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记里的诗
A. 《东游记》中出现的诗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
题诗花叶上,寄予接流人。
这算是牡丹和东华的定情诗吧
B. 东游记第四集牡丹仙子说的诗
一入深宫里,无犹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予接流人
C. 东游记讲的是什么
第1集 孙悟空搅乱蟠桃大会,不慎将三个蟠桃掉落凡间,天庭的牡丹仙子奉命下凡寻找蟠桃。东海恶蛟将捡到到的两个蟠桃给妻子春瑛和其腹中胎儿食用,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仙骨。牡丹仙子找到了一枚蟠桃,却被恶蛟欺负,适逢值日公曹的东华上仙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擅离职守救了牡丹仙子。恶蛟顺势又抓了很多小孩子。此时,孙悟空大闹天宫,因此天锣大响,玉帝急召众神仙回返天庭。东华要牡丹仙子先行返回,自己则去救那些无辜的孩子。东华用“混圆飞天”、“暴雨含香”消灭了恶蛟,事后去灵霄殿负荆请罪。牡丹仙子下跪,直言是自己的过失连累了东华上仙,请玉帝饶恕东华。东华以一句“愿为苍生,无怨无悔”赢得玉帝及众仙的谅解,牡丹仙子心中为之一动。(此段牡丹仙子的扮相十分养眼,东华与恶蛟的打斗是一大看点)[500年后]洛阳李玄,天生爱美,跟随太上老君修行多年。一日,欲元神出窍外出巡游,临行前命书童看守其身,待其七日后返回。不料,童子接到母亲病重消息,等了六日不见师傅回来,遂葬其身躯。李玄回来,见肉身已毁,只得借老乞丐之身还魂。不料,肉身乃是瘸腿。此时,老君出现,言此肉身将永世追随,并赐铁拐和葫芦为其法器。铁拐李成为八仙之中第一位归位的神仙(灵珠:红色)
牧牛童子贪玩走失了青牛被贬下界,东华上仙在南天门外对其笑说:我们一盏茶后见。转世后,汉将钟离舍身救敌,功德圆满,东华度其重回仙班,并赐葵扇为其法器具。汉钟离成为八仙之中第二位归位的神仙(灵珠:绿色)下凡后的青牛化身青牛观的道士,到处宣扬符水可治病。茶楼中,将军费长房正在与众同乐,忽闻某大婶的儿子喝了符水就快死了,一怒之下冲到青牛观指责道士妖言惑众,扬言如果那孩子真的死了,就拆了道观。“道士”怒斥其娘亲会遭罪。何仙姑去找人参精,初遇也在找寻人参精的穿山甲。仙姑找到了万年人参精,被穿山甲抢去要吃,恰逢居士张果老赶来,欲追穿山甲,被不明所以的费长房搅局,穿山甲趁机逃走。孝子费长房替母拜访张果老,居士试探其心,要其瀑布灌顶,后将经文传其母。城楼之上,突然电闪雷鸣,东华上仙现身,空中现出“美、吃、赌、妄、杀、色、财、懒”八个大字,乃八仙之特征。正与费长房说话间,通天出现,刹那,天崩地裂……
--------------------------------------------------------------------------------
东游记剧情第2集 东华救了费长房,临走留下一句“石牛留血泪,慈母吐鲜红。”观天台上,李、钟二仙彼此逗闹,被东华上仙看见。东华斥责他们,并罚弟子钟离跪地思过。蟠桃园内,牡丹仙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凡人对盂兰佳节的祈愿,以至于东华喊她也没听到。二仙的话题转到了天地有一劫的事情上,东华说李、钟二仙已成,另四仙也已投胎,最后二仙尚未转世,偏偏还有一仙要遭受“千年情劫”。此时,水中出现了东华的影子,被牡丹仙子看到。东华速速离去,袖中红叶飘落。牡丹仙子发现红叶上乃凡间宫人思春的题诗,牡丹仙子对东华有了别样的感情。何仙姑听张果老说今天又有人来相亲,故意言语粗鲁行为大大咧咧,没想到来人竟是费长房。此时,街上敲锣打鼓,蓝采和打着快板,说唐僧取经回来了[距东华上仙救了被恶蛟欺负的牡丹仙子已是514年了],又说喝了符水的那个孩子中邪死了,费长房一怒之下冲到青牛观找那个“道士”。蓝采和好玩,将仙姑的胭脂涂在了石牛上,石牛好象在流血泪。穿山甲在煮千年何首乌,看见了躲避不及的老人参精和小人参精,遂追了过去。张果老寻香而至,吃了半锅何首乌,被穿山甲发现,穿山甲回头来追张果老,谁知张的毛驴把剩下的半锅也吃了个精光。穿山甲又折返去追毛驴,结果张国老倒骑着毛驴飞升上天,成了八仙之中第三位归位的神仙。(灵珠:兰色)费长房成亲之日,蓝、何均去恭贺。忽然狂风大作,一道光过处,长房母亲从里屋弹出跌落在地,口吐鲜血,应了东华当日所说“石牛留血泪,慈母吐鲜红。”青牛抓了长房母亲,要长房痛苦一辈子。蓝、何两人去请张帮忙,张告知此乃费之劫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其母自然没事。何询问解救之方法,张告知见庙就进见佛就拜或许会有转机。
何、蓝二人照张所说行事。蓝问何是否对费有情,何说男女之间也有朋友之义。后两人去到玄女庙,蓝贪睡之际何却虔心叩拜,得到了九天玄女所赐的“玄女剑”,九天玄女亦成为何仙姑的师傅。蓝采和抱怨大圣不显灵,孙悟空却突然出现,告知蓝乃当年赤脚大仙转世,对自己有一脚之恩,会帮蓝尽快成仙。天庭上,牡丹仙子确信在蟠桃园水池内看见的影子就是东华上仙。孙悟空上天问牡丹仙子借蟠桃以助采和迅速成仙,牡丹仙子不肯,王母现身,亦表明不能相赠。孙悟空遂指责牡丹仙子思凡,却被王母训斥,无趣离开。仙姑以帮穿山甲寻找千年何首乌为条件,要穿山甲和她一起去救费长房。不料,穿山甲一见青牛便口称大哥,两妖乃是故友。穿山甲求青牛放了仙姑,青牛答应给一柱香的时间让仙姑逃跑,却猛吹点燃的香。孙悟空变成东华上仙的模样,约牡丹仙子下凡。他要牡丹仙子称其为东华哥,并问牡丹仙子要了一支花钗作为“定情信物”,后被牡丹仙子发现,追逐而去。仙姑被青牛抓到,东华上仙赶来,打斗中,青牛用太上老君的金刚镯子打伤仙姑。东华救了仙姑。凉亭之中,追逐孙悟空而来的牡丹仙子见到东华上仙,以为还是孙悟空变化的,愤怒地要“猴子”把花钗还给她,坦言是对东华动了情,是喜欢东华,一时激动,纱袖中掉落出那片红叶,东华直承叶子是他的。孙悟空现身,对东华说花钗是牡丹仙子要交给你的,连心都给你了。孙悟空大笑着离开,说“牡丹思春了”。牡丹追问东华,红叶是否刻意留下?东华否认。牡丹不相信东华对自己一点情也没有,说愿意贬为凡人,只求能跟东华厮守。东华斥责她,说她身为仙人言语轻佻,等制服青牛后,要向王母娘娘禀告。
全集简介看下列网站:http://www.tvmao.com/episode/DongYouJi-17209/0/
D. 电视剧《东游记》里的红叶诗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语接流人.
E. 求东游记里牡丹仙子死前手上那片枫叶上的诗句
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F. 电视剧《东游记》第一二集吕洞宾对牡丹仙子念的那一首诗一入宫门深似海……什么的
从此萧郎是路人
G. 八仙过海出自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李铁拐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词 目 八仙过海
发 音 bā xiān guò hǎi
释 义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 处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示 例 说得好,咱们就~吧!
★老舍《茶馆》第一幕
H. 西游记里的诗是作者写的吗
《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但是,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其考证思路是从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对比杨致和《西游记》和朱鼎臣《释厄传》两个版本之间增、删、改的故事情节变化及发展,论证小说的成书过程,理顺这三个版本的出版顺序,结合其中所体现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脉络,追根溯源论证《西游记》作者的阅历及身份,考证出《西游记》一书与吴承恩毫无关系,真正作者应为明嘉靖时代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吴承恩有诗《赠李石麓太史》,石麓为李春芳的号。李籍隶江苏兴化县,嘉靖年间状元及第,因善撰“青词”而累升宰辅。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有号“华阳洞主人”。曾受命总校《永乐大典》。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先生发现,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编撰《西游记》”之意。
胡适与鲁迅主张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根据是明天启间《淮安府志》,该志记有吴承恩作《西游记》,但未说明此为何类图书。清代咸丰重刻《淮安府志》删去这一条。
1983年末,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指出,从《西游记》问世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里,各种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处机撰,没有一本承认吴承恩的著作权。胡适1921年的《西游记序》也说此作“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鲁迅先生力主吴承恩说,胡适得到鲁迅抄给他的材料,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然而细观他们的考证,所依据的间接材料有二条,直接材料仅一条。
间接材料1:吴玉搢(1698-1773)《山阳志遗》卷四:
天启旧《志》(指天启《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吴承恩)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
吴玉搢距《西游记》问世已近二百年,判断的依据又唯有明天启《淮安府志》,他的发言权其实和我们差不多。
间接材料2: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话》卷二十一:
按旧《志》,称射阳性敏多慧,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著杂记数种。惜未注杂记书名,惟《淮贤文目》载射阳撰《西游记》通俗演义。是书明季始大行,里巷细人乐道之,而前此未之有闻也。……按明郡志谓出自射阳手,射阳去修志未远,岂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说攘列己名?或长春初有此记,射阳因而演义,极诞幻诡变之观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国志》,《三国》之有《演义》。观其中方言俚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然,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
这里判断的唯一依据仍是天启《淮安府志》,据鲁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实际上是据吴玉 《山阳志遗》卷四写成,因为它沿袭了该书将《淮安府志》中“复善谐剧”作“复善谐谑”的误书。吴、阮两人都提到书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吴承恩之作就是小说《西游记》之后的旁证,但学术界对小说中的方言问题一直有较大争论,清初黄太鸿《西游记证道书跋》就已称:“篇中多金陵方言”。清代称吴承恩为作者的还有丁宴《石亭记事续编》、焦循《剧说》等,但他们或据《淮安府志》,或依《茶余客话》,这意味着将著作权判给吴承恩的依据其实只有一条。
直接材料: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一《淮贤文目》:
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口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章培恒先生根据这条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证。
正面:
《淮安府志》没有说明吴承恩《西游记》的卷数或回数,也没说明该篇的性质。历史上常有两种著作同名的现象,如清初沈谦与唐孙华就各有一部《东江集钞》,明代与清代都有一部小说名为《如意君传》。约比吴承恩大二十岁的安国也写过《西游记》,不过那是游记之作。因此,并不能据此断定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百回本《西游记》。
反面:
清初著名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有如下著录:
唐鹤征《南游记》三卷吴承恩《西游记》沈明臣《四明山游籍》一卷
其时距万历二十年(1592)《西游记》首刻刊行已有半个多世纪,它已是大家熟知之书,可是黄虞稷却将吴承恩的《西游记》明确归入地理类,足见该书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就像与吴承恩同时代的人写过《东游记》、《南游记》之类的游记一样。
专家们认为,关于《西游记》作者历来有种种不同说法,大都否认为吴承恩所作。也有人认为,关于《西游记》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只根据《西游记》中的一首诗是暗含李春芳,还不够有说服力,这只能是一家之言。要真正解开《西游记》作者的历史之谜,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I. 东游记里,吕洞宾送给牡丹仙子的叶子上写了什么诗
据《太平广记》中抄记载,袭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一位宫女在一片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个性洒脱的顾况得到诗后,在那片叶子上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把叶片放入上游流水里,让它飘进宫中。十多天后,有人在东苑游春时,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便送与顾况,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可遗憾的是这一段缘分终究没能成为一段早于卢渥夫妇的佳话。
以上就是出处!!!:“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