晟碑 唐 省级保护 77 魏造像石碑 北魏 省级保护 78 祖庵石刻 元 省级保护 79 雁字回文碑 清 省级保护 80 青华山卧佛石刻 清 省级保护 其他还有:华胥新街遗址,房家村遗址,侯家村遗址,巨东村遗址,麻坡村遗址,东关遗址,怀真坊遗址,马营遗址,甘河遗址,礼贤庄遗址,长阳宫遗址,东渭桥遗址,彭城闸遗址,九女冢,焦赞墓,杨砺墓,李淳风墓,水陆庵,草堂寺,宝林寺塔,化羊庙,公输堂,空翠堂,楼观台,周至古塔,楼观镇塔寺村古塔,三清殿,楼观台古塔,周至城隍庙,高陵塔,西五台,罔极寺,关中书院,小皮院清真寺,万寿寺塔,广仁寺,圣寿寺塔,净业寺塔,丰德寺,温国寺,普贤寺,牛头寺,天池寺塔,西林寺,汉露台,古瓮寺,上悟真寺,蓝田文庙,户县钟楼,户县城隍庙,户县文庙,户县东岳庙,灵山寺,仙游寺,七宝塔,罗汉寺,周至木牌坊,赵公明庙,周至玉皇庙,天台寺前后殿,万寿宫正殿,唐龙跃宫石井圈,周至戒官碑,仙翁石刻造像,石经幢,石造像,西安事变旧址,易俗社剧场,八路军办事处旧址,革命亭,西京招待所,杨虎城止园旧居,新城黄楼,杨虎城将军陵等等。
⑻ 浙江平湖林埭镇群丰村庄桥坟遗址还为开发建造公园吗
跨湖桥文化与马家浜文化,皆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文化,具有很多类似。
马家浜文化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
马家浜文化,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
马家浜文化,发现多处房屋残迹。当时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泥为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
马家浜文化,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 (或称 炉箅)是该文化独特的炊具。
马家浜文化,从出土的器物和遗迹看,生产工具中磨制石器有孔石斧、弧背石锛;生活用具中的夹砂红陶素面腰沿釜、牛鼻式双耳罐、带嘴平底盉,以及地面木构建筑住房、公共墓地和俯身直肢葬式等等,都是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罗家角遗址第四层的碳-14测定距今7100余年,在稻谷栽种、纺织、制陶、制造手工艺品等方面的领先创造,
马家浜文化类型在嘉兴市境内的重要遗址有嘉兴的马家浜、吴家浜、干家埭、钟家港;桐乡的罗家角、谭家湾、张家埭、新桥、吴家墙门;海宁的郭家石桥、坟桥港; 海盐的彭城,平湖的大坟塘,嘉善的小横港、大往遗址等。
结论是,马家浜文化是距今7000年的,太湖地区分布广泛的定居的文化,此文化属于早期的稻谷农业为主,同时具有渔猎文化为重要的补充,没有发现独木舟,因此马家浜文化不是海洋类型的文化。
---------------------------------
跨湖桥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发现了独木舟,在距今8000年的时期,就是类似现今宇宙飞船的伟大超强的科技,说明跨湖桥文化是一种已经征服了海洋的文化,是一种海洋类型文化。
跨湖桥文化主要是一种渔猎文化,稻谷种植也作为了重要补充。
特别是彩陶与黑陶的发现,证明跨湖桥文化的科技水准超越了马家浜文化1000年以上,就如同现代社会早期欧洲文化远远超越东亚文化,印度文化的科技水准。
跨湖桥彩陶纹饰主要为太阳纹,也是目前发现较早的太阳崇拜遗迹。太阳崇拜,是早期人类比较超强的信仰方式。19世纪西方宗教研究领域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提出,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世界上的太阳崇拜有五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南美的玛雅文化。
从出土文物及民俗看,整条珠江流域大多有太阳崇拜文化,特别是古骆越地为最,民间有祭天习俗,以及最近在大明山发现的古祭坛。还有花山岩画中的太阳轮和出土的铜鼓太阳浮雕为实物代表。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卡累利亚岩画(发现于俄罗斯奥涅加湖和白海地区)已知逾千幅,画面所绘大多为飞禽走兽,“此外,尚有种种图形——圆和半圆,并绘有辐射之光束”。一些研究者认为,绘有光束的圆和半圆,是日月的象征。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有一种青铜“轮形器”(共6件),呈圆形。已修复的两件直径约为84厘米;中心似轮毂的大圆泡的直径约28厘米,有5根似轮辐的放射状直条与外径相连。这应是三星堆先民太阳崇拜的遗物。
1974年和1977年青海民和出土有“卐”形纹彩陶壶。其中“+”字纹与印第安人象征太阳的“+”字完全相同。此外,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中出土了绘有太阳纹和月亮纹的彩陶片。这些应是我国原始社会对太阳崇拜的延续。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许多关于“宾日”、“出日”、“入日”的记载,反映了殷人在日出、日落时都加以礼拜。
⑼ 徐州彭城路宽段南门桥综合楼二楼在哪
位于彭城路2号
公交车从雨润新城公交站,坐77路77W路或者8路做到段庄公交站,然后换乘1路做到供销大厦公交站下车步行556米
线公交路好多我找了只换乘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