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河店遗址
1. 古遗址的石器地点
人类起源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末,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相当于更新世时期。中国目前所知人类化石产地和旧石器地点共计 200余处,除新疆、海南两个省(区)外,各地都有发现,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分布很广。这些地点的地层堆积,主要有 3种类型:①河湖相堆积。元谋猿人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地点,沉积物以粉砂亚粘土和粘土为主,猿人化石和石器出自沉积层的下部。丁村遗址和水洞沟遗址,是在黄土底部的砂砾层中发现人类化石和石器。②土状堆积。北方是在黄土层下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人类化石和石器,蓝田猿人遗址的公主岭、陈家窝村两地点都是如此。南方则在耕土层下的红土层中找到石器或化石。③洞穴堆积。最有代表性的周口店遗址,第 1 地点(即北京猿人产地)为长约 140米、宽约 20米的巨大山洞,角砾岩堆积厚达30余米。金牛山遗址、和县猿人遗址、穿洞遗址等地点,也是比较典型的洞穴堆积。另外,大窑遗址是广泛分布于山坡冲沟的石器打制场,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则在第三纪褐煤层中发现古猿化石。
2. 滕州界河镇有什么出土遗址
北辛文化遗址:在滕州市官桥镇的北辛村北,薛河故道北岸突起的土岗上,发掘一处原始社会遗址。
滕国故城遗址:今县城西南7.5公里姜屯镇滕城村,为古滕国故都城,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国故城遗址:位于县城南20公里张汪镇和官桥镇交界处。城东北角有孟尝君及其父田婴墓,城北门外有毛遂墓。薛国故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邾国故城遗址:城区东部,荆河东岸有一土城村,是史书记载为古郳国故址。
春秋昌虑邑城:昌虑故城座落在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古薛河北岸,陶山的北麓。
春秋鲁国郎邑—郁郎:距县城西北25公里,属滨湖镇。
春秋合乡故邑城:在今山亭区城头乡驻地。
战国灵邱邑城:今址在山亭区桑村镇陡城村。
西汉阳城邑:古阳城为汉封邑,爵为侯,南朝刘宋置县,名阳平,高齐废。在今城区西部 20公里的级索镇王晁村。
3. 周口店遗址的地理环境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侧,距市中心约公里。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脉的接壤处,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39°41,东经115°51。
在北京市周口店附近发现的北京人 、早期智人、田园洞人、山顶洞人、动物化石、使用火的遗迹等,这些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包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新洞 和附近6公里处的田园洞遗址等等所有第四纪古文化遗存。一共27个地点,被统称为“周口店遗址”。
“第一地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48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
“第四地点”离“猿人洞”70米。1973年发现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二者年代之间年代的“新洞人”,是更新世的早期智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第四地点是一处最能展示猿人生活的洞穴遗址,里面冬暖夏凉、温度适宜。观众可以深入洞穴体验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二十七地点”发现“田园洞人”的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区,田园洞地点和许多化石最初是于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其承包的林场内发现的。距离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约6公里。
龙骨山山顶洞,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4部分。洞口向北﹐高约4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在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 北京人在这里居住的时期,气候和自然环境屡经变化。早期偏冷,可能还处于明德-里斯间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动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动物化石中占优势。中、晚期较气候温暖湿软,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很多现今的热带和亚热带动植物都可以在该地区存活。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占优势。
北京人时期,这里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大的平原,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由于发掘出安氏鸵鸟和巨副驼等动物化石,证实这里有过干旱的时期,出现过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獭、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栖动物的发现,又表明这里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水域。
4. 古河镇的文化遗址
古河岩景区内有东汉岩墓群——七个洞,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长宁回县历史发源地,答岩壁上有石雕189幅,29个种类,神秘、古朴。幸福大桥旁的飞泉寺庙,始建汉代。现存建筑系明末清初年间修建,风格典雅考究。地处险峻的来龙山下,四周长满苍翠的桢楠树,碧绿的绵溪河蜿蜒而过,是科考、控险、休闲的好去处。
5. 金代掘起历史
金朝是由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他以渔猎为生。唐朝时称为靺鞨,五代时有完颜部等部落,臣属于渤海国。辽朝攻灭渤海国后,收编南方的女真族,称为熟女真,北方则是生女真。辽朝晚期朝政混乱,天祚帝昏庸无能,辽廷不停的索求贡品, 并且鱼肉女真百姓。1112年天祚帝赴长春州与女真各族的酋长聚会时对完颜旻等酋长肆行侮辱,使完颜阿骨打决意反抗辽廷。
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战争。
随后女真军队在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中击败辽军。次年一月阿骨打在“皇帝寨”(即后来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之白城)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是为金太祖。辽帝天祚帝至此才重视此事,并且下令亲征,但是辽军被女真军击败,同时辽朝国内发生耶律章奴与高永昌的叛乱 。
金太祖建国后以辽五京为目标兵分两路展开金灭辽之战。1116年五月东路军占领东京辽阳府,1120年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辽朝失去一半的土地。战事期间北宋陆续派使者马政、赵良嗣与金朝定下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朝。1122年东路军攻下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亡沙漠。同时西路军也攻下西京大同府,耶律大石等拥立耶律淳于南京析津府,即北辽。北宋也派童贯等人多次率军攻打辽南京等燕云十六州之地,但均被辽军击溃。北宋最后请金军攻下辽南京,北辽亡,至此辽五京均被金军攻下。宋金双方经过协商后,金军给予燕云十六州部分城市,并且获得岁币,然而北宋最后只获得金军洗劫后的一堆空城。1123年金太祖去世,其弟完颜吴乞买继位,即金太宗。金太宗继续讨伐大同一带的辽军。1124年正月,金太宗为了联合西夏灭辽,把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地割给西夏。西夏则改对金朝称藩。1125年辽天祚帝被俘,辽朝亡。而耶律大石率军西行,于西域建立西辽 。
6. 大庆古代历史遗迹都有哪些
出河店,辽金时地名。位于黑龙江地区西南部,嫩江下游与松花江汇合的北岸,今肇源县茂兴镇南“昂喇勒”古城,是金代降州城遗址。出河店也是古战场遗址,古今中外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出河店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记载,辽代天庆四年十一月末,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伐辽,偷袭降州城,以太祖兵胜辽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将出河店改称为“肇州”意为“肇基王绩”之地。这就是历史上辽金时期的肇州。2007年,肇源县政府筹资在这里建设了天然大理石的阿骨打像和碑文。
白金宝遗址属青铜时代遗址,位于肇源县城西50公里民意乡大庙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台地上。白金堡遗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积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丰富1处典型青铜时代文化遣存。白金宝遗址是松嫩平原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标志地,是中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也是该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起始点。1981年白金堡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白金宝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带有显著特点的“白金宝文化”。
望海屯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花江北岸,隶属肇源县三站镇宏大村管辖。在望海屯西南的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今称“望海屯古城”,为辽金时代古城遗址。古城南临松花江,被松花江支流环绕,三面临水,形成天然屏障。城呈长方形,周长约2970米,北墙被村庄叠压,南、西城墙保存较好,最高处2—3米。东、南、西城墙中部有城门。西门外尚有瓮城城墙遗迹。城内已垦为耕地,地表散布着陶器碎片。出土陶器多为轮制泥质灰、黄褐陶。瓷器除仿定瓷外,还有缸胎三彩瓷片和缸胎酱釉壶嘴残片。因城建于青铜时代遗址上,故有早期陶片、鬲、鼎足之类遗物(古城南墙东部百米处有一座小城,略呈方形,周长约720米)。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寿山将军墓 据史料记载,袁寿山,字眉峰,明末名将袁崇焕裔孙,汉军白旗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善战 ,受到清政府嘉奖。1899年任黑龙江将军,时值沙俄入侵黑龙江,袁寿山将军率部抵抗,直至壮烈殉节,因其夫人系杜尔伯特旗扎萨克(王爷)希拉布罗丕勒之女,故该王爷为其女婿在杜尔伯特旗选定现在墓址安葬。为了缅怀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美好的杜尔伯特,大庆市决定建设碑林风格的寿山将军公园,使之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7. 十八站的十八站遗址
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呼玛河左岸18米高的二级阶地上。出土:刮削器、尖状器、石叶、石片和石核等1070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万二千年前。出土石器,器形、风格、大小与北京周口店、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出土的石器颇相近。1975-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发掘了这处遗址。共发现4个地点,由最西部的75072号地点至最东部的红旗大桥地点分布范围约10公里。
2005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来到十八站,开始了新的考古工作。考古队重新来到4处考古地点考察,采集了30多件石器标本,最后确定在遗址2号碑西侧100米处为发掘地点。在正南正北的方向确定了一个16平方米的探方。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工作,共发现石器38件。石器的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以及石核和石片。出土的石器原料为当地的凝灰岩、燧石和流纹岩等砾石。石制品分两类:一类是较大的石器如两面修理的半月形削刮器,以及用以剥制石片的石核和长石片;另一类是具有细石器特征的各类器形,如楔状石刻、细石叶、圆头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细石器的数量不多,但是形制、类型及制作技术都很典型,细石器与华北旧石器晚期的下川文化、虎头梁石器地点的同类器比较接近,也和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初期的同类石器相同。从分布情况看,十八站遗址不仅分布在原来发现的4个地点,而是连续分布在呼玛河第二阶地上,推测实际分布范围更广,从文化遗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推断,十八站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其文化分期位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即地质时代晚更新世末期,距今大约11000年。当时,这里不仅有人类生存居住,而且活动相当频繁。十八站是黑龙江省209省道(黑河-漠河)的必经之路,呼玛河和依沙溪河在此交汇,该地有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也是鄂伦春族人的传统聚居地,其茂密的森林和充盈的负氧离子开始吸引旅游者的注意,每年5月-9月,该地是良好的旅游目的地。
8. 大河村遗址的遗址概况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郊107和310国道交汇处的东南隅,发现于1964年,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距今 6800--3500年,面积40万平方米。
大河村遗址遗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区,房基相叠、窖密集:两处仰韶文化晚期的氏族公共墓地分别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和西部。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遗址的四周边沿地带,夏商时期的遗存主要集中在遗址的西南部。其中仰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层最厚处达成12.5米。
遗址一、二期遗存近于庙地沟类型或与之相当。三、四期遗存为秦王寨类型,有人称之为大河村类型。这种遗存有四组连间建筑和大量陶器等遗物、墓葬,其中尊、背壶和锅显示了与大汶口或屈家岭文化的交流关系。五期遗存是早期龙山文化,六期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
1972年--1987年先后发掘21次,出土房基47座、窖穴 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500多件。遗址中出土的木骨整塑陶房F1-4,是目前我国出土同时期房屋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发掘时,1号房基北墙残高近1米。据碳14测定距今5040±100年。它是一组两面坡式的排房建筑,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居民建筑的基本形制。
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在仰韶文化中独树一帜。彩陶双连壶造型独特,被誉为中国史前最美丽的彩陶。彩陶中的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象图案,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山东大汶口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的遗物。
9. 三川六国九沟一十八寨
属于大金的,具体点的我也只找到下面的一点:
金代百年留感叹:大辽国的赫赫雄风过后,科尔沁草原成为女真族所建立的大金国的领地,然而,这个来自于"白山黑水"之间(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农业、畜牧和渔猎民族,没有使科尔沁草原已有的繁荣得以维系。而是把契丹人在科尔沁草原上所创造的灿烂而辉煌的大辽文化彻底催毁。大金国在科尔沁草原上统治了一百多年,给科尔沁草原留下的是书不尽的感叹。
女真族是世居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先秦时称“肃慎”,两汉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女真”这一族称最早出现在辽宋史籍中,在这些史籍,有的说女真之名始于五代,如《三朝北盟会编》、《松漠纪闻》;有的说在唐朝初年已有女真的名字,如《资治通鉴》、《宋会要辑稿》。女真族唐朝时混于黑水靺鞨之中。辽代时为避辽兴宗宗真之讳,又改族名为“女直”。自古以来就生活在长白山、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史称“白山黑水”之地。长期从事畜牧和农业生活,女真族英勇善战。有人说他们是东胡族的后裔,也有人说肃慎、挹搂是独立于东胡之外的民族。事实上,肃慎、挹搂及其后裔女真在生活习俗上和东胡人及其后裔鲜卑、契丹是有很大区别的。从二者的面部特征上看也是有差别的。他们和东胡人有联系,但并不是东胡人的直接后裔。从族源上看他们和夫余、高句丽的关系更近些。金勄黼《东北通史》中认为:女真是肃慎的异译。女真本名肃慎,后改译为女真。查《女真译语》,女真一词于女真语中读“朱先”,与肃慎、朱理先、虑真、女真均为一音之转。
女真族早就以女真的同音词为族称,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中译法稍有出入。过去中原人译为肃慎,契丹人最初译为虑真,宋人又译为女真,始以女真之名著称于史。有人说女真人是黑水靺鞨,实际上是先有女真人,后来,靺鞨强大之后,女真人才混到靺鞨族之中的。成为靺鞨族的一个部,但女真人一直是独立于靺鞨之外的独立群体。
契丹灭渤海国后,为了加强对女真的控制,将一部分渤海人、女真人迁到了上京道、东京道等地区,成立州县,与汉人杂居。与此同时,契丹人还把女真的“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成为“曷苏馆女真”。迁到上京道和东京道的女真人,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学习了汉族人的生产经验和文化,社会发展比较快,故史称为“熟女真”。另外还有“生女真”,是指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直抵滨海地区的女真人。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落后。因此叫“生女真”。“生女真”有众多个部落,完颜部是其中之一。分布在按出虎水,即今哈尔滨市东南的阿什河。这时的生女真人无城郭,做木屋星散而居,阿骨打把自己所居村寨叫皇帝寨。其他村寨还有叫国相寨、太子庄的等等。村寨的特点是没有城池,四周植柳,联木为栅,作为防盗、防曽的禁围。到金太宗天会初年,皇帝、贵族与平民百姓的居住区还相混杂在一起,没有严格的界线。到金熙宗时,皇帝与贵族平民间的等级差别才越来越大。
建国之前,完颜部生活在按出虎水,即阿什河。按出虎水发源于阿城市东部的张广才岭,是松花江右岸的支流之一,女真语称按出虎水为“金”。金朝即以此水得名。
女真建金国之前,除生女真外,还有北女真、南女真、鸭绿江女真、长白山女真、回跋女真等。每种女真之下又分很多个部落,都是辽代的附属国。向辽称臣纳贡,受辽代契丹贵族的剥削和压迫。
女真人东边濒临大海,那里盛产名贵的珍珠。北宋末年,开封上流社会奢侈无度,皆以从契丹输入的“北珠”为贵。其实契丹的“北珠”产自于女真,契丹统治者为从北宋换取大批有用之物,每年都派出官员前往滨海地区掠夺珍珠,使得女真人不堪其扰。契丹的“银牌天使”至女真,直接使命是向女真人索要海东青,海东青是一种猛禽。天鹅食蚌,藏珍珠于嗉内,契丹人放出海东青,擒杀天鹅,即可获取珍珠。
因此,前往女真部索求海东青的使者络绎不绝,他们恃大国使命,每晚都要让妇人“荐枕”。唯择美好夫人,不问其有夫没夫及门阀高下,致使女真人不堪忍受。契丹统治者将通过生女真直到东海之滨的这条道路称为“鹰路”。他们为获取海东青,不惜为保护鹰路畅通而诉诸武力。由于长期遭受契丹人的欺压,女真人不堪重负,终于起兵反辽。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调集各部会师于来流水(今拉林河),发誓伐辽,传梃而誓词为:“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叙进,轻重视功,苟违誓言,身死梃下,家属无赦。”于是完颜阿骨达仅以两千五百余部众,就进占了契丹国东北的门户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头城子)。接着又在距宁江州不远的出河店大败辽军。经过宁江州、出河店两次重大战役之后,貌视强大的辽政权充分暴露出了腐朽不堪的本质。
女真人在宁江州战役取胜之后,一些大臣们向完颜阿骨达“劝进”,促请其称帝建号,他们认为建立女真王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要求阿骨达立即称帝。阿骨达认为不妥,他说“一战而胜,遂称大号,何示人浅也。”他不急于称大号,但客观形势不允许他久拖不决,女真人迫切要求摆脱辽王朝的奴役,他们需要马上建立自己的政权,产生自己的皇帝,以便统一部属对辽战争。于是大家再行“劝进”,最后完颜阿骨打同意了大家的意见,于1115年正月初一,宣告即皇帝位,国号大金,改元收国。定都会宁(今阿城市)。经过十年的苦战,至1125年,终于推翻了大辽政权,从此,科尔沁草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金朝女真人统治时期。
金灭辽国以后,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即位,以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统"的诏令为遗训,南征伐宋,于1127年将北宋灭掉了。从此形成了金与南宋对峙的局面。当时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尽归大金国管辖。
从完颜阿骨打开国到金熙宗时期,这是金朝开国及创立制度的阶段。这时金国内部还存在许多女真氏族社会的旧传统,还没有创立新制,遇事时,如对军事上违犯者的处理,旧制就没有规定,那就只好“从宜处之”,酌情处理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熙宗即位之后。1139年,臣下请立制度,“建官正名,欲垂范于将来。”熙宗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为金朝确立了立国制度,其创立制度的主要依据不是女真固有的氏族制度,而是唐、宋制度,所谓“参用辽宋为帝制”,其中“辽制”实际上也是辽朝承袭唐朝的制度。熙宗在创立制度的同时,还要削弱一些氏族贵族的势力,废除金初的勃极烈制度,而以三省六部制度取而代之;确立皇位世袭权;还制定了周密详尽的礼仪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在他还没有完成这些工作获得成功的时候,1149年,就被其堂兄弟完颜亮杀害了。
完颜亮夺得了皇位,是为海陵王。并把熙宗未完成的创制、变革之事大大推进了一步。海陵王完颜亮对中原发达和富庶一直充满了神往,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把都城从上京会宁府(今阿城)迁到燕京(今北京),称中都,完成了金国政治中心的向南转移,这是海陵王完颜亮最突出的政绩,北京作为国都的历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他还想下一步把国都迁到汴京,但没有实现这一愿望。1161年,宗室完颜雍乘海陵王忙于对南宋的战争和北方契丹人叛乱之机,在辽阳起兵称帝,改元大定,庙号世宗。他即位之后,平定了北方叛乱,并与南宋议和,从而使金朝境内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所谓的“大定之治”。金世宗的孙子章宗即位后,又有所谓“明昌之治”,金末及元初的文人对世宗和章宗,多极尽美化之词。甚至把他们比作汉朝的文、景二帝。但大定之治和明昌之治,实际上并不是很完美的,也存在很多问题。学止词章,不明经术;颇好浮侈,崇建宫阙,外戚小人多预政,这些也都是在“大定之治”和“明昌之治”中出现的现象。
卫绍王即位后,排斥汉族人士,金朝开始走下坡路。1213年,卫绍王被一个飞扬跋扈的胡沙虎杀害。章宗兄弟完颜珣即位,是为宣宗。他在北方蒙古大军的圧力下,1214年迁都汴梁(今开封),这是一次被迫的迁移,和海陵王完颜亮主动迁都北京的意义完全不同。这时金政府更加腐朽。在金朝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吏治乱章,弊端百出。不惜民力,挥霍无度。女真贵族奢靡之风十分严重。各民族人民反对女真贵族统治的起义愈演愈烈,此伏彼起,金统治者自顾不暇,各地出现了据地自保的地方武装,北方又有蒙古大军的威胁,金朝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223年,金宣宗病死,哀宗即位。这时科尔沁草原已被蒙古大军占领,已成为蒙古人的家园了,金政权只是在苟延残喘罢了。1232年初,金军与蒙古军在河南禹县相遇,金军全军覆没。接着汴京被围,哀宗被迫出逃到蔡州。1234年正月,蒙古大军攻陷金哀宗逃到的蔡州,金朝灭亡。
女真族所建立的金从完颜阿骨打称帝到1234年,历时120年,更换了九个皇帝,随着封建化的深入,社会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除了畜牧业的优势外,其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有所进步。在文化建设上,金朝文化深受汉族影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其中戏剧较为突出,并产生了元好问等著名文学家。金王朝仿照汉字和契丹字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女真文,史载女真文字有二种,分别为大字和小字,女真大字是金太祖天辅三年(1119年)颁行的;女真小字则是在金熙宗时期创制的,皇统五年(1145年)始行用。女真文作为官方文字与契丹文、汉文并用。传世的女真字文献,主要是一些女真文的碑刻。
金朝廷迁入中原后也创办学校,称国子监。府、州、县也都开办学校。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儒家思想学说,学生学习作策论、诗、赋。诸路设女真学府,为金朝政权培养官吏。金朝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笼络天下人才。
生女真人善舞,动作都是摹仿战斗姿态。统治中原以后,金朝继续并发展了北宋时期的乐舞。生女真人的乐器主要有鼓和笛。进入中原后,继承了中原的所有乐器种类。金代的杂剧也是继承北宋的杂剧发展起来的。
生女真人无医药,生病请巫,杀猪狗以禳除。或者将病人载入深山大谷以避灾。占领中原以后,才开始有医药,并产生不少名医。
女真人原有自已的原始宗教,灭辽侵宋以后,则多信佛教。许多女真人都出家为僧尼。地位最高的僧人称为国师,服真红袈裟,地方上道行高的僧人称为僧录、僧正,服紫色袈裟。
女真人的发式和衣着于东胡人后裔契丹人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他们编发,而不是东胡系民族的髡发,脖子上缀野猪牙以为装饰,头顶上插雉尾(野鸡翎)。这时的女真人正处在农业社会的初级阶段,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而狩猎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补充。猪是他们的主要家畜,野鸡等山禽野兽是他们可以经常获得的猎物。女真人无论贵贱都穿布,以布的粗细来区别身份。冬天穿皮毛以抵御严寒。
生女真人都居住在一个个的村寨之中,以部族首领命名寨名,即“某某孛堇寨”。依山谷而居,居室是简陋的木屋,屋内筑火炕,院落是以木栅栏围成。今天的东北人仍在住火炕。主食是粮食。吃稗子米饭和野味、肉食等,多用木餐具盛装。瓷器已经普遍使用。
生女真人在婚姻上多为指腹为婚,既长,虽贵贱殊隔,亦不可毁弃原来婚约。订亲也有“纳币”之俗。《三朝北盟会编》载:“其婚嫁,富者则以牛马为币,贫者则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听者有未娶欲纳之者,即携以归,其后方具礼偕女来家以告父母。”纳币即彩礼。婚后新婿要在妻家服役三年,三年后才能与新娘一起回家。建国前后在女真人中也出现了偷婚和抢婚的现象。生女真禁止同姓为婚。熟女真对同姓为婚则无限制,渤海人至金朝中期仍保留着偷婚习俗,这些婚俗都曾被国家明令禁止。而为了减少民族间的矛盾与隔阂,金朝也曾鼓励女真人与契丹人、汉人通婚。
女真的葬俗与契丹人不同。契丹人是“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而女真人要大哭,并且死者亲友为表示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还以刀割额,流出鲜血,哭时血泪交下,称为“送血泪”。女真人葬死者时无棺椁。贵族把生前所宠爱的奴婢及所乘鞍马都活焚烧,以为殉葬。祭祀时,把所供奉的饮食之物也都尽行焚烧,称为“烧饭”。女真人的很多传统习俗今天在科尔沁地区也有很多保留,并成为科尔沁草原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
金朝统治下的科尔沁草原,基本上仍沿用辽国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临潢府路(赤峰巴林左旗)管辖,并在这里设置了县、群牧司、详稳司等官属。当时这里的主要居民仍然是契丹人。女真人在占领科尔沁草原之初,为了报复辽代契丹人对他们的长期压迫,极力破坏契丹文化,金兵每到一处,放兵四掠,烧杀抢劫,辽代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州城几乎全被烧毁废弃,永州、乌州、龙化州等州城及其支郡都已不复存在;金兵每到一处,“坟垅悉遭掘,出尸取棺为马槽。”
科尔沁地区曾是辽王朝统治的中心,这里埋藏着许多契丹显贵的墓葬,每当金兵一到,只要发现贵族遗留的墓葬,全被洗劫一空,我们今天发现的辽墓十墓九空,大部分都是金初时盗掘的。我市的考古工作者,在勘查辽代遗址时,发现了多处辽代钱币窖藏,少则几百斤,多则几千斤,都是辽代契丹人为了躲避女真人的战乱埋下的,他们在埋下这些铜钱时,还企望在战乱平息之后重归故里,可是他们或死或散,永远没有回来,他们埋在科尔沁大地上的大批铜钱再也没人使用。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在金初女真人给科尔沁草原的居民带来的是怎样的惨痛,由此可以窥见一斑,因此,生活在这里的契丹人和其他各族人民,饱受了战争疾苦,流散四方,人口锐减,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土地日渐荒芜。金人的暴虐征伐,也在契丹人的心目中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不管金朝统治者如何笼络,但终归难以奏效。
金建国后,改变了对契丹人的报复性政策,也采取了一系列笼络措施:如将契丹等各部族编入群牧,仍依辽制设官,并任命不少契丹人为州县官,让契丹人自己管理自己;任用了一些辽朝旧臣和契丹投降将领;在契丹施行女真人固有的猛安谋克制度,有权势的契丹人任命为猛安、谋克,并且可以世袭这种特权;允许契丹人使用契丹文字,与女真文并用,一直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才“诏罢契丹字。”但是,金王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地处北疆的科尔沁草原仍然显得鞭长莫及,对当时科尔沁地区的影响并不大。
对契丹人的笼络安抚政策并未能消解民族积怨,加之南宋王朝的干扰,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金人主宰中原以后,契丹人起义此伏彼起,始终没有停止过。如天会十年(1122年)契丹人耶律余睹叛乱,贞元元年(1153年)契丹人萧裕谋反,有人说:这两次都属于契丹上层统治者的反叛行为,那么在正隆、大定年间(1161-1162年)发生的撒八、窝斡起义,则是契丹穷苦百姓发动的抗金斗争。起义自西北边境扩展到整个东北地区,声势浩大,他们毁官府,杀官吏,斗争坚持了一年半之久,对女真贵族统治造成了最严重的威胁,在起义过程中缴获并使用的“西北路苏母典纠磨胡记”等多方金代官印,都遗落在科左中旗腰林毛都和开鲁县东风镇境内,这说明科尔沁草原是当时起义的中心区之一。不仅如此,以后的斗争也接连不断。金代晚期爆发的耶律留哥起义,于1213年,一度自立为帝,定都咸平(辽宁省开原县),国号辽。实际上,这时的科尔沁草原已脱离了金王朝的统治了。
连连争战,使建国之初留下的创伤愈加难以愈合。从根本上破坏了发展经济、文化的社会基础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科尔沁草原经济文化日渐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自辽以来对草原的过度开垦和畜牧,科尔沁草原的草场的沙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当时有这样的记载:“丁巳晨,有人发懿州(阜新县塔营子古城),是日大风飞尘,暗,咫尺莫辩,驿吏失途。”这种风沙环境也不得不使金朝统治者把东北的农业重点转到北方的泰州(黑龙江泰赉县塔子城)和女真人发源地,即所谓的白山黑水之间。在金代史籍中没有对科尔沁草原农牧业生产状况的记载。今天在科尔沁地区发现的金代遗物、遗迹除金界壕之外,其他的遗物、遗迹真的很少。
这也说明,到了金代,这里已退化成为人烟稀少,沙海茫茫的原始的自然状态了。生活在这里的为数不多的居民又重新回到了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的游牧狩猎生活。大定四年(1164年),周昂(人名)由燕京到隆州(吉林农安县)赴任,途经科尔沁草原南缘,把他在沿途中所见到的记录了下来。他写道:当时的科尔沁草原“屋边向外何所有?唯见白沙垒垒堆山丘,车行沙中如倒曳,风惊流沙失前辙,三步停鞭五步歇,鸡声人语无四邻,晚风萧萧愁杀人。”这是金代科尔沁草原自然环境和居民情况的真实写照。更为严重的是这里一度成为朝庭犯人的流放地。靖康之难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归,就囚禁在地处科尔沁草原的韩州地区。
金代的科尔沁草原除了人口稀少,经济贫困之外,更令科尔沁人头痛的事情还有他们大量劳役科尔沁草原上的契丹等各族人民修筑金界壕。
金王朝为防止蒙古铁骑南下入侵,于北部边境俢筑界壕长达万里,建设有许处边堡关隘,俗称金界壕。。在今天的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境内仍有二条界壕遗存在,累记长达300多华里,边堡关隘20多处。1981年夏,对霍林河矿区一号边堡进行清理时,发现堡内布局井然,有街道、水井、房屋、帐逢台基等等,出土大批铁镞、铁蒺藜等军用武器。这说明,当时的金界壕沿线及向南纵深地区都是金王朝的军屯区。绵延数百里的金代界壕,因风沙淤积,用不了多久就要重俢一次,多次俢筑,劳民伤财,如今,站在这蜿蜒曲折的金代界壕上,我们仿佛听到了金代科尔沁居民遥远的倾述。
金界壕是北方草原巨大的军事工程,工程浩大,前后共修筑了75年,劳民伤财可见一斑,而且因风沙严重,经常被风沙淤平,防御功能很小,它怎能阻挡神勇的蒙古铁骑南下,到了金朝晚期,雄居北方的蒙古铁骑毫不费力的就冲破界壕“天险”,迅速南下,于1234年推翻金王朝,金代历史宣告终结。之后,科尔沁草原成为了蒙古族的家园。所以金界壕给科尔沁草原留下的只是不尽的感叹。让它成为女真人奴役科尔沁草原居民的一个见证吧。
终金一代,原本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骑马弯弓夺得了江山,其统治也不过一百年多一点而已,由于连年争战和自然条件恶化等诸多原因,割断了科尔沁地区契丹人苦心经营了二百余年的大辽文明,可见,文明本身也是脆弱的,文化的发展更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做支撑
金国的大致历史。。。
参考资料:http://www.0475.org/html/200609/17/1025411079.htm
10. 肇源的旅游名胜
肇源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境内绵延公里的松嫩两江左岸,既有悠久瑰丽的古代文化遗产,又有俊秀壮美的自然景观,至今已发掘出古文化遗址105处,发现自然景观20多处,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沿“黄金水道”分布,从东至西遥相辉映,构画出了龙江西部风格独特的旅游景观。按其地理位置可划分为三个景区。
东部景区以二站莲花湖为中心,主要由莲花湖、双榆寺、玉皇辇、敖木台战迹、望海屯古城等景点构成的莲花湖景区。
莲花湖原名莲花泡。位于肇源县城以东20公里的二站镇莲花泡村以南。她是更新世纪第四纪松花江改道后留下的一个新月湖,总占地面积1,800多亩,水域面积150亩,花区面积105亩。莲花湖,不仅花美、水美、风光美,而且还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围绕双榆树,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天庭中有镇中、镇南、镇北、镇西、镇东五大天王。其中的镇中天王与莲花仙子相爱,王母娘娘发现后大怒,她令人剥下二人的衣裳将他们打下凡尘。于是二人变成了这两株赤身的哑树。两树之间的古道,据说是王母娘娘用头簪在他们之间划下的,目的是让车行人在其间日夜来往,以防止俩人暗中接近。也许真的是这个原因,这两株老榆树千百年来一直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没有繁衍出他们的“后代”。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但是康熙帝来此观赏祈祷到是事实。据清朝《扈从东巡日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1682年5月3日),乙亥,冒雨登舟,溯松花江顺流而下”,“风急浪涌,江流有声,断岸颓崖,悉生怪树”。并面对焚香的百姓赋诗一首“人间悲欢天上有,眼前孤立哑木头;可怜仙子无衣锦,香案虔心把何求?”虽然传说无从考证,但1996年秋二站镇莲花村许多村民在双榆树下挖出了不少的古币和铜镜,其中有两块铜镜上刻着裸体女像和古榆、白云、玉兔,做工精细,形象逼真,由此推断古榆树下是一位很有地位的显贵之墓。
过了莲花湖东行就是望海屯古城遗址(古称宁江州)。相传这是金兀术妹妹的城池,在这里曾与岳飞有过交战。点将台。望海屯遗址已被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区。
在莲花湖以西,就是敖木台战迹地。据肇源史志记载,1940年9月,我抗日联军十二支队奉命攻打肇源县城,十二支队三十四大队临时在敖木台屯隐蔽一天,晚间再向肇源县城靠近。不料早饭后,一队日军突然闯进屯内,与三十四大队相遇,双方展开了激战。上午,双方相持不下。下午敌人从公路运来包括炮兵在内的大量援军,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我们的武器装备和敌人比相差太远。三十四大队的伤亡很大,关大队长、吴教导员都相继牺牲,队伍由闻讯赶来的支队政委韩玉书指挥撤退。不幸的是韩玉书政委在指挥撤退时中弹牺牲。敖木台战斗中共有44位抗联官兵殉难。敖木台战迹地设有古碑、碑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在二站镇与和平乡之间,后欧力马屯东,有一株浓荫蔽天的千年古榆。榆树树围7米多,多人才能环抱。树高近二十米,枝叶繁茂翠绿,遮天蔽日浓荫盖地达百余平方米。树干老态龙钟,从侧面看五根枝干斜插碧空,宛如佛掌。掌心向天,五指垂荫,恰似伞盖,因此当地村民称其为“玉皇辇”,古树根部裸露如游龙四出,不少善男信女叩拜祈祷,奉为“神树”。
中部景区也称九龙旅游区,主要由西海湿地生态旅游区、小城风光、松花江、肇源码头、鸡心滩、黑山、苗家亮子等自然景点构成。此区以松花江上风光为主,以鳇鱼圈为中心,从听鱼、看鱼、说鱼、吃鱼,展现松花江、嫩江交汇之地肇源县独特的鱼文化。
"九龙"是指环绕肇源城周围的老黑山、望青山、二龙山、四方山、吉兴岗、木头岗、敏字岗、代龙岗和黑岗子,"九龙"的名称最初来源于民间传说,传说有一个风水先生认定肇源城周围有九个土岗是"九龙"镇守之地。后又有史书记载,清朝以"异时振兴商务"为起见选择"九龙"镇守之地建立肇源城。"九龙"的称谓就此延续至今。
鸡心滩位于肇源镇南部,松花江左侧,与黑山相依,沿水道距肇源港3.2公里,沙滩长2,600米,最宽处320米,面积65公顷,因形似鸡心而得名金色的沙滩,碧绿的江水,天然的浴场构成纯朴、秀丽的大自然中心。黑山,依据自身的地形地势景色怡人,草木丛生,是天然的狩猎场所和洗浴场所。每至盛夏,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洗浴观光,四季均有好猎者前来狩猎。
西海湿地生态旅游区是九龙旅游区的核心景点,是我县2002年新开发的景点。这里蒲草茂密、芦苇荡漾、莲花盛开、百鸟翱翔、鱼群泛波、稻谷飘香、水天一色、无限风光,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西海湿地旅游区位于肇源县城西1公里处。占地面积5,500亩,平均水深1.5米,湿地内有天然的芦苇、蒲棒草等水草植物。芦苇荡中,栖息着江鸥、野鸭、大雁等水禽数十种。特别是初夏到仲秋季节,每当清晨和暮日,数万只土燕和鸭、鹤当空飞舞、遮天蔽日,其声远达数里之遥,十分壮观,使人进入忘我的境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五年保护性开发计划。2002年,起动了一期开发工程,修筑了6.45公里的环海路,修建了观鸥台、观鱼观、赏莲池、垂钓池、水上游乐区等设施。购置了电动车、电动船、双人和多人脚踏船、摇控船模、单筒高倍望远镜和广角双筒望远镜等游乐设备。今冬明春将起动二期工程。整个景区按计划完工后,将达到国家3A级标准。
西部景区主要由衍福寺、白金宝、三岔河、大青山出河店战役遗址、他什海古城、龙虎山等景点构成。
衍福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郭尔罗斯后旗最高等级寺庙。建寺之后这里的佛事活动非常兴盛,可惜寺庙于1948年12月25日毁于火灾,只留下衍福寺双塔和照壁。这双塔生动逼真、集汉、满、蒙民族风格于一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和西藏的佛塔、呼和浩特延寿寺的汉白玉石塔、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承德外八庙的珐琅塔风格相同。双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象征圣洁的垩台为基调显得典雅、端庄、秀丽。关于双塔的来历,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据说古代有位风水先生来到这里,说此地是出真龙天子的圣地,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传入清官,康熙帝闻之失色,钦定建塔镇住龙首。传说毕竟是传说,但这里地磁场强烈而活跃,确是事实。前几年几位气功师来此,感觉此地有磁场。他们说,在这里如果每天早上静坐半小时,午间静卧一小时,晚间再静坐半小时,就可以延年益寿。双塔所在的大庙村,被称为长寿村。这里的人多长寿,人口发病率、死亡率都很低,年死亡率达不到5%,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十多个。双塔前约150米处是一天然沙岗,环湖巍迤三公里,形如巨龙。岗上古榆错落,屈曲嶙峋,千姿百态。岗下新新湖水面5,000亩,粼粼碧波,斜阳余辉,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这两处景点与双塔、照壁互为映衬,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
大庙村后二级台地,即是著名的白金宝文化遗址,其与半山文化遗址齐名。白金宝文化据首次科学考证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黑水先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4年8月,省博物院首次发掘,发现房屋、窑穴和窑地等遗迹,出土遗物近万件。白金宝遗址是松嫩平原上第一次正式科学发掘的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其中敖包遗址内还藏有辽金时期文物,如蒙古族的图腾雄鹰和十三太保李存孝牌位等。白金宝文化遗址现已是国家级古代文化保护区。
三岔河,古称"大口",俗称"阴阳界",以栗末水(第二代松花江)和黑水(嫩江)交汇而成。为什么中"阴阳界"呢?因为发源于兴安岭的嫩江水凝重、微浊,发源于长白生的第二松花江水温弱、清净,两股水汇合后,久不融合,并行达数华里。这样,在二水交汇处就形成了一条黑白分明的分水线。这种现象除黄河上的泾、渭河外就唯我县独有,自古有"南有泾渭,北有栗黑"之称。三岔河又是古盛京(今沈阳)至爱珲之间古驿道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优美的诗篇。清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康熙帝到此畅游,留下了"源分长白波流迅,支合乌江水势雄"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