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抗战遗址
❶ 1939年山东神山战役在哪里,
4月6日,李宗仁赶赴台儿庄附近,指挥中国军队向矶谷师团发起全线出击,一时间,台儿庄城内城外枪林弹雨,喊杀阵阵,到处血流成河。日军指挥官知道自己的部队已陷入反包围圈,下令部队全线撤退。关麟征指挥第五十二军与王仲廉的第八十五军协同作战,与驻守台儿庄的第二集团军形成夹击之势,追杀日军。关麟征、王仲廉两军相继收复了台儿庄东面的甘露寺、杨楼、陶墩等据点,从而解除了台儿庄城东北日军的威胁,在台儿庄北面形成了对日军的包围。李宗仁命令4月6日夜3时发起全线反攻,第二集团军在城内肃清残敌后适时反击,与第五十二军、第八十五军相互配合,将日军大部消灭在台儿庄外围。李宗仁又命令部队猛追残敌,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4月7日向峄县、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战役中,中国军队共击溃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日军719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地挫伤了日军的气焰。
三、陆房突击战
1939年发生的陆房突击战,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初到山东后的第一次战役性战斗,也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这场战斗共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进入泰西地区。5月初,日军驻山东第十二军团调动主力部队以及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东阿等17个城镇的守备部队,共有步骑兵5000余人及伪军3000余人,分九路向泰(安)肥(城)山区进行“扫荡”。5月10日,各路日军互相衔接,合拢“包围圈”,妄图歼灭泰西地区的八路军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
正在陆房西北15华里的中崮留村驻扎的八路军115师接到情报后,决定以一营兵力牵制敌人,其余部队分散转移,跳出敌人的包围圈。5月11日凌晨4时左右,部队转移时突然遭到敌人猛烈炮火袭击。115师首长立即命令特务营及津浦支队抢占制高点凤凰山、鸡冠山阻击敌人,686团二营掩护转移队伍,边打边撤。
天亮后,日军不断逼近。这时,除了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已突出包围圈外,115师师部、686团、津浦支队和中共鲁西区党委、泰西特委机关共3000余人,均被包围在陆房村周围的狭小地区。数次突围不成,突围队伍即转移到凤凰山、鸡冠山南麓的山坳里隐蔽。随后,115师师部命令,各部分别占领肥猪山、岈山等地,待天黑后寻机突围。
5月11日,各个阵地的八路军指战员击退了日军的一次次冲锋。黄昏来临,各个阵地仍在八路军手中。夕阳西下,日军畏惧夜战,收缩兵力,包围监视我军,企图次日再进攻。5月11日22时许,我军开始突围,115师师部、686团顺利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并于5月12日上午到达汶上北部的陶村,于12日下午继续转移到东平无盐村;115师直属队向南,于5月12日拂晓时分渡过汶河,进入汶上境内;津浦支队、中共鲁西区党委、泰西特委机关于5月12日拂晓前渡过汶河,与115师直属队会合后到了东平荣华村。5月12日傍晚,三路突围部队在无盐村胜利会师。
此次陆房突击战,共毙伤日伪军1300多人,粉碎了日军歼灭115师主力部队和中共鲁西党政领导机关的企图。陆房突击战的胜利,影响也震动全国,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表示此战“殊堪嘉勉”,事实上承认了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合法地位。从此,山东抗日战争出现了新的局面。
陆房战斗遗址,位于肥城市安临站镇东陆房村境内凤凰山之阳,遗址石碑立于安孙公路北。
四、梁山歼灭战:反扫荡代表战
梁山歼灭战创造了我军在平原地区同敌军数量相等、在装备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模范战例,提高了第一一五师坚持平原游击战的信心和勇气,受到八路军总部的表彰。
1939年8月1日,第一一五师师部及其直属部队,在梁山县独山村东面的孟家林召开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当天日军第三十二师团以步兵、炮兵及伪军各一部,共400余人,由长田敏江少佐率领,从汶上县城出动,向梁山地区进犯,对鲁西进行“扫荡”。陈光、罗荣桓经过周密分析,决定歼灭该敌。遂即将庆祝会改为战斗动员会,并部署部队作好战斗准备。
8月2日上午,日军进抵梁山附近的马振杨村。日落后,我独立旅一团和师部特务营,迅速在梁山西南的胡坑村集结,进行战斗动员,部署了歼灭敌人的战斗任务。
晚8时许,攻击开始。我骑兵连首先从西北角冲进村子,十连从西南进击,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抢占了乱石岗,迫使伪军大部投降。此时,其他连队也迅猛冲向敌人,枪弹、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搞得晕头转向,惊慌逃窜,乱作一团。敌人凭着精良武器,炮火掩护,从乱石岗北坡一次又一次发动进攻,都被我坚守阵地的十连战士奋力打了下去。正当敌人继续组织反扑时,从后门王(今属梁山县黑虎庙乡)一带急行军赶来参战的我十一连冲入敌阵,同十连战士前后夹击,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反扑。
午夜后,我军向日伪军发起攻击。用机枪和手榴弹向固守在大车店院内的残敌猛攻。在我密集的火力下,敌人被迫逃回房内。次日拂晓,我军集中10余挺轻重机枪和掷弹筒于独山下,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居高临下,向龟缩在大车店院内的残敌猛烈射击。班长曹大顺带领5个战士,从敌人背后猛扑过去,把敌炮手的脖子卡住。三营长刘阳初抓住战机,亲率一个突击队,冲到大院墙下,攀梯登上屋顶,用刺刀将屋顶挑开个窟窿,向房内扔进几颗手榴弹。战士李杰从窗口一连掷进4颗手榴弹。随着爆炸声,日军的嚎叫声消失了,立即有两个汉奸跑出来高喊饶命,有两个日兵跑出来缴械投降。东方发亮时,日军剩下的20余名残兵狼狈逃窜。我骑兵连立即分头追击,逃跑的日军有的被击毙,有的被从高粱地里逮住,有的被群众抓获。
至此,战斗胜利结束,日军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被击毙。这次战斗,毙敌300余人,俘日军士兵24名,缴获野炮2门、九二式步兵炮1门、掷弹筒2个、轻重机枪15挺、步枪150余支、战马50余匹,其他战利品一宗。
梁山歼灭战,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忱,为巩固鲁西抗日根据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打开了新局面。
五、孙祖伏击战:沂蒙抗战的首次大胜
孙祖伏击战,又称九子峰战斗,是徐向前同志指挥八路军山东纵队,消灭“扫荡”我沂蒙山区根据地日军的一次胜利的战斗。
1940年3月,莒县、沂水、朱蔚、东里店、铜井等据点的日军300余人,伪军100多人,进犯我沂蒙山南部地区,向孙祖一带扑来。当时,山东纵队司令部驻在孙祖南面的东高庄,大众日报社驻西高庄,中共山东分局党校驻铁峪。敌军扑向这一带,矛头指向我军政领导机关。
孙祖村西南有一座二三百米高的独山,名叫九子峰,九子峰独居群山之中,又紧挨村子,居高临下,形成天然屏障,十分险要。
我部队发现敌情后,徐向前司令员立即在东高庄召开紧急战斗动员会议,命令山纵二支队为战斗主力,山纵警卫团及地方武装等配合作战。徐司令员指着摊在桌子上的地图,对二支队首长孙继先说:“敌人这次行动路线是过荆山,经孙祖,穿九子峰,继续往南。你们要把主力放在九子峰,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敌人受挫后必然强攻,你们要坚守阵地,给以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之后,会退守孙祖,你们要集中优势兵力乘胜追击。这时敌人就会顺着来路逃窜,埋伏在荆山的警卫团要断其后路。”
3月16日9时,日军的大队人马像一条长蛇,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孙祖地区进犯。“蛇头”刚刚钻到九子峰下,埋伏在九子峰上的我军战士,便迅速插到山下,给敌人以突然打击。与此同时,埋伏在周围几个小山岭上的部队,也一齐开火,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不久,敌人兵分两路开始行动,一路在大道附近找了块隐蔽地负隅顽抗,另一路穿过小沙河,企图占领河南岸一带高地。我军坚决阻击南窜之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我伏击部队的英勇打击下,敌人死伤惨重。随后敌军迅速收拢队伍,妄图抢夺九子峰。我守卫在九子峰的战士,沉着应战,敌人在强烈炮火的掩护下,接二连三地往山上冲,当敌人即将冲上山顶时,我军便同敌人展开肉搏,直到打退敌人的第七次进攻,阵地始终牢牢握在我军手里。
下午1时许,敌人集中所有兵力,发动更加疯狂的进攻,借着浓烟烈火,冲上了山顶。战士们纷纷跃出战壕,端着刺刀,与敌人再次展开了白刃战。经过激烈的搏斗,敌军支持不住,节节败退,我军乘胜冲下山去,追歼敌人。
入夜,我军数次与敌人展开激战,迫使敌人退到孙祖,等待援兵。17日,在我军包围下,敌军支持不住,于是便大肆放火,烧毁民房20多间,将沿途抢掠的粮食、财物全部销毁。在我军的攻击下,敌人慌作一团,拼命向北逃窜。就在这时,铜井敌伪据点空虚,我军乘虚而入,将其老巢付之一炬。18日晨,战斗胜利结束。这次伏击战,共毙伤敌少佐小林以下190余人,同时还俘虏汉奸18名,缴获小车60余辆、战马5匹及其他战利品。
六、海阳地雷战:民兵有了反扫荡利器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600余件,涌现出县以上英雄模范500多名,其中赵守福、于化虎和孙玉敏3人还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的光荣称号。
1940年2月,日军侵入海阳县,很快占领了行村、大山所、鲁古埠和凤城等沿海村庄,并在那里建立据点。日伪军疯狂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共海阳县委积极发动群众,建立起青抗先、农民自卫团等抗日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狠狠打击敌人。
1943年秋天,海阳县赵疃村民兵负责人赵同伦从区武委会领来了两颗地雷,他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200多个日伪军出来抢粮后,从赵疃西大道回据点,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提前在路上埋下两颗绊雷,共炸死13个敌人。赵守福他们根据放炮打石头的原理,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经过试爆,效果很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把漫山遍野的石块利用起来,制成各种拉雷、绊雷、滚雷。
与此同时,其他村庄的民兵,也都学会用地雷打击日军。文山后村于化虎曾到独立营学习埋雷技术,并很快教会了其他民兵。同年秋的一天,他们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去“扫荡”,就在敌军回行村的必经之地——野虎岭,埋下两颗地雷。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登上野虎岭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日军飞上了天空。随后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炸死了3个敌人,其余的敌人急忙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来。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埋雷技术和地雷战术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地雷品种由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标语雷、飞行雷等30多种。埋雷方法也由预埋待炸发展到飞行爆炸,由单一布雷发展到大摆地雷阵。赵疃的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大小路口、山坡、树林、河套、瓜田、菜园、门阶下、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后来,敌人抓来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走在前面开路。民兵们连夜发明出一种“长藤雷”,把引爆索线加长,等群众安全走过再迅速拉火,使地雷专在敌人脚下开花。
1945年5月,盘踞在青岛的日军纠集了3000余兵力重占盆子山区,反复进行“清剿”、“扫荡”。5月8日,行村据点的敌人偷袭赵疃。赵同伦、赵守福等预先获取了这一情报,即率民兵在村里摆下地雷阵。敌人闯进村北的树林里,碰响了绊雷;转而扑向十字街口,又踏响“箱子雷”,共毙伤日伪军16名,炸死战马1匹。在盆子山区人民开展反“扫荡”的105天中,海阳民兵共配合部队埋雷2500多颗,炸死炸伤日伪军200多人。
海阳地雷战有力地支援了胶东其它地区的抗战。海阳民兵不仅在海阳境内大显身手,而且多次组织远征爆炸队,到周边县配合当地部队作战,为当地民兵和部队培训了若干爆炸能手,为山东地区的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七、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铁道游击队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这支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舍生忘死,在铁路线上与日军周旋了7年之久,是日寇侵华的心腹之患。铁道队曾成功护送过刘少奇、陈毅、陈光、朱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
洪振海的姐夫是一位火车司机,正是这个机缘,使洪振海很快学会了开火车,并能在时速40公里的火车上上下自如。日军侵占枣庄后,25岁的洪振海放弃在铁路上的偷煤营生,在一位共产党员的介绍下,他和朋友王志胜一道加入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
洪振海在微山湖潜伏下来后,迅速在火车站附近建立了秘密情报站,并派王志胜以搬运工的身份,打入日本人开办的“正泰洋行”。
秘密情报站虽然可以陆续向山里送出了一系列情报。但洪振海感到,枪是他们最需要的。在洋行工作的王志胜,在一次装卸日军货物时,意外地发现了枪支,于是他巧妙地做了记号,并迅速通知了洪振海。1939年10月的一个夜晚,当装有枪支的火车缓缓开出车站,早已埋伏在铁路旁的洪振海,飞身爬上火车……
就在洪振海搞枪的同时,八路军115师的主力也开进了鲁南抱犊崮山区。原在这里活动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被整编为115师苏鲁支队,其性质也由地方武装升级为正规部队。
1939年11月,洪振海召集6名铁杆弟兄,在枣庄情报站的基础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队伍。因为主要在铁路线上活动,洪振海将它命名为“枣庄铁道队”。这也许是当时中国惟一一支在铁路上活动的游击队。1940年2月,苏鲁支队正式将铁道队纳归直属,同时任命洪振海为铁道队队长,王志胜为副队长,并抽调三营副教导员杜季伟任政委。
此时的铁道队,队员已发展到20多人,后来铁道队开始向临城方向转移,公开打出“八路军鲁南铁道队”的旗号。鲁南铁道队在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地奇袭日本侵略者,截取军用货物的活动,也影响了津浦路上“吃两道线”的穷苦百姓。他们有的组织十余人,有的组织二三十人,都自称“铁道队”。规模较大者有活动在临城南部的孙茂生部(临南郗山铁道队)和活动在临城北部的田广瑞部(临北铁道队)。这两支铁道队经我地下工作者争取,接受了中共沛滕边县委的领导。
1940年7月,为了有利于对这三支性质相同的武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苏鲁支队经与中共沛滕边县委协商,将这三支铁道队在微山湖东岸蒋集村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王志胜任正副大队长,杜季伟任政委。同时又把临城一带的失业铁路工人组织起来,编为破袭队,负责破坏铁路交通;把铁路两旁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掩护队,负责掩护截车掀货物。合编后各中队仍以分散活动为主,大队领导多随一中队活动,从此鲁南铁道大队进入大发展时期。这时台枣支线、临枣支线及津浦铁路韩庄至界河段,都成了铁道队打击敌人截取物资经常出没的地方。
八、潘溪渡战斗
1941年1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三旅七团等部队,在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的指挥下,以围点打援、设伏围歼的战法,于郓城西北的潘溪渡附近进行了一次歼灭战。
潘溪渡位于山东郓城县城西北。日占时期,郓城驻日军三十二师团1个大队和伪军500余人,并在侯集常驻日军1个小队,伪军2个中队。郓城日军自恃武器精良,常出城对我根据地进行野蛮地烧杀抢掠。各据点的日伪军外出一旦遭我打击,郓城日军便派兵前来增援。日伪军进攻,给抗日根据地造成很大困难。
为巩固扩大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底,鲁西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召开会议,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围歼郓城出援之敌。
1941年1月7日夜,八路军冒着摄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隐蔽开进预伏地区。战斗的具体部署是:以鲁西军区特务营和地方游击队围攻侯集据点,吸引郓城日伪军出兵增援,以主力七团位于侯集至郓城间敌人必经之碱场店地区公路两侧,布成袋形阵地,伏击援敌。
8日零时,鲁西军区特务营对侯集据点发起围攻。我军故把攀墙云梯暴露出地面,摆出拔敌据点的阵势。同时鲁西军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支部负责人水野清夫窃听日军,得悉侯集敌人向郓城告急,郓城敌人命其坚守,即刻出动日军1个中队和伪军1个大队,汽车4辆,携九二式步兵炮前往增援。
8日13时,郓城出援的日伪军,大部进入我二营伏击区,仅剩尾随的炮兵尚未进村。此时,一个骑马的日军对埋伏的我军似有察觉,立即掉头回窜,日军主力停止行进,准备退出村子。敌情突变,已不能等待日军钻入我“口袋”再进攻,七团团长发出了攻击信号。我轻重机枪居高临下对敌扫射,战士们投出的手榴弹在敌群中纷纷开花。火力掩护下,战士们端起刺刀冲入敌群。敌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纷纷向村东野泊地里溃逃。
我军战士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溃乱中的敌人,无力招架,死伤过半,汽车均被摧毁。残敌30余人,仓皇逃至碱场店东南方大堤,抢占大堤上的一座龙王庙。我三营迅速追至大堤西侧,一营也随即前来配合,再次形成对敌人的包围。经过一场拼杀激战,至17时许,全歼龙王庙之敌。
当战斗在碱场店打响时,尚未进村的敌炮兵见主力遭到伏击,就仓皇打了几炮,便撤至大堤东南,沿公路向潘溪渡方向奔逃。这时,从西北包抄过来的二营立即猛扑过去,穷追不舍。抢先插入潘溪渡的旅骑兵连已切断了敌人的退路。敌人炮兵在潘溪渡村北被围歼,九二式步兵炮被我军缴获。在我围歼敌人炮兵的战斗临近结束时,郓城再次出援的日伪军,赶到了潘溪渡南侧。我严阵以待的旅骑兵连和二分区特务连进行阻击,击毙敌20余名,残敌败退,撤回郓城。
围点打援,巧设伏兵的潘溪渡歼灭战,共歼日军160余人,伪军大队长以下130余人,焚毁汽车4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6挺、马步枪190余支。
九、利津攻坚战
1944年,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已经揭开。7月,渤海军区遵照上级指示,为迎接全面大反攻,配合正面作战,对敌展开了强大的夏季战役攻势。在夏季攻势第一阶段成功争取了伪灭共救国军第八团王道部反正,并拔除日伪军据点54处,扩大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
8月11日,渤海军区乘胜北上,发起以解放利津城为中心的夏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利津城,是日伪军伸向根据地前沿的重要据点。该城守军为日军一个小队和号称“中国皇军”的伪华北绥靖军第八集团军第二十七团,这是日寇在北平通州精心培训、装备簇新的伪军主力部队,总兵力2000余人,其中一部驻守城外围据点。
12日夜,渤海军区直属团、特务营和第四军分区部队,兵分几路,在夜幕掩护下,将利津城外围之张许、侯王庄、盐窝、单家寺等9个据点,分割包围。到14日午夜,外围据点均被拔除,我军各部遂逼近利津城下。
16日晚,军区直属团第一营以偷袭手段炸开东门,突入城内,以一部沿城墙向两侧进击,占领北门及南门,另一部直扑东大街南侧之伪军第二十七团团部,将守军全部歼灭。当晚,城西门未能突破。17日,重新调整部署,至当日14时,占领上述据点。
17日夜,大雨如注。渤海军区直属团第一营冒雨向城西北角日军据点发起进攻。在直属团第一营猛烈攻击下,伪军送信诈降,候其援兵。直属团第一营识破其计后,实施爆破和强攻。经彻夜激战,全歼利津城守军。
此役,共毙俘日伪军1600余人,缴获大小炮14门、轻重机枪29挺、长短枪9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汽车2辆、战马50余匹、粮食75万公斤,以及其他物资。利津攻坚战,是渤海军区部队首次取得对城市攻坚作战的胜利,巩固扩大了渤海根据地,锻炼和提高了部队攻坚作战的技能。
十、鲁中“反铁壁反扫荡”大胜利
1941年11月2日,日军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调动5万余日伪军,向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等领导机关所在的鲁中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企图借绝对优势兵力,以“铁壁合围”一举歼灭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
5日,日伪军从临沂、费县、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出动2万余兵力,以所谓“全面包围滚推式”的“铁壁合围”战法,在7架飞机、10辆坦克、数十门大炮配合下,分11路向青驼寺、孙祖、留田地区合围,企图一举消灭刚刚转移至留田一带的中共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同时,日伪军还在沂河沿岸的河阳、葛沟一带预伏重兵,布成口袋阵,准备在一一五师和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向滨海地区转移时予以歼灭。
当时,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一一五师领导机关及直属单位共近5000人,而战斗部队仅一一五师特务营和山东分局警卫连。在日伪军合围圈迅速缩小、步步逼近的危急情况下,罗荣桓、朱瑞、陈光、萧华和陈士榘等,于当日16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情报和突围方向。
黄昏后,日伪军在留田周围燃起堆堆篝火,以待天亮发起总攻。中共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领导机关趁机组织突围。罗荣桓根据情报选择突围道路,亲自率作战科、侦察科的几名干部和师特务营一个连为先导,从日伪军包围的缝隙中腾挪闪避,迂回穿插,接连越过三道封锁线,于6日拂晓,没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安全顺利地跳出了合围圈。随后,部队经高里再折而向西,到达距临沂城约25公里的埠山庄。当晚,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和一一五师师部等,经诸满安全转移至黄埠前地区。
11月12日起,日军大“扫荡”进入“清剿”阶段。日伪军到处安设据点,修建公路,挖封锁沟,分割根据地,并在各据点周围布设机动重兵,一旦发现八路军,则立即合击,妄图长期控制沂蒙山区。
在反“清剿”斗争中,根据地的基层政权、地方武装和群众游击小组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展开了袭扰日军据点、破袭公路和反伪化、反捉丁、反抢掠、反搬住日占区等斗争。沂南县芦山后、艾山后等5个村庄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分散掩护了1300余名八路军伤病员和地方干部。该县横河村妇女明德英,机智勇敢地解救被日军追捕的一名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战士,并用自己的乳汁将其从昏迷中救醒,被誉为沂蒙“红嫂”。蒙山区鞋厂女工在日军“清剿”期间,带着鞋料,长期居住山洞,坚持军鞋生产。
12月初,在一一五师等部内外线密切配合打击下,日军被迫据守临时据点,“清剿”计划宣告破产。此后,山东纵队等部开始反击撤退之日伪军,恢复和扩大根据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调整部署,从中国战场抽兵南下。中共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等领导抓住有利时机,迅速调整部署,一面组织机关安全转移,一面部署兵力尾追、截击撤退之日伪军。至28日,先后收复蒋庄、诸满、大桥、马牧池、岸堤、河阳等地,历时50余天的反“扫荡”作战终告结束。
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共作战150余次,歼日伪军2000余人。
❷ 青岛历史简介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我马上要去青岛了,我想了解一下青岛的一些历史背景.
青岛历史
青岛市的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胶州市和平度市都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之后进入奴隶社会时期,青岛属于东夷族生活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已经进入有文字可考的时期,后到周代开始,青岛辖区开始分属不同的小国,直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青岛地区才一并纳入齐国领地,这一时期,齐国非常强大,修筑了齐长城,开创了海运港口,建立水师。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中原,青岛归琅琊郡辖,秦始皇迁3万户人家至琅琊山下,秦末,田横五百壮士因不愿臣服于汉王朝,自刎于今田横岛。直至隋朝,现青岛的城阳区内设不其县城,政局较为平稳,只有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隋唐时期,海运的发展,青岛地域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重要,出现了重要的海港---板桥镇,此时崂山道教也逐渐全盛起来,之后宋金在此对峙,又一次严重影响了青岛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这里的重要位置,贸易、军事、经济得到发展,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缓慢。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
❸ 青岛历史
古代
今青岛市所在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为温带森林,有大量生物生息繁衍,今有大量化石出土。在新石器时代,东夷父系氏族先民在此从事农耕生产活动,进而发展出狩猎、畜牧及海洋捕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龙山[注 3]和岳石文化[注 4]。夏朝时,此地居民多为莱夷;商朝时,系莱国领地;西周时期,分属莱、夷、莒、介等封国。春秋初期,系介、夷、莱等国属地。前567年齐国灭莱国,今青岛市多归於齐国。齐国为防备外国侵犯,在其南部边境修筑了千里长城,遗址今日尚存。战国时期,即墨成为齐国五都之一;琅琊[注 5]是重要海港城邑;前476年,齐吴两国在此海域发生中国史上首次海战。秦始皇曾三次巡幸琅琊郡,修建琅琊台,派遣徐福东渡朝鲜、日本。曾为胶东王的刘彻即位汉武帝,多次巡幸琅琊、不其(音Bùjī,今城阳区),先後派人入海求仙。前70年,河南郡以东49郡国发生大地震,死6000馀人,琅琊城郭、琅琊台、秦汉行宫、宗庙、港口全部毁坏;自此,琅琊衰败,郡治外迁。
公元623年,胶西县并入高密县,置板桥镇,该镇商船往来频繁,有著与东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广泛贸易,成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对高丽用兵的军需转运站,经济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五代十国时期,由於战乱政权更替频繁,板桥镇及其周边地区趋於萧条。宋朝时,经济又繁荣起来,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後因宋辽对峙,登州、莱州港封闭,板桥镇成为北方唯一海上对外联系的口岸,也是宋朝五大口岸之一,密州市舶司和临海军设置於此。板桥镇在对与高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後宋金交恶,板桥镇的贸易受到威胁,经济趋弱。1142年,宋金协定设置海上贸易唯一的胶西榷场以互市互易,其下设置板桥镇、张仓镇等分榷场。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开凿胶莱运河,历时2年修通了这条世界最早的地峡运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置胶州、平度州。1372年,为防御倭寇,在今灵山湾畔设立灵山卫,辖胶州所、夏河寨所、灵山卫本所;1374年,卫所官兵击退倭寇并追至琉球,有力打击了外来侵扰。1402年,在今即墨东部沿海设立鰲山卫,辖浮山所、雄崖所。1537年,朝廷疏浚胶莱运河,并开凿马濠运河,缩短了航程700馀里,促进了航运和商贸发展。
建置初期
1734至1735年,灵山卫和鰲山卫被裁撤,但诸多口岸因海防需要,仍为清军驻泊之地。1859年,青岛口设立厘税局分局。1865年,清政府在今青岛地区设立9个东海关分关、分卡或代办处,监管进出港船舶和贸易税收等事物,青岛口街市逐步繁荣起来。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愈占胶州湾,清政府急令口岸戒严调兵200人驻防青岛口,事後随即撤走。1891年,清政府决定在胶州设防,修建了供海军码头使用的木桥,即今日前海栈桥的前身;当年6月14日,清政府内阁颁发上谕,批准胶州设防,後被确定为青岛城市建置的开始。1892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建总兵衙门於青岛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总兵率部参战,胶澳防务停滞。1895年末,总兵回防胶澳,继续修建防务工程,并修通了至胶州的大路,青岛口发展成为港口重镇和海防要地。
1896年,俄国太平洋舰队借口越冬,驻泊胶州湾,试图建立海军基地,终未果;同年12月,德国正式向清政府要求租借胶州湾被拒。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在青岛湾登陆,并将其占领。1898年3月6日,中德两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租借胶澳及其周边地区99年,建自由港、筑山东铁路,此举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了先例。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令将在租借地内新建的市区设租借地首府,命名为「青岛」;当月,中国划界委员於希杰、彭虞孙与德方勘界委员罗绅达订立潮平合同和边界合同,青岛作为一个城市正式诞生。政府高价收购并拆除原来的中国村落,斥巨资按照其都市计画新建了一个完全德式风格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奠定了当今青岛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基调。
民国大陆时期[编辑]
辛亥革命後,前清皇室贵族、旧臣高官迁居青岛,在此策划并实施了癸丑复辟和丁巳复辟,但均遭失败。1914年夏,日英联军对德国宣战,德国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於是,联军乘势於11月7日攻占胶州湾租借地,其後日本通过《二十一条》对胶州湾地区(日本称「胶州湾租借地」)进行军事统治,其势力范围承袭原租借条约规定的德租境域。设置了隶属於天皇的守备军司令部。数万日本人移民青岛,并在青岛投资,青岛开始成为中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1919年1月,巴黎和会承认日本在胶州湾地区的权益,引发五四运动,学生要求「还我青岛」[参 6]。
1922年2月4日的华盛顿会议上中日两国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收回胶澳租借地,设立中央政府直辖的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下辖胶澳商埠局),随後颁布《青岛市施行市自治制令》拟成立青岛特别市,使青岛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家以法令形式宣布设市的城市,但由於军阀混战和高层意见不一导致自治令延迟公布。1925年,张宗昌擅自将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撤销,将胶澳商埠局改由山东公署管辖。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青岛接收专员公署接管胶澳商埠;7月2日,青岛特别市政府正式成立,由中央政府行政院直辖[参 7],成为抗战以前中华民国的五个院辖市之一。1930年,改称青岛市,建制不变。
1938年1月10日,日本以1937年德县路事件为由第二次侵占青岛市,成立青岛市治安维持会,辖於中华人民临时政府,後於1939年1月设立青岛特别市公署。1939年6月,为实施青岛都市计画,将即墨县、胶县划归青岛市,称为「大青岛市」,1940年进行统计,青岛市陆域面积达6052.39平方千米。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恢复了之前的境域。1946年,全市划分为台东、台西、市南、市北4个区和四沧、李村、崂东、崂西、夏庄、浮山、阴岛、薛家岛等8个乡区。1947年,随著中华民国海军官校的迁至,青岛成为中华民国海军的重要基地;年末全市陆海面积为1377平方千米。1949年,因山东省省会济南市被解放军占领,山东省政府迁播寄置於青岛市;6月,受国共内战形势影响,国民政府第11绥靖区部队奉命撤离青岛。
共和国当代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青岛市区,青岛市被降为地级市,归属山东省管辖,境域大幅缩小。1950年,韩战爆发後,青岛开展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派出志愿赴朝医疗队、慰问团开赴前线服务,市民集资捐献飞机、大炮,捐献物资款项处於全国前列。195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重建教育体系,期间青岛没有高校新建,而是部分高校撤并或外迁,给青岛的教育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岛市先後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或支援边疆,截至1981年,人数达到12万之多,为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12月23日,胶南县、胶县、即墨县划归青岛市。1983年8月30日,平度县和莱西县划归青岛市。1984年改革开放伊始,青岛市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开始恢复发展。1985年,为解决青岛市自1970年代起发生的严重供水危机,引黄济青工程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工程翌年开工,1989年的通水使青岛市结束了居民限时限量供水、工农业停产或半停产的历史。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批准青岛市成为计划单列市。1990年12月,原市郊6县全部撤县建市(区),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两级市城市群。1992年,市政府决定开发东部,市级行政中心随即东移,东部新城区开始建设。1994年,青岛市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001年3月,市政府决策经济重心向西海岸转移。2007年11月,市委正式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将青岛这个与胶州湾相伴而生的城市,打造成真正的「环湾都市」,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2008年8月和9月,青岛作为北京的夥伴城市,举行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帆船比赛。2009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在黄海青岛浮山湾海域举行。同年9月,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会员大会原则决定青岛举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11月,青岛签订《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权确认书》,世园会的承办工作正式启动。11月30日,青岛地铁奠基,青岛22年的地铁梦想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010年7月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签署了《关於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确定支持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青岛胶州湾隧道建成通车,结束了胶州湾两岸「青黄不接」的历史。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在青岛奠基,阔别青岛54年的山东大学终将於2014年再度落户青岛
❹ 青岛的发展历史
青岛的发展历史:
1、1891年,清朝在胶澳设防,这也是青岛建设的起始。后来德国派兵占领青岛,并在此建造了德国建筑群,以殖民地为目的为青岛制定了镇区规划布置,依照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社会运行秩序,出资修造交通运输通道,为以后城市建立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青岛,并且利用青岛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开辟对外贸易港口,加快建设工业企业,此时青岛的经济发展达到空前繁荣,人口、基础设施及物质需求承载达到饱和,城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扩张。
3、抗战时期结束后,青岛回归中国,降格为地级市,归属山东省,地域大幅减少。青岛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了技术产业的开发区,运用这里众多特色的旅游地理位置,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旅游濒海城市,籍此开始大发展之路,城市规模再一次扩大。
4、青岛在城市规划史上融入了西方管理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对其他都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近代时青岛的社会形态参考西方国家经验也进一步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形成了充满人文特征的地方,城市个性独特。
5、大面积的城市建筑群与汪洋大海相连,隽永美观,经济产值逐渐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脉络之一,社会结构逐步趋于完善,滨海楼屋栉次鳞比,高大壮观,城市与自然形态和谐统一。近代的青岛城市从无到有,慢慢变成如今繁荣兴盛的模样,把青岛建设成文明美丽的海滨之城。
(4)青岛抗战遗址扩展阅读:
青岛人口发展状况:
青岛建置前夕,仅有数处渔村350馀户人家;建置后人口逐渐增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春达1万馀人。德国侵占后,全市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宣统二年(1910年),青岛市全市人口增至16万1140人。其中,市区3万4180人,李村10万1939人,薛家岛、阴岛、黄岛等地2万5021人。
此后,青岛的人口发展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区划扩大,1935年有夏庄、崂东、崂西三个地区划入青岛市,人口增加12万馀人;1946年,浮山、黄岛、薛家岛等地划入青岛,人口增加8万馀人。二是外地人口迁入,宣统二年(1910年)市区人口仅3万4180人,1925年增至16万3010人,增长3.8倍,每年净增8600馀人。
至1935年市区人口又增至30万1192人,比1925年增长84.77%,每年净增13800人。1945年市区人口增至51万4956人,比1935年增长71.0%,每年净增51496人。
1948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青岛市人口为75万9057人,至1948年底,青岛城市人口突破100万大关。
❺ 全国有哪些著名的红色旅游的景点
1.天安门广场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
3.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4.李大钊烈士陵园
5.中国国家博物馆
6.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7.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天津市
1.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平津战役纪念馆
3.盘山烈士陵园
河北省
1.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2.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3.邯郸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
4.保定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
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5.唐山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丰润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
6.邢台市邢台县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
7.沧州市献县马本斋烈士纪念馆
8.承德市隆化市董存瑞烈士陵园及纪念馆
山西省
1.长治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
址,黎城县黄崖洞革命纪念地)
2.晋中市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3.大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大同煤矿遇害矿工“万人坑”展览馆,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
4.忻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徐向前故居和纪念馆)
5.吕梁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6.太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山西省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太原解放纪念馆)
内蒙古自治区
1.呼和浩特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乌兰夫故居和纪念馆,武川县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2.满洲里市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
辽宁省
1.沈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2.抚顺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战犯管理所旧址)
3.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景区
4.锦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
5.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
6.大连市关向应故居纪念馆
吉林省
1.四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革命烈士陵园,四平烈士纪念塔)
2.白山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白山市郊七道江遗址,临江市“四保临江”烈士陵园,陈云旧居,靖宇县
杨靖宇将军殉难地)
3.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
黑龙江省
1.哈尔滨市区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烈士陵园,侵华日军第七
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2.哈尔滨市尚志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
3.牡丹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海林市杨子荣烈士墓及剿匪遗址,宁
安市马骏故居和纪念馆)
上海市
上海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江苏省
1.南京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
2.江苏新四军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镇江市句容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盐城市新四军重建纪念馆;泰兴市
黄桥战役纪念馆;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3.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
4.南通市海安县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5.淮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
浙江省
1.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
2.绍兴市鲁迅故居及纪念馆
3.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
4.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5.宁波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安徽省
1.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2.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萧县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3.六安市金寨县、金安区、裕安区、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点)(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
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岳西县及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
4.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
5.滁州市藕塘烈士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
福建省
1.福州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2.龙岩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长汀县福建省苏维埃旧址,
福音医院旧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福建省职工联合总工会
旧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3.三明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长征集结出发地,北山革命纪念园,泰宁县红军街,
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
4.漳州市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陈列馆
5.南平市武夷山赤石、大安红色旅游景区
江西省
1.南昌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
2.萍乡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萍乡市、铜鼓县、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地系列景点,萍乡市安源区安源路矿
工人运动纪念馆)
3.井冈山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4.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
5.上饶市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山东省
1.济南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
2.枣庄市、济宁市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景区(点)
3.枣庄市台儿庄大战遗址
4.临沂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蒙阴县、沂南县沂蒙山孟良崮 战役遗址,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5.莱芜市莱芜战役纪念馆
6.青岛市海军博物馆
河南省
1.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2.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
空路革命旧址,将军故里,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3.南阳市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
4.郑州市二七纪念堂
湖北省
1.武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江汉区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武昌区毛泽东旧居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
址纪念馆)
2.黄冈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英山革命
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
3.湘鄂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荆州市监利县周老嘴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洪湖市烈士陵园)
4.孝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大悟县宣化店谈判旧址,新四军五师旧址)
湖南省
1.湘潭市韶山市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
2.长沙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浏阳市文家市镇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
念馆,开慧乡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岳麓山景区)
3.湘潭市湘潭县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
4.岳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平江县平江起义旧址,汨罗市任弼时故居)
5.郴州市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
6.衡阳市衡东县罗荣桓故居
7.张家界市桑植县贺龙故居和纪念馆
8.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
广东省
1.广州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
2.梅州市梅县叶剑英元帅纪念馆
3.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
1.百色市左右江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红七军军部旧址,乐业县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龙州县红八
军军部旧址)
2.桂林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兴安县界首镇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海南省
1.五指山市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2.海口市琼山区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
3.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4.定安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重庆市
重庆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渝中区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沙坪坝区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开县刘伯承同志纪
念馆,江津县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酉阳县赵世炎烈士故居)
四川省
1.广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邓小平故居和纪念馆,华蓥市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2.巴中市、达州市、广元市、南充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巴中市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南江县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平昌县刘伯坚纪念馆;达州市万源市万源
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广元市剑阁县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苍溪县红军渡纪念地;南充市仪陇县朱德故居纪念馆)
3.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凉山州会理县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冕宁县彝海结盟
遗址、红军长征纪念馆;泸州市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雅安市宝兴县夹金山红军纪念碑,石棉县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甘孜州泸定县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会议旧址,马尔康县卓克
基会议旧址,红原县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小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4.宜宾市宜宾县赵一曼纪念馆
5.资阳市乐至县陈毅故居
贵州省
1.贵州红军长征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红花岗区红军山烈士陵园,汇川区、桐梓
县娄山关景区,赤水市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习水县黄皮
涧战斗遗址,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黔南州瓮安县、遵义市余庆县、遵义县和息烽县乌江景区;黔东南州
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
2.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3.安顺市王若飞故居
云南省
1.云南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曲靖市会泽县水城红军扩军旧址;昆明市禄劝县皎平渡,寻甸县红军长
征柯渡纪念馆;丽江市玉龙县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红军渡口;楚雄州元谋县龙街红军横渡金沙江渡口;昭通
市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
2.昆明市“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纪念馆
西藏自治区
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山南烈士陵园
陕西省
1.西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
2.汉中市川陕革命纪念馆
3.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地系列景区(点)(延安纪念馆,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王家坪旧址,凤凰山旧址,清
凉山旧址,“四八”烈士陵园,洛川县洛川会议纪念馆,子长县瓦窑堡会议旧址等)
4.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革命旧址
5.铜川市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
甘肃省
1.甘肃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陇南
市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定西市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
2.兰州市城关区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旧址
3、庆阳市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4、张掖市高台县高台烈士陵园
宁夏回族自治区
1、六盘山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长征纪念亭,西吉县将台堡一、二方面军会师纪念碑,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泾源县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
2、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同心县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红军西征纪念园,豫旺堡西征红军总指挥部旧址)
3、吴忠市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青海省
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乌鲁木齐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2、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❻ 青岛有什么束星北的遗迹
青岛百花苑置有他的雕像 百花苑在中山公园小西湖对面
束星北
(-1983)理论物理学家。江苏邗江人1924年,束星北考入杭州之江大学,翌年插班进齐鲁大学。1926年4月,他自费留学,远渡重洋,到美国甘萨斯大学勤工俭学,靠参加铁路、码头体力劳动维持生计,攻读学业。在这期间,他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产生浓厚兴趣。1928年,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排犹,爱因斯坦被迫离走,束星北去英国继续攻读。1930年1月,他在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束星北回国,先后在浙江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交通大学任教授,从事物理、数学教学。
抗战爆发后,在国共合作期间,束星北应国民政府邀请赴重庆研制雷达,于1945年冬研究成功我国第一部雷达,为抗击日本侵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1946年随校复员回杭州,此后曾兼任齐鲁大学和之江大学教授。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转向大气动力学研究。当年,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气象组转入海洋系,束星北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1955年“肃反”运动中受停职审查,审查结论为没有反革命历史问题,公开宣布取消政治嫌疑。1957年反右运动中又因对肃反中的错误做法提出坦率批评并提出遵守法制问题受到批判,1958年10月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的处分。1960年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管制劳动,1965年,撤消管制。1978年5月,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1979年得到彻底平反,完全恢复名誉。1981年起,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和青岛市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3年1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3年10月30日病逝于青岛。
❼ 青岛的历史
青岛是一座历复史文化名城制,中国道教的发祥地,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至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移驻青岛口,标志着青岛市建制的开始。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修筑炮台,至今仍留有青岛山炮台遗址。
“一战”结束后,1919年英、美、法等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青岛的主权和山东的权益一概交给日本,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为纪念该运动,青岛修建了五四广场,该广场现已成为了青岛的新标志。
1922年12月,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同年12月10日,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正式收回青岛主权。抗战胜利后,青岛被国民党政府接管并成为我国的海军基地,现已建成为海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