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井遗址
1. 谁有宁波名胜古迹的资料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西北25公里处余姚市河姆渡镇。1973年发现。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4米,由相互叠压的4个文化层组成。经两期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7000余件,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6900多年的历史。遗址的第四文化层里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产工具骨耜,证明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遗址出土的成排的木桩、板、柱等木构建筑残件,分布井然有序,部分凿有榫卯,为干栏式建筑遗存,是人类建筑技术上的奇迹。出土的工艺品有小猪、小狗、木碗、骨匕、象牙饰件等,用彩绘、刻画、捏塑、编结等手法制成。遗址出土了6支木桨,说明宁波的先民们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了水上活动。遗址还出土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少量的石器以及亚洲象、犀牛、四不像、猕猴、梅花鹿等动物的遗骨。继河姆渡遗址之后,市域内又发现了八字桥、辰蛟、董家跳、淄山、童家岙、茗山、塔山等属河姆渡文化的遗址30余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 天童禅寺 【天童禅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南27公里处鄞县东吴镇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原址在今称之为"古天童"的东谷,开山祖师为义兴。唐重建时名"太白精舍",唐至德三年(758)因东谷地狭谷浅,徙建于太白峰下即今址。乾元二年(759),因传祖师义兴在修行诵经时,感动玉帝派童子下凡入侍,又因太白山有玲珑岩,唐肃宗赐名"天童玲珑寺"。宋景德四年(1007)敕赐为"天童景德禅寺",南宋嘉定年间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三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赐名"天童禅寺"。几经兴衰,现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轩昂,中轴线上有伏虎亭、古山门、内外万工池、七浮图、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先贤堂、罗汉堂等,两侧为配殿、禅堂、钟鼓楼、僧房、客房等,总计999间,占地面积7.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全国少见。天童寺在海内外负有盛名,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和太白山现辟为天童寺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内,青松夹道,爽气扑面,抬头可见翠岗之上古塔挺秀,此为进山入寺的第一门户小白岭,岭上有五佛镇蟒塔、铁蛇关、揖让亭等胜迹。过小白岭,渐入佳境。太白山主峰高653.3米,重峦叠嶂,怪石嶙峋,潭深溪长,松茂竹密,与千年古刹天童寺构成了"深径回松"、"清关喷雪"、"东谷秋红"、"南山晓翠"、"平台铺月"、"凤岗修竹"等10大胜景。旖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抒怀,王安石游览天童时有诗:"村村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描绘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今天太白山的山林和生态环境还保持着原始风貌,并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予以保护。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20公里处鄞县五乡镇宝幢阿育王山西麓。西晋太康三年(282)始建。相传阿育王寺的开山祖师慧达为求贮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宝塔,行至会稽之?山,在今古育王地祀祷,忽闻地下有钟磬之声,有舍利宝塔自地下涌出,遂建庐守护。因原址狭隘,后又另择宝地即今址建造殿宇。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赐额"阿育王寺",而其坐山也以阿育王名。历1700多年来,几经兴衰,现存寺院由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殿、舍利殿、法堂及僧房、斋堂、偏殿等以及元代的东西二塔、新建的仿楼阁式塔等建筑组成,占地12.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阿育王寺不但风光秀丽,殿宇巍峨,在中国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南宋理宗时将其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诏定为"天下禅宗五山第五"。宋高宗、宋孝宗、清乾隆帝等曾御书匾额,唐代高僧鉴真在东渡日本时曾卓锡在此。另外,寺内还藏有许多文物,有唐代书法家范的所书"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张九成撰写的"妙喜泉铭"碑,唐贯休十六尊者像石刻以及"钦锡龙藏"经等。寺附近有"佛迹亭"、"极目亭"、"仙人岩"、"月现岩"、"七佛潭"等胜景。 梁祝古迹遗址 【梁祝古迹遗址】宁波市鄞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南8公里处鄞县高桥镇。遗址由梁山伯庙、梁山伯祝英台合葬墓组成。相传梁山伯为晋代人,曾任?县令,有政绩,晋安帝时追封为义忠王,建义忠王庙,后称梁山伯庙。梁祝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流传甚广。梁祝故事最早见于梁元帝《金缕子》一书,宋代的《四明乾道图经》有详细记载。墓地内曾有大量的晋墓砖出土,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梁祝故事传说,但遗留有墓与庙的仅鄞县一处,现已辟为梁祝文化公园。 上林湖青瓷窑址 【上林湖青瓷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西北60公里处慈溪市桥头镇境内。越窑是中国著名的瓷窑之一,主要分布于绍兴的曹娥江两岸和宁波地区,而上林湖窑址则为越窑的中心产地。上林湖坐落在栲栳山下,四面环山,湖形狭长,岸线曲折,长达20公里的湖岸上分布着东汉、三国、唐、五代至北宋的120余座青瓷窑址。上林湖青瓷胎质细腻,釉色晶莹。唐陆龟蒙在《秘色越瓷》诗中赞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青翠如玉的秘色瓷不但成了奉给皇上的贡品,自唐以后还由明州远销高丽、日本以及阿拉伯诸国,成为中国古代外销商品中的大宗商品,形成了海上的"瓷器之路"。上林湖的高峰期为晚唐,其主要产品有壶、罐、碗、盘、盏、托、盒、杯、唾盂、水注、香炉、砚等,并烧造出珍贵的"秘色瓷"。瓷器的纹饰,以花草、鱼龟等为题材,采用刻、画、镂、堆塑等手法,技巧娴熟。北宋后期,越窑生产衰落。 保国寺 【保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市区北部江北区洪塘镇安山村灵山山腰。相传创建于东汉,原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法,寺毁;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现建筑群由山门、经幢、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及钟鼓楼、斋房、僧房、偏殿等组成。主体建筑大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距今已有980余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大殿的平面进深大于面阔,前槽安装有3个镂空藻井,斗拱古朴粗壮,为七铺作单拱双杪双下昂偷心造。柱子的设计,别具一格,以小拼大"四段合"的做法为全国现存木构建筑中的孤例,斗的做法也各不一样,海棠斗、靴角斗等在现存的木构中也极为罕见。大殿的外观原为三开间单檐歇山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增建了下檐,现为重檐歇山式。保国寺大殿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前人题赞"山岙藏得古招提,宫殿岿然结构奇"。寺内还藏有珍贵的唐代经幢两座。寺四周层峦耸翠,流水潺潺,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宁波市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 天封塔 在 宁波市 南隅。始建于唐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年间(695-696),故称天封。塔刹毁,残高41米,六面七级。南宋 绍兴 十四年(1144年)重建,以后又数次修建。清 嘉庆 三年(1798年)又毁于火,仅存砖塔身。1957年全面维修时,在塔顶发现五代吴越国王 钱俶 舍造的金涂塔。1982年又在地宫中发现银塔和银屋等许多珍贵文物。 天宁寺塔 在宁波市 中山 西路庄家巷口。 天宁寺 始建于唐 大中 五年(851年),寺已毁。寺前原有两塔,其中一座毁于清代。塔为砖结构,平面方形,5层,高约12米,外观略呈抛物线型,空筒形结构。全塔造型简朴,风格古拙,是浙江省仅存的唐代古塔。 鼓楼 在宁波市中山东路镇明路口。是古代宁波之谯楼。原为唐长庆元年(821年)所建的子城南城门,自始建以来,历经兴废、改建。 明万历 十三年(1585年)重建后,取唐杜审言《言晋陵陆丞早游望》诗中“云霞出海曙”之句,由原“明明伟观”而改称海曙楼。鼓楼仍其俗称。现存楼阁为清 咸丰 五年(1855年)重建,占地700 余平 方米。城高8米多,门深16米,门阔5米,为拱形石构建筑。楼檐3层,气势雄伟。民国时置大时钟和铜钟,既鸣时,也报火警。 林宅 在宁波市海曙区紫金巷。是清末 同治 年间(1862-1874)举人林钟峤、林钟华兄弟的住宅。是一处以砖雕、 木雕 、 石雕 为主要特色的住宅建筑。宅内尚存砖雕170余幅,石雕、木雕50余幅(处)。 天主教堂 在宁波市新江桥北。由法国传教士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楼。宁波天主教的传入是在明朝末年,葡萄牙、意大利、法国传教士相继来甬传教,并建教堂,此天主教堂是现存最好的一座。建筑面积4800多平方米。具有 哥特式建筑 风格。 庆安会馆 在宁波市江东北路中部。是一处舶商祭祀天后神的 天后宫 ,也是舶商的行业会馆。宁波天后庙始建于宋代,在江东有3座分祠,一为闽人所建,一为南洋舶商所建,此宫为北洋舶商所建。该馆建于清 道光 二十年(1840年),殿宇巍峨,富丽堂皇。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大殿五开间,前檐使用四根石雕龙柱,刻工精湛。 七塔寺 在宁波市江东忠介街。全称七塔报恩禅寺。因寺前建有7座塔,故名。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称东津禅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寺前建7塔,更今名。寺院建筑面积21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圣殿、 大雄宝殿 、钟楼、 藏经楼 等,以及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的“栖心寺心镜禅师 舍利塔 ”、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 五百罗汉 画像石刻和 宋嘉 定十一年(1218年)大钟等珍贵文物。 伏跗室 在宁波市城西孝文街91号。为浙东现代藏书家、目录家冯孟颛 藏书楼 。冯孟颛(1886-1962),历30年,积12万卷,碑刻400余品,藏品颇精。整理出 天一阁 全部藏书目录-《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 抗日战争 时,冯困守地下室与藏书共存亡,故名伏跗室。伏跗室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 天一阁 在宁波市城西。建 于明 嘉靖 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是明兵部右侍郎 范钦 的藏书处。阁系木构六开间二层楼房。为了防火,阁前凿有水池。并据汉郑康成所注 《易经》 “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之说,取名天一阁。原有藏书7万余卷。存书大都是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明代地方志和科举题名录尤富,是研究 明史 的珍贵文献。现藏珍版善本达8万卷。清康熙时(1662-1722),范钦后人在阁前增建假山,环植竹木,清幽精致,与藏书楼浑然一体。1933年重修时,又把宁波孔庙的尊经阁迁来后院,并集中安置宁波自宋至清的碑刻,称明州碑林,成为天一阁的附属部分。
2. 宁波哪些遗迹
保国寺,天一阁
保国寺内殿宇古老素朴,园林绿树繁花,是一个罕见的文化、生态完美交融的旅游园区。它坐落在宁波市江北区灵山山腰,这里山野植被茂盛、空气清新宜人,山寺隐匿于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的灵山之中,颇具仙气。
保国寺依山而建,中轴线上,自南向北分布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和鼓楼连接其他建筑,错落有致,大殿前有水池,池水清澈,四季不涸。寺内大殿为北宋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国寺大殿进深大于面阔,呈纵长方形,构筑极为罕见。令人称奇的是:整个大殿的全部结构皆用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不用一枚铁钉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大殿前槽的天花板上,安置有镂空藻井,巧妙地遮盖住了大殿的梁架,人站在殿内也不容易看到,故而又有“无梁殿”之称。不过,最令人奇怪的是保国寺大殿无人擦拭,却始终能够一尘不染——墙角无蛛网,梁上无燕巢。原因向来众说纷纭,一说因建造大殿的材料是一种特殊香木,虫鸟嗅之即避,又说,大殿的结构极为科学,空气十分流通,蛛网不能结织,灰尘不易积留,故殿内能常年保持清洁。
如今的报国寺无僧无佛,俨然成为了文物展出场所。寺内共有十七个展室,全天候对外开放。除了建筑本身,重要的文物展品还有钦赐龙藏、佛像陈列、青铜礼器、砖雕石刻、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千工床、万工轿等,颇有科学、艺术价值。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这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确实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则是宁波的一颗“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浙江有什么文化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内器时代遗址,位于容浙江省余姚市。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
其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3)宁波井遗址扩展阅读: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 ,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
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4米左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的时代,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四文化层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4. 浙江省有什么古遗址
1 铜山铜矿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唐
公布时间:1981年4月13日
位于淳安县的铜峰山,距县城排岭镇约公里,系1970年上半年和1971年12月,该县铜山铁矿筹备处的工人在探矿过程中发现的
位于枫树岭镇铜山锡铁矿区。有老矿洞4处,并出有坑木、蚂蝗板、铁钉、木轮等物。矿井一般均随铜矿丰富、且质量高的矿脉走向而开采。矿渣堆积范围约3平方米,剖面观察有4-5米厚。洞口山崖石壁上,有阴刻楷书摩崖石刻一通,内容为“大唐天宝八年(749)年,开山地取铜,至乾元元年(759年)七月,又至大历十年(775年)十右二月再采,续至元和四□(809年)。”文字底边离地表1.30米,方向为南偏东16.4度。
2 良渚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6年11月20日
良渚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此后断续发掘至今。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3 小古城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潘板镇俞家堰村西南200米。是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面积约达35万平方米,高出耕地2-3米。采集遗物有马家浜文化夹砂红陶釜、牛鼻器耳、夹砂陶圆柱形鼎足;良渚文化夹砂黑陶“T”字形鼎足;鱼鳍形鼎足,豆把、黑陶罐、盘,有段石锛、大型石犁、石钺等;商周时代的印纹陶圜底罐、和鸭形壶原始瓷等,还有石刀、石戈、石矛、石镞等。
4 茅湾里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周至战国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大汤坞村北6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堆积厚1.5米。采集陶片有印纹硬陶罐、坛等,胎多紫褐、红褐色,烧结坚硬,饰米字、网格、方格、云雷纹等;原始青瓷片有盘、盅、碗等,胎灰白,施青黄色薄釉,内底多为螺旋纹。
5 跨湖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萧山区城厢街道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已发掘1030平方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木器,有机质文物保存良好。釜、豆、盆、钵、甑、罐为常见的陶器群,形制别致,彩陶较多,分内彩和外彩两种。发现千余粒栽培稻谷米,出土7500年前的独木舟。
跨湖桥遗址文化内涵不同于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出土的栽培稻实物将浙江的栽培稻历史提前1000年;出土的独木舟是迄今我国年代最早的。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是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突破,对研究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6越王城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之际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湘湖村西北700米城山山巅。1991年试掘。遗址位于山巅,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周长1091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城内有泉水及池。属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屯兵抗吴的军事城堡
7 纱帽山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 萧山区进化镇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是春秋战国时期印纹陶和原始瓷合烧窑址。窑址文化堆积较厚,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器形有碗、罐、瓮等。烧造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广。印纹陶与原始瓷合烧是越民族先民文化遗存的一个主要文化特征。这样庞大的印纹陶和原始瓷烧造中心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历史价值。
印纹陶与原始瓷正处于从陶过渡到瓷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制作工艺对瓷器起源和发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临安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南宋
公布时间:2001年6月25日
临安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凤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临安古城城址平面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围墙、门址等组成。有三座城门,城内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主要宫殿区现均被深埋在距离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当完好。
临安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宋至元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郊坛下窑遗址位于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坑两个、釉料缸两个、堆料坑一个,素烧炉一座,以及素烧坯堆、排水沟、道路等遗迹。出土瓷片三万余片,窑具数千件。
老虎洞窑遗址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南距南宋皇城北城墙不足百米,西南距郊坛下窑遗址约2.5 公里。发现于1996年,同年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古调查,发现两座窑炉和作坊遗址,1998年、1999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2300平方米,揭露了该窑址的全部文化层。老虎洞窑遗址的发掘先后被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和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郊坛下、老虎洞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官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0 富盛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周至战国 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岭长竹园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南北并列两条龙窑。1978年试掘,其中一条龙窑残长6米、窑床宽2.46米。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合烧。原始瓷有碗、盘、碟等,胎质坚密,胎骨灰白,釉呈青色。叠烧时以扁圆形垫珠间隔。印纹陶有坛、罐等。胎呈深紫、深灰色,外饰米筛纹、杉叶纹、回纹。该窑址对研究我国瓷业生产尤其是绍兴地区早期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1马鞍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绍兴县马鞍镇寺桥村南1公里仙人山、寺桥南500米(凤凰墩)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遗址包括仙人山与凤凰墩两处。仙人山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主米。1985年经局部发掘,堆积厚约1米,分两个文化层:上层出土夹砂红陶,印纹硬陶片和石器。夹砂红陶有绳纹鼎、釜支子。印纹陶饰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等,器形多见凹底器圜底器。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锛、半月形刀等。属马桥文化;下层出土有泥质灰陶、黑皮陶和夹砂红陶,器形以鱼鳍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镂孔豆为主。石器有有段石锛、柳叶形镞等。属良渚文化。凤凰墩遗址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发掘。文化层厚约1米,出土石器有刀、镞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夹砂红陶为主,部分用刻划、镂孔及附加堆纹。器形有鼎、豆、壶等。属良渚文化晚期。马鞍遗址反映了良渚文化向马桥文化发展的文化继承关系。
12西施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春秋战国 绍兴市区五云门外东北1.2公里处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西施山,又名土城山,亦称美人宫,传为西施习步处。曾采集有青铜犁、锄、镢、镰等,还有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和黑皮灰陶碎片。在西施山旁的念佛桥又发现距地表2米以下,有厚0.4米的文化层,采集有青铜剑、矛、铁矛和原始青瓷、印纹硬陶、黑皮灰陶碎片。
13小仙坛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汉 上虞上浦镇石浦村北200米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面积约800平方米,窑炉破坏严重。产品制作规整,质量甚高。器形以碗为主,兼有壶、洗、罐等。胎质致密,胎色灰白,釉色青绿。器表饰蓖纹、席纹、水波纹、弦纹等。窑具有垫饼、喇叭形支座等。小仙坛窑址的发现表明早在东汉时期成熟的瓷器已在浙江烧造成功。
14上林湖越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五代、宋 浙江省慈溪县的上林湖(原属余姚县)
公布时间:1988年1月13日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古代属于越州,故而得名。1957年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先后在慈溪县上林湖、上岙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周围发现了古窑址100余处。越窑开创于东汉时期,唐代和五代时期得到蓬勃发展,越窑青瓷更是闻名遐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东汉至隋代,前一阶段是其产生和开始发展的时期,产品较为简单,东汉时期常见的器物有礨、罐、壶、洗、钵、碗等。后一阶段的主要产品有碗、罐、碟、鸡首壶、水盂等,器皿较为笨重。到了唐代,上林湖的制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制瓷业相当的繁荣,曾有“扶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的诗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林湖制瓷业的水平,考古发掘也证明,上林湖早在唐代晚期已经开始烧造进贡皇上的精美瓷器了,当时的瓷器,品种繁多、造型优美,作瓜形,似花朵、像荷叶,轻巧可爱,釉层均匀,色泽滋润,如冰似玉,文人雅士为之赞不绝口。
五代十国时期,浙江为吴越国所割据,在上林湖等地设立了官窑,烧造专供吴越小朝廷使用和向中原进贡的瓷器。这些瓷器的胎质细腻坚硬,制作精细工整,采用先进的釉下彩绘工艺,并用金、银、铜镶边,花纹装饰,采用刻、划、镂、堆塑等多种手法,题材有珍禽异兽、鱼、龟、花草和人物等,构图新颖,颇具情趣。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朝廷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继续监理越州窑务,直到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上林湖还在烧造贡瓷。
上林湖越窑青瓷,质优物美,名传天下,自唐代开始,就通过明州、杭州,远销到朝鲜、日本及阿拉伯等地,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5寺龙口青瓷窑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唐—南宋 慈溪市匡堰镇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寺龙口窑址在1998、1999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发现有龙窑、作坊等遗迹及大量的瓷器,窑址在南宋时期曾烧造过一类产品,有别于越窑传统的青釉产品,而与汝官窑却非常相似,进而被确认为南宋时期为宫廷烧造的御用产品,从而揭开了南宋初宫廷用瓷之迷,也把越窑的烧造历史从北宋中晚期延续到了南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发现。
寺龙口窑址堆积厚达10米以上,一直从晚唐烧造到了南宋,这样烧造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地层叠压关系清楚的窑址,在迄今为止的瓷窑址考古中是不多见的,不但为越窑瓷器编年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也成为探讨秘色瓷及南北、官民瓷业交流、融合的重要环节。
16永丰库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元 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府桥街之南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大型元代仓储遗址。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府桥街之南。在距现存地表深1.5米处,揭露出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与之相互联系、布局相对完整的元代大型建筑遗迹,同时出土有大量当时各地著名窑系的陶瓷产品与各种建筑构件。通过文献考证,可确认该建筑遗迹为元代的永丰库遗址,是当时衙署的仓储机构。
元代永丰库遗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地方城市的大型仓储遗址,结构保存基本完整,为研究元代仓储类建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实例,是中国城市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7塔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象山丹城镇东塔山南麓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面积约1.5万平方米。经1990年10月和1993年3月两次发掘,清理了包括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早期出土泥质红陶豆、夹砂釜、夹炭釜等陶器,发现密集有序的单人墓葬墓葬42座,依据墓向、随葬品及分布位置等,可将这些墓分作3组,随葬品有泥质红陶喇叭形圈足豆、绳纹釜、盆、钵、罐、鼎及玉块等;中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墓葬中有合葬现象,发现一处建筑遗迹;晚期出现大量几何印纹陶。该遗址反映出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交融的现象,为钱塘江以南河姆渡文化之后古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18河姆渡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渡村
公布时间:1982年2月23日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夏,是河姆渡村的农民在村东北修建排涝站时偶然发现的。闻名世界的河姆渡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约4米左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层的时代,经过对地层中出土的遗物的碳-14测定,确定其年代为距今约六七千年。
遗址中有一排排的木柱和板桩,很有规律的沿着小山坡呈扇形分布,这是一种干栏式的建筑,其中大的长23米多,深约7米,前廊深1.3米。许多木构件上还有榫头和卯口,说明采用了榫卯结点的技术,这是中国现已发现的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榫卯。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保存较好,经过鉴定属于栽培稻的籼稻和粳稻两种。河姆渡遗址出士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分布范围之广,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上“有粳无籼”的空白。同时出土的还有骨耜、木箱、骨镰和木材等,都是农业生产或谷物加工的工具。这些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当地的农业已经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河姆渡遗址大量稻谷的发现,还有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人们认为印度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这里的水稻比印度发现最早的水稻还早了三千余年。
河姆渡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骨,其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等,还有野生的鹿、赤麋、漳、熊,以及在这一地区现在已经绝迹的象、犀牛等,这对探讨古代气候的演变规律和原始畜牧业的起源过程有很大的价值。
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艺术丰富多彩,在陶器上有雕刻和堆塑的动植物图案,有陶塑的猪、羊、人头等,有骨雕和象牙雕作品,还有至今仍能吹出乐曲的骨哨。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长江下游已经有了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9鲻山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新石器时代 余姚丈亭镇西岙村鲻山东南麓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试掘,1996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米,划分为10层,文化内涵包括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时期,以河姆渡文化堆积为主,出土文物1000余件。石器有斧、锛和以燧石为原料制作的小石器。陶器分夹炭黑陶和夹砂灰黑陶等,器形有釜、罐、盘、钵、豆、鼎等。多素面,纹饰有绳纹、弦纹和锥刺纹等,另还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干栏式建筑遗迹、大批稻谷、葫芦、鹿角等动植物标本以及骨器和象牙器等。该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河姆渡文化的产生、生活状况及经济形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5. 宁波发掘出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址,这代表着什么
从去年七月到今年五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和厦门大学,宁波市北仑区文物保管管理所合作在北仑区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四顾山遗址该遗址的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其中出土完整或可修复文物标本近300件。
该遗址发现了东周的文化遗迹。俗话说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这一时期,宁波毗邻说文化的重要中心,绍兴地处越国的东疆。 早期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宁波城邑大约位于今天的慈城城山。沿着慈溪至北的一代海岸线上,分布着若干大大小小的聚落,人们饭稻羹于善于行船,体现了典型的海洋文化和港口文化特征。发现较多的烧制瓷器的窑和很多青铜器表明当时常有战争战乱不断。
6. 宁波名胜古迹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西北25公里处余姚市河姆渡镇。1973年发现。遗址面积4万平方米,堆积厚度4米,由相互叠压的4个文化层组成。经两期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7000余件,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6900多年的历史。遗址的第四文化层里发现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产工具骨耜,证明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遗址出土的成排的木桩、板、柱等木构建筑残件,分布井然有序,部分凿有榫卯,为干栏式建筑遗存,是人类建筑技术上的奇迹。出土的工艺品有小猪、小狗、木碗、骨匕、象牙饰件等,用彩绘、刻画、捏塑、编结等手法制成。遗址出土了6支木桨,说明宁波的先民们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了水上活动。遗址还出土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少量的石器以及亚洲象、犀牛、四不像、猕猴、梅花鹿等动物的遗骨。继河姆渡遗址之后,市域内又发现了八字桥、辰蛟、董家跳、淄山、童家岙、茗山、塔山等属河姆渡文化的遗址30余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
7. 宁波是有哪些历史遗址遗迹
网上转的文章供参考
烟花三月最美的地方在那儿呢?江南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杭州去过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去过了?好吧,那今天小编带大家来宁波,江南妹子的吴侬软语定会将你的心儿融化。
不过,小编怎能落入俗套?光带您看看那些表面的繁华有什么意思?作为知性美女的姐妹们,在春游时偶尔来一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一定会让同行的理工男刮目相看。
啊哈,如此甚好。
宁波有哪些不能错过的历史遗迹呢?
永丰库遗址(海曙区)
这是一座以元代永丰库为核心的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姆渡遗址(余姚市)
1973年开始考古发掘,面积约四万平方米,新石器文化遗址。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干栏式建筑、榫卯结构、水稻种植、饲养家畜以及各种农具等。
胡公岩摩崖石刻(余姚市)
始于1561年,初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而雕凿。后又陆续在此开凿了弥勒坐像、济公像、观音及侍童像等八龛十四尊造像,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上林湖越窑遗址(慈溪市)
上林湖周围12.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从东汉至北宋的青瓷窑址共有120余处,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古窑址之一,曾被誉为“露天青瓷博物馆”。
秦渡庵画像石刻(慈溪市)
始刻于元代,面朝东方,纵高1.2米,横宽3.5米,主要由方形神龛及左右文字、石刻画像组成。
王锡桐起义遗址(宁海县)
始建于唐广德年间(763~764年),重修于1819年,规模较大,主要由五凤楼、戏台、大殿、后宫等建筑组成。王锡桐曾在此起义。
王锡桐是谁?小编也不知道,给小编的稿子是“沉重打击了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太空了吧?小编顺手问了一下度娘,说是:
当时天主教在东南沿海一带传播,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锡桐即秘密组织会党“伏虎会”,并于同年6月发动民众,烧毁大里、中胡教堂,惩办附近一带为非作歹的教民。1902年,面对教会的镇压和勒索,民众忍无可忍,密请王锡桐回乡发动了震惊浙东的“宁海教案”。在州府的镇压下,王锡桐“更名易姓,不知所终”。
唉,不知为什么小编一看见“不知所终”这四个字,就有点心酸的感觉。您呢?
赤坎游仙寨遗址(象山县)
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依山而筑,占地面积约1.86万平方米,是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兵寨遗址。
花岙兵营遗址(象山县)
始建于1659年,沿用至1664年,是南明军队在宁波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其中,以雉鸡山西南山腰与西北麓的雉鸡山兵营、高涂岙兵营规模最大。
东钱湖石刻(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建于1118~1584年,主要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内阁大臣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这些石刻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保存完整,在全国实属罕见。
桂井巷(海曙区)
原称“桂花井”,格局形成于明代陆氏家族聚族而居时期;目前,巷内还保留许多明清传统建筑,共计楼群20个,墙门29个。
永寿街(海曙区)
原称“永寿巷”,因巷内曾有永寿庵、永寿桥而得名,保留了宁波较为典型的明清传统街区风貌。
南郊路(海曙区)
曾是宁波最繁华的“南门三市”所在地,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是城区内唯一体现江南水乡“前街后河”特色的历史街区。
云石街(海曙区)
原称“宝云寺巷”,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曾是天下讲宗十刹之一宝云寺的最终迁建地,充分展现了宁波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横河街(海曙区)
古时也称“黉河头巷”,许多民族资本家曾在此建宅居住,至今保存下来一批中西合璧建筑和传统风格民居,充分展示了宁波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老外滩(江北区)
开埠于1844年,是中国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目前,该区域仍然保存着英国领事馆、浙海关、天主教堂、宁波邮政局等一批欧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完美呈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特的历史韵味
8. 宁波发现距今8000年前遗址,这些遗址又蕴含了怎样的文化呢
2020年5月30日,这一天是重要的一天,是考古界一次重大发现。考古学家在浙江宁波发现井头山遗址在现场发掘出了大量的史前前各种器皿(有陶片、石器、木器、鼓器以及大量的贝壳等等。专家学者从这些遗存中了解到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生活和生产劳作的。正因为这些遗存让考古学家可以对当时的哺乳类、禽类以及水生、陆生植物进行研究,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收获。据专家分析这些生活遗迹是距今8000年前的遗址,这些遗址比河姆渡文化还要早1000年。这些遗址在哪时是怎样的文化呢?
井头山遗址不仅有艺术价值以及历史价值以及对中国人类发展史有价值外,它对我们了解一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和海洋变化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井头山遗址为当时的中国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9. 宁波文化遗产有哪些
走马塘:君子花传鸿儒风
岩头:山村浓缩难忘历史
儒雅洋:古驿山庄 教育世家
黄埠村:刻在传说里的田园诗
柿林村:一姓一井一条心
韩岭村:渔歌樵夫声相参
金冠村:竹海绿岙遗韵浓
半浦村:寂寥古渡书香远
蜜岩村:山涌碧浪蜂殷勤 张苍水故居:铮铮铁骨照汗青
徐时栋故居:夜夜凭栏对湖光
巴人故居: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柔石故居:历经风雨桂香依旧
王阳明故居:瑞云楼前舜水长
钱肃乐故居:悲壮隐于世
包玉刚故居:船王从此起航
童第周故居:钟灵毓秀出奇才
潘天寿故居:朴素内敛见风骨
沙氏故居:一门五杰气如虹
孙传哲故居:蜗寄庐藏方寸情
冯孟颛故居:不求闻达重书香
翁文灏故居:临水倚山生地存
杨贤江故居:蓬荜难挡凌云志
全祖望故居 落拓陋屋风骨长
袁牧之故居:光影在此定格
赵叔孺故居:零落大宅访神童
应修人故居:山麓田间独守望
邵荃麟故居:姚水无忘故人志
殷夫故居:黛瓦粉墙红花的梦
唐弢故居:文华风范荫后人
沙耆故居:宁静藜斋护天真
陈汉章故居:琅琅书声绕百年
林汉达故居:凤浦湖畔有鸿儒
王鲁彦故居:斑驳老屋斑斓旧梦
吴锦堂故居:兰芳桂馥郁葱葱
10. 宁波的所有的名胜古迹急!急!急!……
奉化溪口旅游区
奉化溪口是全国AAAAA级旅游区。以蒋中正(蒋介石)原籍为背景,以雪窦山和雪窦寺最为著名,还有蒋中
千丈岩瀑布(2张)正原住址及镇上古香古色的文化,包含了武岭门、武岭学校、文昌阁(奎阁凌霄)、小洋房、蒋氏故居(丰镐房)、玉泰盐铺、摩诃殿、蒋母墓道、御书亭、锦镜池、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千丈岩、雪窦寺、将军楠、中旅社原址、三隐潭、徐凫岩、亭下湖和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
人文古迹
除去闻名两岸三地的蒋介石溪口镇外,宁波也拥有众多文化古迹。 位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发掘于1973年,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发现的稻米残物和上百件骨耜将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提前到7000年前,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 保国寺位于灵山山腹中,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闻名。现存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
保国寺宋朝建筑(2张)大中祥符六年(一0一三),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整个大殿的全部结构皆用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枚铁钉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还巧妙地安排了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容 易看到,故被称为“无梁殿”。除建筑风格独特外,还有虫不蛀,鸟不入,蜘蛛不结网,灰尘不上梁之奇。 天一阁藏书楼名出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一说,寓意以水制火,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乾隆三十七年,下诏修撰《四库全书》。由于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献藏书众多,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款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自此名闻全国。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战乱,楼中藏书逐渐散佚。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众多本地藏书家的响应下,天一阁的珍本、善本数量得到了恢复,目前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此外,阿育王寺、天童寺、它山堰、镇海口海防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梁弄抗日根据地、慈城、前童古镇、梁祝文化公园等也是宁波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自然风光
宁波的自然风光也别具特色。西靠四明山,东临东海,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宁波独特的自然风光。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这首诗就是史浩写的游东钱湖。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群山环抱,秀峰峥嵘,千姿百态;四周有七十二条溪汇流于湖 ,纵横贯注,素有“西子风光,太湖气魄”之称。拥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霞屿锁岚、二灵夕照、芦汀宿雁、白石仙枰、百步耸翠、上林晓钟、双虹落彩等“钱湖十景”。 月湖,位于宁波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是宁波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 宁波博物馆
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现为宁波市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地理位置显要。湿地既包括广阔的滩涂,也包括大片的芦苇荡与荒草地,以良好的环境、丰富的食物,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鸟的光临,成为鸟类迁徙必经的中转站;同时,还有不少珍稀鸟类来这里繁殖、越冬。 此外,松兰山、九峰山、九龙湖、五龙潭、南溪温泉、野鹤湫旅游风景区、浙东大峡谷等也是宁波有名的生态旅游景点。 随着宁波经济的崛起,诸如天一广场、老外滩、城隍庙步行街、开明服饰特色街、凤凰山主题乐园等现代商业旅游项目和宁波博物馆、宁波城市展览馆、宁波美术馆、宁波服装博物馆等现代文化旅游项目也日益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