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遗址历史
Ⅰ 常州无锡“阖闾城”遗址就是春秋吴国都城“阖闾大城”吗
是的。阖闾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城里村与无锡市胡埭镇湖山村之间,为春秋时期城池遗址,是扼守太湖北部的军事站略要地阖闾城。
该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 (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时间。城址呈长方形,城中段有残存城墙相隔,形成东西两个方形城区。东城较小,在无锡境内;西城较大,大部分在武进境内。城墙残高3-4米,墙基厚约20米,均系夯土筑成。城壕总长约4000米。发现陆门和水门、大型建筑群、护城河等遗迹。西城遗有练兵场和点将台,一土墩传为兵器库遗址。城东北胥山传为伍子胥屯兵处。
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红陶和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的曲折纹、回纹、菱形填线纹等几何形残陶片。为研究春秋晚期吴国历史和无锡的吴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阖闾城作为吴都虽然只有30年的历史,但这个吴都存在的时期正是吴国最辉煌的时代,从吴国精神楷模季子到吴国最伟大君主阖闾。
(1)大成遗址历史扩展阅读:
考古过程
200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开始了对苏州先秦时期古遗址的全面调查、发掘和研究。这同时也是对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大型遗址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通过近六个月的调查和发掘,一座面积大、遗存丰富、等级高的大城渐渐掀开历史的卷帘,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口传历史中不难发现,今天的苏州西南部山间盆地,也有多处与吴国建城有关的地名,如木渎、馆娃宫、胥山、胥口、越城等。宋人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城邑》也记载:“而流俗或传吴之故都在馆娃宫侧。”在考古队看来,除了上述的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外,这座古城所处的位置,也比现在的苏州市区更适宜用作春秋晚期的吴国都城。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付仲杨先生提供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古城遗址位于盆地之内,三面环山,只有一个主要的山口可供军队进出。将城门设在山口所对的位置,就可以形成极好的防御效果。胥口新锋村发掘点发现的水门遗址紧靠太湖,也与史料中,吴国拥有强大水军的记载相对应。
Ⅱ 大成国王府遗址的历史上的大成国
1851年金田起义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1854年6月,广东鹤山县船民陈开在佛山领导武装起义,会合粤剧艺人李文茂等50多艘,沿珠江西上,与梁培友、伍百、吴县,占据大湟江口,围攻浔州府城(桂平县城),1855年8月16日攻克浔州,活捉浔州知府刘体舒、桂平知县李庆福等。在浔州建立大成国,年号洪德,以旧浔州府衙门为大成国王府(桂平镇中心校),改浔州为秀京、桂平县为永秀县。陈开称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又称洪德王,梁培友称平东王,区润称平西王,梁大昌称定北王,姚新昌为北路大元帅。实行新的财政经济措施,征赋税、铸钱向“洪德通宝”和“平靖胜宝”。
大成国建立后,大成军乘胜出击,陈开、梁培友率师数万会合贵县(今贵港市)农民首领黄全义、黄鼎凤等攻占贵县改贵县为怀城县,封黄全义为威国公、黄鼎凤为将军,后晋升为降国公。
1855年9月李文茂率领战船数百艘东下平南,1856年8月2日与梁培友攻克平南,改为武城县。壮族农民首领李文彩从横县到桂平与陈开会合后,封为定国公。他和梁大昌率部于1856年收复横州(横县),改横州为槎州。1857年1月攻克永淳县,改为峦城。5月5日攻克南宁,改南宁府为南安府,宣化县为永宁县。闰5月14日克武缘县(武鸣)。6月进军百色、隆安。11月13日李文茂、梁大昌率军攻克广东灵山,改为南宾县。1856年12月陈开遣使封农民起义首领范亚音为荣国公。翌年2月7日范亚音率部克北流县城,改为陵城县。1857年陈开率领义军多次攻打梧州府城后于8月10日攻克,改梧州府为秀江府,苍梧县为秀平县,并派官员罗华观驻守。李文茂攻占武宣、象州之后,于1857年1月攻克柳州,12月攻克永福,1858年2月攻克临桂苏桥,陈开沿桂江攻克昭平至永安州(蒙山),进军桂林,大成国革命发展到了高潮。 大成国农民起义自1854年6月至1866年3月,历期12年,革命势力范围东至肇庆、梧州,西达南宁、隆安,南及北流、岑溪,北抵罗城、三江,西南到灵山,西北至临桂苏桥。以秀京为国都,四出打击,所占州县杀尽含官污吏,易名改制,设置官职,建立政权,征税铸钱,实行新的经济措施和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在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Ⅲ 大成国是哪个朝代
大成国属于西抄晋末年。
建国历史:
西晋末年的成汉(304年~349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由于天灾人祸横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领难民起兵反晋。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302年,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
(3)大成遗址历史扩展阅读:
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史书也有称“大成”。公元338年,李寿杀李期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汉"。史书连称为"成汉"。
因为成汉立国于古蜀地界,所以也被称为“蜀国”,相对于之前的蜀汉而称“后蜀”,而相对于之后同样建在此地的谯蜀则为“前蜀”。
Ⅳ 中国历史上有大成这个国家吗
有的,至少出现过3个。
公元25年,公孙述在绵竹大败更始柱功侯李宝,益内州刺史张忠。自立称容帝于蜀。《华阳国志》称之为大成。不过《后汉书》则称“成家”。鼎盛时占据益州大部分地区,以及少部分凉州,荆州土地。36年十一月覆灭。
297年,益州蜀郡巴氐族领袖李特率难民起兵反西晋,并打下汉中。303年进攻成都时,李特战死,其弟李流,其子李雄先后接任,终于打下成都。306年称帝,国号大成。但334~338年,大成发生了一系列弑君篡位之事,最终李寿攻入成都,改国号为汉。所以此政权在历史上统称成汉。347年,东晋桓温来袭,时任国主李势稍有抵抗后投降。但成汉残余拥立范贲,抵抗东晋到了349年。
1854~1864,天地会陈开,李文茂于广西桂平起义,建立大成国。1861年,领袖陈开覆亡,余部抗击到1864附近。
Ⅳ 大成镇的历史沿革
明朝万历期间大成属信宜县从善都。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为信宜县白石堡专大成甲。民国29年为信属宜县四区白石上乡。新中国成立后,仍为白石上乡;1952年12月属信宜县十区,后改白石区;1957年撤区并乡,为大成乡;1958年秋属白石人民公社;1959年从白石人民公社分出,为大成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大成区,1986年冬建制为大成镇。
Ⅵ 大城王朝的历史沿革
1350年由拉玛铁波底(乌通王)所建,建都阿瑜陀耶城(Ayuthaya ,约在今曼谷北,意为“版不可战胜之城权”,华侨称之为“大城府”),统治期间不断扩张领土,与邻国战争频繁。凡三十二王,传至厄迦陀灭亡。
Ⅶ 吴哥窟和大城遗址哪个年代久远
——吴哥窟更早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1431年,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
阿瑜陀耶(Ayutthaya),汉译大城,在曼谷上游,有船可达,乘车北行约两小时。14世纪中叶,拉玛铁菩提王以此为首都,建立了阿瑜陀耶王国(又译阿育陀耶王朝、大城王朝),至1767年被缅甸所灭
Ⅷ 大成是哪个朝代
《上阳抄赋》中虚构的朝代。《上阳赋》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大成王朝,皇帝名叫马曜,朝中威望最高的权臣世家乃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不过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大成的朝代,皇帝马曜也是虚构出来的人物。
古代没有姓马的皇帝,只要姓马的名人,比如马援、马超和马良等,这些都是历史上名气很高的人物,但是他们都没有当皇帝。连大成王朝都没有,肯定也没有姓马的皇帝,历朝历代的皇帝各有各的特点,分为明君和昏君,明君流芳百世,昏君遗臭万年。《上阳赋》中的角色基本都是虚构的。
(8)大成遗址历史扩展阅读
大成王朝虽然不存在,但琅琊王氏,还有陈郡谢氏,以及桓氏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东晋时期曾有四大家族,《上阳赋》中是把其中三大家族涵盖在内,除此之外,还有颍川庾氏。这四大家族在当时声名显赫,权力很大,连皇帝都要忌惮三分。
《上阳赋》中的皇帝姓马,而东晋的皇帝姓司马。《上阳赋》中的朝堂政治基本上是士族的天下,普通寒门出身的人,哪怕有真才实学,都很难一步登天,剧中的豫章王萧綦算是个例外,他是大成唯一一个异姓王,这一点跟东晋的情况也有点相似,因为历史上东晋的绝大部分权力都被控制在门阀世家手中,皇帝想要坐稳皇位,就得有这些士族的支持。
Ⅸ 历史上有大成王朝吗
历史上没抄有大成王袭朝。
但是可以根据《上阳赋》中的种种细节推断,《上阳赋》中大成的历史,就是依据东晋改编而来的。而且剧中萧綦最后推翻旧朝,登上至尊之位的经历,跟篡晋自立的刘裕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成王朝是架空的朝代,《扶摇》里也出现过大成王朝,那是男女主共同创立的朝代,很明显《扶摇》和《上阳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朝代名相同,历史上并没有大成王朝,皇帝马曜自然也是虚构的人物。
(9)大成遗址历史扩展阅读
古代没有姓马的皇帝,只要姓马的名人,比如马援、马超和马良等,这些都是历史上名气很高的人物,但是他们都没有当皇帝。
连大成王朝都没有,肯定也没有姓马的皇帝,历朝历代的皇帝各有各的特点,分为明君和昏君,明君流芳百世,昏君遗臭万年,《上阳赋》没有原型,里面的人物也全部是虚构的,所以大家看剧时不要计较有没有原型,演员演技好,剧情深入人心就行。
Ⅹ 大城县的历史文化
境内古文化遗迹燕赵古长城、秦始皇幼子墓、故城遗址、龙冢古墓、齐圪垯汉墓、姜太公钓鱼台和现代祖寺生态旅游观光园、青州神农果园、平原森林观光园交相辉映于城里乡间 。