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商周古遗址
『壹』 济南的历史遗迹 作文
城子崖遗址----恢复了一段历史本来面貌,“鹅鸭城”的传说更令人深思:
4000多年前,山东章丘这片土地上就有一座很气派的城市,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陶器,预决吉凶的卜骨,夯实的的城墙等等,都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1928年4月4日,当时还是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学生的山东籍学者吴金鼎来到平陵进行考古调查。平陵在章丘龙山东北,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重要的城邑。吴金鼎登上高阜东眺,一个长方形小城垣状台城映入眼帘,这就是城子崖,当地人俗称“鹅鸭城”。说起鹅鸭城,相传是养鹅鸭的地方:唐初,唐太宗五子李佑被任命为齐州都督,李佑骄奢淫逸,特别喜欢斗鸭、斗鹅,在平陵养了许多善斗的鸭鹅,老百姓就讽刺这里叫鹅鸭城。“养鹅鸭何必建城?”吴金鼎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考古。
历史在城子崖改写
吴金鼎在城子崖西面的断崖上看到火烧的痕迹裸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土里有陶片、贝壳和动物的骨头,随手挖几下,竟挖出两枚粗糙的骨针,再细察土层,不见金属、瓷器碎片,更无煤渣,吴金鼎意识到这是一处远古文化遗址。随后的1930年和1931年,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两次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一个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被命名为“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沉睡了4000多年之后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发现,证明中国东部在4000多年前存在着一个土生土长、不同于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
20世纪20年代,国外考古学家根据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和远东的彩陶有近似之处,提出了中国史前文化西来说的假说,有意无意地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贬低,不是将中华文明的历史估计过短,就是将中华文明的高度估价过低。当这种假说甚嚣尘上之时,城子崖考古发现无疑是一道文化宣言,黑陶文化让“中国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当时参加考古发掘的学者无不为之感激涕零,在他们的考古报告中写道:“我们替中国原始问题的讨论找到了一个新的端绪”,“希望由此渐渐地上溯中国文化的原始,下释商周历史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可循的轨道”。在城子崖遗址田野发掘和资料整理中,刚刚步入这一领域的中国考古学家在掌握和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方法的能力上有了突进式的提高,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田野发掘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从齐鲁大地上正式起步了。
『贰』 济南的历史,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古迹
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东章版丘市龙山镇西北约400米处。遗权址呈缓坡状隆起,周围渐低。西部向河凸出,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3米。1987年春,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和章丘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时发现。由于窑场取土,遗址已被破坏约6000平方米。1991年7~8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和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时代分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这次发掘较为重要的收获是清理了两座后李文化的房址。此外,文物普查时还在遗址上采集有商周时期的遗物。
『叁』 济南历史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夏代,龙山镇城子崖一带建有较大规模的城市。
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东方方国,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带)地。春秋战国时代,济南属齐国,称“泺”“鞍”“历下”等邑,为齐国西南边陲重镇。
秦代,地属济北郡(郡治博阳,即今泰安)。西汉始置济南郡,郡治东平陵(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设济南国,首府东平陵。
前154年,废济南国,复置济南郡。汉武帝时,济南郡辖东平陵、历城等14县,属青州刺史部。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济南郡复称济南国,辖14县,后改辖10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济南先后为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境,置郡置国,变化频繁。
其间,济南郡治于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前)从平陵(即东平陵)迁至历城。从此,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
刘宋元嘉九年(432年)在济南郡侨置冀州,济南为州、郡两级治所。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侨冀州为齐州,辖济南郡、东魏郡、太原郡等6郡35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郡并县,齐州仍治济南,辖历城等10县。大业三年(607年)齐州改称齐郡。唐朝建立后,复称齐州,辖历城、章丘、长清等6县。唐中叶天宝年间,齐州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五代时期,仍称齐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的辖境。
北宋,齐州先后属京东路和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章丘、长清等5县。建炎二年(1128年)后,被金朝所据,仍为济南府,辖7县,属山东东路。
其间,曾一度为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的伪齐辖境。元初,改为济南路,直隶于中央中书省。至元二年(1265年),辖棣州、滨州2州及历城、章丘、济阳、商河等11县。
金元时期,济南先后为金山东东西路提刑司、元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是山东地区的监察中心。
明初,复称济南府,辖泰安、德州、武定、滨州4州及历城、章丘、长清、济阳、商河等26县。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济南。
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调整区划。
济南府改辖德州和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州15县。民国初年,撤销济南府,置岱北道,辖27县。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辖县未变。
1925年改辖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0县。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厢及其四郊,正式设立济南市。时济南市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的济南。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1958年,历城县划归济南市。其后,章丘、长清县于1978年,平阴县于1985年,济阳、商河县于1990年陆续划归济南市管辖。
1994年2月,济南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设区。济南市现辖7区3县。
(3)山东济南商周古遗址扩展阅读:
“济南”,顾名思义,因位于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是一条早已消失了的河流,它发源于河南省的济源县,在山东境内的故道大约就是现在的黄河。
上古时代,济、河、淮(最初可能是指潍水)、江(最初可能是指沂水)并称“四渎”,都是古中国的圣河,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名川。
济水,是沟通中原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的黄金水道,她在济南上古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用任何语言形容之都不过分。然而“济南”作为地名,却出现较晚。
西汉初年,设置济南郡,郡治在东平陵。东平陵今属章丘,位于今济南以东大约二三十公里处。东平陵西侧2公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城子崖古城遗址。
城子崖古城遗址面积20万平方米,它创建于距今四千多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当时应该是一个早期国家的都城所在。夏朝的时候,它是赢姓谭国的都城;商周时期,它是子姓谭国的都城。
春秋前期,齐桓公灭掉谭国,设置平陵邑。到了战国,齐国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便在城子崖平陵城的东侧,新建一座360万平方米的东平陵城。
汉代,这座东平陵城成为济南郡的郡城,或者是济南国的都城。东汉末年的曹操,就曾做过济南国的国相。
所以,上古时代,今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今济南以东的章丘一带,只是到了西晋末年,才转移到现在的济南。论其原因,主要在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具体说,东平陵由于是汉魏时期的一座繁荣的大都市,人众物阜,居民用水和工农业用水过多,势必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另外,过度的开发,也使得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而影响到附近河流(如武原水)的流量,乃至枯竭。用水问题日益突出,最终迫使人们放弃东平陵城,而将济南郡治迁到历城,也就是今日的济南。
『肆』 对济南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传说或遗迹
城子崖遗址----恢复了一段历史本来面貌,“鹅鸭城”的传说更令人深思:
4000多年前,山东章丘这片土地上就有一座很气派的城市,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陶器,预决吉凶的卜骨,夯实的的城墙等等,都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1928年4月4日,当时还是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学生的山东籍学者吴金鼎来到平陵进行考古调查.平陵在章丘龙山东北,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重要的城邑.吴金鼎登上高阜东眺,一个长方形小城垣状台城映入眼帘,这就是城子崖,当地人俗称“鹅鸭城”.说起鹅鸭城,相传是养鹅鸭的地方:唐初,唐太宗五子李佑被任命为齐州都督,李佑骄奢淫逸,特别喜欢斗鸭、斗鹅,在平陵养了许多善斗的鸭鹅,老百姓就讽刺这里叫鹅鸭城.“养鹅鸭何必建城?”吴金鼎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一段不寻常的考古.
历史在城子崖改写
吴金鼎在城子崖西面的断崖上看到火烧的痕迹裸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土里有陶片、贝壳和动物的骨头,随手挖几下,竟挖出两枚粗糙的骨针,再细察土层,不见金属、瓷器碎片,更无煤渣,吴金鼎意识到这是一处远古文化遗址.随后的1930年和1931年,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两次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一个以磨光黑陶为主要特征、被命名为“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沉睡了4000多年之后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发现,证明中国东部在4000多年前存在着一个土生土长、不同于彩陶文化的黑陶文化.
20世纪20年代,国外考古学家根据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和远东的彩陶有近似之处,提出了中国史前文化西来说的假说,有意无意地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贬低,不是将中华文明的历史估计过短,就是将中华文明的高度估价过低.当这种假说甚嚣尘上之时,城子崖考古发现无疑是一道文化宣言,黑陶文化让“中国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当时参加考古发掘的学者无不为之感激涕零,在他们的考古报告中写道:“我们替中国原始问题的讨论找到了一个新的端绪”,“希望由此渐渐地上溯中国文化的原始,下释商周历史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可循的轨道”.在城子崖遗址田野发掘和资料整理中,刚刚步入这一领域的中国考古学家在掌握和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方法的能力上有了突进式的提高,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田野发掘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从齐鲁大地上正式起步了.
『伍』 谁能具体介绍济南市张马屯—大辛庄遗址
大辛庄遗址 商代中晚期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北约 4公里处。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1955年起,山东省文物管理处等单位曾多次调查和试掘。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对探讨山东地区商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遗址的商代文化堆积一般厚1米左右,最厚的达4米。试掘中没有发现居住遗迹。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铜器。陶器的器形有鬲、□、豆、簋、罐、盆等,见有硬陶、原始瓷器和白陶的残片。石器有斧、锛、刀、镰。骨器有笄和镞。此外发现有卜骨和卜甲,卜骨有钻、灼而无凿,也不见刻辞。铜器只发现有镞、针和锯等小件器物。1970年曾发现一批青铜器,有 □、觚、□和2件铜戈,可能是墓葬的随葬品,年代相当于殷墟早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当夏朝人以河南西部为中心确立统治范围时,远在山东的东夷人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土著文化——“岳石文化”。公元前16世纪,商人灭夏,在中原地区立定脚跟后不断向东扩张,将山东境内的“岳石文化”渐次同化和取代,最终完成“邦畿千里”的版图。这一段历史是如何发生的?在考古人员对大辛庄遗址的历次调查、发掘和研究中,通向远古的时光隧道逐渐打开了缝隙……
发现——
打开通向远古的时光隧道大辛庄遗址考古日前结束为时2个月的田野发掘,被挖成一个个探方的考古现场开始回填。尽管戴着遮阳帽,考古队领队、山大考古系教授方辉和他的考古队员们一个个还是晒得脸色黝黑。
“这次大辛庄遗址发掘出较大规模、成组的墓葬群,共清理出商代早期至晚期墓葬23座,几乎每个墓葬中都有兵器,应当是一个家族或军旅的墓葬群,其中一墓葬有殉人现象。发现窖穴、灰坑200多处,有字卜甲8片,青铜器30余件,其中有觚、鼎、爵等礼器和戈、剑等兵器。发现的生产工具多为石斧、石镰,骨针、骨锥、蚌铲等。”站在探方隔梁上的方辉对记者介绍说。
而此前的近70年中,大辛庄遗址早已是“宝贝迭现”。
1935年,济南东郊大辛庄农民在村东蝎子沟挖土时偶得一批青铜器。齐鲁大学英籍教师林仰山获悉此情后于次年冬天赶到现场进行调查,正巧看到沟边挖开的墓坑。在清理完墓中陶器、铜器后,林仰山还买到一残碎铜觚的上口。5年后,他又戏剧性地从朋友那里得到了铜觚的下部。
1960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教师刘敦愿与刚参加工作的蔡凤书步行来大辛庄调查。蔡凤书一眼看出蝎子沟沟壁上挂着的一个完整灰褐色陶盆是商代器物,两人兴奋不已。这件现存山大博物馆的陶盆是该校在大辛庄采集到的首件完整器物。
除无数次的调查外,建国后从1955年到1984年,考古工作者对大辛庄遗址的试掘、探查也已是六进六出,试掘面积最大的一次是1984年。时任考古队领队的山东大学教授徐基说:“当时共发现房址6座,灰坑200余个,甲骨约400片,复原完整陶器100余件,找到一处商人族墓地,清理出15座墓葬。其中5号墓出土了成套礼器(鼎、觚、爵等),为以往多次发现的青铜器找到了源头。”揭秘——
从碎片中拼接历史的原形考古不是简单的“挖宝”,其真正价值在于从古人的遗迹遗物里,解读未知的古代,从文明的碎片中拼接历史的原形。
从大辛庄遗址发现之初,学者们便在猜测,商文化是大辛庄的本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如果是后者,那么商文化是何时介入大辛庄的?
1973年,蔡凤书汇集1955年—1963年的大辛庄历次调查材料,第一次提出“它包含了早商至商末周初的东西”。通过1984年的考古发掘,徐基得出结论,商文化在大辛庄的存在时间段是商代早期晚段至商代晚期,最早出现时间距今3500年左右。刚刚收尾的2003年大辛庄遗址发掘再次证明,所发现商文化没有早于这一时间段的。
“《竹书纪年》有商王中丁征兰夷(东夷部落)的记载,大辛庄商文化的外来可能与此事件有关。至于大辛庄的有些东西似乎比中丁征兰夷时期要早,也可能始自商王太戊时期,文献有‘太戊复兴’的记载,他在位时势力可能到达大辛庄。”徐基说。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侵入”和同化需要一个过程,这在大辛庄遗址的发掘中证据确凿。如大辛庄所发现陶器中,除灰陶外,素面红褐陶占很大比例。专家认为,灰陶为典型商文化遗存,普遍流行于中原商文化中,素面红褐陶则为夷人土著文化的典型遗存。
1984年的发掘中,大辛庄出土的一只小巧骨匕上端刻着“五”字符号,字体似武丁时期。而今年3月18日至24日,大辛庄遗址先后发现数片龟甲,其中8片刻有文字。据方辉介绍,可辨认出的共25字,加上那些腐蚀较厉害或只剩下残笔的字迹,共有34字。此前的百余年中,甲骨文一直是河南安阳殷墟的“专利”。
“大辛庄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具有界标性质。”专程赶来的“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说。他认为,只有占卜活动发展到高峰时期,才会出现在卜甲上刻字的卜辞,一般王侯贵族占卜才会用卜辞来记录。所以,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大辛庄遗址在商代不是普通区域,应是商王朝在东方的一处中心性的聚落,盖为一处方国都邑。值得一提的是,在1984年的考古发掘汇报表中,徐基就曾推断,大辛庄可能存在一个与商文化有密切联系的方国。
“除甲骨文外,在大辛庄出土的青铜爵上还首次发现了族徽,虽然在现代汉字中没有找到对应的字体,但它的发现是一个重要信息,是研究大辛庄商人部落的一个重要佐证。”方辉透露说。
蔡凤书介绍说,目前在山东省发现商代遗址或有商代文化遗存的地点300多处,但是经过正式发掘的只有十处左右,除了济南市大辛庄之外,还有如滕州市前掌大、泗水县天齐庙、济宁市潘庙等,这些商代文化遗址大部分在鲁西地区。这说明,在商代末期济南附近地区不仅已经纳入“邦畿千里”的商帝国版图,而且在文化上也融合到中原地区中,东夷人那种特有的文化基本上不再继续存在。思索——
大辛庄还有多少谜团在解开一个又一个谜团的同时,大辛庄遗址带给学者们的思考亦接踵而来。
思索之一:甲骨文内容是什么,还有可能再次出土吗?
方辉说,初步可以判定,其内容是对某位“母”的祭祀。即要不要对“母”进行祭祀,如需要,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祭祀。
对此也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甲骨文中的“母”通“女”,其内容是祭祀时要不要用女来作牺牲的意思。
“按道理,既然有人已经开始用甲骨文,这么大一片遗址下应该还藏有甲骨文。但已出土的甲骨文距地表仅40厘米,如此浅的地层,不少在汉代取土时就被破坏了。建国后,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进行过深挖土的耕种活动。所以,今后发掘中甲骨文能否再次出土仍是个谜。”方辉说。
思索之二:如果大辛庄是商代的方国,为何没有发现“城”?
学术界一般将城、铜器和文字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在青铜器、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大辛庄遗址中“城”的隐而不现自然引起人们的猜疑。如果大辛庄确是商代的方国,为何没有发现“城址”?
在此次考古发掘后期,大辛庄遗址T0401、T0402号探方发现一段神秘夯土层,当时考古人员怀疑这就是大辛庄方国的城墙遗址。但从解剖结果看,这段夯土层的宽度仅有五六米,也与当时城墙宽度在十米以上的标准有一定差距。方辉最后判定,它可能是当时的一处大型的建筑基址。
1984年和今年对大辛庄遗址的发掘面积分别是800多平方米和600多平方米,相对于30多万平方米的大辛庄遗址总面积,充其量只发掘了其中的1/200。因此在未来的考古发掘中,“城”得以发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思索之三:甲骨文中出现的地名“乐”和“泺”指的是大辛庄吗?近年来,在考证文化历史名城济南的源头时,有学者提出,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乐”、“泺”指的就是济南,其具体位置在泺水之源趵突泉附近。对此,大辛庄遗址发掘的两任领队徐基和方辉进一步指出,“乐”、“泺”指大辛庄的可能性很大。
方辉说,“泺”是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的一个地名,我认为其位置在广义上的济南一带,应是商王驻扎的地方,且是商人与夷人打仗经常路过的地点,这个地方在一定区域内具一定规模。大辛庄北距泺河(小清河)仅3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表明,这里有可能就是“泺”的中心区域。
徐基指出,趵突泉一带地势低洼,不适合商代大型聚落点的建立。展望——
累赘还是资源,大辛庄何去何从? 艺术大师罗丹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对考古工作来说,不是缺少证据,而是缺少发现。
继1984年山东大学、省考古所、济南市考古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确定大辛庄商代遗址范围是30万平方米之后,今年联合考古队在大辛庄周边进行踏查又有意外惊喜。在大辛庄以东约4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踏查时,考古队员新发现上到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下到汉代的50多处遗址,其中,有七八处商代遗址,虽然规模较小,但包含物很丰富。
谈及大辛庄遗址及周边遗址的保护和考古,方辉认为,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很紧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新石器遗址的洪家楼、甸柳庄、葛家庄一带,现在均被楼群所覆盖。伴随着城市化脚步的逼近,今后如何保护大辛庄这片弥足珍贵的古文化遗址将很快变成一个形势严峻的问题。对此,方辉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并非是完全冲突的,文化遗迹完全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来利用。利用好了就是保护,否则会让地方上觉得遗址是个累赘。大辛庄遗址完全可以建一个商文化遗址主题公园,提供休闲场所的同时还能发挥文化教育功能。
“大辛庄是山东境内最早的、最大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特征最鲜明的、出土甲骨文最早的商代遗址。”这是徐基对大辛庄遗址最新归纳出的“六个之最”。他说,与中原地区商文化相比,大辛庄类型存在鲜明的“个性”,诸如陶器中红陶较多且少见壶、觚、爵等日用陶器、水井于相邻边挖角窝、墓葬普遍设腰坑,殉狗普遍和卜骨不用凿等,均为中原商文化所少见。济南作为一个都会城市其历史可上溯到距今约3500年商代前期晚段,作为见证这一历史的大辛庄遗址,建遗址博物馆意义重大。
据悉,除商代遗址外,大辛庄还发现了龙山文化、西周、东周和汉四个时期的堆积。如此重要的遗址堪称蕴含济南乃至山东古文化的“数据宝库”,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它的未来吧!
『陆』 古城遗址的山东济南
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古城村东。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主要为商周时期遗存。保存较好。遗址地望与历代文献记载之祝阿故城相符,是济南市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
『柒』 位于济南处是什么遗址
【西河遗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西北约400米处。
【城子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和周至汉代的遗存。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武原河畔被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
【大辛庄遗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代中晚期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东南。
【小屯遗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周时期遗址。位于济南城西南长清县归德镇小屯村东、前平村西南的濒河高地上
【东平陵故城】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代济南国、济南郡、平陵县治所遗址。位于济南城东章丘市龙山镇东北,西南与城子崖遗址相距近2公里。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长清县孝里镇孝堂山(原名巫山)顶。
【黄石崖石窟造像】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南
【道贵墓】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墓葬。位于济南市历下区马家庄南(现山东省冶金宾馆楼下)。
【四门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青龙山小坡上。
【灵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
【兴国禅寺】位于济南城南千佛山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
【房彦谦墓】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墓葬。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西彩石村北1公里处赵山之阳。
【千佛崖石窟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称"神通寺造像"。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东北白虎山腰。
【九顶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塔寺内。
【龙虎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南金舆谷西北白虎山坡下
【多宝佛塔】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城西南平阴县翠屏山(又名水山)顶的玉皇阁院内。
【卧虎山风景区】位于济南城南山区仲宫镇西4公里处。
【齐烟九点坊】位于济南城南千佛山西盘道中段。
【万竹园】位于趵突泉西邻。面积1.4公顷。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殷士儋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
【五峰山】位于济南城西南25公里处长清县境内。
『捌』 想知道: 济南市 山东英才学院附近哪有遗址
山东英才学院附近没有遗址!距离山东英才学院的遗址最近的要到章丘市了!
章丘市有:
一、城子崖遗址
位于龙山街道武源河东岸高阜地带。宛若城垣,乡土史称“鹅鸭城”,故名城子崖。 “龙山文化”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及周、汉文化遗存。南北长520米,东西宽430米,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吴金鼎首先发现。1930~1931年,进行2次发掘,揭露面积1.5万平方米。城子崖遗址文化层厚达4~6米,
分上下两层,上层出土的有豆鬲等灰陶器物,为东周时期遗存;下层出土器物以泥质夹砂黑陶为主,其中蛋壳黑陶器为稀世珍品,称黑陶文化。因遗址与龙山镇毗邻下层所代表文化共同体便正式命名为“龙山文化”,年代在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1990年,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再次发掘,发现距今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城和夏代城址,表明当时东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是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城子崖遗址”碑碣1块。1982年,立界碑4块。被评为1990年度和“七五”期间全国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二、西河遗址
位于龙山街道龙山三村北约500米处, 东距龙山文化命名地——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其主要文化遗存为西河文化时期,还有少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部分汉唐时期遗迹和遗物。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距今8400~7700年,填补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空白。西河遗址发现并认识之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抽出部分人员于1991年6月在龙三砖厂北侧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发现了西河文化时期的两座房子和部分灰坑,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石器。
三、东平陵故城
是汉代济南国、济南郡、平陵县治所遗址。自公元前204年至815年,历经1000年。位于龙山街道驻地东北约0.6公里处,西南与城子崖遗址相距近2公里。城址略呈方形,边长各约1900米,总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见残存的夯土城墙,宽10~30米、高1~4米不等,城墙顶残宽2~7米,地下保留的墙基宽40米,有4座城门遗址。1975年,进行探测、发掘,搜集到大量遗物。陶器有板瓦、筒瓦、瓦当、平砖、空心砖、地下管道、路钉童棺、瓮缸、背壶、模拍等。器物花纹为禾锄纹、羊角纹、双鸟纹、人面纹等。文字瓦当为“千秋万岁”“万岁富贵”等。铁器有锄、镢、铲、锯、锛、斧、刀、剑、犁、范等。石器有磨、臼、柱础、滑石钱范。铜器有镞头、五铢、货币、大泉五十、铜灯、铜洗,洗有铭文“延平元年制”。城内地貌南高北低,遗址中部西侧300~400米的范围内残留大量残渣、矿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烧土,为当时的冶铁遗址,说明当时手工业非常发达。另外,在群众称之为“殿基地”的城东北方向,出土大面积的夯土和铺地砖及房基,证明这一带为东平陵宫殿区。由此断定东平陵城是汉代政治、经济、手工业高度发达的重要城池。东平陵故城城址保存较好,四周城墙犹存,是山东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城址。1978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碣1块。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小荆山遗址
位于刁镇茄庄村南约500米处, 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91年春,县博物馆文物调查时发现该遗址。 是年10月至1992年2月,济南市文物处与县博物馆对该遗址濒临消失部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93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其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面积共计600余平方米。发掘结果表明,遗址文化堆积原为1.5~2米,内涵较为单纯,主要为西河文化遗存,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特征。小荆山遗址发现一处氏族墓地。墓葬年代距今约8000~9000年。墓地位于居住区东南30米处,墓坑东西向密集排列有序,形制为南北长方形竖穴。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蚌、陶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和红陶为主,灰陶和灰褐陶占一定比例,均手制,陶器烧成火候较低。该遗址是山东目前所知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遗址中较为重要的一处,填补了山东地区北辛文化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于了解和认识海岱地区乃至国内同时期文化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大康遗址
2001年5月,市博物馆对相公庄镇大康遗址进行调查清理,共开探方2个,清理灰坑5个、新石器时代墓葬1座,出土陶器、石器等10余件。
六、马安遗址
2004年4月13日至2005年10月28日, 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章丘市博物馆对双山街道马安村马安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共开探方77个,发掘面积5150平方米,发掘墓葬102座,灰坑239个,出土各类文物157件。
七、王官遗址
位于刁镇王官村南,属北辛文化至战国时期的遗址。遗址东西宽约600米,南北近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8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对此遗址进行试掘,区域内主要为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存, 是泰沂山系以北的一处重要古文化遗存。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焦家遗址
位于龙山街道焦家村西约800米处。 遗址中部隆起,四周低平,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并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汉代的遗存。其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约700米,西部一直延伸至历城区境内。1987年发现,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试掘,出土及采集大量石器、陶器等。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王推官遗址
位于宁家埠镇王推官村南,向北可延伸至村中。东西约80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16万平方米以上, 文化堆积厚约2.5米,包含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汉代的遗存。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1989年曾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清理房址6座、灰坑96个、墓葬16座、
灶1个,出土各类陶器30余件。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侯家遗址
位于明水街道侯家庄北约700米, 1987年3月文物普查时被发现。文化堆积厚约1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为春秋、战国时遗存,采集遗物有陶鬲、豆、盆、罐等,是济南地区东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
十一、宁家埠遗址
位于宁家埠镇宁家埠村北约200米处。 1988~198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进行大规模发掘。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汉代遗存,以商周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出土遗物有陶鬲、豆、簋等,保存较好。
十二、巡检遗址
位于相公庄镇巡检村西北, 1987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左右,主要为商周时期遗存,是济南市商周时期重要遗址之一。
十三、邢亭山遗址
位于曹范镇北3公里处。遗址南北地势略高,向东为缓坡,西为大沟,河边台地,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址,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遗址文化层厚约2.5米,最深处达3米以上。1982年发现该遗址,1985年曾试掘,出土的遗物有石、骨、蚌、陶器等,陶器以黑色多见,器类丰富多彩,造型优美别致,1995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南河遗址
位于绣惠镇南河村东200米处,1987年3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米以上, 主要为商周时期遗存,采集遗物有陶鬲罐等,是济南市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之一。
十五、埠村东南遗址
位于埠村街道埠村东南约100米,西巴漏河东岸,1987年11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5~2.4米,主要为北辛文化遗存。
十六、黄桑院遗址
位于龙山街道黄桑院村北,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等时期遗存,以岳石文化最为丰富,是济南市岳石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十七、土鼓城遗址
位于明水街道绣水居东。 《水经注》 云:“济水右纳百脉水,百脉水出土鼓县故城西(按:土鼓城百脉水出其西,杨绪沟水迳其东,二水之间其城在焉)”。1973年,文物普查,在绣水村东发现有汉代陶片。1980年,明水大街展宽时,在小峨眉山北端挖出编钟3个。
十八、旧军遗址
据旧《章丘县志》 载:“清平军在县治北一十五里旧军镇”。宋景德三年(1006年),齐州以章丘置清平军。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军复为县,隶齐州,称旧清平军镇。后沿革为旧军镇。时,旧军镇水陆交通便利,村西南有白云湖,盛产鱼虾、藕苇。小清河从村中穿过,船只往来如梭,景似江南。明洪武二年(1369年),外县移民迁至旧军镇落户,以姓氏集中居住。李姓住李家亭街,孟姓住南北孟家寨。为防洪水、战乱,筑土围墙。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旧军镇设税课局,收白云湖税达56年之久。清咸丰十一年 (1861年) ,旧军围墙重修加高按古城式样建炮台、城楼。四门有石镌横额:东作、西成、南、拱北。民国初,为南北交通要道,汽车站设于镇中心。解放后,存有孟氏故宅1处,
现已残缺不全。1981年文物普查时,将清平军城垣和孟氏故宅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宁戚城遗址
据旧《章丘县志》 载,在县治东北12.5公里。《水经注》云:“宁戚城当在济水之南,獭河之东。 ”1981年,文物普查,在刁镇东南张官、王官两村之间发现大片文化层,有灰陶豆、
罐烧土层及汉代墓葬多处。因张官、溪柳两村窑场用土,遗迹大部破坏。所掘陶器属战国、秦、汉时期文物。
二十、水寨城遗址
汉建安十二年(207年) ,黄巾军首领张角为屯兵,在今水寨镇城子庄建城堡,称黄巾固(齐人垒堡为固故名)。
二十一、冶铁遗址
位于枣园街道权庄村东南400米处。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总面积600平方米。上边现一窑口,有生铁渣、铁镢头、砖瓦、灰陶器等。四周崖壁有红烧土多处,均属汉代遗物。1981年,文物普查,定为汉代冶铁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二、广宗、平郭故城遗址
章丘市文祖镇《魏书·地形志》云,东平原郡领县六,五曰广宗。旧《章丘县志》载:“广宗城在县治东南五十里文祖镇”。文祖镇为章(丘)、莱(芜)通衢。镇东南青山下与镇北孤山南分别为广宗、 平郭两城。城南大溪西通爪漏河(今西巴漏河)。近年来,群众在文祖镇南“夜战沟”,挖出大批铁杆镞头、刀币、钱范等物,多属战国、秦、汉遗物。
『玖』 禹州商周古墓遗址
1995年 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 河南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 郑州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 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国贵族墓地 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 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 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遗址 杭州市中山南路赵氏太庙遗址 1997年 陕西秦岭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广西邕宁顶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 香港东湾仔北遗址 河南偃师商城小城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迹 辽宁绥中石碑地遗址 广东广州南越国官署御苑遗迹 新疆尉犁营盘汉晋墓地 1998年 泥河湾盆地于家沟旧石器遗址 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祭坛和墓地金坛 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忠县中坝遗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 绍兴印山越国王陵三峡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 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 南京仙鹤观、象山东晋贵族墓地 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1999年 江苏江阴高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 云南羊甫头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 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 山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 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 湖南虎溪山一号汉墓 2000年 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 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 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 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址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 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迹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2001年 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 青海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 广东深圳屋背岭商代遗址 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遗址贵 州赫章可乐墓葬 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 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 河南禹州神镇钧窑遗址 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 2002年 广西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 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 河北邺南城东魏北齐塔基遗迹 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 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 吉林延边西古城城址 黑龙江阿城刘秀屯金代大型宫殿 基址 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浙江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 2003年 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 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 陕西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 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 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 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 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 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 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据国家文物局网站)
补充:
评选出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按时代先后排列如下: 1.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 2.云南元谋人的发现; 3.陕西蓝田人的发现; 4.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金牛山人的发现; 5.广东曲江马坝人的发现; 6.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 7.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8.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调查与发掘; 9.湖南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掘; 10.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1.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2.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3.湖南澧县城头山新石器遗址的发掘; 14.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5.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6.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7.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8.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19.山东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 20.重庆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1.湖北京山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2.河南安阳后冈三叠层的发现; 23.河南陕县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4.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25.上海青浦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26.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27.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 28.湖北天门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调查与发掘; 29.甘肃临洮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30.青海乐都柳湾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 31.辽宁凌源、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掘; 32.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33.广东曲江石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34.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35.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
追问:
晕,我爷爷那一辈啊
回答:
我的第二个补充回答的前几项应该合适。第一项1930年就已经发现、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