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滁州遗址

滁州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1 09:25:00

① 滁州的几个著名旅游景点,不去不行

滁州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白鹭岛风景区,凤阳狼巷迷谷景区、小岗村乡村旅游区、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等

1、琅琊山风景名胜区

韭山洞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南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离县城30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

② 滁州有什么著名风景

滁州最著名的该属琅琊山了,就是那个醉翁亭的琅琊山,欧阳修写的醉翁亭的,就什么“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那个,欧阳修也在那住过,那个山蛮大的,里面有各个景点,一票通的,其中有个琅琊寺是另外花15块钱的,里面就是寺庙呗,还有个大型娃娃鱼,看一眼两块钱,啥也没有,就黑咕隆咚一条鱼,因为太暗,还看不清。。。。不过琅琊山的空气啊很好呢,门票是200块钱,我们学生都是从后面绕的,绕进去就不花钱啦,哈哈,但是有时候有人看着,不过山那么大,好几条路,看也看不住。。。个人觉得200块钱有点小贵
还有滁州市凤阳县也有玩的,要便宜一些,但是我没去过,同学是做导游的说那还行吧,我没去过就给你在网上抄了点啊,你自个参考啊
韭山洞:(30元/人)
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多公里,山因地暖多产韭菜而得名,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地质历史,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早在唐代,就已是游览胜地。据南宋《濠梁志》:“洞水长流不绝,其(石)形如器物甚众,左右多唐人诗刻石,深崖中有石观音及石老人像”。明嘉靖方志云:其“后为峻崖,游者莫能至,愈水而还”。主洞长1472米,支洞长400米。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各呈其形,百态千姿,身置其间,仿佛进了仙境世界,故称“韭山仙境”

明皇陵:(门票30元/人)
朱元璋父母的墓地。初葬时,不过是几座矮小的民家坟丘。朱元璋称帝后,将其扩建成“宫阙殿宇,壮丽森严”的一代帝王陵寝。明末清初,历经沧桑,到乾隆年间,“唯二碑及石人石马仅存而已”。昔日“郁葱王气接邱坛,云绕乾坤得大观”的皇陵,此时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马卧幽宫”。但是,每当风雨之际,皇陵好象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那一簇簇苍松翠柏,野花蔓草,随风雨摇曳,沙沙作响,如述说历史的兴衰;那一对对石人石马、残碑断碣,任风雨侵蚀,潸然泪下,象泣诉悲惨的遭遇。因进景致奇异,人称“明陵风雨”。

狼巷迷谷:(60元/人)
位于凤阳县南部,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省级凤阳山风景区的东端,距离县城3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风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狼巷迷谷三个景区,里面有苗寨、塔林、禅窟寺、玉蟹泉、贮岚亭、禅窟洞、蟠桃园、天石、瘦人谷、晕头转巷等大小景点40余处。整个风景区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绿色生态为重点、石灰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明中都城遗址:(10元/人)
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凤阳县城的西北隅,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发祥地凤阳所营建的一座却于中途夭折的都城。 1369年,朱元璋为显示其新王朝的威势,开始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大兴土木,在凤阳营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以《宫皇图》为模本,设置“行工部”,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中都城共有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约30公里,设四门,每座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纵横交错。中间一道为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面设4门。即南曰承天门、北曰北安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禁垣以内为宽约80米的护城河,被护城河环绕的才是内城,即皇城;皇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万平方米;皇城墙高15米,全为长40、宽20、厚11厘米的特制大砖所砌。在中都城内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一条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洪武门,北到外城的正北门(未建成),全长近7公里。中都城内的各种建筑无不规整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居中者为三大殿,其左、右分别为东、西二宫,向两翼分别为文华、武英二殿。其前为奉天门,后为后三宫。皇城午门以南,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中都役作”。后因取材建龙兴寺、历战火等原因,城墙及宫殿被大量毁坏,至20世纪70年代初,仅剩残存的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察其规模布局和遗物、遗迹仍十分壮观。

龙兴寺:(20元/人)
在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1981年被列为安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寺殿后山腰钟亭内悬挂大钟一口,为建寺时所铸。此钟是用合金材料铸成,高2.05米,重约4吨。钟的顶部铸有一对似龙非龙的奇兽,传为龙生九子之一,称蒲牢。明清时,每当红日西坠或旭日东升,“凤岭鸣钟”,其声响彻云霄,龙兴寺众僧随着钟声开始早晚佛课。特别是在夜晚,钟声格外幽清,远传数十里,俗有“改朝换代江河变,唯独钟声绕凤阳”之说。
96年重新修建,举行开光仪式,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地的知名寺庙主持云集凤阳。凤阳大小旅店、宾馆全部爆满。与凤阳临近的安徽蚌埠市高档宾馆客房也被预定一空。

就知道这些了。。。。

③ 如果我没说错的,滁州市有六个县...那个县是这到文物各遗址看的啊

滁州市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和全椒,来安,定远,凤阳4县。回
定远县城西发掘出答新石器时代遗址,陶器饰图案花纹,骨角器磨制精良;
天长市城郊发掘出汉代墓葬群,随葬品有漆器、木器、玉器、铜器、陶器等,其中多件为珍品。

④ 滁州有哪些景点

滁州市内复有琅琊山风景区,里制面有醉翁亭,琅琊寺等景点,都在一起,一张门票就可以了。辖区下的县,最著名的就是凤阳县了,有小岗村,是4A的。还有全国最大的鼓楼,中都城遗址,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有韭山国家地质公园,还有级一个4A级的旅游景点叫狼巷迷谷,还有朱元璋父母的皇陵。

⑤ 滁州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滁州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白鹭岛风景区,凤阳狼巷迷谷景区、小岗村乡村旅游区、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等

⑥ 滁州名称的由来

滁州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考古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沿淮“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华夏文明。
春秋战国诸候争霸,攻战频繁,这里曾为吴国、楚国分据,所谓“吴头楚尾”。秦统一中国又亡于暴政,接着楚汉相争,江淮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霸王别姬”一路悲歌的故事。
三国鼎立时期,滁州成为魏吴交兵的战场。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曾在滁州西南摩陀岭避难,琅琊山因此而得名。
经历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争战,到隋唐时期,滁州的建置和城池基本成形。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始称滁州。唐代名宦李幼卿、韦应物、李绅、李德裕等先后任过滁州刺史,留下了一系列文物、古迹,诗词和史话。
北宋欧阳修贬任滁州,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描述滁州山水之美和民风之淳,苏轼又将“两记”写成了碑贴,由此,滁州和琅琊山名扬四海,声播古今。南宋时期,江淮一带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抗金名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守滁州,安定民生,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整军抵御金兵,滁州面貌为之一新。宋代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滁州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后期,凤阳县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起兵反元,经过十几年南征北战,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凤阳府曾一度营造明代开国皇帝的都城,滁州曾直隶于京师。如今凤阳皇城遗址和皇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滁州产生了许多学有功名的人物,如天长状元戴兰芬,卓有成就的女学者王贞仪,全椒“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吴氏宗族等,在滁州历史上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全椒人吴敬梓于贫病交加中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300多年来,这本名著以各种文本传播世界。
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江北皖东一线成为太平军与清王朝军队反复争夺的重要战场,1858年爆发了有名的乌衣之战。
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滁州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震撼,五四运动的启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皖东抗日根据地写下了不朽的史篇,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转战于此。1949年1月,皖东全境解放,成立滁县行政专员公署,下辖9县。
建国后的滁州经历了几十年曲折发展的历程,1979年凤阳小岗村农民以石破天惊的大包干创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9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滁州设立省辖地级市。今日滁州,正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屹立在长江北岸。

⑦ 滁州市明中都皇城遗址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皖东凤阳县城的西北隅,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发祥地凤阳所营建的一座却于中途夭折的都城。1369年,朱元璋为显示其新王朝的威势,开始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大兴土木,在凤阳营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以《宫皇图》为模本,设置“行工部”,其“规模之大、规制之盛、工艺水平之高,实冠天下”。中都城共有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约30公里,设四门,每座城门以内都有一条笔直的干道,纵横交错。中间一道为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面设4门。即南曰承天门、北曰北安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禁垣以内为宽约80米的护城河,被护城河环绕的才是内城,即皇城;皇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万平方米;皇城墙高15米,全为长40、宽20、厚11厘米的特制大砖所砌。在中都城内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一条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洪武门,北到外城的正北门(未建成),全长近7公里。中都城内的各种建筑无不规整对称地排列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居中者为三大殿,其左、右分别为东、西二宫,向两翼分别为文华、武英二殿。其前为奉天门,后为后三宫。皇城午门以南,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社稷。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中都役作”。后因取材建龙兴寺、历战火等原因,城墙及宫殿被大量毁坏,至20世纪70年代初,仅剩残存的午门、西华门台基及1100米长的城墙,但察其规模布局和遗物、遗迹仍十分壮观。现正陆续修复中。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明中都皇城遗址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⑧ 滁州的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采集耕耘、生息繁衍。考古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如濮家墩、侯家寨等遗址出土的先民生活使用的原始器具印证着历史年轮。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中原华夏文明。
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滁地曾是诸侯争霸的分野。吴楚相争,攻战频繁,这里先属吴、越,后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公元前559年,楚国令尹子囊率舟师沿滁河打到吴国的棠(今南京六合),当回撤到滁河叫“皋舟之隘”的地方(今南谯区汪郢与全椒县陈浅之间),被埋伏的吴人打得大败。
秦汉一统天下分封郡国,江淮地属九江郡(又曾为淮南国)。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发现多处秦汉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文物,印证着当年车辚辚,马萧萧,旌旗猎猎的铁血场面,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楚汉相争霸王别姬一路悲歌的故事。定远有虞姬墓遗址,其博物馆内存放的汉画像石在淮河以南绝无仅有。 三国两晋时期,滁河称为“涂(chu)水”,今滁州市区一带称为“涂中”。三国时,江淮为魏吴争战之地,境内置县多因战乱而废弛。曹魏在江淮地区的争夺,构成对孙吴都城建邺(今南京)的直接威胁。吴军截涂水(滁河)筑“涂塘”,以水代兵,阻挡魏军。史载东吴与魏交兵,吴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吴王孙权遣兵10万,作堂邑(滁河下游今南京六合)涂塘,水淹北道,以阻魏兵南侵。所谓“涂塘”就是堰滁河水为塘。
两晋之时,“涂中”为江淮军事重地。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发六路大军攻吴,派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击“涂中”。翌年2月,吴主孙皓遣使献玺于涂中,“一片降幡出石头”宣告投降。石头城即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那时的“涂中”之城镇就是南京的桥头堡了。
西晋“八王之乱”时,东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南下建康(南京)镇东将军督都扬江明交广五州诸军事时,曾在滁州西南山中避难,运筹帷幄蓄势渡江,在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今之滁州琅琊山就是唐代人因晋元帝司马睿曾“驻跸于此”而命山名。
东晋南朝270多年间,南方的政治形势很不稳定,战争较多,政权更迭。北方民族不断南侵,南北割据对峙,大体沿淮河为界,江淮之间首当其冲成为战乱的前沿。咸安元年(371年)大司马桓温破前秦王鉴、张蚝军于全椒城内积玉桥。太元四年(379年),兖州刺史谢玄率三万精兵进驻白马塘(天长东北)打败前秦军队,安定江北。南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置新昌郡,治涂中镇(滁州市区)。大同二年(536年)置谯州。陈太建七年(575年),移盱眙之北谯州于涂中镇,改称南谯州。在东晋建立前后的数十年间,中原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流向南方,其中有士族地主,也有大量的劳动力,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也随之而来,这对于推进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与南朝统治中心建康一江之隔的“涂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地位重要,演变加剧。东晋统治者在南渡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了与侨人籍贯同名的州、郡、县以及行政机构,叫做侨置,在当时也造成了一些建置版图的混乱。涂水流域在这一段时期内,建置迭更频繁,撤并立州郡县不断,曾先后侨置过顿丘、南谯郡等。公元473年,刘宋元徽元年设立新昌郡,新昌城(即今滁城)成为郡治所在。其后100余年间,又先后设过谯州、南谯州等。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式设立滁州建置,州治在今滁州市区,隶属于扬州江都郡。
自隋初始置滁州至今近1500年,滁州建置虽代有变迁,兴废交替,但滁州之名在唐宋元明清一统朝代却少有更改,滁州辖境相当今市区和来安、全椒两县及南京市浦口区部分地区;濠州辖境相当今凤阳、定远和明光;天长属泗州。 唐朝时,全国分为十道,市境属淮南道。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置三县,即清流、全椒、永阳(三县隶滁州,治今滁州市区)。钟离、定远、招义(三县隶濠州,治今凤阳县)、天长(隶泗州)。其中永阳县建置于景龙三年(709年),五代十国时期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属淮南道扬州。天宝七年(748年)因改唐玄宗诞日“千秋节”为“天长地久节”,千秋县亦更名为“天长县”。
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加剧。天宝元年11月,淮西节度使刘展反唐,攻占滁州。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庞勋率农民出身的戍卒起义,义军将领丁从实率数千人攻破滁州,杀死刺史高锡望。到了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农民军扫荡江淮,攻克滁州。
唐朝灭亡后,经历了50年南北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滁州先置于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吴国统治,后为南方“十国”的南唐政权所辖。(937年)杨行密部将徐温养子徐知诰(原名李升),夺取吴政权,都金陵,建国南唐。滁州成为拱卫金陵的江北重镇,南唐同光元年(923年)在滁州西北关隘处建清流关,雄伟险要,扼南北交通。
柴世宗领导的后周与南唐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破清流关,大破南唐兵马,攻占滁州城。世宗率军亲征,夺取南唐在江淮的十几个州县,南唐求和,后周与南唐隔长江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滁州成为前沿。柴世宗和后来成为宋太祖的赵匡胤在滁留下很多传说。如全椒神山寺有一口“柴王井”。
北宋统一后,改道为路,宋代地方上有路、府、州、军、监之设。监设于矿冶、牧马、铸钱、产盐地区,军设于要冲之处。监、军多与府、州同级,府多设于较大而重要的州,各级长官称为知某府事、知某军州事、知某县事等。路在府州之上。市境分属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建隆元年(960年)滁州领清流、全椒、来安三县,属淮南东路(淮东);濠州领钟离、定远、招义三县,属淮南西路(淮西)。
北宋统一后近百年之间,江淮地区不见干戈,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一批贤臣先后任职滁州。至道元年(995年)。王禹偁贬守滁州,善政爱民,深得后来的欧阳修景仰。王欧两人被滁州人称为“二贤”。包拯也曾任过定远和天长知县。庆历五年(1045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任滁州知州,宽简施政,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寺僧智仙为其建醉翁亭,欧阳修为此写下了留芳百世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他又在丰山之侧建立了丰乐亭、醒心亭,并撰《丰乐亭记》、《菱溪石记》。
欧阳修知滁是滁州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醉翁亭记》使滁之山水天下扬名,欧阳修在滁期间,吸引了一大批著名文人士大夫对滁州的关注,或来游、访欧,或诗文唱和,如梅尧臣,苏舜钦、韩琦、富弼、范仲淹以及政见不同的王安石,还有后学门生如曾巩、苏轼等人。欧阳修逝世后,苏轼应滁州知州王诏之请,将“两记”写成碑帖,镌刻于石碑上,“欧文苏字”珠联璧合,成为世代瑰宝。
南宋时,江淮一带又成为宋金对垒的前沿,滁州城先后九次被金兵所陷,百姓外逃,城垣残破,生产力受到破坏。滁州大地同时成为抗金的战场。主战派将领岳飞、韩世忠、张俊、李纲、杨沂中等,曾在江淮间给金兵以重创,滁州、天长、定远、全椒等地都发生过激战。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组织民众训练军事,抗御金兵,并向朝延上策“守江必先守淮”,再收复中原。辛弃疾还在滁州建起一座“繁雄馆”和一座“奠忱楼”,写下了充满收复失地之情的《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等词作。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南宋叛将李成领兵攻打滁州。知州向子伋面临大军压境,誓不投降,率滁军民在琅琊山摩陀岭一带垒石筑寨,抵抗强敌,最终壮烈阵亡。
唐宋时期600年间,滁州经济社会发展与遭受破坏交替出现。
唐代前期和北宋前期,由于统治新政和社会相对安定,江淮地区农业、水利、手工业在前代基础上有所发展,田亩扩大、户口增加,城镇形成规制。滁州城池格局形成于唐初。据《兵要地志》记载,唐武德三年(620年),城垣筑有子城、罗城、月城;永徽年间(650—655年),向东北扩展,城周达7里258步,呈“申”字格局,四门均设城楼。北宋时期,城池又几经修葺扩建。自欧阳修治滁始,滁州因名人效应和山水景观而成为北宋中后期的一座文化名城。《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滁州有铜坑”。琅琊山铜矿古采坑中曾发现隋唐时期瓷片等遗迹。
唐宋时期,南北方经济文化进一步交融,北宋末“靖康之难”,以及其后一段时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迁移(第一次是两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重心不断南移。滁州因地处江淮间,滁河水路连通长江,陆路交通驿道扼守南北,护卫金陵,成为渡江涉淮的跳板。
地理区域的特点,常常使滁州成为割据和争夺的战场,“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南宋以后宋金南北对峙,滁州一带兵祸频仍,经济、民生每每遭受严重破坏。
元朝创立行省制,市境先后属江浙行省之扬州路滁州,河南江北行省之扬州路滁州(辖今市区和全椒、来安二县)、安丰路濠州(辖今凤阳、定远二县)、淮安路泗州(辖今明光、天长二县)。 朱元璋起兵后在濠州奠定了建立明王朝的基础,后璋率兵南下攻占江淮重镇滁州,威胁金陵。至正十四年十月,朱元璋在滁设伏兵打败元朝丞相脱脱,次年,在滁州建太阳翊元帅府,率军渡江攻打元军,此后,又迎小明王韩林儿入驻滁州。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定凤阳为中都。洪武三年,朱元璋追封已故的郭子兴为滁阳王,在滁州建滁阳王庙祭祀。明朝洪武六年,兵部在滁州设立管理放牧繁殖军马的机构—太仆寺。令滁州军民养殖马牛。
明朝一些要员往来于中都(今凤阳)、南都(今南京)之间,如宋濂扈从太子经滁州游琅琊山,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曾在滁州讲学,收罗戚贤等一批弟子,影响很大,王阳明离滁州后,滁州人在其讲学处建“阳明祠”以记之。江南才子文征明父子都与滁州结下了诸多缘分,在滁州留下诗文碑刻。陈琏、胡松为一代名宦。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在醉翁亭内建“宝宋斋”,保护“欧文苏字”。
明朝时期,滁州为南京直隶州,直隶于南京(治应天府,今南京市),领来安、全椒二县。其他州县仍为凤阳府管辖。
明朝后期,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农民军一部进占江北,次年正月攻滁州,太仆寺卿李觉斯知州刘大巩等率众守城,明总督卢象升率部驶援滁州,在城东至珠龙桥一带大战,打败农民军。
清朝实行省、道、府、散州四级行政体制,市境初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置安徽省后,改属安徽省,至清末,凤阳、定远属凤阳府;明光、天长属泗州直隶州(治今泗县县城);来安、全椒及市区属滁州直隶州。 辛亥革命前后,皖东革命志士方绍舟等追随孙中山先生,反清、讨袁,光复起义,革命党人活动频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皖东青年学生积极响应,新思潮在皖东传播很快。1926年,滁州各地先后成立中共党组织。民国16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滁州活动。5月28日下午,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乘铁甲专车北上停靠今滁州火车站,乘轿去琅琊山游览醉翁亭。民国26年(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滁州城,皖东各地先后沦陷。日军在皖东暴行累累。在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军队(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在津浦铁路南段和淮河一线进行了激烈的阻击战。皖东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人们用大刀、长矛、红缨枪、土枪土炮同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建立了津浦路东、路西抗日根据地(后统称淮南抗日根据地)。刘少奇、罗炳辉、方毅、张云逸、张劲夫、郑位三、刘顺元等人曾在这里战斗。藕塘烈士陵园和半塔纪念碑昭示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新四军主力北撤,坚持深入敌后游击战,反“清剿”恢复淮南解放区,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迎接全国解放。1949年1月皖东全境解放。
民国元年(1912年),安徽省废道、府、州、厅,各府州县直属省府,滁州改为滁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7年,北洋政府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市境各县均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21年,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等县地置嘉山县。同年安徽省划分为10个行政专员督察区,其中凤阳、定远属第四专区,其余各县属第五专区(专署驻滁县)。

⑨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迹

1、醉翁亭

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潺,林茂深秀。

午间时分的醉翁亭,在阳光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古朴优雅,给人一种智者陷入沉思之中的奇妙之感。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