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英国游记感想

英国游记感想

发布时间: 2021-02-28 07:30:50

① 格列佛游记的心得体会

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冒险,遇到了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他是雷米尔鲁·格列佛。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进修,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号乘羚羊号航向南方。后来,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这个国叫小人国。这个国经常和邻国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打仗。之后他又启程。但却在巨人岛——布罗卜丁鲁那克岛搁浅了。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巨人国之后的飞岛国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几日后,他又到了慧骃国。那个世界里,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心都是纯净的,善良的,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回到英国后,格列佛因为已经习惯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质,而对家人的气味略有厌恶之意,便买了两匹良马,天天与他们谈心,安度晚年。
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当时英国国内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英国的缩影及作者的理想国度级在这本书中被体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600字
暑假里,我读完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全书假托勒末尔·格列佛的口气叙述其四次航海的经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英国政局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英国外科医生勒末尔·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马国的四段旅程。强烈地表现出当时英国政局的腐败却不失一丝丝神奇的童话色彩。作者斯威夫特将艺术虚构和现实讽刺相结合,表现了他高超的讽刺技术,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游记中大人国、小人国离奇古怪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但是我对格列佛在慧马国的故事更感兴趣。
格列佛在慧马国向慧骃们学到了众多高尚的品德,以至于他完全融入了这个纯洁的社会。在回国后竟不能立刻与人们交往!
我对格列佛能够到慧马国并学到这么多羡慕不已。在这本书中最有争议的部分,作者写出理想化的慧马国没有欺骗、怀疑、狡猾、陷害、阴谋、贿赂等,有力地抨击了现实世界的虚假和丑恶,也描绘出他心中的向往之地。在现实的世界中,有着太多吻合欺骗、怀疑等恶行的事件,如: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通过贿赂做上高官的职位、有人通过陷害别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事件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也使得老师、长辈经常提醒我们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我期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生活氛围也会向慧马国一样,我们也会拥有像慧马国一样高尚品德。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这一天就不远了。

② 格列佛游记的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写的一部小说《格列佛游记》,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是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比较离奇,想象奇特,荒诞可笑,很能吸引读者。
故事的主人公格列佛原是一名外科医生,但他特别喜欢远洋旅行,先后主要游历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这几个国家。而这几个地方和他们的祖国都是不同的。在小人国里,格列佛就是一个巨人塔,他与小人国人们的身材比例为12比1。这些小人们可以在他的手上跳舞,翻跟头。而在大人国里,格列佛转眼变成了一个小矮人,他们可以把他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以免不小心被别人当做小昆虫,因没看见而会被踩死。格列佛与大人国人们的身高比例为1比12。而飞岛国却更为奇特,竟是一个会飞的岛屿。这儿的科学院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而所谓的科学家们整天在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研究。比如怎样将人的粪便还原成食物,怎样把大理石软化成枕头和毛毡,建造房子时,如何先从屋顶造起,自上而下一直盖到路基等等。当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慧骃国。因为在这个国家里,马是统治者,理性者,是聪明、智慧、友谊、仁爱的化身,而“野胡”,像格列佛一样的人却是畜牲。这和我们的人类社会完全颠倒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力有多丰富,多奇特!
二是这篇小说随处可见泼辣的讥嘲,真是痛快淋漓!
如在大人国里,国王对格列佛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至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虫中最有害的一种。这一比喻是对人类多么辛辣的嘲讽。特别是在后来格列佛到了慧骃国,知道在这个国家里,马是主人,统治者。而“野胡”——人却是畜牲时,这让他很是惊奇,但因为连他自己都很讨厌“野胡”,觉得他们很肮脏,还很丑陋,所以一直否认和他们是同类。相处时间久了,越发让他喜爱自己的主人——马,同时更加讨厌他的同类——“野胡”。因为他发现“野胡”不仅肮脏、丑陋、还自私、贪婪、嫉妒有时还会和同伴发生争执,战争。他觉得这和他们国家的人们没有多大区别,所以这更加令他厌恶。而这儿的主人——马,彼此间互相关心,友爱,从来不知什么是撒谎、欺骗、说假话、更没有彼此间的争权夺利,争战领土,所以让格列佛越发的舍不得离开这儿,这儿才是他追求幸福生活的地方,以致后来都不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因此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当时英国统治的不满,对现存虚伪文明的愤恨,对人类劣根性的批判、嘲讽!
阅读这篇小说,真的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小说的最后一卷:慧骃国的游记。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那些顽疾劣根的影子。当然我们现在生活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肯定要比格列佛所生活的英国社会进步很多,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不文明,不合法的现象存在:人们为了一点小事打架斗殴,为了争夺财产遗产不惜抛弃亲情,为了一点个人恩怨而去杀人放火,为了一己之情而去破坏别人家庭,小三泛滥成灾,为了谋取更多的钱财,在食品里添加这个剂、那个剂,甚至危及了他人的生命·····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真的希望人们的素质越来越提高!让那些虚伪、丑陋、阴险、欺骗、自私、贪婪·····统统远离我们,而让文明,友爱,互助,诚信·····紧紧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

③ 对格列佛游记的感想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作者:未知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格列佛这3格字,一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我看完这本《格列佛游记》时,我再也不觉得这个人没
什么了。
这本书第一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他们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
来这是个十二分之一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
复的提醒读者牢记这个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
搭建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二个轮子的木架:
但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
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他们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
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这些绳索,不到三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
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
在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而我们庞大的、具有五千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如果我们也能让全国人民的雄心衔接在一起的话,我想这会儿,我们国家已经是
世界上的强国了。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
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
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
这个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一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
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
“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
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
力量伤害。
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普遍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
在第4卷,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马国,为了让他的慧驷马主明白人何以会义无返顾地去欺
骗抢劫、杀人放火等。这是这本书的关键。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这种点评和讽刺,而让我喜欢。

④ 格列佛游记飞岛国和慧英国感悟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内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容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⑤ 【格列佛游记】心得体会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第三卷写的是飞岛国。这一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贤马国(“慧骃国”)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

⑥ 欧洲旅游感想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欧罗巴”一词据说最初来自腓尼基语的“伊利版布”一词,意思是“日落权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3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第一高峰。 欧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欧洲的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内海,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 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 欧罗巴风情,妖娆多姿。欧洲人文荟萃,景色千姿百态。法国花都香醉痴迷的夜景,德国如入仙境的古堡和黑森林,地中海美女如云的蔚蓝海岸,意大利壮观雄伟的古斗兽场和威尼斯贡多拉上的歌声,荷兰港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西班牙巴塞罗那令人惊叹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阳光、海滩和情人的希腊爱琴海,音乐国度奥地利蓝色的多瑙河,阿尔卑斯山亮丽雪景照耀下的瑞士,古典和现代融合的大不列颠英伦风情……都是欧洲之行的看点。

⑦ 格列佛游记感想是什么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格列佛这3格字,一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我看完这本《格列佛游记》时,我再也不觉得这个人没
什么了。
这本书第一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他们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
来这是个十二分之一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
复的提醒读者牢记这个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
搭建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二个轮子的木架:
但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
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他们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
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这些绳索,不到三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
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
在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而我们庞大的、具有五千
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如果我们也能让全国人民的雄心衔接在一起的话,我想这会儿,我们国家已经是
世界上的强国了。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
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
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
这个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一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
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
“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
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
力量伤害。
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普遍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
在第4卷,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马国,为了让他的慧驷马主明白人何以会义无返顾地去欺
骗抢劫、杀人放火等。这是这本书的关键。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这种点评和讽刺,而让我喜欢。

⑧ 格列夫游记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悟

纵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格列佛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尖锐深邃的讽刺是这部作品的灵魂。
当时的英国是作者抨击和挖苦的对象。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这个缩微的国度里,党派之争势不两立,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这个小朝廷是当时英国的缩影,连利立浦特的朝政风习和典章制度也同当时的英国政局一模一样;在第二卷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竞争、残暴、伪善、淫欲、阴险和野心”产生的恶果。作者借国王的话,“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最有害的一类”,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第三卷里,通过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所从事的无聊而荒唐的科学研究,讽刺了英国当时的伪科学;有关勒皮他岛的描绘则批评了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
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骃(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作者在对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进行无情、辛辣的讽刺、抨击时,有的直言相讥,有的利用异邦人的唇舌,有的隐喻挖苦,有的以兽讥讽人,凡此种种,风趣滑稽,神情皆备。
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作者展现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般的神奇世界,但它是以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由于作者精确、细腻、贴切的描述,使人感觉不到它是虚构的幻景,似乎一切都是真情实事。例如,在描述小人与大人、人与物的比例关系时,一概按一与十二之比缩小或放大。小人国里的小人比格列佛小十二倍;大人国的大人又比格列佛大十二倍。格列佛的一块区区手帕,可以给小人国皇宫当地毯;大人国农妇的那块手帕,盖在格列佛身上,就变成一床被单了。在描述飞岛的运行,宫殿的建筑,城镇的结构时,作者还有意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诸方面的知识与数据。这样,就使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匀称,转化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作者的文笔朴素而简练。例如文中写到格列佛在小人国抄录了一段官方文告,它赞颂国王是“举世拥戴”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等等。格列佛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陡然缩为周边不过十余里的弹丸之地。这种反差令人捧腹。括号里的话显示出作者朴素又实事求是的叙述风格,他似乎无意对此评论,只是在客观忠实地为我们解释利立浦特的尺度。他曾经声明:“我宁愿用最简单朴素的文笔把平凡的事实叙述出来,因为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向你报道,而不是供你消遣。”尽管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的情景各异,主人公的境遇也不相同,但整部小说的布局、风格前后一致,格列佛每次出海的前因后果都有详尽的交待,复杂纷繁的情节均按时间、空间顺序依次描述,文字简洁生动,故事性强,因而数百年来,《格列佛游记》在欧洲各国雅俗共赏,妇孺皆知。
《格列佛游记》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作品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虚实的反差来完善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⑨ 谈谈在国外旅游的你有什么感受

回国之后,我感觉中国真的是太发达了!中国不仅在一些基础设施方面比多伦多和蒙特利尔要好不知道多少倍。在交通方面更是发达,中国不仅有共享单车,更有共享汽车……”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