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记遗址 » 五窑沟遗址

五窑沟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3-02 17:05:46

❶ 张志忠的“邢窑研究恢复第一人”——张志忠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邢窑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邢窑白瓷的制作工艺,经专家研究试验已摸索探究出来,并在其主要产地临城县被仿制成功,千年名瓷重新放出迷人的光彩。
——《邢窑·网络》
邢窑遗址发现的亲历者
邢窑是我国古代烧制瓷器的著名窑厂,是唐代烧制白瓷的中心。唐代以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今浙江余姚)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最受人们推崇,大体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皮日休《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从唐代这些文献记载可知,唐代邢窑生产的白瓷,其质量是十分精美的。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月,器壁轻薄如云,扣之音脆而妙如方响。同时,也因其数量增多,又因其物美价廉,除为宫廷使用外,还畅销各地为天下通用。
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到了元代以后,邢窑却神秘地消失了。唐代邢窑遗址在哪里?成了近代古陶瓷史学研究的“斯芬克斯”之谜。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几代工作者便为解开邢窑之谜做着不懈的努力。陶瓷考古界的权威陈万里、傅振伦、冯先铭、叶喆民曾几次到内丘实地考察,未能发现邢窑,史学界专家杨文山等人50至70年代屡次到内丘、沙河、邢台等地考察,同样失望而归。
1980年初,临城县二轻局成立了“邢瓷恢复研制小组”,张志忠所在的陶瓷厂也参与其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小组在临城境内共查出包括祁村、岗头、西双井等在内的邢瓷窑址18处。1981年春天,张志忠首次与专家一起参加临城县祁村唐代邢窑遗址的挖掘。扒开1.5米厚的黄土,发现了60公分厚的瓷片堆积层。深埋在地下一千年前的一件件器物标本渐渐浮出,那“釉色洁白如雪”的细白瓷残件、那保存较完整的“瓣口瓣腹瓣足盏”、“平沿弧腹圆足托”、“短颈短流鼓腹执壶”、“提梁刻花马蹬壶”、“唇沿浅腹玉壁底碗”,让他惊叹,从此张志忠与邢窑结下不解之缘。
1981年4月25日至27日,邢台地区科委、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在临城县召开了由中央、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和新闻部门参加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与会专家首先考察了瓷窑遗址,对出土器物进行了鉴定。大家一致认为,临城发现的瓷窑遗址,应是“唐代邢窑”或者说是“邢窑的一部分”,“至少也是邢窑的正统或亲支近派”。5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向海内外播发了《临城探寻到新的唐代瓷器窑址——出土的白瓷器物就是著名的唐代邢瓷》、《“邢窑之谜”的解开》等报道,将我国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公布于世。
1984年夏至1985年夏,内丘县先后发现邢窑遗址20余处。1987年至1990年,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主组成的邢窑考古队开始进入内丘、临城工作,对所有已发现的窑址进行逐一调查核实,确定邢窑窑址21处。到2011年,确认邢窑遗址26处。
邢窑研究的三十年,是张志忠人生经历中最为重要的三十年,张志忠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并记述了邢窑研究的几次成果:
1988年至1992年,邢窑考古队发掘了内丘县城区及临城县祁村、山下3处窑址,为邢窑的粗略分期断代以及对邢窑不同时期遗迹遗物的认识提供了依据。内丘县西关窑址出土了隋代薄胎透影细白瓷,这一发现将我国薄胎细白瓷的创烧时间提前了近千年,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
1997年9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对邢台市顺德北路施工工地发现的隋代邢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首次明确了邢台市城区内也存在着丰富的邢窑遗址,出土的黑瓷筒瓦、板瓦、尖顶桃形器等建筑构件,是已知我国最早的建筑瓷器。对研究建筑瓷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物证。
2003年5月至8月,河北省文研所对内丘县步行街(礼堂)建设施工工地所涉及的邢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一些唐代的细白瓷碗、盒、罐类的器物底部或盖子上,刻有“盈”、“官”、“翰林”字款,为各地遗址和墓葬出土的相应款识的白瓷找到了窑口。特别是出土的十余件“官”字款器物,改变了古陶瓷学界一直以来认为是定窑特有款识的观点,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
2011年,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临城县文管所对西瓷窑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不仅发现了金元时期的窑炉和作坊,而且还出土了大量的白底黑花与刻印花瓷器标本,特别是白底黑花瓷器标本,不但为邢台一带出土的相应瓷器解决了窑口归属问题,还反映了邢窑与磁州窑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邢窑研究的佼佼者
1987年以来。张志忠相继发表了20余论文,出版了6部专著,从邢窑瓷器的工艺技术、装烧方法、装饰风格、化学组成等诸多方面,对邢窑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确定了邢窑烧造的地址及年代,解决了邢窑遗址之争。确立了邢窑隋代透影细白瓷在中国古陶瓷史上的历史地位,提出了“邢窑白瓷是对越窑青瓷的超越和发展”的观点,批驳了“邢不如越”的旧论,从而奠定了他在邢窑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
关于邢窑烧造的地址及年代,张志忠认为:邢窑的烧造历史从北齐、隋代、唐代至五代、宋、金、元、明,源远流长。包括内丘、临城、邢台的窑址,均为邢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集中在高邑县北焦村以南(2011年3月,在此地发现初唐时邢窑窑址,当时高邑和临城为一县管辖,名曰房子县),邢台县西坚固村以北约七、八十公里,宽约三十公里的地带。解决了邢窑遗址“内丘”、“临城”之争。
邢窑白瓷在隋、唐时期最为鼎盛。在隋代,邢窑窑工不仅发明了白瓷,而且成功创烧了薄胎透影白瓷。这种透影白瓷薄处不足1毫米,瓷化程度很高。有的肉眼已分不出胎釉,达到了半脱胎的程度。而江西景德镇窑直到明朝成化年间,才烧制出同类瓷器。
为了弄清邢窑隋代透影白瓷的内在结构,张志忠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透影白瓷残片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透影白瓷粘土原料中氧化钾含量很高,胎釉中引入一定量的钾长石,瓷坯中长石的配比量高达40%以上。这种采用石英—长石—粘土三元系统原料配制而成的古代陶瓷产品,胎釉硬度较高,与传统一元配方的瓷器相比,其质量有显著提高。我国北方地区富产高岭土,而且还有丰富的石英、长石等制瓷原料,加上邢窑高超的工艺,使得透影白瓷脱颖而出,光艳照人。张志忠认为,邢窑透影白瓷的物测结果,为“硬质瓷”烧成于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10个世纪。
关于邢窑白瓷在中国古陶瓷史上的历史地位,张志忠认为:细白瓷的发明是邢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邢瓷窑场自北朝末期开始,到金、元之际,烧造的时间长达八百余年之久。它的主要技术成就就是创烧成功精细白瓷,结束了自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中国陶瓷史上形成“南青北白”争奇斗艳的两大体系,标志着我国古代陶瓷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邢窑不但烧制出于青瓷完全不同的新品种——“白瓷”,而且不断改进配方,由一开始的粗白瓷向不用化妆土的细白瓷转变,质量迅速提高。到隋代中晚期,就已经能够烧制出符合现代细白瓷标准的产品。据计算,邢瓷的胎质和釉质,是经过132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邢瓷的物理性能,与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谓“硬质瓷”的烧成物理要求十分接近。邢窑从产品的种类上说已多于越窑,质量也有过人之处,因此,说“邢不如越”,今天看来是无法成立的。
让千年邢瓷重放异彩
2012年8月3日,张志忠带我们走进临城县普利街邢州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和公司一墙之隔就是临城县著名景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普利寺塔。
院内摆满了一排排制好的坯,瓶、壶、罐、坛,虽然还没上釉,却已显出它的古朴典雅之美。拉坯机旋转着,张志忠现场为我们表演拉坯,只见一团白色的胎泥在他的手中一会儿功夫便变出圆圆的瓶身,细细的瓶颈,圆润的瓶嘴,一个梅瓶便成型了。
张志忠深有感触地说:“别看拉坯才十分钟,我可是练了三十年的功!”
张志忠出生于临城县西镇村,1979年他高中毕业后,父亲问他想干啥工作,那时,农村做木匠活很吃香,他想到县木器厂学木匠,结果父亲把他安排在离家20多里的县陶瓷厂工作。没想到,这一安排却“歪打正着”,使张志忠与邢瓷结下一世情缘。
当年县陶瓷厂主要生产面盆和大缸等产品。因他长得瘦小,领导担心他没力气,搬不动大缸,便把他安排在厂美术组,负责设计、绘图和一些技术性问题。
当时,张志忠只知道瓷器是百姓和面、装米、吃饭等生活的日用品。只是因为厂里搞邢窑恢复研究工作,在祁村找到了唐朝细白瓷窑址,才使他真正爱上了白瓷。
邢窑遗址出土的白瓷器物,具有圆唇、短颈、丰肩和鼓腹的特点,状如花瓣,形如玉壁,色如霜雪。形体线条有直有弧,有行有止,有抑有扬。或一气呵成如飞瀑直泻,或轻拢慢捻若小桥流水。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唐代邢窑工匠将玉石雕刻、金银器的造型艺术应用于陶瓷制造上,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庄重大方,雍容华贵,美不胜收。
邢窑白瓷,如大海一样浩瀚无边,如高山一样耸入云端,张志忠潜心钻研,倍感它的珍贵。他决心要传承白瓷的烧制技术,让千年白瓷重放异彩。
1981年4月,在临城召开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上,一位北京的陶瓷专家说:“不解决拉坯技术,恢复邢瓷只是一句空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志忠。
北方拉坯工艺几近失传,于是张志忠慕名去了景德镇,他花2角钱买了一张参观古窑瓷厂的门票,在这里看到了拉坯的老师傅,可一打听让他傻了眼,这儿技术不外传。
经了解得知,这个厂办室主任是临城东镇人,他找这位老乡帮忙,可好说歹说厂长仍然不同意。于是,他在附近找了一个简陋旅店住下来,每天找厂长软缠硬磨,29天后厂长被他的真情所动,破例让他进厂学徒。他拜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退休的70多岁的拉坯大师程光逵为师,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用别人剩下的泥跟师傅学艺。师傅答应他每天跟着在自己家中学艺,又练了三个月,他初步掌握了拉小件坯的技术,便告别师傅,回到临城。
张志忠在做大件拉坯时又遇到了难题,于是,他又向师傅请教。师傅不顾年老体迈,从景德镇赶往临城,手把手教他,使他逐步掌握了大件拉坯的技术。他断断续续跟师傅学习不到一年,使他受益终生。
1981年12月,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到临城考察邢窑遗址,张志忠做了一只花口深腹碗,送给路易·艾黎先生作礼物。
1983年,河北省轻工业厅成立了由临城县经委、唐山陶瓷研究所参加的河北省邢窑研究组,承担“邢窑恢复研究”课题。1984年,该课题又被列入轻工业部课题。1985年,张志忠被破格调入县文保所,之后,张志忠和有关专家在内丘、临城进行了大量实地勘查,确定了邢窑的窑址范围,并对实物和资料,从艺术造型、装饰技法、以及工艺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张志忠经过上百次试验,成功仿制出玉壁底碗、玉环底碗、平底碗、执壶、白瓷盒、白瓷瓶、白瓷坛等20多种产品。该课题于1987年1月15日顺利通过省部级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用手工拉坯成型,按照唐代邢窑工艺程序和造型装饰艺术做出的产品是成功的,达到了试制的目的,胎釉特点比较准确,基本接近唐代邢瓷的艺术水平。”
三十年卧薪尝胆,三十年打磨锤炼,三十年跋山涉水,三十年青灯黄卷。张志忠潜心研究邢窑文化,传承发展邢瓷精湛技艺,渐入佳境。终于在2010年登堂入室,蟾宫折桂。
张志忠的工作室,我们看到绘制在邢瓷上的瓷画,眼前一亮:“龙腾盛世”,群虾嬉游;鹰击长空,“大展宏图”;牵牛花开,“蒸蒸日上”;构图雅致,笔触清新,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细细端详,落款为“李春造”。张志忠介绍说,李春造是河北巨鹿人士,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第三代嫡传弟子,人称当代“虾王”。其精品佳构曾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收藏。这批瓷画由李春造创作,张志忠亲自烧制。为了把大师作品的意境完美地再现,张志忠在画纸上配色,突出质感,然后配瓷、配釉,先烧盘,再制版,再烧盘,经过上百次试验,用了上千个盘子,终于达到透明透亮的效果。虾王瓷画,邢州白瓷,珠联璧合,美不胜收。
如果把邢瓷比作张志忠的恋人,那么台湾地区著名词曲作家梁弘志的《读你》,便能恰如其分表达张志忠对邢瓷的深情:
……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象春天,喜悦的经典,美丽的句点。你的眉目之间,锁着我的爱怜,你的唇齿之间,留着我的誓言。你的一切移动,左右我的视线,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在张志忠眼里,邢窑是一部永远读不完、读不懂的书,他用眼看,用心读,一次比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日新,日新,日日新。
在张志忠眼里,邢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当他迷茫、困惑、无所适从的时候,他总是从邢窑那里,汲取营养、智慧和灵感。
在张志忠眼里,邢窑是一位女神,她美若天仙,夺魂摄魄。在她面前,张志忠崇拜得五体投地。总是恭恭敬敬,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不恭。
“我这一生注定离不开邢瓷了。”张志忠说。

❷ 悬空寺具体在哪啊

悬空寺,位于山来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自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

(2)五窑沟遗址扩展阅读:

建筑特色

恒山悬空寺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

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❸ 呼和浩特的进

绥远城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楼西侧。清雍正年间(1723—1735),清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在呼和浩特旧城东北2.5公里处另筑新城1座,驻屯满洲八旗官兵。

清公主府

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进,有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照壁,东部有假山、池沼。据抄本《公主府志》载,府中先后居住顺治第四女静宜公主、多尔衮的曾外孙女和硕格格、康熙第六女够恪靖公主。

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区黄教发样地之一。位于毕克齐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1575),清顺治十五年(1658)扩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赐名“广化寺”。洞召由前寺及后寺组成。

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位于旧城东兴旺巷,距离大召仅为100米。该处原是一座小庙,后经清代的重修与扩建,才成了现在的规模。

大经堂是席力图召的主体建筑,金碧辉煌;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饰以彩色琉璃砖,殿前立有康熙皇帝御制的“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乌素图森林旅游开发区

乌素图森林旅游娱乐开发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北大青山前山中段,东起哈拉沁沟,西到东棚村,占地6万亩。

这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紧靠110国道、呼包、呼集高速公路和京包铁路,距离火车站5公里,距离飞机场10公里。

内蒙古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心。1957年建馆,是自治区一级的综合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的大楼,造型新颖别致,既富民族特色,又具现代意识。

乌兰恰特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东。2007年建成,规模宏大,造型独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呼和浩特传递的起点。2007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团结大鼎收藏于此,并收藏建馆时内蒙古、山西等地博物馆捐赠的藏品若干。

青城公园(原名人民公园)

青城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部,中山西路,体育场路西,占地面积48公顷,园内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园内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包钢开炉纪念钢锭等,杨柳参天、繁花似锦,百鸟啼鸣,是市内主要游览地之一。

据《归绥县志》记载,现青城公园前身为龙泉公园,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1.33公顷,此处原有一座山岗名为"卧龙岗"。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浑河北岸。汉墓是一座砖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绘满了精心设计的壁画,内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职、车马出行、生产劳动、城垣府舍、历史故事等,共约50多组,形象的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极为罕见的汉墓壁画。

清水河老牛湾

老牛湾位于清水河县窑沟乡老牛湾村,是黄河九曲十八湾中风景秀美的一湾。传说太上老君当年令神牛耕田,行至此处,被前山明灯山上神灯惊扰,逐折回而形成此湾,凌空俯看,湾若卧牛状。这里不仅自然景观秀美,而且因有明代长城与黄河在此交汇,明长城遗址、敌楼、烽大台、古城堡等人文古迹又平添了这里浓郁的人文色彩。

❹ 神池怎么样,神池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神池是个散心的好地方,很适合周末游玩,比如神池地窖院、辘轳窑沟悬空寺、前梨树洼村遗址等等。地窨院也叫地窑院,是我国黄土高原古老而特有的居住方式。其建造方法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十多米深的大坑,然后在坑壁上掏成正窑和左右侧窑,再在院角挖一条上下斜向的门洞,供人们出入使用。院中一般挖有渗井,用来收集雨水。部分人家还有专门养牲口用的家畜窑。现存的地窨院大部分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人已搬出了地窨院,住上了砖瓦房,越来越多的地窨院坍塌破落,或者被填埋、复耕,这种别具风情的民居类型正在逐渐消失。还有辘轳窑沟悬空寺,位于烈堡乡烈堡村西南5公里处的列石峰上,那里山势崔巍,耸立云表,叠石崎岖,人难践履,岩悬一洞曰为辘轳窑。据碑文记载,悬空寺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当年寺院主持为道玄禅师,悬空寺悬崖与人工建筑相结合,景色别致,六孔并列,小洞星罗棋布,大洞深远莫测,洞壁上有人工修凿痕迹,配合自然状态宛若巧夺天工。另外,我推荐你去果老峰水上乐园,来这里游玩,除了享受世界先进的水上体育娱乐服务,还可以领略庞泉沟秀丽的山水风光、多姿多彩的古镇风情以及淳朴的风俗文化,可以领略水的柔情与激情,尽情享受美食、度假的乐趣。相信一定让你忘掉烦恼,拥有一个轻松的周末。

❺ 六年级 遗迹调查报告

在我国境内,从东北边远地区到西北边陲,从中原地带到塞北草原,都保存着我国古代长城遗址和遗迹1。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长城有着大量的记载,史学界有过专门著述2。解放以来,不少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查,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考古资料3。
从1965年起,我们昭乌达盟的文物考古人员,配合各种基本建设,结合地区文物普查,沿着长城地带,广泛发动和走访当地群众,对保存在本地区的古长城遗址陆续进行了调查。1975年由昭乌达盟革命委员会公布长城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线加以保护。
在正式调查以前,我们选择了25公里遗迹保存得比较清楚的地段作为调查的试点。从1965年7月到10月和1975年8月到9月,两次调查所用时间大约半年,往返步行约1,000余公里,基本上查清了我盟境内长城遗址的分布范围、详细走向及筑造特点;记录了长城沿线有关古代防御设施及长城地带有关遗址;拍摄了有关长城筑造、地形、地貌照片;采集了必要的文物标本。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昭乌达盟长城遗址的分布范围及详细走向

昭乌达盟地处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以北有广阔的草原,南部是多山的丘陵地带,属华北陆台内蒙地盾东延的一部分。这个地区历来是中原通往我国东北边远地区的咽喉要道,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中原和东北各族文化频繁交流和经常接触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古迹。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昭盟境内有三道汉以前的长城遗址,它们都分布在我国北纬42度——43度之间。我们暂时分别称这三段长城为赤北长城、赤南长城、老虎山长城。

(一)赤北长城
在今赤峰市北部,长城沿英金河北岸筑造,方向大体为东西横贯,自西而东详细走向为:
木家营子公社:衣家营子(过阴河);
东方红公社:上北道大队,五里岔村北;
王家店公社:水泉村,公社所在地王家店大队北山根,四家子大队,孙家营子,杨家营子,夏家店村;
水地公社:八家老爷庙村后摩天岭,北山坡,前窑生产队,公社所在地北石佛山,山水坡大队平顶山,山水坡。
水地公社往东在进入安庆沟公社以后,长城遗迹不清。
赤北长城现存遗迹,西起东方红五里岔,东到山水坡一带,比较明显,断续保存约30公里。1975年复查时,我们在敖汉旗小河沿公社白斯朗营子、乌兰公社老牛槽沟大队七道窝铺、倒格郎丰收公社白塔大队、敖吉公社“车罗城”、山湾水库以及下洼公社丰水山大队等地,发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城堡和村落遗址,保存都较完好。如果赤北长城年代与此相当,则赤北长城的延伸线应在这些遗址分布区的附近。
东延地段可能在今吉林省奈曼旗或库伦旗南部一带,那里曾发现过战国——秦汉时的城址及秦陶量4。
关于赤北长城,过去有过一些考古调查报告,并为一些史学论著和游记零星引用5。

(二)赤南长城
在赤峰市南美丽河公社,东西横亘,与赤北长城大体成平行方向,两道长城之间相距约50公里,分布在今昭盟喀喇沁旗、赤峰县南境、建平县北境、敖汉旗中部。其中穿过的河流有老哈河、蹦河、孟克河、教来河等。由西而东所经详细地点是:
喀喇沁旗娄子店公社:姜家湾子村(达拉明安山),柴家沟梁,两半子山;
喀喇沁旗山前公社:黄花洼,蛤蟆洼,桩子地,西大洼,槟榔沟梁,半截子梁,刘家店后梁,莫家沟西坡,大金沟西山梁顶;
赤峰县美丽河公社:二道营子,阎家店东梁、林家地北梁,“边墙地”,王家沟粱,石棚山,灰菜沟梁,燕翅沟粱,小莫里海山,大莫里海山,货郎沟,三棺石山,谢家营子后山,双尖子山,夜猫子山,瓦房敖包山,西平顶山,鸡冠山,东平顶山,老鹞子山,西洼,黑山头北梁(过老哈河入建平县);
建平县外贸场(种羊场):上热水马架湾子村,打瓜叉梁,大黑山,大擂台沟山,窝瓜沟梁顶,拐棒子山,平顶山北坡,老头子梁顶,嘎叉沟北坡,大阴坡;
建平县老官地公社:黄花山,围圈子山,老牛槽洼,羊草沟金洞子山,窑沟梁,沙子梁,老虎沟,夜猫沟,缸沟子,花果山,嘎吉哈达后梁,王八石山,嘎吉哈达河套地,大碾子沟南坡,夜猫子沟,横梁子;
建平县热水公社:头道沟,“漏缝毛”,庙子沟,老鸱洼、城子山,头道洼,二道洼(老虎洞),半截子洼,小井洼,老爷庙西洼;
建平县烧锅营子公社:朝廷庙山,下火家地,圆蝙蝠山,雹神庙梁顶,雹神庙洼,菜园于,小东洼,赶牛道梁,擂台沟梁,小塘土沟梁、房框子前山,针柴洼梁顶,石碑梁;
建平县二十家子公社:蛤蟆石梁,蓝旗营子南城,兰旗营子北城,小五家,大五家(过蹦河),小四家村南,九百步大荒(入敖汉);
敖汉旗新惠镇公社:扎西营子后梁顶(过孟克河),扎东营子,平顶山;
敖汉旗新地公社:三敖包梁顶,韩家洼,拐棒子梁,毛代水泉村,石匠沟,白盖子山,炮台山,老瓜瓢洼,大梁道,头道洼,平顶山(磨坊后梁),小罗山,北盖子山,小罗山后洼,哑吧梁;
敖汉旗倒格郎(丰收)公社;格斗营子后山,格斗营子前山,沟门大洼后梁,石门沟梁,上营子村,白丈子活牙山,白丈子村,老水泉子大山,兰家窝铺前封山梁,兰家窝铺营后大黑山;
敖汉旗克力代公社:石砬子山,赵家窝铺,高家窝铺,红山咀子(过教来河),克力代东大山,石老虎沟北山;
敖汉旗贝子府公社:王坟洼,小德里胡同,莹石矿山,石门山,大架子山,瓦盆窑敖包山,苟家沟西大山,苟家沟村,苟家沟北山,樱桃沟东山,新地村,十二连山;
敖汉旗王家营子公社:小瓦房沟村,小瓦房沟东山(庙山),石砬子山,王家营子东山。
赤南长城西端只调查到姜家湾子村的河套附近,西去50余公里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这一带山峦起伏,林木茂密,两次调查都未能找到长城遗迹的去向。但据说围场县已发现了长城的遗迹和许多战国时期的遗址及城址,并出土过秦始皇二十六年铁权6,据此我们推测,赤南长城西端当从今昭盟喀喇沁旗娄子店毛金坝一带进入河北围场县境。
赤南长城东端到王家营子、宝国吐一带,遗迹难寻,去向不清。1975年复查时,仅在邻近的吉林省奈曼旗土城子公社发现并调查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土城遗址。王家营子及宝国吐一带南部与北票县交界,这一地带也是群山环绕,地势险要,虽然没有找到长城的确切去向,但据文化部门有的同志介绍,在北票县上园公社上园大队下四家生产队的“五台”村南山上发现有石筑长城遗迹,由义县北侧往东延伸。若是,则赤南长城在王家营子、宝国吐一带可能往东南山区折拐,入北票县境。
赤南长城在昭盟境内大部分地段墙基保存完整,地面遗迹明显,按其实际走向断续保存约300余公里。关于这道长城过去没有发表过详细报告,只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在有关考古调查简报中提及,并推定它是与燕文化有关的建筑遗址7。

(三)老虎山长城
老虎山长城在敖汉旗南部边缘的四家子公社老虎山一带,1975年初发现。长城顺羊山北坡而下,穿过大凌河支流老虎山河在虎山上往东南穿过一片缓坡丘陵地,延伸至朝阳县或建平县境内,南延部分遗迹不清,未作调查。
老虎山长城在敖汉旗境内保存较好的地段长约5公里。

二 长城的筑造及地形的选择

长城是我国古代工程浩大的军事防御工事,由于它的战线长、范围广、地势复杂,为了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在筑造和地形的选择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350余公里的长城其筑造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名筑:这是长城的主要筑造方法,约占我们调查中长城长度的百分之五十。
石筑墙基宽度不一,一般在2——3米之间,最宽处不超过4米;残高也因地势和倒塌程度不同而各异,一般残高几十厘米,最高处仅存1米左右,许多地段残基与地表齐平。从残存较多的地段看,城墙横断面呈梯形,下宽上窄,估计当时城墙的高度约3——4米,顶宽最少有1米。
石筑城墙均用自然大石,垒砌方法一般是内外两侧用较规整的大块自然石,中间填以乱石碎块或砂砾等,因此在调查中发现凡是未完全倒塌的地段,墙基的两侧壁保存都较完整。
在石筑城墙残基上,发现有的地段有明显的接痕墙缝,估计当时筑造长城是按地区分工分段进行的。
第二种土筑:约占长城地段的百分之四十,一般是在土质较厚、地势较平而又缺石的地区,因年月久远,水土流失,土筑城墙冲刷已尽,高度已无从确知,遗迹也较难寻,但一般在这些地段上都隐约可见一道黑土带,远远望去象一条巨蟒在大地上盘旋,在夏季还可以发现在这些土筑地段上草木、禾苗长得格外茂密葱郁。土筑城墙现存遗迹宽度约5——6米,估计当为夯筑。有的地段在同一山上石筑、土筑并用,即山坡下用土筑,山岗上用石筑。
第三种“天然屏障”:这种方法采用不多,一般是在极陡峭的群山中,在两个山头之间用自然石块稍加垒砌成为石墙,以连接两个山口,构成一天然屏障。这种筑造方法以老虎山长城羊山上的一段最为明显有些地段经过一些自然“石门”,当地呼作“南天门”、“北天门”、“石门山”、“哈巴气”(蒙古语,意即隘口、要道)等这些流传下来的古地名可能与古代军事工事有关。
由于长城各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筑造方法不同,各地对它都有不同的习惯称谓,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主要有“石龙”(即石筑地段)、“土龙”、“沙龙”(即土筑地段)等称呼,个别地方称为“赶牛道”。

(二)地形的选择
从我国古籍有关长城的记叙中可以看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长城,在地形的选择上有两个基本特点,即“因边山险”、“因河为固”8。前者说的是长城选择在崇山峻岭之中,就可以形成“天险”;后者说的是长城临河而筑就可以造成“固塞”,这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因河为固”的长城地段,以赤北长城水地一段和老虎山长城最为明显。
水地一段多为石筑,以英金河为塞。英金河北岸是起伏的山岗,中间相隔由河流冲积的较开阔的平地。从中发现在耕土层1米以下为河流沙,估计筑造长城时英金河就从北岸的山脚下流过。水地一段有“摩天岭”
和“石佛山”两个较高的山头,东西遥遥相对,登上山岗可望百里之外,并在摩天岭上筑一烽火台,在石佛山下筑一土城。河南岸也是起伏连绵的山岗,这样的地势是有利于防守的。
老虎山长城以大凌河上游为塞。羊山和虎山两峰相对,老虎山河从羊山北坡折拐而南,顺虎山南坡流入朝阳境内。现在仍是通往朝阳、北票、赤峰、新惠等地的交通要道。
羊山北坡极陡峭,有的地方简直难以容身。长城正筑在临河的北坡大小山头上,登上北坡远望,确有“居高临下”之势。
“因边山险”的地段以赤南长城最为明显。
西段喀喇沁旗姜家湾到赤峰县美丽河一段,长约60公里,大多筑在丘陵山地和大小相连的山岗上。达拉明安山是这一段中较高的山峰,北坡较陡,山的东西两侧当地群众称作东城口、西城口,战国城址现已不存。长城顺达拉明安山东南坡而下,在姜家湾河套地区长城线上筑一小土城,以扼守这一带的河谷山川。在美丽河公社西平顶山一带,地势较高,大小山岗连绵起伏,长城沿着东西走向的山岗筑造在山的北侧峰,北坡较陡,无空圹之地,南坡较缓,有丘陵平地。
赤南长城在美丽河公社美丽河大队黑山头以正东方向过老哈河,东入建平县北境。
从建平县外贸场(种羊场)、马架湾子到二十家子公社小五家附近,这一段长城约90公里,所经皆为山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段长城线所经山地北坡坡度大多在45——60度之间,南坡坡度在20——40度之间。
在山势极陡的地段,如漏缝毛梁顶、嘎吉哈达大碾子沟南坡、烧锅地菜园子、针柴沟梁顶等地,还发现有“天然屏障”的遗迹。
建平县北境的长城,在个别地段的山坡上也采用土筑方法。这种在山坡上用土筑的长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筑墙取土均在北侧,南侧土岗较高,北侧则形成一道土壕痕迹,一般在北侧夏季生长的草木都较茂密,遗迹也比较明显。
嘎吉哈达一段长城,由梨树沟往东,其北有虎头山,过山谷有大平顶山,山势陡峭,奇峰耸立,但长城没有筑在这两座山头上,而是顺其南侧的虎头洼下坡,往东经过一片山坡地到王八石山,这样长城便以大平顶山、虎头山上为天然屏障。在王八石山的两侧,西北有平顶山,东南有大尖子山,长城由其谷口而入,并在其南侧较平坦的地区筑一小土城扼守。
菜园子到石碑梁一段的12.5公里,全为石筑,是建平县北境长城遗迹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这一带山岗纵横、河谷交错。长城所经的现代村落,南有王家店、孙家店、山咀子、蒙古营子、画匠沟等,其山有画匠沟南山、墩墩沟前山等,高度不大,是一片较大的河谷丘陵,宜于耕作;北有张家湾、混台沟、三代营子等,其山有大塘土沟梁、老头洼梁等,山势较高,且有深陡的沟壑,筑造长城难度较大。因此这段长城既没有选择在北山峰,也没有筑造在不利于防守的南山坡,而是择其中间地带,即由菜园子→小东洼→“赶牛道梁”→房框子前山→针柴沟梁顶→石碑梁;这样就以北侧的大山作为天然屏障,南有地势缓平的丘陵,利于驻扎防守。
从建平县二十家子过蹦河东到敖汉旗王家营子一段,长约150公里,长城横贯敖汉旗南境。蹦河两岸地势较平,长城全为土筑,几乎没有折拐。往东多山,地势较高。
扎东平顶山是孟克河流域较高的山岗,长城顺其山顶由西南往东北盘旋而上,而后又东折至独峰突起的拐棒子山头,再以正北方向向马连沟后山延伸,然后又曲曲弯弯进入东北走向的石匠沟大山。这一带山岗连绵,山势较陡,在石筑长城地段上还有小城遗址。
克力代“东大山”是教来河东岸山势较高、地势险要的山峰。由教来河东延至贝子府公社的十二连山,连绵十多公里,长城筑造在东大山、大架子山、十二连山的山脊上。长城在进入贝子府、王家营子以后在北票县交界地带,便是努鲁儿虎山的西延地段,这里山脉纵横,地形复杂。
长城地势的选择是根据当时战争的需要并和防御对象有直接关系的。从长城所经地形地貌观察可以判断,当时修造长城完全是防御我国北部的少数民族的。这个地形选择上的基本特点给我们研究长城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 长城沿线台、鄣、城址设施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三道古长城沿线都有不同类型的防御建筑设施。我们将这些设施归纳为三类,并按其距长城线的远近分别列入三道长城线中。
第一类:台址。一般是圆形土台,形制较小,地形选择一般都较高,多筑于长城线上或长城线南侧。仅这次调查中所见,数量也较少。
第二类:鄣址。多为方形土城,规模较台址稍大,一般多建在长城线南侧。《史记》正义顾胤云:“鄣,山中小城。”
第三类:城址(包括部分遗址)。这类多为规模较大的土城或居住址,大多建在长城线南侧。城内一般都有建筑遗迹,估计当时应是驻屯之所9。

(一)赤北长城沿线的建筑设施
1号:遗址,位于木家营子公社衣家营子“后山”阴河西岸,高出河面约40米,略成圆形,直径约20米,地表发现的遗物最晚一期至战国。
2号:遗址,位于东方红公社五里岔村西北1公里,圆形,直径55、高出地面5米。地表遗物以战国绳纹灰陶器居多,遗址南北两侧有大片战国遗迹和遗物。
3号:遗址,位于东方红公社五里岔村北0.75公里,略成方形,长、宽各约50米,高出地面3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米。遗物以战国灰陶为主,器形有绳纹敞口罐、大瓮、“鱼骨盆”、板瓦,以及类似蜘蛛山遗址出土的秦陶量器口沿,还有战国铁锅残片等。
4号:鄣址,位于五里岔村东北1.5公里,长方形土城,长50、宽40米,土墙残高2、基宽10、顶宽4米。北墙外高达6米。保存较完整。地表散布灰陶罐、大瓮、“鱼骨盆”、灰陶豆、明刀等遗物。城西北角有战国瓮棺葬遗迹,城东有一片战国遗址。

❻ 邢窑的代表器物

邢窑白釉“盈”字盖盒唐代
年代:唐朝
规格:高7.2厘米,直径15.7厘米。
特点:胎质白皙密致。通体施白釉,仅子口接触处未施釉。釉层洁白匀净。底部刻一“盈”字。
收藏地:上海博物馆 时代:唐朝
规格:高12.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2.5厘米
特点:壶提包式,上窄下宽,上端一面有小流,流直口,中间凸起曲形柄,壶两面凸起包袱褶纹线各一道,中间凸线一道,底划刻“徐六师记”四字匠师题款。
此壶是摹仿少数民族皮囊容器而烧制的,样式新颖,胎质细腻,釉色白润,制作精巧。唐代白瓷不以纹饰取胜,而把美化重心放在造型和釉色的谐调及其相互映衬方面。此器物精雕细琢,且有作家名款,是研究唐代白瓷的珍贵实物资料。
收藏地:藏于故宫博物院 邢窑白釉皮囊壶
时代:唐朝
规格:高4.7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6.7厘米
特点:碗敞口,反唇,瘦底,壁形底足。里外满釉,足无釉。
此碗在上世纪70年代于河北邢台唐墓出土,釉色莹润,白中闪青,是唐邢窑的优秀作品。 长期以来,对邢窑窑址的调查、保护、发掘和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古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傅振伦、冯先铭、叶喆 民、杨文山等学者根据文献记载,先后对邢台、内邱、临城以及沙河县进行了调查,均未能发现唐代白瓷窑址。1980年初,临城县二轻局为恢复邢瓷生产成立了“邢瓷研制小组”,在河北师范大学杨文山老师的指导下,在全县展开调查,终于在县城以北的祁村发现了唐代窑址,捡到了“类雪”、“类银”的细白瓷片。1981年4月25至28日,由国内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和各大新闻媒体参加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在临城县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临城所发现的窑址就是著名的邢窑或至少是其中一部分。会后,国内外媒体进行了报道,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文章,这一发现标志着邢窑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临城窑址的发现使考古界对邢窑开始关注。1981年5月8日,时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的郑绍综赶赴临城,提出文物部门要对遗址进行保护,以便将来发掘。1982年7月23日,临城邢窑遗址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邢窑的研究和保护也开始走向正轨。1982年至1984年,内邱县文化馆在内邱县境内也查出了20余处邢窑遗址,国内外媒体又进行了报道。1985年夏,内邱县原县委礼堂和商贸街施工时发现八个堆积坑,尤为重要的是第一次成批出土了“盈”字款白瓷标本,至此,困扰陶瓷考古界多年的“邢窑之谜”得以正式揭开。
1988年,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主组成的“邢窑考古队”对内邱、临城两县境内的古瓷窑址进行了复查,到1991年底,共调查核实邢窑遗址20余处(包括1988年河北省文物局泜河流域考古队发现的临城县代家庄遗址和1989年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发现的邢台县西坚固窑址)。
1988年至1992年,邢窑考古队在调查的基础上试掘了内邱县城关和临城县祁村、山下三处窑址。试掘面积385平方米,出土灰坑52座,窑炉6座,器物标本上万件,时代涵盖隋、唐、五代、金四个朝代。这次试掘为邢窑的粗略分期断代及对邢窑不同时期遗迹遗物的认识、了解提供了可能。而内邱县西关北窑址发掘出土的隋代透影白瓷,是本次试掘的最大收获,填补了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
1997年6月,在邢台市桥东区顺德路第一医院北侧建筑施工中发现了隋末唐初的窑址。经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抢救发掘,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和窑具,遗物主要为粗白瓷和黑釉瓷,器型有:深腹碗、杯、瓶、盂、钵、罐、盅等,与内邱县西关北、中丰洞和临城县陈刘庄窑址出土的标本基本一致。此外,这里还出土了许多黑釉瓷瓦等建筑构件,为研究隋唐时期的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3年7月,原内邱县委礼堂、电影院一带在改建步行街时发现了窑址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这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盈”字款和“翰林”款白瓷及刻印花瓷、唐三彩等,并且还首次出土了“官”字款白瓷残片。这次发掘的面积和出土的遗物数量在邢窑考古史上都是空前的,特别是“官”字款白瓷的发现为我国唐代遗址或墓葬中出土的“官”字款白瓷的归属研究提供了新的物证。
文物考古及文物部门的多次调查和三次发掘,使我们对邢窑的历史渊源和分布范围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解决了许多历史疑点,为邢窑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邢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内邱、临城和邢台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的山前丘陵、平原地带,大部分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的李阳河、泜河两岸。这里地势西高东低,河流纵横,到处是冲沟埝垅。在这一带的竹壁、祁村、澄底、南程村、贾村、邵明、磁窑沟、永固等地蕴藏着大量的粘土、铝矾土、硬质耐火土和半软质粘土。在内邱、临城和邢台县的西部山区还有石英、长石矿物广泛存在。这些充足的制瓷原料,为邢窑的烧制奠定了基础。在北起临城西双井,南到邢台县西坚固,约60多公里长、近30公里宽的范围内,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瓷窑遗址26处。现分述如下:
1、西双井遗址
位于临城县治西北8公里的西双井村东的一块三角形台地上,东邻南北流向的自然河沟。遗址残存约1400平方米,地表所见遗物不多。在台地东断崖上暴露有一座残窑炉,火膛中存有大量的柴灰并夹杂有瓷片。出土标本有碗、执壶、盒、钵、盏托、窑具等。时代为唐。
2、祁村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北7.5公里处,其西部是白云山,东面为一高岗。祁村遗址可分为两处,一处主要分布在村东南,地表遗物散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1981年,工业部门为恢复邢瓷生产曾在这里进行试掘,清理出残窑一座,出土了较多的粗细瓷器及窑具残件。1990至1992年,邢窑考古队在此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白瓷器物标本和窑炉遗迹。另一处在村西和村北,这里也能见到散布广泛的瓷片和窑具,遗存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经勘探,村北一带尚有窑炉残迹。两处遗址的时代为唐、五代。
3、岗头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北4公里处的岗头村北侧,南临泜北渠,岗头至祁村公路从中穿过。地表遗物较多,散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0年冯祁公路施工时曾挖出两座馒头形残窑。出土标本有碗、执壶、瓶、盒、窑具等。时代为晚唐、五代。
4、澄底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北3公里处的澄底村东北侧,南郝公路从中穿过,据调查,在修公路时,曾挖出过一座窑炉,窑壁由耐火砖砌成。如今,在公路的南侧只残存一些已经扰乱的瓷片堆。时代约为五代、北宋。
5、射兽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北1.5公里处。遗址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村北,一部分在村东南泜河北岸。村北部分破坏严重,堆积层厚0.6米,以烧制黑瓷为主;村东南部分约3万平方米,堆积层厚1—2米,遗物以白瓷为主,兼有黑瓷和三彩。出土标本有碗、盘、盏、钵、瓶、鸡腿瓶、杯、炉、三彩人物俑、窑具等。时代为北宋晚期至元代。
6、南程村遗址
位于临城县西南1.5公里的南程村北,遗物分布范围约9万平方米,堆积层厚0.6—1.5米,局部暴露由窑具和瓷片构成的堆积层达2米。遗物以白瓷为大宗,兼有黑瓷、酱瓷、褐瓷等,并有款识和题字作品。装饰方法为铁锈花、梅花点及刻花图案等,窑具主要有桶状匣钵、支圈、窑戗。时代为金。
7、解村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3公里的解村西北, 泜河南岸。共两处:一处距解村80米,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2—0.6米;另一处距解村约1公里,西依钓盘山,文化层厚0.3—0.8米。两处内涵相同,遗物主要有白瓷碗、杯、盘、黑釉盘等,窑具多为支圈、垫珠等。时代为金。
8、山下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4公里,遗址分布在村东和东北。村东部分遗物散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1.6米;村东北部分遗物散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0.8米。两处遗物相同,有白瓷印花花口碗、印花折腹盘、瓜棱杯及盒、瓶、刻花模等,窑具有“石”字款桶装匣钵、支圈。1991年又发掘出窑炉两座。时代为金。
9、陈刘庄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约5公里的陈刘庄村东,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村东有一条自西向东和一条自北向东的古河道,因两沟相交成十字形,故当地俗称“十字沟”,窑址分布在沟的两岸。根据遗存,东沟和北沟南端主要是隋代窑址,北沟北端主要是北朝窑址,南沟和西沟主要是唐、五代和宋、金、元代的窑址。看到的标本主要有青瓷,也有一些粗白瓷和细白瓷,主要器物是杯、碗、盘、钵、瓶、粉盒、动物玩具等。时代主要是隋唐,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也有少量遗存。
10、代家庄遗址
位于临城县东南6公里的代家庄村东150米的阶梯状台地上,台地北高南低,其东部为泜河,南北皆为冲沟。遗址东西、南北各长约250米。地表遗物有陶片、瓷片和窑柱、三角支钉等。时代为隋、唐。
11、磁窑沟遗址
位于内邱、临城两县交界处的东西磁窑沟之间,属丘陵地带,北依矸石山,中间有百泉河穿过。面积6000余平方米,堆积厚度达4米以上,有灰坑和窑炉暴露。遗物有灰白瓷,但最多的是黑瓷粗器。在遗址北边的矸石山过去曾有人挖出过古代采矿留下的巷道旧址。遗址附近也曾有过窑神庙,并有明代碑记,今废。时代为金、元、明。
12、南岭遗址
位于内邱县西北约6公里处,村北有南北相邻的两个台地,高约4米。遗址在两个台地上分别仅存一部分。在北台地西北角,以前曾出土过青瓷碗和“开元通宝”铜钱,现断崖上还可见到厚约0.4米的堆积层和不少遗物,残存面积约50平方米。在南台地北面断崖上,暴露有堆积层,地表亦可拣到遗物。采集标本有碗、盆、钵、罐等。时代为唐、五代。
13、北大丰遗址
位于内邱县西北约4公里的李阳河北岸。遗址原有两处:一处在村东北80米处,曾发现有残窑遗迹,现地表已很少能见到遗物了;另一处在村西北200米处,面积约7800平方米。以前平整土地时曾在耕土以下出土过很多青瓷、白瓷、三彩和窑具残片。采集标本有碗、罐、钵、盆、三角支钉和瓷埙模具等。时代为隋、唐。
14、中丰洞遗址
位于内邱县城西北约2公里的中丰洞村北,李阳河北岸,地势较为平坦。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由于建房动土而逐步向北侵削,时常掘出残窑、窑具和瓷片。目前遗址南北仅宽20米,东西不足百米。并且大部分遗址已被民房覆盖。在南断壁上尚可见一道由草木灰、红烧土、骨头、瓷片、窑具及黑土构成的堆积带,文化层厚约2米。这是一处以烧造粗瓷为主的窑场,其中以青瓷为多,兼有少量黑瓷和白瓷。出土标本有碗、罐、杯、瓶、盆、、白瓷多足砚等,窑具有三角支钉、垫圈、蘑菇窑柱等,其中在一窑柱上刻有“吉利”二字。时代为隋、唐。
15、西丘遗址
位于内邱县城西6公里的李阳河南岸,地势较高。遗址大部分被压在村庄下面,在公路两边断崖上可见断断续续的瓷片堆积层,文化层厚0.3—0.8米。出土标本有碗、钵、盆、瓶、罐、盂、白陶俑、窑具等。时代为隋、唐。
16、北双流遗址
位于内邱县城西北李阳河北支流的西岸和南支流的北岸,面积2000余平方米。在这里不仅发现瓷片标本和窑具,还发现三处有红烧土的窑炉遣迹。出土标本主要是青瓷杯、碗、钵、盘,同时也发现粗白瓷残片。此处遗址除出土北朝标本外,隋唐、五代、宋金时期的标本也有发现。
17、内邱县城关遗址
位于李阳河东南岸,县城城区的西北部,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700米。依今地理位置,大致可分为西关北、西关西、步行商业街三部分。
①西关北窑区,位于李阳河南支流东南岸台地上和蜂窝煤厂一带,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散布有较多的瓷片和窑具。瓷器有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透影白瓷,器类有碗、钵、盘、盆、罐、瓶等,窑具有三角支钉、齿形垫具、蘑菇形和喇叭形窑柱、垫圈、垫珠、筒形匣钵等。时代为北齐至唐。
②西关西窑区,位于内邱县西关村西头原石英粉厂以南,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里虽然被民房压盖,但在改建房屋施工中,常有瓷片标本出现,主要有杯、碗、盘、钵与盘口器,其中有青瓷也有粗白瓷。时代为北齐至隋代。
③步行商业街窑区,主要位于原县礼堂、电影院、农贸市场、服务楼、交通局一带,面积约5万平方米。这一带是唐代白瓷烧造最集中的地方,文化层较厚,内涵丰厚。2002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配合步行街建设工程,对原礼堂和电影院旧址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224平方米,出土北朝至唐代灰坑174座、窑炉10座和大量的瓷片标本,亦有“盈”、“翰林”款白瓷和唐三彩,并首次出土了“官”字款白瓷。时代大体为隋至五代,唐代遗存最为丰富。
18、张家庄遗址
位于内邱县城东北1公里的张家庄村北300米,东临京广铁路。现遗址处建有城关镇砖厂,砖厂在取土时曾掘出过大量窑具和瓷片,文化层距地表深1—1.5米,厚1.5—2米。现在窑址大部分已被破坏。出土标本有碗、罐、盒、盘形匣钵、盆形匣钵等。时代为唐。
19、北光遗址
位于内邱县河渠乡北光村西南约300米的李阳河河道内,残存面积3200平方米。窑址上散布有大量的陶板瓦、筒瓦、瓷片、窑具,断面上可见多处含瓷片的灰坑和灰层堆积。时代为唐。
20、白家庄遗址
位于内邱县城东2公里的白家庄村东北500米处,面积约4万平方米。因砖厂取土形成的断崖上曾暴露过两座残窑体和不太丰富的文化堆积层,局部掘出过灰坑。窑址地面上散见有瓷片、瓦片和窑具残件。由于20世纪70年代较大规模的平整土地,窑址遭受严重破坏。采集标本有碗、罐、瓶、钵、、马、俑头、三角支钉等。时代为隋、唐。
21、冯唐遗址
位于内邱县至西南约8公里的冯唐村北约400米的小马河南岸台地上,土质沙性,地势平坦,遗物分布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在遗址的南端,因村民取土挖坑可见若干个灰坑,深约1.3米。灰坑周围散布有较多的红烧土、瓦片、瓷片和窑具。遗址整体破坏严重,文化层不大丰富。时代为隋、唐。
22、顺德路遗址
位于邢台市桥东区顺德路第一医院北侧,遗址面积1000余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出土器物主要有白瓷碗、杯、钵口瓶、盘口瓶、高足盘及大量的黑釉器,并首次出土了黑釉板瓦、筒瓦及宝顶式建筑构件,遗物十分丰富。时代为隋至初唐。
23、西坚固遗址
位于邢台县西坚固村西约1.5公里的大沙河北岸台地上,东北距邢台市区约30公里。这里属太行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区。遗址所在台地北高南低呈阶梯状,范围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150米。因大部分被金元时期的冶铁废渣所覆盖和扰乱,故未发现原始堆积,地表散见遣物亦不丰富。采集标本有青瓷碗、罐、盆以及窑具三角支钉、齿形垫具等。时代约为北南时期。

❼ 磁窑的历史名人

西汉政治家 王章
赤眉军首领 刘盆子
汉末文学家 刘桢
魏国名将 于禁 (1)堡头遗址
为大汶口遗址磁窑部分,位于磁窑镇堡头村,现存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6米,距今约四、五千年,是大汶口文化最典型、最丰富的遗存。堡头遗址共发掘墓葬133座,陶窑1座,出土文物1800余件,另有大量动物骨骼。
在堡头遗址发掘的陶窑为马蹄形,门略向西南,有乱石封严,窑鼻以上残碎,顶部距现在地表约1米左右。窑身三分之二在遗址原来地面以下,径1.83米。窑鼻局部残塌,仅存西北一角,上面遗存一些陶器,均为挂红衣的细泥红陶。鼻上有圆形火眼,径0.1米。窑底前低后高,呈斜坡形,正中3条火道,中间1条直通总火道,左右两条回曲为“弓”形,火道与总火道相通。窑膛前有一燃火洞,高0.9米,前宽后窄,洞门高0.5米,宽0.4米。
墓葬形制为长方竖穴土坟,一般四壁较为整齐,除一座墓葬为南北向外,其余全部为东西向。最大墓长4米多,宽3米多,小的仅1米左右,宽不到半米。在133座墓中,128座有人体骨架,单人仰身直肢葬最普遍,亦有侧身葬,偶见有俯身葬和曲肢葬。主要是男女单独埋葬墓。在成对成年男女合葬墓中,为男左女右。其中晚期的一座墓,男性骨骼居正中,女性骨骼则居正穴一侧。
随葬陶器的墓占发掘墓数的96%。早、中期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器形美观,有鼎、豆、壶、背壶、罐、杯、(此处一字见传真件) 、尊、盆、瓶、钵、盉、匝、盔等。陶色红、白、灰、黑共存。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白、黑陶大量发现,兼有精美的彩陶。随葬石骨器,以石器居多。一般制作精细,棱角整齐,通体光滑,刃口锋利。农业生产工具有扁平长方形琢穿或管穿有孔石铲、剖面椭圆形石斧、断面近方形或长方形石锛和石凿、石刀、石矛、石、石磨棒、砺石;渔猎工具有骨矛、骨镖、鱼钩、骨镞;纺织和缝纫工具有石纺轮、陶纺轮、骨棱形器、骨针、骨锥、角锥,骨针最长的17.2厘米,最细直径1毫米,且一端有穿线孔;装饰品、雕刻工艺品有白色大理石、翠绿色玉石、绿松石制品、月牙形束发器、象牙梳、臂环、指环、骨牙雕刻物等。一件用松绿石镶嵌的呈三角形骨雕筒,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松绿石镶嵌工艺品。各墓随葬品数量极不平衡,多寡悬殊,质量优劣差别大。少的只有1件简陋器物,多的达180余件,制作精致,质料贵重。个别墓中有极贵重的玉石和象牙制品。男性工具较多,女性有纺轮和装饰品。成对成年男女合葬墓中,随葬品的安置偏于男性一侧。在随葬品中,还有数量不等的大量家养猪骨。少的有半个猪头骨,多的达14个完整猪头骨。
1974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和济南市博物馆发表的《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内称:“堡头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墓群揭示的材料表明,母权制日益崩溃,父权制逐步确立,贫富分化,财产私有的迹象已很明显。氏族社会这种新的矛盾出现,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即建立在财产公有基础上的氏族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将逐步到来。”堡头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钜平故城
汉高祖时置钜平县,属泰山郡。后汉为侯国,晋仍为县,北齐省。该址位于磁窑镇西太平、前丁家庙两村。东西约400米,南北约450米。城墙仅存东北、西北两角,用黄土夯筑。城东北角高6.5米,径50米,世称“烽火台”。西北城角残高3米,东西长约37米,显露出直径9-13厘米的夹棍眼。东南城角地面以下,夯层明显,夯筑坚实,夯层厚7-15厘米,夯窝圆形平底,窝径3.5厘米,深0.3厘米,窝距3-4厘米不等。城内出土丰富的汉代板、筒瓦片等建筑材料。该故城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西太平瓷窑址
该窑址位于磁窑镇西太平村周围。窑址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瓷片随处可见。以村西的“窑货顶子”、村东南的“瓦砟子地”和村东北的“窑沟”瓷片最集中,堆积厚度1-2米。瓷具以碗为主,次为罐、盆。白瓷居多,且施护胎釉,兼有酱色釉、黄绿釉等。纹饰有刻花、划花。窑具较复杂,有方形垫板、窑柱、三角支垫、垫圈、垫饼和点支等。该窑创建于唐、盛于宋、废于金、元。1985年秋,山东大学与宁阳县文化馆在西太平村东、北和海子河以西,进行联合钻探、发掘。掘出半地穴式烧柴窑炉3座,其中晚唐五代2座,北宋1座。另有作坊遗址及宋代墓葬各1处。北宋窑炉结构完整,为我国北方古瓷窑址所罕见。该窑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境内还有其它32处较大的古瓷窑址。 山东沃克控制阀有限公司阀门生产项目由磁窑镇引进,主要开发生产具有山东省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阀门系列产品,项目达产后年可生产控制阀5万台套,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税收1500万元。
今年以来,磁窑镇按照县委确立的“双带动”发展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全面完成今年任务这一目标,上下同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1-5月份,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32.2%。
磁窑镇积极做活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挖掘潜力三篇文章,依托宁阳经济开发区、磁窑化学工业园两大平台,围绕化工、机械、服装、石材四大产业,按照“抓好在建的,招好待进的,管好现有的,争好上级的”四个好目标,全力抓好大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1.1亿元的亿兴商贸项目、投资5800万元的乙醛肟、投资7800万元的上海申泰食品等6个重点项目相继签约;投资2.1亿元的C型钢复合彩钢板、投资1.7亿元的沃克控制阀等重点项目先后开工;投资5亿元的20万吨硝酸铵、好客植物油加工、济宁高科化工、德力尔汽车起重机制造精密机床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❽ 寒窑遗址公园的主要景点

寒窑内部游览寒窑,行至沟口,首先映入人眼际的是一座玲珑精巧的小角亭,版名叫“思夫亭”,是王权宝钏登高远眺、盼夫早归的象征。经思夫亭,依南坡前行,便是屹立在崖脚的五间大殿,名为“贞烈殿”,蓝砖青瓦,雕梁画栋,甚是富丽堂皇。殿内塑有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彩色塑像和薛平贵降服红鬃烈马的出征像。顺此继行,进一圆形砖门,便是寒窑古院。上下有两层彩楼依崖而建,飞檐翘角,廊亭飒然。下边两窑为“别窑”和“探窑”,分别塑有王宝钏斟酒别夫,其母前来探女的塑像。这是根据戏剧《五典坡》中的两节剧情而塑。从“别窑”沿楼梯而上,越过成仙洞,便是“茹苦洞”。相传,这里就是王宝钏当年生活起居的寒舍。洞内仅有一个小土炕,炕前洞壁上只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户,窗框是几根歪斜的树枝,洞内幽暗无光,炕下仅有两人转身之地。出了窗院向东,即是“妖马洞”,相传此刻薛平贵所降妖马的藏身洞穴,洞长100多米,窄狭曲折,漆黑清冷,游客需摸索着才能前行。出了另一洞口,始入后沟。这里是秦汉时代宜春苑的所在地,山林悄静、悠然自美。

❾ 洛阳市内的偃师市(县级市)有什么是闻名天下的吗

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的龙门山西山,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看经寺等。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7公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关林庙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的衣冠冢。
白园位于龙门山东山,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墓。
古墓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中国最大的墓志石刻集中地。现存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志1185件,故称“千唐志斋”,有石刻唐史之称。
白云山位于洛阳南88公里处。属天然原始森林,占地四万余亩,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顶海拔2211.6米,为中原第一高峰。
重渡沟
龙峪湾
天池山
木札岭
倒回沟
花果山
鸡冠洞位于洛阳西南160公里处,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该洞全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形态奇异,景色瑰丽,被称为北国第一洞。
洛阳牡丹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的“牡丹花会”游人如潮。2005年后4月8日至5月8日举办“牡丹花会”。
黄河小浪底水库
玄奘故里位于洛阳市东30公里处缑氏镇陈河村,后人为纪念唐代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内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连绵,风景宜人。
东周文化广场包括一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的车马坑博物馆,博物馆主要由车马坑展览馆和东周文物陈列馆共同组成。
文化遗址有仰韶遗址、红旗屯遗址、王湾遗址、二里头遗址等。
名胜古迹还有洛阳八关、太室阙、嵩阳书院、山陕会馆、西汉壁画墓、中岳庙、塔林、关林等。

❿ 西安那有收瓷猫枕的

瓷猫枕头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瓷猫枕头也就是猫造型的磁枕,是磁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几乎从磁枕出现,就有了瓷猫枕头。古时在姑娘出嫁时,娘家经常会选一对瓷猫枕作为陪嫁。据记载,古代磁枕始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地方都还有制作,近三、四十年间才从人们的生活视线中消失。如唐宋金时,越窑、邢窑、寿州窑、长沙窑、定窑、耀州窑、井陉窑、相州窑、扒村窑、新安窑、窑沟窑、当阳峪窑、长治窑、磁州窑等都有烧制,其中尤其河南、山西两地窑场烧制瓷枕数量巨大,且其中不乏经典作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磁枕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据调查,自明清以来,很多地方将磁枕视为陪嫁之物。在姑娘出嫁时,娘家会选一对瓷猫枕,或一男一女美人枕作陪嫁礼品已成当地习俗。除了安寝的作用,磁枕还具有镇宅之威。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在50年代长沙铜官窑遗址中出土过兽枕,据考证用于镇宅。陈万里先生编著的《陶枕》一书中有一方“张家造”印记的椭圆形狮纹枕,枕面上绘一个狮子,嘴里衔着一条绣球彩带,上方书:“镇宅大吉”四字。磁枕有时还被许多大夫用作诊脉的工具,古时为了让大夫诊脉方便,特别烧制了许多小型脉枕供大夫诊病使用。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