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河洛古国遗址意义

河洛古国遗址意义

发布时间: 2021-03-02 14:24:39

㈠ 2020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发布!你都知道哪几个

据我所知,2020发布的国际十大考古新闻中英国巨石阵周围的巨型柱坑便是其中之一


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很多人猜测,这会不会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天文台。我的猜测是会不会是在当时有什么陨石落在附近?然后被人们发现就天天观察天象,观察日出月落,和天气变化,然后还把这些大石头建造起来,用来计量时间和四季。(会不会当时居住的是外星人,他们星球被毁,流落到这个没有适合他们生存地球,建好巨石阵没过多久他们的食物没了,就活不下去了ε=(´ο`*)))唉真可怜)

巨石阵的神秘

它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是就是巨石阵的每个石头都有几亿吨,那么当时的人们是靠什么工具把它们搭建起来的呢?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是太令人钦佩了,(如果能分我一半就好了)当然它的用途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猜测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关,那他附近的巨型柱坑曾经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吗(会不会是外星人向他们走丢的伙伴传递信号哇)

㈡ 中国为什么称为五千年历史呢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中华文明肇始于五帝,五帝为黄帝、颛顼(音专须)、帝喾(音酷)、尧、舜。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8年,相传历法元年始于黄帝登基之日起算起,从黄帝登基开始算起,至今已有4717年了。这也就是华夏五千年的由来吧。

我国古代史书上的记载,可推算的确切纪年,是从西周的共和时期开始(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纪年,早先只能做大致的推测。从公元前2698年到公元前841年年,1800多年的历史,是缺失确切的纪年的。

要验证一个古代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物质上的表明其存在的证据。现在发现的古老文明几乎都是其遗迹被发现之后,才被确定的。


商朝的确认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事实上就在近代,商朝的地位还和夏朝一样,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存在。但是一样东西的发现,让这个古老的王朝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个东西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纯属偶然。清朝末年的1899年,北京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买到的一种叫做的“龙骨”的药材上发现许多奇特的符号,经研究,他认为那是比汉代的文字更古老的文字。他非常开心,开始收集这些“龙骨”。

到1917年的时候,在甲骨学认字方面得到了比较大的突破,比如著名的学者王国维认出了很多商王朝国王的名字。他把这些名字串起来以后,发现跟司马迁《史记》所说的商王朝国王的序列是一样的,这就更加证明它是商王朝的文字了。

双槐树遗址发掘现场

㈢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和河南哪个历史古老

陕西地抄区和河南地区都是中华文袭明的发祥地,总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样古老。
文明的起源地上旧石器时代遗迹发现最多的是山西(丁村遗址、匼河文化、西侯度文化),而陕西蓝田人更早一些,而河南织机洞遗址更晚一些。然而并不是所有旧石器人类遗迹,都是我们的同系祖先,因此周口店也罢、蓝田人也罢,既然并非一系的人类,何称早晚。
再看新石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由我们现在人类共同祖先便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从现在发现的遗址,河南裴李岗,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左右,而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关中。似乎是河南早于陕西。
但是7000年前,河南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绝对不可能是人类文化的中心,因此仰韶文化中心在陕西也不足为奇了。

㈣ 炎帝陵在湖南还是陕西

陕西省宝鸡市炎帝陵-宝鸡为炎帝故里
湖南省炎陵县炎帝陵
山西省高平市炎帝陵

㈤ 西方史学界认为夏朝不存在,那夏朝真的存在吗

存在。此前,夏朝的遗址主要集中在河南二里头处,被学者们称为“二里头文化”。今年发掘的一处遗址,为夏朝的存在添了新的佐证,在今年五月份左右,在河南省郑州巩义发现了一处古代双槐树古国时代遗址,专家学者为此还专门召开了发布会,解释和介绍了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的重大考古成果,专家们认为该遗址是目前为止的在中国仰韶文化中晚期时期的初期阶段发现的最高规格的中心都城聚落。但是西方国家这一否认的观点可能很快要被打破了,就前面所提到的“河洛古国”文化遗址的出现,再加上河洛古国也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并且还发现了被后世承袭的许多文化传统,可以说直接填补中华文化起源的关键时期,证明了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未曾中断,并且时间还要再往前推几百年了!

㈥ 河洛古城发现后,你还觉得中国历史是起源于夏商周嘛

谁说中国历史起源于夏商周?《史记》明明白白写着从五帝开始。《史记》第一卷叫做《五帝本纪》,随后才是《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

即使按照考古发现的公认年代,也是从商代开始有了确切的考古证明,夏代最多只能确认晚期,无法证明早期的细节。所以说,中国历史起源按史书是五帝,按考古是商代,怎么也谈不到把“夏商周”当起源。

双槐树的年代,等于比黄帝时代早了一个周朝,还属于仰韶文化的中期。如果说是炎帝,年代勉强对得上,但炎帝的线索更模糊,更难以匹配相关的传说。

总体来说,5000年前的中原大地上,上古文化的复杂程度远远比传说故事更加丰富多彩,远远不止是炎帝、黄帝、蚩尤这些人物。上古传说留给我们的,可能只是真实历史的一丁点皮毛,而且还是被扭曲过的。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中华文明在五千年前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当不得了。

㈦ 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华夏文明5000年,中华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基础,中国文化通过不同程度的整合而形成最终的华夏文化,在源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究竟哪里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4,文化自信

我们作为中国人,而中国作为最后的一个大国,历史文化悠久,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多种文化。比如说:儒教,道教等等,这都是我国人类发展中的智慧结晶。都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现在放眼全球,有谁能比中国的历史更加长远?有谁比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更深?我们必须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对中华的起源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它就是在上古时期黄河长江流域不断地发展与繁衍,才形成了如今这个历史厚重的中华文化。在这里也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地宣传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文化也能够走向全世界。能够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以上就是笔者的观点,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欢迎来讨论。

㈧ “北斗七星”文化内涵指的什么



(河洛古国北斗九星)


何时的古人观察到了“北斗”?


距今65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发现了蚌壳雕成的“北斗”图形,就是说,真正发现并引起注意,肯定还要早得多。


距今5000多年的“河洛古国”遗址,不仅发现了“北斗七星”图形,还发现了两颗“伴星”,成了“北斗九星”。


神奇的是,智慧的先民,把“七星”想象成“斗”的“图形”“图象”。


《诗.大雅.大东》云:“虽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仅凭“北斗”之变化,古人已可区分“四时”。


北斗七星,四星如斗,三星如杓。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谢敕贲看讲启》云:“均斗杓以命四时”。


“斗杓”亦称“斗柄”。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不但凭藉“北斗”可以区分四季,还可以精确到月,即所谓斗柄所指具体之辰,称“斗建”。


如,正月斗柄指寅,称“建寅之月”;二月斗柄指卯,称“建卯之月”。


《汉书.律历志》曰:“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

以“北斗”作为基准坐标,上古先人建立了完全的星象体系。


第一步,古人重点观测了“北斗”的两侧,发现了东方的“角宿”和西方的“参宿”,而且总结出了“北斗”运行与此二宿的关系。


《史记.天官书》说,“杓携龙角”,“魁枕参首”。


古人以这二宿为主,划分了天上的东西二“宫”——“东宫苍龙”和“西宫白虎”——“角”即龙角;“参”为虎首。


向南观测,古人又发现了“南斗”。


《史记.天官书》讲了“北斗”与“南斗”之关系——“衡殷南斗”。


司马迁说,“北斗”三星之勺的延长线,指向“东宫苍龙”的角宿;“北斗”四星之魁指向“西宫白虎”参宿首星;“北斗”第五星“玉衡”引出的直线,指向“南斗”。



距今6500年前的西水坡遗址中,北侧“北斗”蚌壳图形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是蚌壳组成的龙虎图形。


接着,古人又划分出了“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


这样,古人将整个星空,划分成了“四宫”,也想象成了“四象”。


这“四象”,分布于从地面观测太阳的周年视运行轨道的东西两端和南北两侧。每“象”,包含七个恒星群,称“七宿”,合共“二十八宿”。





古代先人对上述恒星的观测,是异常坚韧和持久的,每个星宿,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被观测“星”,古称“据星”。


正是这样持续数千年的观测,古先民们,建立起了庞大精确的“时空体系”。


《史记.天官书》记载了长期被观测的“星官”91个,恒星500余颗。东汉,张衡所记录的“常明星”,即恒星,达到2500多颗。


而这一切,都是从最早对“北斗七星”观测开始,并以此为基准进一步延续而逐渐完善的。



古人在观测“北斗”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分野”,即“天地合一”理论。


《史记.天官书》云:“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汾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


这讲的,大约是公元前两千年以前的原始“分野观”,考古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山东至浙江一带古代文化,普遍流行“斗魁”图形。


西周墙盘铭文载:“清幽高祖,在微灵处。”这是说,殷王帝乙死后升天,居住在自己的“微灵”分星。


《左传.昭公元年》说,天帝迁高辛氏长子于商丘,迁次子于大夏,分别主祀“大火”和“参星”。


这是以“二十八宿”为依据的“分野”理论。


根据“分野”理论,形成了“星占学”。


《汉志》录天文书二十一家,四百四十五卷,皆有星占内容。班固云:“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行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


先秦至汉,诸侯到皇帝,大多迷信星占,汉武帝是典型之一。

前面说到《史记.天官书》中那句“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是司马迁引用《书.尧典》中的原话。


这是说,帝舜不能推辞帝尧的“禅让”,于是正月吉日,举行了摄行天子之政的大殿。然后依天象以勤人事,观察“璇、玑、玉衡”北斗七星之星象,视其斗柄方向分别四时、节令、物候,处理“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造”这七个方面与民生有关的要政。


可见,很早以前,“北斗七星”的星象,既是君王行权的依据,又关乎生产和民生。


总体来说,观测包括“北斗”在内的星象,在农业社会,对农业生产具有首要的意义。


但同时,“观象”又对中国古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具体来说,从观测“北斗”开始的“天文观象”,不仅是古人赖以建立时空体系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古代哲学观、宗教观、政治观、与科学观,以及包括祭祀在内的礼仪制度的渊源。


中国的上古先民,正是在天文观测同时,逐渐形成了上述观念,从而也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宇宙观,形成了古人对于天、地、人相互关系的深刻思考。

㈨ 位于河南的河洛古国在哪个时期,都有什么文化

在河南有一座文物的出土惊动了这个考古学界那就是:五千多年前的河洛古国。河洛古国是在河南省的巩义市发现的。考古学界内一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往了河南,最后由专家得出河洛古国是五千年前古国时代的一处遗址。河洛古国代表的是:黄河流域文化这一中华文化在最早期所形成的模样,同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心部落之一。那么河洛文化只要是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主要是有以下几点。河洛古国这项工程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也是为了让国际学术界去认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能够承认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