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宕渠县县城遗址

宕渠县县城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2-27 14:13:48

A. 原四川省渠县土溪镇帽岭村现在有没有和别的村和并求大神帮助

渠县的简介: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达州市的南大门,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辖60个乡镇,其中渠江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全县136万人口。这片灵山秀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黄花之乡的称誉。 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人在现在的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六处七尊汉阙为国家级文物,其数量居全国之首,城坝遗址的汉砖、汉井,南宋礼义城的雄姿、清代文庙的建筑风格,龙潭景区的自然风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往今来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旅游观光,也曾孕育出了先秦早期著作家鹃冠子,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国镇北大将王平、大成国皇帝李雄、宋代经术学者黎锌、清代守护台湾的副将王万邦、著述颇丰的翰林学士贾秉钟等一大批不凡的历史人物。 渠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取道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汇入嘉陵江;襄渝铁路与达成铁路在三汇分道而行,连通全国铁路大动脉;国、省、县、乡级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完善的水陆路已构成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程控电话87000门,移动用户10万多户,电信光纤环路传输网已启遍及全县各地,信息传递迅速通畅。 渠县矿产资源丰富居川东之首。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膨润土为上乘建筑材料,其中石灰石碳酸钙含量为96℅,属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岩盐、钾盐、石膏、菱青石、煤及水利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华蓥山发电厂2×30万千瓦技改工程完成后,将成为四川七大电源之一和川东地区最大的电煤基地。 渠县是四川省农业大县之一。拥有生物资源90余科,是国家商品粮、瘦肉性猪、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和竹产业基地县。尤以黄花品质最优,居全国同类农产品榜首。 渠县将以独特的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的优厚条件和热忱优质的服务,笑迎四方宾朋,共谋渠县的发展,共创渠县美好未来。 答案补充 达州市渠县土溪镇 渠县辖乡。清雍正八年建场,1953年分为土溪、双石两乡,1955年合并为土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渠江河畔,距县城20.5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达(川)成(都)铁路过境并设站,渠(县)三(汇)公路过境。渠江常年通航。辖城坝、天府、上游、中河、万众、石千、天堂、先锋、万能、田坝、碑亭、帽岭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建材、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蔗。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为主。县氮肥、土溪酒厂在境内。境内有汉建冯焕阙、西晋建无铭阙,场东城坝为宕渠古县城遗址。

满意请采纳

B.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历史

四川省市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幅员面积1633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
营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治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营山县。古城遗址,有三处可考。十景虽残,而白塔巍立。隋唐时与峨嵋齐名的上石刻与摩岩造像,历历在目。更有宋代窑藏、恐龙化石、李特读书堂、青羊宫、西月台、嘉祜岩、智公墓、孔雀洞、龙兴寺等文物胜迹。书画代有名人,工艺不乏巧匠。从宋至清,57人中进士,有“科第士宦,甲于蜀都”之誉。在当代,杨伯恺等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运动为“全川之冠”。1933年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5900多名营山志士踏上革命征程,3800多名热血儿女为国捐躯。
改革开放以来,营山历届领导班子,坚持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团结实干中探索创新,在奋力追赶中实现跨越,不断致力于改变营山落后面貌,营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革命老区焕发出蓬勃生机,勤劳、善良的营山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更为灿烂的现代文明,正大踏步迈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相邻,北与相依,东北与相连。
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蓬安县相邻,北与仪陇县依为唇齿,东北与平昌县错如犬牙。幅员面积1634.27平方公里,山、丘、坝兼而有之,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南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
营山多层次的地形,适宜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地上再生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60多种。大宗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和高梁、豌豆、胡豆、大麦、黄豆等。大米、豌豆以其质量见长,70年代曾远销东南亚。经济作物中,红麻、苎麻、黑瓜子、油菜、花生颇负盛名。黑瓜子和红麻曾分别于70年代和80年代出口。木本植物中,蚕桑、白蜡、柑桔、油桐闻名于省内外。
营山又以生猪、山羊、鸡鸭著称,成为全国、全省的生产基础县。猪鬃、猪皮、猪羊肠衣、山羊板皮是大宗的传统出口原料。野生动物有水獭、貉、獾、狐、果子狸、老鹰、白鹭、猫头鹰; 地下矿藏有盐、石油、天燃气、膨润土等。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 。
营山县历史悠久,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宕渠县。南北朝时535-547年间,境内的安固、三元黄渡曾建过安固县、绥安县、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城所在地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境内各县合并后统称营山,隶属四川行中书省顺庆路蓬州。清嘉庆七年(1802)归四川省川北道顺庆路辖.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由川北行署管辖,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1993年起为南充市辖县。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就有57人。可见营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用“科第仕宦,甲与蜀都”来赞誉营山。
清初,清政府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从湖北强征移民,大批罗氏被迁移到营山,从那时起,营山罗姓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罗氏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部落,就是我们罗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罗山县,以织网捕鱼为生,商朝的时候,罗氏部落归顺于周武王,共同灭掉了商朝,灭掉商朝以后,周武王封罗氏部落为罗子国,罗子国后来又被楚国灭掉,灭掉以后,罗氏人就流落到我们国家现在的枝江、汩罗江一带,散居的这些人就是罗氏的起源。
罗氏自从湖北迁到四川营山以后,历经几代人的勤奋努力,逐步发展成为营山的世家大族,刚开始主要以耕农为主。其后,由于受到营山古城文化的影响,营山罗氏后人的文化结构也有了本质的变化。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在我们营山一共有12支罗,其中有一支罗,叫罗天祥,东升有一支罗还有济川也有一支罗,古今以来,姓罗的是一个大族,历史上有两个考取了状元,有一个叫罗能,还有两名考取了进士。有一个叫罗昌的进士,到京城考状元的时候有一个笑话,去的时候,主考官,就问他你那个地方的风水如何,当时,罗昌一时想不起来,就把周围的四座山,连起来完成了一个风景,考官很满意,当时叫什么山呢,云桂山下谷花开,白鹤飞过四山来,羔羊下河吃清水,烈马一匹跳鸿崖,就把四个山的风景结合起来,成了四句诗,当时主考官很满意,当年取得了第二名进士。
是不是真的靠四句诗,就能考取进士,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罗氏家族的确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中华的人物,《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早已家喻户晓,著名军事家罗瑞卿也是营山罗姓后人。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当时,我们的祖先不愿意来,不愿意来,就用绳子把他捆起来,捆了过后,我们现在都有这个习惯,平时,耍呀、休闲,都喜欢把手放在后面,我们每一个手棒棒,这个地方都有一个印迹,表示是捆来的。
罗氏家族在天文学、文学、经济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营山罗姓的发展中,他们把楚汉文化带入四川,对当地经济文化结构的改变,起到了积极作用。
营山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汪嗣荣:在营山有许多蜀文化的遗迹,营山曾经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和神奇的传说故事,有许多移民曾经来到营山,这些人的到来也丰富了营山经济文化的内涵。
历经风雨春秋,营山罗姓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从耕农世家走进城里做起了文化人,也有一部分人在四五十年代的战乱中离开营山,远走他乡,但是,在最近几年,又有许多罗姓子孙回到营山,祭拜祖先。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自古以来,我们罗氏家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族,在宋朝的时候编的一个百家姓,罗氏就列七十二位,罗氏宗族分布最多的,全国是这几个省湖南、湖北、山东、安徽、福建、台湾和我们四川、广东,特别是我们营山罗姓,还有在台湾的高雄,台北都还有,有的还在跟我们内地通信,因为,天下罗姓是一家。
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也有不少营山罗姓人回湖北老家探亲,不管走出多远,家是不能忘记的。
罗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二十位。罗姓名人辈出:唐代文学家罗隐、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现代军事家罗瑞卿。
营山县自然条件优越,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达960多种。盛产粮油、畜禽、柑桔、麻类、茧丝绸等,其中猪鬃、猪羊肠衣、山羊板皮等为传统出口物资,现已形成10大类25个优质商品基地,被列为全国山羊基地县和瘦肉型猪基地县。
改革开放以来,营山老区正逐步奔小康,这里工农业发展迅速。农业已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开发建基地,以基地促发展的新格局;工业已形成纺织、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五大行业并相发展的格局,五十铃汽车货厢已销往全国九个省市,不少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营山重点建设步伐加快,已通到境内;县城日产10万吨以上引水复线工程,已竣工投产;5000门程控电话和光缆通讯工程已开通。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素有“蜀北名山”之称的太蓬山,宛若蓬莱仙境。
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
511322
637700
县人民政府驻
营山县辖2个街道(北城、南城)、19个镇(朗池、骆市、小桥、双流、回龙、东升、黄渡、老林、灵鹫、消水、新店、绿水、三兴、木桠、星火、蓼叶、、绿井、城南)、43个乡(明德、合兴、柏林、封窦、三元、孔雀、悦中、六合、福源、清水、木顶、大庙、茶盘、涌泉、安化、高码、青山、增产、四喜、盐井、柏坪、清源、通天、陡坑、普岭、金堂、七涧、太蓬、安固、法堂、双溪、沿码、玲珑、铁顶、带河、联升、凉风、文殊、龙伏、双林、琵琶、丰产、济川)。
营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治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营山县。古城遗址,有三处可考。十景虽残,而白塔巍立。隋唐时与峨嵋齐名的太蓬山上石刻与摩岩造像,历历在目。更有宋代窑藏、恐龙化石、李特读书堂、、西月台、嘉祜岩、智公墓、孔雀洞、龙兴寺等文物胜迹。书画代有名人,工艺不乏巧匠。从宋至清,57人中进士,有“科第士宦,甲于蜀都”之誉。在当代,杨伯恺等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运动为“全川之冠”。1933年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5900多名营山志士踏上革命征程,3800多名热血儿女为国捐躯。

C. 宕渠是四川省渠县的别称,有谁知道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宕渠①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南朝宋废。东汉末以后,屡为宕渠郡回治所。②郡名。东答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分巴西郡置。治所在宕渠(今渠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江、营山、渠县以东,城口、开江、大竹以西,邻水以北地区。其后屡有废置,南朝宋废。隋大业时又曾改渠州为宕渠郡。

宕⑴ 洞穴;洞屋⑵ 引申为空旷或昏暗。⑶ 坑洼
渠 1水道 2大 3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D. 渠县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特产有吗

渠县特产主要有: 渠县-黄花 三汇-特醋 土溪-白酒 三汇-曲药(这个很少人知道) 砸酒罐 三汇-水八块 渠县的旅游景点 渠县汉阙 渠县汉阙是我国现存手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10公里的古驿道旁,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60年代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有名的有冯焕阙、沈府君阙。 冯焕阙位于渠县土溪乡赵家村。东汉建光元年(121年)建。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的主阙部部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部分组成,通高4.38米。为仿木结构建筑。阙身正面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阙上仿木结构的仿子、窗格、斗拱和饕餮等浮雕皆造型优美,雕刻精致。 沈府君阙位于渠县汉碑乡汉亭村。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建。是渠县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子阙已毁。两阙相距21.62米,均高4.84米。双阙形体基本一致,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部分组成。阙身正面均有铭文。东阙刻“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西阙刻“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二阙铭文上端均镌朱雀,下端镌饕餮。东阙内侧浮一青龙,西阙内侧浮雕一白虎。两阙楼四角雕力士,四面为汉代社会生产、生活情景及动植物的浮雕。神态生动、逼真,造型古朴、优美。 禹王庙详细地址:位于现在的后溪沟至南门老车坝之间的“半边街” 景点介绍: 禹王庙,位于现在的后溪沟至南门老车坝之间的“半边街”。禹王,即大禹,他奉“舜”这个氏族部落首领之命,治理普天洪水,含辛茹苦,终于疏通了九河,华夏大地复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宁静生活。治水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了炎黄子孙献身精神的楷模。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后人故而称其为“夏禹”。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颁旨天下:“禹列王尊,祭享帝位。”中国道教信徒从此在县、州、府、郡所在地修建殿宇供奉。渠县的人们记忆中的 “禹王庙”,建造于清朝顺治初年。每年三月初七据说禹王生日这天,船工们都去祭奠,求保佑渠河平稳,行船顺利。宫门两侧联遇是:大江东去万里畅畅,小渠西来一水涓涓。 民国年间,禹王庙一度曾是落魄的“三教九流”辈栖之地;残恒断壁,烟火渐灭,抗战前夕,军阀杨森整治街道尽悉毁之 城坝遗址 详细地址:位于渠县土溪乡城坝景点介绍: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乡城坝,距县城26公里,总面积1820亩,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西接佛尔岩,造成依山傍水之势。城坝为汉代古城遗址,是达川地区目前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据《华阳国志》记载:秦灭巴蜀后就于此建宕渠县,东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地为‘蛮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废”.《太平寰宇记》;其城兴废长达700余年,其间屡为州、郡、县治。城坝触地动工,均可发现文物遗迹。解放以来,这里曾出土巴蜀青铜兵器、酒器、生活器数十件,出土发现最多的是两汉时期的文物古迹,除汉砖遍布,还发现房屋地基、窖址、水井、墓葬,出土大量的铜、铁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钱币等,以及各式陶俑、陶家禽等。又《华阳国志》载:“长老言,宕渠为故宗国,今有宗城”。《太平寰宇记》:“故宗国,城在流江(县)东北七十四里,古宗国都也。”所指方位,可能与城坝有密切关系。城坝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该遗址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元代次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间(公元 1368—1398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明代祟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初九),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隔二十年后,清代康熙二年(公元 1663年)再度兴建。康雍、乾、嘉亦相继修葺。现存的文庙建筑,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动工重修的。整个工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清代文庙的建筑开始于距今三百一十六年前,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走进文庙,最引人注目的是雄伟壮观的的朱红甬壁,正背两面皆书鎏金大字“宫墙万仞”,其正面四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距今一百八十余年?。“宫墙万仞”四字,来源于《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古代人们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是形容高的意思。宫墙两边的大门左边悬扁额为“圣域”二字,右边为“贤关”即圣贤所在之地,门前一眼石井,曾立有石碑一块,上刻行书“文武官员到此下马”诸字。 进门后为泮池,呈半月形,池上三桥九洞,桥下游鳞戏水,碧波盈盈。正中桥头为精雕蟠龙,封建社会时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得过,乃是一种“独占鳌头”的特殊荣誉。就是两旁二桥,也只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才能走得一趟,称做“游泮’,还有一定的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泮池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 (公元1783年),距今已一百九十余年。 过了泮池侧为青砂石“棂星门牌坊”三楹,高大壮观,精巧绝伦。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无1794年),距今已历一百八十七年。石料采自渠县三江小山峡,用大船从渠江水运。当时无大型起重器械似用“垒土法”竖立而成;石条全用接榫,墨法准确,虽近两百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而今基本完好,没有走性。牌坊顶端是六条蟠龙,昂首朝天,奋欲入云,栩栩如生,正中刻“棂星门”三字。牌坊的石刻作品皆为镂空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如“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穿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跃龙门”等图案,生动活泼,端庄和谐,曾被誉为“蜀中牌坊之首”《渠县志》载:“棂星门拣选石材美而巨,雕刻尤精,绝川中未曾有之”。民国十五年(公元 1926年),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东方杂志》曾载专文和图片于以介绍。 文庙建筑群落成阶梯状,工程浩大,厢房亭阁浑然一体,坐北朝南,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高峨庄严。脊顶为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卧龙两条,殿顶纯为金黄琉璃瓦铺盖,殿堂正中原供奉孔子本主,本主上有九龙捧圣的浮雕,正中用金底红字书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八卦藻井下悬挂着“万世师表”的扁额,东西两厢还供奉有“四配”、严十哲”先贤牌位。 大成殿雕花石台之下为祠的东西两原,供奉所谓“先贤”七十九人,“先儒”七十五人,东西两原为碧绿琉璃瓦铺盖,壁上浮雕文房四宝及祥云怪兽,木雕穿花,窗棂门扇,典雅庄重。 再下几级石阶就是戟门,列二十四戟(古兵器),使人屏声息气,派显赫森严的气势。 门下有四祠:有所谓“以道为君,泽及庶民者入祀”的名宦祠,有“言行端庄者入祀”的乡贤祠,有“忠义激烈者入祀”的昭忠祠,有“节女、孝子入祀”的节孝祠,都是供奉一些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忠、孝、节、义”的代表人物。但可惜以上四祠及戟门已在文革中毁坏了。 大成殿后还有崇圣祠(又名崇圣殿),是供奉孔子父母、祖先的地方。 站在大成殿门首,可以下视各祠及牌坊、泮池、宫墙。抬眼望去,正面可见距文庙一百公尺开外人工堆砌而成的“珠宝山”和山上小巧玲珑的八角亭。东边可望一泻千里的蓝色渠江,西面可望龙盘虎踞的青黛色马鞍山,真有渠江山水,一望无余的气概。 建国以来,文庙几经培修,公布为渠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为渠县人民文化宫,以作人们观赏、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渠县好吃的 珍珠元子 姜葱螃蟹 五香卤豆干 鱼香茄花 油酥竹哊 干炒牛河

E. 如果讲渠县的历史应该怎么讲

渠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 —107°15′,北纬30°38′—31°16′,截至2004年,渠县辖15个镇,45个乡,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总人口为148万。 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賨人在今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汇彩亭
渠县三汇彩亭会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渠县汉阙
四川渠县汉阙是中国现存手地面上时代早且保存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10公里的古驿道旁,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
刘氏竹编
作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项目,具有“提花编织、以竹作画”的特点,以编工精细见长,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呷酒酿造技艺
历在渠县素有“九月九,做呷酒”的说法。因为闲暇的农家妇女习惯在九月初九这天,将高粱浸泡蒸煮,然后撒入曲药密封贮藏在陶瓷器皿中酿酒。据《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古代文献记载:呷酒与中华文明同步,起源于秦汉前、古都车骑城(现四川渠县土溪城坝村),賨人建立了賨国,发明、酿造了醇和怡畅的呷酒。公元前314年,秦灭巴蜀置宕渠郡,秦王赐賨人进贡的“清酒”为宫廷御酒。秦末汉初,賨人助刘邦灭秦,汉高祖品呷酒,观巴渝舞,欣然封呷酒为汉朝贡酒,年年进献。

F. 渠县的历史有多久

从1376年定名渠县到2007年,历时632年。从公元前314年先秦建县起,历时2331年。
1、秦国统内一蜀、巴、容賨后,于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推行郡县制,置宕渠县(隶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乡城坝村)。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后,仍置巴郡宕渠县。
2、1376年(明洪武九年)撤渠州,改流江县置渠县。
3、参考链接:
渠县_网络
http://ke..com/view/48204.htm

G. 渠县的古代时期是不是叫

秦国统一蜀、巴、賨后,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推行郡县制,置宕渠县(隶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乡城坝村)。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仍置巴郡宕渠县。

H. 渠县娱乐体验,渠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渠县旅游攻略

渠县的旅游景点 渠县汉阙 ?渠县汉阙是我国现存手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10公里的古驿道旁,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60年代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有名的有冯焕阙、沈府君阙。

冯焕阙位于渠县土溪乡赵家村。东汉建光元年(121年)建。原为双阙,现仅存东阙的主阙部部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部分组成,通高4.38米。为仿木结构建筑。阙身正面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阙上仿木结构的仿子、窗格、斗拱和饕餮等浮雕皆造型优美,雕刻精致。

沈府君阙位于渠县汉碑乡汉亭村。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建。是渠县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子阙已毁。两阙相距21.62米,均高4.84米。双阙形体基本一致,皆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屋顶6部分组成。阙身正面均有铭文。东阙刻“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西阙刻“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二阙铭文上端均镌朱雀,下端镌饕餮。东阙内侧浮一青龙,西阙内侧浮雕一白虎。两阙楼四角雕力士,四面为汉代社会生产、生活情景及动植物的浮雕。神态生动、逼真,造型古朴、优美。

禹王庙详细地址:位于现在的后溪沟至南门老车坝之间的“半边街” 景点介绍: 禹王庙,位于现在的后溪沟至南门老车坝之间的“半边街”。禹王,即大禹,他奉“舜”这个氏族部落首领之命,治理普天洪水,含辛茹苦,终于疏通了九河,华夏大地复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宁静生活。治水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了炎黄子孙献身精神的楷模。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后人故而称其为“夏禹”。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颁旨天下:“禹列王尊,祭享帝位。”中国道教信徒从此在县、州、府、郡所在地修建殿宇供奉。渠县的人们记忆中的 “禹王庙”,建造于清朝顺治初年。每年三月初七据说禹王生日这天,船工们都去祭奠,求保佑渠河平稳,行船顺利。宫门两侧联遇是:大江东去万里畅畅,小渠西来一水涓涓。

民国年间,禹王庙一度曾是落魄的“三教九流”辈栖之地;残恒断壁,烟火渐灭,抗战前夕,军阀杨森整治街道尽悉毁之
城坝遗址 详细地址:位于渠县土溪乡城坝景点介绍: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乡城坝,距县城26公里,总面积1820亩,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西接佛尔岩,造成依山傍水之势。城坝为汉代古城遗址,是达川地区目前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据《华阳国志》记载:秦灭巴蜀后就于此建宕渠县,东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地为‘蛮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废”.《太平寰宇记》;其城兴废长达700余年,其间屡为州、郡、县治。城坝触地动工,均可发现文物遗迹。解放以来,这里曾出土巴蜀青铜兵器、酒器、生活器数十件,出土发现最多的是两汉时期的文物古迹,除汉砖遍布,还发现房屋地基、窖址、水井、墓葬,出土大量的铜、铁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钱币等,以及各式陶俑、陶家禽等。又《华阳国志》载:“长老言,宕渠为故宗国,今有宗城”。《太平寰宇记》:“故宗国,城在流江(县)东北七十四里,古宗国都也。”所指方位,可能与城坝有密切关系。城坝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该遗址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元代次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间(公元 1368—1398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明代祟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初九),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隔二十年后,清代康熙二年(公元 1663年)再度兴建。康雍、乾、嘉亦相继修葺。现存的文庙建筑,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动工重修的。整个工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清代文庙的建筑开始于距今三百一十六年前,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走进文庙,最引人注目的是雄伟壮观的的朱红甬壁,正背两面皆书鎏金大字“宫墙万仞”,其正面四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距今一百八十余年?。“宫墙万仞”四字,来源于《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古代人们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是形容高的意思。宫墙两边的大门左边悬扁额为“圣域”二字,右边为“贤关”即圣贤所在之地,门前一眼石井,曾立有石碑一块,上刻行书“文武官员到此下马”诸字。

进门后为泮池,呈半月形,池上三桥九洞,桥下游鳞戏水,碧波盈盈。正中桥头为精雕蟠龙,封建社会时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得过,乃是一种“独占鳌头”的特殊荣誉。就是两旁二桥,也只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才能走得一趟,称做“游泮’,还有一定的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泮池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 (公元1783年),距今已一百九十余年。

过了泮池侧为青砂石“棂星门牌坊”三楹,高大壮观,精巧绝伦。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无1794年),距今已历一百八十七年。石料采自渠县三江小山峡,用大船从渠江水运。当时无大型起重器械似用“垒土法”竖立而成;石条全用接榫,墨法准确,虽近两百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而今基本完好,没有走性。牌坊顶端是六条蟠龙,昂首朝天,奋欲入云,栩栩如生,正中刻“棂星门”三字。牌坊的石刻作品皆为镂空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如“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穿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跃龙门”等图案,生动活泼,端庄和谐,曾被誉为“蜀中牌坊之首”《渠县志》载:“棂星门拣选石材美而巨,雕刻尤精,绝川中未曾有之”。民国十五年(公元 1926年),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东方杂志》曾载专文和图片于以介绍。

文庙建筑群落成阶梯状,工程浩大,厢房亭阁浑然一体,坐北朝南,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高峨庄严。脊顶为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卧龙两条,殿顶纯为金黄琉璃瓦铺盖,殿堂正中原供奉孔子本主,本主上有九龙捧圣的浮雕,正中用金底红字书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八卦藻井下悬挂着“万世师表”的扁额,东西两厢还供奉有“四配”、严十哲”先贤牌位。

大成殿雕花石台之下为祠的东西两原,供奉所谓“先贤”七十九人,“先儒”七十五人,东西两原为碧绿琉璃瓦铺盖,壁上浮雕文房四宝及祥云怪兽,木雕穿花,窗棂门扇,典雅庄重。

再下几级石阶就是戟门,列二十四戟(古兵器),使人屏声息气,派显赫森严的气势。

门下有四祠:有所谓“以道为君,泽及庶民者入祀”的名宦祠,有“言行端庄者入祀”的乡贤祠,有“忠义激烈者入祀”的昭忠祠,有“节女、孝子入祀”的节孝祠,都是供奉一些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忠、孝、节、义”的代表人物。但可惜以上四祠及戟门已在文革中毁坏了。

大成殿后还有崇圣祠(又名崇圣殿),是供奉孔子父母、祖先的地方。

站在大成殿门首,可以下视各祠及牌坊、泮池、宫墙。抬眼望去,正面可见距文庙一百公尺开外人工堆砌而成的“珠宝山”和山上小巧玲珑的八角亭。东边可望一泻千里的蓝色渠江,西面可望龙盘虎踞的青黛色马鞍山,真有渠江山水,一望无余的气概。

建国以来,文庙几经培修,公布为渠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开辟为渠县人民文化宫,以作人们观赏、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渠县好吃的珍珠元子 姜葱螃蟹 五香卤豆干 鱼香茄花 油酥竹哊 干炒牛河

I. 渠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渠县位于达州市抄西南部,与广安、南袭充、巴中山水相连,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便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賨人在现在的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渠县人民创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锣、花园歌、竹编等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六处七尊汉阙为国家级文物,其数量居全国之首,城坝遗址的汉砖、汉井,南宋礼义城的雄姿、清代文庙的建筑风格,賨人谷的自然风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往今来曾吸引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旅游观光,也曾孕育出了先秦早期著作家鹃冠子,东汉车骑将军冯绲、蜀国镇北大将王平、大成国皇帝李雄、宋代经术学者黎锌、清代守护台湾的副将王万邦、著述颇丰的翰林学士贾秉钟等一大批不凡的历史人物。

J. 土溪镇的著名景点

渠县汉阙
四川省渠县土溪汉阙是我国现存手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全国仅存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两乡不足10公里的古驿道旁,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它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60年代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有名的有冯焕阙、沈府君阙。阙上有的刻有朱雀、青龙,有的刻有人物,雕刻精美,造型精致,为他处少见。全国重点保文物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余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汉代成对地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古代“阙”、“缺”通用)。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在人们能够建造大型门屋后,便演变成门外侧的威仪性建筑,防御功能逐渐减弱。文献记载西周时已有阙,现存最早的遗物是汉代的,是了解汉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渠县土溪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川东北文化的起源地,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晋时期,渠县土溪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民俗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有钱人厚葬之风行。渠县六处汉晋石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它是我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家湾汉阙、王家坪汉阙、赵家村汉阙与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焕阙、沈府君阙合并,合称“渠县汉阙”
汉阙公园
为充分展示“渠县汉阙”文化精髓,再塑一个渠县旅游文化品牌,达州市渠县正精心打造汉阙公园。近日,记者在该公园施工现场看到,公园里一处仿古建筑已初具雏形,由汉代双阙造型和汉代战马车构成的标志性雕塑“大汉雄风”矗立在汉阙公园最高层观光广场的正中央,已经初步完工。其余工程也正加紧施工。据了解,渠县汉阙公园位于渠县土溪火车站与土溪场镇之间,占地面积20517平方米,投资3500万元。公园整体成梯形状,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用于休闲、娱乐、观光等;中层用于商业购物;下层用于停车等。汉阙公园设计构思新颖,气势恢宏,充分彰显了汉文化元素。位于公园最高层观光广场中央的“大汉雄风”雕塑是整个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雕塑主体由汉代双阙造型和疾驰的汉代战马车构成。双阙造型合二为一,构成一个巨型汉阙。汉阙左右分别刻有“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的对联,展现了渠县远古史话。两侧下端则镌刻了渠县的历史沿革。整个雕塑体现出“渠汇百川、崇文尚义、睿智坚韧、奋勇争先”的渠县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该公园于2014年7月28日开工建设,已完成房屋搬迁9户,挖填方60余万立方米,硬化道路约5000平方米,完成“大汉雄风”雕塑施工,硬化广场彩色地面约5300平方米,仿古建筑主体完成800余平方米。该项目计划2015年6月完工,届时将与汉阙建筑群形成互动,为游客提供一个触摸历史、传承文化、感受文明的平台,极大地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据悉,汉阙有石质“汉书”之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全国仅存29处汉阙,渠县就有6处7尊,占全国汉阙的四分之一,集中在近10公里的古驿道旁。渠县是全国汉阙保存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2001年,蒲家湾汉阙、王家坪汉阙、赵家村汉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焕阙、沈府君阙合并,合称“渠县汉阙”。
城坝遗址
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是四川境内一处重要的巴人文化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渠江东岸,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接佛尔岩,呈依山傍水之势。遗址所在地包括土溪镇天府村、城坝村全部及流溪乡新华村、洪溪村部分,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城坝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川东巴人之一——賨人建立的賨国国都,称为賨城。秦灭巴蜀后,在此设立宕渠县,延续至汉、晋,屡为州、郡、县治,成为川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东晋末为“蛮獠”所侵而废,兴盛达千余年。城坝遗址尤在东汉中后期经车骑将军冯绲增修后,达到鼎盛,故又称“车骑城” ,《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文献多有记载。遗址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层可达数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号的、典型的各类巴蜀式青铜器及汉代文物,如铜戈、铜斧、铜矛、汉代上釉砖等,其中汉砖尤多,数以万计。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水井、城墙、墓葬、窑址等文化遗迹,确定城坝遗址具备了城市的规模。目前可确定有16口汉代水井,被当地人继续使用的有3口。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特别是賨人历史及川东北地区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及生产、生活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城坝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现的棺椁制木椁墓和出土的大量漆器、2006年渠县文物管理所在该遗址清理的双石棺砖室墓在川东北地区都是首次发现,填补了川东北地区以前无出土棺椁墓和汉化漆器的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城坝遗址的内涵,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