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甲渠侯官遗址

甲渠侯官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2 09:29:24

㈠ 居延汉简的档中珍品

长城不仅起到御敌作用,它还是联系各民族友好往来的纽带,有一枚汉简十分难得地记录了汉朝和各少数民族的密切关系:“皇帝陛下,车骑将军下诏书曰:乌孙小昆弥乌就屠……”,记载的是何事呢?查《资治通鉴》载: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宣帝派郑吉为使都护西域骑都尉,西域都护府设在乌垒城,管理西域的乌孙、大宛、康居等36个属国。甘露元年(前53年)乌孙内部争夺王位,乌就屠自立为昆弥,汉宣帝特下诏书曰:“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遣长罗侯将三校屯赤谷(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伊塞克湖畔)。”这枚木简记载的就是这件事。以后西域发展为50个属国,“自驿长至将相王侯,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西域王公接受汉王朝册封。
尤为难得的是,还发掘出完整成套的册书,毫无缺损。如贝格曼一行在张掖辟郡肩水都尉府的广地侯官遗址发掘出的《永元兵物簿》,共77枚木简编为一册,其中有字者75枚,空白2枚,极为罕见的是,出土时,这77枚木简不仅次序未乱,而且编绳残迹犹存,由两道麻绳编缀而成,出土时裹作一卷。对研究汉代整理和保存木简档案的方法,提供了仅见的例证。其内容为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5年)广地侯官下属的侯长向侯官的报表,按月上报兵器状况,记载了烽燧中各种兵器的名称和数量,所使用的“敢言之”。“叩头死罪敢言之”为汉代公文的固定用语。
1974年前后发掘出《甘露二年御史书》一套,木简三枚,约500余字,相当于今日的通缉令,是一套法律档案,其内容为: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署名为“丞相少史、御史守少史”,“移(送)郡太宁”的一道律令,追捕一个女逃犯。她是汉武帝女儿盖主的贴身大婢,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盖主死,她家牵涉到谋反罪,判处“绝户”(剥夺宗室籍,幸存者一律免为庶人),这个大婢乘乱逃跑,未被抓获。甘露二年,大婢的胞兄,是盖主之弟、汉武帝第五子广陵王刘胥的马车夫,犯了叛逆罪,大婢再次受到株连,罪名是“大逆同产”,而被追通缉。
这套通缉令木简是给张掖太守的,张掖太守又将文件转给各都尉,都尉又转给各鄣塞侯官,鄣塞侯官又转给各侯长。发掘出的这套木简反映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发布文告、律令的文书形式,以及边塞各级官署上下级组织关系,和公文传递时的层层照转关系,对于研究汉朝的政治制度及文书档案制度,意义重大。
发掘出36枚木简一套的《建武三年十二月侯粟君所责寇恩事》,记载了东汉建武三年(27年)甲渠塞鄣侯官一个叫粟君的,诬陷雇工寇恩欠他的债,告到居延县里,县官查明情况,做出公正判决的经过,是研究汉朝司法诉讼制度不可或缺的珍贵档案史料。这一套木简按案情发展阶段和公文程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十二月乙卯(初三日)的木简,粟君向居延县官上劾书告发寇思欠债,居延县将劾书转给寇恩所在的都乡,都乡专管刑讼的啬夫(官名),复审寇恩,啬夫依寇恩的口供写了爰书(复文)回复居延县,认为寇恩不欠债。粟君不服,再次向居延县衙的上司居延都尉府上告,居延都尉府令居延县“更详验问”,居延县下文都乡再次验问。
第二部分是十二月戊辰(十六日),啬夫再次审问寇恩,写成爰书。
第三部分是十二月辛未(十九日),啬夫把坚持原口供的初三日爰书再次上报居延县,并将十六日书以附件形式随同呈上。
第四部分是十二月己卯(二十七日)居延县衙接到都乡爰书后,给甲渠侯官的移文,并抄附都乡爰书和给居延县的报告,甲渠侯官将这份文件连同爰书一起存档,并标其卷名为“建武三年十二月侯粟君所责寇恩事。”
这一组木简不仅给我们展示了汉代诉讼程序的全过程,还客观地记录了汉代衙署形成文书、上报下达、存档立卷的原则和方法。例如,木简的第四部分居延县衙给甲渠侯官用“移文”,就很有讲究。“移文”用于两个平级衙门或两个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居延地区甲渠侯官相当县级,且又是军事单位,而居延县衙是地方政府,因而用“移文”,这种作法和“移文”文件名称一直沿用到民国。
1973年在肩水金关的关城遗址发掘出《永始三年诏书册》,共16枚木简编连而成,内容为汉成帝刘骜永始三年(前14年)臣僚的奏章和皇帝的批诏。这组木简从内容上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共3枚木简,记载丞相方进、御史孔光给成帝的奏章名称。
第二部分:共6枚木简,记载了方进、孔光奏章的内容,如奏请颁布“除贷钱它物律”,规定“还息与贷者必不可许”的禁令,以及永始三年成帝的批诏,为本组木简主要部分。
第三部分:共3枚木简,记载了永始三年七月丞相方进将皇帝诏书下至“少府、卫将军、二千石”和各州郡刺史、郡太守诸官吏。
第四部分:共4枚木简,记载当年十月张掖太守谭、守郡司马宗行长史事,将诏书发布至肩水金关啬夫“令民皆知之”,事后此组木简为肩水金关啬夫收藏。(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这批珍品中的珍品之发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历史原貌,而且将汉代文书档案制度栩栩如生、无可替代地描绘和展现给了后人。
综上所述,20世纪两次发掘的居延汉简,有例行公文,官吏任免,人事变动,边塞动静,军纪处理,奉廪劳作,物资输调,物品出入、检核、折伤等等。此外,还有邮信、名籍、牒书、爰书、勋状、存档公文底稿以及吏民之间的买卖和借贷契约等等。这些汉简乃中国长城历史的真实记录。在挖掘过程中,由于采用了现代科学方法,因而其出土场所、层位关系的记载,都十分准确而清楚,发掘后的复原和整理皆十分规范、科学,海峡两岸对其保存也都精心、重视,未受到人为破坏。
居延汉简的出土,对研究长城乃至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边防、屯田、水利、地理、交通、法律、民族、宗教等状况,均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的可以弥补文献古籍略而不载或载而不详之不足,有的可以纠正史书上记载的错误,还有的可以为文献古籍上述而不明之处作诠释,因而居延汉简无论其自身,还是其内容,以其价值而言,列为中国档案界20世纪的“四大发现”之一,当之无愧。

㈡ “居延汉简”中存在的标注记号的含义是什么

汉简中的标注说明抄如下:符号代码表示名称标注属性或意图表示缺或损字释文注。□表示原简左缺释文注。·表示简文开头原简文记号。E·P表示额济纳旗破城子(甲渠侯官遗址)考古标注,地名,取“额”、“破”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读音。S4表示第四隧考古标注,取“隧”字汉语拼音第一字母读音。J表示金关考古标注,取“金”字汉语拼音第一字母读音。T表示探访考古标注,取“探”字汉语拼音第一字母读音。F表示房屋遗址考古标注,取“房”字汉语拼音第一字母读音。W表示坞壁内考古标注,取“坞”字汉语拼音第一字母读音。C表示障、坞以外的灰堆考古标注。数序表示旧简考古标注。E·S·C表示1976年卅井侯官次东隧考古标注,取“额”、“卅”、“次”之拼音第一个字母读音。符号代码表示名称标注属性或意图E·J·T21:2-10表示额济纳旗金关21探方第2至第10号简考古标注,其他字母加序号同。卩表示记账完毕原汉简记账符号。入表示收入记账符号原汉简记账符号。出表示支出记账符号原汉简记账符号。凡、右凡表示合计、总计记账符号原汉简用字。簿表示会计账簿,又称计簿原汉简用字。

㈢ 居延汉简是怎样被发现的

居延汉简是20世纪中国文明四大发现(其他三项是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之一,是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敦煌汉简,为汉代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居延烽燧遗址为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北起苏古诺尔,南至毛目以南。边塞遗址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5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大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居延烽燧的大部分遗址由鄣、坞构成,有的还有关门,如肩水金关遗址。沿着居延烽燧这条狭长防线上,还有大量的亭燧和塞墙。这条防线当日起了切断匈奴与羌联系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汉通西域的交通要道——河西走廊对匈奴的屏障。

居延汉简是居延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时代约在自汉武帝末年(公元前三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12世纪初)。对其共进行了4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分别在1930~1931、1972~1976、1986和1999~2002年。

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河(弱水)流域曾作过考古调查和试掘。沿弱水两岸,北起宗间阿玛,南至毛目(今鼎新)约250公里之间以及在布肯托尼与博罗松治约60公里之间,发现有汉代的塞墙和鄣堡亭燧,并在其遗址中总计约发现10200枚左右竹简。这些竹简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其经过详载于《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考古报告》一书。这次出简较多的地点,有宗间阿玛、破城子、瓦因托尼、博罗松治、布肯托尼、查科尔贴、金关、地湾、大湾等。

1972年秋,由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地区和人民解放军驻地部队等单位组成的甘肃居延考古队沿黑河,南起金塔县双城子,北至居延海进行了考古勘察。在调查、踏勘的基础上,于1973年和1974年夏秋季,对金关、破城子、甲渠塞第四燧三处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共获得汉简两万余枚。其中在金关遗址范围内,共开探方37个,出土简牍11577枚;在破城子出土竹简7865枚;甲渠第四燧出土竹简195枚。这批竹简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另外,1976年夏秋又在布肯托尼以北地区进行了调查。

1986年对地湾进行发掘,开探方20多个,共获得汉简千余枚,绝大多数已残破不全,十分遗憾。

1999年秋,以内蒙古考古所副所长魏坚为首的考古人员经过三年的工作,在甲渠侯关和一系列烽燧中发现500多枚汉简和数百件其他文物。此次发掘的后续工作至今还在进行。

在以上的四次发掘中,除出土简牍外,还发现并出土了弓、箭、转射、仓印、货币、木板画等文物。在这些文物中,有一件棨信比较重要,信为红色织物,上方缀系,墨笔篆书“张掖都尉棨信”六字。它可能既是通行关禁的证件,又是高级官吏的一种标识。

居延出土的汉简绝大多数是木简,竹简很少,就形状尺寸而言,有简(扎)、两行、牍、检、符、觚、签、册、椠、檄、过所、削衣等几种。

这些简册,有的是在废弃前还在使用的文书,有的出土就连缀成册,有的编绳虽已腐朽但仍保持原来的册形,有的散落近处可合为一册,有的则是散落在各处需要分类整理的。

简册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记载了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和兴衰历史,而且保存了一些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文献资料,涉及整个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宗教民族等各个领域。

经过初步整理,在简册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关于居延屯戍文书档案,而且此类简册占完整的文书也最多。

屯戍内容的简册,记载的屯戍制度非常完善,规定得详尽而灵活,尤其着重于传递速度,各亭燧间的相互配合,组成一个高效率的警戒通讯体系。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烽火制度、恢复居延都尉塞防的结构,了解整个居延军事系统的组织、纪律及运筹指挥等,都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例如建武初年“塞上烽火品”的十七枚,简长38.5厘米,其中在十六枚简首部标小圆点,尾简署标题。此简册记载的是居延都尉辖下的甲渠、卅井、珍北三塞临敌报警、燔举烽火、进守呼应、请求驰援的联防条例。条例规定,在匈奴人入侵的不同位置、人数、时间、意图、动向以及天气变化等各种情况下,各塞燧燔举烽火的类别、数量、方式、如何传递应和,发生失误又如何纠正等等。

另外,居延汉简也有许多关于屯田方面的简牍。这有利于我们对当时屯田制度的认识。

其二是登记和统计各种名籍和兵器、奉廪、钱粮簿等的簿籍。名籍类有史卒名籍、卒家属名籍、吏卒廪名籍、卒家属廪名籍等,还有专门记录吏卒日常工作的“作簿”和“日迹簿”等。

例如,出土的“骑士名籍”62枚,上中下三排横写,按军营编队,分别登记一百余名骑士的姓名、职务和籍贯。除名籍外,还有统计各亭燧军事装备情况的“守御器簿”、“折伤兵簿”和“戍卒被簿”;有记出纳钱财和粮谷的“出入簿”或“食薄”等;有“驿马名籍”和“驿马阅具簿”,在侯官治所还有所谓“诣官簿”,即其下属各亭燧士吏诣官办事的登记簿;在关卡遗址中还出土有吏民出入关的登记簿和过所、符传等。这些簿籍都各有书写格式,按规定的内容填写。

其三是爰书。颜师古曰:“爰,换也,以文书代换其口辞也。”爱书简册,体现的是一份刑狱诉讼程序。据《汉书·张汤传》记载,当时的刑讼程序是劫、掠治、传爰书、鞫讯、论报、具狱。居延遗址著名的爰书是在甲渠侯官第二十二号房址内出土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共出土简册36枚,第36号是此档案的标签。

据时间、内容、简制等判断,这是关于甲渠候粟君与客民寇恩诉讼之事的部分存档材料。包括爰书、都乡啬夫报告和居延县所下公文。前二份爰书是寇恩的口供记录。根据口供,甲渠候粟君雇寇恩到解得替他去卖鱼,约定出卖五千条鱼,要价四十万行钱,并用一头黑公牛和廿七石谷作为雇工费。到了解得,寇恩卖鱼不足四十万,他便把黑公牛卖了凑成卅二万付粟君妻业,还欠八万。回来后,寇恩用粟君雇他的儿子捕鱼的工钱廿石谷相抵。照理说,粟君还应该还给寇恩相抵余款。可是粟君却告到居延县迁、都尉府,诬说寇恩卖了借给他的牛不赔偿。上级要求查明此事,都乡啬夫便把两次口供上报,再由居延县批转。……“责寇恩事”册,对刑讼程序的前三项记载的非常完善。这样一份较完整,描述详尽的治狱材料,是极难得的。仅就治狱制度来说,它提供了一份基本完全的县廷鞫讯治罪的具体过程的资料,为研究汉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居延汉简所出述及狱讼事的简牍不少,但由于简册的散乱、残缺,过去往往不能将其内容理解清楚,现在找到了这样完整的材料,也必将大大有助于同类简牍的整理研究。

其四是官吏任免、军纪赏罚等公文、公事,此类简册包括官吏的上任、罢免;修建土木工程等的项目、规格、用料、人数;坐罪行罚的檄书及各种碟书、律令、品约、劾状等等。其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

第二大类是关于政策法令和重要事件的简册。此类简册很多,有武帝的儿子刘胥集团的阴谋篡权事,有窦融的功绩事,有桑弘羊任大司农以后制定的赎罪令。还有王莽时期关于更改官制、改长安名称和五均平准等事。

第三大类是纪年简。纪年的简册数量比较多,记载了武帝的几个年号有元朔元年、元狩四年、元汉二年、太始二年、征和三年、后元元年等。昭帝到王莽时期的年号基本上是连续的,宣帝时的最多。王莽到建武初,年号记载则较紊乱。这正好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等社会形势和政治动荡的状态。

除了纪年号外,此类简册还记日、记时,这对我们研究当时的历法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除了以上三类简册外,还有很多。例如,出土的“相利善剑刀”,是一篇鉴别刀剑优劣的专著,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佚书《相宝剑刀》的部分抄本,其他还有《九九术》、《急就篇》、《论语》等著述残简。出土的居延医简,不论是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还是丸、散、丹、剂等治疗药物配剂,都能从中查到实例,使我们得知当时人们的病情,对中医学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另外还有关于历书、干支表、天文星象、星位、日食、地理等方面的简册。居延简续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使用简续上自春秋战国,下至魏晋唐宋,长达一千余年。从居延出土的简牍来看,书体基本上为隶书章草,书法已基本趋于成熟。从点画到结构,从简白到行气都极其讲究。工整的隶书端庄谨严,笔笔不苟,飘逸俊秀;而大量章草简册,用笔自然简洁,运转流畅,衔接自然。这些简册多为下级小吏所书,由此可见当时书法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简牍书法几种字体各具特色,笔姿精妙,古雅典丽,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辉煌篇章,对其观摩研究,势必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

居延汉简从第一次被发现一直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居延汉简进一步的分类整理和考古发掘,人们对它的研究正日益深入。

总括过去,对居延汉简的研究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纯地考释简文,第二阶段基本上是结合简文作历史考证,第三阶段是结合简册的出土地点、类型、内容,从屯戍档案等角度做全面的分析。随着居延汉简的进一步的分类整理和考古发掘,人们对它的研究正日益深入。例如,李振宏、孙英民先生著《居延汉简人名编年》一书,是以人名作系联而进行研究的。罗先文先生的《(居延汉简)“病名籍”简发徽》则是从医疗制度方面来进行专题的研究。

㈣ 内蒙古的美景有哪些

月亮湖景区月亮湖景区 面积约3 km2,是一个秀丽的淡水湖泊。东望其状如新月,西瞰似中国版图,属古代湖泊因长期干旱而被分割的时令湖之一,因长期受地下承压水的维持而不干涸。湖水凝碧,苇丛含烟,各种鱼类翔游浅底,珍禽异鸟翩然湖上,是度假旅游的胜地。
敖伦布拉格峡谷景区 敖伦布拉格峡谷是以流水作用兼有风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地貌。景区内发育十大峡谷,总体由西向东展布。峡谷蜿蜒曲折,两壁陡峭,风蚀龛和各种风蚀地貌形态各异,如人似画,栩栩如生。骆驼瀑飞流直下,砂岩石柱挺拔矗立,雄伟壮观,是研究我国干旱区丹霞地貌成因和演化的典型地区。
通湖景区通湖景区 位于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四面沙丘环抱,内部湿地富饶,湖畔绿草茵茵,牛羊成群和白色蒙古包群、五彩野营帐篷与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景色怡人,如诗如画。 巴丹吉林沙漠景区 总面积4.71万km2,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以“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最高沙峰为必鲁图峰,海拔1609米,相对高度500米,是世界沙山的最高峰,号称“沙漠珠穆朗玛”,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俗称“沙漠千湖”。在众多湖泊中印德日图泉最为神奇,不足3m2的暗礁上有108个泉眼,被誉为“神泉”。巴丹吉林沙漠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 曼德拉山岩画景区曼德拉山岩画景区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曼德拉山岩画中保存有6000多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构成了曼德拉山岩画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研究我国的民族史、美术史、畜牧史、天文史、宗教史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真实的资料。 额日布盖峡谷景区 额日布盖峡谷由北向南呈“人”字形展布,长约5km,两壁岩石呈褐红色,其基岩是距今约1.5~1.8亿年的侏罗纪砂岩和粉沙岩。主要在流水冲蚀及风蚀作用下形成。 胡杨林景区胡杨林景区 额济纳胡杨林是世界上现仅有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现有面积44万亩,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金秋的胡杨林是额济纳最富魅力的景致。胡杨又名梧桐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胡杨属落叶乔木,多生长在水源附近,耐盐碱,生长较快,生命力极强,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生命之说,是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居延海景区 居延海景区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北38km,保有水域面积35.4 km2。景区内包括烟波浩淼的居延海,茫茫无垠荒漠戈壁,戈壁与沙漠的过渡带,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人们在沙漠中寻找奇迹,渴望真切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黑城文化遗存景区黑城文化遗存景区 黑城文化遗存景区位于额济纳旗东南部,距达来呼布镇约25km,包括黑城、怪树林、红城、绿城、大同城和甲渠侯官遗址等景点。它向世人展现了不同时期额济纳的人文历史,漫步走进黑城遗存景区,将会让我们缓缓揭起古代额济纳神秘的面纱。

㈤ 我国第一个自治区是

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自治区,全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7个市;兴安、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阿拉善5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3个盟辖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首府设于呼和浩特市,主要城市有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集宁、锡林浩特、鄂尔多斯、临河、通辽、呼伦贝尔、满洲里、二连浩特。
内蒙古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地域辽阔,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当太阳从它的东端冉冉升起的时候,它的西端还沉睡在甜蜜的梦乡之中,而且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方初露晨曦;当南端已是春风送暖、芳草萋萋的阳春季节时,北端还是—片白雪皑皑的世界。内蒙古因其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
内蒙古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绵亘2000多公里的大草原,占全国草场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这里有森林面积二亿三千四百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在我区已发现百余种矿种,且煤炭的储量占全国首位,储量超过二千亿吨;稀土含量比世界其他各国探明的总和量还多。土地肥沃的河套平原和辽嫩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塞外粮川和谷仓,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原因,盛产的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都可称得上是绿色食品。内蒙古地区现拥有多种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各种名贵药材、土特产品驰名中外,备受国内外广大人士的喜爱。
内蒙古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和他们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舞台。这里的历史象一条长长的河古老而又悠远,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充满智慧而又勤劳的祖先们在这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河套文化”、“大窑文化”、“红山文化”等,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内蒙古山脉蜿蜒数千里,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有著名的沙漠和平原,内蒙古大草原世界闻名。古代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这里草原风光的生动描述。如果你在夏天来到草原,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泻千里的绿野。那平地是绿的,溪水是绿的,线条柔美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色横流,直至遥远的天边。在那苍翠欲滴的绿野上,间或点缀着一些野花,姹紫嫣红,把千里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原上的雪白的蒙古包升起的缕缕炊烟,彩云般流动着的马群、羊群,牛群,远处飘来的牧羊姑娘的阵阵歌声,又给这幅美丽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放眼远眺,天空是那么蔚蓝,那么高远,大地是那么碧绿,那么壮阔。置身于这样的境界,怎么能不让人陶醉,让人心旷神怡?还有那雄伟的大青山、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莽莽苍苍的林海、烟波浩淼的湖泊、浩瀚无垠的沙漠奇观足以让你感叹不已,留恋忘返!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草原风光,也不乏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如呼和浩特的昭君墓、华严经塔,包头的五当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额济纳旗的甲渠侯官遗址、黑城子,宁城县的辽中京遗址,巴林左旗的后召庙辽石窟寺,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和乌兰察布盟著名的宗教圣地百灵庙等。
内蒙古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正如歌中唱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动人的歌声传到四方,越来越多四方朋友的足迹踏上过这片美丽的土地。欢迎您到内蒙古大草原来看一看,我们草原人将手捧洁白的哈达,献上醇香的美酒,以我们特有的热情和宽广的胸怀迎接您的到来!

㈥ “居延汉简”“居延新简”都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1930年,来西北科学考察团在自今甘肃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县遗址,发现了万余支汉代木简,史学界称为“居延汉简”;1972至1974年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发掘了水金关、甲渠侯官、甲渠塞第四燧三处遗址,又出土了近两万支新汉简,史学界称之为“居延新简”。

㈦ 集宁市改为乌兰察布市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吗

首先,原来抄的行政区划是这样的:一个盟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盟公署所在地在集宁市,而集宁市只是一个县级市,这样会很烦琐;现在相当于合二为一了,集宁市成了地级市,而原来的盟也不存在了,这样少了一套政府班子,盟公署没有了,当然,这里面不会有下岗的,呵呵!
其次,这也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行政区划早晚是要统一的,少数民族早晚是要被同化掉的,这个放心,虽然我也是蒙古族,大汉族会逐渐把少数民族的特征(就象盟)磨掉的,这里面会有政治目的,呵呵,想多了!

㈧ 古代的烽火的作用及不同点燃方式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周朝的疆土在现在的陕西岐山一带,因为大力发展农业,国家逐渐富裕兴旺起来。当时西邻的戎狄,时常来侵扰和抢掠,为了抵御戎狄的侵犯,必须有迅速灵活的通信手段。于是,周朝在边疆一带,设置了很多烽火台,这些烽火台是用石头砌成的方形台子,高出地面约7 米,每个烽火台相隔5里左右,台台相望。平时台上堆满柴草和狼粪干,由士兵昼夜看守。一旦遇有紧急军情,夜间举火,就是点燃柴草;白天举烟,就是点燃狼粪。狼粪燃烧时黑烟直上,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见,所以烽火台又称狼烟台。根据敌情的不同,还可用不同的举火放烟方式。如敌人在500 人以下时,放一道烽火,在500 人以上时,放二道烽火等。这样,每当一个台“报警”,邻近的台看见之后,马上也放烽火,一台接一台把消息迅速传到远处。军队见到那熊熊火光和滚滚浓烟,会立即整鞍备马,准备迎击。即使把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京都,也不过一天的时间。而如果用快马报信则慢得多。

http://ebook.mumayi.net/9/gljx/ts009029.pdf

汉代边塞将敌情分为五品:
第一品,敌十人以下在塞外者;
第二品,敌十人以上在塞外,或一人以上、五百人以下入塞者;
第三品,敌千人以上入塞,或五百人以上、千人以下攻亭障者;
第四品,敌千人以上攻这障者;
第五品,敌已据守亭下障城者。
(2)蓬火信号。与上述敌情分品相应,蓬火信号亦随之对应地分为五级:
第一级,昼举一蓬,夜举一苣火,毋燔薪;
第二级,昼举二蓬,夜举二苣火,燔一积薪;
第三级,昼举三蓬,夜举三苣火,燔二积薪;
第四级,昼举三蓬,夜举三苣火,燔三积薪;
第五级,昼举亭上蓬,夜举离合火。
蓬,以缯布制作,白天有敌情,在烽火台下用桔槔或辘轳升起,使后方传递烽见而知之; 苣火是用柴草堆积,夜间有敌情,则在烽火台旁点火燃烧,白天可见烟起;夜间有敌情,则 将苣薪插在烽火台上的木橛上点燃(敦煌是用芦苇捆成直径约20厘米粗的苣束),同时在烽 火台下也燃烧一定堆数的积薪,以便后方望见火光而伟烽。唯有“亭上蓬”和“离合火”分 别为危急信号。当敌人已占领烽火 台下的障城,烽火台受到直接攻击时,白天则在烽火台 上挂起布蓬,夜间则在烽火台上举离合火。离合火,据推测是举起两个火 把,频作分合以 示紧急 。

2、蓬火传递速度
汉代蓬火制度中有受付应和的有关规定,要求及时受会,迅速递传。根据研究所得,汉代 蓬火一汉时约行九十九汉里,西汉用十八时一昼夜制,那么一昼夜当行一千七百八十二以里 。陈梦家先生推算一汉里约为2325米。折算为今制(昼夜24小时,一里500米)则一昼夜当 行一千一百五十八里,每小时行四十八里。在没有飞机、电话、电报的西汉时代,其传递更 快。
3、应变、善后与保密
除前述内容之外,还规定了其他的就变措施。例如除烽火台的报警外,候官、尉吏还要将 敌人人数和到达部位立即上报尉府。遇大风降雨不能施放蓬火、或与邻烽过远,所发信号不 易被发现者,皆需急驰传告邻烽及都尉府。境内屯田官吏亦应随时注意烽警措施等等。总之 制度相当完备。
《蓬火品约》属于军事机密,古代又有相应 的保密规定,不准泄露。所谓放烽多少,具 有式文。其事隐秘,不可具引“故后世知之无多”。
4、天田验迹
汉代在长城外侧挖出壕沟,与长城并行,沟内填土布沙,谓之天田。夜间若有贼人偷入或逃出,会在天田内留下足迹。天明验之,可知其人数多少及出入方向上报尉府、郡府 ,以供首脑机关采取相应措施。但天田验迹的意义,主要在于为事后的补救提供参考,尤其 是为境内的治安和肃奸提供参考。北朝隋唐时期的“土河”制度大约就是汉代塞外天田制度 的变用。
敦煌长城沿经的烽燧及其相关的设施与制度,随着长城的废弃而罢废。但郡境辐射四出的警 烽系统,则被后世所继承。其中线路及烽点会随着本郡周边军事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但 这种“警烽”设置却一直保留到清朝末年。

http://www.chinagreatwall.org/detail/news_detail.jsp?info_id=1100052894&cust_id=greatwall

6、对《塞上烽火品约》(F16:1——17)册的研究:

该册 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侯官遗址编号第16号房址内。共有17枚简。[27]初师宾在《居延烽火考述》中将居延汉简烽火文书分为四类,分别是督行烽火的诏檄类——“督烽”、“报烽”书,烽火戍务记录——“烽火出入时”、“出入界课”等,烽火司法文书——烽火“举”、“劾状”、“推辟案”等,烽火律令章程——“烽火品约”等。该册为“烽火品约”。文章对“烽火品约”的书写格式、时代等都有详尽的考证。这些简的形制分:扎、两行、版等数种,书式以分条书写为主,每条之前加“●”号,每简书写一条。只有个别的不加“●”,每简并列写两条内容。从时代上看,为东汉建武年间。前12条为“品”,都是燔举烽火的具体规定,包括敌情的各种地点、时间、人数、形式,和相应的不动烽号、数量、组合共三十种。 后四条。是不便设置品级的一般性规定,或属特殊情况,适用于各塞,是为“约”。该《烽火品约》册为迄今所见同类文书中唯一完整的文书,是一份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品约既然规定了:烽、表、烟、火、积薪五类,那么实际情况也就职能如此,而不能或多或少于这个数目,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从品约具有“法‘的意义上说的。基于同样的原因,对烽号、组合及赋予的信息含义加以规范,例如:烽号有主次之别与职能上的分工,烽号组合的的不重复性,塞防各部位各设立烽火标志,举升烽火的的次序,烽号昼、夜的转换等,在这册文书中都有充分的反映,揭示出汉代烽火技艺的许多前所不知的奥秘。此外,制定品约还必须考虑敌人侵扰的方式、特点,边塞对敌作战的方针,以及己方的军事势力、地理位置等因素,这些在册中也遗留下明显的痕迹。譬如各个塞隧地点在册文的出现及不同的对待,实际上就是它们在军事防务上的不同地位。3简中首次提供甲渠塞在伊肯河东岸还有另一道塞防。汉代边塞的基本战斗集团是都尉,可制定烽火品约的最低级别也属都尉。该品约适用于其下属的殄北、甲渠、三十井三塞和居延地区的民政、农官系统,而它们无权制定。边塞都尉数目不等,郡太守必然有高一级的烽品加以统调,而全国亦当有统一的条例、规定。各区域之内的烽品,因时代、地域的不同,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但各烽品之间必须基本划一,具备“共同语言”。否则,烽火就不可能迅速无误地传远,并互相交流信息。烽品是烽燧系统必备的机密文件。严格控制了发放数量和范围,故出土数量甚少。掌握烽品条文可能主要是官吏的事,一般隧卒则靠官吏教习,或背诵记忆。隧卒们大都文化程度低,诵记“约”文尚可,熟记“品”的条文就比较困难。关于汉代烽火信号,初师宾认为,应有五类:烽、表、烟、苣火、积薪五类;细分之,每类又包括若干不同品种。烽是草编或木框架上蒙覆布帛的笼形物;表是布帛旗帜;烟是烟灶高 所升烟柱。以上三种主昼。苣火,乃举燃苇簌束火把,主夜。积薪为巨大草垛,昼燃视其浓烟,夜则熊熊大火,日夜兼用。故各具特点,绝不混淆。
“烽火品约”册等的发现,引起烽号的再研究。据此册,烽、表纯属不同的两种信号,皆白日升举,此亦得到公认。文章对每类烽的具体形制、使用办法等也有详细的考述。文章通过该册的材料对边塞烽火的运用和传递有深入的研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烽品的烽号于烽号的组合、发现敌情与发出警报、烽火的方向、起止、受付,烽火的速度与隧次、通府、传言、平安火、内保制度,出界和塞次。
文章对“烽火品约”册的研究及其相关的问题的研究是深入和全面的。
吴 壬骧《汉代烽火制度探索》认为,前者如9——16等简,后者如1——8等简。汉代边塞烽火制度为汉代烽火制度之一种,由中央、郡、部都尉等三级逐级颁发。中央颁发者称“品”,郡、部都尉颁发者称“品”。郡的《烽火品约》,内容多根据中央的《烽火品》制订;部都尉的《烽火品约》,则根据其辖境范围、隶属单位和地望条件,补充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各都尉府颁发之烽火品约,其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别。吴文将品约中记载的根据敌情、敌人到达部位与具体的时间、信号列表进行了对应。文章对简册中出现的烽、表、灶(包括考古发掘的资料)、苣火等器具的形状、结构、使用规则,边塞塞防建筑亭、望楼、坞等也有考证。并通过“烽火品约”册归纳出了“汉代烽火制度”简表: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9#_ftnref4

㈨ 内蒙古有哪些风景名胜

月亮湖景区月亮湖景区 面积约3 km2,是一个秀丽的淡水湖泊。东望其状如新月,西瞰似中国版图,属古代湖泊因长期干旱而被分割的时令湖之一,因长期受地下承压水的维持而不干涸。湖水凝碧,苇丛含烟,各种鱼类翔游浅底,珍禽异鸟翩然湖上,是度假旅游的胜地。
敖伦布拉格峡谷景区 敖伦布拉格峡谷是以流水作用兼有风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地貌。景区内发育十大峡谷,总体由西向东展布。峡谷蜿蜒曲折,两壁陡峭,风蚀龛和各种风蚀地貌形态各异,如人似画,栩栩如生。骆驼瀑飞流直下,砂岩石柱挺拔矗立,雄伟壮观,是研究我国干旱区丹霞地貌成因和演化的典型地区。
通湖景区通湖景区 位于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四面沙丘环抱,内部湿地富饶,湖畔绿草茵茵,牛羊成群和白色蒙古包群、五彩野营帐篷与浓郁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景色怡人,如诗如画。 巴丹吉林沙漠景区 总面积4.71万km2,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沙漠以“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最高沙峰为必鲁图峰,海拔1609米,相对高度500米,是世界沙山的最高峰,号称“沙漠珠穆朗玛”,巴丹吉林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被誉为“世界鸣沙王国”。沙漠中已探明的湖泊有144个,俗称“沙漠千湖”。在众多湖泊中印德日图泉最为神奇,不足3m2的暗礁上有108个泉眼,被誉为“神泉”。巴丹吉林沙漠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 曼德拉山岩画景区曼德拉山岩画景区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曼德拉山岩画中保存有6000多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构成了曼德拉山岩画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研究我国的民族史、美术史、畜牧史、天文史、宗教史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真实的资料。 额日布盖峡谷景区 额日布盖峡谷由北向南呈“人”字形展布,长约5km,两壁岩石呈褐红色,其基岩是距今约1.5~1.8亿年的侏罗纪砂岩和粉沙岩。主要在流水冲蚀及风蚀作用下形成。 胡杨林景区胡杨林景区 额济纳胡杨林是世界上现仅有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现有面积44万亩,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金秋的胡杨林是额济纳最富魅力的景致。胡杨又名梧桐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胡杨属落叶乔木,多生长在水源附近,耐盐碱,生长较快,生命力极强,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三千年生命之说,是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居延海景区 居延海景区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北38km,保有水域面积35.4 km2。景区内包括烟波浩淼的居延海,茫茫无垠荒漠戈壁,戈壁与沙漠的过渡带,以其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人们在沙漠中寻找奇迹,渴望真切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黑城文化遗存景区黑城文化遗存景区 黑城文化遗存景区位于额济纳旗东南部,距达来呼布镇约25km,包括黑城、怪树林、红城、绿城、大同城和甲渠侯官遗址等景点。它向世人展现了不同时期额济纳的人文历史,漫步走进黑城遗存景区,将会让我们缓缓揭起古代额济纳神秘的面纱。
海森楚鲁风蚀地貌景区 “海森楚鲁”为蒙古语,意为“像锅一样的山石”。在方圆数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景区内风蚀母岩为距今约1.5~1.8亿年的侏罗纪花岗岩,由于岩性及其矿物成分的差异,加上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了各种风蚀地貌。海森楚鲁是我国西部地区花岗岩风蚀地貌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是研究风蚀地貌形成和演化的天然博物馆。

㈩ 居延汉简的出土文物

两次发掘的汉简,多为木简,竹简极少,乃因西北少竹之故。木简长度为汉尺1尺(.1厘米)。简牍形式与文种:有简(唐代孔颖达解释为:“简之所容,一行字耳。”);牍(孔释:“牍乃方版,广于简,可以并容数行”。);检(覆盖在简牍正文外的表皮,如今曰信封);符(木制的通行证、身份证或相当于今日之护照);棨(出入关津用的凭证,亦称“棨信”,在肩水金关遗址发掘,为21×16厘米的红色织物,上写“张掖都尉棨信”,其文字为鸟虫书。);签(亦称“遣策”,坟墓内随葬品的清单或目录);多棱之觚(在一块方木的四面写字);两行(加大宽度的木牍);削衣(将木牍上错字削下来的木片)等等。还有其字体有小篆、隶书、章草。
这批简牍的形式,有的以前只在古籍文献中有记载,如“检”,此次人们首次见到实物,方知在“检”上还写有收件人的姓名、地址。如发掘出一“甲渠侯官”检,中间一行是收信人官职“甲渠官”,右侧“高弘”乃封信人姓名,左侧小字写上何时到达,收到信后在简侧签名。“检”下端有一凹处,用以绑上细绳,绳之结头封上泥,泥上盖钤记,别人则不便私拆了。因阳文印章盖在泥上,字成阴文,不明显,易仿造,因而纸张发明前,简版泥封多用阴文印章,用阳文印章乃发明纸张之后的事。从发掘的“检”中可知汉代公私信件以这种方式传递,进而还可了解汉代公文和邮传制度。
1972年重点对怀疑是甲渠侯官的“档案室”遗址挖掘,在此出土了从王莽天凤元年(14年)到东汉建武元年(25年)的各种簿籍70余册,每个簿册以二道或三道绳索编缀,缀以红线的多属于王莽时期,为简牍的断代提供了依据。在此“档案室”内还发掘出各种简牍900余枚。在北、东、南三面出土的简牍多为昭帝、宣帝时代的,西北部多为元帝、成帝时代的,西部为王莽时代的,说明在“档案室”内的简牍是按形成时期分类保存的。其文种还有律令、檄文、符券、匡方、日历等等。
就发掘的居延汉简之内容而言,更是丰富多彩,有记载政策汉令(如兵制和屯田制度)和重要事件的、有官吏任命书及侯官组织、有追捕亡人的通缉令、有边境备警的通知、有烽燧制度及烽火信号的规定,还有一些抄写的残简,如《算术书》、《九九术》、药方、《卷颉篇》等等,反映了汉代科技文化知识之普及。
汉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莫过于继承秦朝,大力修筑长城,秦汉修长城资料,现存极少,但在居延汉简中却有充分的记载。后人经常疑问,在西北荒凉的不毛之地,如何大规模筑城?居延汉简的记载解答了这个问题,秦汉以屯田、徙民来实现筑城、戍边的任务。有一枚居延汉简记载了屯田情况:“元康四年(前62年)二月己未朔乙亥,使护鄯善以西校尉吉、付卫司马富昌、承庆、都尉寅重郎”,这枚木简讲的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设立了西域都护,以管理当时西域50个属国的行政事务和屯田,自此西域屯田大发展。
还有的木简写有“……诣居延为田,谨诣故吏,孝里大夫……”。是说派一个有经验的官吏孝里大夫到居延管理屯田。“徐子禹自言家居延西第五辟,用田作为事。”“……郡?阳槐里景?,家居第五辟……”。“田舍再宿,又七月中私归遮虏田舍一宿”等等。可知居延有“田作”所居之“辟”若干、有田舍若干、城里有里居,由孝里大夫这样级别的官吏来管理,可见居延在西汉是屯田、实边的战略要地。
居延汉简还详细记载了发现敌情时,如何发挥长城要塞烽火台的作用。1974年在甲渠侯官遗址出土了《塞上烽火品约》木简17枚。“品约”是汉代的一种文书形式,用于同级衙署之间签订或互相往来的文书。《塞上烽火品约》是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甲渠、三十三井这三个要塞(即“鄣”)共同订立的联防公约,反映了发现敌情时,长城各要塞应如何点烽火以传递消息,无疑这对于研究长城御敌详情,弥足珍贵。
《塞上烽火品约》第九条:“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燔薪者,旁亭可举烽、燔薪,以次和如品”。是说如果匈奴人攻来,守要塞者来不及燃薪,或被围困而无法燃薪,邻近的烽火台有义务点燃自己的薪火。
《品约》第十条:“若误,亟下烽灭火,侯尉史以檄驰言府。”若万一信号有误,立即“下烽灭火”,由侯官的尉史将书面报告驰报都尉府。
《品约》第十四条:“匈奴人即入塞,千骑以上,举烽,燔二积薪;其攻亭鄣坞,□□□举烽,燔二积薪,和如品。”匈奴来犯,(不满千骑,只烧一积薪;超过一千人,烧二积薪;两千人以上,烧三积薪)。其他烽火台以火势大小判断来敌之数。
《品约》第十六条:“匈奴人入塞,天大风,风及降雨,不举燃者,亟传檄告入,走马驰□以夜,急疾□□□。”匈奴入侵,天气恶劣,无法点薪,则应立即写书面报告驰送上司。
上述几枚木简的内容,形象描绘出长城要塞,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生动画面。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