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元代遗址房屋格局

元代遗址房屋格局

发布时间: 2021-02-28 13:26:55

⑴ 古代房屋布局

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

老式中国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间或七间,屋里有木隔断或落地罩,也有的正房和厢房带廊子。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单开门。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过道儿,可通后院。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院墙的正中间有月亮门儿,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影壁。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南房七间的格局,尽东头儿的一间是大门洞儿,大门西边的一间是门房儿,房门开在大门洞的西山墙。尽西头儿的一间做车房或是做旁门。

小四合院布局简单,一般是北房三间,分成一明两暗或是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都是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来敲门。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盘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儿的。一家儿两三辈儿人,住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

⑵ 元朝都城修建按照什么的什么规定

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的偏东部,全城的规划设计,均以汉族统治者建都的思想为主导,遵循"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内发现有城门、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遗址等遗迹,出土物以瓷器为主。
意 义:元大都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结构及风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
元大都遗址
建筑结构
元亡后改造为明北京城。对元大都的研究和考察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后,经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考古调查、发掘、钻探,对元大都的平面规划作了复原。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西部是兴盛宫、隆福宫、太子宫组成的宫殿群。东部为宫城,大部与今故宫重合而略偏北。宫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宫后三殿)、后朝延春阁(今景山下),采用宋元时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共7张
元大都遗址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大都城有3个大的市场,即海子北岸至鼓楼一带市场,今西四丁字街一带市场和枢密院角头(今王府井大街至美术馆) 市场。
元大都有两个供水系统: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围稍大于今太平湖和什刹前、后海),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在元大都城址上发现了3处水涵洞遗迹,是向城外泄水的设施。文献记载这样的水涵洞有7个。城内大街两旁有排水渠,是石条砌筑的明渠,通过大街时顶部加盖石条。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成为宋以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⑶ 重阳宫的建筑格局

重阳宫在鼎盛时期,范围南至终南山北麓,北临渭水之滨,东傍水之岸,西以白马河为界,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建有殿、堂、楼、阁、塔、亭约5048间(座),后因战乱和历史变迁,宫城逐渐缩小。
现重阳宫,占地面积53亩,殿堂楼舍百余间,灵观殿、祖师殿及下院城道宫、集仙观、遇仙宫等庙点共占地1.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9.2平方米,纪念塔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附设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
今之重阳宫,除保存的珍贵文物元及历代碑石外,还留存着幸存下来的古代建筑与历史遗迹。
元代鼎盛时期的建筑已荡然无存,现仅存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的“灵官殿”、“祖师殿”(现改为“七真殿”年)。重要遗迹有元代建筑“灵官殿”、“七真殿”高台遗址;“玉皇殿”遗址;“北极殿”遗址前遗存的石雕香炉,香炉上铭刻着“北极宫”三字,这就是附近人称“重阳宫”为“北极宫”的缘由。元代殿宇石雕柱基石;元代重阳宫掌教真人安放遗蜕之石函。这些元代石刻浮雕,精妙绝伦,留存极少。
“活死人墓”遗址。在距今重阳宫东北2里的成道宫村(金元时称南时村年)原“重阳成道宫”遗址内。“活死人墓”是当年重阳祖师修炼成道之处,经过简单修葺的“活死人墓”,穿过陋旧的堂厅,里面仙境洞开。不大的庭院,祖师当年亲植的海棠婆娑起舞,树荫下立着“活死人墓”的木牌,一座砖砌的碑龛下面是地宫。
“遇仙桥”遗迹。在今之重阳宫北约10里之甘河村。桥为宋、金时期在甘水上所建三孔石拱桥。相传王重阳48岁那年,在此遇钟、吕二仙点化,而离家修道,创立全真教,终成正果。此桥遗存至今,桥梁尚好,拱石浮雕精美,桥洞之间有石雕龙头。相传其中一个为龙王小儿子,龙头下有一小龟口咬龙须;另一个龙头有玉兔卧于其下。人云:人人都从此桥过,不知玉兔那边卧。今游人站立桥上,浮想联翩,超然若仙。
殿宇两侧分别为碑林观赏区、祖师祭祀区、蓬莱仙园区。另外设建道教养生斋、重阳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道众生活区、办公接待区等几大区域。整个景区,筑以山石水景,小桥、竹影、曲径通幽;松涛古柏,掩映殿宇;奇花异草,蓬莱仙境。使人移步换景,触景生情,以感悟道教“尊道贵德”、“慈爱和同”、“崇尚自然”的文化内涵与人性魅力,领会全真道教文化理念,恢复昔日重阳宫殿宇宏伟;“茂林修竹阴翳于其上,清泉白石秀萃于其中;诚神明诞瑞之奥区,国家民众祈福之圣地”的终南胜境,使道教“天下祖庭”再现辉煌。

⑷ 元代时皇城(紫禁城)建筑

楼上说的是明清故宫,不是元代的,以下是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新都建成。元朝统治期间,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

元大都的考古调查工作,主要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配合北京城市建设进行的。当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先后勘查了大都的城郭、街道和河湖水系等遗迹,发掘了十余处不同类型的建筑基址。经实地勘测,元大都全城呈南北略长的长方形,周长约2.86万米.北面的城墙和东西两面城墙的北段,虽在明清被废弃,但地面上仍存有遗迹,即今天北京市北郊所谓的“土城”;东西两面城墙的南段,与明清北京城的东西墙一致;南面城墙的位置,在东西长安街的南侧。南墙在靠近庆寿寺双塔(即海云、可庵二师塔)的地点,稍向外弯曲,以便绕开双塔。大都11个城门中,肃清门与健德门的瓮城土墙,地表仍有部分残存。从对肃清门和光熙门基址的探钻结果来看,城门地基夯筑得很坚固,城门建筑有可能为“过梁式”木构门洞。1969年夏,在拆除西直门箭楼时,又发现义和门瓮城城门的遗址,门洞内的题记,表明它是在1358年加筑的。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城门的构筑采用了当时的新技术.如改“过梁式”木构门洞为砖券门洞,添设灭火设备以弥补木质城门的缺陷等。元大都的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基部宽达24米。在拆除北京西城墙时,还发现元大都土城顶部中心安有排水的半圆形瓦管,顺城墙方向断断续续长达三百多米,这表明当时土城的防雨排水采用的是管道泄水的方式。

大都皇城和宫城的范围,在此次调查中也已基本清楚。皇城位于全城南部的中央地区,东墙在今南北河沿的西侧,西墙在今西皇城根,北墙在今地安门南,南墙在今东、西华门大街以南.宫城偏居皇城东部,它的南门(崇天门)约在今故宫太和殿的位置,北门(厚载门)在今景山公园少年宫前,其夯土基础已经发现。东、西两垣约在今故宫的东、西两垣附近。宫城的墙基,因明代拆除改建,保存得不好,残存的最宽处尚超过16米以上.宫城西北为以万岁山(又称万寿山,即今北海琼岛)和太液池(今北海与中海)为中心的西苑。太液池西岸,靠南为隆福宫,靠北为兴圣宫。

元大都全城的中轴线,与明清北京城一致,经过探钻,在景山以北发现一段南北向的道路遗迹,宽达28米,当是大都中轴线上的大道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大都的钟鼓楼,并不在中轴线上,而是位于偏于中轴线稍西,即今天的旧鼓楼大街,这与后来明清的北京城不同。大都的街道布局,非常整齐。勘查结果表明,在南北向主干大道东西两侧,等距离平列着许多东西向的胡同。大街宽约25米左右,胡同宽约6—7米。今天北京内城的许多街道和胡同,仍可反映出元大都街道布局的旧迹。

⑸ 不同风格的房屋例如:江苏民居 北京四合院 傣族竹楼 四川山村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的房屋等外

1、四合院: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

(5)元代遗址房屋格局扩展阅读:

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的人民居住的房屋建筑。包含了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

另外中国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设计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有水之地自然也有桥,桥既是连接交通的重要设施,也是水乡一景。

⑹ 古代房屋的格局以及装修是怎样的最好详细说说

从远古到汉代的木结构的形式迄今未能完全了解,仍在探索中。从半坡遗址到商代盘龙城遗址、西周周原建筑遗址、汉代礼制建筑、石阙等,虽已有复原研究,但还都未能得出系统的结论,只能看出一些脉络:①殷商的墓室均用井干式结构,后代虽不普遍使用,但在木结构发展史中却有重要作用。②自商代至战国宫殿遗址中已发掘的平面柱网布置,均纵向成行列而横向常不成行列。据此可推断屋架构造,系以纵架为主,直至汉代仍有应用,故纵架应是早期普遍使用的构造形式。后来,辽金时期偶然也有使用纵架承托横架的构造,那是经过改进提高的纵架。③自西周开始已用栌斗作为结合柱、梁的构件,以后逐步发展成栌斗上用拱、昂等组合成铺作(见斗拱)的复杂构造形式。

现在知道最早的关于具体的结构形式的记录,是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根据现存实例,可以推断这三种结构至少在唐初即已普遍应用。它们的特点如下所述。

殿堂结构:全部结构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叠垒而成。如造楼房,只须增加柱额和铺作层(平坐)即可。应用这种结构的房屋,平面均为长方形。有四种地盘分槽形式,即金箱斗底槽、双槽、单槽和分心斗底槽。

厅堂结构:用横向的垂直屋架。每个屋架由若干长短不等的柱梁组合而成,只在外檐柱上使用铺作。每两个屋架间用椽、襻间等连接成间。每座房屋的间数不受限制,屋架只要椽数、相应步架的椽平长相等,各屋架所用梁柱数量、组合方式可以不同,因此不必规定平面形式。厅堂结构施工较殿堂结构简便,但不宜建造多层房屋。用厅堂结构建造小规模房屋,不用铺作,称为"柱梁作",应用普遍。现存实例中,还有一种综合殿堂和厅堂结构的形式,如奉国寺大殿,用纵、横、竖三个方向的柱、梁、铺作等构件,互相交错,组成一个整体,施工繁难,辽金以后未见再用。

簇角梁结构:用于正圆或正多边形平面的建筑,每个柱头上的角梁与中心的枨杆(雷公柱)相交,组成圆或方锥形屋顶。

宋式簇角梁构架示意

在明清官式建筑中,殿堂结构仅存表面形式,实际均为厅堂结构,称"大木大式"。普遍应用的"柱梁作",称为"大木小式"。而簇角梁,则称为"攒尖",多用于小型亭榭。

此外,在长江流域和东南、西南地区,习惯用穿斗式构架。它与厅堂结构同属横向垂直的屋架,但厅堂结构由逐层抬高而减短的梁承受檩和屋顶的重量,故称抬梁式构架。穿斗架用柱直接承檩,不用梁,柱间穿枋仅是连系构件。

构件种类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

宋代抬梁式构架

根据《营造法式》作如下介绍:

①形制。殿堂型构架内、外柱同高,柱头以上为一水平铺作层,再上即为贯通整个房屋进深方向,随屋面坡度叠架的梁。厅堂型构架内柱升高,没有贯穿整幢房屋进深方向的大梁,在柱间使用较短的梁叠架起来。

②柱。大多加工成梭形,外檐四周的柱子带有生起和侧脚。

③梁。露明的梁称为明伏,被天花遮住的梁称为草伏,明伏有的加工成月梁形式。按每根梁长度和位置的不同称谓,如檐伏、乳伏、平梁、搭牵等。梁的长度以椽架来衡量,一椽架即指一条架在两伏之上的椽子的水平长度,一般梁的长度为几个椽架的长度即称几椽檐伏,但两椽架长的梁在构架最上一层的称为平梁,在内外柱之间的称为乳伏,处于乳伏之上一椽架长的梁称为搭牵。

④铺作。在梁柱交点的斗拱形成铺作层,它既能加强构架的整体性,又能巧妙地吸收、传递来自不同方向的荷载,是抬梁式构架中起结构作用的重要部分。

清代抬梁式构架

根据清工部《工程做法》作如下介绍:

清七檩硬山大木小式构架

①形制。清官式建筑构架有大式、小式之分。大式建筑等级较高,多用斗拱。有的檐柱、内柱同高,上加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斗拱层,上承梁架,近似宋式殿堂构架,多数则近似宋式厅堂构架。大式也有不用斗拱的,用材较为粗壮。小式建筑规模小,不用斗拱,用料也较节省。但无论大式或小式建筑均无明伏、草伏的区别。
②柱。抬梁式构架中的柱子按位置定名。位于前、后檐最外一列柱子称为檐柱,位于山墙正中的柱子称为山柱,在建筑的纵中线上的内柱称为中柱,除中柱以外的内柱,均称金柱。从故宫现存建筑看,明代建筑柱子尚保留了侧脚、生起的作法,清代则很不明显。
③梁。每榀梁架中主要的梁,按本身所承托的檩数定称谓,例如上承九檩者称为九架梁,依次有八架梁、七架梁,直至三架梁。梁的长度以步架(即檩间水平距离)来计,九架梁者长八步架,七架梁者长六步架,六架梁者长五步架等。此外,还有几种次要的短梁,如檐柱与金柱间的梁,长仅一步架,在大式建筑中称桃尖梁,在小式建筑中称抱头梁。如果廊宽两步架,桃尖梁加长一倍,称双步梁;这时往往上面还有一道一步架长的短梁,称单步梁。各种类型的梁,截面高宽比,多近于6:5,或5:4,截面近于方形。
④斗拱。元代以后,梁、柱节点上的斗拱逐渐变小,与唐宋建筑中的斗拱相比,结构作用减弱,装饰性加强。到清代斗拱几乎蜕化为装饰性构件。
⑤其他。梁架中的叉手、托脚被取消,纵向的联系构件减少,襻间、串等被统一成檩、垫、枋三位一体的标准作法,称"一檩三件"。

抬梁式构架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穿斗式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⑺ 南北方古代府邸房屋格局一样么

我看楼上的都是过来的,基本上没有理解问题的意思。
今天是周末,我就用自己的一点见解给你回答下,慢慢打字。
在建筑思想上,南北方的建筑格局都差不多。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在这里,不说官式建筑,只说民居。
北方建筑是典型的四合院,这个建筑格局连黄土高原上的下沉式窑洞都是如些。
北方建筑本人不是特别了解,不过大致也是主人、长辈住正屋,也就是面对大门的那一栋,正屋比其它屋稍高,以显示其等级和中心位置,正房后面有一小院。然后是两侧的东厢和西厢,东厢房一般住辈分稍低的,通常是主人的儿子儿媳,如果子嗣多,东厢就建得比较多房间,以长幼分别住不同房间,正屋右边是西厢,一般家底比较殷实的,西厢分客房和绣房,绣房建在正房边单独一楼,是为主人未出嫁的女儿住的,绣房如有两层,那就小姐住楼上,丫头住楼下;客房离正房稍远,跟绣房有一定距离。靠大门两边分别建有小房间,是供下人用的,大门的东边再有一房是为柴房,做杂屋间和厨房,西边有马房和厕所。
南方的建筑格局相对丰富些,有些是园林式的建筑群,有些是单体的庞大建筑,像福建土楼,有些是几间房按前后排列,又单个独立的,像徽派建筑和岭南建筑。
其实不管建筑格局怎样,但大体长幼尊卑的秩序还是差不多的。就拿徽派建筑来说,如果是前后三进(三间)的,从后到前建筑依次从高到低,最后一进肯定是长辈房,中间栋为儿女房,东间为儿子儿媳,西边为女儿房,第一栋是中间大门,两边是男仆和女仆房,两侧有柴房杂屋,远些有厕所。
园林式建筑通常是豪贾富商所建,长幼顺序也大抵如此,只是更精致些。
只说这些吧,如有不明白的我又能回答的,可以继续。

⑻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成因

元代在北京建都,元代四合院目前在北京已无实物,唯一能供参考的就是在元大都旧址上发掘出来的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这座遗址所反映的院落布局、开间尺寸、工字厅、旁门等内容,与历代的四合院十分近似,说明元代四合院与历代居住建筑间密切的承袭关系。

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分别从浙江、山西等处迁进数以万计的富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经济的发展。在明代,制砖技术空前发达,这也促进了建筑业和住宅建设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的《鲁班经》、《三才图会》等书籍,说明明代不仅第宅建设的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而且有理论方面的指导。为维持封建秩序,明代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从制度、规模、色彩各方面均作了严格规定。从《三才图会》、《鲁班经》等书中的插图可以看到,明代住宅仍沿袭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

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继承。清王朝早期在北京实行了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城内的汉人全部迁到外城,内城只留满人居住。这一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外城的发展,也使内城的第宅得到进一步调整充实。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筑是宫室式第宅,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们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清代是北京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时期。自清代后期起,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北京四合院的发展也开始逐步走下坡路。

在外族入侵和西方文化渗入的影响下,北京传统住宅建筑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个时期建造的四合院,有的或多或少加进了一些西洋建筑的装饰成分,最典型的就是圆明园式随墙门的出现。受“西学东渐”之风影响较深的人为标榜自己为“新派”代表,也有一些在宅内兴建“洋楼”的例子,但为数不多。总的来说,这个时期,北京的传统民居基本保持了明清型制。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市民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很多原来住独门独院的居民已没有能力养更多的房子,只好将多余的房子出租,以租金来补贴生活。居民的住房越来越少,院里的房客越来越多。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开始变成多户杂居的大杂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质发生了变化。

1949年以后,北京传统四合院在使用上出现了根本性变化。由于所有制的变更,很多清代遗留下来的王府、宅院由私产变为公产。它们不再为昔日的贵族所占有,转而成为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工厂、幼儿园、俱乐部等公用住房。使用功能的改变,使得建筑本身与使用者的需求之间产生了难以解决的矛盾,最终的结果,不是人服从建筑,而是建筑被人所改造。那些仍作为住宅用的院落,己不再为独家占有,变为多户居住的“大杂院”。这些用途上的变化,使四合院再难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谧、幽雅和温馨,四合院被分割、改造、瓜分成了普遍现象。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是北京四合院罹难最为严重的时期。60年代末的红卫兵“扫四旧”,将四合院中精美的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尽行扫荡,无数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或被砸成碎块,或被抹上泥灰,能得以幸存者为数寥寥。紧接着发生的为“备战”搞的全民挖洞运动,进一步破坏了四合院的原有格局和排水系统,造成严重后果。1976年唐山大地震更是雪上加霜。为避震灾,在已经很拥挤的院子里塞满了“抗震棚”,随着人口增长,这些抗震棚后来都成了永久性建筑,把四合院搞得面目全非。

文革以后,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四合院保护方针,使上述恶化趋势有所控制,但紧跟而来的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与四合院的保护又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如何解决好旧城改造和四合院保护的矛盾,仍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80年代初至今的十多年中,北京的四合院聚集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景象:一些移居北京的侨民和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人们,抱着怀旧心理和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追求,在四合院集中的地方买下旧院,重新翻建新四合院。有些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也征地建房,住进了传统的中国民居。这种新四合院大多采用传统建筑的外形和色彩,室内则是暖气、上下水、卫牛间、空调等现代化设施和高档装修。经过翻建的四合院,由多家居住的大杂院重新变成一家一户的私宅,院落宽敞,花草丰茂,景致幽雅,安恬静谧,四合院似又回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种新的景象近年来愈演愈烈,大有蓬勃发展之势。这种现象,是北京四合院的复苏,还是传统住宅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日前尚未有人进行研究和界定,但它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已在北京四合院的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的一笔。

⑼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哪里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度,元大都的遗址位于现在的“北京市旧城的内域及其以北地区”。

元大都的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全城南北长7600米,东西长6700米。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50平方千米。城墙为夯土筑造,有城门11座。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东西城墙即明清北京内城东西墙,北城墙在今北四环路一带。皇城位于外城南部中央,为扁长方形。

元大都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结构及风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9)元代遗址房屋格局扩展阅读:

元大都的中轴线起自外城的丽正,经纵贯宫城的南北大路,尽于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寿万宁寺中心阁,与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相同。

元亡后改造为明北京城。对元大都的研究和考察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后,经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考古调查、发掘、钻探,对元大都的平面规划作了复原。

在元大都的东北部发现街道遗迹,在南北向主干大街东西两侧,等距离地排列着许多东西向胡同。今北京内城从朝阳门(元齐化门)至东直门(元崇仁门)间排列的22条东西向胡同,就是当时的旧迹。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成为宋以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结,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元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元大都遗址

⑽ 比较分析唐朝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元朝大都城、明朝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在明代朱元璋之孙,通过地理风水反复研究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十四年建成。其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为1.5平方公里,有房屋9999间,黄色琉璃瓦屋顶,蓝色护城河和红色围墙把它与外界隔开。

故宫在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

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

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清、宁二字都是安定、详和的意思。

故宫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神武门原称玄武门,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故宫中有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按五行相生,金生水,故名金水河,也是皇家饮用之用。

故宫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古人认为世上万物皆分阴阳,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方位的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的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在故宫,属于阳性的帝王执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将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这不仅适应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阴阳之说。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宫部分只有两座宫(即乾清和坤宁二宫,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之说。又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间,而中官又分为三垣,即上垣太微、中垣紫微、下垣天市,这中垣紫微自然又处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为天帝居住之地。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也应该称为紫微宫。明、清两朝把皇帝居住的宫城禁地称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据了。唐朝长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宫城,它们的南门都称为朱雀门。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门也称为五凤楼,凤本属鸟类,所以午门也是朱雀门,北面的宫门自然称玄武门。

紫禁城的龙脉就是北京城的龙脉。中国的龙脉在昆仑山,在引用了许多古人论述天寿山与北京城的关系后断言北京的龙脉在昌平的天寿山,龙穴就在紫禁城。作者强调:“古人建城必靠山,古人建阴宅必选山”、“古人建城必寻龙脉”、“定龙脉是建城的首要原则”。意思就是古人在建北京城和紫禁城时肯定是先选定天寿山龙脉后建城。如果二环路内的北京城是明朝选定的,倒可勉强附会,可偏偏这个城址不是明朝的首选地,而是明的前朝元代选址定都的。明清紫禁城也是在元故宫的遗址上南北稍加移动修建的,决不是明朝根据龙脉重新选址修建的。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明白,昌平那座山明朝之前叫黄土山,明朝选为皇陵后才改名天寿山,因此所有论述天寿山与北京城关系的书都是明朝以后文人的附会说。忽必烈选址都城时有个得力参谋刘秉忠,此人有些迷信,当过和尚,又懂得道教理论,但未见他的风水和龙脉之说。据一位元史专家介绍,迄今为止,他也没发现一篇元朝建大都城和故宫前先根据风水理论定龙脉的文献。

曾有人把北京城西北缺角、东南角歪斜解释为风水学上的“天塌西北、地陷东南”。近期另一本国家级的权威杂志的风水专辑上,也有教授根据风水理论把西北缺角称为“天缺口”。所以北京城和故宫筒子河西北都缺一角,总之都是人为故意。中国历史上哪朝哪帝不迷信风水,但为什么魏洛阳城西北多一角?南朝建康城、北宋东京城、唐长安城、元大都城、元明清宫城都不缺西北角?元大都是非常典型的方正平直的都城,大街小胡同都规定尺寸、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有清楚的记载,但为什么东直门和西直门不能通顺平直?非常重要的安定门大街到了大佛寺就得拐一个弯?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