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容城县南阳遗址调查
㈠ 雄安建设 最早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雄安建设是在2014年提出的。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做了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2017年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1)河北容城县南阳遗址调查扩展阅读
雄安新区所辖三县历史沿革:
1、雄县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雄县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10月,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1960年5月,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1961年4月,析置雄县,属保定专区。1970年4月,专区改为地区,雄县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雄县属保定市至今。
2、容城
容城自秦置县,属上谷郡,初名“桑丘”或“宜家”,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设容城侯国,被省政府认定为“千年古县”。一九八二年,容城上坡遗址(磁山文化)、南阳遗址(春秋战国)、晾马台遗址(商周),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容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上坡新石器时期“磁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可推断出7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古村落。
3、安新县
民国3年(1914年),安县(安州)与新安各取其名之首字合并为安新县,属直隶省保定道;1928年属河北省。1949年8月,安新属河北省保定专区。
1950年4月,安新县驻地由安州迁至新安。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安新县属之。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为保定市,安新县隶之。
㈡ 谁能提供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的历史
容城县历史
(一)、名胜古迹
容城历史悠久,保存在境内的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这些文物是容城历史发展的见证。
早在一九八二年,容城上坡遗址(磁山文化)、南阳遗址(春秋战国)、晾马台遗址(商周),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一九八七年,容城县人民政府将午方遗址、东牛北庄遗址、白龙遗址、东牛遗址、黑龙口燕长城遗址、陈阳庄城堡遗址、北后台烈士陵园,城内烈土塔,革命纪念馆,共九处公布为容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现代文物三处:
1、北后台烈士陵园。1946年修建,1974年重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三十二团与敌浴血奋战。不幸有497名指战员英勇牺牲,遗体埋葬于此。位于贾光乡北后台村西。
2、城内烈士塔。始建于1946年,后被敌人破坏,1966年重建。,为纪念全县在抗日战争及以前牺牲的烈士嵌刻的碑记。塔由八通碑组成,园内松柏环绕,位于城内北大街路东。
3、容城县革命纪念馆,1986年建于城关镇上坡村西侧,总面积2664平方米,馆内有大厅两座,并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壮士容城籍烈士)等纪念碑亭三座。
二、古文化遗址
1、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距今最早文化层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上坡遗址的发现把我县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位于上坡村南。
2、南阳遗址:系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遗存,据出土遗物看,有燕国易都迹象。距今约两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位于晾马台乡南阳村东南200米,保护范围5万平方米。
3.晾马台遗址:此遗址为商周遗存,距今约四千年左右,遗址有重建明月禅寺一座,古寺巍峨,寺院内千年古柏遮天蔽日,位于晾马台村西北隅。
4.午方遗址:经省文物研究所发掘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位于城关镇午方西庄村西侧。
5.北庄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北庄村东“阴顶子”处,保护范围6万平方米。
6.白龙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白龙村西500米。
7.东牛遗址:此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存,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东牛村南100米。
8.黑龙口燕长城:当地人称“界堤”。据考查,是战国时燕国南境长城,西起易县,东至渤海,我县残存1000米,高0.5至2米,位于小里乡黑龙口村东至萍河桥堤。
9.陈阳庄城堡:此城堡传说是保卫宋八王赵德芳坟墓驻兵之地。也是宋代北境边防城堡,位于八于乡西陈阳庄。
(二)、历史人物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元初理学家、诗人。容城县沟市村人,幼年天资卓绝。初习经学,后研究程颐、朱熹的理学。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曾任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托病辞官回乡。理学上成就突出,一生著有《四书精要》、《易系辞说》等,后清廷收入《四库全书》。广泛行世的《静修集》是诗文选集,其中收入各体诗词800余首。诗名冠元初诗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发奋苦读诗书,明朝嘉靖年间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化鸾(大将军,奸相严嵩的死党)被贬为狄道典史。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曾开办书院,兴修水利,开发煤山,受到人民的拥戴。化鸾事败,又被提升为兵部武选员外郎。因上书列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所害。一生以直谏,气节著名。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世人称夏峰先生,容城县北城村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中举,因不满明未政治腐败,营救东林党人,受世人赞扬。自明至清,被多次征召做官,均辞而不就,志于教授著述,为清初“三大儒”之一。著有《书经近旨》、《读易大旨》、《理学宗传》等,收入《四库全书》。著诗文集《夏峰先生》及《田 几辅中州人物考》、《两大难录》等行世。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2 容城县历史
(三)、容城县现代革命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容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比较早。1921年,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进步学生王孟雄等,秘密携带进步书刊回乡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真理开始在容城县传播。
在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高潮中,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纷纷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1925年,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于方舟和共产党员翟少痴先后到容城开展革命工作,在发展国民党员的同时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国民党容城县党部和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使容城的革命斗争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是年秋,进步教师刘通庸在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利用教师身份,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此后容城县的革命斗争逐步活跃起来。1925年6月,为声援上海“五卅”工人运动,容城县成立了“沪案后援会”,全县师生千余人上街游行示威,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25年夏到1926年,容城县成立了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天足会”,号召广大妇女抵制缠足。不少村庄拆拉了神庙,兴办学校。1926年底,又接连爆发了反对“八厘公债”和“文书贴印花”的群众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逐步为人民大众接受,许多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3月,容城县青年杨子英、李学珍、马学儒到广州参加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同年5月,容城县青年高朴、孙洪恩、庄士荣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8月,高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共北方区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同年7月,汪精卫又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在全国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保存了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30年4月,容城县“革命文艺研究会”建立;1931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容城县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容城县委员会相继诞生。随后,又成立了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容城县反帝大同盟”和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进步团体“容城县赤卫队”。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领导进行了一场震动全省的农民运动。3000多名农民愤怒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的共产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共有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直到抗日战争初期。
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9月15日,日本飞机分两处轰炸容城。9月19日,国民党军队第五十三军南退路过容城,容城县国民党当局随军南撤,当地的一些地主、土匪游民纷纷拉起武装,局面异常混乱。
10月,中共保属省委派共产党员李大昭到容城开展工作。12月,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派贾桂荣到容城,将当地大股武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第二师,并击溃了拒不接受改编,危害百姓的小股土匪武装,使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控制。
1938年1至7月,中共冀中省委、中共冀中区四特委先后派大批干部到容城开辟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容城县抗日根据地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1940年,县、区、村的党、政、群、武装组织普遍建立,开展了宪政运动,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广大妇女、儿童站岗放哨,青壮年纷纷参军参战。抗日洪流滚滚向前。
1941年4月,华北日军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6月,开始对平、津、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3 容城县历史
保三角地带疯狂“扫荡”,在容城境内和临界,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容城县军民在中共冀中十地委和中共容城县委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反“扫荡”斗争,积极开辟“堡垒户”、“堡垒村”,创造性地开展“挑帘战”、“地道战”;打入敌伪内部,开展伪军工作,掌握两面政权,同时进行整风学习,开展大生产运动。从而使容城人民的抗日斗争烈火越烧越旺。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反攻的开展,容城县军民在容白公路设伏,全歼白沟警备二大队;在段庄村北的津保公路活捉了伪县长王朝新和日本顾问奥金尚彦;平毁了县境内的全部封锁沟;端掉和迫退了县城以外的所有日伪据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7日,容城县人民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收复容城县城,赢得了八年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妄图以武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冀中及相临地区,国民党军队先后抢占了平、津、保等城市及平汉铁路沿线的城镇。1945年9月初,原新城县汉奸武装王风岗部被国民党收编为“河北省保安第七总队”,其他汉奸武装也同时被收编。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容城县进行了精兵简政。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定不久,国民党军队就开始了对容城边缘地区的军事进犯,从而涌现出“野桥八次保卫战”,击退了敌人的进犯。6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根据斗争需要,设立容定县。9月,驻保定、徐水的国民党军队2000多人,长途奔袭并攻占容城县城。10月,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在容城军民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容城保安大队,解放了容城。年底,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犯,容城县1100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编入冀中十军区七十六团。
1947年8月,北平国民党第十六军及“还乡团”武装大规模进攻容城,到处扶植地主政权和地主武装。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一部和冀中军区、十军分区部队发起大清河北战役,国民党第十六军退出容城。容定独立营和区、村民兵武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扶持的各地主政权及“自卫团”组织。11月,容城全境解放,成为巩固的解放区,全县工作重点由军事斗争转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年底,根据中共中央10月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了全面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1948年8月,恢复容城县建制。中共容城县委、容城县民主政府建立并进驻容城县城。随后,开展了平津支前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化人民共和国成立。容城人民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程。
(四)、现代革命人物
1、阴一刚
阴一刚(1908.2—1994.6.17),容城县东牛乡东牛村人。
1925年1月,在容城县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教。是年四、五月间,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之一于方舟同志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期间,阴一刚受其引导,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此时,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南方革命运动高涨,北方革命正蓬勃兴起,经于方舟同志介绍,他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1月,阴一刚到容城县午方村北校任教。1929年春,共产党员刘通庸(原名刘传中)到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校长,阴一刚等进步青年主动与之接近。在刘的影响下,阴一刚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国民党1927年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勾结北洋军阀,更加残酷地压榨人民群众,只有参加共产党进行革命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尽管当时环境极端残酷,他仍然于1929年夏毅然退出国民党,并于1931年由陆治国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30年四、五月间,由阴一刚牵头和容城县东关小学教员张绍棠、东牛村小学教师刘吉昌等人发起并组织了“革命文艺研究会”。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它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一批青年的革命热情,促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宣传并团结了周围的农民群众,为容城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931年4月,保定共青团特委负责人陆治国到容城县进行革命活动。在陆的直接领导下,阴一刚等以“革命文艺研究会”为基础,发展了容城县第一批共青团员,成立了中共青年团县委。后受中共保定特委书记贾振峰委派,在容城县发展组织开展工作。1931年农历4月下旬,在东牛村阴一刚家里召开了容城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容城县委,阴一刚被选为中共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
1931年7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发动并领导了教师、学生反对反动教育局长和两校校长的青年运动。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领导3000名农民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在阴一刚领导下,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此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调他到保定特委,途中不幸与上级失去联系,开始了政治流亡生活,一直到1937年11月成为陕北公学的第一期学员。
阴一刚同志在容城建党初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坚定地树立了共产党在容城县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威信,锻炼了群众,培养了一批党的基层干部,为容城县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
2、胡德林 胡福才
胡福才,1913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秃。
胡德林,1917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尚,生父胡老乱。幼年随母改嫁到平王乡李郎村,随继父安印成改名安小尚,参军后恢复原姓,并改名为胡德林。
1938年8月,晋察冀军区红一团,从日伪占领下解放容城县城时,二人参加该部为战士。1941年9月在著名的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系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烈士。
1985年9月,容城烈士纪念馆建成,内立有“胡德林、胡福才烈士纪念碑”,他们将千秋万代活在故乡人民心中!
㈢ 河北雄安为何要设立文保考古工作站
根据报道,5月28日,河北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迎来非同寻常的一刻,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位于该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遗址举行,这标志着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推进会并讲话,为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揭牌,并向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授旗。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显示,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9处。该区域文物遗存具有遗址类遗存数量多、遗存埋藏较深、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金、元时期遗存广泛分布)、以往专业考古较少等特点。其中,容城南阳遗址面积达42万平方米,有专家学者认为南阳遗址可能是燕中都所在地。
㈣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考古工作有什么最新进展
据报道,9月7日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负责人表示,经过数月的紧张勘探,位于雄安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城南阳遗址考古工作获得重要成果。
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晾马台乡南阳村,遗址面积达42万平方米,是雄安新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南阳遗址确定是战汉时期一座中型城址,其级别与功能尚待进一步考证,接下来,考古工作将继续推进,寻求探索该城址完整的功能布局。
希望南阳遗址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掘和保护!
㈤ 河南南阳哪里有个古谢国遗址
在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谢营村,我就是这附近的人,公路边立了一个石碑,碑上刻版着古谢国遗址,曾经是权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家,这里是中华谢氏故里。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南阳汽车站坐到油田的汽车(必须问清楚乘务员是否走金华,因为到油田的车有两条路线)到谢营下车即可。
㈥ 雄安新区新发现文化遗存达44处
8月8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考古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共发现和确认各类文化遗存79处,其中新发现44处。
今年6月,河北省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派员前往雄安新区容城、安新、雄县三县,开展燕长城前期考古调查,探寻燕南长城分布。封面新闻了解到,燕南长城在此三县境内保存状况堪忧,大部分地区地表无遗存,有的段落被现代道路建设硬化处理,有的深埋于白洋淀大堤之下,部分长城段落周边环境垃圾成堆,污水横行,长城遗址保存环境较为恶劣。
目前三县范围内战国燕南长城全线踏查工作完成,采集坐标点31处,核校燕南长城走向,复查长城保存现状。此次还在雄县境内发现了几处战国遗迹,采集大量陶片标本。
下一步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应重点推进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考古勘察、南阳遗址考古、白洋淀区域环境考古、燕南长城黑龙口段保护展示、雄县宋辽边关地道展示提升等工作。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遗迹,因为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
㈦ 雄安新区考古有哪些新发现
近日,媒体从河北省文物部门获悉,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最新调查发现雄安新区存在约18平方公里的东周、汉代遗址群。
据了解,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考古勘察、南阳遗址考古、白洋淀区域环境考古、燕南长城黑龙口段保护展示、雄县宋辽边关地道展示提升等工作,全面掌握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文物保存现状。
新的考古发现,也使雄安新区在即将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历史资源。
㈧ 名胜古迹的调查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社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评选出中国10处最佳风景名胜区。
它们是:
编辑本段一、万里长城
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昌平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内,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共有敌台22座。这里自然风景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景色怡人。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密云县内,由戚继光督建,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共有敌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起点,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81年),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城高14米,厚7米,防御体系相当完整。登上城楼,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雄伟。
嘉峪关:明代长城最西端的起点,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关,河西第一隘口,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关则是由内城、外城和城壕组成的完整军事防御体系。现在看到的城关以内城为主,由黄土夯筑而成,外面包以城砖,坚固雄伟。城关两端的城墙横穿戈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大漠孤城的苍凉。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编辑本段二、桂林山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她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
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们所说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则在阳朔境内,桂林其他县区也有数不胜数的美景等着我们前去浏览,龙脊梯田、兴安灵渠、资江漂流都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最佳旅游时间
桂林的纬度比较低,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体上来说,桂林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到桂林旅游,最佳季节是在每年4-10月份,在这个期间会有“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也是旅游的高峰期,气候适宜的桂林会有很多的游客,房间的预订和交通也进入高潮,价格比平时有所上涨,所以最好避开这个时间,选择一个淡季出游,细细体味这天下美景。
编辑本段三、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最泞处有5米多。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为古海湾,钱塘江泥沙淤阻后形成。
西湖多数水域处于富营养状态,小南湖和三潭内湖已接近富营养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过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温17.6℃,最高10月28.6℃,最低3月4.0℃,无湖冰;80年代初鱼类有51种,分属10目16科43属,鱼类来源有:(1)固有野杂鱼;(2)钱塘江带入鱼类;(3)人工引进驯化的养殖鱼种,养殖鱼类成为优势西湖最主要的放养鱼种是鲢和鳙,两者占总放养量的75%~80%;其次是鲫、河内鲫,其他养殖鱼类还有团头鲂、细鳞鲴、圆吻鲴、以及鳗鲡等,为保护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养草鱼和青鱼,西湖还有少量。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评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在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
○玉皇飞云
○吴山天风
○阮墩环碧
○满陇桂雨
○龙井问茶
○九溪烟树
○黄龙吐翠
○虎跑梦泉
○宝石流霞
○云栖竹径
编辑本段四、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姘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故宫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该殿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每边21米,各三间,走廊列柱20根,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等的朝拜,每逢各种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故宫保和殿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改为历代艺术陈列馆,陈列有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约六千年的中华艺术瑰宝。
故宫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在此举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后棂柩停在此殿。
故宫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宫后,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殿内存玉玺25块;西侧陈设乾隆年间造的自鸣钟;东侧为铜壶滴漏,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
故宫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顺治年间仿照沈阳清宁宫重建,同时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帝都在此举行过大婚。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故宫储秀宫
储秀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曾在这里居住。咸丰六年三月升为懿嫔的慈禧,在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长春宫的慈禧太后,为庆祝五十岁生日,移居此宫,并重修宫室,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
故宫养心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
故宫御花园
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有建筑二十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
编辑本段五、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编辑本段六、安徽黄山
黄山风景区(Huangshan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6米。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编辑本段七、长江三峡
中国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204公里。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只有100公尺左右。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三峡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有修筑高坝的地质地貌条件。峡谷东口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编辑本段八、台湾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编辑本段九、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编辑本段十、秦陵兵马俑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园东侧1千米处。这就是震动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㈨ 容城县的历史
容城县历史
(一)、名胜古迹
容城历史悠久,保存在境内的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这些文物是容城历史发展的见证。
早在一九八二年,容城上坡遗址(磁山文化)、南阳遗址(春秋战国)、晾马台遗址(商周),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一九八七年,容城县人民政府将午方遗址、东牛北庄遗址、白龙遗址、东牛遗址、黑龙口燕长城遗址、陈阳庄城堡遗址、北后台烈士陵园,城内烈土塔,革命纪念馆,共九处公布为容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现代文物三处:
1、北后台烈士陵园。1946年修建,1974年重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三十二团与敌浴血奋战。不幸有497名指战员英勇牺牲,遗体埋葬于此。位于贾光乡北后台村西。
2、城内烈士塔。始建于1946年,后被敌人破坏,1966年重建。,为纪念全县在抗日战争及以前牺牲的烈士嵌刻的碑记。塔由八通碑组成,园内松柏环绕,位于城内北大街路东。
3、容城县革命纪念馆,1986年建于城关镇上坡村西侧,总面积2664平方米,馆内有大厅两座,并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壮士容城籍烈士)等纪念碑亭三座。
二、古文化遗址
1、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距今最早文化层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上坡遗址的发现把我县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位于上坡村南。
2、南阳遗址:系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遗存,据出土遗物看,有燕国易都迹象。距今约两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位于晾马台乡南阳村东南200米,保护范围5万平方米。
3.晾马台遗址:此遗址为商周遗存,距今约四千年左右,遗址有重建明月禅寺一座,古寺巍峨,寺院内千年古柏遮天蔽日,位于晾马台村西北隅。
4.午方遗址:经省文物研究所发掘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位于城关镇午方西庄村西侧。
5.北庄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北庄村东“阴顶子”处,保护范围6万平方米。
6.白龙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白龙村西500米。
7.东牛遗址:此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存,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东牛村南100米。
8.黑龙口燕长城:当地人称“界堤”。据考查,是战国时燕国南境长城,西起易县,东至渤海,我县残存1000米,高0.5至2米,位于小里乡黑龙口村东至萍河桥堤。
9.陈阳庄城堡:此城堡传说是保卫宋八王赵德芳坟墓驻兵之地。也是宋代北境边防城堡,位于八于乡西陈阳庄。
(二)、历史人物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元初理学家、诗人。容城县沟市村人,幼年天资卓绝。初习经学,后研究程颐、朱熹的理学。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曾任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托病辞官回乡。理学上成就突出,一生著有《四书精要》、《易系辞说》等,后清廷收入《四库全书》。广泛行世的《静修集》是诗文选集,其中收入各体诗词800余首。诗名冠元初诗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发奋苦读诗书,明朝嘉靖年间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化鸾(大将军,奸相严嵩的死党)被贬为狄道典史。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曾开办书院,兴修水利,开发煤山,受到人民的拥戴。化鸾事败,又被提升为兵部武选员外郎。因上书列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所害。一生以直谏,气节著名。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世人称夏峰先生,容城县北城村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中举,因不满明未政治腐败,营救东林党人,受世人赞扬。自明至清,被多次征召做官,均辞而不就,志于教授著述,为清初“三大儒”之一。著有《书经近旨》、《读易大旨》、《理学宗传》等,收入《四库全书》。著诗文集《夏峰先生》及《田 几辅中州人物考》、《两大难录》等行世。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2 容城县历史
(三)、容城县现代革命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容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比较早。1921年,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进步学生王孟雄等,秘密携带进步书刊回乡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真理开始在容城县传播。
在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高潮中,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纷纷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1925年,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于方舟和共产党员翟少痴先后到容城开展革命工作,在发展国民党员的同时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国民党容城县党部和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使容城的革命斗争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是年秋,进步教师刘通庸在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利用教师身份,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此后容城县的革命斗争逐步活跃起来。1925年6月,为声援上海“五卅”工人运动,容城县成立了“沪案后援会”,全县师生千余人上街游行示威,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25年夏到1926年,容城县成立了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天足会”,号召广大妇女抵制缠足。不少村庄拆拉了神庙,兴办学校。1926年底,又接连爆发了反对“八厘公债”和“文书贴印花”的群众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逐步为人民大众接受,许多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3月,容城县青年杨子英、李学珍、马学儒到广州参加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同年5月,容城县青年高朴、孙洪恩、庄士荣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8月,高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共北方区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同年7月,汪精卫又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在全国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保存了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30年4月,容城县“革命文艺研究会”建立;1931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容城县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容城县委员会相继诞生。随后,又成立了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容城县反帝大同盟”和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进步团体“容城县赤卫队”。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领导进行了一场震动全省的农民运动。3000多名农民愤怒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的共产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共有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直到抗日战争初期。
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9月15日,日本飞机分两处轰炸容城。9月19日,国民党军队第五十三军南退路过容城,容城县国民党当局随军南撤,当地的一些地主、土匪游民纷纷拉起武装,局面异常混乱。
10月,中共保属省委派共产党员李大昭到容城开展工作。12月,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派贾桂荣到容城,将当地大股武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第二师,并击溃了拒不接受改编,危害百姓的小股土匪武装,使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控制。
1938年1至7月,中共冀中省委、中共冀中区四特委先后派大批干部到容城开辟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容城县抗日根据地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1940年,县、区、村的党、政、群、武装组织普遍建立,开展了宪政运动,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广大妇女、儿童站岗放哨,青壮年纷纷参军参战。抗日洪流滚滚向前。
1941年4月,华北日军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6月,开始对平、津、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3 容城县历史
保三角地带疯狂“扫荡”,在容城境内和临界,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容城县军民在中共冀中十地委和中共容城县委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反“扫荡”斗争,积极开辟“堡垒户”、“堡垒村”,创造性地开展“挑帘战”、“地道战”;打入敌伪内部,开展伪军工作,掌握两面政权,同时进行整风学习,开展大生产运动。从而使容城人民的抗日斗争烈火越烧越旺。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反攻的开展,容城县军民在容白公路设伏,全歼白沟警备二大队;在段庄村北的津保公路活捉了伪县长王朝新和日本顾问奥金尚彦;平毁了县境内的全部封锁沟;端掉和迫退了县城以外的所有日伪据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7日,容城县人民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收复容城县城,赢得了八年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妄图以武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冀中及相临地区,国民党军队先后抢占了平、津、保等城市及平汉铁路沿线的城镇。1945年9月初,原新城县汉奸武装王风岗部被国民党收编为“河北省保安第七总队”,其他汉奸武装也同时被收编。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容城县进行了精兵简政。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定不久,国民党军队就开始了对容城边缘地区的军事进犯,从而涌现出“野桥八次保卫战”,击退了敌人的进犯。6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根据斗争需要,设立容定县。9月,驻保定、徐水的国民党军队2000多人,长途奔袭并攻占容城县城。10月,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在容城军民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容城保安大队,解放了容城。年底,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犯,容城县1100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编入冀中十军区七十六团。
1947年8月,北平国民党第十六军及“还乡团”武装大规模进攻容城,到处扶植地主政权和地主武装。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一部和冀中军区、十军分区部队发起大清河北战役,国民党第十六军退出容城。容定独立营和区、村民兵武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扶持的各地主政权及“自卫团”组织。11月,容城全境解放,成为巩固的解放区,全县工作重点由军事斗争转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年底,根据中共中央10月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了全面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1948年8月,恢复容城县建制。中共容城县委、容城县民主政府建立并进驻容城县城。随后,开展了平津支前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化人民共和国成立。容城人民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程。
(四)、现代革命人物
1、阴一刚
阴一刚(1908.2—1994.6.17),容城县东牛乡东牛村人。
1925年1月,在容城县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教。是年四、五月间,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之一于方舟同志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期间,阴一刚受其引导,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此时,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南方革命运动高涨,北方革命正蓬勃兴起,经于方舟同志介绍,他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1月,阴一刚到容城县午方村北校任教。1929年春,共产党员刘通庸(原名刘传中)到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校长,阴一刚等进步青年主动与之接近。在刘的影响下,阴一刚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国民党1927年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勾结北洋军阀,更加残酷地压榨人民群众,只有参加共产党进行革命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尽管当时环境极端残酷,他仍然于1929年夏毅然退出国民党,并于1931年由陆治国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30年四、五月间,由阴一刚牵头和容城县东关小学教员张绍棠、东牛村小学教师刘吉昌等人发起并组织了“革命文艺研究会”。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它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一批青年的革命热情,促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宣传并团结了周围的农民群众,为容城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931年4月,保定共青团特委负责人陆治国到容城县进行革命活动。在陆的直接领导下,阴一刚等以“革命文艺研究会”为基础,发展了容城县第一批共青团员,成立了中共青年团县委。后受中共保定特委书记贾振峰委派,在容城县发展组织开展工作。1931年农历4月下旬,在东牛村阴一刚家里召开了容城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容城县委,阴一刚被选为中共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
1931年7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发动并领导了教师、学生反对反动教育局长和两校校长的青年运动。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领导3000名农民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在阴一刚领导下,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此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调他到保定特委,途中不幸与上级失去联系,开始了政治流亡生活,一直到1937年11月成为陕北公学的第一期学员。
阴一刚同志在容城建党初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坚定地树立了共产党在容城县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威信,锻炼了群众,培养了一批党的基层干部,为容城县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
2、胡德林 胡福才
胡福才,1913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秃。
胡德林,1917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尚,生父胡老乱。幼年随母改嫁到平王乡李郎村,随继父安印成改名安小尚,参军后恢复原姓,并改名为胡德林。
1938年8月,晋察冀军区红一团,从日伪占领下解放容城县城时,二人参加该部为战士。1941年9月在著名的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系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烈士。
1985年9月,容城烈士纪念馆建成,内立有“胡德林、胡福才烈士纪念碑”,他们将千秋万代活在故乡人民心中!
㈩ 保定市蓉城县北后台烈士纪念碑战役故事哪里有
容城历史悠久,保存在境内的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这些文物是容城历史发展的见证。
早在一九八二年,容城上坡遗址(磁山文化)、南阳遗址(春秋战国)、晾马台遗址(商周),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一九八七年,容城县人民政府将午方遗址、东牛北庄遗址、白龙遗址、东牛遗址、黑龙口燕长城遗址、陈阳庄城堡遗址、北后台烈士陵园,城内烈土塔,革命纪念馆,共九处公布为容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现代文物三处:
1、北后台烈士陵园。1946年修建,1974年重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三十二团与敌浴血奋战。不幸有497名指战员英勇牺牲,遗体埋葬于此。位于贾光乡北后台村西。
2、城内烈士塔。始建于1946年,后被敌人破坏,1966年重建。,为纪念全县在抗日战争及以前牺牲的烈士嵌刻的碑记。塔由八通碑组成,园内松柏环绕,位于城内北大街路东。
3、容城县革命纪念馆,1986年建于城关镇上坡村西侧,总面积2664平方米,馆内有大厅两座,并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壮士容城籍烈士)等纪念碑亭三座。
二、古文化遗址
1、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距今最早文化层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上坡遗址的发现把我县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位于上坡村南。
2、南阳遗址:系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遗存,据出土遗物看,有燕国易都迹象。距今约两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位于晾马台乡南阳村东南200米,保护范围5万平方米。
3.晾马台遗址:此遗址为商周遗存,距今约四千年左右,遗址有重建明月禅寺一座,古寺巍峨,寺院内千年古柏遮天蔽日,位于晾马台村西北隅。
4.午方遗址:经省文物研究所发掘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位于城关镇午方西庄村西侧。
5.北庄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北庄村东“阴顶子”处,保护范围6万平方米。
6.白龙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白龙村西500米。
7.东牛遗址:此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存,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东牛村南100米。
8.黑龙口燕长城:当地人称“界堤”。据考查,是战国时燕国南境长城,西起易县,东至渤海,我县残存1000米,高0.5至2米,位于小里乡黑龙口村东至萍河桥堤。
9.陈阳庄城堡:此城堡传说是保卫宋八王赵德芳坟墓驻兵之地。也是宋代北境边防城堡,位于八于乡西陈阳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