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天马曲村遗址名词解释

天马曲村遗址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2-28 00:20:39

1. 曲沃县曲村的西周晋候鸟尊说明文介绍

西周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从器型的构造比例等特点来看,在形体制作上未能兼顾总体造型的匀称,以及凤鸟造型特点,从此上说,其时间当西周稍早时期。


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双腿粗壮,爪尖略蜷。凤尾下设一象首,惜象鼻残缺,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周时人们崇尚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中常见到尊彝祭祀器,各种动物造型的尊彝器物旨在让先人在冥界也可享用各种动物肉食。尊为盛酒、醴以献祭之器的统称,或曰小共名。尊“以小为贵”,“以下为贵”,“以素为贵”。基本形制是:口较大,容量多,足座实。尊器排序为:牺尊、象尊(鸟尊包括在内)、著尊、壶尊、大尊、山尊,由小而大。晋侯鸟尊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

晋侯鸟尊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两行共九字,其铭曰:“晋侯乍向大室寳尊彝”。铭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可证其为宗庙礼器,这件鸟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

国家文物局近发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山西省有3件文物入选,分别是商龙纹兕觥、西周晋侯鸟尊、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三件文物全部藏于山西博物院。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地的青铜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省博物院从建院之初,就将晋侯鸟尊作为博物院的标志物。

2. 晋国疆域大致范围及国号沿用了多少年

崛起于山西汾河流域,初都翼,亦称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后迁新田(今山西曲沃)。春秋初疆域尚小,晋献公时(前676-651年)积极向外拓展,先后向西兼并了耿(今山西河津南),并占领黄河以西的一些地方;向北兼并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向南吞并了魏(今山西芮城)、虞(今山西平陆)、虢(今河南陕县)等国;又打败北狄,战胜骊戎,于是南据河南崤(崤山)函(函谷关)天险,西及河西与秦接境,北与狄为界。及文公时(前636—628年),因兴兵勤王,周襄王赐以南阳的阳樊、温、原之地(今河南北部济源、武陟一带),并东夺郑之虎牢、卫之殷墟及鲁国地等,势力又侵入山东,疆域更见扩大。到春秋中期,略有今山西大部(除去北部外)、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的西部,纵横跨今五省境。
晋国与晋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各国家不断融合的螺旋形历史,在这一漫长过程中,各民族和各国家均创造出了无数的先进文化,这些不同的先进文化万涓成流,终于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两周时期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列国纷争、群雄逐鹿,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竞相斗艳,其结果是思想和文化领域的空前绝后的大发展,它给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提到这段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晋国及其创造的灿烂文化,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晋国历史的典故为妇孺所知,广为传诵。如秦晋之好、楚材晋用、退避三舍、刳骨奉君、赵氏孤儿、病入膏肓、高山流水、掩耳盗铃、三家分晋等等。因此,在这里简要重温晋国历史和了解晋国考古的重大成就,对我们深入了解晋文化,进而更全面地探讨两周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晋国的建立与勃兴
殷周之际,在太岳山西麓的浍河中上游流域有一个古老的唐国,其范围相当于今山西南部翼城、曲沃和绛县之间。古唐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先祖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陶唐氏――帝尧。西周初年,武王死后不久,唐国参与了管叔、蔡叔发动的叛乱,被周公一举歼灭。为了加强对唐地的统治,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周成王将其胞弟叔虞封于唐地。《史记·晋世家》记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同时还记载了叔虞封唐这一事情的经过:"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此记载虽有些戏说的成分,但它某种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周初分封这一政治事件的历史背景,其深层的原因就是为了捍卫千里王畿,为了新兴王朝的统治。
叔虞封唐时,举行过隆重的授土授民仪式。成王赐叔虞"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帮其建立新政权;此外告诫他在唐国这块领地上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左传·定公四年》)。这一系列举措使叔虞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始管理这个新国家。
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将国号由"唐"改为"晋",燮父也改称晋侯。"晋"这个国号一直沿用了近700年,如果将韩、赵、魏"三晋"也算在内,那么晋国的历史就接近900年。
从叔虞封唐建国,历经晋侯燮父、武侯宁族、成侯服人、厉侯福、靖侯宜臼、釐侯司徒、献侯籍、穆侯费王共为9世。公元前785年,晋穆侯死,君位被其弟殇叔篡夺,太子仇被迫出逃。四年后的公元前781年,太子仇卷土重来,袭杀了叔父殇叔,夺回政权,是为晋文侯。这次内乱似乎对晋国社会的影响不大,但它却成了晋国后来长期内乱的先声。
晋文侯在晋国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君主,公元前771年,与郑武公、秦襄公联合勤王,保驾周平王东迁洛邑,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周平王对其进行了嘉奖和赏赐。在晋国历史上获此殊荣者仅有三人,即唐叔虞、晋文侯和后来称霸天下的晋文公重耳。晋文侯果然不负周平王的殷切期望,于公元前760年擒杀了非正统的携王,结束了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的局面,成为再造周命的功臣。尽管如此,晋国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仍是地方百里的偏侯,无论其政治还是经济实力,远不能与齐、燕、楚等国相比。
晋文侯晚年,随着周王室的衰败,晋国也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公元前746年,晋文侯病死,其子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忘记了其父袭杀殇叔夺回王位的艰辛,将其叔父成师封于曲沃,号称曲沃桓叔,为自己种下了一颗难咽的苦果。从此,晋国开始了长达六、七十年的争夺王位的内战,经过一次次的血腥屠杀,公元前678年,桓叔之孙曲沃武公一举消灭了苟延残喘的晋公室,最终以曲沃旁支代宗的方式结束了长年的内乱,统一了晋国。史书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曲沃代翼",它是晋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晋国由此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难怪春秋中后期的晋人把始祖叔虞和其后的十代国君都给遗忘,却唯独崇拜曲沃武公。
曲沃武公被周王室正式列为诸侯之后,仅做了两年的国君就死了,其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献公初年的晋国仍是偏侯小国,且其周围小国林立,戎狄杂居,经常流窜到晋地掠夺骚扰。而此时的齐、楚、秦都已成为地方千里的泱泱大国,对晋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发展晋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能与诸侯争霸天下,晋献公先从巩固政权入手,进而扩大晋之领地范围,使晋国走上了勃兴之路。
晋献公作为曲沃小宗的后代,亲眼目睹了其父武公同晋公室的血腥搏杀。为了避免这种强宗逼君的被动局面,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晋献公召集亲信,策划铲除了已经成为晋国新贵族的桓叔、庄伯的支庶后裔,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又经过扩建绛都和发展军事力量,对周围的小国进行了逐步兼并。正当晋献公的霸业蓬勃兴起之时,公室内部最年轻漂亮的夫人骊姬导演了一起以庶代长的争夺君位的内乱。在这次内乱中,太子申生自杀,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出走。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骊姬所生之子奚齐终于如愿以偿继承了君位,但不久就被大夫里克、丕郑率三公子的私属杀死在献公灵前。接着,大夫荀息又册立骊姬娣子卓子为国君,里克等又诛杀了卓子。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650年,夷吾首先返回晋国做了国君,是为晋惠公。晋惠公的继位并未使晋国从骊姬之乱中摆脱出来,反而由于其对内党同伐异,对外言而无信,使晋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危险之中。公元前645年,晋国同秦国终于在今河津、万荣之间的韩原爆发了战争,晋国在这一战役中遭到惨败,晋惠公及诸大夫成为秦国的阶下囚。最后,晋国被迫答应秦国的条件,割让五城,并且送晋太子(公子圉)为人质才换回了晋惠公。骊姬之乱和韩原之战中断了正在勃兴的晋国,推迟了晋国称霸天下的进程。直到公子重耳结束了其逃亡生涯,归国执政,才使晋国真正走上了称霸之路。

晋国的霸业

重耳是晋献公五位公子中最具才能的一位,其命运坎坷,在外逃亡19年,先后流亡于戎狄部落、齐、卫、曹、宋、郑、楚等国,历经艰辛和磨难,最后来到了秦国。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打败了新即位的晋怀公(公子圉),重返晋国,登上了王位,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的聪明才智和流亡生涯成为其宝贵的政治财富,为晋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即位之后,立即展开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并且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即位的第二年,周王室发生叛乱,周襄王的异母弟王子带与狄人联合将周襄王驱逐出成周,自立为王。周襄王逃奔郑国,郑国遂向晋告急。晋文公抓住这一政治良机,亲自带兵迅速平息了叛乱,并护送周襄王重返洛邑。感激之余,周襄王将成周王畿内的八个城邑赏赐给晋国。这一举措令各诸侯刮目相看,晋国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但与霸主地位还有很大距离。当时实际控制各诸侯国的是楚国,因此,要想独霸天下,必须先征服楚国。
位于南方的楚国,由于地处荆蛮,一向为中原诸国所鄙视。早在两周之际,楚国就吞并了隔在它与中原之间的许多小国,势力逐步向黄河流域发展。公元前638年,宋楚之间发生了争霸的泓水之战,楚国大胜,自此一役,除晋、秦、齐三国外,其余诸侯国皆朝贡楚王。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归晋。第二年,楚国派兵伐宋包围了宋都商丘,宋向晋求援,晋楚之战一触即发。
楚国围宋使晋国出师有名,但晋国仍不愿主动与楚国交锋。晋文公采取一系列迂回战术,诱使和逼迫楚国主动出击。最后,楚国终于按捺不住,在城濮与晋军展开了决战,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城濮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大挫了楚国的锐气,此后,楚的盟国纷纷背楚而投向晋国。同年五月,晋文公又请周襄王到践土(今河南荥阳)大会诸侯,襄王立晋侯为晋伯,可以王命讨伐诸侯。自此,晋国确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他执政虽仅有八年,但他却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并开创了晋国的霸业,建立了以晋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为晋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濮之战的胜利,虽然开创了晋国的霸业,但大国争霸的战争并未减少,晋与秦、楚、齐大国之间就是如此。其中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有公元前628年秦晋崤之战,公元前597年的晋楚邲之战,公元前589年的晋齐鞍之战,公元前578年晋秦麻隧之战,公元前575年的晋楚鄢陵之战等。几十年的战争使晋国的实力受到极大重创,同时晋国内部的政权又遭到大夫严峻挑战,期间虽有下宫之役这样公室对卿大夫斗争的胜利,但仍不能摆脱其他卿大夫的专政,一时间晋国内外交困,霸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公元前573年,孙周在新田继位,是为晋悼公。悼公针对晋国出现的危机,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振了晋国的霸业。但好景不长,悼公在位只有16年。公元前558年,悼公去世,十岁的太子彪即位为平公,六卿把持政权,"政出多门",诸侯无所适从,悼公的霸业开始衰落。此时的六卿对大国争霸已不感兴趣,他们最关注的是如何兼并土地和夺取政权,其次是探寻一种新的统治方法。同时各诸侯国也对多年的战乱深恶痛绝,普遍要求弭兵停战。公元前546年,晋楚等十四国盟于宋西门之外,楚国争盟,晋让楚先,从此结束了晋国独霸的时代,形成了晋楚共霸的局面。公元前482年,晋吴会于黄池,吴王列兵劫盟,晋国只好退让,标志着晋国霸业的正式结束。

三家分晋与秦灭三晋

从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即位,到公元前453年的百余年间,是六卿专政到三家分晋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期,前五十年六卿轮流执政,能够维持一种相对均衡的政治局面,但他们暗中都在加紧增强经济军事实力,为下一步的兼并做准备。后五十年为六卿兼并时期,先是赵、韩、魏、智四氏消灭了范和中行氏,后是赵联魏、韩灭掉了智伯并尽分其地,最终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三家分晋后的晋国公室虽然还存在,但实际是徒有虚名。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最后一任晋国国君晋静公被废为庶人,晋国彻底消亡,泱泱春秋晋国由三晋继承并得以发展。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标志,许多著名历史学家都主张以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作为中国古代史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线,看来不无道理。
从公元前453年开始,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时的赵、韩、魏三国虽然还未被周王室正式册立为诸侯,但其实力早已跃入诸侯行列。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西周初分封的一百多个诸侯国此时仅剩十几个了。其中号称战国七雄的赵、魏、韩、齐、燕、楚、秦七国,从晋国分出的赵、魏、韩三国均在其列,其它四国均为春秋时期的老牌大国,由此可见晋及三晋的实力。三晋除了具有雄厚的基础之外,加之素有变法革新图谋富强的传统,因此在战国早中期始终处于各诸侯国的前列。
三晋中最大的是赵国,其疆域以山西的太原和河北的邯郸为中心,占有山西中部、北部、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和河北省的东南部以及豫北、鲁西的部分地区。魏国的疆域比赵国略小,其占据山西西南部、东南部部分地区和豫北、豫西及陕西黄河沿岸地区。韩国的疆域最小,其占有今临汾地区、运城地区的一部分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及河南的中部等地。
经过战国早期的变法、发展和向外的扩展,战国中期的三晋已占领着北到大青山、南至南阳、西起西河郡、东与齐燕相交的广大地区,包括了今山西全境,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山东、陕西和内蒙的一部分,是秦国东进中原的最大障碍。三晋若齐心协力,就没有秦国的崛起和挺进中原;然而三晋却明争暗斗,相互削弱,恰恰给了秦国可乘之机,使其步步向东逼进,最终被秦国一一吞并。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公元前222年,赵国彻底灭亡。至此,在晋国基础上分出的韩、魏、赵三国,经过了二百余年后,最终被秦国完全兼并。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天下,结束了战国时代,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

晋国考古的重要发现

山西是晋和三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大部分地区可随处发现有关晋国的遗址和墓葬。山西考古五十年的历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晋国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这些发现与研究使我们对晋国历史和两周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 侯马晋国遗址

山西两周时期考古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对侯马晋国遗址开始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侯马晋国遗址即新田遗址,是为公元前585年至前403年晋国的都城。晋国在此建都182年,经历了由强变弱直至三分公室的历史过程。晋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均源于此处。60年代初的第一次发掘就发现了引人瞩目的铸铜遗址,发现陶范30000余块,其中有花纹者约10000块,可辨器形者约1000块,可以配套又能复原器形者约100件。通过与这些陶范对比,可以发现山西浑源和太原赵卿墓所出铜器大多数产于此地。此外河南、河北、陕西、内蒙等省也发现了明确出自侯马铸铜遗址的铜器,由此可见晋国铸铜业的制作水平及规模非同凡响。
60年代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侯马盟誓遗址的发现,其中出土盟书5000余件,文字可辨识者656件,每件少者10余字,多者200余字,多用朱笔在玉石片上写成。盟书一经发现就轰动了学术界,其内容大致反映了晋国晚期赵氏与范氏、中行氏之间尖锐的斗争情况,是研究晋国史和中国古代史十分难得的资料。
除了60年代的侯马考古大会战外,新田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一直在陆续地进行。其中重要的还有牛村、呈王、北坞、平望、台神、马庄、白店七座古城的发现,石圭、制陶、骨器等作坊的发现,南西庄、一公司、煤灰制品厂等祭祀遗址的发现以及上马、乔村等墓地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认识和研究晋国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二、 天马――曲村遗址

考古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致力于寻找晋国的始封地,而天马――曲村遗址
的发现与研究正反映了这一艰难的探索历程。该遗址位于翼城县和曲沃县的交界处,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1963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与山西省文管会联合进行了首次调查试掘,1979年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试掘,1980年至1990年进行了七次大规模发掘,但最重大的发现要算90年代晋侯墓地的发掘。
80年代末期,晋南一带盗墓活动猖狂至极,盗墓分子将黑手伸向了两千余年不被人所知的晋侯墓地。为了保护这千年遗产,从1992年至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发掘,2001年和2002年又对剩余的陪葬墓做了发掘。至今共发现9组19座墓葬,除M64组是一位晋侯和两位夫人外,其余均一位晋侯和一位夫人。根据研究,9组晋侯及夫人墓的时代上限不早于西周早期,下限不晚于春秋早期。9组墓葬的9代晋侯则为《史记·晋世家》中记载的父子相承的晋侯燮-武侯宁族-成侯服人-厉侯福-靖侯宜臼-釐侯司徒-献侯籍(苏)-穆侯费王-文侯仇。这一认识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9组19座晋侯墓中有11座保存完好,8座被盗。尽管如此,仍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尤其是那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和玉器一经出土就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人们不仅赞叹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同时更为其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所震撼。
从种类看,晋侯墓地的青铜器品类齐全,食器、酒器、乐器一应俱有。从组合和数量看,晋侯墓地的青铜礼器反映了重食和重乐的特点。如几乎所有的晋侯墓都随葬有食器鼎、簋、甗和乐器编钟,几乎所有的夫人墓都随葬食器鼎、簋而无甗无编钟。从青铜器铭文看,晋侯稣钟铭文长达355字,最短的单件器铭文也有5字(晋侯温鼎),这些铭文记载了以往未曾发现的晋侯之名或字和多种记时历日,是研究晋侯世系和西周天象日历的重要资料。从造型纹饰看,晋侯墓地青铜器形制多样,仅鼎的造型就有圆鼎、方鼎、温鼎;立耳鼎、附耳鼎、无耳鼎;柱足鼎、蹄足鼎之分。青铜器纹饰繁缛与简朴并行,平面与立体交叉,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晋国青铜艺术的高超境界。
晋侯墓地的玉器,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分为礼玉(包括瑞玉、祭玉)、装饰玉、葬玉三大类;按形制可分为几何形、像生形、像器形等。礼玉类包括玉戈、玉钺、玉璧、玉圭、玉罍、玉鼓等。尤其是玉罍、玉鼓为西周玉器首见。装饰玉包括各类组佩玉和其它各种装饰、佩饰玉,这是晋侯墓地玉器中数量最多,也是最为精彩的品类,取材广泛新颖,造型优美自然,反映了西周治玉业的高超水平。如M63:41一组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组成,共计204件,其中的玉璜数量达到45件,气势宏魄,非同一般,玉饰上的纹饰精雕细琢,姿态各异,有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尤其组佩下端的两件玉雁,昂首展翅,栩栩如生,更增添了此组玉佩的精致与豪华。这类大型组佩饰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为认识西周时期的佩玉制度提供了确凿的依据。肖生类装饰玉器小巧玲珑,种类繁多,包括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常见的各种动物,它们大多数结构准确,制作精美,惟妙惟肖,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和动感。如M8:184玉人,高9.1、宽3.3厘米,暗绿色,披发,浓眉,大眼,阔鼻,身着高领衣,右衽,束腰,裳呈梯形,前有垂叶形蔽膝,领、腰、裳周边饰交叉斜格纹带,衣饰华贵,应为贵族身份写照。晋侯墓地出土的葬玉包括了缀玉覆面、玉琀、玉握、踏玉等,其中以缀玉覆面最为精致,如M62:20,共由48件玉饰组成,面部五官采用24件形状各异、雕琢精美的玉饰,尤其额角的虎形饰,曲腿蹲踞,回首观望,颇具动感,整组覆面色彩斑斓,夺人眼目。

三、 太原晋国赵卿墓

1988年3-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管会在太原南郊金胜村西北发掘的晋国赵卿墓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该墓为积石积炭的大型木椁墓,竖穴土圹,口大底小,形若斗状。墓口东西长11、南北宽9.2,墓底长8.8、宽6.8、深约14米。椁室里放着墓主人套棺,四个殉葬人及各类随葬品。随葬品种类丰富,共计3100余件,有青铜、黄金、玉石、骨、陶和蚌类。其中以青铜器最多,计1690余件,按用途可分为礼、乐、兵、御、工具、装饰、构件及饰件八类。青铜礼器是随葬品的核心,共有110余件,主要器类有鼎、豆、壶、鉴、盘、鸟尊、灶等20多种,仅鼎就有8种27件,造型丰富,古朴浑厚。青铜乐器为一套19件的编镈,可分为夔龙夔凤纹和散虺纹两组,形体高大,豪华气派,整套镈可奏出38个音,形成六个八度半的整齐音列,旋律优美,清澈悦耳,填补了我国音乐史上的一项空白。赵卿墓的兵器多达500余件,器类有剑、戈、戟、钺、矛、匕、斧、镞等,绝大多数兵器仍锋利如初。玉石器除石磬外几乎全是玉器,多出于棺内,种类有璜、瑗、环、琮、佩、玦、圭及玉龙、玉虎等,制作精美,赏心悦目。
赵卿墓北7.5米有一座陪葬车马坑,由车坑和马坑组成,平面呈曲尺形,面积约150平方米。马坑从北向南放置46匹马,车坑内的车分两列从西向东放置,共有16辆车,均为木质实用车,宏伟壮观。车的种类多达七、八种,按车舆形态可分方形与圆形两种,其中圆舆车为国内唯一。
根据墓葬形制、随葬青铜器形态纹饰、铜戈铭文和此墓位于晋阳古城附近的事实,墓主人应为春秋晚期在晋阳执政驻留的雄霸于诸侯的赵简子(赵鞅)。

四、 其它重要墓葬的发现

除去以上这些重大发现外,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墓葬,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在此仅能点击,以增加我们对晋国考古的全面认识。它们主要有:1953、1954年洪洞坊堆村发掘的西周遗址和墓地,发现了带有刻辞的卜骨。1958年和1961年发掘的万荣庙前春秋墓,出土了两件错金鸟篆铭文"王子于戈"的吴国青铜戈。七、八十年代发掘的闻喜上郭村与邱家庄的西周至汉代墓葬,其中1989年出土了"刖人守囿"六轮青铜挽车,堪称青铜器艺术的珍品。1983年发掘的潞城潞河7号春秋墓,随葬品多达500余件,其中青铜器170余件,玉石器170余件。七十年代发掘的长子县春秋7号墓,共获各类随葬品500余件。1987年发掘的临猗程村春秋墓地,清理墓葬52座,车马坑8座,共获随葬品1500余件。1978年发掘的浑源李峪村春秋墓,该墓地为春秋时期代国墓地,1923年曾发现过数十件青铜器,大部分流于海外,仅少数为上海博物馆收藏。1964年原平峙峪村发现的东周墓,其中有一件珍贵的"吴王光剑",是晋吴两国友好往来的见证。六十年代发掘的长治分水岭东周墓地,尤其是东西并列的M269、M270,随葬有大量的青铜器,一直被视为春秋中期的标准墓葬。1999年长子县鲍店镇发掘的东周大墓,随葬品180余件,其中青铜礼器30多件,仅铜鼎就达12件,是山西近年发现的有关晋国的重要墓葬。
以上这些晋国重大和重要的考古发现涵盖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晚期的历史阶段,是我们认识和研究晋国历史的珍贵资料。正是由于这些重要的发现,才使我们逐步廓清了晋国的历史面貌。
本次展出的晋侯墓地13件套和赵卿墓3件套青铜器和玉器,是从成千上万件的晋国出土文物中精挑细选出的珍品。弥足观赏,细细品味,我们从中不难领略出那泱泱晋国的辉煌风采。

3. 曲村天马遗址的背景

曲村—天马遗址的发现是二十世纪西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为确内认西周时期晋国的始封容地以及晋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曲村天马遗址 ,属于第四批国保,在遗址东部,曲村天马遗址是一处以晋文化为主的西周时代遗址。

4. 六区四园导游词100字

1、晋国博物馆旅游区(曲村-天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曲村——天马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境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百处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以及二十世纪中国100项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背山面水,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面积近11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周代遗址。截至目前,在该遗址内主要发现了公墓区(晋侯墓地)、邦墓区、古代房址、古城址、水井、陶窑等晋文化遗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在此地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考古工作,共揭露面积300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近千座,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该遗址的核心区域发现了九组十九座晋侯和夫人墓葬以及十座陪葬车马坑。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2000余件,晋献侯陪葬车马坑出土战车48辆,战马105匹,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其中,晋侯墓地的发掘数据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列王编年课题的解决提供了支撑,并以确凿无疑的事实证明,曲沃及其周边地区乃晋国的始封地,是晋国早期都城所在。据考古学家论证,晋国在曲沃建都长达346年。
晋国文化是曲沃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它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历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曲村-天马遗址作为 “晋文化”旅游资源,在周边县市乃至全省和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核心竞争力,是曲沃晋文化旅游开发赖以依托的核心载体。曲村——天马遗址为研究和完成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晋文化的发掘、展示、利用,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十一五期间曲村——天马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100个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晋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而兴建一座遗址类博物馆。工程总占地面积124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3393平方米,总投资1.98亿元。主要工程包括下沉广场、遗址保护厅、出土文物陈列厅、临时展厅、嘉禾台、办公及设备用房、多媒体厅、藏品库房及研究用房、晋魂群雕、文化墙、停车场、旅游商品购物区、餐饮等附属设施。晋国博物馆已于2014年10月建成并接待游人。
2、桥山黄帝文化风景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被奉为中华先祖的黄帝,其生也神秘,死亦神秘。《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在何地?轩丘又在哪里?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到底在哪里?史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难下结论。据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教授研究了黄帝的活动区域,得出结论:曲沃县北边的桥山最有可能是司马迁《史记》“黄帝崩,葬桥山”中的桥山,最有可能是黄帝的埋骨之处。
曲沃县有关黄帝的历史遗存十分丰富,不仅村村建有黄帝庙为全国罕见,亦有大型陶寺类型的古聚落遗址(东许遗址),这为研究黄帝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实地资料,也是开发根祖文化、祭祀文化旅游项目的绝好资源。正在建设的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古称“桥岳晴岚”,曾是古曲沃十景之一。其山顶有黄帝庙,建于元大德年间,即为传说中黄帝的东陵。目前,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的登山台阶和山顶黄帝庙大殿业已经建成。预计整个风景区建成后,作为黄帝东陵,将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西陵遥相辉映,成为华夏儿女祭祀先祖的又一圣地。
3、磨盘岭生态农业观光区
磨盘岭农业旅游观光园区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的史村镇西海村。2005年以来,依托大棚蔬菜产业,围绕“产业兴村”的思路进行磨盘岭开发建设,已形成以磨盘岭为中心,岭下万亩大棚菜,东岭千亩甜柿树,沟地百洞双孢菇,南岭十里养殖带的“蔬菜、甜柿、蘑菇和养鸡”四大产业。围绕“四大”产业,建成了既独立又联系的六个区:即蓄水、垂钓、游玩区,以杏、梨、桃为主的“百果园”特色的观赏休闲区,岭上游览采摘区,童儿庙地下生态餐厅饮食服务区,岭下大棚蔬菜采摘区及丰富群众生活的农民文化广场娱乐健身区。
4、浍河水库风景区
浍河自然风景区是依托浍河水库进行规划的一个集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浍河水库是晋南蓄水最多、水面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完善的中型水库之一,水库总库容964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水面1.5万亩。浍河水库有着其独特的天然资源,它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气侯宜人,空气清新,水面宽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现可农家乐就餐、沿岸垂钓、观光。
5、诗经山水风景区
曲沃县南部绵延着中条山的余脉,当地人称绛山、紫金山。晋国以绛山为宗,历史上曾有绛、故绛、新绛、绛邑等名称,均因此山而得名。山势险峻,绝壁如削,长30公里,总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绛山北麓、浍河南岸之间,文化遗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展开,构成一幅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卷。古曲沃十景即有6处均位于此,依次为:景明瀑布、济溪印月、晋殿悬冰、沃国春光、绛山晚照、新田秋色。其中的景明瀑布,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景明村南,绛水悬出,形成瀑布,《水经注》赞云: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诗经·唐风》中的《扬之水》诗篇,描写的即是这片山水。故,曲沃县将以景明瀑布为龙头,建设诗经山水风景区,将历史上的六大景观再现于世,再加上沸泉、溢沟泉、龙王泉等河流,以及三县顶、紫阳宫、龙泉寺、周代银杏树等景点,连片开发,形成县境南部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6、太子滩综合休闲旅游区
太子滩是春秋时期晋太子申生泛舟救弟传说而得名。历史上是曲沃十景之一,名曰“神陂落雁”。 199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2001年,在园区打凿地热井一眼,流量每小时303立方米,水温46.5℃。泉水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达到医疗热矿水标准。太子滩综合度假区是以温泉为核心开发和兴建的,由室内游泳馆、室外游泳馆和万憬花园酒店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完成投资9800余万元。
7、县城内西城巷历史文化街区(感应寺砖塔、四牌楼、贡院、西城巷薛家大院、当铺院等清代民居)
感应寺砖塔,又名西寺塔。位于曲沃县西环路西,始建于宋乾道元年(即金大定五年)1165年,塔基约700m2,塔高12层。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曲沃发生了毁灭性地震。县志载:“房舍倒塌,地裂成渠,感应寺塔坠四层,余裂为二”。 2007年我们对砖塔一、二层进行了加固维修,清除了二层以上松动砖块。
望母楼俗称四牌楼,位于曲沃中学大门东侧。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由邑人李济沆兴建。该建筑为楼阁与牌楼混合式建筑,坐北朝南,三重檐十字歇三式绿琉璃瓦顶。因四角各置一座两柱式牌楼而得名。四牌楼建筑结构独特,2002年经过落架维修保护。
贡院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代称考院,后改称贡院。其前身为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由兵部尚书贾汉复的“雨翠小庄”改建的“乔山书院”。贡院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贡院现设有“一廊”(世界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化长廊)、“一园”(为纪念贾汉复建立半亩园)、“三馆”(曲沃中学校史展览馆、顾炎武纪念馆和中国科举文化展览馆),另设有历届校友书画展览室、名人名画展览室和晋国文化展览室等。贡院不仅环境清静优雅,绿树婆娑,雕梁画栋,质朴典雅,和谐有致,而且承载着曲沃厚重的文化,是目前中国仅存的保存完整的考院之一,同时也是临汾市爱国主义责任教育基地。
薛家大院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000 余㎡,建筑面积约600 ㎡,大院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院落,系两层阁楼式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目前我县保存的唯一一座三进院 。
薛家大院附近还有1号李家民居、大同智巷二进院、当铺院、苏家民居等清代建筑。
8、晋园
曲沃县晋都公园位于曲沃县城东区中心地带,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3年度76项重点工程项目,它东临如意路,西接吉祥路,南依贡院东街,北靠城东大街,占地约318亩,总投资8000万元。整体设景观可以概括为“一心一湖两带八大景观”。即以“六馆一中心”为一体的晋都文化活动中心为中心计立意于曲沃特级文物——春秋中晚期的错黄铜宝壶。整个公园。以沃水潆洄水景带和林间小溪水景为两带、以公园入口处的晋国风格的仿古牌坊、晋水桥、沃水潆洄、文化中心两侧相呼应的戏院和晋国宫、人工湖和湖内的文公舫、湖东岸的晋国街为八大景观。
整个公园规划设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以具有晋文化特殊意蕴的构筑物为载体,表现最具代表性的晋文化内容。
9、申园
申园位于太子湖湖心岛,主要由晋文化展厅、休息区和商务接待区等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外观为仿晋四合院建筑格局,其中,文化展厅以太子湖传说和晋国文化为题材;休息区和商务接待区包括会客、会议、餐饮、休息等场所。
走进园区,呈现在游客眼前的将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双千亩莲池,夏观荷、秋赏藕犹如江南水乡的风光; 800亩有机红高粱,景色分外妖娆,游客可以穿梭于迷宫一样的高粱轻纱帐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园区里还有石径小路、棋牌娱乐、休闲购物服务大厅,展示各种有机农畜产品,旅游纪念品,书画艺术品等,漫步其中,听着耳边隐约传来的悠扬的音乐,令人悠然惬意,流连忘返!
10、顾园
今年,县委县政府拟在东城新区筹划建设顾炎武故居——顾园,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弘扬和传承;顾炎武晚年定居曲沃,更是曲沃之幸。在曲沃,他潜心施教,广树人才;他跋涉千里,寻探晋国源,反复求证,确定绵山界。在绛山书院,他与卫蒿、傅山等人一同讲学,每课听众多达数百人,他所涉讲的科目有政治学、经济学、史地学等,他的讲学风格和渊博的学问使众多的学者远道慕名而来,一批卓有建树的人才得先生之真谛脱颖而出。在他的熏陶之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治学精神至今仍为曲沃中学所传承所践行。先生坚韧不拔的求学毅力、经世致用的为学宗旨、“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学术理念已成为这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曲沃这方沃土,并在这里滋生绵延,激励着一代代曲沃人谦逊求学,踏实进取。
11、绛园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弘扬晋文化,曲沃县委县政府规划在曲沃县城北部原曲沃烟厂旧址建设一处以晋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拟命名为“绛园”,绛园将以明堂为标志性建筑,其意义在于彰显周天子册封重耳为侯伯(霸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座规模不超过1200平米的烟草史馆。力求把握主题建筑及其它景观均为先秦风格,尽可能多地提取具有晋文化特点的建筑信息和元素,形成特色鲜明的古晋都建筑风格。使之与“申园”、“晋园”和“顾园”相得益彰,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弘扬晋文化。

5. 天马曲村墓葬被几千人抢劫了,当时就没人管么!!!

管啥?中国就是一个无法的 社会 没法管

6. 曲村天马遗址的简介

曲村天马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曲沃、翼城两县境内,是西周时期晋国的早期晋侯墓地,年代为距今2800~3000年。曲村—天马遗址发现于1980年,又名“晋侯墓地遗址”,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遗址
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已揭露面积达2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有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万余件。墓内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

7. 曲村天马遗址的介绍

时代:周
地址:翼城县和曲沃县两县交界地区
天马村在遗址东部,曲村在遗址西部。遗址范围包括天马、曲村、北赵、毛张四个自然村,包括墓葬区在内,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公里。曲村——天马遗址是一处以晋文化为主的西周时代遗址。
1963年、1979年—2001年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80年代以来至今共发掘12次,包括居住遗址和墓葬(曲村的邦墓群,曲村东北的晋侯墓群)。

8. 天马遗址在那里

位于山西省曲沃、翼城两县接界处,面积约10平方公里,文化堆积除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外,以晋文化遗存为主。1979年起,至20世纪80年代,为探索早期晋都晋文化,进行12次发掘,发现这里遍布居住遗址,西部发掘了可能是晋国公族墓地和“邦墓”区。1992-1994年又5次发掘了本遗址中部的晋侯墓地,清理了8组17座大墓,其中4组10座大墓完好无损,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许多青铜器的铭文载有晋侯名号。
中文名称
曲村天马遗址
地理位置
山西省曲沃、翼城两县接界处
占地面积
约10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晋侯墓地遗址

9. 在楚文化遗址保护区内发现了一处春秋战国之际的楚王葬墓群 其车马规

天马-曲村遗址发现于1962年,翌年进行过小规模的试掘和钻探。为寻找并确认晋的始封地,自回1979年初开答始,北京大学考古系(时为历史系考古专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时为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联合组成了以邹衡教授为中心的考古队,在天马-曲村遗址开展了持续十余年的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期间发掘了近千座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晋国中小型墓葬及数万平方米的居住址,大量的珍贵遗物及丰富的遗迹不仅向世人重新展现了晋文化的风貌,同时也为我们清楚地勾画出了晋文化由发生、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脉络。

10. 山西在东周列国中,是属于哪些国家领土

霍--周代姬姓霍国有两处,一在河南汝州市西南部。另一霍国位于山西省霍县西南,是西周时期山西境内最北的姬姓封国,大概是霍叔流放之地,或是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改封霍叔后裔于此。晋献公十六年冬(前565),晋太子申生灭霍。

郇--文王之子的封国,地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诗·曹风下泉》:"郇伯劳之."《竹书纪年》曰:"昭王六年,王赐郇伯命。"此郇伯即其后裔在王室任卿士者。《左传·僖公十四年》载,前636年秦穆公送重耳回国时,晋国军队曾退居于郇。且"狐偃及秦大夫监于郇。"可见,至迟春秋早、中期郇国已被晋所灭。郇地盛产食盐,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左传·成公六年》载:"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

晋--成王弟唐叔的封国。武王死后,唐地有乱,周公灭唐后封叔虞。《史记·晋世家》曰:"唐在河汾之东。"唐地所在,颇有争议,有翼城、鄂地、永安、河东平阳、太原晋阳等说。总之,初封唐国当在商末唐国的故地。叔虞的儿子燮都于晋水之阳,改称晋,又称故绛(今山西省曲沃与翼城交汇处的天马-曲村遗址)。约前725年晋昭侯曾迁都于翼(山西翼城),前678年晋武公代晋,又都故绛。晋景公时,迁都于新绛(山西侯马)。

韩--韩国分西周之韩与战国之韩
周初的韩国是武王之子的封国,其地望众说纷纭。有河西说(今陕西韩城),河北说(今河北固安),河东说(山西芮城或河津)等等,以河北之韩为首封,余为后迁,春秋之初灭于晋。
战国时的韩国也为姬姓国,属战国七雄之一。此韩出于晋国公族,其祖先为晋曲沃桓叔之子韩万,又称韩武子,因封于韩原(山西西南部)的西周韩国故地,即以地为氏。此韩是西周之韩后裔。前588年,韩献子列为晋卿。前566年韩宣子徙居州(河南浚县东北)。前497年韩贞子徙居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前453年韩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一起灭知氏,三分晋国。前416年韩武子开始向中原腹地扩张,先徙都宜阳(河南宜阳县西),韩景侯时又迁都阳翟(河南禹县老城)。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后迁都到郑(河南新郑)。地处诸大国之间的韩国不断遭到攻击,战国晚期其大部分城邑土地被强秦侵占。前230年秦国灭韩,设韩地为颍川郡。

北虢--北虢下阳位于山西平陆县东北,西虢上阳位于今河南三门峡,二虢隔河相望。此二虢起源的族系、时间存有异议。今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及三门峡市湖滨区李家窑上阳城遗址的发现,已证明西虢东迁在周平王东迁之前,依相关资料分析,南北二虢当系一国两地,均由西虢东迁所置。大概在宣王时西虢先迁至山西平陆,进而渡河占据同姓焦国的部分土地,建上阳城为都邑,并于幽王七年(前775年),灭掉焦国,河北岸之下阳城仍作为其下都保留着。前655年南下拓展疆域的晋国,假道于虞,一举消灭了虢国。

虞--周代姬姓国。虞也同吴,史书记载虞有二,一在南方,即春秋时曾争霸中原的吴国,此略。一是山西晋南的北虞。《史记·吴太伯世家》:"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此谓山西平陆、夏县一带的虞国是周初武王所封的虞仲之国。然而,刘晓景等根据金文及相关资料论证,山西虞国乃陕西陇县一带西周矢国的后裔。前655年,虞国君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借道给南下伐虢的晋国军队,晋军灭虢回师途中,顺手牵羊又灭亡了虞国。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