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夏阳挟荔宫遗址
❶ 汉代扶荔宫的作用是什么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上林苑修建扶荔宫,将不少南方产的奇花异木种植在内宫中。这些植物有菖容蒲、山姜、甘蕉、留求子、桂、蜜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橘等2000余种。
汉代扶荔宫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虽然当时有的南方植物因南北水土气候迥异而未能移植成功,但对于人们植物学知识的积累和植物新种驯化水平的提高都有巨大影响。
汉武帝刘彻
❷ 毛笔字: 练颜真卿的勤礼碑最好的参考字帖是哪种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谢谢!
.先秦时期
中山王圆壶
中山王方壶
中山王鼎
侯马盟书
公乘得守丘刻石
兮甲盘
司母戊
四祀其卣
大克鼎
大盂鼎
天亡簋
子仲姜盘
宰甫卣
小克鼎
戍嗣子鼎
战国越王剑铭
攻吴王夫差鉴
散氏盘
曶鼎
栾书缶
楚简
毛公鼎
牆盘
王孙遗者钟
甲骨文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甲骨文小网络
甲骨文拓片
甲骨文百家姓
祭祀卜辞等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
石鼓文
中权本选页
先锋本选页
后劲本全本
明拓本
秦公簋
簋
虢季子白盘
行气玉佩铭
逨盘
遂公盨
鄂君启铜节
陈曼簠
青川木牍
颂鼎
鱼鼎匕
002.秦汉时期
“苏解为”陶盖文
三老讳字忌日碑
三老赵宽碑
上尊号碑
上林共府铜升铭
乙瑛碑
云梦睡虎地秦简
五凤刻石
公羊传砖
刘君残碑
刘平国刻石
华山庙碑
受禅表碑
史晨碑
夏承碑
夏阳扶荔宫砖文
大吉买山地记
子游残碑
孔宙碑
孔羡碑
孙仲隐墓志
安国墓祠题记
封龙山颂
尚府君残碑
尹宙碑
居延汉简
居摄两坟坛刻石
崔瑗
贤女帖
嵩岳少室石阙铭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广陵中殿石题记
延光残碑
开母庙石阙铭
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张掖都尉启信
张景碑
张芝
二月八日帖
今欲归帖
冠军帖
秋凉平善帖
终年帖
张迁碑
敦煌汉简
曹全碑
朝侯小子残石
李斯
峄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
秦泰山刻石
杨淮表记
武威张伯升柩铭
武威汉简
武威王杖诏令册
武氏祠画像题记
汉瓦当
汉简
汉莽新嘉量铭文
河西简牍遗墨
洛阳刑徒墓葬砖铭
熹平石经
王基碑
甘谷汉简
白石神君碑
皇象
天发神谶碑
急就章
石门颂
礼器碑
祀三公山碑
秦古隶
秦诏量铭文
群臣上寿刻石
范式碑
莱子侯刻石
蔡邕
篆势、笔论、九势
衡方碑
袁安碑
袁敞碑
裴岑纪功碑
西狭颂
许慎
说文解字序
贤良方正残石
赵壹
非草书
郑固碑
钟繇
力命表
墓田丙舍帖
宣示表
荐季直表
贺捷表
还示表
阳嘉残碑
阳泉使者舍熏炉铭
阳陵虎符
陠阁颂
陶洛残碑
韩仁铭
马王堆帛书
鲁峻碑
鲜于璜碑
❸ 汉砖的发现
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陆续出土狻为考古学者重视。
中国汉画像砖多盛于两汉 ,今日出土的为河南、四川、江苏等省。汉画像砖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彼时达官显贵厚葬习俗大兴于世。在墓室之中,视死入生,阴宅若阳,追求天人合一,人神相融,便雕画环壁,以成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之题材内容“成教化、助人伦”,颇有儒道哲学内涵,常见鳞身伏羲、蛇躯女娲、西王母东王公、轺车出行、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市井人物、渔猎耕读、建筑园林、草木禽兽、文字书法等,深刻折射了两汉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的世间风貌和审美格局。艺术创造和制作形式上,型制或巨、或细、或方、或扁。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迹翻制,又有阴线阳线雕刻,还有浮雕加线刻,地域风格各不同,出土异处,众美纷呈。是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物。
表现内容:
铭字砖与瓦当一样,实用价值依附于建筑、墓葬的需要。因此其文字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种:1.制砖的地名、人名和管辖官署之名。这种仅几个字的记名,承继战国、秦代制陶工艺的习惯,多以戳记铃压于砖面,如右司空生产的砖上铃有“右空”“空”的戳记。以后民间制砖业发展,这种砖文上的记名逐渐被墓主人的姓名所代替。这种戳记原本是一种劳动工具,与汉代盛行的以检奸萌的印玺作用并不相同,但因其留下的印陶痕迹类似封泥,故被视为玺印的一个分支。2,制砖人用于建筑上的标记。这种标记主要是数目、建筑使用方位以及尺寸等等。多为工匠以硬器直接刻画于砖上,如陕西凤翔汉代子母砖上的“四百卅”字样。成批制作时以戳记表现记号,或因建筑需要以毛笔墨书于砖上,这一种标记亦不乏其例。3.纪年与纪事。汉代陵墓与民间墓葬中多见这种记录造墓时间的模印砖铭,如“建宁元年八月十日造作砖”“本初元年岁在丙戌砖”等。墓砖上还录了不遗徐力耗费巨资厚葬的史实,如辽宁省盖县东汉永和五年(140)的墓砖上所记:“永和五年造作,竭力无徐,用庸数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义备矣。”4.吉语、占祥祈祷之语。最初出现于几西汉宫殿官署建筑的铺地砖上,如“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砖、“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砖、长乐宫的“长乐未央、子孙益昌、千秋万岁”砖、“夏阳扶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砖、四川出土的“富贵昌、宜官堂,意气阳、乐未央,长相思、勿相忘,爵禄尊、寿万年”二十四字砖等等,通常书法讲究,富装饰趣味,与宫殿瓦当之精美相匹配。此外西安建章宫旧址出土的长方形“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砖,虽非铺地砖,但亦展现了华贵的宫廷色彩.与上述铺地砖当为同一品类。东汉时代,厚葬习俗遍及民间,小砖室墓上吉语砖铭大量出现,最常见的吉语是“大吉祥”“宜子孙”“富贵昌”之类,且与图案花纹相互映衬,表现了特有的装饰美。5.墓志。汉代的墓志尚在雏形,具有典型意义的汉代墓志是出上于洛阳的刑徒墓砖,类似秦代的葬瓦,所记录的仅为刑徒姓名、里籍、卒年等。6.其他。在汉代砖铭中还可见到数量较少的“买地券”,这是一种类似地契的随葬品,铭文记录了死者姓名、死亡年月及所买土地来源、大小、范围、价值、证人等。汉代地券多见铅板条,扬州甘泉东汉墓《刘元台买地砖券》是一块七棱柱砖,七面阴刻文字,颇类汉木机书写。此外汉代砖刻中还有一类与墓主事迹、制砖人、制造地均无关的铭文,大抵为民间工匠在劳动之徐的信手刻画,东汉末年安徽毫县《曹操宗族墓砖》中的许多铭文即属此种类型。流传至今的汉代《急就抓传》砖、《公羊传》砖,则当是民间工匠中通于文墨的书手所写刻。
❹ 古代的物质很缺乏,那古人的蔬菜水果和主食都吃啥
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号称困扰人类的三大难题。生活在物质丰盈的现代,我们犹豫的是选择,只要确定了心思,万里之外的食材就静静躺在楼下的超市,任君采撷。古人就没有这样幸福的烦恼了,他们面对的常常是单选题,更糟的情况则是无法选择的饿肚子。
肉之难得自不必提,粮食果菜才是普通人的果腹之物。《尔雅 释天》中称“果不熟为荒,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有幸生在盛世避免饥馑的古人,又能吃到什么?
图7 宴饮图,中唐前期
宋金时,契丹破回鹘,得到西瓜瓜种,传入内地,元人食用惊叹其味道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晚明时,美洲水果传入,如菠萝、火龙果、草莓等。晚清时,欧洲苹果传入我国,取代了我国传统的柰、林檎果(绵苹果)。
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求的不过是三餐温饱。斗转星移,今日的国人早已不必受困于食材的贫乏,反而多有富贵病缠身。生猛海鲜固然可口,粮食果蔬自有滋味。均衡饮食,调和阴阳,这才是长久之道。
❺ 请历史大神分析一下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 详细一点
这个问题在这里问,还不如在网络上查“司马迁"的词条,更详尽专些。
主要有几点:
1、司马属迁是史官世家,在汉初一直很受重视,汉武帝对司马迁本人也是非常重视的,前期一直担任重要的史官-太史令;
2、48岁,因为替李陵(故事就省略了)报不平,惹怒了汉武帝,并下狱判处死刑,他为了完成已经开始的《史记》,自请宫刑免死。
3、出狱后汉武帝还是重用了他,让他担任中书令(这个官职可以去查一下,也是非常重要的,带个中字的官,一般都是在宫廷内,皇帝身边的)。
4、在史记中,司马迁秉笔直书,既肯定了汉武帝雄才大略,也充分暴露了汉武帝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一系列毛病,在历史中直接这么写自己的君主的,还是非常少见的。按中国人的传统一般都会
为尊者讳简略掉的,但司马迁写得都非常直接。
但愿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❻ 黄河边有那些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
白马寺
白马寺在洛阳市东12公里,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包公祠
包公祠座落在开封城内碧波荡、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占地一公顷,是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的古建筑群。
嵖岈山
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的大平原上,面积4平方公里,海拔417米。由蜜蜡山,北山,南山三大主峰组成。蜜蜡山风景秀丽,北山险峻陡峭,南山小巧玲珑,有“中原盆景”之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这里有古刹大会,非常热闹。
风穴寺
风穴寺是河南四大名刹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北魏,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寺周围群山环绕,满山翠柏,四季流泉飞瀑,建筑依山傍水而建,为中原一带少有的风景区。
浮戏山雪花洞
以险关要隘和景色秀丽著称的浮戏山雪花洞位于郑州市西58公里处的巩义市新中镇境内,属喀斯特地貌,面积124平方公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124处。
黄帝故里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位于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就是黄帝出生的地方。黄帝故里就建于此。它最早建于汉魏,历代都有修复,大殿内设置黄帝中年坐像。四壁有描绘黄帝功德的壁画,东西两厢分别供奉着黄帝的两个妃子嫘祖和嫫母。
黄河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南30公里黄河中下游交界处,西起八里胡同,东至黄河西滩,长50公里。距古都洛阳40公里。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河滔滔,气势磅礴,沟壑纵横,坡谷相映,峰奇峦秀,姿态万千,构成独具特色的黄河旅游景观。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有夫子崖,王母洞与黄河大佛等。
鸡公山
鸡公山雄踞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之间,是大别山的一支余脉,西与桐柏山相接,南距武汉174公里,北距郑州340公里,面积达27平方公里。鸡公山主峰海拔811米,报晓峰海拔744.4米。鸡公山素有“青分楚豫”之称,是我国南北方天然分阶界线。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河南省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因伊水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隋唐以后,习称龙门。
南湾湖
南湾湖位于信阳市西南8公里处,为河南省著名的省级风景区。 湖面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50公水域面积70平方公里。登上巨龙般的堤坝,放眼望去,眼前烟波浩淼,绿宝石般的岛屿星罗棋布,湖光山色,水天相连。
青天河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北 方 三 峡 青 天 河 )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太行山南麓,史称"太行山下小江南"的博爱境内,199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 由古道、大泉湖、月山寺、石佛滩、凤凰岭五大景区、108个景点组成的青天河风景名胜区,面积45.2平方公里,呈长方形带状,南濒黄河,北近山西省,东邻焦作市,是一处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可同时进行风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的综合风景名胜区。
少林寺
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座落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石人山
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主峰玉皇顶(蛤蟆石)海拔2153.1米。石人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
嵩 山
嵩山位于登封县境内,属伏牛山脉,东西绵延近100公里,是我国一大名山,为五岳中的“中岳”。嵩山有36峰,风景优美。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492米。
太行大峡谷
太行山绵延千里,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大山的悬崖峭壁中。
万仙山
万仙山景区座落在太行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环境优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午时如春,晚时如秋,这里有“仙化”的村居,“人化”的山水。春日繁花锦簇,夏日绿海蔽眼,秋日红叶似火,冬日积雪如银,一年四季可游可观。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虽经历了战争年代的炮火考验,至今依然屹立,巍峨壮观。
相国寺
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开封市中心,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
永昭陵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嘉佑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今巩义市区),修陵调集士兵4670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耗费占北宋国库年收入的一半。规模庞大,建筑雄伟, 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 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角端 "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❼ 写韩城的名声古迹作文
韩城名胜古迹
司马迁祠墓
位于城区以南10公里芝川镇东南奕坡旁的悬壁上,东濒黄河,西枕梁山,山河映带,气势壮观,景物之丽,为韩原名胜之冠。占地104亩,古建17座,现代和仿古建筑12座,总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经注》载:“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瞩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韩城县志》载:“宋宣和七年(1125年)县令尹阳,曾集芝川乡民,修砌墓垣,建起寝宫、献殿和山门。”元、明、清以来,几经重修,基本上保持着原有规模和古貌。1934年经杨虎城将军倡议重建现存“芝秀桥”。但祠墓主要建筑终因风雨剥蚀,几乎倾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它加以保护,曾多次拨款修复,1979年以后,又人工改道芝水,迁建宋代之“禹王庙”、元代之“彰耀寺”、“三圣庙”和大门门楼,并加固了北崖护坡。
司马迁祠墓建筑群主体,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坡脚东北为一木牌坊,系清代重修,额书“汉太史司马祠”。穿过牌坊,缓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又有一木牌坊,约建于明代以前,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为世人敬仰之意。从这里迤逦而上,穿过山门和砖砌牌坊,到达祠院,这是主体建筑。山门内外砌有阶梯蹬道,共99级,势极险峻。牌坊题额为“河山之阳”,出自《太史公自序》中“耕牧河山之阳”一语。
祠院由献殿和寝宫组成。门额上书“太史祠”三字,笔体潇洒,苍劲有力。院中古柏参天,环境清幽。
献殿为敞厅,是祭祀时供陈祭器、礼品与致仪祀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正中塑有司马迁全身坐像,宫衣充弁,面貌雍容,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祠内碑石林立,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碑记和名人凭吊吟咏之作。郭沫若同志也为司马迁祠题词云:“龙门有灵秀,锤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诗文雅健,书法挺秀。
祠后为司马迁墓,用青砖裹砌为圆形,周围嵌以八卦砖雕和金、清两代碑石,墓顶有一古柏,枝杆苍劲,犹如巨掌撑天,矫龙拏云。明末李因笃曾有“尚余古柏风霜苦,空对长河日夜深”诗句,于绘景中寄寓了对司马迁悲惨遭遇,坎坷一生的无限同情。墓前立一石碑,上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题“汉太史司马公墓”。
司马坡古道东南,建有两个院落,上院展出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中的部分故事,下院展出《史记》碑林和司马迁的格言、警句书法。
祠墓以东靠近黄河的一个土丘上,有汉“挟荔宫”遗址。《武帝本记》载:元鼎四年,汉武帝自夏阳(汉时韩城名夏阳)东幸汾阳,在这里兴建行宫。遗址发现一块方砖,上书“夏阳扶荔宫令辟天地无极”十二个阳文篆字,也说明当时其他的盛况。
祠墓西北约四公里,为今巍东乡高门村,有司马迁先茔,西北六公里处的徐村,今尚多为同、冯两姓,传说为“汉太史裔”,祖祠大门有“汉太史遗祠”题字。
文 庙
韩城文庙座落在韩城市金城东端学巷北侧,是一组元、明两代建筑群。明统一志载“韩城县学宫于洪武四年(1371年)在原旧址重修”。虽经历代重修而庙内主要建筑的结构形状基本未变。是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历史纪念建筑群。
进入学巷不到200米,有两座牌坊,分别题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即文庙所在地。由“贤关”、“圣域”两坊进入文庙。南竖盘龙照壁,为琉璃五龙壁,长17米,高4.2米,系明万历年间修建,再前有“棂星门”。两旁有龙凤相配,上悬立匾,书“文庙”二字。
文庙建筑群由四个院落组成。从棂星门至戟门为第一院落。院内有半池,半园形,围以石栏。上有石桥直通戟门。东侧有“更衣亭”,西侧有“致斋所”并有牌亭6座,记明、清两代重修概况。院中古柏参天。传说元、明时期栽植。
由戟门至大成殿构成第二院落。大成殿建筑在月台上,台基有石栏围绕。雕以蟠离文。大成殿前廊3间,西阔5间,进深4间,灰布板筒琉璃瓦方心单檐歇山顶,建筑宏伟。殿两侧东西庑各13间,向北有过角门,殿后用花墙相隔。与北面明伦堂组成第三院落。明伦堂创建于明洪武四年。本三代庠序学校以明人伦,后世学宫悉宗此义。堂两边有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通过明伦堂,往北的高台上为“尊经阁”,组成了第四院落。尊经阁是藏经书的地方,台高3.5米,周围花墙,为重檐歇山顶。东西两侧建有厢房。
解放后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省文化局曾拨款整修,使这组几将倾圯的古建群,获得了新生,1977年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胜地。
普照寺
位于城区东北10公里处的昝村乡吴村寨,始建于元代。有大殿面阔3间,进深2间。为灰布板筒瓦单檐歇山顶,平面而积1,000平方米,结构精巧。雄伟壮观。门外东西有两幢壁楼,为全市保存较完整的元代建筑之一。大殿有彩塑泥象五尊;中为贴金释迦牟尼塑像,高约4米,造形大雅,雕饰细腻;两边为文殊、善贤、阿难、加味彩塑像。建于十余米高的吴村古寨高台上,殿门向南,居高临下。寺前有文水自西向东流经南面至昝村注入黄河。周围皆平畴沃野,东边约五公里至黄河岸边。有古开化寺遗址,树木葱茏,风景如画。寺取佛语“佛光普照”之意命名。1957年3月31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❽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及碑帖
最有名的是“书圣”,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是《兰亭序》,但是真迹回已经被唐太宗答带入棺材,现流传的都是褚遂良的拓本。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这是公认的。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第一当然是《兰亭序》)。
怀素——行书《圣教序》,草书《小草千字文》。
柳公权——《玄妙塔碑》。
欧阳询——《礼泉碑》。
史游——《急就章》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二人并称“二王”,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
我个人比较喜欢晋和唐代的书法家,宋朝还有米芾,苏轼,宋徽宗,元有赵孟頫,明清以后仿体居多,没少有风格大家了。另外,秦代以前的文字多刻于青铜器之上,或者是悬崖峭壁,碑拓有流传下来的,但没有署名的书法家,文字为篆字;汉代多书于竹片和绢帛,有汉简,文字为隶书,也有些变体;隋唐逐渐演变为楷书,行楷,行草,草书之类。
现代书法家中个人比较推崇于右任,他创建了标准草书,算是有所建树吧。
❾ 汉砖的故事
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四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
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陆续出土狻为考古学者重视。
中国汉画像砖多盛于两汉 ,今日出土的为河南、四川、江苏等省。汉画像砖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彼时达官显贵厚葬习俗大兴于世。在墓室之中,视死入生,阴宅若阳,追求天人合一,人神相融,便雕画环壁,以成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之题材内容“成教化、助人伦”,颇有儒道哲学内涵,常见鳞身伏羲、蛇躯女娲、西王母东王公、轺车出行、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市井人物、渔猎耕读、建筑园林、草木禽兽、文字书法等,深刻折射了两汉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的世间风貌和审美格局。艺术创造和制作形式上,型制或巨、或细、或方、或扁。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迹翻制,又有阴线阳线雕刻,还有浮雕加线刻,地域风格各不同,出土异处,众美纷呈。是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物。
表现内容:
铭字砖与瓦当一样,实用价值依附于建筑、墓葬的需要。因此其文字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种:
1.制砖的地名、人名和管辖官署之名。这种仅几个字的记名,承继战国、秦代制陶工艺的习惯,多以戳记铃压于砖面,如右司空生产的砖上铃有“右空”“空”的戳记。以后民间制砖业发展,这种砖文上的记名逐渐被墓主人的姓名所代替。这种戳记原本是一种劳动工具,与汉代盛行的以检奸萌的印玺作用并不相同,但因其留下的印陶痕迹类似封泥,故被视为玺印的一个分支。
2,制砖人用于建筑上的标记。这种标记主要是数目、建筑使用方位以及尺寸等等。多为工匠以硬器直接刻画于砖上,如陕西凤翔汉代子母砖上的“四百卅”字样。成批制作时以戳记表现记号,或因建筑需要以毛笔墨书于砖上,这一种标记亦不乏其例。
3.纪年与纪事。汉代陵墓与民间墓葬中多见这种记录造墓时间的模印砖铭,如“建宁元年八月十日造作砖”“本初元年岁在丙戌砖”等。墓砖上还
录了不遗徐力耗费巨资厚葬的史实,如辽宁省盖县东汉永和五年(140)的墓砖上所记:“永和五年造作,竭力无徐,用庸数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义备矣。”
4.吉语、占祥祈祷之语。最初出现于几西汉宫殿官署建筑的铺地砖上,如“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砖、“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砖、长乐宫的“长乐未央、子孙益昌、千秋万岁”砖、“夏阳扶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砖、四川出土的“富贵昌、宜官堂,意气阳、乐未央,长相思、勿相忘,爵禄尊、寿万年”二十四字砖等等,通常书法讲究,富装饰趣味,与宫殿瓦当之精美相匹配。此外西安建章宫旧址出土的长方形“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砖,虽非铺地砖,但亦展现了华贵的宫廷色彩.与上述铺地砖当为同一品类。东汉时代,厚葬习俗遍及民间,小砖室墓上吉语砖铭大量出现,最常见的吉语是“大吉祥”“宜子孙”“富贵昌”之类,且与图案花纹相互映衬,表现了特有的装饰美。
5.墓志。汉代的墓志尚在雏形,具有典型意义的汉代墓志是出上于洛阳的刑徒墓砖,类似秦代的葬瓦,所记录的仅为刑徒姓名、里籍、卒年等。
6.其他。在汉代砖铭中还可见到数量较少的“买地券”,这是一种类似地契的随葬品,铭文记录了死者姓名、死亡年月及所买土地来源、大小、范围、价值、证人等。汉代地券多见铅板条,扬州甘泉东汉墓《刘元台买地砖券》是一块七棱柱砖,七面阴刻文字,颇类汉木机书写。此外汉代砖刻中还有一类与墓主事迹、制砖人、制造地均无关的铭文,大抵为民间工匠在劳动之徐的信手刻画,东汉末年安徽毫县《曹操宗族墓砖》中的许多铭文即属此种类型。流传至今的汉代《急就抓传》砖、《公羊传》砖,则当是民间工匠中通于文墨的书手所写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